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散文集文学网!

谚语俗语文案适合当个性文案的文案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1句】:【狗嘴里长不出象牙,鸡窝里藏不住凤凰】 释义:比喻坏人说不出好话,不良环境中产生不出好人。 例句:当时她听胡杏讲完。略一思索,就判断道:“狗嘴里长不出象牙,鸡窝里藏不住凤凰。依我看,她是使黑心!”

【第2句】:【过了九月九,大夫高了手,米饭萝卜丝,吃了去病根儿】 释义:过了农历九月九,萝卜一类有利健康的蔬菜下来了。 例句:现在你给出个“主意”,叫我明天卖烤红薯,我就觉得这是好主意。为啥呢?常言说:“过了九月九,大夫高了手,米饭萝卜丝,吃了去病根儿。”看病的生意不行了,红薯才下来,城里人都爱吃个新鲜烤红薯。

【第3句】:【龟通海底】(谚)指龟潜入水中,可以直通到海底。比喻出入衙门的有钱人,可以打通关节,买通官府,上下钻营。

【第4句】:【法正天心顺,官清民自安】(谚)执法严正,国情自然和谐;官员清廉,人民自然安乐。指执法严正和官员清廉,是社会安定、人民安乐的决定因素。 也作法正天须顺,官清民自安。 官清民自安,法正天心顺。 国正天心顺,官清民自安。

【第5句】:【黄瓜菜都凉了】(惯)比喻错过了时机,事情无可挽回。

【第6句】:【露一手】(惯)比喻显露出不为人知或比人强的本事、技能。 也作露两手。 露一两手。 亮一手。

【第7句】:【和尚跟着月亮走——借光】(歇)光:本指光亮,转喻好处。指凭借某人或某事得到好处。 也作“和尚跟着月亮走——沾光”。

【第8句】:【南风腰里壮,北风两头尖】(谚)原指南风刮来,两头势弱,中间势猛;北风刮来,两头势猛,中间势弱。借指任何事物总是有起有落,有强弱变化,不会一成不变。

【第9句】:【俩山字儿摞一块儿——请出】见“两个山字落在一块儿——请出”。

【第10句】:【没水不煞火】(谚)指只有用水才能扑灭火。泛指要想制服一种暴力,就必须动用它的克星。也指离了金钱就办不成事。

【第11句】:【扣屎盆子】(惯)指无中生有地陷害人,损害其名誉。

【第12句】:【囫囵吞个枣——不知酸淡】(歇)囫囵:完整的。本指品尝不出味道,转喻不知道实情。

【第13句】:【把头往老虎嘴巴里填】 释义:比喻冒险,送死。 例句:刘二虎会意,跨步上前,拦住李鼎三,嚷道:“参谋长,您这不是把头硬往老虎嘴巴里填吗?八路军不会放过您的。”

【第14句】:【半路出家】“半路出家”这一俗语比喻中途改行,从事另一工作的意思。它源自佛教。 佛教所说的“出家”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自幼出家,一种是成年以后才出家,后一种叫做“半路出家”。佛祖释迦牟尼就是半路出家。释迦牟尼是印度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太子,姓乔答摩,名悉达多,成道以后称为“释迦牟尼”。他在幼年的时候,已经通晓世间的一切学问,年龄稍长,见世界上人类和其他动物互相残杀,互相吞吃,循环不停,有感于生老病死,在所难免. 感觉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总是痛苦,欲求一个解除苦恼的方法。因此,到了十九岁那年,他放弃了荣华富贵,出家修行,经历许多艰难困苦,决不灰心,到了三十岁的时候,得道成佛。成佛后便周游各处,说法劝化他人。释迦牟尼如此说法,前后长达四十九年,一直到八十岁涅槃。 其实僧人大多数为半路出家,只有少数是在寺庙里长大,从小做了和尚的。僧人“半路出家”的说法,被俗世借用转义,变成了半路转行。

