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散文集文学网!

中国谚语俗语-民间谚语网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1句】:七十瓦上霜,八十不稀奇。

【第2句】:【放松一步,倒退千里】(谚)指逆水而上的拉船纤夫要是松了手,船就会倒退上千里。借指为人向善不易,一旦意志松懈,就会迅速倒退。

【第3句】:【老母猪吃万年糠】(惯)比喻重提老早以前的事。 也作“老母猪嚼万年糠”。

【第4句】:【好鹰不叼昧心食,好虎不吃屈死兽】 释义:比喻行为要光明磊落,昧良心的事不做。 例句:巴满贡追上几步,又气又笑地拦住她:“你把话说明白呀!好鹰不叼昧心食,好虎不吃屈死兽,赫哲人办事都在明处。”

【第5句】:【法字没多重,万人抬不动】(谚)法字看起来分量不重,但千人万人也抬不动它。指国家大法神圣而威严,不容侵犯,不可动摇。

【第6句】:【女大不由娘】(谚)指女儿长大了,自有主见,很多事就不听母亲的了。 也作女大不由娘作主。 女大不由母,儿大不由父。

【第7句】:【无林无木,山区不富】(谚)山区如果没有树林,就不会富足。指发展林业,是山民致富之道。

【第8句】:【肉身菩萨】佛教徒即身证得菩萨境界,具足大智慧、大悲心,称之为“肉身菩萨”。父母所生血肉之躯,称为“肉身”。如《楞严经》卷八:“是清净人修三摩地,父母肉身,不须天眼,自然观见十方世界。”又如元·方回《杂书》诗:“自恨肉身无报答,日常饱饭夜安眠。”《坛经·行由品》:六祖慧能初在黄梅弘忍门下作杂役,见上座神秀之偈未见性,便在廊下复书一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众人见偈惊讶不已,说:“奇哉,不得以貌取人,何得多时使他肉身菩萨!”又如明·徐渭《戏拟不往》诗:“五岳高头谁掖我,肉身菩萨未身轻。”后民间亦称大善人为肉身菩萨。此外,高僧圆寂后,整具遗体保存下来,或涂以金、漆,多作趺坐式,保存在墓塔或寺庙中,亦称肉身或肉身菩萨。经上称作全身舍利。例如:广东南华寺保存着六祖慧能的肉身;九华山建有肉身殿,保存着新罗高僧金乔觉的肉身。又如清·陆次云《湖壖杂记·法相寺》谓:“武林仙佛之肉身有二:一丁野鹤,一长耳和尚也。”(李明权)

【第9句】:【弓开如满月,箭发似流星】(惯)形容弓弦拉得足,射出的箭又快又多。

【第10句】:【千中有头,万中有尾】(谚)纵然事情十分繁杂,千头万绪,也总有个头尾。指解决问题要拨开繁冗,抓住要害。

【第11句】:天不生无用之人,地不长无名之草.

【第12句】:【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谚)百足之虫:一种多足的爬虫,即马陆,躯干多节。僵:倒下。比喻有雄厚实力的权势门第,虽然衰败,还不至彻底消亡。 也作百足之虫,三断不蹶。 百脚之虫,至死不僵。

【第13句】:【柳树上开花——没结果】(歇)柳树开黄绿色的花,结蒴果;从蒴果中分裂出的种子很小,外面有白色绒毛,随风飘散,像一团团白色的花朵,人们误以为柳树只开花不结果。结果:本指结果实,转指结局。多指事情没有好的结果。

【第14句】:易涨易退山溪水,易反易覆小人心

【第15句】:靠棍棒制服是笨蛋,用言语感化是圣贤

【第16句】:【人心换人心,八两换半斤】见“八两换半斤,人心换人心”。

【第17句】:【自由自在】没有任何障碍而能充分自主的成道境界,佛教称为自由。《坛经·顿渐品》谓:“见性之人立亦得,不立亦得,去来自在,无滞无碍。”在经书中,“自由”与“自在”的意义差不多,可以连用。《坛经·顿渐品》又说:“自性无非、无痴、无乱,念念般若观照,常离法相,自在自在。”自由自在就是见性之后“纵横尽得”的境界。菩萨成道,叫做“得大自在”。“大自在”也就是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大我”(见《涅槃经·德王 品》)。后来,亦用“自由”或“自由自在”泛指摆脱束缚和压迫。如《西游记》第一回:“不伏人间王位所拘束,自由自在,乃无量之福。”(李明权)

