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散文集文学网!

歇后语文案读着就是一种享受!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1句】:前有埋伏,后有追兵——四面楚歌:无处逃生

【第2句】:开水泡黄豆——自大

【第3句】:【不吃凉粉腾板凳】释义:比喻不干工作就别占职位。例句:“你这是什么话!不想当干部,就早吭声,不吃凉粉腾板凳,离了你这块云,天也照样下雨。”

【第4句】:啄木鸟——嘴硬心软

【第5句】: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各随其便;奈何不得;你管不着;随他的便;有什么办法

【第6句】:【要的般般有,才是买卖】(谚)顾客进了商店,要什么货物就有什么货物,这才算是做买卖。指货物齐全,生意才能兴隆。

【第7句】:【外披羊皮,内藏狼心】(惯)形容人外表装得善良,内心却十分狠毒。

【第8句】:喝着蜜水吹笛子一又甜又乐

【第9句】:【一打三分低】(谚)只要先动手打人,就输了三分理。指动手打人是输理的行为。

【第10句】:小莉买衣服从不挑选,拿着哪件就是哪件。她妈妈说:“人家买个烧饼还捏捏厚薄呢,你倒大方。”(安徽·庐江)

【第11句】:叔叔见义勇为,各方面的表扬奖励纷至沓来,这让叔叔很不好意思。婶子说:“好马配雕鞍,好人配称赞。你又不是袁世凯做皇帝——欺世盗名的,有什么难为情的呢?”(河南·南阳)

【第12句】:下午我和妈妈从姥姥家回来时,天还明亮亮的,可刚走到半路上,天就黑了。妈妈说:“太阳是早晨骑着马,中午骑着牛,晚上骑着轱辘球。”(河北·深县)

【第13句】:【赚钱打棺材钉】诅咒人贪财,吝啬。汪幸福《浪迹台湾 岛》:“叫你多出两个菜,你为何当耳边风?你赚那么多钱打 棺材钉?”

【第14句】:【凭三寸不烂之舌】具有游说的口才。明代《水浒》:“小生 必须亲自去那里,凭三寸不烂之舌,说他们入伙。”

【第15句】:妈妈说我写字潦草看不清,爸爸说:“他的字是木工的道,自己的号——自己清楚,别人不知道。”(河北·广平)

【第16句】:【站干岸儿】(惯)比喻冷眼旁观或站在一旁不介入。

【第17句】:【抓住旋风就是鬼】(惯)旋风:呈螺旋状运动的疾风。比喻认假为真,搞错了对象。

【第18句】:韩信带兵——多多益善

【第19句】:小车不拉——推(忒)好;推行

【第20句】:狗鼻尖吊肥肉——闻得吃不得

【第21句】:【晓行夜住,饥餐渴饮】见“饥餐渴饮,夜住晓行”。

【第22句】:【靠着大树好乘凉】(谚)指有了大树遮荫,乘凉就很方便。比喻晚辈在长辈的庇护下,得益很大。也比喻靠着某种权势,做事就有靠山。

【第23句】:【 天狗吃不日头】旧时习俗,认为日蚀、月蚀是天狗要吃 太阳月亮,敲锣以便吓退。此语借指事情不会有危险,仍会 恢复正常。日头,也说:月亮。李季《王贵与李香香》:“世上 有怪事,天上也一样,天狗还能吃月亮。”

【第24句】:玉皇大帝上战场——大动干戈

【第25句】:【造原子弹不如卖茶叶蛋】指职业收入倒挂的现象,高科技 职业收入低于简单劳动。《中国青年报》( 1999,7,7):“旧的 平衡打破了,新的平衡尚未形成。在分配上,出现了‘制导 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畸形格局。”

【第26句】:狗咬屁股——啃腚(肯定);一口咬腚(定)

【第27句】:【会吃千顿香,乱吃一顿伤】(谚)会吃的,百顿千顿都是香的;不会吃的,只一顿就能吃坏肚子。指吃饭要节制,讲卫生,暴饮暴食会生病。

【第28句】:【木匠戴枷,自作自受】枷,木制刑具。谓自己做事害自己。 成语:自食其果。《北京日报》(1986,9,1):“用‘木匠戴枷, 自作自受’来形容他——最近被崇文公安分局查获的一个 外地来京木匠,真是恰当不过。”

【第29句】:【现钟不打打铸钟】释义:比喻现有的不要,却寻求没有把握的。例句:众人道:“说甚么乱话!‘现钟不打打铸钟’?你现揭了榜文,教我们寻谁!”

