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轰南方某报是怎么回事
哪个报
别给我粘贴回答,简明扼要说几句。
南方都市报,因其大胆的言论,开放式的报道,很多时候挑战了当地政府的舆论底线,如在报道西藏闹独立时,为美国 cnn电台的报道开脱,引起了网民的愤慨,招致炮轰,以前还在一些报道中曾无数次引起波澜,如房价问题地皮问题,对国家的舆论引导问题,对歌手的报道等都引起过震动
老乡聚会上怎样讲话
各位老乡,各位朋友: 大家晚上好。
今天,我们新寨老乡齐集一堂,目的主要是增进老乡之间的相识与相知、沟通与交流、团结与互助、合作与发展。
这次聚会是一个契机,也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以后我们还要通过这样或那样的方式来聚会,希望大家能够参与。
我们坐在一块可以叙叙家乡情,说说家乡话;交流创业经验,憧憬美好未来。
值此春节即将来临之际,我谨代表新寨老乡联谊会对各位乡亲能够在百忙之中抽身参加今天的团拜联谊活动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在此,我们给大家拜年了
想当年,我们带着童真、满怀憧憬,在艰苦的环境中挣扎求索,在偏僻的山沟里长大成人。
少年生活的一幕幕、一桩桩依然历历在目,让人激动不已。
我们奋斗过,梦想过,也陶醉过。
儿时发生的故事,沉淀了数十年,依然让人感动,也许需要我们用一生去回忆、去收藏。
然而,人生风雨已将我们推进到了另一个年代。
现如今,我们已为人夫、为人妻、为人父、为人母……悠悠岁月弹指一挥间。
当我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在创造生活和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中,体味了人生的酸甜苦辣,经历了世事的浮浮沉沉之后,才发觉:让我们最难以忘怀和割舍不掉的,依旧是那份同乡之情
这份情谊如同一首深情的歌,悠远而让人回味无穷
多少欢笑、多少往事,间或出现在你我的梦里;分手时的相互嘱托,校门口的挥手告别,也常常出现在我们的脑海。
春去秋来花无痕,时光飞逝,岁月如梭。
尽管由于工作的忙碌,我们疏于联络,有些人甚至不曾谋面,个别之间也许还有过隔阂。
但有什么理由能漠视同乡之情,有什么恩怨能不在这开心的欢聚中释然
岁月增长,我们彼此的感情在日益加深,互相默默的祝福也从未间断。
于是我们再也不能以忙碌为由而淡漠彼此的情谊。
纵然人间有许多美好,但故土新寨,让我们度过了人生那段最纯洁、最美好的时光。
以往的一切,是一种记忆,也是一种财富,足以让我们用一生去珍惜它。
大家分布于各条战线,相聚一次实非易事。
今天,我们能集中在这里,多亏了我们当中的一些热心人作了大量的、细致的、充分的、辛勤的筹备工作。
他们是邓茂科、李文忠、何俊、董学军、李学文、翟斌、张云、高海龙、李建业、郭世海等乡亲朋友,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向他们表示感谢
悄悄挂念的,常常见面的,还有不太熟悉但见了依旧那么亲切的各位亲爱的老乡们,参天之树,必有其根,环山之水,必有其源。
同一方水土养育了我们,在座的各位有缘成了老乡。
正因为是老乡,我们的心贴得更近,彼此之间都成了互相信任、互相帮助的朋友。
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莫过于亲情、友情、乡情。
老乡关系非常纯洁、自然、珍贵,岁月越久,越牢固弥深。
和以血缘为纽带形成的亲属关系一样,以地缘为纽带形成的老乡关系,都是人世间的至善、至美和至纯。
大家知道,我们的家乡新寨,地处渭源北部干旱山区,相对来说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但这片黄土地却人才辈出。
各位老乡在各自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取得了不平凡的业绩。
从政的,仕途上不断进步;搞事业的,业务上取得了新的成果。
还有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迎风破浪、摸爬滚打的,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这既是每个老乡个人的光荣,也是我们所有老乡共同的骄傲和自豪。
水是家乡美,月是故乡明,游子千里梦,依依桑梓情。
故乡养育了我们,对故乡我们都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
“乔木展北国之思,行云有故山之恋”。
眷恋桑梓、回报家乡是所有老乡共同的牵挂和心愿。
让我们在干好各自本职工作的同时,时刻不忘关注家乡的发展,时刻不忘为家乡的腾飞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
如今,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交往更加紧密、更加广泛,任何人都不可能孤立于社会之外。
作为老乡,我们平时应该相互之间多关心、多支持、多联系、多沟通,特别是在老乡遇到困难的时候,要及时伸出温暖的手拉他一把。
同时,真诚地希望各位乡亲不论从事何种职业,都要志存高远,发愤图强,努力工作,为家乡添彩,为老乡争光,为渭源的发展贡献出自己应有的力量。
现在我提议,全体起立,请大家斟满酒,高举杯,为今天欢聚一堂,为明天再创辉煌,让我们细细品位醇香不散的老乡情,共同唱响永久不忘的友谊曲
干杯
预祝各位老乡新春愉快,身体健康,合家欢乐,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
请帮忙写一篇时评
南方都市报:在前天全国政协分组讨论中,于再清说:“运动员得奖感言,说孝敬父母感谢父母都对,心里面也要有国家,要把国家放在前面,别光说父母就完了,这个要把它提出来。
”他还表示,要加强对运动员的德育教育。
此言一出,很多网友率先站出来表达了不同的声音,很多人认为“为祖国争得荣誉本身就已经是最大的感谢了”。
而冬奥会双料冠军周洋昨天随短道队做客某网站,在被问到夺冠后是不是应该感谢很多人时,这回特别改口强调了“要感谢国家”。
而周洋远在东北的父母在得知此事后,坚决站在了女儿这边,她的父亲周继文说:“我赞成姑娘说的话,第一得想爹妈呀
”她的母亲王淑英则表示,“作为父母来讲,我觉得这句话没错。
”观点孩子岁数小,那话是发自内心的,出自肺腑,我听了很感动。
我赞成姑娘说的话,第一得想爹妈呀
当然,爹妈培养完,最后不都归国家了吗
始终是为中国争光。
——— 周洋父亲周继文孩子只不过说了一句大实话。
谁有好成绩不为父母
孩子的话,我认为一点毛病都没有。
我们培养孩子,也是要为国争光
领导挑字眼,是不是没必要
为国家争得那么大的荣誉,这点小问题算事儿吗
——— 周洋母亲王淑英于再清批周洋不该只感谢爹妈不感谢国家而且还应该先感谢国家再感谢爹妈,这是正常的。
因为,于再清不是爹妈生出来的,是国家生出来的。
——— 李承鹏一个人知道对父母感恩,他一定是人;一个人不知道对父母感恩,可能是机器人。
——— 王晓峰我个人倒是建议周洋接着感谢你的父母吧。
不是感谢他们含辛茹苦地养育了你,而是感谢他们现在说那些话,那些话才是真话、老实话,从而也是正常人应该说的话。
——— 五岳散人不一样的感言,不一样的心情拿了金牌以后可能会让自己改变很多,首先肯定会让自己更有信心,也可以让我爸我妈生活得更好一点。
——— 周洋(发言时间:2月21日)最想说的就是感谢,感谢国家给我们提供了那么好的条件,让我们有这么好的条件去征战奥运会,也要感谢支持我们的人,感谢教练,感谢工作人员,感谢我爸妈。
——— 周洋(发言时间:3月8日)●今日主持雷老虎发言:冬奥夺冠——— 发表感言——— 感谢父母,本来是一出极具教育意义的励志正剧,却被个别人解读成了需要加强德育教育的反面教材,真应了那句“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老话。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闻。
据了解,周洋夺冠前,家境较为清贫,父母身有残疾,无固定单位,全家靠一小彩票站和妈妈给人织毛衣维持生计。
改善父母生活正是周洋夺冠最大的动力,也是她为之不懈奋斗的梦想。
因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夺金后,小姑娘第一时间就把心里话说了出来。
我们是喜见这样的畅快表达的。
再看看昨天周洋在某网站的发言,在感谢的人里,她小心翼翼地将父母放到了最后,压力之下,被逼得都快不会说人话了。
奥斯卡昨天颁奖,据说,本届奥斯卡奖组委会规定,获奖感言不准超过45秒,并且不准获奖者在台上流泪。
照猫画虎,今后各运动队也可以考虑给运动员的夺冠感言设置一些限制,或者干脆下发一个感言范本:感谢国家,感谢人民,感谢组织,感谢所有TV,感谢你八辈祖宗……
观点碰撞:“夫妻长期不说话”是不是家庭暴力
在近日开幕的北京市第十一次妇女代表大会上,公布了北京市妇联和首都法学界专家联合进行的《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对策研究》,该调研对家庭暴力的概念进行了强调:家庭暴力不单指肉体上的,还包括一方对另一方进行的精神、语言、行为或者性方面的虐待或威胁,不仅是夫妻之间,也包括家长和子女。
由此,该调研把“丈夫长期不和妻子说话”、“耻方缺陷或弱点”、“强迫妻子过性生活”均作为认定家庭暴力的标准。
\ 评说链接: 沈阳今报:“家庭暴力是个筐,家庭关系往里装” \ (作者:梁发芾)\ 《齐鲁晚报》:这一标准荒唐武断 (作者:薛克智)\ 动辄把夫妻之间的纠葛和矛盾往“家庭暴力”上拉,这样也许能吸引眼球,但背离了事实,是浮躁和鲁莽的表现。
\ 《南方都市报》:“夫妻长期不说话”是“冷暴力” (作者:陈爱和)\ “冷暴力”是指夫妻一方虽然不对配偶动手,但对对方表现出冷淡、轻视、疏远及漠不关心,最明显的特点是双方语言交流降到最低限度。
中国法学会日前公布的调查显示,中国夫妻冲突多以“冷暴力”形式出现:其中65%的家庭丈夫不理睬妻子。
\ 交流,可以说是夫妻生活永恒的话题,也是家庭生活的精髓。
夫妻之间,像两个陌生人借宿在同一间屋子里,一月甚至一年也不说一句话,这难道不是无休止的精神折磨
这样的生活摊到谁的头上,恐怕时长日久,精神都会崩溃。
\ 当然了,夫妻双方长期不说话,可能分出责任大小来,也可能分不出谁是过错方。
即使闹到法庭上,法官有时也难认定是非曲直。
但事实上,任何手段都是有痕迹的,如冷漠的起因、冷淡的时间、侮辱的方式等都可以收集作为证据。
法律也完全可以将反复经常性实施“冷暴力”行为虐待对方、致使受害方不堪忍受的,视为夫妻双方感情确已破裂,判决离婚时,施暴者应承担过错责任,少分财产或其他利益。
退一步讲,承认“夫妻双方长期不说话”也是家庭暴力,更能引起人们对这一精神“内伤”的重视,鼓励人们加强沟通和交流,解开心结,避免“冷暴力”害人害己。
\ 《南方都市报》:警惕法律“完美主义” (作者:窦兆勇)\ 我觉得,类似于将“夫妻双方长期不说话”界定为家庭暴力的思维和说法,隐隐中有一种法律完美主义的倾向。
有些时候,我们似乎将法律的边界无限化了,在某些纯属私人领域或者情感领域的事务中法律是否应当涉足,我看应当是慎之又慎的事情。
编辑留言: 其实,“夫妻之间长期不说话”一直是为有关研究人员所接受的家庭暴力概念,“冷暴力”的说法也是早已有之。
但调查显示,一半以上的人并不认为“丈夫长期不和妻子说话”、“耻笑对方缺陷或弱点”、“强迫妻子过性生活”属于家庭暴力,而只有身体暴力和性暴力才是家庭暴力。
《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对策研究》对家庭暴力概念的重申引来多方关注和激烈讨论,也许正是对以上调查结果的体现。
您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长期不说话”是家庭暴力吗
“冷暴力”的说法科学吗
