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晚晌火烧云,明早晒杀人】(谚)火烧云:云朵火红,像烧着了一样。 指如果傍晚时分西边天空云朵火红,那就预兆第二天是个大晴天。 也作晚霞烧山尖,明个大晴天。 晚霞满天要放晴,
【第2句】:【财不露白】(谚)露:显露,外露。 指钱财不可外露;尤其是外出携带钱财,外露容易引起不测之祸。 也作“金银不露脸”。
【第3句】:【活人不能叫尿憋死】(谚)指遇到问题总要设法解决,不能让事情把人难住。 也作“活人哪能让尿憋死”。
【第4句】:【杀私牛,卖私酒,不犯出,乃高手】(谚)旧时私自杀牛、贩酒均属违法,谁能不犯事,就算他走运。 指做了违禁、违法的事而没有被查获,只能算是侥幸,不可当作本事。
【第5句】:【忘人大恩,记人小过】(惯)把别人对自己的大恩大德全忘了,却对人家的小错耿耿于怀。形容人心胸狭窄,忘恩负义。
【第6句】:【走漏风声】见“露风声”。
【第7句】:【教师爷不打把势——谁也摸不清谁的底】(歇)教师爷:旧时称武术教官。打把势:练武术。指互不了解对方的底细。
【第8句】:【吊死鬼说媒——白绕一番舌】(歇)绕舌:迷信传说吊死鬼的舌头伸出嘴外很长,说话时要把舌头绕起来。绕:谐“饶”。指白费一番口舌。
【第9句】:【三魂少了二魂,七魄只有一魄】(惯)形容受到惊吓,魂不附体的样子。 也作三魂去了两魄。 三魂少去二魂。
【第10句】:【前打后商量】(惯)指先用武力制服对方,然后再与之议事。
【第11句】:不怕怒目金刚,只怕眯眼菩萨。
【第12句】:【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 释义:周郎:指周瑜,三国时东吴主将。折:亏损。《三国演义》故事:周瑜用美人计,让刘备到东吴招亲,想要借机扣留,以便讨还荆州。刘备按照军师诸葛亮的周密安排行事,使招亲一事弄假成真,带着夫人逃回荆州。周瑜追来,被蜀军杀得大败。比喻遭到双重损失。“安天下”又作“高天下”。 例句:周瑜急急下得船时,岸上军士齐声大叫日:“周郎妙计安天下,陪(赔)了夫人又折兵!”
【第13句】:【鸡肚不知鸭肚事】(谚)鸭肚子里想些什么,鸡肚子里并不知道。比喻各有各的心事,别人难以猜测到。
【第14句】:【闲觉日偏长】(谚)指闲着无事,就会觉得时光过得太慢难打发。
【第15句】:【青菜萝卜一锅煮】 释义:比喻不加区别,同样对待。 例句:李春山过去拦住,想缓和他,被他触了一鼻子的灰:“噢!青菜萝卜一锅煮,黄鳝泥鳅一篓装!没有那么安逸!”
