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在线使用
参考范例1:一、坚持问题导向,总绩更要看到不足 2024年,面对不利的外部形势,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国资委及相关部门的有力指导和帮助下,集团上下团结一心,采取措施,取得了弥足珍贵的成绩,概括起来就是“三个新高、三个突破、两个改善”。
三个新高,是指实物量指标、销售收入和安全管理水平再创历史新高。
2024年集团完成原煤产量
【第1句】:28亿吨,化工产品1114万吨,钢铁800万吨,发电283亿千瓦时,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了
【第12句】:3%、
【第22句】:2%、
【第20句】:3%和
【第38句】:7%;预计全年实现销售收入150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第20句】:4%;全集团发生一起1人死亡事故,同比减少3起,创集团历史最好水平。
三个突破,是指项目建设与投资、权益电力装机容量和物流产业发展实现新突破。
两个改善,是指职工居住环境和企业弱势群体生活困境均得到改善。
截至2024年底,集团累计完成棚户区改造投资
【第65句】:4亿元,基本建成200万平方米的保障住房,累计有7315户职工乔迁新居。
为进一步关心弱势群体,在持续开展双节送温暖、金秋助学、天骄助学、大病兜底的基础上,集团公司在前年三季度启动了“三项”救助帮扶行动,截至去年底,集团累计发放三项救助金3000万元,使贫困职工的生活状况得到改善。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尤其是要直面那些潜在风险和深层次矛盾。
一是资产负债率持续攀高。
二是环保压力日益增大。
三是产业共生互补能力不强。
四是内部协作有待加强和规范。
二、把握宏观形势,科学设定全年目标任务 从全球看,今年世界经济仍将延续缓慢复苏态势,但新的增长动力源尚不明朗,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
从国内看,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今年的经济工作提出要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的总基调。
从我省看,当前我省经济发展仍处于良好的上升通道。
随着新型城镇化、西咸新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等重大战略部署,我省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最近,娄省长在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巩固提升能源化工产业支柱地位,加快培育壮大新的支柱产业,形成多点支撑、多元带动新格局。
要以煤制油、煤制烯烃为主要转化方向,加快示范项目建设,构建完整产业链。
这对我们集团而言,既是工作要求,更是发展机遇。
从我们自身看,虽然我们从事的主要行业大多是过剩行业,但怎样看待过剩
可以说,“过剩”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只有过剩才能有充分的市场竞争,今后各个行业的过剩将是一种常态。
在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下,“优胜劣汰”的市场法则将发挥作用。
我们要学会在大海里游泳,要学会在风浪里强身健体,苦练内功,加快转型升级。
从大的方面讲,我们转型升级必须坚持三个导向。
一是坚持做实做强做优的发展导向;二是坚持对在建项目进行再认识、再评价的问题导向;三是坚持各企业都应自负盈亏的业绩导向。
基于以上对宏观形势的判断和对自身发展阶段的认识,基于对转型升级的现实考虑,我们科学规划和设定了今年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对于今年主要经济指标的设定,我们坚持了底线思维,坚持了实事求是的原则,不搞不切实际的行政命令,不搞层层加码的数字游戏。
目标任务既是积极的,又是留有余地的。
三、强化顶层设计,进一步释放企业改革红利 我们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从改革的顶层设计上寻求解决问题之道,释放企业发展活力。
修订《管理纲要》。
进一步厘清集团总部、板块公司和三级公司的职能定位和权责界限,实现纵向管控权责科学、横向管控协同有效、层级衔接严密顺畅的管控目标。
推进信息化与管理的深度融合,搭建盘活资产新平台,强化抓落实机制。
四、优化资金结构,有效降低企业经营风险 我们必须把盘活资金、有效降低经营风险,视为企业后续发展的前提和保障。
持续加大资本性融资力度。
在今后的融资工作中,要继续坚持板块和优秀企业上市、发展混合所有制、实施股份制改造等方式,进一步增加资本性融资比重,优化资金结构。