法律和社会可以插手解决“夫妻冷战”之类的家庭问题吗
欢迎广大网友各抒己见,进行探讨。
请将感言写入留言板,或将评论稿件寄至\ 观点频道信箱。
\ 相关文章:
作文让心灵脱贫800字
房价受市场影响和整策调控的影响比较大,从目前的国情国策来看,中国房价不会在三年内下跌。
一、城市化进程拉动房价上扬中国的城市水平只有百分之四十多此,而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是70%以上,中国离这个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这就意味着还有大量的农民要进城,这些进城的农民需要住房,住房需求空间非常庞大。
中国正处于经济调整增长中,城市化进程正在加速,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必然伴随大量非城市人口涌入城市。
要知道,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了大多数,光进城的农民,就是住房消费中一个非常诱人的数字,除非城市化进程停滞,农民才不会进城。
二、中国城市正处于大拆大建的高速发展期中国的城市扩容简直就是加速度前进,今天的一个城市,几年前的城区范围还很小,三五年后,城区范围就成倍数扩大。
拿广州来说,几年前城区范围只有一千多平方公里,今天已经扩大到3800多平方公里,城市的快速扩张,必然导致大拆大建,扩张后,需要大量的居住、工作人口相匹配。
此外,大拆大建还导致大量的拆迁性需求,并且都是小房换大房,普通房换高档房。
不可能城市扩张后,却无人进驻,而成为一座空城,事实证明,城市扩张到哪里,人口就填满哪里。
三、经济发展离不开房地产,支柱产业地位仍无法动摇大城市在几年前,都是以房地产作为支柱产业来对待的,当下大城市的经济发展走上正轨,房地产的支柱产业地位虽然不明显,但仍然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而在二、三、四线城市,房地产仍然是当之无愧的支柱产业,这就是为什么中央进行调控,地方政府却不配合的根源所在。
对于二、三、四线城市来说,尤其是三四线城市,产业薄弱,城市造血功能不足,只有依靠房地产来带动经济的发展。
房地产的开发,是城市方向的引领者,房地产开发到哪里,城市就延伸到哪里。
房地产的带动作用,是谁也不可低估的,几乎带动所有行业的发展,比如服装、化妆品等看起来与房地产无关,实际上服装和化妆品业的发展也有房地产的功劳,开发的大量服装和化妆品主题商城及专业市场,无不在推动其发展的车轮。
离开了房地产,各行各业都将受到不同程度的打击。
四、房地产成了地方财政的主要收入来源房地产成了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这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我们不说房地产对地方经济的拉动,单是房地产开发所需的土地供应,就是地方财政的支撑点,如果缺了土地收入,地方政府的腰包就会囊中羞涩,减少了财政收入,就会影响到地方政府的行政力量、职权力量。
所以,无论中央怎么调控,地方政府自有算盘,拨打着自己的小九九,不能公开支持房地产,便在暗中支持,这也是中央调控成为“空调”的一个重要因素。
比如国家规定拿到预售证前不允许采用排号、放筹、登记、预订等,除了一线城市基本做到外,象二、三、四线城市,基本没有实行,政府睁只眼闭只眼,实际在暗中支持房地产发展。
五、奢侈消费风起云涌,助长房价飚升前些时间,盛传中国富豪在美国大把大把烧钱消费,“哥什么都没有,就是有钱”,这与刚改革开放那阵,靠着几份胆量而一夜暴富的洗脚上田的农民在夜总会“烧钱”比阔如出一辙。
中国刚富起来,由于长期以来的贫穷落后,加上文化底子薄,一旦手里有了几全钱,就“小农意识”高涨,摆阔比富,此为其一;其二,由于不少国人手里有钱了,生活好了,生活方式便发生了质变,由以前的吃得饱穿得暖上升为享受人生,当前国人的享受意识日益增强。
而宽大豪华的住房是享受生活最重要的元素之一,所以许多人开始换房,面积越换越大,档次越换越高。
中国的奢侈消费令世界瞠目结舌,并且有风起云涌之势,这些富人买房,出手大方,一看到心仪的房子,就买下,而且多是一次性付款。
因为他们有的是钱。
六、注意,是控制房价过快上涨,不是打压业内人士会被问到一个同样的问题:未来的房地产到底会是什么样的
将走向何方,国家为什么老和房地产过不去
问这些问题的人,有一点他们完全没有弄明白,那就是国家究竟为什么要调控房地产
调控房地产的真正用意是什么
许多开发商总认为国家在打压房地产,为此,一旦有了调控政策,便坐卧不安,感到迷茫。
国家为什么要调控房地产呢
因为房地产发展过快,长期占用“超车道”行驶,严重影响其他车辆通行;因为房价上涨太快,几乎是翻着跟斗上涨的,不利于改善民生。
中央政府调控的目的非常明确,只不过大家没有解读明白。
注意,中央调控房地产,是控制房价过快上涨,是“控制过快”,控制暴利,真正意图是不要让房价涨得太快了,但可以合理上涨,是将房价控制在一起合理的上涨幅度,而不是要打压房地产,中央政府对房地产对经济的影响和拉动作用,是非常清楚的,不可能打压房地产。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房地产仍然会一路凯歌,在五年内指望房价下降,无异于痴人说梦。
当然,房价的波动是有的,短期下调后很快又会上升,主线上上升的。
七、通胀预期加大,带动房价上扬CPI在不断上升,农产品价格屡创新高,从经济学角度来看,食品价格指数将直接反射到房价上。
看看油价这几年攀升有多快,像滚雪球似膨胀。
物价指数的走高,必然带动房价上扬,连白菜萝卜的价格都在上涨,房价没有不涨的理由。
不可能其他物价上涨,而独让房价下跌吧
要控制房价,就必须先稳定CPI,否则控制房价只是一厢情愿罢了。
八、地价猛涨,催高房价大家只看到房价在飞涨,实际上地价比房价涨得更快,有报道说,十年前买下的地,至今未开发,光地价就翻了几百倍,比做开发还赚钱,又省事。
地价是一年比一年高,象孙悟空翻筋斗似的。
而地价占了房地产开发成本的一小半,地价上涨,房价肯定上涨。
政府采用拍卖方式出让土地,也只会加速提升地价,人为把地价炒高,除非国家改变土地出让、流转形式,否则这一方式只会把地价不断推向高点。
前些年出现的土地楼面价高过房价就充分说明了问题,面粉比面包贵是很不正常的现象。
一些央企介入房地产开发,因为央企有政府背景,不缺钱,导致地王频现,这一切都成了房价上涨的背后推手。
九、建材价格攀升,成了房价的幕后推手除土地价格暴涨外,房地产的其他方面的成本也在不断上升,钢材、水泥等建材价格的上涨,成了房价上涨的一个隐形幕后推手,成本增加,房屋售价无疑是会跟着增加的,并且房价的增加比成本增加的系数高很多。
可能有人会说,建材成本的增加,在整个成本构成中所占比例不大,并且建材价格的上升,对房价的上海影响非常有限。
诚然,建材成本的增加,在房价上涨中所形成的推动力是有限的,理由十分简单,因为到今天为止,房地产仍是暴利,是其他任何行业所无可匹敌的。
并且房地产的规模效益明显,利润略高于其他行业一点点,都足以形成巨大的利润漩涡。
尽管建材成本对房价的推动不大,但不等于没有推动,成本增加,开发商是不可能自己掏腰包的,肯定要转嫁到房价中去,此外,建材成本上升,至少也给了开发商一个涨价的合理借口。
十、房子是保值增值的最佳投资房子已不再仅仅是居住的,同时更是一种理想的投资产品。
在银行利息式微、股市风险较大、黄金行情不稳等因素催动下,房子成了百姓最为保值增值的投资产品。
从商品房诞生至今,可以说其价格行情一路高凑凯歌,只见升值,从未出现贬值的情况,即使有价格下措的时段,那也仅是短暂的,是市场的自然震荡,并不是房子本身的贬值造成的。
许多发达国家国民,财务性收入普遍高于中国许多倍,财产性收入是提高国民收入的一种较好生财之道。
许多已经买过房的人都享受到了房子巨大增值所带来的利益。
这也正是许多有钱人一而再,再而三地不断买房的原动力,在中国,拥有5—10套房子的人并不少,而拥有2—3套房的人则比比皆是。
房子超强的增值能力,像兴奋剂一样,令国人振奋。
前些年出现的大批炒房团,也正是看上了房子的超强增值能力,并且大都从中获得了巨额利润。
十一、“有房才有家”的传统守旧思想赶着房价上涨受几千年来的传统封建思想的影响,国人总认为“有房才有家”,没有房就形同漂泊,像无根浮萍。
这一思想根深蒂固,一直在影响、左右着国人。
受这一陈腐思想的影响,国人在成年后,都为房而奋斗,所以产生了大批的房奴。
每个人成年工作几年后,就想着要买房,千方百计赚钱,省钱,目的就是要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
可以想象,每个成年人都想买房,一些未婚女性也想买房,男人双方在结婚前都买了房,结婚后就拥有两套房了,当然这为数不多,按照这一现象,中国房价没有不上涨理由,因为刚性需求大。
十二、女人是房价上涨的帮凶百姓都在骂房价太高,许多女人都参与到这个“骂战”中来,殊不知,女人自己成了房价猛涨的帮凶。
中国女人有着强烈的依赖心理,出嫁总是抱着一种“我把自己托付给你”的心态,自己把自己变成男人的附庸。
更要命的是,女人们大都嫌贫爱富,要嫁就嫁个有房的人,如果听说对方没有房子,就会发出威胁:等你买了房再说,没买房别谈婚论嫁。
这还算好点的,碰上犟的,连房也没有
分手,掉送就走人。
中国男人受女性的这种“压迫”,就拚命去赚钱买房,目的很单纯,就是为了要娶个媳妇成个家生儿育女。
许多人就这样稀里糊涂的成了房奴,等到结婚后,女人与男人一起“房奴”,共同拚死拚活挣钱还贷。
女人这种思想,无疑成了推高房价帮凶,如果女人不要求男方一定要有房才恋爱结婚,那么,会有许多人不会加入到置业大军中去,至少会延缓。
每个人恋爱结婚都要买房,中国有三四亿家庭,就需要三四亿套房,这还不算拥有多套房的和中途换房的,女人们无形中拉大了刚性需求。
有大量需求,房子没有不涨价的理。
十三、媒体捕风捉影、大肆宣杨,搅混一池清水房价上涨过快,媒体负有不可推卸责任。
且不说国家稍有动向,就借题发挥,大肆炒作,唯恐天下人不知。
当然,报道政府政策举措是没错的,但媒体往往不是报道那么简单,而以大篇幅、大版面进行连篇累牍式的宣染,还请来各路专家解读,本来是一项很平常的政策,经媒体这么一折腾,便弄得满城风雨,人人嘘唏不已。
媒体喜欢把目光投身那些有点名气、喜欢自我炒作的行业人士,比如任志强、潘石屹之类,只要他们稍一张嘴,媒体就一窝蜂路着上,不惜版面为其摇旗呐喊、擂鼓助阵。
某个有点名气或者实力较强的房企降价或者涨价了,这原本就是很平常的一件事情,是市场营销手法,压根就不值一提,可是媒体却当成新闻焦点,洋洋万言进行讨论点评,硬是用高射炮打蚊子,弄得全国上下炮声隆隆。
媒体具有舆论导向作用,能直接影响公众,媒体如此炮制,天下太平就成天下大乱了。
媒体成了房价上涨吹鼓手。
十四、政府调控不合理,变相助涨房价面对房价直线上升局面,面对百姓对房价过高抱怨,政府只得出面实施调控,然后政府仅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行事方式是,等出了问题才去补救,而没有在事前拿出一整套管理规范方案,总是在穷于应付,当房价高了,就调控一下,房价相对稳定了,就置之度外,这种行事管控方式,只会推房价,因为政府不是制订了一整套系统方案,而是临时加以调控,每次一调控,就把房地产推向了风口浪尖,将房地产从幕后拉到台前亮相,这能让房价下降吗
因为政府隔三差五地调控一下,弄得全民都在关注房价、讨论房价,这一关注、两讨论,房地产自然热度不减,并且还会不断升温,热起来了,价格没有不涨的理。
当人们天天都在喊声“提高妇女地位”时,“妇女地位”就显然没有提高,而当人们不再喊时,妇女地位就已经提高了。
当一万个人、十万个人、百万个人、千万个人、亿万人都在关注某个人时,这个人想不出名都难,出名,身价能不暴涨吗
十五、经济高速发展,享受意识增加,导致房屋居住时限短而加大市场需求空间根据有关部门调查研究,发现一套房子,通过在住了七至八年后便会换新房,这也就是说,一个人(家庭)在买了一套新房子后,七八年后,又成了业主,其中还附开投资炒房不说。