【第18句】:早睡早起,没病惹你。

【第19句】:【花不好,是自家栽的】(谚)花儿纵然不好,也是自己亲手栽下的。 比喻儿女不好,也总是自己养的,只怪自己没教育好,该关爱时还得照样关爱。

【第20句】:【管闲事,落不是】(谚)闲事:跟自己无关的事;无关紧要的事。指插手管闲事,往往会落得是非缠身,受人指责。 也作管闲事,落闲事。 管闲事,生闲气。

【第21句】:经得广,知得多。

【第22句】:【 娇养不如历艰】对于子女不能娇惯,应让他们经过艰苦 的锻炼。相关的:娇儿一日百年悔。《一层楼》:“我又何必 处置他,只是古语有云:娇养不如历艰。我叫他到外边去, 原非为多收钱粮,只为他知冷热、识世道,趁便使他略施恩 泽于民之意。”

【第23句】:【炒冷饭】(惯)比喻说话或做事重复过去的一套,没有新的内容。

【第24句】:【横挑鼻子竖挑眼】(惯)形容很不满意,百般挑剔。 也作“横挑眼,直挑眼”。

【第25句】:“痴”,佛教又称为“无明”,是“贪、嗔、痴”三毒之一,为一切烦恼之源。不明是非、善恶的污染之心,叫做“痴心”。《大日经·住心品》将“痴心”列为六十种心相之一。《法苑珠林》卷九十指出:“依邪见故,痴心增上。”后以“痴心”指沉迷于情爱而不能自拔,犹言痴情。如唐代寒山子诗:“伸头临白刃,痴心为绿珠。”又如俗语:痴心女子负心汉。“妄想”和“正觉”相对,又称“生灭心”、“攀缘心”等。隋代慧远《大乘义章·八妄想义》对“妄想”有明确的释义:“谬执不真,名之为妄;妄想取相,目之为想。”‘妄想”是生死轮回的根本,如《楞严经》卷一所说:“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后用“妄想”泛指胡思乱想和不切实际的想法。如唐代白居易《强酒》诗:“若不坐禅销妄想,即须行醉放狂歌。”

【第26句】:【地没坏地,戏没坏戏;地在人种,戏在人唱】(谚)指地无好坏,只要勤耕作,多施肥,自然就能多打粮;戏无好坏,只要勤排多练下功夫,自然就能表演好。

【第27句】:【站干岸儿】(惯)比喻冷眼旁观或站在一旁不介入。

【第28句】:爹不识耕田,子不识谷种。

【第29句】:【江河日下,日薄西山】 释义:薄:迫近。比喻事物一天天衰败下去。 例句:他向对面坐的那位身穿褐袍的老者,感叹地说:“唉,如今的日子可真难过啊!就像古人所说的‘江河日下、日薄西山’那样,越来越差劲了!”

【第30句】:【刀山剑树】险恶的情景,谓之“刀山剑树”。《宋史·刘[铁-失+长]传》载:酷史“作烧煮剥剔、刀山剑树之刑,或令罪人斗虎抵象”。又如京剧《乌龙院》:“纵然是刀山剑树,俺刘唐何惧!”刀山剑树本是佛家所说的地狱中的惨苦境象之一。经中说:“淫为秽恶,死入恶道,刀山剑树,火车炉炭。”(《菩萨处胎经·行定不定品》)谓造邪淫、杀生等恶业的罪人,死受极苦的“报应”,直入阿鼻地狱。那里有一处,山上以刀为树,树上以剑为叶,密密麻麻。罪人穿行刀山剑树间,忍受剖腹剜心、割截肢解的剧苦。此说源于佛家的因果报应之说。也作“剑树刀山”。《五灯会元·灌州罗汉和尚》:“曰:‘如何是法?’师曰:‘剑树刀山’。” (李明权)

【第31句】:囚鸟不望飞,系马常念驰

【第32句】:只要自己上进,不怕人家看轻。

【第33句】:好戏能把人唱醉,坏戏能把人唱睡

【第34句】:【六十年气运轮流转】 释义:情况是在不断地变化,总会碰到好运气。 例句:“好侄儿,常言道:六十年气运轮流转。谁敢说咱们马家不能改变门风?”