【第15句】:【京剧】“京剧”是中国的国剧,是国粹。它源于徽剧和汉剧。1790年,乾隆皇帝八十大寿,召集全国各地著名的戏班进京贺演。寿庆之后,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的精彩演出受到喜爱,继续留京献艺。1830年,湖北楚调(汉剧)也进入北京,汉剧和徽剧出于同源,因而时常合班演出。 汉剧是西皮调的唱腔,徽剧以二黄调为主,这两种腔调同台演出,取长补短,并不断汲取当时流人北京的秦腔、弋腔和昆曲等戏曲的精华部分,同时又根据观众的要求和北京的语言特点,创造南北观众都能接收的戏剧语言——韵白。这样京剧便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由当初的“皮黄”改称“京剧”。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到同治、光绪年间(1862年-1908年),京剧已经在全国盛行开来。京剧艺术比其他剧种更突出了戏曲集中、概括、夸张的特点,形成了念、唱、做、打一套完整体系和统一风格,表演时具有鲜明的色彩和强烈的节奏感。京剧形成的初期,老生最受重视,出现了“老生三杰”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后来又出现“老生新三杰”谭鑫培、汪秋芬、孙菊仙。 到了民初,旦角的地位开始变得重要了,出现了“四大名旦”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各行当都有了自己的代表人物,并形成了京剧流派。

【第16句】:【放着河水不洗船】 释义:比喻有条件不去利用。 例句:五娘嘴头子虽利害,倒也没什么心,前日我和他嚷了,第二日爹到家,就和我说好话,说爹在他身边偏的多,就是别的娘多让我几分,你凡事旦有个不瞒我,我放着河水不洗船,好做恶人?

【第17句】:【有钱不住东南房】(谚)东南房:旧时四合院中的东房和南房。东房夏天太阳光照多,太热;南房冬天刮西北风,太冷。指有钱人家不住东南房。

【第18句】:【挑字眼儿】(惯)指挑人措词用字上的小毛病。

【第19句】:【小脚一双,眼泪一缸】(谚)小脚:旧礼教摧残妇女,女孩从七、八岁时起缠足,折断趾骨,弯成三寸小脚。女子缠就一双小脚,眼泪就得流满一缸。指缠足是非常痛苦的。 也作“小脚一双泪一缸”。

【第20句】:【做了皇帝想登仙】(惯)形容人贪心不足。

【第21句】:【威武不能屈】 释义:在权势残武力的胁迫下也不屈服。形容人坚贞刚强。 例句:现在证明,你的论断是完全正确的。他真是威武不能屈,顶天立地的大丈夫!

【第22句】:【尝一脔可概全鼎之味,窥一斑可知全豹之皮】 释义:脔:切成小片的肉。品尝一小块肉,就能品尝出一鼎的肉味;看到豹的一个斑点,就可以知道整个豹皮的花纹。比喻根据部分可推知全体,由一点可见一斑。 例句:又苦熬了一阵子。他就默然告退了。“尝一脔可概全鼎之味,窥一斑可知全豹之皮”,谢绝了李师爷的再三“忠告”,不再拜会任何名流士绅。

【第23句】:【以五十步笑百步】 释义:作战时逃跑五十步的人讥笑逃跑了一百步的人。比喻自己也有同样的缺点错误,只是程度稍轻,就去讥笑别人。 例句:想到这里,他觉得即使自己的手不是那么软,也不能去打瑞丰了;他和瑞丰原来差不多,他看不起瑞丰也不过是以五十步笑百步罢了。

【第24句】:【脚不点地】(惯)形容走得飞快或不停地走。 也作脚不沾地。 脚不停趾。

【第25句】:【头回上当,二回心亮】(谚)指头次上当受骗,到第二次就会接受教训,心明眼亮,不再失误。

【第26句】:【哪阵风儿吹来的】(惯)指人难得来访。不常见面的亲友来访时常说的客套话。 也作哪阵香风吹来。 哪一阵风把你吹来了。 什么风把你们刮来了。

【第27句】:【助一臂之力】(惯)指给人一些帮助。

【第28句】:【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谚)时机到来时,要紧紧把握好,一旦失去就不会再来。指机缘可贵,稍纵即逝。 也作机不可失,时不我待。 时不再来,机不可失。

【第29句】:静而少动,眼花耳聋;有静有动,无病无痛。

【第30句】:【得命思财,疮好忘痛】(惯)刚把命保住了又想发财,疮疤好了就忘了当时的疼痛。指人贪财忘本。

【第31句】:【富从升合起,贫从不算来】(谚)合:一升等于十合。富裕是从一升一合积攒起来的,贫穷往往是因为过日子不会精打细算。指日常生活一要积累,二要算计。

【第32句】:【踩一头儿撬一头儿】(惯)撬:这里同“翘”,向上仰起。踩下这一头,那一头又翘起来了。比喻压制住这个人,那个人又闹起事来。

【第33句】:【国有王法,庙有清规】(谚)王法:国家设置的法律。清规:寺庙里处罚犯规者的条文。指国家有大法,寺庙有清规,都必须依照执行。

【第34句】:【人不亲土亲】(谚)土:乡土,故乡的土地。指本乡本土的乡亲有着天然亲情,即使彼此不多往来,故乡的情谊也会使他们亲热。 也作人不亲土亲,河不亲水亲。 人不亲土亲,心不热血热。