【第16句】:【镜子】“镜子”,人们天天在使用,它是怎么被发现的呢? 当然,水是天然的镜子,有诗曰:投石刺破水中天;有寓言日:猴子捞月亮。讲的都是水的照影作用。那么,作为实物的镜子,是怎么来的呢?它经历了石镜、铜镜、玻璃镜三种形态。 据传说,女娲补天时得到一种黑曜石,经打磨而成石镜,这便是最早的镜子。这种上古时期传说的石镜,被现代技术所证实,装修用的大理石、花岗岩经过抛光后都光亮如镜。 第二种形态金属镜随着青铜器的发明而产生,有出土实物为证。从出土的铜镜来看,唐代较多。当时,铜镜已较普及。史书有载,魏征谏唐太宗李世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文物和史料记载相印证,那时铜镜已经相当普及。直到近代玻璃的发明,取代了金属镜。
【第17句】:【乱点鸳鸯谱】 释义:不了解情况,瞎指挥。 例句:“这是党委集体的意见,可不是我乔太守乱点鸳鸯谱。”
【第18句】:【穷家难舍】(谚)指家虽贫穷,但曾长居久住,总舍不得离开。也指故乡即使是穷山僻壤,但因土生土长在那里,也会与那里难分难舍。 也作穷家难舍,热土难离。热土:住久了的乡土。 穷家难舍,故土难离。故土:故乡。 穷家难离,熟土难舍。
【第19句】:【蘧伯玉带笼头——牵牵君子】(歇)蘧伯玉:名瑗,春秋时期卫国人,卫大夫史鰌知道他是难得的贤人,曾多次向卫灵公推荐。笼头:套在骡马等牲口头上的皮条或绳索,用来系牵牲口的缰绳。牵牵:谐“谦谦”,形容谦逊。指谦虚谨慎、彬彬有礼的人。
【第20句】:【三长两短】“三长两短”是指意外的灾祸或事故,特别是常指人的死亡。“三长两短”望文生义好像是用一组数字说长论短,形容长长短短参差不齐的样子,其实不然。那么,“三长两短”是怎么来的呢? 旧时,凡是出了生命攸关的大事,例如横死凶杀,同今日办案程序和方法有很大不同。古代的破案没有现代科技手段,是将死者先抬放到棺木中,再由官员验尸查案。此类待查的死尸,不属盖棺入土的正式入殓,所以,只有棺材而没有棺材盖。 无盖的棺材由五块木板钉成,即左、右、下面共三块长板子,头尾各有一块小(短)的板子。人们不愿意直说躺在这无盖儿棺材里等待处理的死尸,有人用俏皮话筒略地说了“三长两短”,指的是那棺材呢!所以,“三长两短”暗指灾祸、事故或死亡了。 “三长两短”有时也被缩略成“长短”,意思不变。如《红楼梦》第十一回“可是呢!好个孩子。要有个长短,岂不叫人疼死!”
【第21句】:【又要过河,又怕脱裤子】(惯)比喻既想办事,又怕麻烦。
【第22句】:【有本不愁利】(谚)要做生意,只要有本钱,就不愁求不到利。指要想谋取到利,本钱是基础。
【第23句】:【学而优则仕】“学而优则仕”是流行很广、影响很深的一句话,很多人把它理解成“学习优秀就应该当官”,是一种典型的“读书做官论”。其实这是犯了望文生义和断章取义的严重错误。那么,“学而优则仕”源自哪里,又怎样正确理解它呢? “学而优则仕”出自《论语·子张》,原文为“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有人常常把它当成孔子的话,其实这话并非出自孔子之口,而是他的弟子子夏的高论。 按《辞海》的解释,“优”字的含义其中有一条为“充足、富裕”;“仕”字的含义其中有一条为通“事”。如果按此理解,“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的本意应该是“做事有充足的空闲时,应该学习;学习尚有富裕时间,应该做事。”这才是这句话的真正含义。看来,“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的本义就是“知行合一”,即“实践与认识相统一”,这和我们现在所倡导的“工学结合,处理好工学矛盾”是相似的。 南宋大儒朱熹就持这种观点。他在《论语集注》中说:“优有余力也。仕与学理同而事异,故当其事者,必先有以尽其事,而后可及其余。然仕而学,则所以资其仕者益深;学而仕,则所以验其学者益广。”显然,朱熹也把“学而优”解释为“学有余力”,并认为“仕”与“学”同等重要。对此,北京大学一教授解释说,“学”是理论总结,“仕”是运用理论到实践。“学”可以增加“仕”的深度,“仕”可以增加“学”的广度。《论语集注》是南宋以来官方认定的权威版本,它的解释无疑是最正确的。
【第24句】:【只见得娶媳妇,见不得出丧】(惯)出丧:出殡。比喻只听得进表扬,听不进批评。
【第25句】:【茶喝二道酒喝三】(谚)茶喝二道:茶喝到第二道,茶味正浓。酒喝三:酒喝过三杯后,精神兴奋。 指二道茶方酽,三杯酒提神。
【第26句】:【被窝里放屁——自己臭自己】(歇)指自己作践自己,使自己受到损害。
【第27句】:【远凭衣裳近凭人】(谚)指从一个人的衣着、相貌上可以观察出一个人的修养素质。
【第28句】:宝石在石堆里,智慧在群众中。
【第29句】:【粗茶淡饭保平安】(谚)粗茶淡饭:平平常常的家作茶饭。指少吃肉脂类食物,常吃粗茶淡饭,可以常保身体健康。
【第30句】:【有同行的货,没有同行的利】(谚)同行(hang):同一行业。卖出同样的商品,得到的利润却不相同。指经商中全靠个人的智慧和管理能力。
【第31句】:【姜太公八十遇文王,海水不能用斗量】 释义:姜太公:即吕尚,字子牙,八十岁遇周文王,文王拜他为相,后助武王伐纣,有功,封于齐。 例句:姜太公八十遇文王,海水不能用斗量,我老八有我乖乖的好眼光!