【第35句】:【驴年】《景德传灯录》卷十四:“……石霜翌日又问:‘和尚一片骨,敲着似铜鸣,向什么去处也’?师唤侍者,侍者应诺。师曰:‘驴年去。’”又,同书卷九《福州古灵赞禅师》:“其师又一日在窗下看经,蜂子投纸窗求出。师睹之曰:‘世界如许广阔不肯出,钻他故纸,驴年出得?’”我国古代以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犬、豕十二种动物)配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以纪年。驴是十二生肖以外的动物,根本不能用以纪年。故“驴年”表示根本不可能有的年月。如《云门广录》卷上云:“为什么不答话?师云:驴年会么?”(见心)

【第36句】:【一个模子铸的】(惯)模子:用压制或浇注的方法使材料成为一定形状的I具。形容东西或人物一模一样。 也作一个模子里倒出来的。 一个模子里磕出来的。

【第37句】:【官差吏差,来人不差】(谚)差:差错,错误。不论官吏有什么差错,被官吏派来办事的人没有差错。指上层策划的人负有责任,被派的人不担责任。 也作“官错吏错,来人不错”。

【第38句】:宁死不背理,宁贫不堕志。

【第39句】: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谓行善得乐报,作恶得苦报,不会没有报应,只是报应有快有慢而已。佛教说“三世因果报应”。依善恶业力的大小,或现世受报,称为“现报”;或来生受报,称为“生报”;或隔二生以上才受报,称为“后报”。这就是所谓“来早”或“来迟”的不同。如元代无名氏《殊砂担》第二折:“休将奸狡昧神祗,祸福如同烛影随;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这句俗语的变式较多,且举数例。如明代张景《飞丸记》第十六出:“善恶终有报,只争早与迟。自家押解的便是。世藩仗父相权,擅作威福,缙绅切齿,台谏舌缩。不意天意昭昭,祸来忽倏。”又如《飞龙全传》第八回:“可怜二魏平日千般凶恶,万种强梁,今日双双俱遭郑恩之手,了命归阴。正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善恶必报,迟速有期。”也省为“善恶到头终有报”。如峻青《写在百花重放的时候》:“我们中国有一句老话:善恶到头终有报。”

【第40句】:【比死人多出一口气】(惯)形容人无能,不起作用。 也作比死人多半口气。 比石头人多一口气。

【第41句】:【打了骡子马受惊】(谚)比喻惩罚某人,旁边的人会受到惊吓。 也作打了骡子惊了马。 打了骡子马也惊。

【第42句】:【守着灯笼变不出火】(惯)守着点燃的灯笼却不知道取火。形容做事死板,不灵活。

【第43句】:刀不磨要生锈,水不流要发臭

【第44句】:骑马需要鞍,钓鱼需要竿

【第45句】:门外汉指外行人,是说他对某项知识或技能还没有入门。门,原指佛门,法门。《五灯会元·临安府上竺圆智证悟禅师》:“谒护困此庵元禅师,夜语次,师举东坡《宿东林偈》(原偈中云: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且日:‘也不易到此田地。’庵日:‘尚未见路径,何言到耶?是门外汉耳。’……师通夕不寐,乃晓钟鸣,去其秘畜,以前偈别日:‘东坡居士太饶舌,声色关中欲透身,溪若是声山是色,无山无水好愁人。’特以告此庵。庵日:‘向汝道是门外汉。’师礼谢。”东坡欲从溪声山色了悟真性,而不知声色与见闻等如虚空华(花),本无所有,原是妙明真心,正如≮金刚经》所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故说他是“门外汉”。至今广泛用以称外行人。清代袁枚《小仓山房尺牍》第一七八《答项金门》:“倘攻之日门外汉,我闻之欣然。”