【第35句】:【谷雨前后,栽瓜种豆】 释义:谷雨:二十四节气之一,在4月I【第9句】:20或2旧。谷雨前后是栽瓜种豆的时候。 例句:农谚说:“谷雨前后,裁瓜种豆。”“头伏萝卜二伏菜。”虽然按照时令季节,各种蔬菜种得有早有晚,有时收了这种菜才种那种菜。

【第36句】:【饥不择食,寒不择衣】 释义:比喻急迫需要,不容选择。 例句:“喂,牵走吧,一个猪的价钱。常言说:饥不择食,寒不择衣。凭你们柿树沟生产队,还能买多好的牲口!有好的,八千块,您要不起!”

【第37句】:【阴曹地府】“阴曹地府”是古代封建社会里讲迷信的人认为是死人的去处,鬼魂的世界。它源自道教。 按照道教的说法,阴曹地府共有两处:一处叫“酆都城”,亦叫“平都山”。晋葛洪《神仙传》载:东汉时代的阴长生,三国时代的王方平先后在平都山修炼成仙,后人把阴、王读为阴王,以讹传讹变成了“阴间之王”或“幽冥之王”。后来逐渐演变,遂以酆都为“阴曹地府”。 另一处叫“罗酆山”,据说在北方癸地,山高2600里,其上其下,并有鬼神宫室。 道教称“酆都大帝”是主宰幽冥地府之神。陶弘景《真灵位业图》称“酆都北阴大帝”居神次之第七位,并说其为炎帝大庭氏,讳庆申,为天下鬼神之宗,治罗酆山。

【第38句】:【搭在弦上的箭——一触即发】(歇)本指一触动箭就发射出去,转喻事态发展到非常紧张的地步,马上就会发生严重的事情。

【第39句】:【吝啬】“吝啬”指过分爱惜自己的财物,当用不用。“吝啬”一词,最迟见于汉朝。《三国志·魏书·曹洪传》云:“初,洪家富而吝啬。”史书记载,当属正源。 关于这个词的来历,民间还有一段趣闻:传说很久以前,有两位先生,一个名叫吝先生,一个名叫啬先生。吝先生有一回到城里办事,在半路上碰到了啬先生。两人一路上有说有笑,谈得十分投机,于是便结为朋友。分手时,他们相约中秋节到乌有山子虚亭(子虚、乌有是汉朝司马相如《子虚赋》中的两个虚构的人物)饮酒赏月,定好了由吝先生携酒,啬先生备菜。但两人都很小气,不肯轻易花一分钱。中秋节到了,两人如约来到乌有山上的子虚亭,但彼此都是一双空手而来,他们大眼瞪小眼地互相对视了一会儿,忍不住哈哈大笑。两人谦让一番在亭子里坐下之后,吝先生首先站起来打破僵局。只见他一只手弯曲着佯做举杯状,另一只手遥指高空,朗声说道:“月光如水水如酒,请啬先生开怀畅饮。”啬先生也不甘示弱,随即伸出两个手指做筷子,指着荷塘深情地说:“池中游鱼鱼是菜,请吝先生大饱口福。”两人觥筹交错,互敬互让,好不高兴。吝先生脖子一仰,嘴里咂得滋滋作响,连声称道:“好酒,好酒,杜康也要逊色三分!”啬先生也把手指送入口中,连声称道:“好菜,好菜,山珍海味也无与伦比!”过往的行人看到两个人如痴如呆的举动,无不捧腹大笑。其中一位过客认识吝啬二人,便走上前打趣道:“今天两位仁兄赏月,喝的是吝啬酒,吃的是吝啬菜,活着是吝啬人,死了是吝啬鬼。”从此,“吝啬”一词便传扬开来。

【第40句】:【自己不喝酒,嫉妒人脸红】(惯)比喻自己得不到而嫉妒别人。

【第41句】:【说死莲花还有藕】 释义:莲花死了还有藕存在。比喻根本是不会动摇的。“还有藕”又作“一枝藕”。 例句:还有没有?八盘四碗尽管端出来,我余家富吃得了呢,嗨嗨,你说,说死莲花还有藕。

【第42句】:【露风声】(惯)指透露某种信息或散布某种消息。也指泄露秘密。 也作漏风信。 走漏风声。

【第43句】:久住坡,不嫌陡.

