【第1句】:【禅心佛语】两手将山河大地,捏扁搓圆,掐碎了遍撒虚空,浑无色相;一棒把千古业魔,打死救活,唤醒来放入微尘,共作道场。
【第2句】:【圣经文案】283他们说:“当信主耶稣,你和你一家都必得救。”(徒16:31)
【第3句】:【禅语人生】一台机器或许可以完成五十个普通人的工作,但没有任何一种机器可以完成一个超凡人物的工作。
【第4句】:【佛心禅语】修行学佛的人,不要计较那么多。谁骂我,我是谁?谁打我,我是谁?问一问自己,根本找不出一个“我”。那为何要如此放不下?
【第5句】:【禅语人生】这就是放下烦恼的心性所变现的世界,极乐世界的景致,所以,放不下是因为人们不了解啊。
【第6句】:【禅语人生】我生命里的温暖就那么多,我全部给了你,但是你离开了我,你叫我以后怎么再对别人笑。
【第7句】:汝爱我心,我怜汝色,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缠缚。《楞严经》卷四
【第8句】:小心你的思想,它们会转为言辞;小心你的言辞,它们会转为行动:小心你的行动,它们会转为习惯;小心你的习惯,它们会转为个性;小心你的个性,它们会成为你的命运。
【第9句】:无所求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要积极创造有利条件,不求将来是否会有好的成果。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就是无所求。
【第10句】:的流行又对应着什么呢?你看看“忐忑”这两个字形,就会明白会发生什么事了。
【第11句】:人往往容易忽略人家对我们的恩惠,稍有一点不称意便记恨在心。这就像好的种子不留下,却任由杂草丛生。
【第12句】:坐石看云闲意思,朝阳补衲静工夫;有人问我西来意,尽把家私说向渠。
【第13句】:土豆可以煮、烧、蒸、炒、炸,可以切丝、切条、切块、和泥;吃法尽管不一样,吃的都是土豆。祖师一味的教法,“南无阿弥陀佛”六字,不论怎样闻信称念,都必得往生。
【第14句】:【禅心佛语】夫修道之本体,须识当身心,本来清净,不生不灭,无有分别,自性圆满。清净之心,此是本师。乃胜念十方诸佛。
【第15句】:善恶的标准,很难做一个绝对的评价,我们要判断一个人是智慧或愚痴,可以观察此人平时所喜好亲近的人、事、物,以便作为评论的依据。
【第16句】:【禅心佛语】若能于经教,及古德入道因缘中,不起第二念,直下知归,则于自境界,他境界,无不如意,无不自在者。
【第17句】:【禅语人生】只为攀缘妄念烦恼诸见,黑云所覆,但能凝然守心,妄念不生,涅般法自然显现。故知自心,本来清净。
【第18句】:不求在俗世中暮鼓晨钟,千年坐禅,但可随着音乐放纵遐思,坐看云起,养一份释然。
【第19句】:每一个优秀的人,都有一段沉默的时光。那一段时光,是付出了很多努力,忍受孤独和寂寞,不抱怨不诉苦,日后说起时,连自己都能被感动的日子。
【第20句】:【禅心佛语】人生有多重的选择,有人毕生以积沙囤积,建构他自己的独享乐园,也有人用布施分享,于众生的身心眉眼里,遍处成净土,步步生莲花。
【第21句】:【禅语人生】真正的幸福来自于内心,真正的幸福不能以金钱、权力、劳耀以及征服来衡量。
【第22句】:【禅心佛语】能量是不灭的,当你把这股能量引向爱的地方,它就变成了爱的能量,当你不爱的时候,这股爱的能量并没有消失,它只是变成了恨的能量。
【第23句】:【禅语人生】我们之所以要看见自心是为了要看到(明了)我们的心有时被念头抓住(即心陷入念头之中无法自拔)。一旦卷入念头之中,就会不停地增生扩散。
【第24句】:【禅语人生】在行、住、坐、卧当中能够时时观照当下,使自己的心与佛相应、与法相应、与戒相应,我们当下便是身居乐土。
【第25句】:有翅膀就该去飞翔,有梦想就要去追逐。一个人可以一无所有,却不能没有梦;可以一次次跌倒,却不能一蹶不振。能够傲视风雨的人,必是生命的强者。
【第26句】:【禅心佛语】当敌人谴责你时,你更要仔细听,因为那些正是能找出你微细缺点的人。