【第32句】:字要简洁方为妙。
【第33句】:【宁挑千斤担,不抱肉疙瘩】(谚)肉疙瘩:对婴儿的戏称。宁肯肩挑千斤重担,也不愿在怀里抱个婴孩。指抱着不会立不会走的婴孩是最费力的。
【第34句】:【有钱的王八大三辈】(谚)王八:乌龟,骂人语。旧指卑劣的小人只要有了钱,在乡邻的眼中就被抬高三辈,受世俗的恭维。
【第35句】:【擀面杖抹油——光棍一条】(歇)指单身汉一个。
【第36句】:【河水不犯井水】 释义:犯:侵犯,干扰。比喻互不相干。 例句:我从中作保,今天你俩河水不犯井水,互不相扰,各奔东西不行?
【第37句】:【一遭情,两遭例】(谚)第一次行赏是恩情,第二次就会认为是定例了。指赏不宜多,奖赏如果被受赏人看作是惯例,就失去了意义。
【第38句】:【只要人手多,牌楼抬过河】(谚)牌楼:旧时街市要冲竖立的高大建筑物。只要人多,连高大的牌楼也能抬过河去。泛指人多力量大,什么困难也不怕。
【第39句】:【苍蝇见了血】(惯)比喻坏人见到了想要的东西而眼红。
【第40句】:【大树之下,草不沾霜】(谚)生长在大树底下的小草,不受霜露侵袭。喻指人靠着有权有势者的庇护,别人就不敢欺侮。 也作“靠大树草不沾霜”。
【第41句】:【库里有粮心不慌】(谚)仓库里积存着足够的粮食,人心就稳定。指积存粮食备荒是头等大事。
【第42句】:【刀疮药虽好,不割为妙】(谚)刀疮药:治刀伤的速效药。指刀疮药纵然有奇效,总不如不犯伤痛为好。比喻事后补救的办法再得力,也不如不出差错和问题。
【第43句】:【肚痛埋怨灶司】(惯)灶司:灶王爷。比喻自己没本领做事情,却埋怨他人。
【第44句】:【三句甜,两句苦】(惯)指一会儿软的,一会儿硬的,连劝带吓唬。 也作三句苦,两句甜。 三声紧,两声慢。
【第45句】:【放鸽子】“放鸽子”比喻说话不算数、违约和欺诈行为。自古以来,鸽子展示于人的都是吉祥和平的意义,鸽子还寓意诚信,飞鸽传书就是人们利用信鸽的准确和精准的特性来传递信息。可这代表诚信的鸽子怎么会被人们用“放鸽子”来比喻不遵守诺言,带有欺骗的含义呢?它源自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放鸽子”是诱拐名贵鸽子的行为。偷窃者训练出一种专用的“诱鸽”,混到别人放飞的鸽群中,诱骗鸽群迷失方向,把它们引回到偷窃者的鸽笼中。 另一种说法是相传古时候有两个人,他们本来是很好的朋友。二人约定了某月某日,其中一个人要给另一人飞鸽传信,但到了约定的日子,等信的人却等来了一只没有携带信的鸽子。他就质问他的朋友:“你怎么只放鸽子不写信,不履行诺言,说话不算数呀!”“放鸽子”一词作为“爽约”的意思就这样流传下来。
【第46句】:【腊雪是被,春雪是鬼】(谚)腊月下雪,像被子一样覆盖着麦田;春天下雪,像鬼魅一样损害着麦田。 指立春前下雪,对麦田有利;立春后下雪,对麦田有害。
【第47句】:【扎鱼不扎母子鱼,打猎不打失群雁】(谚)母子鱼:将近产子的鱼。 失群雁:离群的孤雁。指捕鱼打猎也应有怜悯之心。
【第48句】:【摸摸脑壳算一个】(惯)指不加选择,有一个算一个。
【第49句】:【各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谚)比喻每个人或每家都有自己的难处。 也作各人都有难唱的曲儿。 每家有一本难念的经。 家家有本观音经。