【第44句】:【清水浊水混着流】(惯)比喻好人坏人混在了一起。

【第45句】:【扣帽子】 释义:比喻不经调查研究轻率地给人加上罪名。 例句:体兰!你可别给我扣帽子!我没说瞧不起妇女。

【第46句】:香花不一定好看,会说不一定能干。

【第47句】:【靠着大河有水吃】 释义:比喻依靠有钱有势的人有利可图。 例句:砂锅子说:“靠着大树好乘凉,靠着大河有水吃,有你这个老人在,也算轮不着我挨饿了,可是也叫人怪不好意思的!”

【第48句】:【杀人倒落两把血】(惯)杀了人留下两手的血。比喻出了力,没得到好处,却惹来了是非和麻烦。 也作杀人赚了两手血。 杀人白落两手血。 杀人不成闹两把血。

【第49句】:【狗咬石匠——找的挨榔头】(歇)榔头:石匠干活用的锤子。比喻自找挨打,或自讨苦吃。

【第50句】:【唐胖子掉在醋缸里——撅酸了】(歇)唐胖子:泛指游手好闲之徒。 撅酸:吃醋。指在男女关系上产生嫉妒心。

【第51句】:【无病赛过活神仙】(谚)指人只要身体健康,无病无灾,就是最大的幸福。

【第52句】:【瘫子掉在井里——捞起也是坐】(歇)瘫子:肢体瘫痪的人。坐:谐“做”。指事情反正要做。也指事情反正就是这样,怎么都行。 也作“瘫子落井——捞上来也是坐”。

【第53句】:【给脸上抹黑】见“往脸上抹黑”。

【第54句】:【人靠饭,铁靠钢,一顿不吃饿得慌】(谚)人要有精神,靠的是饭食,好比铁要有硬度,靠的是有钢一样。指人的生命是靠饭食维持的,一顿不吃饭也不行。 也作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累倒桩。 人是铁,饭是钢,三天不吃软丁当。

【第55句】:【丈夫人前走,带着老婆的手】见“男人往外走,带着娘们手”。

【第56句】:【富不教学,穷不读书】(谚)指富人不愿教学,因为教学清苦、劳神;穷人不去读书,因为读书费钱财、费时间,穷人承受不起。 也作“穷不读书,富不教学”。

【第57句】:【不爬山的不知山高,不下海的不知水深】 释义:说明亲身经历过才有体会。 例句:这六十一户一成立起家属小组,样样事都走在前头。不爬山的不知山高,不下海的不知水深。他们受过大苦,翻过身来也懂得今天的甜,就有一股使不完的劲儿。

【第58句】:【上烂药】(惯)指说人坏话,给人使坏。

【第59句】:【靠山吃山,靠山养山】(谚)靠着山区居住,就要凭山区的资源养活自家;靠山区资源养活,就必须爱护与建设山区。指在什么环境就靠什么生活,靠什么生活就必须在这方有所投入。 也作靠山吃山,吃山养山。 靠山吃山要养山,造林成林要护林。

【第60句】:【吃饭少一口,睡觉不蒙首,老婆长相丑,保你活到九十九】 释义:指吃饭注意适量,睡觉被子不蒙头,不淫于色,就能长寿。 例句:“说实话:这么吃可不好!没听说么?吃饭少一口,睡觉不蒙首,老婆长相丑,保你活到九十九!你们都还年轻力壮,可也得注意点子,到老才不会受罪。”

【第61句】:【拍马挨了踢,上劲崩了弦】(惯)比喻想讨好人却遭人冷待,想干好事却办成了坏事。

【第62句】:【老鼠尾巴熬汤,油水不大】 释义:比喻没有多少好处可图。 例句:如今新社会,有钱人家过日子,是寸步难行。今后的生意,恐怕也是老鼠尾巴熬汤,油水不大,没有什么大事头了。