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经济快速发展,百姓的享受意识得到加强,住了七八年后,新房就成旧房了,人们便再次换新房。
加上城市以摊大饼的方式快速扩张,即使你不换,可能也会在城市发展中被新规划拆迁。
现代社会,指望一套房住几十年,是很不现实的。
这从某个侧面,加大刚性需求。
十六、腐败性需求拉高房价所谓腐败性需求,就是那下政界官员、公务员因腐败而收入丰厚,在三四线城市,许多居民几乎都买不起房,附了那些做生意做得比较好的以及企业老板,三四线城市的白领收入有限,仅靠工资很难在短期内买得起房,据了解,在三四线城市,大部分都是公务员、文教卫系统在买房,这些人为什么买得起房
光靠工资收入,也同样买不起,但他们却成了买房的主力,从表面判断,只能说是腐败致富,一些人通过腐败积累了不少财富,这些人不但买一套,而且买两套三套甚至更多,这种腐败性需求,无疑带动了房价的上扬,他们为高房价做出了较为明显贡献,要真正降房价,打击腐败性需求,可说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措施。
十七、开发商不可能降价,房价只会走高不会下跌其实道理非常浅显,如果开发商降价,就更没人会买,因为买家看到开发商降价,心里就想打起算盘,终于降了,这一降可能就会降很多,并且会持续一段时间,甚至有可能起不来。
买房也和买股一样,是买涨不买落的。
今天开发商降价了,买家不会买,会等明天再降,明天还不会买,赊等后天再降,如此,买家永远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入市点。
会一直观望,因为在降价时买,他们总担心今天买了,若明天继续降了,就吃亏了。
开发商是做经营的,对这种道理了如指掌,知道降价换不来销量,就只有死扛,再说了,开发商普遍对房地产的前景十分看好,是不可能降价的。
除了极少数资金十分困难的开发商,不排队降价套现的可能,但即使有部分开发商降价,也不可能引发降价潮。
所以指望房价下跌,无异于痴人说梦。
十八、有房百姓支持房价上涨虽然在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上,叫得最响的声音,是想买房置业一部分百姓,整天在高喊房价太高,以至让媒体也跟着“发喊”,从而影响到了政府,所以政府就出来进行行政干预。
但是,另一个群体也是不容忽视,尽管声音叫得不响亮,但所起的作用却不小,这个群体就是已经买了房的有房一族。
这个有房群体并不希望房价下跌,反而盼着房价上涨,因为如果房价下跌,那他们的房子就贬值了,而房价上涨,他们的房子就升值。
而有房一族显然比无房一族更具实力,无论在经济上,还是在社会地位上,都高于无房一族,并且有房一族还在某种程度上掌握了操控权,至少民间的有钱一族以及公务员和在政府机关工作的非公务员群体,基本都有自己的住房,而这些人都是拥有一定“操控”能力。
他们会利用自己的“能力”来阻止房价下跌。
十九、媒体支持房价上涨房地产稍有动静,媒体便声嘶力竭地大肆鼓噪,只要哪家楼盘开始降价促销了,媒体就立即进行大篇幅炒作,本来降价促销是一种非常正常的营销手段,可媒体就爱“闹事”,添油加醋地一炒作,没有问题也成了问题,不是新闻也给强行弄成了新闻。
如果国家出台了关于房地产的一些政策,那媒体简直就像上战场一样全力以赴,调动大师人马、腾出大量篇幅,为房地产让路。
媒体的嗅觉比狗还灵敏。
别看媒体如此这般神经质似的疯狂,这完全是为了一时快感需要,是为了第一时间抓新闻,出猛料。
实际上,最不希望房价下降的是媒体,甚至媒体比开发商还担心房价下降,为什么呢
这里先看一个数据:广州日报每年的广告总收入约在18亿左右,其中70%是房地产广告。
南方都市报相差也不大,全国其他地方的大型、名牌纸媒也大都相似。
一些房地产专业网站的收入,也普遍好于其他行业的网站收入。
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如果房地产不行了,这些媒体的收入不仅仅是腰斩,而几乎去了三分之二,那他们的日子会比房奴还惨。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媒体最不想看到房价下跌,房地产不行了,开发商日子固然不好过,但开发商可以转移投资方向,选投其他行业,而媒体还是媒体,不可能关门转投其他行业。
初次跑业务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做业务是从市场上学出来的,不是从书里学出来的,我曾收看过一篇关于一个老业务员的自白的文章拿出来和你分享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第1句】:业务员和客户聊天的时候哪些话题不需要聊太多关于技术和理论的话题,需要的是今天的新闻呀、天气呀等话题。
因此,业务员在日常的时候必须多读些有关经济、销售方面的书籍、杂志,尤其必须每天阅读报纸,了解国家、社会消息、新闻大事,这往往是最好的话题,这样我们在拜访客户时才不会被看成孤陋寡闻、见识浅薄。
【第2句】:关于业务员晚上的四个小时。
一个业务员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晚上那四个小时是怎样过的。
最差的业务员晚上就抱着个电视看,或者在抱怨,出去玩等。
这样的业务员没出息。
一般的业务员去找客户应酬,喝酒聊天。
这样的业务员会有单,但我个人认为难有很高的成就。
好一点的业务员晚上整理资料,分析客户,做好计划等。
这样的业务是一个好业务,应该有前途。
最好的业务员我认为是在做完好业务员的工作后还坚持看一个小时的书。
我觉得这样的业务很有出息,以后有机会可以做老板。
【第3句】:关于业务员本身。
很多人觉得,业务员最好身材高大,英俊潇洒。
业务员一定要口才好,能说会道,嘴里能吐出油来才叫口才好。
业务员一定要会抽烟,身上随时带着烟,逢人就派。
业务员一定要会喝酒,白酒,啤酒千杯不倒。
其实我感觉这些都不是重要的。
就我个人而言,我身高不到160MM,刚开始跑业务时心里很自卑,说话都不流畅,更别说口才好了。
我是从来不抽烟的,喝酒我最多一瓶啤酒,多点就醉了。
可是勤能补拙,我刚跑业务时,在惠州,刚开始三个月,我拿几件衣服就到东莞的弟弟厂里一跑就是几天。
一个工业区,一个工业区的跑。
就这样,我走了三个月,客户也跑下了几个,可是皮鞋也烂了一双,人黑的像黑碳头一样。
我现在自己开工厂了,我经常对业务员,头三个月过的是不是人的日子的,熬过后就可以了。
所以业务的办公室在厂外。
关于找客户 做业务刚进公司的头三个月是考验业务员能否成功的最关键的三个月,这三个月可以说是影响了业务员以后的业务工作的。
这之中第一个面对的就是如何找到客户的问题,关于怎样寻找目标客户。
一般来说新业务员进到一个新公司后,在熟悉到1个星期左右的产品知识就要自己找客户去拜访了。
如果开始没有业务经理或者老板提供客户资源的话,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去找客户。
【第1句】:黄页,一般公司都有很多黄页的,如《深圳黄页》等。
我们可以按照上面的分类等找到我们的原始目标客户。
现在深圳也有好多专业类的行业黄页,如家电黄页,玩具黄页等,业务员最好找到这样的黄页来收集第一手资料。
这些黄页在一般大的图书馆都有。
可以拿个本子去那里抄就可以了。
【第2句】:浏览招聘广告,就象在深圳,《深圳特区报》每天都有大量的招聘广告,还有《南方都市报》每个星期一都有招聘广告,我们可以通过阅览的招聘广告来获得我们想要的客户。
我们也可以去附近的招聘市场看看,一般的招聘市场会在门口贴出每天的招聘单位的名称和招聘工种我们也可以通过他招聘的工种来分析他是做什么的,这样就可以找到我们要的客户了。
还有我们可以去一些大的工业区附近转转,现在几乎所有的厂都招工,也可以通过他们门口的招工广告找到的。
我们也可以上网看招聘网站,如卓博招聘网等。
从招聘广告中找的客户的好处是第一可以找到很多新的客户,因为有很多新的厂,他或者刚开,或者刚搬过来,如果我们第一个先找到他,那就是捷足先登了。
还有,一般有能力大量招工的厂家生意都比较好,对以后业务做成功后的货款回收也相对有点信心。
【第3句】:网络搜索。
我们可以通过关键字去搜索,如在百度输入我们要找的客户的生产产品的名字,我们可以找到大把的客户。
我们也可以通过专业的网站来找客户,如阿里巴巴,如慧聪等等。
这样我们可以找到很多客户的名单了。
而且还可以找到老板的手机号码和老板的姓名等。
【第4句】:我们也要经常上街找客户,我们去逛商场,我一般会到家电商场去看看,他们都有包装的,或者有品牌和公司的名称,我们可以记录下来,回去上网找就可以了。
我们可以通过商场的产品的销售来判断一个客户的经营情况来的。
这从侧面也反映了他的一个经济实力。
【第5句】:但我个人认为最好的找客户的方法是通过交际网络的相互介绍来发展客户。
以后做业务讲究资源共享的时代。
例如你是做电线的,我是做插头的,他是做电阻的。
我们同时做一个音响的客户。
如果我们都可以资源共享,把好的客户都互相介绍,这样做进去一个客户就非常容易和省心。
而且我们的客户因为大家互相看着,客户一有什么风吹草动.大家可以提防,风险不就低很多了吗。
【第6句】:还有个最好的办法是客户介绍客户,这是成功率最高的。
厉害的业务员在有了几个原始客户以后,就会认真服务好这几个客户,和他们做朋友。
等到熟悉了,就开口让他们介绍同行或者朋友给你。
这时候不要让他们给你名单就好了,名单那里都可以找到,最主要是要让他帮你打个电话。
如果他帮你打了个推荐电话,好过你打100个电话。
你以后就主要服务好他介绍的客户,然后也依次类推的让这个新客户介绍下去,那样你就可以很轻松的找到你的客户网络拉。
所以我们是有很多方法来找到我们想要的客户的,只要我们要用心。
业务员的身上无论什么时候都要有三个东西在身上,除了冲凉的时候,这三个东西是:笔,小笔记本,名片。
别人都说业务员有8个眼睛的,也是很有道理的,生活中处处留心,就可以找到很多商机。
关于打电话 我们找到客户之后,第二个问题就是要想着怎样打电话约客户了。
这里面也有一些细节的。
注意一下就可以了。
【第1句】:很多人打电话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
客户还没有听完我们的介绍,就说不要不要,接着就啪的一生挂电话了。
还有你说要去拜访他,他说没空,让你传真资料给他,或者把资料放到门卫室去。
我们千万不要传真资料和放到保安室给他,没用的。
遇到这样的情况我开始就很郁闷,后来我就这样想,可能采购小姐今天一上班就给老板骂了,不高兴所以才拒绝我,或者想可能采购小姐今天和男朋友吵架了,所以不理我。
没关系,我下次再找你好了。
我很多客户都是打了好多次电话才得到约见的,有时就是这么奇怪,采购小姐昨天还说不要,今天再打就可以让你带样品去见她了。
所以生意的成功往往就是看你坚持不坚持了。
【第2句】:无论你的业务技巧多么熟练,我觉得打电话是还是要想一想将要讲的内容比较好,不要一拿起电话就聊。
因为我们会聊着聊着就忘记了一些本来要讲的内容,往往刚挂掉电话又要打多一次。
搞的大家都不好。
对于刚做业务的朋友最好用纸写下来。
这样会讲的比较有条理。
【第3句】:我觉得站着打电话比较好点,。
因为人站着的时候我感觉注意力比较集中,会比较认真,还有站着的时候中气十足,讲的话声音比较好听。
大家不信试试看。
无论你刚刚受了多大的气,打电话时最好带着微笑。
这样气氛比较轻松,客户会感觉的到的。
做业务本来就是受气的活,可是我们的客户没必要和你分担。
【第4句】:我们不要等到有求于客户的时候才打电话给他们。
我们在平时的时候要经常给他们打电话,聊聊天,问候问候也好。
直到他一听到声音就知道是我为止。
最好能让他惦记着你。
做业务就像谈恋爱一样。
我们不能约了一次会后就指望别人能嫁给你。
采购是很健忘的,我们要不断的提醒他。
初拜访客户
【第1句】:推销前的准备、计划工作,决不可疏忽轻视,有备而来才能胜券在握。
准备好样品,目录书、笔和笔记本等。
见客户之前先想想开场白、要问的问题、该说的话、以及可能的回答。
平时对与公司产品有关的资料、说明书、广告等,均必须努力研讨、熟记,同时要收集竞争对手的广告、宣传资料、说明书等,加以研究、分析,以便做到“知己知彼”,如此才能真正知己知彼.