科学控制资金投入。
坚持“扶优扶强和效益优先”投资原则,积极支持主业发展,兼顾相关配套产业发展,逐步实施有进有退的投资政策。
采取适度偏紧的资金政策,优化负债期限和结构。
五、转变发展观念,规范推进项目建设 我们在项目投资和项目建设上,必须转变观念。
加强战略规划管理。
规划编制,要围绕产业布局,切实做到园区化、体系化,更加注重有概念、有循环、有减排、有产业链等关键点。
严格控制项目投资,规范项目审批和建设,加快推进合规项目建设。
在项目建设进度考核上,要变“年度工期决定项目工期”为“年度工期服从项目工期”。
在项目投资控制和考核上,要建立动态投资管控机制,彻底扭转估算、概算、决算依次递增现象。
六、坚持分类指导,提升产业发展质量 对于拥有多个产业板块的集团而言,要实现转型升级,不断提高板块发展质量和效益,就必须坚持分类指导的原则。
煤炭板块要在产品结构调整、采掘接续调整和关中劣质煤退出机制上下功夫。
煤化工板块要在达产达效上做文章。
钢铁板块要在降本增效、规范关联交易上求突破。
电力产业要围绕“融合、提高、创新”方针积极推进。
其他板块要坚持稳中求进的发展思路。
另外,各板块企业在提升效益过程中,更应该注重降低成本、减少浪费。
七、重贸易轻资产,稳步推进物流体系建设 近几年,我们在发展物流产业上,进行了一些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资源配置分散,注重资产规模建设,缺乏商业模式创新,已经成为阻碍集团物流产业持续发展的瓶颈。
从长远看,我们必须首先对物流产业进行资源整合,其次创新物流发展商业模式。
一是按照重贸易、轻资产的原则建立“1+N”电子交易服务平台,即建立一个物资采购交易系统和多个产品销售交易系统;二是形成供应链管理平台;三是通过招标、拍卖、结算、交割、第三方支付、供应链管理等方式,开展商品贸易与物流服务。
八、注重产融结合,培育壮大金融产业板块 对我们集团而言,注重产融结合发展,是集团公司转型升级的一个支点。
加快推进融资担保公司、保险经纪公司、融资租赁公司这三个机构的组建。
特别是,要尽快获批成立融资租赁公司。
按照“由内起步、向外拓展”的路径,快速做大业务规模。
积极推进煤炭产业并购基金。
稳妥推进保理公司、小额贷款公司、消费金融公司这三个金融机构组建方案的完善。
慎重跟进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人寿保险公司的组建工作。
力争使金融板块在“十三五”成为第三大利润板块。
九、夯基础解难题,推动安全环保迈上新台阶 关于今年的安全工作,集团已经召开了专门会议,做出了科学部署,要不折不扣地做好落实工作。
特别是,煤炭企业要把防治瓦斯和水、火、强矿压灾害治理作为主攻方向,把预防重大事故作为安全管理的重点不能动摇。
对于环保工作,集团已经在各单位的目标责任考核中,将环保工作和安全工作放到了同等重要的位置,实行了一票否决制。
各单位要进一步从完善环保管理体系、推进环保重点工程建设、落实建设项目环保设施“三同时”。
十、调存量优增量,全面盘活人力资本 我们必须坚持实施激活优化现有人力资本、科学引入优质人力资本的“双轮驱动”战略。
刚性定编定员,盘活存量人力资本。
要以先进科学的定编定员为基准,合理控制用工总量。
各级机关定编定员,力求精干高效。
各化工企业和关中各矿区要在三年内分 别按照每年5%和10%的递减力度,有效控制机关工作人员总量。
新单位机关管理人员要优先从现有单位中调动、选拔和培养。
在建项目单位的人员配置,以满足项目建设管理需要为原则,新增人员要以集团内部调整为主渠道。
建立内部人才市场,化解存量分流和增量需求的矛盾。
用好薪酬激励杠杆,实现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最佳组合。
十一、利当前谋长远,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 在这一轮企业转型升级中,如果说柔性的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是“标”,那么,刚性的技术创新,则是“本”,我们必须刚柔并济,标本兼治。
形成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
遵循“科技资源有偿配置、科研成果有偿使用、创新价值市场量化、创新收益共享激励”的原则,按照市场化的运作思路,积极探索建立和推行科研项目单项核算、考评和激励机制,持之以恒地强化“资金、平台、人才、技术、机制”等科技创新核心要素,不断提高科技创新工作质量和效率,快速提升集团公司科技创新工作的整体水平。
把握创新方向,注重长短结合,着力培养技术创新人才队伍。
十二、搞好内部协作,提高抗击风险能力 我们集团产业布局广,涉及行业多。
相关行业之间加强配套,上下游企业之间加强协作,可为提升整个集团的资产运营效率创造空间,也可为进一步提升集团的整体竞争力奠定基础。
特别是,在经济下行压力仍未缓解、社会需求不足的大环境下,我们更要注重抱团取暖。
加强内部协作制度体系建设。