【第30句】:【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释义:无房无地,一无所有,形容非常穷困。例句:三间烂草房也让马大头夺了去。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她们母女只得沿街乞讨,漂泊他乡。

【第31句】:【人有三分怕虎,虎有七分怕人】(谚)人怕虎只有三分,虎怕人却有七分。指人怕老虎,其实老虎更怕人。也比喻善良的人害怕恶人,恶人更怕善良的人。

【第32句】:【没事人一大堆遇事没有反映】好像什么也没发生。成 语:若无其事。清代《红楼梦》:“奶奶不敢惹人家,何苦来拿 我们小软儿出气呢?正经的,奶奶又装听不见,没事人一大 堆了。”

【第33句】:【 功夫不负有心人】勤奋努力,终能成功。叶辛《蹉跎岁 月》:“不过,功夫不负有心人,华雯雯的脸蛋在她的精心保 护之下,确是白皙红润,光滑鲜嫩。”

【第34句】:【人心都是肉长的】释义:借指人都是有感情的。例句:人心都是肉长的,唐二古怪本来就是个软心肠的人,他从地上搀起了娥眉,颤声问道……

【第35句】:程老太太虽然什么都省俭,可待起外人来,那就大方多了。她有一套这样的理论:“自己吃了填坑,客人吃了扬名。”(安徽·利辛)

【第36句】:客堂里挂驴皮——啥画(话)

【第37句】:【有麝自然香,何必当风立】(谚)麝(she):又名香獐,似鹿而小,无角,腹部有香腺,分泌物名麝香,可入药。麝自然带有香味,不必借助风力张扬。比喻人的德才名声贵在深孚众望,不在于自我炫耀。

【第38句】:【冬练三九,夏练三伏】释义:在天气最冷和最热的时候进行锻炼。例句:早先在院子里芭蕉叶上练字,后来砌了一堵砖壁粉墙,常在上面练习草字。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几年一过,自成~体,果真是“飞鸟出林,惊蛇入草”。

【第39句】:【凉水浇头】见“冷水浇头怀抱冰”。

【第40句】:【外无救援,内绝粮食】见“内无粮草,外无救兵”。

【第41句】:【有牛使牛,没牛使犊】以次者代替。犊,也说:驴。电视 剧:“俺也是没有办法,她爹病了,只好没牛使犊,让孩子也 帮着抬水。”

【第42句】:奶奶听说惯偷王五的儿子在学校偷人家的钢笔,就说:“唉!根不正,秧不正,结个葫芦扭着腚啊!”(河南·南召)

【第43句】:【树大招风】(谚)树木高大了,就容易招来大风。常比喻名声大或权势重了,就容易招来非难、嫉妒与仇恨。 也作树大招风,官大招祸。 树大招风,钱多惹事。 树大招风,名高招忌。

【第44句】:【借着中秋买月饼】(惯)指趁着某种机会为自己捞取好处。

【第45句】:【九牛去得一毛】(惯)形容损失非常少或所占比例极小。 也作“九牛身上拔一根毛”。

【第46句】:妈妈叫我去割草,我嫌门口草太矮,不好割,想到村后去割。妈妈说:“远跑不如近磨,你有跑的工夫,在门口早就割好了。”(江苏·丹阳)