【第46句】:【见橐驼谓马肿背】(惯)橐(tu。)驼:骆驼。看见骆驼以为是马背肿了。比喻对不知道的事物凭主观想象得出结论。

【第47句】:【老母猪想吃天鹅肉】 释义:比喻非分的妄想。 例句:第二天,那帮小子更欢了,这个说:“我知道了,这小子是个放猪的——猪倌!”那个说:“猪倌也想来上学。真他妈老母猪也想吃天鹅肉哇!”

【第48句】:【更上一层楼】(惯)比喻在原有基础上,再提高一步。

【第49句】:【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谚)九泉:也称黄泉,人死埋葬处。人生在世,有酒应当醉饮,须知死后连一滴酒也享用不到。 指人生当及时行乐。

【第50句】:哼哈二将比喻能配合默契的一对伙伴。老舍《赵子日》第二:“他们两个好像庙门前立着的那对哼哈二将,唯其不同,适以相成。”韦君宜《似水流年,我们的老高》:“有好多单位似乎都有这么配搭天然的口亨哈二将,缺谁也不行。”佛寺三门殿内,在门两旁塑两大金刚像,此即手持金刚杵(印度古代最坚同的兵器)警卫佛的夜叉神,又名“执金刚”。传说佛常有五百执金刚随从侍卫,其主要者名“密迹金刚”。世俗根据《封神演义》小说中的戏言,称此像为哼哈二将,佛教经典中并没有这种名称。这种说法一直流传于民间。哼哈二将,一名郑伦,能鼻哼白气制敌;一名陈奇,能口哈黄气擒将。

【第51句】:【砍倒大树有柴烧】(谚)比喻朝着大的经济目标下手,自然就能得到很多利益。

【第52句】:做事不依众,累死也无功

【第53句】:人多办法多,蚂蚁能把泰山拖。

【第54句】:【鸡肠兔儿胆】(惯)形容人气量狭窄,胆子很小。

【第55句】:【拖油瓶】旧社会妇女再嫁,前夫所生的子女被带到后夫家去,俗称“拖油瓶”,是方言,北方则称“带官儿”。“拖油瓶”其实是以讹传讹,正确的说法应该是“拖有病”。 旧社会天灾人祸频繁,一旦寡妇带来的孩子有什么三长两短,往往引起前夫家亲属的责难,后夫为避免“跳进黄河也洗不清”这样的纠葛,娶寡妇做妻子时,就要请人先写一字据,言明前夫子女来时就有病,今后如有不测与后夫无关。因此人们就把再嫁妇女的子女称为“拖有病”。由于“拖有病”与“拖油瓶”字音相近,就被人们说成了“拖油瓶”。这是对再嫁妇女子女的不尊重,

【第56句】:【什么种子出什么苗】(谚)指农作物下什么种子,就会生长出什么苗。常比喻有什么样的父辈,就会有什么样的后代,或有什么样的领头人,就会有什么样的下属。 也作什么种出什么苗,什么葫芦画什么瓢。 什么葫芦开什么瓢,什么种子长什么苗。

【第57句】:鸟惜羽毛虎惜皮,为人处世惜脸皮。

【第58句】:刻薄不赚钱,忠厚不折本.

