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散文集文学网!

2011年最火的心灵禅语文案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1句】:佛陀曾说过:“我接受凡世人与我争论,我不与凡世人争论。”这两句里充分呈现了佛陀的大爱和我们凡世人的愚昧无知。佛陀就像慈母,我们凡世人就像得自闭症的小孩。

【第2句】:凡事皆成于一,败于二三,精神分散,意志不集中,做什么事都不会成功。——耕云先生

【第3句】:莫将等闲空过时光,一失人身,万劫不复。不是小事,莫据目前。——《云门文偃禅师》

【第4句】:犹如金在矿,处石不堪用,销炼得真金,作众庄严具。赖耶性清净,妄识所熏习,圆镜智相应,如日出云翳。平等真法界,佛与众生如,非断亦非常,大悲恒不尽。诸佛法性身,本觉自然智,是真胜义谛,唯佛方证知。《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十

【第5句】:虽然一切显现都来自于自己的内心,但这绝不等同于唯心主义。根据佛教的观点,心的本性是空性,心的自性是光明。唯心主义既不提倡心的本性是空性,也不主张心的自性是光明。我们绝不能将大乘佛法的观点和唯心主义混为一谈。

【第6句】:景色乍晴,物情舒泰。举步也干身弥勒,动用也随处释迦,文殊、普贤总在这里。——《杨岐方会和尚文案》

【第7句】:当今,人们物质生活越来越富裕,社会科技越来越发达,却时常发生人心冷漠、丧失道德的事情。社会的发展,不能仅仅停留在物质科技层面,而是应该通过教育和正面、积极的信仰来唤醒人们的善心和良知。

【第8句】: 可以不仁,但不可以害人;可以寡义,但不可以弃义;可以 薄礼,但不可以无礼;可以弱智,但不可失智;可以少诺,但不可以 背信。这是最起码的做人底线。做人要有底线,没有底线容易堕入深 渊。这个底线的标准可以不一样,但不能没有,否则人世间岂不到处 是鬼魅,形同地狱?

【第9句】:弥勒菩萨在《宝性论》当中说过,佛教的真理具备八种功德:一、不可思议;二、无二;三、无念;四、清净;五、光明;六、对治;七、灭谛;八、道谛。

【第10句】:【悟性 悟性是灵感、是智慧、是能量、是道德,悟性越高的人,事业的成功 率就越大。

【第11句】: 人生最可贵的一件事就是“结缘”。结缘好比播种,哪有不播种就能 白白得到果实的呢?广结善缘实在重要。那么,如何才能广结善缘呢?

【第12句】: 一位法师说:“对一件好事表示感谢,同做一件好事一样伟大。”感恩 是一个人不可磨灭的良知,也是现代社会一种健康人格的表现。

【第13句】:【佛语禅心】 所谓风水,就是我们希望从自然中汲取智慧和能量。但是我们要从自然汲取智慧和能量,必须首先清楚我们和自然的关系是什么。我们仅仅知道我们生命与宇宙同源、同体还不够。我们还必须知道,我们和自然的关系是你我互有,但绝不是你我相互占有。

【第14句】:试想,当你无人陪伴的时候,有怎样的感受;当你失去财产的时候,是怎样的感受;当你孤独走在陌生黑暗的路上的时候,又有什么感受。即使亲人、财产以及身体都陪伴着灵魂,心灵仍会浮躁、焦虑、不安,更何况灵魂孤独漂泊的时候。为死亡准备,等于是为灵魂找到美好的归宿,也是为灵魂选择了光明的前途。

【第15句】:法譬如水,若江若河,能洗净众生污染的心;法譬如药,药无贵贱,能治病即是良药。欢喜心即是一帖良药。——证严法师

【第16句】:一一尘中有,十方三世法。一一尘中有,无量种佛刹。《华严经》卷四十九,普贤行品

【第17句】:【一日禅心】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同行的人,终究会在某个渡口离散。无论你博览多少群书,依旧无法做到淡定从容。无论你多么深晓人间世事,依旧无法做到淡定从容。世间百态,必定要亲自品尝,才知其真味;漫漫尘路,必定要亲力亲为,才知晓它的长度与距离。