【第47句】:【一虎难敌群狼】见“独虎架不住群狼”。

【第48句】:【隔墙须有耳,门外岂无人】(谚)“壁间犹有耳,窗外岂无人”。

【第49句】:【神仙眼睛看得宽,看不到自家鼻子尖】(谚)比喻即使是有才智的人,也往往很难看清自身的缺点。

【第50句】:鳖蛋上抹香油——圆滑;又圆又滑

【第51句】:【春天后母面】(谚)后母:继母。 指春天的天气是多变的,就像继母对待继子女的态度一样,说变就变。

【第52句】:【向火坑里推】见“往火坑里推”。

【第53句】:【让人三分不吃亏】(谚)指待人接物常存忍让之心,对自己是有益的。

【第54句】:【地是大家种,路是众人走】(谚)土地,是大家种的;道路,是大家走的。偏指道路是天下人的道路,不是私有的,人人都有权利行走。

【第55句】:【捉虎容易放虎难】见“伏虎容易纵虎难”。

【第56句】:百年的歪脖子树——定型了

【第57句】:【的】“的”本是助词,不和其他词语结合无意。这里讲的“的”,已经在20世纪初左右升任成名词了。这个“的”字,源于“的士”,其发音也发生了变化,发“di”音。它是“的士”的简化,港语用于计程车(内地叫出租汽车)的音译之字。内地人先是将“的士”拿去照用,能彰显特殊的时髦就行了。接着,令香港人吃惊的“打的”(乘坐的士)发明出来,而且传遍全国。可见“打”字的特殊功能,一有机会就“打”一下,不仅打醋、打酱油、打酒、打电话,这不,又开始“打的”了。开“的士”的人,被人们称作“的哥”、“的姐”,这新名词传播速度也颇快,人们兴致勃勃地使用时,又创造了“的士”的不同分类简称呢。他们把充当“的t”的小型客车起名“面的”(意思是面包车的士);内地还有摩托车载人的收费服务,被人们称为“摩的”;自行车载客收费服务也开始叫“单的”了。面包车称“的”还接近“的士”,摩托车、白行车称“的”也真的是太绝妙了,发明者是太有才了。

【第58句】:【小财不去,大财不来】(谚)舍不得投入少量的钱财,就没有大量钱财的到手。指要想有大的收获,必须先付出一定的代价。 也作小财不出,大财不进。 小钱不出,大钱不入。

【第59句】:【石头蛋腌咸菜——一盐难进】(歇)盐:谐“言”。进:谐“尽”。指事情说来话长,一句话讲不清楚。

【第60句】:【百行孝为先】(谚)人有各种行为,当以孝敬老人为第一位。 也作“百善孝为先”。

【第61句】:【混饭吃】(惯)1指谋个职业,聊以维持生计。2指白吃饭不干活。

【第62句】:【哈密瓜】“哈密瓜”外形金黄灿灿,肉质丰厚,芬芳诱人,香甜满口,扬名四海。新疆正好有个地方叫哈密,所以人们以为哈密瓜的故乡在哈密。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哈密瓜的故乡可不是哈密。哈密瓜的种植历史超过千年,它的故乡确实在新疆,但不是哈密,而是鄯善。鄯善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种植条件,绿水环绕,昼夜温差大,极适合甜瓜生长。鄯善瓜之所以变成哈密瓜,源于人们张冠李戴的误传。清代时,康熙皇帝封赏统治哈密的额贝都拉为哈密王。额贝都拉对清廷赐予他封号感激涕零,他亲自率领一个使团前来京城,以叩谢皇帝赐予的荣耀。出发前,特意从鄯善带了一大批鄯善甜瓜,当做送给皇帝的贡品。因为古代交通不便,那么遥远带来的瓜果自然非常珍贵,这种瓜果从来没有在京城出现过。康熙帝第一次吃鄯善甜瓜,感觉芳香扑鼻,味甘如蜜,于是赞不绝口,龙颜大悦。便问大臣:“这瓜享何贵名,产于何地?”大臣们从来没见过这种瓜,哪里知道它的名称呢。有一个大臣灵机一动,立刻回复皇帝说:“这瓜是哈密王上贡的,就是哈密瓜了。”自此之后,鄯善甜瓜便更名改姓,变成了“哈密瓜”。