【第2句】:准时赴约——迟到意味着:“我不尊重你的时间”。
迟到是没有任何借口的,假使无法避免迟到的发生,你必须在约定时间之前打通电话过去道歉,我相信提前出门是避免迟到的唯一方法。
【第3句】:服装不能造就完人,但是初次见面给的人印象,90%产生于服装。
礼节、仪表、谈吐、举止是人与人相处的好坏印象的来源,销售代表必须多在这方面下功夫。
我不喜欢我的业务员穿着红色绿色的T衬衣等去见我的客户。
我起码要求是衬衣。
还有公文包一定是皮的。
【第4句】:我们不可能与拜访的每一位客户达成交易,他应当努力去拜访更多的客户来提高成交的百分比。
在拜访客户时,我们应当信奉的一个原则是“即使跌倒也要抓一把沙”。
意思是,销售代表不能空手而归,即使你拜访的哪个暂时没有需求,不能成交。
也要想办法让他帮你介绍一位新客户。
【第5句】:对客户而言。
要经常留意客户喜欢的话题和他的爱好,他喜欢的就多跟他聊些。
留意他的一举一动。
你就可以投其所好拉。
谈话的结果不重要,过程的气氛很重要。
我们在和采购聊天的时候,往往很注意谈话的内容,老是说没话题。
其实我们要注意到我们谈话的过程和气氛。
如果我们哪天聊的很愉快,和融洽,我们的感情就会很亲近。
在许多天后,我们往往回忘记了当时谈的是什么,只记得哪天我们聊得很好。
其实采购也一样。
价格我们会有报价单给他,品质我们有品质承认书给他,交期我们会盖章签名回传给他。
所以我们只要和业务之外的事情就可以了,聊他感兴趣的问题最好。
如何维护客户
【第1句】:业务员在做到应该钓鱼,不是洒网。
跑业务时最有效和舒服的做法是用钓鱼法。
就像我们刚开始追女孩子时,难道我们会同时追几个女孩子,然后在博他有一个成吗吗。
我们往会看准一个,竭而不舍的追求她,直到成功吧。
我自己是这样跑业务的。
我会选准一个行业,比如我要做耳机行业,我会挑行业里的3个左右认认真真的去攻他,直到做进去为止,以后其他的就很好做了。
这样等你在耳机行业里占到80%的份额。
我们再转到别的行业,复制它。
就像钓鱼一样,看准大的。
一条一条的钓,很舒服。
胆大,心细,脸皮厚。
我们年轻的时候,追女孩子,大一点的告诉我们的经验就是:胆大,心细,脸皮厚。
其实做业务就像追女孩子一样的。
【第2句】:据估计,有80%的业务之所以完成,是由于交情关系。
现在竞争都很激烈,在同样质量,同样价格,同样服务等的情况下,你要竞争过对手,只有凭交情了,如果你比对手更用心的对待客户,和朋友结成朋友关系。
这样谁还能抢走你的单
所以你把时间花在什么地方,你就得到什么。
所以说交情是个宝。
【第3句】:一定要热情,热情可以感染客户的。
可能我们有很多业务员刚开始会非常热情,可是等到你做到一定的成绩就会变成老油条了,失去了往日的热情,有时候感觉反而单没那么好做了,你会以过分热情而失去某一笔交易,但会因热情不够而失去一百次交易。
热情远比花言巧语更有感染力。
【第4句】:一定要有个试用期。
一个客户做下来,就像男女结婚一样。
发现客户就像我们发现一个心仪的梦中情人。
从打电话到下单就像开始送情书到订婚那么漫长。
到真正结婚了,都还要度完蜜月才可以认认真真的过日子。
所以我们和客户也要度度蜜月,我们不要一下子就做的很大。
一见钟情而结婚的新鲜感过后很难维持的。
我们都应该给点时间客户和我们。
互相考察一下信用,服务等等。
关于成交
【第1句】:很多业务员开始做业务的时候,往往冲劲很大,找到客户,送了样品,报了价就不知道怎么办了,往往前功尽弃。
其实你应该不断的问他,你哪个单什么时候下呀,不断的问他,知道有结果为止。
其实,采购就是等我们问他呢。
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就像孩子不哭,我们怎么知道他饿了呢
所以我们要要求客户购买。
然而,80%的业务员都没有向客户提出成交要求。
【第2句】:如果未能成交,销售代表要立即与客户约好下一个见面日期,如果在你和客户面对面的时候,都不能约好下—次见面的时间,以后要想与这位客户见面可就难上加难了。
【第3句】:我的感觉是,做业务要坚持追踪,追踪、再追踪,如果要完成一件业务工作需要与客户接触5至10次的话,那你不惜一切也要熬到那第10次倾听购买信号—如果你很专心在听的话,当客户已决定要购买时,通常会给你暗示。
倾听比说话更重要。
做业务就是:以成交为目的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
虽然成交不等于一切,但没有成交就没有一切。
关于收款
【第1句】:做业务不要爱面子。
业务做下来了,到收款的时候,很多人会想,我跟采购那么熟,一天到晚去追他的款感觉不好意思。
所以就很少追款或者追几次没追到就不追了。
其实我们也是要拿到货款才有提成拿呀。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的,如果你给他欠的太多,你的生意还做不长久呢。
我一般追款,不是求他安排,而是说。
**先生,你星期3安排货款给我,我哪天下午去拿。
他有时会说哪天不行,那我就说,那就星期二罗,他往往就说星期三行了。
【第2句】:对自己而言,在做客户之前,应该细心的去了解客户的一切。
比如他之前和谁做的业务,也就是你的竞争对手是谁,知道了这一点你就可以报价和做出对策。
了解客户为什么会想和你做生意。
如果是别人不肯供货给他,那我们就可以要求他做现金。
他肯定会赖帐。
如果是对手的原因,例如质量不好,价钱高,服务不好。
你就可以作相应的对策去应付他。
如果是你在某方面做的比对手好而令到他跟你做,那你以后就知道怎么做了。
【第3句】:预防客户的拖款最好的办法是和客户成交之前的调查。
我们要认真的考察客户的一切信息,包括他的员工工资水准,发工资准时否,厂房是自己的还是租的,老板是那里的。
生产的东西是在中国卖还是外销。
最好是要认识客户的一些老供应商,这样可以向他们了解客户的的信用情况。
七年级上册历史书第一课内容
★第一课 境内的远古居民一、我国的人类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元谋人,距今170万年。
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
★第二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一、河姆渡的原始农耕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2.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距今约七千年)和使用磨制石器,开始原始农耕的定居生活。
河姆渡人住着 干栏式房子 便于通风防潮;他们还会饲养家禽,制造陶器、玉器、乐器。
★第四课 夏、商、西周的兴亡一、西周的分封制1.目的: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
2.内容: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3.作用: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4.灭亡:国人暴动,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
★第五课 灿烂的青铜文明1.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已经出现了青铜器。
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
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造型雄伟)和四羊方尊(造型精美)。
2.与商周同期,我国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
那里出土的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引起中外人士的瞩目。
★第六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一、春秋争霸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2.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令,逐步成为春秋第一霸主。
3.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楚双方城濮大战后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
百年后,楚庄王做了中原霸主。
二、战国七雄1.战国七雄按东南西北到中间的顺序排列为齐、楚、秦、燕、赵、魏、韩。
2.发生于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决定性战役是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使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挡秦国。
★第七课 大变革的时代一、著名的都江堰战国时期,李冰为秦国修筑的都江堰是举世闻名的防洪灌溉工程。
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二、商鞅变法1.时间、地点:公元前356年,秦国。
2.内容: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②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③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3.作用: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了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增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第八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2.商朝人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
★第九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1.孔子是春秋晚期人,其言论记录在《论语》中,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为政以德” ,教育上提出: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
《论语》由孔子弟子整理编写。
2.老子是春秋晚期人,其学说记录在《道德经》中,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
《道德经》由战国时期道家学派整理而成 。
3.墨子是战国时期人,主张 “兼爱”、“非攻”,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支持正义战争。
4.孟子是战国人,认为“春秋无义战”,反对一切战争。
主张“仁政”治国,轻徭薄赋,强调保护环境。
5.韩非是战国末期人,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制 。
6.孙武是春秋晚期人,著有《孙子兵法》一书,其军事思想是:“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 ★第十课 “秦王扫六合”一、秦统一六国和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 1.灭六国时间: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
2.秦朝建立:前221年,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3.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1)目的:为了加强统治创立了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2)最高统治者是皇帝,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3)地方推行郡县制度。
(县制起源于商鞅变法,一直沿用到今天)二、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1.政治上: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2.经济上:统一货币(统一使用圆开方孔铜钱)、度量衡。
3.文化上: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后又推广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4.思想上:焚书坑儒。
(李斯建议)5.军事上:反击匈奴,北筑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南凿灵渠,开发南疆。
6.秦统一后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度。
★第十二课 大一统的汉朝1.文景之治汉文帝,汉景帝吸取秦亡教训,轻徭薄赋,注重发展农业生产,提倡节俭。
2.汉武帝的大一统具体措施:(1)政治上: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削弱了诸侯国的力量;(2)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思想作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的统治地位由此确立。