【第50句】:【充耳不闻】“充耳不闻”汉语词典解释是“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词典也有望文生义之嫌,“充耳”并不堵塞,也不充满耳道,它来自古代皇帝的皇冠,称为冕,它的形状就像我们今天见到的大学生毕业帽,在古装剧中经常见到。 冕的造型非常讲究,最上面的木板称为冕板,前圆后方,代表天圆地方,象征天子必须效法天地之德。后面比前面高出一寸,呈向前倾斜形状,提醒国王应该时刻关怀百姓。冕冠两侧,各有一孔,用于穿插玉笄,以与发髻拴结。并在笄的两侧系上丝带,在颌下系结。在丝带上的两耳处,还各垂一颗珠玉,名叫“充耳”。不塞入耳内,只是系挂在耳旁,以提醒皇帝切忌听信谗言,具有象征意义,这就是“充耳不闻”这个词的来历。
【第51句】:【姜桂之性,到老愈辣】(谚)姜桂:生姜和肉桂。指生姜和肉桂越老越辛辣。借指老年人阅历广,经验丰富,待人处世越发精明老练。 也作“姜是老的辣,醋是陈的酸”。
【第52句】:【树大分权,人大分家】 释义:树长大了就会分开丫权,人长大了就得另立门户。 例句:树大分权,人大分家,亲兄嫡弟,也不能—生一世都在一口锅里吃茶饭。
【第53句】:【惹乱子】(惯)指引起麻烦。
【第54句】:【挖好肉,补烂疮】(惯)比喻用有害的办法临时解救危急。
【第55句】:【借你口中言,传我心内事】(惯)指借别人的口说出自己想说的话。 也作“借你口中言,传我腹中事”。
【第56句】:【快刀不削自己的柄】 释义:借指自己不会伤害自己。 例句:众人看了,尽皆骇然道:“怎么外感症好吃这种大补药?算来快刀不削自己的柄,一定是他错了,开错的,须接位高明先生来评评看。”
【第57句】:【重孙有理告太公】(谚)重孙:孙子的儿子。太公:曾祖父。只要占着理,重孙也可状告太公。指理是判断是非的标准,有理不在辈分大小。
【第58句】:【谷雨三朝看牡丹】(谚)谷雨: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农历三月下半月。三朝:三天。指谷雨节过后,牡丹花盛开,此时正是观赏牡丹花的最佳期。
【第59句】:【应声虫】“应声虫”用以比喻讽刺那些无主见、随声附和的人。明代田艺蘅的《留青日札》便说:“己无特见,一一随人之声而和之,譬之应声虫焉。”那么,世上真有应声虫么? 宋代陈正敏《遁斋闲览》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北宋末年“六贼”之一的杨勔得了一种怪病,每次说话的时候,肚子里都有一个小声音在仿效。数年之间,这个声音越来越大。一个道士见到后十分惊讶,他说:“这是应声虫,如久不治,会传给妻子儿女,应当去读《本草》,读到哪味药,虫子不答应了,服用了就可治病。”杨勔照着去做,当他读到雷丸时,虫子忽然不做声了,于是赶快吃了一些,病就好了。 据《中国药典》载,雷丸又名竹苓、雷应、竹铃芝,属白蘑科真菌类,有杀虫消积功能,用于绦虫、钩虫、蛔虫病,虫积腹痛,小儿疳积等病的治疗。不知“应声虫”是什么怪病,但雷丸治肚子里的虫子,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应声虫是传说,传说是靠不住的。但,为我们留下了“应声虫”这一词语,比喻只知道随声附和的人再合适不过了。