【第59句】: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用发展的眼光看人

【第60句】:【好汉不打上门客】(谚)英雄好汉不慢待那些好意上门来的人。指凡能上门,都应以客礼相待,即使彼此不和,也应宽恕。

【第61句】: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第62句】:【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此语的意思是路途遥远才能知道马的耐力大小,日子长了才能看出人心的好坏。比喻一个人的道德品质,都可以通过时间和事情考验和证明。 此语来源于一个传说:宋朝时,路遥为南京绅士,富甲一方,为人大度,好善乐施。马力是开封府尹包拯麾下马汉的侄子,当时是穷困潦倒的书生。 马力原本赶考顺道投靠叔叔马汉,走到南京时盘缠用尽,身患重病被困客栈。 马力闻得路遥乐于助人遂去求助。到路府后并未说明他与马汉的关系,路遥热情接待,为他请医治病,还腾出房屋让马力读书。路遥赏识马力的才学,二人义结金兰。马力病愈后,路遥赠送二百两纹银助他上东京(今开封)赶考,马力得中,从此二人也失去了联系。 多年后路遥家中失火,家道中落无以为生,只有撇下妻子到开封投靠义弟马力。一路行乞到达开封,谁知马力不在家中,家人没有接待路遥。路遥以为马力不念旧情,一气之下拂袖而去。马力回家听说后,知是当年恩人来过,一面痛斥家人无礼,一面派家丁日久追赶路遥。日久追上路遥后说明原委,二人化解误会。后马力将路遥一家接到开封。于是就有了“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的典故。

【第63句】:【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惯)对所看到听到的事情就像没看见听见一样。指对某些事情或别人说的话漠不关心。

【第64句】:【不骑马不摔跤,不打水不掉筲】 释义:筲:水桶。不做就不会出问题。 例句:“常言说,‘不骑马不摔跤,不打水不掉筲。’长发呀,既+了这些事,不担点责任行吗?”

【第65句】:《佛本行集经》介绍说:释迦“{家前,经过六年苦行,毫无收获,于是放弃苦行,接受了牧牛女奉献的乳糜,恢复了体力,走向以智慧求解脱的正道。粥因而受到僧家的重视,所谓“粥名良药,佛所称扬,义冠三种,功标十利”(五代齐己《粥疏》)。文献记载的腊八粥最早见于宋人笔记。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十二月》记载:“初八日……诸大寺作浴佛会,并送七宝五味粥与门徒,谓之腊八粥。”《梦粱录》、《武林记事》中亦有类似记载。腊八粥亦名佛粥,用精美果蔬杂料煮成,可口而又滋补,民间喜食。清代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中录有具体的配置方法,可以参阅。还有一种说法,腊八粥是从“打斋饭”发展而来的。古代寺僧用箩筐沿门乞食,挑回寺内。食之有余,则将饭菜晒干收藏。到腊八节早上,用以制成粥,回报信施者,并为之祝福。故而民间有“于日打斋饭,一日腊八粥”之说。

【第66句】: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第67句】:【出水才见两腿泥】 释义:比喻事情到最后才能看出结果。 例句:“我不服他这个,走着瞧,出水才看两腿泥哩!”

【第68句】:“竖起脊梁”,谓站稳脚跟,振奋精神,专心参禅办道。这是一句禅家习用语。

【第69句】:【店大欺客,客大欺店】(谚)指商店资格老,规模大,就往往会慢待顾客;顾客财大气粗,又往往会刁难商店。 也作“客大压店,店大压客”。

【第70句】:【路上行人口似碑】(谚)碑:刻在石上的碑文。人们对人对事的评论与传播,像刻在石上的碑文一样,无法抹掉。指是非自有公论,不需自己辩解。也指事情一旦发生,也就无从隐瞒。 也作路上行人口胜碑。 路上行人口是碑。

【第71句】:【打着灯笼没处找】 释义:说明难得,少有。 例句:“你再要娶这么一个媳妇儿,……只怕打着灯笼儿也没处找去。”

【第72句】:【空想】谓观想“诸法皆空”的义理。如唐·慧海《顿悟入道要门论》卷上指出:“但作空想,即无有著处。”“空”为“入道要门”。常作“空想”,便无执著;没有执著,便除烦恼。然而,佛家又认为,但知“空”而不知“不空”的“性德”、“妙用”,便是执“空”而不化的“顽空”,如隋·智顗《摩诃止观》卷五所说:“着此空想,诸佛不化。”执著“顽空”之想的人,甚至连“因果”也否定了,诸佛难以度化。后用“空想”指幻想,不切实际的想法。如唐·包佶《祀雨师乐章·送神》:“跪拜临坛结空想,年年应节候油云。”又如曹禺《雷雨》第一幕:“他有着一切孩子的空想,他的脸色通红,眼睛欣喜地闪动着。”也指徒劳的想念,如《二刻拍案惊奇》十七:“既然舍人已有了亲事,老身去回复了小娘子,省得他牵肠挂肚,空想坏了。”(李明权)