【第27句】:若优婆塞受持戒已,商贾贩卖不输官税,盗弃去者,是优婆塞得失意罪。。若优婆塞受持戒已,若犯国制,是优婆塞得失意罪。《优婆塞戒经》卷三,净戒品
【第28句】:【禅语人生】要想利益众生,必须要修行好自己。那也就是说,我们发的心越大,越要从自身开始好好地修。
【第29句】:【禅心佛语】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名「大雄」,故名「大雄宝殿」。即佛也。
【第30句】:【禅语人生】有道是“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世间可笑被之人”,可见,一个有宽容心的人,才能够真正成为人上之人。
【第31句】:【禅心佛语】越分析就会越分裂,思考最终会导致一个人变成四分五裂,达到无分别就是一种智慧,一种禅定,无分别并非没有觉照存在。
【第32句】:【禅语人生】醒人,悟事,行多于侃,乐多于消。惜时,善行,念孝知责,懂恩积德。
【第33句】:【禅语人生】因为就是无明才会生起人们造恶的元凶——贪与瞋,所以佛陀强调我们必须要有觉、定、慧。
【第34句】:【经典佛语】“道法自相”是在进修的道中所使用诸法的特性。“基”的部分,合理地理解蕴、界、处及所有的缘起法。“道”的部分,最重要的是要理解六度诸法的各自特性。
【第35句】:【禅心佛语】就事论事,这是用人的原则;通情达理,这是处世的原则;荣辱与共,这是交友的原则;生死无惧,这是做人的原则。
【第36句】:【禅语人生】因果在什么地方修?就在举心动念之间来修。起一念善,就是种善因,就会有善的果报;起一念恶,就是种恶因,就会有恶的果报。
【第37句】:行善是一种爱心的表现,同时在禅学上来说,也是为自己培植福报的基础。只要能牢牢地坚持“诸恶莫做,众善奉行”,你必定能获得他人的青睐,享受到生活的快乐和幸福。
【第38句】:【禅心佛语】如果大家都被教化,那世界可以和平。如果一半人被教化一半人没有,那会变成欺压。如果大部分人没有被教化,那么随时都有战争。
【第39句】:【禅心佛语】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任天上云卷云舒。
【第40句】:【禅心佛语】强烈的我执:以自我为中心,去面对世间的一切;或执著自己拥有的一切为我,如执身为我、执名为我、执财富为我等。
【第41句】:不调饮食,则病患必生;不阅三藏,则智眼必昧。(明)澫益《阅藏知津序》
【第42句】:因为有痴,不能洞悉宇宙自然的真相,不能认清人生幸福的真谛,难免对生活、对人生、对社会、对世界产生错误的认知,到头来头脑中必然装满偏见执念。
【第43句】:【经典禅语】修行是完善自己,宽容别人。人生的痛苦,一部分在于自己的缺憾,一部分在于看不惯别人。修行,就是借完善自己增加幸福;借宽容别人淡化痛苦。
【第44句】:【禅心佛语】第四,你得问一下,在行住坐卧四威仪里面,你的念头当中有没有想到要报答“天地父母之恩”。
【第45句】:【禅语人生】心观念处:以「心」为所缘而禅修,并且如实见到心只是心,不是实有、不是实体、也不是自我,它既非我亦非它。
【第46句】:【禅语人生】无是因缘无,因缘无无自性就是有,它也不生,也没有无。
【第47句】:【禅心佛语】世间七珍,虽称为宝,享乐一时,毕竟成空,只能养生,不能脱死。若佛三宝,则能息无边生死,远离一切大怖畏故,永享常乐。
【第48句】:仁慈、善良的人,以乐人之乐为乐、利人之利为利,此即真正的智慧;如果以利己之利为利,则只是聪明而非智慧。
【第49句】:富贵求时甚苦,得矣守护亦苦,后还失之,忧念复苦。于三时中,都无有乐。《百喻经》
【第50句】:仰山禅师和光涌禅师议论人不像驴马,不像佛,那么究竟像什么?像自己!唯有见到自己的自性,能够凡圣两忘,体用一如,那才是见到无相的真谛。
【第51句】:大话要从实行中出,方有益。学问须从实践中出,方能自利利人。否则学问愈大,愈易坏事。《印光法师文钞三编》
【第52句】:苦阴灭时,生智、生眼、生觉、生明、生通、生慧、生证。尔时菩萨逆顺观十二因缘,如实知,如是见已,即于座上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长阿含经》卷一,《大本缘经》
