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散文集文学网!

中国的卡夫卡

612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我曾经为余秋雨的文化散文所折服,拜倒在他的“文化”大名之下,狂热地诵读他的作品。

不过,在狂热之后,我陷入了沉思:在他的作品中,我究竟获得了什么?

是获得了文化?不,文化并不只是简单的传递。留给我的就只有文化的影子,只能惊叹,不能摆脱的影子。于是我有这样的感觉:“文化”只是作者的炫耀,“优美”只是华丽的外壳。

但人们总是很钟情于“优美”,陶醉于“文化”之中,于是写文章总免不了引用几句诗文,几个古人,力图使文章富有文化味。并非“历史虚无主义”,只是只懂得一味地“翻旧账”,难道不觉得可笑吗?

还有一些所谓的言情大师,对古文、古人了解不多,只好用肉麻的、故作高深的情话来狂轰乱炸,勉强地砌成一座只有“言”而没有“情”的空屋子,然后抹上一层凌乱的色彩,再贴上一张告示:只限未成年人入内。

作品最重要的是什么呢?是立意和情节。而且要让读者有所思考,有所收获,而不是当一个旁观者或是一个忠实的“粉丝”。单纯的立意高,其影响往往有限。只有加上精巧的构思和出人意表的情节,才可发人深省,令人回味无穷。

在中国文人始终抓住传统文化这根救命稻草不放时,西方已经历了从现实主义到现代主义的飞跃,一批批现代派作家以其荒诞离奇却引人深思的作品,吸引并影响了整个西方大陆。就连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日本,也出了一个“日本的卡夫卡”——村上春树。并且红遍了半个中国大陆,这难道不该令中国文人反省吗?

固执地坚守传统,盲目地崇拜古人,只会令中国文化发展停滞不前。而且中国的“考场作文”教育,只会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文化思维”。

把目光放前点,把思维放宽点,不停地往后看,就只会不停地摔倒。希望有朝一日会出一位“中国的卡夫卡”,而不是“中国的学术超男”。

83385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