继续按照“合法合规、公平交易、内部优先、互利互惠”的原则,进一步健全内部协作管理体系,突出内部协作制度建设,强化内部协作过程管控,加强交流与沟通。
加强检查与考核,确保集团全年内部协作计划目标顺利完成。
十三、惠民生讲奉献,推进和谐企业建设 要深入持久地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有关规定。
在巩固第一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基础上,全面落实好整改措施,切实开展好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积极关注和改善民生,继续实施好双节送温暖、金秋助学、天骄助学、大病兜底、三项救助帮扶措施。
加快收尾棚户区改造工程建设,做好住房分配方案,确保各单位把好事办好、办实。
强化廉政建设和审计监察工作,确保各项工作规范操作、有序运行。
进一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在继续抓好企业文化“三统一”的基础上,以板块公司文化融合、创建安全文化示范企业、品牌传播推广为重点,将企业文化建设与安全生产、经营管理、制度建设紧密结合,全面推进企业文化落地深植,以文化力提升集团竞争力。
加强舆情管理,做好舆情信息上报和处置等工作,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持续加强离退休职工和老干部工作、统战和信访工作,凝聚人心,众志成城,实现企业和谐发展、科学发展。
参考范例2: 创新生动力 转型出活力 ——写在我省扎实推进中部创新转型核心区建设之际 冬日的吉林大地,银装素裹,分外妖娆。
载着2700万吉林人民的梦想与希望,一幅新的壮丽画卷,正在这无限的北国风光中全景描绘。
审视全省,中部经济总量占全省比例大,人口多,在全省发展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然而,一个现实不容忽视:中部虽有优势,但产业布局不尽合理,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待提升,改革任务依然繁重。
研判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中央提出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位置,狠抓改革攻坚,突出创新驱动。
吉林省怎么办
聚焦中部,作为我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创新转型成为当务之急、发展之要。
带着强烈的紧迫感和机遇意识,中部地区认真贯彻省委部署,积极研究谋划,拉开了新一轮创新转型发展的大幕。
把结构调整作为主攻方向,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产业优化升级,推动转型发展 作为中部核心城市,省会长春在全省创新转型发展中的作用至关重要。
落实全省战略,省委常委、长春市委书记高广滨向全市发出总动员:“全力落实好建设中部创新转型核心区任务,发挥引领作用,主动作为,率先突破。
” 曾经,一业独大的长春有过这样的症结:“一汽打喷嚏,长春就感冒”。
仅以汽车为支柱,让这个中部发展的领头羊吃尽了产业波动带来的苦头。
国家振兴东北战略的实施,让长春一步步走出“东北现象”。
通过工业和服务业双拉动增长,做大汽车、轨道客车、农产品加工等优势产业,突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长春逐步形成了多元支撑、多业并举的良好格局。
调整之中,长春的整车产能稳步扩增,零部件配套产业快速跟进;大成、皓月等农产品加工企业享誉全国,走进海外市场;轨道客车走出国门,驶向世界。
告别“一业独大”的长春,成为汽车制造、轨道装备制造两大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全省新的经济增长点;服务业产值更是撑起全市GDP的“半壁江山”。
作为我省的第二大城市,北国江城吉林市同样把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作为主攻方向,依托吉化等大企业的原料优势和市场空间,加快老旧生产装置和产品升级改造,让一批老工业企业焕发了生机。
走进吉林市金珠工业区晨鸣纸业抄纸车间,轻涂纸欢快地在卷轴上“飞舞”。
总经理助理郭钦彦告诉记者:“企业重组初期没有一分钱赢利,是哈达湾老工业区的整体搬迁改造给企业带来了生机。
新厂今年4月份正式生产,每月有1000万元的利润。
”郭钦彦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从哈达湾搬到金珠工业新区,企业得到22亿元的置换土地和搬迁费用,解决了50%的新厂建设资金,短短三年新厂便投产了。
新厂工艺设计先进,流程简约,大大降低了成本。
晨鸣纸业只是吉林市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