【第18句】:【天天禅语】我小时候不懂得如何孝敬,长大后去各地学习、求法,没有机会孝敬。记得,有一次我回家乡看望母亲时,妈妈对我说:“虽然我每天都想你,度日如年,但只要你好好学佛,将来好好地服务众生,我就会心满意足。”我发愿对每一位众生像对母亲一样善待,请诸佛菩萨加持我。

【第19句】:我们都无法忘怀初次相遇时的心动,那回眸时惊心动魄的一瞬间,在多年以后还能让你悸动。你如果能时时保持新鲜感,让他常常感觉你的不同,他会重新认识你身上的闪光点。

【第20句】:岁月无心也有心,更多的让你让我让他些许珍惜,些许感动,些许执着。不需说,是没人懂得;不想说,是一直沉默;不愿说,是心绪难释。

【第21句】:诸有造作善恶行,身口意三无厌足,妨人诸行不至道,此名精进不应弃。《增一阿含经》卷一,序品

【第22句】:【天天禅语】很高兴最近头一次看到134个国家参与了为保护地球而发起地球熄灯一小时的活动,千万根蜡烛被点燃。无私的爱心就像蜡烛,燃烧自己的同时,带给众生慈悲的温暖,又发出智慧的光明,并遣除一切众生的痴暗。

【第23句】:话语要谨慎委婉。面对知音,不必说得太明显就懂;不是知音,说得再露骨也没用。

【第24句】:这些不良的想法和习惯渐渐地捆绑住你,让你陷入缺乏信心的泥沼里无力自拔,久而久之,你就失去了勇气,于是慢慢沉沦,安于囚笼中。此时,只有你走出囚笼,不再抱怨和诅咒,幸福才会温柔地拥抱你。

【第25句】:我们应该多一点执着的精神。一心一意地向着一个目标稳步前 行,百折不挠,一定不会失败。这就好比用玻璃聚集起太阳的光束,就算是 在寒冷的冬天,也可以燃起火来。不要因一时的困难和挫折而放弃自己选择 的目标,在平常的生活中要学会等待、忍耐,对每个人来说,机会都是平 等的。

【第26句】:常于诸法不作二,亦复不作于不二,于二不二并皆离,知其悉是语言道。《华严经》卷三十九,十回向品

【第27句】:修行说起来没有别的诀窍,它就是要自我否定、破除我执,就是要把蒙蔽在觉性之上的种种障碍,如贪、嗔、痴等烦恼,一层一层地剥掉。

【第28句】:古代印度人认为人生有三大目的:法、利、爱,即真理之了解、财物之蓄积、性爱之享受。佛家取“法”而会舍“利”、“爱”,因为前者永恒而后者无常。《无量寿经》日:“爱欲荣华,不可常保。”对我们凡人来说,法、利、爱都难以割舍,但最低限度,要让欲望受理性支配,而不是让理性受欲望支配。

【第29句】:在家菩萨如法集聚钱财、封邑,非不如法。平直正求,非粗恶求,不逼切他。如法得分,起无常想,不生悭想,喜舍无吝。给事父母、妻子、奴婢、诸作使者,以如法财而给施之,所谓亲友、眷属、知识,然后施法。《大宝积经》卷八十二,郁伽长者会

【第30句】:智慧让人知晓轻重,明白是非,所以有智慧的人对金钱看得通透。他们知道,金钱只能暂时拥有,所以不能贪婪;也知道如果把暂时拥有的金钱牢牢抓在手中,并不能实现财富的价值。智者既能靠智慧赚钱,又能把钱财看淡,既不为钱的多少所苦,也懂得合理分配财富,能将散财当成聚集金钱的最终目的。

【第31句】:以财物惠施,获八功德,云何为八?一者随时惠施,非为非时;二者鲜洁惠施非为秽浊;三者手自斟酌,不使他人;四者誓愿惠施,无侨恣心;五者解脱惠施,不望其报;六者惠施求灭,不求生天;七者施求良田,不施荒地;八者持此功德,施惠众生,不自为己。《增一阿含经》卷三十七,八难品

【第32句】:生活紧张而焦灼的人很难品味到静的清芬与恬愉,因为身外的嘈杂和喧哗太多,以至于忽略了自己的内心。

【第33句】: 有的人一生只做一件事,那就是替自己挖坟。这种人没有是 非观,一切从个人好恶出发。因为自己心理阴暗,以为人心都是黑 的;因为自己胸怀狭窄,以为世上没有襟怀;因为邪恶成性,以为人 间从无善良。好度君子之腹,视天下人皆为小人;喜当绊马绳索,恨 不得寰宇良马皆是病驹。

