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散文集文学网!

残荷

860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总是能在街边看见又不少农家老奶奶铺了白布来卖荷,一朵朵粉嫩娇滴,走近点,便嗅到了似清水般的香。我看着他们心中总是喜爱的,可停伫片刻,终还是放弃离开。总觉这些荷缺少了点什么。幸好最终明白,缺了他的灵魂的给予——淤泥,少了这池淤泥,荷便不再是那份象征,那是残缺了灵魂的孤独者。

周敦颐周老先生的“出淤泥而不染”。让我爱荷,爱它沉溺在淤泥中的坚持与永恒。

记起那次,池边上一朵盛开的荷给人的一种不可名状的美感,在记忆中永远永远都无法忘记。将脸轻轻靠近荷,便觉一阵水气氤氲的淡雅之香缓缓围了上来,凉沁沁的,这就是还未失去灵魂的荷。突然想到如果那些顽皮的孩童或者是爱荷却不懂荷的人他们看到这般美会“手下留情”吗?过的人手多了,难免没有这种人,这时候荷便迅速颓败,瘫软无力。先前的清凉早是散了,连香味也俗了。我不免一阵失望。这高傲的灵魂,不甘于接近赞美,不甘于持手把玩,愤世之情,颓的迅速,惨烈不留余地。

而现在,正因如此,赞美它的人太多,懂他的人却少之胜少。且不说李笠继《芙蕖》,也不比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更不比萧绎的《采莲赋》,单品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

一场冷雨,一杯浊酒,一池残荷,一颗破碎的心,它们构成了最美的画面,最凄凉的风景。

残荷,是需要一颗心去惋惜的,是需要一场雨去衬托的。不管它是否香气凝人,是否娇艳欲滴,还是那失去灵魂之后残枝枯梗,它都是美的,都是让人为之动容的。只因为它是荷----中国诗人的荷,华夏文明的荷。

我不敢说自己是文人骚客,但当见着这荷,还是有太多的感慨无以言表,特别是看见他无具灵魂时心中也许还多了那点愤怒。但是自己还是提笔辞穷。

荷文化,起于荷,起于赞美。荷文化就如同“仁”道主义一般,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在大自然少的可怜的给予下,荷迎早晨的露水,伴着黝黑坚强的灵魂。少了太多太多争辩的语言,太多太多不服的冷眼,留下的,顽强意志的沉默……

蓦然回想,我的情感不由自主地与这大自然蕴藏的坚定生命有了沟通,心中的痛楚,伴着荷的不语而沉默。大自然的风雨,人生的不顺,哪怕付出的是血与泪,荷都挺下来了,我,无知的我,胆怯的我,难道还没反省嘛?

早已没了“小荷才露尖尖脚”的婀娜,早已散了“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华美,留下的,是一片残缺。香消菡萏,露冷莲房,冰铸枯叶,雪覆残莲。不死之荷-残荷……存在是容易的,难的是用心去铸造整个世界。你再看残荷,又仅仅是荷吗?

125230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