(3)军事上:对匈奴展开多次大规模的反击战,基本解除匈奴对北部边郡的威胁。
(4)经济上:将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第十四课 匈奴的兴起与汉朝的和战1.卫青、霍去病破匈奴(1)汉武帝时,从匈奴手里夺取可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
(2)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大将卫青、霍去病分别率军出击匈奴,经过漠北战役的沉重打击,匈奴再也无力与西汉对抗。
2.昭君出塞汉元帝将昭君嫁给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
★第十五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一、张骞通西域1.西域位置:西汉时期,人们把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x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为西域。
2.张骞两次通西域:(1)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目的:联络大月氏人夹击匈奴)(2)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目的:加强与西域各国的友好交往)3.西域都护的设置: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
从此,今x疆地区开始隶属于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丝绸之路: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x疆地区,往西亚,再往欧洲,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
作用: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力的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对促进汉朝的兴盛产生积极的作用。
【第5句】:张骞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做出了积极贡献。
★第十六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一)1.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出现在西汉早期。
2.东汉改进造纸术的重要历史人物是蔡伦。
意义: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多是由我国直接或间接传去的。
造纸术的发明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3.东汉时期的《九章算术》总结了春秋战国以来的数学成就。
4.东汉时期的张衡制造的地动仪。
作用:测定地震的方向。
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
5.东汉华佗最早制成了“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
主要著作《五禽戏》。
6.东汉末年的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
书中阐述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
他医德高尚,医术高明,后世尊称他为“医圣”。
★第十七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1.司马迁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他生活在西汉汉武帝时代。
著有《史记》,《史记》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第二十课 北方民族的大融合一、北方的统一和民族的融合4世纪后期,我国东北地区鲜卑族的一支强大起来,建立了北魏,439年,统一黄河流域。
当时各族人民长期生活在一起,生产、生活相互影响,民族融合已经成为趋势。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1.孝文帝改革措施包括:①在朝廷中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②官员及其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③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④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⑤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⑥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
2.改革的作用:促进了民族融合,加速了北方民族的封建化进程。
★第二十一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1.南朝的祖冲之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他利用并发展前人创造的“割圆术”,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确定为
【第3句】:1415926和
【第3句】:1415927之间。
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一千年。
2.北朝的贾思勰是我国历史上著名农学家。
所著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在世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齐民要术》总结了北方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介绍了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技术和方法。
【第3句】:北魏郦道元写的《水经注》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注。
★第二十二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 1.书法艺术:(1)书法逐渐成为一种艺术的时间:东汉末年。
(2)演变:魏晋时期,书法字体由篆书、隶书转化到楷书,草书和行书也逐渐流行。
(3)书圣:东晋的王羲之,集书法之大成,其字或端秀清新,或“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的代表作《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
王羲之被后人称为“书圣”。
二、绘画:魏晋南北朝时绘画艺术有较大发展,东晋的顾恺之最为出色,代表作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三、石窟艺术:为了宣传佛教,北朝的统治者开凿石窟,雕造佛像。
山西大同平城附近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附近的龙门石窟,是著名的两大石窟。
七年级(下册)★第一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1.大运河的开通:(1)时间与人物: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2)运河三点: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3)隋朝大运河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并连接五大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4)大运河的开通作用:①加强了南北交通②巩固了隋王朝的统治③大大促进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第二课 “贞观之治”1.隋朝灭亡: 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2.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进入长安建立唐朝。
3.武则天及其统治:我国历史上唯一女皇帝是武则天,她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她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发展农业生产,选拔人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4.贞观之治: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注重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
他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
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为著名的谏臣,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
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第三课 “开元盛世”1.唐朝的社会经济:(1)茶树种植:茶叶生产在江南占有重要地位,饮茶之风在全国盛行。
(2)农业生产工具改进:曲辕犁和灌溉工具筒车(3)陶瓷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
唐三彩是世界工艺的珍品。
(4)商业:唐朝时期,全国的大都市有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
2.长安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住宅区,市为繁华的商业区。
3.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4.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第四课 科举制的创立1.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始于隋文帝时。
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2.唐朝科举制度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以进士和明经两科最为重要。
3.唐朝时期完善科举制度三位重要人物是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
4.科举制度的完善:唐太宗大大扩充了国学的规模;武则天大力提倡科举,开创殿试和武举;唐玄宗把诗赋作为进士科考试的主要内容。
4.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朝末年(1905年)才被废除。
★第五课 “和同为一家”1.唐与吐蕃关系:(1)7世纪前期,吐蕃的首领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
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
(2)唐朝时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3)8世纪唐朝又把金城公主嫁到吐蕃。
至此,吐蕃和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了。
★第六课 对外友好往来1.与日本的交往(1)日本人东来:隋朝时已经有日本遣使者到来,到唐朝时,日本来中国的遣唐使有十多批,同来的还有留学生和留学僧等。
遣唐使回国后,很受重用。
他们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大化改新)。
(2)鉴真东渡:玄宗时,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至第六次才成功。
他在日本传播唐朝文化,他设计的唐招提寺,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
3玄奘西游:唐朝时中国与天竺交往频繁,最杰出的使者是高僧玄奘。
贞观初年,去天竺取经,带回大量佛经,还以亲身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