【第34句】:一休禅师有一个叫珠光的弟子,他有打盹的习惯,因此经常在公共场合中失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珠光听从了医生的意见开始喝茶。这样做果然有效,而珠光也因此渐渐喜欢上了喝茶。在他看来,喝茶应当有一定的礼节,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珠光创立了“茶道”,并享有“茶祖”之誉。

【第35句】: 有很多事情,你自认为正确无比的,但实际愚不可及,固执就是其中 的一样。放下无谓的固执,冷静地用开放的心胸去作正确的抉择,每次正 确无误的选择,将指引你走在永远通往成功的坦途上。

【第36句】:人生一世光阴极为有限,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平平常常、欢欢喜喜过一辈子,即使对方有什么对不起自己的地方,也要出于相互关爱给予谅解,这样,人就会有和睦的人际关系。

【第37句】:‘我们的快乐源于我们一直都祈望他人得到快乐,我们的痛苦源于我们一直只祈望自己得到快乐。

【第38句】:心中无尘,心自安。烦恼由心生。同一桩事,想得少则无忧,想得多则是自寻烦恼;同一个问题,看到光明的一面则喜,看到灰暗的一面则忧。

【第39句】:【禅语感悟】 我们每个人都会犯错误,有了错误不要回避,更不要一错再错,只要 诚心改过,也可以成佛得道。佛说,唯有清净自己的行为及心念,才能够 真正领纳佛法,与真理相应,从中获得真正的利益及解脱。

【第40句】:行亦禅,坐亦禅,春来任他百花开,秋去随他黄叶散;坐亦禅,行亦禅,无穷般若心自在,清净自有菩提伴。

【第41句】:【佛学大师经典文案】存在即合理,世态人情像春暖花开一样自然怎样看待生活中恼人的人和事?佛日:一切法、一切人皆自然。-《佛说维摩诘经》

【第42句】:【天天禅语】当今时代的人们所遇到的问题,并非是饥饿寒冷、居无定所,而是精神崩溃、心灵空虚。我们缺乏的不是物质文明,而是精神良药。

【第43句】:烦恼是愚痴,成佛是觉悟。真正地深解佛法需要“十方清净”。世间的一切表相,无论美丑善恶,俱是佛性之外的虚华,若要修佛,若要学习佛理,就必须要有舍弃一切的决心,愿舍弃、能舍弃,方能真正地觉悟。

【第44句】:我们在进行人生选择时,要诚实地对待自己的心灵,而不要受他人的价 值判断所左右,不管他是佛祖还是普通人。我们不能指望用别人的心灯来照 亮自己,只能借别人的思想做火种,点亮自己的心灯。

【第45句】:用慈悲心来关怀他人,乃至遍及于一切众生;要用智慧心来观照自我,乃至微细的每个念头。慈悲如两足,能遍行各地、了无障碍;智慧如双目,能洞察真伪、发现实相。

【第46句】: 再热面罩都必须戴着,否则蜂群会攻击他们的头颅;再冷他 们也不能袖手,因为越冬的蜂群需要呵护。这就是养蜂人,再苦他们 都不会抱怨;再累他们的生活里也有笑声。因为只有他们最了解每一 滴蜜的由来,最憧得苦后的甘甜是多么令人享受。

【第47句】:以三事教化:一者神通,二者知他心,三者说法。《摩诃般若经》卷二十六,六喻品

【第48句】:虽多积珍宝,崇高至于天,如是满世间,不如见道迹。《法句经》卷上,世俗品若人不爱法,虽人而非人,不住于真道,不至涅槃城。既得此人身,功德所依处,云何不升筏,度诸有流海!离法常愚痴,有命亦如死,虽有人皮覆,愚痴同畜生。《正法念处经》卷五十

【第49句】:无论外界怎样,我们都应该随时提醒自己不要有一丝一毫的浮躁,只有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生活,才能保持宁静平和的心态,为每一个目标做好充足的准备,耐心做好每一阶段的事,最终获得成功。

【第50句】:名利如井,易进难出,世界上有金钱、有名位、有富贵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欢喜。