同步推进的新材料产业、生物技术产业、信息技术产业,也大大拉长了这座化工城的产业链。
谈起转型发展,四平市东风机械装备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张建华颇有感触。
“当年产品大量积压,企业差点关门。
转型重组后,我们成为全国行业内唯一一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产品出口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几年来,通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四平市走出一条新的装备制造业崛起之路,全市170户装备制造规上企业,年产值上升到400亿元左右。
辽源是依托煤炭资源发展起来的工业城市,也是典型的资源枯竭转型城市,200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首批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城市之一。
近年来,他们围绕加快推进经济转型,不断深化结构调整,加快发展接续替代产业,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实现了产业优势再造。
培育生成高精铝加工、新能源、纺织袜业、医药健康、建筑塔机、汽车零部件、钢铁铸造、软件8大产业集群,占全部工业比重
【第60句】:5%。
把创新驱动作为根本动力,政企携手搭建协同创新平台,增强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 吉林省科技资源丰富,但却很少在本地转化为生产力。
对此,省委、省政府有着清醒的认识:正处在振兴发展爬坡期、结构调整攻坚期、社会建设转型期的吉林,加快转型升级的出路只有一条,那就是创新。
担当全省创新转型核心区建设重任,长春市积极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加快了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步伐。
在今年7月举行的长春国际汽车博览会上,本土企业“天火”公司展出的一款造型新颖的三轮机车引来了众多目光。
就在一年前,这家以工业产品设计为主的企业遇到了资金难题。
危难之时,长春新兴产业投资公司伸出了援助之手。
借助500万元的债券投资,企业的新产品研发顺利实施,逐步走出困境。
正是长春市政府设立的“政产学研用金介”协同创新平台,解决了一批像“天火”公司这样企业的融资难题,让更多的科技成果实现了就地转化。
协同创新机制为长春培育出一大批和“天火”一样的科技创新型“小巨人”企业。
仅有130人的长春希迈气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3年便实现年销售收入5000万元。
截至2024年底,全市产值超过3000万元的创新型“小巨人”企业已经达到282户。
依托特有的科教文化优势,长春有效破解了科技成果难以与市场对接、金融机构难以与需求企业对接的问题。
东北师大药物基因和蛋白筛选国家工程实验室,主要从事成药基因、蛋白和中药成分筛选,同时还有一个身份——长春市生物产业基地药物筛选平台,常年为本地30多家企业提供技术支撑。
在长春,类似的1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基本都对外开放,成为企业创新的源动力。
为加快推动企业科技创新,吉林市设立了
【第1句】:2亿元的科技创新专项基金。
仅今年一季度,便有首批666个项目获得27
【第46句】:1万元支持。
正是因为有专项支持,吉林碳谷碳纤维有限公司在短短几年内就实现了从实验室到全国规模最大碳纤维原丝生产基地的跨越。
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成立以来,已经得到了国家、省、市科技发展基金3000多万元的支持。
” 目前,吉林市已扶植起精细化工等9个产业集群,促成产学研合作项目10个,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6项。
四平市从2010年开始着手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4年辛苦不寻常,四平装备制造“示范基地”终于实至名归。
通过科技创新,一批企业成为全国行业的佼佼者。
巨元换热器公司董事长赵国宏告诉记者:“今年,我们要把24项专利技术应用到产品上。
公司自主研发的80余种换热器,已成为大亚湾核电站、宝钢、中石化、LG等国内外大客户的热门产品。
” 辽源市通过实施“智慧城市”建设,为产业转型探索出了一条新路。
为了给落户辽源的企业创造更好的发展氛围和环境,今年年初,辽源科技智慧产业园正式投入使用。
在产业化、集群化效益的吸引下,园区已有13家实体入驻企业,以及10家虚拟入园企业。