4.与新罗交往:许多新罗商人来到中国经商,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第七、八课 辉煌的隋唐文化(一)(二)1.建筑:隋朝杰出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
700多年后,欧洲才建成类似的桥。
2.印刷: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3.唐诗: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诗人有李白(诗仙)、杜甫(诗圣)、白居易。
。
4.莫高窟:隋唐时期最著名的石窟是坐落在今天甘肃西部的敦煌莫高窟。
尤以精美壁画著名。
★第九课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第1句】:12世纪初,女真的杰出首领阿骨打,在会宁称帝,国号金,他就是金太祖。
2.南宋建立:1127年金灭北宋,同年赵构登上皇位,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3.岳飞班师后,宋金达成和议,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
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第十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1.南宋时最大的商业都市是临安,它的繁荣程度远远超过北宋时的开封(北宋最大)。
2.宋朝的海外贸易发达,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3.元朝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4.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纸币的产生,有利于商业发展。
5.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
那时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第十二课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1.1206年,蒙古贵族召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大汗,尊称他为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国,从此结束了长期混战的局面。
2.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1272年定都大都。
1276年元军占领临安,南宋灭亡。
3.元朝大都既是政治中心又是闻名世界的商业大都市。
记述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东方见闻的《马可•波罗行纪》一书,描述了大都的繁华景象。
4.元朝为加强对全国的有效统治,元世祖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
元政府加强对x藏的管辖,x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还加强对琉球的管辖。
★第十三、十四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二)1.北宋时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它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15世纪欧洲才出现活字印刷,比我国晚约四百年。
2.指南针是我国人民的伟大发明,早在战国时期,人们制成“司南”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
北宋时,制成了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
南宋时海外贸易发达,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
3.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上,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主要有突火枪、火箭、火炮等。
4.北宋的司马光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他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叙述了从战国至五代的历史。
5.北宋文学家苏轼,他的词气势豪迈,雄健奔放,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
两宋之交的李清照作品风格委婉,感情真挚,善于运用口语,显得格外清新自然。
南宋的辛弃疾,把词的豪放风格发扬光大,他在词里经常倾吐对山河分裂的悲痛。
6.北宋时期的著名画家张择端的作品是风俗画《清明上河图》,描绘了东京汴河沿岸的繁华★第十五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1.1368年初,朱元璋以应天为都城,改称南京称帝建立明朝,他就是明太祖。
2.明朝的特务机构:朱元璋设立锦衣卫、朱棣设立东厂负责对臣民的监查、侦查,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一种表现。
明政府还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答卷的文体必须分成八个部分称为“八股文”。
★第十六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1.明朝前期明成祖(朱棣)在1405——1433年派郑和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他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航海家。
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2.明政府派戚继光抵抗倭寇,平息东南沿海的倭患。
3.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
在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怀抱。
★第十七课 君主集权的强化1.明朝后期,女真的杰出首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
1616年,努尔哈赤自立为汗,国号为金,史称后金。
迁都沈阳,后改称盛京。
2.皇太极继承汗位改女真族名为满洲。
1636年在盛京称帝,改国号“金”为清。
1644年迁都北京,确立起对全国的统治。
★第十八课 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1.明朝后期(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了我国宝岛台湾,1661年郑成功率兵进入台湾,1662年初荷兰殖民者被迫投降,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
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郑成功在台湾设置府县,加强管理。
2.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第十九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1.顺治帝接见x藏的佛教首领达赖五世赐予“达赖喇嘛”封号、康熙帝赐予另一个位x藏佛教首领为“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
2.1727年,清朝开始设置驻藏大臣。
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x藏事务。
达赖和班禅的继承,必须报请中央政府批准。
3.乾隆帝时下令调兵讨伐回部上层贵族小和卓与大和卓。
清朝在x疆设置伊犁将军,对整个x疆地区进行有效的管辖。
5.清朝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南至南海诸岛。
清朝成为亚洲最大的国家。
★第二十课 明朝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1.明清经济的发展:(1)明代从国外引进了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向日葵等作物。
(2)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南京的丝织业后来居上。
(3)景德镇市全国的制瓷中心。
(4)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
(5)明朝中期以后,中国出现了最早的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机户和机工。
★第二十一、二十二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1.北京城由宫城、皇城和京城三个部分组成,以“万岁山”作为全城的中心点。
城中心的紫禁城(故宫)是皇帝居住的地方,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的瑰宝。
2.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蜿蜓六千余公里,是世界上的一个奇迹。
3.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写的一部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
4.明朝末年,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写了一部《天工开物》。
总结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记录了我国手工业成就。
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6.明清时期,古典小说创作进入成熟阶段,元末明初的《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作者罗贯中。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作者施耐庵。
7.明朝中期的《西游记》是一部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作者吴承恩。
8.清朝曹雪芹的《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红楼梦》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最后的姿势的事件造假
“烈士老师”谭千秋造假调查谭千秋,生前系四川汉旺镇东方汽轮机厂所属东汽中学学生工作处主任,四川省特级教师。
2008年5月12日在地震中遇难,媒体报道其在危急时刻将4名学生掩护在身下,后被追授为全国抗震救灾优秀共产党员、抗震救灾英雄等。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汉旺镇东汽中学。
18岁的刘虹利脚下忽然空了,她连同课桌一起从四楼自由落体到地面,被夹在几块水泥预制板中。
地震发生时,她甚至连自己的惊呼声都没听见。
再次睁眼之时,周围已经是漆黑一片。
她和另外两位高二的学生互相鼓励,38个小时以后,三人先后被救出。
此过程中刘虹利意识清醒。
刘虹利昏迷了很久,真正让她与现实世界再次产生接触的是一个熟悉又陌生的名字———谭千秋。
震后一周,当时刘虹利还住在成都华西医院的ICU病房,一家香港媒体直接闯进来,把镜头对准她,“你对镜头说说感谢谭千秋老师的话。
”谭千秋
刘虹利只记得这位中年男老师教高二(1)班的政治课,是学校的政教科主任,她完全不清楚自己的获救与谭老师有什么关系。
“我也不知道我说了什么,就胡编乱造地说了很多。
”刘虹利说。
在刘虹利获救的14日当晚,有媒体刊发了《那一刻,他张开双臂护住四个学生》的报道,内文描述了谭千秋在危难时刻张开双臂趴在课桌上,身下保护的四个学生都活了,而刘虹利就是其中之一。
这篇仅938个字的报道,感动了全国,在极短的时间内获得了井喷式的传播,并为已故的谭千秋老师赢来极大的赞誉。
时隔两年有余,一篇题为《英雄谭千秋救人事迹涉嫌造假》的帖子在网上流传,该文称“媒体笔下的谭老师冷静果断,救人细节栩栩如生……但奇怪的是,高二(1)班生还的所有学生事后好像全部失忆,忘记他们的救命恩人了。
”经南都记者调查,最初报道的被谭千秋老师所救的4名学生,只有刘虹利是真实存在的,而另外3人,付强死亡,田刚、余建则不存在。
而与刘虹利一同获救的两名学生牟莎莎和丁楠杰,也不如报道所说,是高二(1)班的学生。
“学生都知道这是假的,每次开大会时老师在上面讲谭老师的事迹,都有同学在下面笑。
”刘虹利说。
现任东汽八一中学副校长唐祖贵说,这个事情,不用说,不需要说,“当时的确是需要这么一个英雄楷模。
”东汽中学的70岁老校长张天明说,大人们在这件事上说了谎。