【第51句】:这个世界上还有许多人需要衣食等物资的接济,但更多的人,几乎是所有人都需要爱心的接济。大家都是爱的贫乏者。如果有一个人真心地爱着人们,他是多么可贵、稀有。

【第52句】:在家出家共相习近,同喜同忧,同乐同苦,凡所为作,悉皆共同,是名习近相赞叹。《杂阿含经》卷二十,第551经

【第53句】:佛告阿难:此观佛三昧,是一切众生犯罪者药,破戒者护,失道者导,盲冥者眼,愚痴者慧,黑暗者灯,烦恼贼中是勇健将,诸佛世尊之所游戏、首楞严等诸大三昧始出生处。《观佛三昧海经》卷九

【第54句】:洞里无云别有天,桃花似锦柳如烟。仙家不解论冬夏,石烂松枯不记年。——《法演禅师文案》

【第55句】:欲成就大的事业,必须具有豁达的人生观。豁达是一种超脱,是自我精 神的解放。禅指引我们,努力开拓人生,增进众生的福报,但却让我们看清 楚,没有一样东西在生命终了时能带得走,所以要懂得达观,懂得放下,不 要执着。

【第56句】: 与人相处之道,在于无限的容忍。佛告诉我们要容忍、宽容、柔和,用容 忍解决生活中的人际矛盾。

【第57句】:观如来界五种功德:不可说,无二相,过一异,过觉观境界,一切处一味。《无上依经》卷上

【第58句】:得意者趣于浮言,悟理者趣于文字。法过言语文字,何向数句中求?是以发菩提者,得意而忘言,悟理而遗教,亦获得鱼而忘筌,得兔忘蹄也。——《大珠禅师文案》

【第59句】:学佛的重要性在断烦恼、了生死、离苦得乐。如果能明心见性,则烦恼不断 而自断,生死不了而自了,众苦不灭而自灭,诸乐不求而自得。照此看来, 明心见性是修行人的一桩极重大的事件。

【第60句】:见妙女色起贪心者,应起四种厌离之想,云何为四?所谓退失想、颠坠想、行厕想、脓溃粪秽不净之想。……若起此想犹生贪心,又应更起三种亲想:所谓于母等类起于母想,姊妹等类起姊妹想,于女等类而起女想。《大宝积经》卷四十四,菩萨藏会

【第61句】:问:“信佛之人,未知可以深信命卜相士所判断之命运否?”答:“命由心造,相命之士岂能支配我心?沙弥救蚁延命之事,是其前鉴也。”——李炳南居士

【第62句】:静心淡然,潇洒行走,不要在意脚下的那些坎坷,它们都是铺垫你生命高度的基石。

【第63句】:何必山巅与水涯,安心随处便为家。有人问我西来意,笑指长天落 晚霞。 ——(清)敬安 成是一种味,淡是一种味,咸淡相宜也是一种味。一般来说,非 咸即淡、非淡即咸、大咸大淡、不成不淡的情况都会发生,而且多为交替发 生。因此,遇成品成,遇淡品淡,才是正确的生活态度。

【第64句】:佛家认为,学佛是“大丈夫的事业”,对别人的恶毒打骂,不仅能忍,还像喝蜜糖水一样甘甜,这样的境界,大概是忍的最高境界了,到此境界的人,岂止是大丈夫,已经是佛了。

【第65句】:佛言:一切壮无过心。心是怨家,常欺误人。心取地狱,心取饿鬼,心取畜生,心取天人,作形貌者,皆心所为。能伏心为道者,其力最多。吾与心斗,其劫无数。今乃得佛,独步三界,皆心所为。《五苦章句经》卷一

【第66句】:小乘行者注重断恶,大乘行者重视行善。出离心,是断恶的起点;菩提心,是行善的动力。证悟空性,是大小乘的共同趋向。为个人的解脱而修证无我,是小乘佛法的解脱之道;为普度众生而证得佛果,是大乘佛法的菩提大道。

【第67句】:世尊灵山拈花,迦叶会心一笑。禅,就在这拈花微笑之间诞生。禅,以其独特的思维方式,人生目标,价值追求,尤其是其不拘一格的机锋,涤荡着世人浮躁的心灵,使愈来愈多的人得以摆脱烦恼的纠缠与束缚,蓦然回首处,寻找到那内在本自具足的宁静与祥知……