【第63句】:【骑着驴吃烧鸡——这把骨头还不知道扔在哪儿】(歇)本指鸡骨头不知会扔在什么地方,转喻人死后尸骨还不知埋在哪里。

【第64句】:【先生迷了路——在家也是闲】(歇)先生:民间对瞎子的戏称。瞎子迷了路闲转悠,坐在家里也是闲坐着,反正是一样闲着不做事。比喻事情不值得花费心思去想去做。

【第65句】:【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释义:意为不可错过时机。 例句:今天梵梵暗暗下了决心,晓易不说,我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饭桌上的气氛最适合拉家常了。

【第66句】:【无颜见江东父老】这是一句常用的俗语,指因自疚而羞于见乡亲或熟人。它源自《史记·项羽本纪》:秦朝灭亡后,刘邦和项羽之间爆发了历时四年的楚汉战争。垓下一战,楚军兵少粮尽,惨遭失败,退到乌江边。项羽看了看身后几十个盔甲凌乱、神情落魄的将士,苦笑一声说:“当初我率领江东八千子弟兵渡江争战,现在竟无一人生还。即使家乡父老爱怜我,依然称我为王,我又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呢?”这就是“无颜见江东父老”的来由。

【第67句】:【尿不到一个壶里】(惯)比喻合不来,不能合作共事。

【第68句】:【脸皮薄】(惯)指人容易害羞,不好意思。 也作“脸皮嫩”。

【第69句】:【敬酒不吃吃罚酒】(惯)比喻对别人好言相劝或抬举不理睬,被逼迫或受到惩罚时才肯答应。 也作赏酒不吃吃罚酒。 请酒不吃吃罚酒。

【第70句】:【发什么声,得什么音】(谚)音:音讯,信息。指说出什么样的话,就能让人看出他是哪个层面上的人。

【第71句】:【撕破脸】(惯)1指彻底决裂。 2指翻脸,一点儿情意也不讲。 也作撕破脸皮。 撕破面皮。 撕破情面。

【第72句】:【躺在席子上吹死猪——长吁短叹】(歇)指长一声、短一声地叹气。 形容人因遭到困难、挫折或失败而灰心丧气的样子。

【第73句】:【天上一个,地下一个】(惯)形容两人德才或相貌相差悬殊。

【第74句】:【一槌敲响了闷鼓】(惯)比喻一句话使人顿时明白。

【第75句】:【能叫挣死牛,不叫打住车】(谚)在坎坷的坡路上,宁可把牛累死,也不能让车打住不前进。比喻人宁可心力交瘁,付出生命,也不能使事业中途而废。

【第76句】:【公鸡见不得蜈蚣】 释义:比喻一个制伏一个,二者不能在一起。 例句:他对江海涛说:“肖武斌和马全福是公鸡见不得蜈蚣,不能碰到一起。 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嘛。事实证明,分开来只有好。”

【第77句】:【一将无谋.累死千军】(谚)指行军打仗,主将平庸无谋,就会使全军战士作无谓的牺牲。 也作一将无能,万命俱亡。 一将无谋,累死千军;一帅无谋,挫丧万师。

【第78句】:【来者不惧,惧者不来】(谚)敢于前来的,就无所畏惧;胆怯害怕的,自然就不敢来。指凡是敢于前来应战或挑起事端的,就没有胆小怕事的。 也作“来者不怕,怕者不来。”

【第79句】:【刻薄不赚钱,忠厚不折本】 释义:经商刻薄的,不一定多赚钱;忠厚的,也不一定就蚀本。 例句:那些和尚们也闻知秦卖油之名,他的油比别人又好又贱,单单作成他。 所以一连这九日,秦重只在昭庆寺走动。正是:刻薄不赚钱,忠厚不折本。

【第80句】:【不食人间烟火】(惯)烟火:指烟火食,即熟食。道家修炼主张绝粒却谷,不食人间烟火食。1形容人清高不俗,或逃避现实。2指诗词或书画作品意境超凡脱俗。

【第81句】:【三头不辨两】(惯)连三个两个都分不清楚。形容人分辨不出好坏。

【第82句】:【又想吃,又怕烫嘴】(惯)比喻既想得好处,又怕付出代价。 也作“又想吃又怕烫”。

【第83句】:【穷人无灾即是福】 释义:穷人不遇上灾害便是福气。 例句:我们有什么好呢,穷人无灾即是福,托庇草草平安。

【第84句】:【典田卖地——两家愿意】(歇)指所做的事情双方自愿。

【第85句】:【好汉饿不得三日】(谚)再壮实的汉子,也经受不住连饿三天。指饥饿对人的威胁极大,在饥饿面前,任何人的忍受力都是有限的。 也作“好汉经不起三天饿”。

【第86句】:【十年不下雨,也有怨雨人】见“大旱三年,还有恨雨之人”。

【第87句】:【腊月里的花子赛如马】 释义:花子:乞丐。穷人冬天因衣单怕冷要不停地动,像马一样,总干活。 例句:老套子说:“咳!冷死人了,拾把柴禾都伸不出手去!”老驴头说:“腊月里的花子赛如马嘛!”