谎言一旦产生,就仿佛有了生命,越长越大,也没人敢当那个指出皇帝新衣的孩子。
“宣传、写书、拍电影……都出来了,谁也控制不了局面了。
后来还评了烈士,再后来各家媒体把抗震救灾的英雄行为又重新报道了一遍。
这个事或许造假者心里有数,但是谁也控制不了这个局面。
”还原灾难现场东汽中学重建以后,位于德阳市郊,改名为东汽八一中学。
在学校的食堂旁边,有一座金属雕塑,正面有四簇火苗一般的线条,象征被谭千秋所救的四名学生。
而背后用英文写着一首小诗,“保佑孩子们,让他们在世界上获得保护,让他们拥有春天”。
该雕塑是一个海外华人捐助给学校纪念谭千秋的。
这是学校里不能说的秘密,在典礼上,在课堂里,大家常常能听到谭千秋的名字,可获救的学生具体是哪4个,无人知晓,包括现任校长周德祥、谭千秋的遗孀张关容等。
大家已经对这个秘密习以为常,并不再试图去想起。
刘虹利今年从东汽八一中学毕业了,带着她在地震中受伤的左腿,如今在一所大专里学习绘画设计。
她开始对这个秘密不那么看重了,“为了咱们学校,当时我就想,就那么认了吧。
”可如今,她会直接地说,这是假的。
媒体最初的报道对场面的还原栩栩如生,如同身历其境,对话、动作无一不齐。
该报道指出,地震刹那,谭千秋便明白发生了什么。
他大声喊:“同学们,地震了,快跟着我往楼下跑
”同学们在他的指挥下,沿着楼梯蜂拥而下。
这时,有学生喊:“教室里还有几个人
”谭千秋一听,急忙转身从三楼返回四楼。
这时,他看到高二(1)班教室里,刘红丽(注:实为刘虹利)等4个学生正吓得直哭,不知所措,连忙冲着他们大喊:“不要哭了,快跟着我下楼
”然而,就在此时,大楼中间突然裂开一条长长的缝,楼体刹那间裂成两半,而这道裂缝正好在楼梯边,逃生的路被堵死了
谭千秋见状,急忙叫孩子们躲到课桌下面。
此时,水泥天花板眼看就要砸向孩子们,谭千秋奋不顾身地扑了上去,扶正课桌,用身体护住了孩子们。
就在这时,水泥预制板塌了下来,砸在谭千秋的身上……而在报道里,谭千秋还坚持生存了很长时间,说了许多鼓励学生的话,包括“如果老师有什么意外,这权当是老师给你们上的最后一课吧
”刘虹利回忆,“我知道的情况跟媒体报道的完全不一样。
最后活着出来的有3个人,一个男生两个女生。
地震发生当时,他(谭千秋)挥了一下手,指不要慌(那意思),然后我就掉下去了。
后来已经埋了很久了,听见他老婆(张关容)在外面喊他,然后他手机不知道调了闹钟还是啥,还在那里响,他就在我们上面,刚好就是那个张开双手趴在桌子上的姿势。
”刘虹利平日素有观察别人的习惯,当时她唯一能动的左手,往上一摸,摸到的一只冰冷的手。
“谭老师的手我特别熟悉,我感觉就是他,结果真的就是他。
”刘虹利指出,自己坐在第二排,距离讲台差不多有两米,当时在讲课的谭老师根本不可能有时间冲过来。
与刘虹利一起被埋在废墟下的高二(5)班学生牟莎莎印证了刘虹利的说法。
她表示在废墟下的38个小时,自己和刘虹利只隔了一块预制板,从来没有听到谭千秋说话,而自己也不是在楼梯处掉下去的,而是和刘虹利一样,没来得及反应,直接从三楼掉到一楼,所以被压在了课桌底下。
不存在的获救学生报道中所称的被谭千秋所救的四名学生到底是谁
这是东汽中学退休老校长张天明心里一直的疑问。
5月15日,他读到新闻《那一刻,他张开双臂护住四个学生》后,大为感动,希望能找到这四名学生,为谭老师写纪念文章。
这位老人从1968年东汽中学创校即任教于此,退休之后也常被学校请回去编写校史。
“我转了好多个学生安置点,但都没有找到。
最后,有老师劝我不用找了,文章里说的几个学生根本不存在。
”2009年,张天明获校方邀请编写了一本《痛定思痛———纪念“5·12”一周年》的书,里面收录了几乎所有东汽中学幸存学生的回忆文章。
他找到了高二(1)班幸存的八名学生,他们分别是卓明英、彭茜、周超、刘虹利、刘洋、唐琪、张凯、曹林琳。
而在报道谭千秋事迹的特写新闻《最后一课:人生的价值》里,这四个学生则是“刘虹丽(注:原文如此)、田刚、付强和余建”,都是原高二(1)班的学生。
据刘虹利表示,和她一起获救的是牟莎莎、丁楠杰,这两人是原高二(5)班同学,属于理科班。
但是在牟莎莎与丁楠杰后来所写的“5·12”追忆文章里,都没有提及被老师救起的情节。
丁楠杰在《5·12地震纪实》中,唯一提及的老师是一名被埋在他们正下方的女老师,她在被埋不久后死去。
此外,牟莎莎表示,报道里提到的付强是高二(5)班的,也不是和他们埋在一起的,而且地震后再也没有回到学校。
至于“田刚”、“余建”,东汽中学某校领导向南都记者承认,他们并不在学生名册之上。
震后一年,有媒体进行回访。
这次的名单上出现了一个新名字。
“琦琦叫唐佳琦,是谭千秋护在课桌下的四个孩子之一,她的父亲唐祖贵是东汽中学英语教师,也是谭千秋最好的朋友。
”但唐祖贵在向南都记者描述亡女当时被救的情况时,并没有认定她是谭千秋所救,而唐佳琦也未和刘虹利等埋在一处。
张天明始终没有弄明白,为什么学生数字不确定,且几个班的学生混为一谈。
最让他不明白的是,震后两年,校方似乎从来没有核实此事的意思。
“究竟当时的情况是怎样的
谭老师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是不是能做出那么多动作、说了那么多话
这个用常理判断都是不合理的。
”对于谭千秋救人一事的真假,在师生中议论已久,这几名不存在的学生也和300多名遇害的师生一样,成了东汽中学挥之不去的阴影。
谁是信息源
在一片混乱的灾区里,消息也在混乱中传递。
最早报道此事的新华社记者孙闻回忆,当时他与同事田雨和王建华是5月13日夜里11时50分许,随国家地震灾害应急救援队抵达德阳市汉旺镇东汽小学操场外。
“一辆救护车从我身边疾驰而过,停在不远处。
几位救援人员抬着一个刚刚从东汽中学废墟里扒出来的女孩,飞奔着往救护车上送。
”孙闻回忆说,“我的同事田雨贴在女孩儿耳边问她叫什么名字。
女孩儿用微弱的声音回答叫刘虹利。
”“当时只是作为一个普通人,看到有学生活着被救出来了,而且意识比较好,就很高兴了。
”孙闻说,“当时还没想到作为记者要从中挖掘出什么新闻来。
”随后刘虹利被拉走了,“我们看见了他的舅舅,是他的舅舅跟我们说刘虹利是被她的老师救下来的,同时被救的还有3个孩子,已经被送到医院了。
我们最初就是从刘虹利的舅舅那里得到这个消息的。
觉得很有价值。
”孙闻说,“第二天一早,负责登记遇难者身份的东汽集团工会的工作人员指着操场南边第三具遗体告诉我们,那就是那个救了4个学生的老师谭千秋。
”孙闻表示,“我们在当地待了不到24个小时,后来东汽的救援工作结束后,我们就兵分两路,一路随着救援队小分队去了映秀了,另一路随救援队大部队去了北川。
我们在东汽采访的时候,没听说他们在废墟里还有过对话。
我绝对没有写过,通过新华社发出来的通稿都没有,因为这些情节我根本就没有采访到,我可以负责任地说这些‘对话’的情节不是我写的。
”孙闻回忆,当时看到谭老师的遗体,后脑都凹进去了,是不太可能在下面还生存了一段时间,应该是即刻就遇难了。
“作为最早报道这个事件的记者之一,我对我的报道内容是负责的。
我和我的同事们在写稿时就分别采访到的内容进行了比对、核实,确保写进稿子里的内容都是相互印证过的。
可以说稿子里每句引语都有出处,每个描写都是客观的。
”在谭千秋母校湖南大学为其编写的《大爱千秋———记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英雄谭千秋》里收录了《最后一课:人生的价值》一文,里面生动地描写了谭千秋救人的对话和动作。
据现有资料所能查到的,此文最早来源于2008年5月21日《长沙晚报》的报道。
东汽中学校长周德祥说,老师救人的消息最早是刘虹利的舅舅说的。
他认为刘虹利当时的状态并不清醒,所说的话不能尽信。
刘虹利则表示,舅舅从来没讲自己说过这话,她父亲也一再愤慨于媒体的信口开河。
此外,副校长唐祖贵告诉南都记者,他相信谭老师是会做出这样的举动,“但是我们确实是没有看到”。
对于被谭千秋救起的四个学生,除了刘虹利之外,其他的几人学校也不清楚。
“那个时候都在忙于救人,受伤的学生我们就找了好久,作为学校也没有必要来核实这个事情,媒体怎么说,我们就是怎么认为。
”自媒体报道了谭千秋的事迹后,数以万计的网民纷纷在网络上留言追思。
湖南大学尤以这位校友为荣,高调迎接谭家遗孤回校,为谭千秋办起了各种悼念学习活动,派人往灾区和谭千秋家乡衡阳祁东县搜集素材,编写了《大爱千秋》一书;2009年,又联合影视公司推出了以谭千秋为主角的电影《最后一课》。
接到书稿任务后,《大爱千秋》的撰稿人之一、湖南大学报编辑部主任彭世文在5月27日赶赴灾区。
由于东汽中学的地震现场疫情严重,被封锁管制,他未能进入,最后落脚于安置灾民的德阳体育馆展开了采访。
东汽中学震后幸存的师生大多安置在此,彭世文采访到了谭千秋的诸多同事,但是未能采访到一位学生,“幸存下来的同学都去救人去了。
”最初报道中提到的四名获救学生,彭世文也“想了很多办法”去找,但是由于救灾现场情况混乱,终归没有找到。
最终只是“核实了获救的四名学生的姓名”,对报道中提到的谭千秋救人的过程,他也没有进一步进行核实。
好老师身后尴尬谭老师是好人。
关于这点,认识谭千秋的每一个师生都毫不怀疑。
有人说他会拾起操场上的石头,怕学生绊倒;也有人说他在冬天最冷的时候,下河救了一个溺水的人。
年过半百,半生任教,他严厉却不失为一个负责的好老师。
但这位一生踏实的教师,却不知自己身后遗留下如此尴尬的现实。
他先是被动地成了一个烈士,然后又遭遇怀疑。
窃窃私语在校园内无法休止,私下里谈及谭千秋,老师们都很容易流露出一种不言而喻的暧昧神情。
刘虹利甚至没办法面对谭的遗孀张关容,每次在走廊上看到张老师,都是能躲就躲,如果躲不过去,就只好混在学生群里,叫一声“老师好”。
为什么前两年都没对媒体说实话
来采访的媒体实际上并没有给刘虹利这个机会。
每次一见面,都是直接让刘说些感谢谭老师的话。
“他们都认为事实就是这样的,我也只好顺着他们说些话。
”这些尴尬毫无疑问地首先波及了张关容,她也在东汽中学任教。
在地震中,东汽中学一共有14名老师遇难。
“相比起被广泛报道的谭家,其余家庭难免有落差。
”张天明说,校内甚至一直有谣言,称谭家这两年来接受了巨额捐款。
张关容说话很细软,语气却是坚定的。
“我们仙子(谭千秋的小女儿谭仙子)都是拿政府的抚恤金生活,和大家都一样的。
”虽然不清楚当时被救的学生具体是谁,但她相信谭千秋素来的品行,也从来没有怀疑过丈夫救人的事情,她认为如果丈夫不是想救学生,没有必要做出张开双手的姿势,而是应该掩头保护自己。
“如果这件事情都不是真的话,国家表彰了那么多人,那每个人都应该去核实。
什邡有个女老师,为救学生断成三段,也是从姿势判断的。
如果要去挖掘已经过去的事情,那这些人的事迹是不是都该去推翻
这个社会应该去相信好的事情,好的事情都变成坏的,那全国人民就不再相信这种舆论了。
”“人已经死了,如果现在还挖掘一些什么事情,我觉得是忽略了我们家属的感受。
”张关容说这话的时候激动得眼泛泪光,她和谭千秋3岁的小女儿仙子在一旁,无忧无虑地看着热闹的卡通片。
2008年7月,谭千秋被追认为烈士。
2009年国庆前夕,谭千秋和其他62名烈士的照片和事迹被选入湖南烈士公园陈列室,和谭千秋一起增补进烈士陈列位的,有1998年抗洪英雄高建成、国民党抗战将领齐学启等人。
今年的10月20日,湖南烈士纪念塔的展厅内,烈士陈列位前驻足参观的游人络绎不绝,一位中年男子在谭千秋的像前停留,念了句“这是汶川地震的”。
许多人至今都惦记着张开双臂保护学生的谭老师。
去年中秋节张天明在学校收发室里看到一张汇款单,上面写着过节了,惦记着谭老师的家人。
他眼泪一下子掉下来了。
“我倒不是为谭千秋掉眼泪,谭老师人品绝对没有问题,我们都认识好多年了。
但我觉得中国这些老百姓太淳朴了,太善良了。
我在想,如果他们知道了这个事情是假的,他们作何感想呢,会不会有被中国媒体忽悠的感觉呢
”苏教版语文小学课本第十二册第六课《最后的姿势》,根据新闻报道改写了谭千秋的事迹,成为六年级学生的课文。
张天明一再强调,自己出来揭穿此事,不是为了给谭老师的家人难堪,而是觉得“教育和新闻一样,真实性是生命,如果都说假话,那不是玩命吗
”英雄已逝去年5月10日,德阳东汽板房中学。
张天明第一次见到了最初报道此事的摄影记者王建华。
两人对谈如下:张:看到我们编的书了
王:拜读了。
张:我想你最关心的应该是刘虹利《挥之不去的5·12》。
王:你怎么知道
张:没有谁比你更关心刘虹利的文章了。
遗憾的是,她在文中没有提到谭老师救人。
王:怎么说呢,那是个特殊时期,全国人民在电视、报纸上看到的都是血淋淋的尸体,这个时候,人们需要一种精神……我同意你的看法,此事就到此为止。
在王建华的采访手记里写道,他从一开始没有想到张关容含泪为谭千秋擦拭身体的照片播发后,反响会如此之大。
这组照片不仅被国内200余家媒体采用,而且在各电视台反复播出,在网友评选的抗震救灾十大动人瞬间中,也有这张照片。
当谭千秋的事迹被重复得越多,再加上时间的流逝,越来越少人想去求证此事,所有的疑问都随着伤口的愈合而逐渐不再被提起。
唐祖贵副校长说,对于学校内部老师有这种质疑,是很正常的,我们心里有底。
“当时的那个情况之下,需要这样的一个人,一个英雄的事迹给当时的人们一个启迪,一个思想上的依靠,至于实际的情况,不好讲,也不能讲。
”尽管谭千秋的事迹在社会上引发广泛的反响,但在东汽中学的内部,却没有得到特别的推崇。
“我们学校一直以来也没有特别推崇谭老师,实际上我们一直是在推崇另外一位牺牲的年轻女老师。
她带着20多个学生逃生以后,又返回教室救人,被门梁砸死了。
”一切看似坚固的都烟消云散了。
在湖南长沙,谭千秋的遗像被供奉在烈士公园,每天受如织游人的敬仰;而在德阳市龙井公墓里,他与世无争,安静地永眠在众多逝者之中,玄色墓碑与众无异,上书“慈父 爱夫 谭千秋”。
这个事情,不用说,不需要说。
当时的确是需要这么一个英雄楷模。
——— 东汽中学副校长唐祖贵宣传、写书、拍电影……都出来了,谁也控制不了局面了。
——— 东汽中学老校长张天明人已经死了,如果现在还挖掘一些什么事情,我觉得是忽略了我们家属的感受。
——— 谭千秋遗孀张关容(南方都市报)
印度高种性还高贵吗,讲讲认识的印度贵族
“婆罗门诞生于他(宇宙原初巨人)的口中,刹帝利诞生于他的手臂上,吠舍诞生在他的大腿旁,而首陀罗则从他的双脚下出现。
”这是印度最早文献《梨俱吠陀》中的一首梵歌,讲述了四大种姓的起源神话。
在古印度社会,一个人的地位、职业以及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与其所处的种姓密切相关。