【第63句】:【反贴门神——不对脸】(歇)门神:旧俗贴在两扇门上以为能驱鬼避邪的神像,多为唐朝秦琼、尉迟恭的画像,也有以钟馗和温(温峤)、岳(岳飞)二元帅等为门神的。 比喻双方意见不相合,不来往,或不理睬。

【第64句】:【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惯)指遇到不公平的事,出手相助弱者或有理的一方。 也作路见不平,拔剑相助。 路见不平,拔刀相向。 路见不平,拔拳相助。

【第65句】:【儿时练功易,老来学艺难】(谚)小时练功容易,老来学艺就很困难。指练功学艺要在年少时抓紧,年老就难以学练。

【第66句】:二姐外表穿戴整洁,但卧室却脏乱不堪,大姨说她是“马屎外表光,里面全是糠”。(贵州·贵定)

【第67句】:【毛坑越掏越臭】(谚)毛坑:粪坑,也称茅厕。指粪坑越搅动,臭气越浓。比喻丑事越张扬越糟得不可收拾。 也作“茅厕越掏越臭”。

【第68句】:【狗脑袋上摆不了大席面】释义:比喻小人物办不了大事。例句:他指着鼻子骂歪嘴子是“狗脑袋上摆不了大席面,误了太君的军机,应该军法从事。”

【第69句】:大哥不下地劳动,成天跟着别人在生意场上混。爸爸说:“生意买卖眼前花,锄头落地是庄稼。咱庄稼人还是要先把庄稼种好。”(贵州·江口)

【第70句】:【锄头自有三雨泽,斧头自有一倍桑】释义:泽:雨露。锄头底下有三场雨水分,斧头下面有一倍桑叶,指勤锄地可抗旱,适时整治枝条会使桑叶茂盛。例句:“如其得法,使树头易得其条,条上易得其叶,蚕不待食,叶以时至,又其叶润厚。农语云‘锄头自有三雨泽,斧头自有一倍桑’。”

【第71句】:吃了猪下巴——爱搭嘴

【第72句】:【蜻蜓撼石柱——越撼越坚牢】(歇)形容对方武艺高强,神通广大,根本无法动摇。 也作蜻蜒撼石柱——动也不动。 蜻蜒摇石柱——休想动得分毫。 蜻蜒撼石柱——不动分毫。

【第73句】:【人生能有几回搏】(谚)搏:拼搏。指人的生命有限,机遇不多,应该积极拼搏,成就事业。

【第74句】:【船过大悲口,盐方是你的】释义:大悲口:在四川省巫溪县境内,溪心有两巨石相对,水流湍急,船只经常遇险沉没。船过得大悲口,船上装的盐才算是货主的。形容大悲口水情险恶,航行艰难。例句:大悲口:在郡西十六里,溪心两巨石相对峙,上广下狭,故名,行人乞灵之祠也。谚云:“船过大悲口,盐方是你的。”

【第75句】:盐沟子里的水——流到哪里哪里咸(嫌)

【第76句】:骑驴吃豆包——乐颠了馅

【第77句】:【少叫一声哥,多爬十里坡】(谚)指出门上路不以礼待人,就得多跑许多冤枉路。也泛指人态度粗野,就得不到人们的帮助和照应。

【第78句】:【看菜吃饭,量体裁衣】(谚)比喻做事要从实际情况出发,不能主观臆断。 也作看菜吃饭,量布裁衣。 量体裁衣,看菜吃饭。

【第79句】:【天下无难事,只怕心不坚】见“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第80句】:【死了老子卖了娘】(惯)老子:父亲。父亲死了连母亲也能卖了。 形容心肠狠毒,没有一点儿人性。

【第81句】:【 只管耕耘,不问收获】只是努力工作,无过高要求。中杰 英《在地震的废墟上》:“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无论什么样的 灾难降临也不罢手,像一个苦行僧那样虔诚。”