【第73句】:【路路通】(惯)哪一条路都畅通。 比喻什么事情都能办成。

【第74句】:练出一身汗,小病不用看。

【第75句】:【死了老子卖了娘】(惯)老子:父亲。父亲死了连母亲也能卖了。 形容心肠狠毒,没有一点儿人性。

【第76句】:团结起来力量大,众人拾柴火焰高

【第77句】:宁肯给君子提鞋,不肯和小人同财.

【第78句】:【挨闷棍】(惯)闷棍:在人毫无防备的情况下,狠狠打出的一棍。比喻突然遭到沉重打击。 也作“挨闷棒”。

【第79句】:有势不可使尽,有福不可享尽。

【第80句】:【荒年饿不死手艺人】(谚)荒年:饥荒年景。手艺人:凭手工技术谋生的人。指手艺人凭手工技术谋生,人们处处离不了他们,故谋生容易。 也作“饥荒年饿不死手艺人”。

【第81句】:【大意失荆州】 释义:荆州:今湖北江陵,三国时是蜀国军事、政治重镇。关羽镇守荆州因设防不严而被孙权袭取。比喻疏忽大意会造成损失。 例句:“四岭山的地位可不同寻常,对我们来说,是生死攸关的大事,我{门可不能大意失荆州呀!”

【第82句】:狮子搏兔,亦用全力比喻对小事情也拿出全部力量认真对付。茅盾《谨严第一》:“狮子搏兔,亦用全力一这一句成语,最足以说明艺术巨匠们之无往而不谨严,丝毫不肯随便。”又作“狮象搏兔,皆用全力”。清代黄宗羲《(称心寺志)序》:“沾沾卷石之菁华,一花之开落,与桑经郦注争长黄池,则是狮象搏兔,皆用全力尔。”语本《景德传灯录》卷二七:“僧问老宿云:‘狮子捉兔,亦全其力,捉象亦全其力,未审全个什么力?’老宿云:‘不欺之力。”’恒河沙数恒河,是印度的一条大河。《大智度论》卷七:“问日:‘如阎浮提中种种大河,亦有(超)过恒河者,何故常言恒河沙数等?’答日:‘恒河沙多,余河不尔。复次,是恒河是佛生处、游行处,弟子现见,故以为喻。复次,诸人经书皆以此恒河为福德吉河,若人中洗者,诸罪垢恶,皆悉除尽。以人敬事此河,皆共识知,故以恒河沙为喻。复次,馀河名字屡转,此恒河世世不转,以是故以恒河沙为喻。”’后来用以形容数量多得像恒河里的沙粒那样无法计算。

【第83句】:【吃得筵席打得柴】(惯)既能在宴席上做宾客,又能到深山里当樵夫。指人既能过富日子,也耐得了贫苦。

【第84句】:【打铁先得本身硬】(谚)指铁匠自身强壮有力,才能把铁打好。比喻处理问题或从事工作,必须自身的思想作风、才学技能过硬,才能得心应手。 也作打铁得要铁砧硬。 打铁先得铁锤硬。