婆罗门(祭司)地位最高,刹帝利(王公)其次,吠舍(商人或农牧民)再次,首陀罗(奴仆)地位最低。
而在四大种姓之外,还有着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贱民,又称“达利特”或“不可接触者”,从事清理尸体或污秽等最卑贱的工作。
种姓制度大约形成于三千年前,雅利安人入主次大陆的时期,并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巩固,是印度文明最为人所熟知的特点之一。
进入现代以来,印度许多仁人志士对这种把人按血统划分为三六九等的社会制度大加批判,认为它落后而残酷,是阻碍印度进步的毒瘤,并积极推动社会改革运动,制定反歧视的法律法规,试图彻底消灭种姓制度。
然而,时至今日,印度社会仍然没有完全摆脱这一制度的桎梏。
笔者曾与不同种姓的印度人打过交道,还和其中一些成为了好朋友。
我看到,他们身上所带的种姓烙印往往如影随形,对其事业与生活产生潜在的影响。
不过,与古印度社会不同,一个人的种姓归属已经不是决定其人生的最重要因素了。
在这篇文章里,笔者将讲述五个印度年轻人的故事,他们分别来自四大种姓和贱民阶层。
通过他们的家庭背景、生活处境、眼界、理想和对中国的看法,笔者希望给大家展示印度社会大千世界的一个微小截面。
在不久的将来,这些年轻人将成为印度社会的中坚力量。
从他们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印度未来的种种可能性。
在故事开始之前,笔者必须声明:首先,实际中存在的种姓制度远比上述的简化划分要复杂得多,笔者虽然尽力去选择了几个比较典型的人物,但绝不敢说他们就代表了那个种姓群体(实际上每个种姓的人口都数以亿计);另外,在现代印度,种姓对于一个年轻人,尤其是一个城市年轻人,影响已经不甚显著,希望大家在阅读时,能把故事的主人公更多的作为一个印度的年轻人,而不只是一个种姓的代表人去看待;最后,因为这五个年轻人都选取于笔者的朋友群体,而笔者在交朋友时肯定在不知不觉间过滤掉了许多不投缘的人,所以样本一定存在着幸存者偏差。
特此说明。
下面让我们进入正题,从高种姓的婆罗门和刹帝利开始讲起。
一、徘徊于传统和现代之间的婆罗门小伙我要介绍的第一个人名叫Arpan Chatterjee——当我第一次听到他的名字的时候,心中顿时生出了几分敬畏。
因为Chatterjee这个姓氏实在太出名了:在印度独立运动史、近代文学史或科学史上,我已经多次与之相遇,比如印度国歌《致敬祖国母亲》就是由一位Chatterjee创作的。
这个姓氏对应的是孟加拉地区的一个婆罗门家族,而我面前的这个90后小伙,则无疑是一位小婆罗门了。
出身文艺家庭的理工男果然,在聊天中我渐渐了解到,Arpan来自一个比较典型的婆罗门文化家庭。
父母都在加尔各答(西孟加拉邦首府,印度六大都市之一)的古典剧团工作,父亲是编导,母亲则是音乐家,家住在城市郊区的三层小别墅里,算是当地的中产阶级。
Arpan曾经和我略带遗憾地说过,如今全球拥抱资本主义,从事文化艺术已经不吃香了,所以他家也不如社区中的其他家庭宽裕。
但是,从他这一代开始,Arpan决心要做出改变。
在印度,望子成龙的模板大概就是“男学工程女学医”,Arpan就是其中的一员。
他中学入读加尔各答的中央公立学校,大学则被南方的一所理工名校Anna University的电子工程专业所录取,该校位于金奈(也是印度六大都市之一),在国内地位类似于我国的华中科技大学。
快毕业时,大部分同学选择直接就业或在国内读研,个别家庭条件好的则跑到了美国读硕士。
Arpan比较与众不同,他了解到欧洲留学成本较低,所以申请到捷克理工大学学习航天工程。
毕业后,他来到“印度深圳”班加罗尔,在一家从事测绘遥感的本地中型企业工作,因为与中国无人机厂商洽谈的机缘,我认识了他。
他给我的第一印象是语言能力好。
在Arpan中小学的课程中,三种语言——孟加拉语、印地语和英语都曾作为教学语言,所以对于他来说都近乎于是母语。
另外,他说话也十分风趣。
在得知他是印度罕见的独生子之后,我曾好奇地问他,贵国又没有一胎制,你父母这是何苦呢
他回答道:“也许是生下我后,爸妈太过失望,于是失去了再次尝试的信心吧。
”印度婆罗门祭司祈福仪式徘徊于传统与现代之间虽然走上了工程师的道路,但Arpan并没有忘记作为婆罗门的本分——思考一些哲学层面的问题。
他的facebook头像上写的是:”Professional Overthinker”(专业过度思考者)。
而这种过度思考令他的思想稍稍偏离了自己的家学传承。
Arpan出身于一个信仰“不二论”(“梵我合一”:世界如梦境一般,“梵”是唯一真实,梵与自我终究是没有分别的)的印度教家庭,在成长过程中他却逐渐走向了无神论。
当然,Arpan有他自己的解释,他认为:“不二论”本身就是无神论,信仰的是一个至高无上、唯一实存的真理,而不是什么人格化的神灵。
”他甚至觉得,一个真正的印度教徒必然是信仰无神论的。
而新中国之所以发展迅速,令印度望尘莫及,就是因为无神论的普及。
我有一次问他,你说的这么有道理,你父母知道吗
Arpan表示,在家里他还是要表现得正统些,虽然宗教信仰是很私人的东西,家人不会干涉,但如果思想太过叛经离道,家里就不好给他找媳妇了。
我又追问:“所以你不介意包办婚姻
”他则反驳我说:“现代人对包办婚姻有偏见。
其实调查数据显示,父母之命比自由恋爱在长期来看会带来更高的幸福感,毕竟结婚不只是两个人之间的事情,而需要两个家族互相认可。
”我想,Arpan未来的妻子应该也会是一个孟加拉地区信仰“不二论”的婆罗门吧。
虽然Arpan一直强调自己并不会因为婆罗门的身份而歧视其他种姓的印度人,但从他的朋友圈来看,非婆罗门并不多见。
据Arpan自己说,婆罗门之所以被认为身份高贵,是因为他们广博的知识体系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一个成功的婆罗门会用自己的知识造福社会,而且绝不会追求口腹之欲,实际上,大部分婆罗门都是素食主义者。
因此,后来当我看到他拿起一块烤鸡腿开始大嚼时,自然是十分吃惊,并对他背叛自己种姓设定的行为表示不满。
Arpan略带羞愧地说,我还不够成功,所以没必要在乎那么多条条框框,而且孟加拉婆罗门在传统上并不严格限制吃肉。
很显然,当时他并没有意识到,在中国人心中破坏了自己的圣洁形象,会有多么严重的后果。
发现他并非素食主义者的那个周末,我的厨神级中国室友特地做了一锅香喷喷的麻辣牛肉(牛肉可以在穆斯林市场买到),并配以从进口超市买来的红星二锅头,然后对Arpan说,这是传统的中国料理,吃一块吧,别人不会知道的。
开始Arpan还一再推辞,等到几杯二锅头下肚后,他在酒精的麻醉下,好奇的心和贪吃的胃暂时战胜了印度教义,拿了一块最小的牛肉放入嘴里。
当牛肉厚实的触感从他的舌尖传送到他的大脑时,Arpan突然意识到自己在做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
只见他迅速跑到厕所大吐特吐,然后回到客厅中席地盘腿而坐,口中振振有词,似是在念诵经文,祈求宽恕。
我想,从生理上接受一种曾被教育无数次不可尝试的食物,要比思想上从有神论走向无神论难得多吧。
后来我们再也没提起过这件事,Arpan也很快走出了阴影,回到了怡然自得的状态。
说实话,他对待生活的那份从容和乐观,令我十分佩服。
有一段时间,我经常在去吃饭的路上,在闹市的街道上看到他。
每次他都是面带微笑,在嘈杂的人群和混乱的车流中闲庭信步。
也许这就是修习哲学所能获得的超然和自信吧。
“印度深圳”居不易,憧憬晚年修行去虽然Arpan现在还只是一个小职员,但已经有着大部分印度人难以奢求的种姓背景、教育水平以及思维层次。
我十分想知道,作为一个新时代的婆罗门青年,他对未来有着什么样的憧憬。
当我问他将来的打算时,他首先给我算了一笔账:现在他每月工资约4500人民币,很快还会加薪,如果平均每月花销2000左右,一年下来就可以攒下三四万。
那么三四年后,手里有了十几万后,就可以和家里凑凑钱,在班加罗尔一般地段买一个两居室的新房子(70平米房价约50万),然后就可以结婚生子了。
不过对于如今班加罗尔每年以两位数上涨的房价,Arpan也觉得无所适从。
因为房贷利率接近10%,雪球滚起来十分吓人,所以他只能自己攒钱,听天由命了。
“但是等我退休之后”,Arpan说,“我希望回到西孟加拉邦的喜马拉雅山脚下,过一段‘森林期’的生活。
”据笔者了解,在印度人心目中,一个理想婆罗门的人生就应该这样度过——少年时努力求学,青壮年时成家立业、生儿育女,老年时渐渐脱离世俗生活,在森林中冥想修行或者云游天下,最后彻底弃绝一切欲望,严格苦行直至离世。
我想,Arpan这一代婆罗门应该都不会希望在饥饿和孤独的苦行中告别世界了,但也许,他们中不少人的心中还怀揣着一个丛林修行的梦,就像印度神话中的那些智者、圣人们一样。
二、创业成功的90后刹帝利在南方都市金奈,我认识了一个年轻有为的刹帝利小哥Prakash Raju。
Prakash出生于1990年,现正在运营一个二十余人的商务咨询企业。
据说,在印度独立前,他的家族曾是海德拉巴土邦(英属印度时最大的土邦)中一个不大不小的地主,而他的姓氏Raju,其实就是梵语“Raja”(王公)的变体。
他的父母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从家乡小镇来到金奈,考入公务员队伍,他的许多亲戚也都在金奈政府的各个部门工作。
借中印商务合作的春风进行创业青春期时的Prakash曾经是个疾风怒涛的少年,最大的爱好就是骑着自己心爱的摩托,在午夜的海滨大道与一帮小伙伴竞速。
后来读大学时,他也没有选择父母想让他学的法律或商务专业,而是决定学习艺术,在国立时尚学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Fashion Technology, Chennai)修读时装设计,毕业后则在广告公司做设计师。
后来,日渐成熟的Prakash渴望拥有自己的事业,他敏锐的观察到身边中国企业的身影越来越多,并从中嗅到了商机。
在父母的支持下,他开办了一家商务咨询公司,专门以来印开展业务的中国公司为对象开展业务。
虽然他之前从未学过法律或商务的专业知识,但从父母那继承到了出色的管理才能。
Prakash雇佣了几个法律和商务专业毕业的印度员工,然后找了一些英语还不错的中国留学生做兼职。
由于来印华企普遍对印度的商业环境、法律制度以及文化背景等等情况不太熟悉,于是Prakash的公司便提供从文件翻译、陪同翻译到公司注册、公关设计等一条龙服务。
由于找对了市场需求,生意十分火爆。
刹帝利从2024年开业以来,借着中印商务合作不断升温的春风,Prakash的咨询公司发展迅速,已经从最初的一间十几平米的小屋搬到了上百平米的宽敞明亮的写字楼办公室,Prakash自己的座驾也从两厢的小铃木换成丰田的大排量SUV。
作为一个二十几岁的老板,他在当地已经是小有名气的“高富帅”了。
但Prakash并不满足现状,他还有着更远大的目标,希望能让自己的公司走出金奈,成为全国性的企业,而自己则可以跻身上流社会,搬进环境绝佳的富人区居住。
善于利用家族关系解决问题Prakash能够成功的因素之一,就是他在金奈的中国人圈内很受欢迎。
在日常生活中,他常常举重若轻地帮助我们解决一些棘手的麻烦事。
笔者刚到印度时,想要给住处装宽带网络,于是选择了当地一家大牌的电信供应商,没想到立马就遭遇了传说中的“印度效率”:在交了全款后,装宽带的工人却迟迟不来,打电话去催,得到的也只有“You just wait, tomorrow I’ll come”(再等等,明天我就来)的回复。
刚开始我们还天真的等待,后来经过了十几个“tomorrow”之后,终于忍无可忍,决定去要求退款。
商家自然是不愿退款的,于是我们就去找Prakash帮忙。
他得知我们的困难后,自信地说这件事包在他身上。
Prakash带我们到了临近的警察局,写了一张投诉单。
警察看罢就把商家负责收费的员工传召到了警察局。
员工来后,说他也没有办法,因为没有足够的权限。
正当警察表示他们也束手无策的时候,Prakash直接向这个警察局的领导办公室走去,敲门进屋后和里面的警司聊了几句,出来后对我们说:“别担心,事情已经解决了”。
果然,不到半小时,就有商家的另一位员工火急火燎地赶到警察局,退给我们全款,并连声道歉,说:“实在是不好意思,您所居住的那个片区现在正在铺设光纤,近期还不能使用网络,一旦光纤铺设完毕,我们立刻给您办理”。
我惊讶于商家态度转变之大,很好奇Prakash是怎么做到的。
他笑着对我们说:“你看看警司门牌上的名字是什么
”我们仔细一看,原来这位警司姓氏和Prakash一样,也是一位“Raju”。
Prakash得意地说:“Raju家族在金奈警界很有势力,总警督就是我们家的远亲。
刚才我进去警司的办公室和他叙了叙同族之情,后来他一个电话打给商家该片区的负责人,问题一下就解决了。
”关于中印战争,我们之间有个误会虽然Prakash对每一个中国朋友都笑脸相迎,但他也曾坦言告诉我,他的长辈,尤其是那些在军队服役过的亲戚们,大都因为1962年的边境战争,对中国多少抱有敌意。
那一年,印度军队在中国军队的突袭下全线溃败。
我因为想要照顾Prakash的感受,所以从未和他深入谈论过这段历史。
不过,后来在有一次偶然谈到了印度的军事水平时,我才得知,原来印度人有另外一种看待中印战争的角度:即印度“在战术上失败,但在战略上取得了胜利”——经此一役,保证了“阿鲁纳恰尔邦”(与藏南地区大致对应)五十多年的和平。
而Prakash之前很少和我们谈论这场战争,也是因为怕我们中国人受到“失地之痛”的刺激。
我想照顾他的感受,却原来他也想照顾我的感受
去年冬天,Prakash出差来了趟中国,在北上广深四大城市转了一圈。
回到印度后,他首先抱怨中国的天气太冷,说自己险些被冻死在北京。
然后就开始对中国的基建水平赞不绝口:“德里和北京差太远了,孟买和上海差太远了,印度和中国差太远了。
如果我们的国家也可以发展的那么好,温度降到零下我也情愿。
”听了他对中国的赞美,我想知道,像他这样的准精英人士会不会憧憬移民中国。
Prakash回答说:“中国虽好,但给外国人的感觉还是太难融入了,相比之下,美国对我更有吸引力和亲切感。
另外,据说就像我们有时叫中国人‘眯眯眼’一样,中国人对印度人也有个蔑称,叫做‘阿三’。
我很不理解,‘三’难道不是一个蛮好的数字吗
”
上一篇:南京溧水区委书记离任感言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