【第68句】:只要顺着弥陀的救恩,就着个人的根机,努力伸展念佛的生命,在佛的眼里,都是一样的美。我们又何必羡慕他人如何?不仅不必,而且不能,因为那是违背天命的死路。经言“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色虽不同,光是一样;光虽一样,色仍不同。

【第69句】:创造力和知识是不同的,创造力是一种任运的认知能力,它没有成规可 循。因此,当一个人学习了许多知识之后,超越它,把它放在一边,创造力 才真正发挥出来。这个阶段,代表自性之我开始悠闲地坐在树下,代表自我 之牛,则自在地在河边任运。

【第70句】:【一句禅语一种人生】秋树之叶因起风而飘零,大海之鱼因巨浪而离散,生死轮回因业力而流转,芸芸众生因无明而漂泊。大海之舟因舵手而到岸,人生之舟因良师而解脱,身躯之病因良药而治愈,精神之病因妙法而觉醒。084

【第71句】:谤身,身是色;谤意,意无形。四色法空,无形无造,何所受谤毁者?《佛说法华三昧经》

【第72句】:【佛学经典文案金句】佛说:因为有爱,所以有了忧愁;因为有爱,所以有了恐惧。若是放下爱,就没有了忧愁也没有了恐惧。

【第73句】:有二白法,能救众生:一惭,二愧。惭者自不作罪,愧者不教他作;惭者内自羞耻,愧者发露向人;惭者羞人,愧者羞天,是名惭愧。无惭愧者,不名为人,名为畜生。《大般涅槃经》卷十九,梵行品

【第74句】:此情此景,那牵牵缠缠的思绪挂于心尖,一个熟悉的朦影眼前摇晃,伸手去拉衣角,手掌满把的空气,有形消失了,唯留落寞的我。我,不得不禅张无垠广袤的心境,让路上的你渐近,与我穿越时空,天堤散步。

【第75句】:如果没有放大镜聚集太阳的光芒,燃料是无法自行燃烧的。我们想要得到佛陀的加持,如果没有依止善知识的指导,三宝的加持之光就不可能聚集到我们的身上,我们就无法燃烧掉相续中的我执、烦恼、习气等罪业的燃料。

【第76句】:听别人说话时,要以说话人的心态聆听——听年轻人的话,用年轻人的心态聆听;听老年人的话,用老年人的心态聆听——即得人事圆融。

【第77句】:不以见形相,知人之善恶,不应暂相见,而与同心志。有现身口密,俗心不敛摄,犹如鐍石、铜,涂以真金色。《杂阿含经》卷四十二,第1148经

【第78句】:痛苦不过是一种选择,人生虽苦,却也充满乐,如何面对生活,是可以选择的。选择的自由意味着生命的弹性,想要让自己的生活充实、饱满、富有,就要在人生的考题上果断划掉痛苦这一选项。

【第79句】:《贤劫经》归纳了多种形式的“忍辱”,都是人们在事业、生活中必然遇到的事,能不能“忍辱”,就看各人的修养了。

【第80句】:世界上曾出现无数佛菩萨化现的善知识,他们以大慈悲心摄受众生,传法、引导、加持、护佑,提供种种方便解脱大道。但我们仍然执迷不悟、以苦为乐、执我为实,身口意总是与佛法背道而驰。由于自身的我执与业力感召,最终我们没有被佛菩萨救度,至今仍在轮回中流转,在苦海中受苦,实在应感到遗憾与忏悔。

【第81句】:痴爱便是生死根,不拔其根难解脱:痴爱若能念念断,心心弥陀全身现。世间一切情欲贪恋都是痴爱所造成的,痴情痴爱系缚着人们,让人不得解脱自在。情痴愈重,负担就愈重,如商人伴少而货多,又如牛负重行深泥中。远离生死苦恼系缚的根本,便是要以佛法的智慧光明破愚痴黑暗,才能最终解脱。

【第82句】:人生在路上,曾经的煎熬,曾经的糊涂,曾经的迷惑,忽然的醒悟,每个人都是充满色彩的活着,做着自己的决定,承载着自己的平坦与坎坷,那些曾经的固执与偏激,对生活带来的伤害,其实是自己照单全收。可以这么理解,生活的禅法,是一种自我的认识,更是生命的一种提醒,也不妨理解为是人生的一种警钟。