【第60句】:【种谷得谷,种麻收麻】 释义:比喻做了什么样的事情,就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 例句:他管你什么肚皮里娃娃,我则理会的种谷得谷,种麻的去收麻。咱是个积善人家,天网恢恢不漏馅。
【第61句】:【小鸡不撒尿——必有个道道儿】(歇)不撒尿:鸡的尿是和屎一块儿排出的。道道儿:本指通道,转指道理。指发生某种情况一定有个原因。
【第62句】:【增钱不如再看】(谚)当卖主要价高不肯出手货物时,买主要添价,不如反复看准货物。指买主买货时要看准货好,然后再添价。
【第63句】:【两姑之间难为妇】(谚)两姑:婆婆和小姑(丈夫的妹妹)。指媳妇夹在婆婆和小姑之间,左右为难。 比喻夹在两个地位相当的上司或辈分高的人之间,关系不好处理。
【第64句】:【人无前后眼,祸害一千年】(谚)前后眼:既能看清过去,也能远瞻未来。指人处事待人如果只顾眼前,没有远见,就会造成无穷无尽的后患。
【第65句】:【王八掉进灶坑里——又憋气又窝火】(歇)气:本指气息,转指怒气。火:本指火儿,转指火气。指心里有怨气或怒气而发泄不出来。
【第66句】:【船漏水入,壶漏内虚】 释义:船漏了,水就进来,壶漏了,水就流完了。比喻方式相同,结果相反。 例句:“鬻棺者欲民之死,蓄谷者欲岁之饥。‘船漏水入,壶漏内虚’也。”
【第67句】:【人有三分怕虎,虎有七分怕人】(谚)人怕虎只有三分,虎怕人却有七分。指人怕老虎,其实老虎更怕人。也比喻善良的人害怕恶人,恶人更怕善良的人。
【第68句】:【化缘和尚大手脚】(谚)化缘:和尚、道士向四方求布施。大手脚:大手大脚,即花钱毫不心疼。指不是靠辛苦劳动挣来的钱,往往容易挥霍掉。
【第69句】:【会吃千顿香,乱吃一顿伤】(谚)会吃的,百顿千顿都是香的;不会吃的,只一顿就能吃坏肚子。指吃饭要节制,讲卫生,暴饮暴食会生病。
【第70句】:【失败乃成功之母】(谚)失败是孕育成功的母体。指事业的成功,往往是在汲取失败教训之后取得的。 也作“失败是成功之母”。
【第71句】:【病无良药,自解自乐】(谚)生了病没有什么特效的药物,全靠病人自我开解,自寻快乐。指排除愁闷,保持乐观,是治疗疾病的最佳方案。
【第72句】:【看着茅房拉不出屎来】(惯)比喻时机来了却想不出主意。
【第73句】:【耕则问田奴,绢则问织婢】(谚)田奴:耕田的男奴。织婢:织绢的婢女。指要学耕田,就向田奴请教;要学织绢,就向织婢请教。泛指做事必须虚心向内行学习。 也作耕当问奴,织当访婢。 耕问奴,织问婢。 耕问仆,织问婢。
【第74句】:【不图今年笋,但图来年竹】(谚)笋:竹的幼苗,可作菜食。比喻凡事不应只图眼前的近利,要从长远利益着眼。
【第75句】:【打破砂锅问到底】流传在民间的这句俗语,用来形容十分认真的态度,一心要把事情弄个明白。 “打破砂锅问到底”源自生活中的自然象。砂锅即用含沙的泥烧制成的锅,多为人们用作熬制中药或冬季煨烫火锅的器具。这种锅稍不小心极易破碎,据说,药熬好后;从火上取下来不能马七往木头制品上放,一放就裂,而且一裂就会裂到底。实际上是打破砂锅“纹”到底,变成了漏锅。因为裂纹的“纹”同“问”谐音,后来就变成了“问到底”了。