【第53句】:【禅语人生】要从工作中得到乐趣,首先不要让自己变成工作的奴隶,而要让自己变成工作的主人。无止境的日夜工作,正如无止境的追逐玩乐一样不可取。
【第54句】:骄傲的活这一天,潇洒的走这一辈子,没有人看不起你自己,只有你自己看不起你自己,过去的每一天都将是一个残影,不要去怀念以前,只要现在能过的好就行。
【第55句】:【圣经文案】493所以应当回想你是从哪里坠落的,并要悔改,行起初所行的事。你若不悔改,我就临到你那里,把你的灯台从原处挪去。(启2:5)
【第56句】:资生之物可以维持人的肉体生命,故应善用物质,增进人类的生活。人事理法赖以启发人心慧性,故需依法修学,才能发挥良知良能。
【第57句】:茅鹿门云:“人生在世,多行救济事,则彼之感我,中怀倾倒,浸入肝脾。何幸而得人心如此哉!”
【第58句】:【禅语人生】在顺境中感恩,在逆境中依旧心存喜乐,认真、快乐的活在当下。
【第59句】:【经典佛语】“工作无尊卑,悟道有深浅。”在禅门里,确是如此。唯有尊敬所有人等,才不会错失学道的因缘。
【第60句】:做实事才是做好事,要有做事的方法和智慧,才能实实在在地帮助他人。
【第61句】:一切诸法悉皆寂静。不识自心现妄想,故妄想生,若识,则灭。《楞伽经》卷四
【第62句】:【禅心佛语】嫉妒别人,不会给自己增加任何的好处,也不可能减少别人的成就。
【第63句】:【禅心佛语】宁得罪君子,勿得罪小人。得罪君子,其为怨浅;得罪小人,其为祸深。
【第64句】:【经典佛语】一切处无心是净;得净之时不得作净想,名无净;得无净时,亦不得作无净想,是无无净。(无净无无净,即是毕竟净。)
【第65句】:【禅心佛语】失去某人,最糟糕的莫过于,他近在身旁,却犹如远在天边。
【第66句】:离者欲合,合者欢喜,不作群党,不乐群党,不称说群党。《中阿含缢》卷三十六,《象迹喻经》
【第67句】:【禅语人生】我们的很多理想,可能都是虚幻的,今天这么想,明天那么想。
【第68句】:“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是什么意思呢?其实也就是说觉悟者,不是以你是否做过有违世俗伦理道德的事情为标准的,而是看大智能的获得与否。
【第69句】:在自我反省中能够比较客观地认识自己,那就能够确定自己生命行为的方向,或者说生命行为的取向。
【第70句】:【禅心佛语】儒释道三者,共同组成了中国文化,佛教是中国文化的主体成分之一,只要中华文化存在,汉传佛教教法的精神就存在。
【第71句】:一个人应该舍弃愤怒,拔除傲慢,超越所有的束缚。不执着于心灵和物质的人,内心可以得到真正的安宁,而不受外在的影响。
【第72句】:【禅心佛语】就修持而言,舍弃自我,是肯定‘真我’和显现‘生命’之悦乐自在。所以说,在舍弃自我之后,人才发现到最大的欢喜,就是‘实在’和‘恒常’的悦乐。
【第73句】:【圣经文案】291因为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神的荣耀;如今却蒙神的恩典,因基督耶稣的救赎,就白白的称义。(罗3:23-24)
【第74句】:【佛心禅语】证严法师曰:“天堂和地狱,是用心和行为造作的。不要怕天堂和地狱,要怕的是心的偏向。”
【第75句】:【禅心佛语】佛教强调:正如生病可以找出病因,生命也必然是有因的。
【第76句】:【禅心佛语】人事大道:物极必反。所以常以“花未全开月未满圆”来劝戒自己浮躁的好胜心,控制自己的前进节奏,有时是一种聪明的举动。
【第77句】:我们要想改变外在的事物,那几乎是不可能的。要改变的是我们自己,是我们自己的心念。
【第78句】:【禅心佛语】过年我们也接财神,也接喜神,也接贵神。什么是财神呢?你不把你的精气神丢了,这就是财神。
【第79句】:在行、住、坐、卧当中能够时时观照当下,使自己的心与佛相应、与法相应、与戒相应,我们当下便是身居乐土。
【第80句】:禅悟人生:马祖整日静坐,问之,答:想成佛。怀让拿砖在地上磨,问则答欲磨成镜。马祖疑之,怀让曰:砖既不能磨成镜,静坐岂能成佛?