【第83句】:【最有禅意的文案】有时,我们因为脸上的斑点痘痘而起烦恼,为了使它们尽快消失而想尽方法。但请想想路边或失明或肢体残缺的乞丐吧,这时我们是否会白然生起一颗怜悯之心呢?此时我们还会为脸上的斑点痘痘而烦恼吗?由此及彼,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适用这个道理。我们往往身在福中不知福啊!036

【第84句】:菩萨乘人虽持净戒,于诸众生应当随顺,声闻乘人不应随顺,是故菩萨持不尽护戒,声闻乘人持尽护戒。《大宝积经》卷九十,优波离会

【第85句】:三性一际,举一全收;真妄互融,性无障碍。(唐)法藏《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卷四

【第86句】: 有适合的事做,跟适合的人相处,生存在适合的环境,是人 生的一大快慰。人之所以痛苦,便是世间这样的快慰稀有,多数人一 生都体会不到。没有快慰,人生岂不无趣?于是我们就自己寻找快 慰,把不适合的事做成适合的事,将不适合的人处成适合的人。这样 做虽然很累,但可以让你忘记许多痛苦。

【第87句】:【天天禅语】噶举祖师帝洛巴大师对那诺巴祖师说:“那诺巴,束缚你的不是显现本身,而是你对显现的执著。”每当我遇到各种景象而产生执著时,都会忆念这句窍诀来调伏自己的内心。

【第88句】: 俗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其实都是贪念惹的祸。如果舍掉了 这些东西,人与人之间就不会有你争我夺的情况发生,说到底这些人最后 都成了金钱的牺牲品。

【第89句】:人生的两端,是生与死,中间几十年或平静如水,或刀光剑影,漫长的博弈中,终有得有失,有苦有乐。

【第90句】:心若能无造作的安住,则无论是持咒、绕塔、禅修或行持任何善法,都能成就最殊胜的功德。

【第91句】:如果遇到了不懂管理或错误管理的上司或者别扭的企业文化,要提醒自 己,千万不要因为激愤和满腹牢骚而让自己拒绝成长。不论遇到什么事情, 都要做一棵永远成长的苹果树,因为你的成长永远是最重要的。

【第92句】:佛教认为,人的生命不仅是从生到死,还是一个循环的过程。人的一生仅是这个大循环中的一个环节。佛教对现实的态度超然,对文明的终极追求更透彻、更究竟。无论世界如何变换,佛教都有自己不变的真理。

【第93句】:比如一个人人住高级酒店,房间里有各种丰盛的美食及饮品,他以为都是免费的,于是随心所欲地享用,然而当他离开时才发现,这些享用都会从押金里扣除。同样,在短暂的人生里,人们过度地开发资源,破坏大自然,肆意浪费食物,并心安理得,然而当他离开人世时才发现,这些奢侈都会从自己的福德里扣除。

【第94句】:问:“如何是微妙?”师日:“风送水声来枕畔,月移山影到床前。”——《大龙智洪禅师》

【第95句】: 依赖他人,就会把命运交给别人,而使自己失去做大事的主动权。抛 弃身边的每一根拐杖,都是对自己能力的一大考验。

【第96句】:平常心是一种顺其自然、没有分别矫饰,不加强求的心态,是超越染净对待自然生活、清净自性心的一种全然显现。就如云在天空,水在瓶中,都是事物的本来面貌,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只要领会事物的本质,悟见自己的本来面目,像青天的白云一样,自由自在,也就达到一种做人的境界了。

【第97句】:(四)四摄布施及爱语,或有行利者,同利诸行生;各随其所应,以此摄世间,犹车因釭运。《杂阿含经》卷二十六,第669经

【第98句】:苦为乐、乐为苦,苦与乐的感受全在于一心。达摩面壁,凡人皆称其为苦修,却不知达摩祖师在静修中心归空灵、慧及宇宙,体肤之苦皆化为心灵的极乐,并无半点苦楚可言。

【第99句】:【天天禅语】当我们快乐时,快乐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我们多拥有了什么,而是减少了一些烦恼与执著;当我们痛苦时,痛苦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我们缺乏了什么,而是增加了一些自私与欲望。042。

17614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