【第76句】:【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谚)尺比寸长,但要和丈比,它就短了;寸比尺短,但要和分比,它就长了。比喻人和事物的优势都不是绝对的,有所长,也就必定有所短。
【第77句】:【一失足成千古恨】 释义:犯了严重错误,终身悔恨。 例句:一失足成千古恨。年轻时候的一次并不十分看重的失误,却没想到竟会改变自己一辈子的感情生活,乃至一生的命运……
【第78句】:【槽头买马看母子】(谚)母子:偏指生崽的母马。指要买马驹,先看母马咋样。借指要知闺女的为人,先看生养管教她的娘亲是什么样的人。
【第79句】:做贼偷葱起,贪污揩油起。
【第80句】:【白糖嘴巴砒霜心】(惯)砒霜:无机化合物,有剧毒,用来制杀虫药和杀鼠药。指嘴上说得好听,内心却非常狠毒。
【第81句】:【树高千丈,叶落归根】(谚)纵然树长到千百丈高,树叶总还是要落到树根下。比喻人不可忘记根本。 多指久居外地的游子,到年老时总想回归故里。 也作树高千百丈,叶落要归根。 树高干丈叶归根。 叶落归根,人老还乡。
【第82句】:【抱成一团】(惯)指紧密团结在一起。
【第83句】:【使人家的钱手短,吃人家的饭口软】见“吃了人家的口软,使了人家的手软”。
【第84句】:【大眼看小眼】(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形容大家因惊恐或无奈而一时说不出话来。 也作大眼望小眼。 大眼瞪小眼。 大眼对小眼。
【第85句】:【隔年的黄历不管用】(谚)黄历:也作“皇历”,历书。历书只标本年度的日、月,隔了年就没用了。泛指过了时的东西就没用场。 也作隔年的皇历作不得数。 去年的皇历看不得。 过年的皇历没用场。
【第86句】:【金戒指】“金戒指”原来并非定情之物,锁定姻缘,一定终身。“金戒指”原为“经戒指”,意即妇女经期应该戒止性生活,因“经”、“金”谐音而改名。 早在汉代,宫廷已经盛行戴金戒指了,开始时,只限皇后和嫔妃戴,每逢皇后或嫔妃月经来潮时戴用,示意在此期间,帝王不可与之同房。因为月经一词在帝王面前是要避讳的“秽语”,不能直接说出,而当她的手戴“经戒指”时,帝王见了心里自然明白了。后来,王公宰相、文武百官的眷属相继效法,成为古代文明礼节与卫生的习惯,并逐渐风靡民间,演变为现在的金戒指,词义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第87句】:【脖子枕在刀刃上】(惯)指随时都有生命危险。
【第88句】:【杀风景】(惯)破坏美好的景色。 比喻破坏人的兴致与情绪。 也作“煞风景”。
【第89句】:【一朝权入手,看取令行时】(谚)一朝:一旦。一旦执掌大权,即可发号施令。指不掌权则已,只要权力到手,就要充分施展职权的威力。
【第90句】:【锅盖上的米——熬出来了】(歇)熬:本指把米放在锅里加水煮成糊状,转指忍受(苦日子)。指终于度过了艰难的日子。 也作“锅盖上的小米——熬了出来”。
【第91句】:【肚里有墨水儿】(惯)比喻人有知识,有文化。