【第81句】:【禅心佛语】人,要以理智和虔诚,以恭敬和谦卑把我们的生命调整到好的状态。
【第82句】:诚正大爱无敌对,信实良知有感恩,慈悲心境宽包容,喜舍无私念纯真。
【第83句】:若我修精进,遭逢寒暑、王贼、水火、狮子、虎狼、无水符处,要必坚强其心,誓不退没。(古印度)凿亲《发菩提心经论》卷下
【第84句】:【禅心佛语】莫让浮云遮望眼,一颗明珠挂青天。心中有明月,浮云遮不住,烦恼皆因看不穿,困惑都是看不透,烦闷是心里的障碍,不要怨天尤人,要学会内观。
【第85句】: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软心除挂碍。
【第86句】:我们要尊重众生的理由有三:一、过去的时候一切众生曾经是父母;二、现在的时候一切众生是修行的所依助缘;三、将来的时候一切众生是未来的佛陀。
【第87句】:天下不如意事,十常居八九。世上没有任何人能够给你痛苦,唯有你自己!
【第88句】:一支蜡烛如果没有心,就不能燃烧:即使有心,也要点燃才有意义。虽然点燃的蜡烛会有泪,但总比没有点燃的好。
【第89句】:【禅心佛语】人的痛苦,并不是因为被新痛刺伤,而是旧痛不断在心中翻涌。
【第90句】:慈悲心是希望所有众生都能获得快乐,希望所有众生都能脱离痛苦,这样的心愿就是慈悲心。
【第91句】:【禅心佛语】俗话说:书到用时方恨少;可俗话又说:百无一用是书生。
【第92句】:须开千古眼界,成千古学识,方不负己灵。(明)澫益《灵峰宗论》卷五之一
【第93句】:【佛家禅语】利生:水的存在就是利益。有水,人与动物无法生存;没有水,花草树木无法生长、发芽、结果。动物、一切生命,大自然的一切万物都离不开水的滋养。
【第94句】:【禅心佛语】第十,你想一想,当美食佳肴现前的时候,你想没想到还有多少挨饿的、憔悴的人群。
【第95句】:【圣经文案】457人非有信就不能得神的喜悦。因为到神面前来的人,必须信有神,且信他赏赐那寻求他的人。(来11:6)
【第96句】:【禅语人生】因缘有正、邪,有的人生了病,知道是身心失调,就接受对症下药的医疗,病就好了,这是“正因缘”。
【第97句】:【禅语人生】愚人虽终其一生亲近贤者而不知真理,犹如不知匙中羹的美味。
【第98句】:沉溺于以前与回忆的人是一个很懦弱的人,因为她(他)不敢勇敢地正视现实。现实是什么?现实就是变化。没有不变的感情,没有不变的人。
【第99句】:【禅心佛语】睡至二三更时,凡功名都成梦幻;想到一百年后,无少长俱是古人;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未许田文轻策马;愿闻老子再骑牛。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