【第88句】:【鼓不打不响,钟不撞不鸣】 释义:比喻心里有话不说,别人不会明白。 例句:何不早说?天色将明,郡公老爷将次升帐,引你进见这个。正是:鼓不打不响,钟不撞不鸣。

【第89句】:【地靠粪养,人靠饭长】(谚)土地经常施肥,才能肥沃,长好庄稼;人每天吃饭食,才能维持生命,使身体健壮。指人要有健康的体魄,必须注意饮食。

【第90句】:【靠人磨镰刀背光,靠人舀饭尽喝汤】(谚)别人帮忙磨镰刀,往往只磨光了背儿,锋刃没磨;别人帮忙舀饭,往往只舀面上的稀汤,没舀到干饭。指凡事必须依靠自己。

【第91句】:【富人过年,穷人过关】 释义:旧时富人过年高高兴兴,穷人过年却有人催租和逼债,像过关一样困难。 例句:大家知道,富人过年,穷人过关,穷人最怕这十二月的节期,穷人的孩子也害怕过年。

【第92句】:【钟在寺院声在外】 释义:比喻名声在外,人人都知道。“声”又作“音”。 例句:你还不知道我这个人是钱到手饭到口,钟在寺院声在外,开费大着哩。

【第93句】:【背后捅刀子】(惯)指暗地里害人。

【第94句】:【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惯)指了解事情不全面,只了解一个方面,不了解另一方面。 也作知其一,不知其二。 徒知其一,不知其二。

【第95句】:好人争理,坏人争嘴。

【第96句】:【不登高山,不现平地】(谚)不登上陡峭的高山,就显不出平坦的大地。比喻凡事不经过比较,就看不出巨大的差别来。

【第97句】:【灯台照人不照己】(谚)灯台:油灯盏下的托台。指灯台上擎着油灯,灯光只能照亮四周,却照不见灯台自身。比喻人往往看得清别人的缺点,却很难发现自身的缺点。 也作“灯台不照自”。

【第98句】:【猛虎不抵群狼】这一俗语比喻个人的力量再大也抵不过人多。在此,往往喻虎者褒,喻狼者贬。它出自晋书,原为“猛兽不如群狐”。 《晋书·王镇恶传》:“语日:‘猛兽不如群狐’,卿等十余人何惧王镇恶?”这句话说的是南北朝时,刘宋皇帝刘裕带领一大批将领北伐,所向无敌,一直打到洛阳,大将王镇恶的功劳最大。王镇恶是前秦丞相王猛的儿子,智勇双全,在北方有很多亲朋好友。刘裕正顺利进军,眼看可以统一中国时,突然得知朝廷发生重大事情,必须要他亲自去处理,无奈,他只好把统帅大权交给儿子,自己赶回朝廷。这时,大将沈田子劝告刘裕说:“你最好把王镇恶带走,你儿子控制不了他,他是一只猛虎,在北方根基深厚。如果他一叛变那就糟了!”刘裕说:“正因为他是一只猛虎,我才要把他留下来抗击敌人。 你们十几员大将都是我的心腹,有你们在,还怕什么王镇恶叛变?俗话说:‘猛兽不如群狐’嘛!你们注意些就行了。”说完,刘裕就回京去了。 后来,王镇恶真的没有叛变,倒是沈田子等人时刻防范王镇恶,给他“穿小鞋”,终于害死了王镇恶,使整个北伐大军遭到惨败,沈田子等人也阵亡了。刘裕统一中国的愿望也泡汤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猛兽”变成了“猛虎”,“群狐”变成了“群狼”,但其义并没有发生大的变化。这个比喻非常贴切,在现实中还真有大君子不抵群小人。

【第99句】:【两面光】(惯)比喻做事圆滑,双方都不得罪。

18035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