【第92句】:【悬壶】“悬壶”听起来生疏,但在医院和医生那里却备受追捧,也经常能看到患者送的写着“悬壶济世”的匾牌。其实,“悬壶”就是行医的代名词。它来源于《后汉书·方术列传·费长房》,据记载:东汉时的费长房是汝南(今河南上蔡附近)人士,曾经是管理市场的小官吏。在他常去的市场上,有一个卖药的老翁。这个老翁卖药时会在自己的摊位前悬挂一个壶,等到散市的时候就跳人壶中。集市的人都没有看到他的这个举动,只有费长房正好在楼上看到了。于是他带着酒肉等礼物去拜访老翁。老翁见他心诚,就带他进入壶中。只见壶里别有洞天,“玉堂严丽,酒甘肴盈”,二人尽兴而出。后来,老翁对费长房说:“我是神仙之人,因为犯了错误所以才受到责罚。现在对我的责罚期限满了,我就要离开此地,你是否跟我一起离开呢?”费长房于是追随老者学道,经历了许多考验与磨难,学成后返乡,“能医疗众病,鞭笞百鬼,驱使社公(土地神)”,成为一代名医。传说,他后来因为失去了护身符,而被众鬼斩杀。 壶公与费长房的传说,令后世行医者神往不已,“悬壶”就因此成为行医的代称。因为“壶”与“葫”谐音,所以常以葫芦作为药铺的标志,也因此有了“葫芦里卖的什么药”的说法。
【第93句】:【黄鼠狼夸它孩儿香,刺猬说它孩儿光】 释义:比喻谁都觉得自己孩子好。 例句:“这大概就叫黄鼠狼夸它孩儿香,刺猬说它孩儿光。然乎?”江学辉笑嘻嘻地插上说。
【第94句】:【解铃还需系铃人】这一俗语比喻由谁引起的问题,仍由谁去解决。 “解铃还需系铃人”源自一句佛语。南唐时期,在金陵(南京)的清凉山上有一座寺院,院中有一位泰钦法灯禅师,据说他性格豪放,狂傲不羁,寺内的其他僧人都不喜欢他,唯独寺院住持法眼禅师对他十分器重。 一天,法眼在谈禅之余,向众和尚提出一个问题:“猛虎颈上系着一颗金铃,谁能把它解下来?”大家想来想去都没有正确回答上来。这时泰钦禅师正好从外面回来,法眼便请他回答。众和尚都幸灾乐祸地等着看笑话,可泰钦禅师却不假思索地回答:“那个把金铃系上去的人,能把它解下来。”法眼很满意,众僧也都惊呆了。法眼对大家说:“汝辈轻觑不得!”众和尚也恍然大悟,都钦佩他的智慧,从此便不敢再轻视他了。
【第95句】:【骗来的娃娃养不大】(谚)比喻用不正当的手段蒙哄人,纵然一时得逞,终究不能成功。
【第96句】:【黄了】“黄了”这一俗语,专指好事没有办成。如对象没搞成被说成黄了。 “黄了”源自哪里呢?旧时代做生意,开张的那天,门外要贴上“开张大吉”的大红纸喜报一张。春节休息,正月十六开始营业,开门那天,也要在门外贴上“开市大吉”的大红纸喜报。相反,如果一家商店经营不善,没法经营下去了,店铺关门,就用一张黄纸,写上“收市大吉”贴在门上。由此,人们就将一家生意的关门,说是“黄了”。久而久之,引申为凡是没有办成的好事都可以说“黄了”。坏事没办成没有说“黄了”的。
【第97句】:【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谚)该采取果断措施时却优柔寡断,其结果是反而遭受祸乱。指处理问题,贵在果断。 也作当断不断,必留后患。 当断不断,自遭其乱。 当断不断,必惹麻烦。
【第98句】:【放龙入海,纵虎归山】(惯)比喻把强敌放走,留下祸根。
【第99句】:【天子不差饿兵】见“朝廷不差饿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