这些企业的项目多数涉及大数据平台、电子商务和智慧社区服务等领域,为市民生活提供智能化服务。
把投资拉动作为重要手段,突出发展民营经济,增强发展活力和后劲 发展,最终还要靠项目支撑。
谋划推动创新转型核心区建设,长春紧盯国家“一带一路”、振兴东北等大的政策导向,把招商目光放在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点园区上。
截至目前,长春今年已谋划重大项目1149个,为全省稳增长、调结构提供了有力支撑。
今年,在全省突出发展民营经济的战略部署下,长春市以加快民营经济综合配套改革为抓手,着力简政放权,降低市场准入门槛,点燃了全民创业热情。
目前,全市已新增注册市场主体85053户,新登记私营企业19873户,仅今年上半年增量就超过去年全年增量。
四平市把投资拉动作为稳增长的关键。
从2009年项目建设“节点式”起步到现在,全市已有298个具有带动作用的重大项目相继落地,总投资达1299亿元。
目前已有195个项目建成或部分建成投产,为四平在哈大经济大动脉上强势隆起奠定了基础。
辽源市围绕产业发展、社会建设、城市管理、民生服务和农业农村这五大领域,近年来共谋划了219个应用项目,计划投资184亿元。
截至目前,已有60个项目启动实施。
把开发开放作为重要途径,提高经济外向度,让中部走向全国,接轨世界 纵贯东西,通达南北,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捷的交通,为中部地区走向世界搭建起广阔舞台。
11月15日、21日,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先后下发文件,长春兴隆综合保税区获批国际小包集中收寄点和长春出口俄罗斯航空函件总包直封邮路的资质,标志着我省具备了开展对俄罗斯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出口业务的基础条件。
11月28日,首批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货物入库,顺利实现货物通关。
兴隆综合保税区的建设,为长春、为全省搭建起对外开放的又一大平台。
在推进中部创新转型核心区建设过程中,长春全力抢抓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长吉图开发开放战略机遇,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全面加快兴隆保税区、空港开发区、东北亚国际物流集散枢纽中心建设,全省开发开放平台不断完善提升。
发展外向型经济,产业链合作同样是有效途径。
吉林市通过支持本地企业与德国巴斯夫、林德、美国杜邦等国际知名企业的合作,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开展国际化经营、品牌化建设,进一步拉长了化工产业链。
把城市做大、规划做大、产业做大、人口做多、商贸流通做活,四平市努力打造吉林、黑龙江的南大门,向南开放的桥头堡,连接沈阳和长春两大都市圈的桥梁和纽带,扩大开放。
创新生动力,转型出活力。
新一轮振兴号角已经吹响,向着东、中、西三大板块各具特色、良性互动的美好图景,吉林再出发
四平红嘴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介绍
我说我的观点,仅供,别喷我。
目前看与相关的专业都很,似乎以后都会有前景,但我不这样认为。
理由是国家重视环保,限制排污,并不能说明污水处理专业就业前景就会好。
不论是废气,还是污水,国家真正重视的是要求企业不要排或少排,而不是排了后让水处理厂去处理,最理想的情况是大家都不排,污水处理厂停工,从这个角度,环保越严污水处理厂越没生意,专门的污水处理厂就越不景气。
那么你问了,企业产生了污水不排就自己处理,不还是需要有污水处理人员处理吗
这个问题好,第一,任何能产生各种污水的厂子,污水处理人员一定是辅助人员(不重要),就是说没有前途,不会被提拔,厂长一定是厂子里的主专业人员,不会是污水处理厂人员,污水处理专业人员只有在污水处理厂才能当厂长;第二,任何一种生产工艺应用到了生产中一定是主专业的工艺人员开发的,主专业开发的工艺想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就必须解决污水排放问题,就是说他才知道排放的是什么,他才能开发出处理这种废水的工艺,所以主要技术一定是各个工艺专业人员,不会是污水处理专业人员,工艺人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污水问题,实在没办法必须排放的污水一定是符合标准的,即能用常规方法处理的、已经没有多少污染物的污水,也就是难度不大的污水送给污水处理专业人员去处理,就是说环保要求越严格真正有机会的不是污水处理专业人员,而是每种工艺的工艺专业人员。
所以说不论是污水处理厂还是化工厂、炼油厂,污水处理专业人员都没有前途。
这是我的观点,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