【第85句】:【骨头里挑刺】(惯)比喻故意挑毛病。

【第86句】:学戏先学声,打铁先打钉。

【第87句】:【命是盐换的】(惯)指命不值钱,拿性命不当回事。

【第88句】:官无悔笔,罪不重科

【第89句】:【不怕外来盗,就怕地面贼】(谚)外来盗:从外地窜来的盗贼。地面贼:熟悉情况的本地盗贼。指本地盗贼熟悉情况,容易作案。

【第90句】:个人孤舟漂海,集体…巨轮出江。

【第91句】:【的】“的”本是助词,不和其他词语结合无意。这里讲的“的”,已经在20世纪初左右升任成名词了。 这个“的”字,源于“的士”,其发音也发生了变化,发“di”音。它是“的士”的简化,港语用于计程车(内地叫出租汽车)的音译之字。内地人先是将“的士”拿去照用,能彰显特殊的时髦就行了。接着,令香港人吃惊的“打的”(乘坐的士)发明出来,而且传遍全国。可见“打”字的特殊功能,一有机会就“打”一下,不仅打醋、打酱油、打酒、打电话,这不,又开始“打的”了。 开“的士”的人,被人们称作“的哥”、“的姐”,这新名词传播速度也颇快,人们兴致勃勃地使用时,又创造了“的士”的不同分类简称呢。他们把充当“的t”的小型客车起名“面的”(意思是面包车的士);内地还有摩托车载人的收费服务,被人们称为“摩的”;自行车载客收费服务也开始叫“单的”了。面包车称“的”还接近“的士”,摩托车、白行车称“的”也真的是太绝妙了,发明者是太有才了。

【第92句】:【开花结果】《续传灯录》卷三十谓:“开花结果自馨香。”意谓通过修行之“因”而逐渐证到觉悟之“果”。后亦比喻通过努力而有收获。如《古今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如今方下种,还没有发芽哩,再隔五六年,开花结果,才到你口。”亦写作“开花结实”。如郭沫若《新缪司九神礼赞》:“我自己没有住在温室里,敬谢不敏,实在迸不出芽,扎不起根,还不忙说开花结实。”(李明权)

【第93句】:【好鸟占高枝,能人找福地】 释义:比喻哪里好到哪里去。 例句:高富才神秘地说:“好鸟占高枝,能人找福地,人往高处走,咱朝山里搬。”

【第94句】:【白吃萝卜还嫌辣】(惯)比喻白白地得了好处还挑剔。

【第95句】:【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俗语是指善于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才能成功。尤其是在科学实验中遇到困难和挫折,不能打退堂鼓,要迎难而上,知难而进,据说农药“六六六”就是因为失败666次后而研制成功的。 据考证,它源于鲧禹治水的神话故事。《山海经·海内经》中说鲧偷了天地的息壤(可以生长的土)来堵挡洪水,没有成功。天帝命祝融杀死了鲧,但他虽死犹生。《归藏·启筮》云:“鲧死三岁不腐,剖之以吴刀,是以出禹。”这几句话是说“禹是从鲧肚子里出来的。他的父亲死后三年尸体不腐,最终剖腹产生出儿子禹。”这正说明了这个失败的英雄壮志未酬,精神不灭,他把不屈的奋斗精神传给了下一代——禹。而禹就是在总结上一代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经过艰苦不屈的奋斗,“三过家门而不入”,用疏导的方法制服了洪水,获得了成功。鲧失败了,而鲧生出了禹,禹成功了。后人正是根据鲧禹治水神话中“失败生出了成功”这一传说,总结出“失败是成功之母”这一俗语。

【第96句】:草遮不住鹰眼,水遮不住鱼眼.

【第97句】:广长舌古印度相传,具“三十二大人相”者,在家则为转轮王,出家则成无上觉。佛经中常以“三十二相”称赞佛陀化身的相好庄严,“广长舌”就是其中之一。《大智度论》卷八八谓:“二十七者,舌大、软、薄,能覆面至耳发际。”

【第98句】:【认贼为子】认盗贼作儿子。如《圆觉经》卷下:“譬如有人,认贼为子,其家财宝终不成就。”佛家用以譬喻人本性昏昧,以妄见为真觉。又如《楞严经》卷一:“佛告阿难,此是前尘虚妄相想,惑汝真性,由汝无始至于今生,认贼为子,失汝无常,故受轮转。”后亦泛指颠倒是非,混淆黑白。宋·朱熹《答陈同甫书》:“今不讲此而遽欲大其目,平其心,以断千故之是非,宜其指铁为金,认贼为子,而不自知其非也。”(常正)

【第99句】:【贼人有妙计】(谚)贼人有作案的狡诈手段。指坏人有常人意想不到的诡计阴谋。

94677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