【第82句】:【二月二,龙抬头】“二月二,龙抬头”是一句家喻户晓的俗语。“二月二”是华夏民族的传统节日,从汉代就开始了,那时,二月二又称青龙节、春龙节。 “二月二,龙抬头”源自古老的天文学。人们曾经用二十八宿来表示星辰的位置,据此判断季节。其中的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组成一个完整的龙形星座,每到二月初的黄昏,角宿一星和二星,从东方地平线上出现,类似龙的双角,东方在五色为青,故称“青龙抬头”。虽为惊蛰节令,其时,兴云播雨的龙,却还在睡懒觉,故此,或供飨以六畜牺牲,讨好哄之;或以木杆敲击房梁,惊而扰之。种种招数,皆为呼唤龙的醒来。北方滹沱河一带有个习俗叫“二月二,通地气儿”。在二月二日早晨,人架龙而动:那耕地的犁杖,一对扶手,若龙角高翘;雪亮的犁刃,呈龙头之形;犁尖下新土似浪涌,搅动烟雾氤氲,叫做“二月二,通地气儿”。二月二,在民间是个重大节日,传说之多,民谣之多,是其他节日不可比拟的: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二月二,龙抬头,孩子大人要剃头;二月二,龙抬头,天子耕地臣赶牛;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二月二,接宝贝儿,接不来,掉眼泪;二月二,敲锅底,烧陈菜,吃陈米;二月二,龙抬头,人抬脚……

【第83句】:拔了桩的篱笆——七倒八歪

【第84句】:【公门好修行】(谚)公门:旧时的衙门。修行:本指学佛学道的修炼,此处指行菩事。指在衙门里供职,固然做伤天害理的歹事容易,但要为百姓做好事也很方便。 也作公门里好修行。 公门好修德。

【第85句】:【开快车】(惯)比喻加快速度。

【第86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第87句】:【公鸡钻篱笆,进不去又退不回】释义:比喻进退两难。例句:一时间,他真有点像“公鸡钻篱笆,进不去又退不回。”

【第88句】:【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释义:比喻互不相干,各走各的路。你好你的,我不稀罕。例句:“萧支书,反正我把话说给你了,今年土地不分红,我的困难解决不了,解决不了我就单干,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

【第89句】:【买卖买卖,和气生财/买主买主,衣食父母】做生意,态度和 蔼,才能招揽顾客,有顾客才能生意兴隆。古华《芙蓉镇》: “买卖买卖,和气生财。买主买主,衣食父母。这是胡玉音 从父母那里得来的家训。”

【第90句】:【牡丹虽好,绿叶扶持】释义:牡丹花虽然艳美,还得靠绿叶来衬托它。比喻能力强的人也需要别人帮助配合。例句:南都闻巷中常谚,往往有粗俚而可味者,漫记数则,如日……:“牡丹虽好,绿叶扶持。”

【第91句】:【打官司】“打官司”一词是个俗语,就是现在的诉讼。那么,“打官司”一词是怎么来的呢? “官司”一词原来泛称旧时的官吏或官府,最早见之于春秋时期的《左传》:“皂隶之事,官司之守,非君所及也。”“于是秦始征晋河东,置官司焉。”西晋学者杜预解释说:“官司,百官也。”这里说的官司,是指官吏。 “官”是处理国家事务的人;“司”是掌管、负责的意思,后来人们称“官司”是官事。为什么将诉讼称作“打官司”呢?有三种说法。其一是诉讼的双方即原告与被告很少能够心平气和地解决其讼事,常常为此大打出手,闹个你死我活,故将诉讼称为“打官司”,时间一长成为口头俗语。其二是说“被官打”。从戏剧当中的“击鼓升堂”看确实是被官打。告状人不管有理没理,有冤无冤,只要击鼓,上堂后先打三十大板,然后再递状子。“打官司”一词是主谓语倒置,应当是“官司打”,就像戏曲《三打陶三春》一样,陶三春是打的主角,不是被动挨打。因此,上官府诉讼称为“打官司”。其三是说与“打”的词义有关,左边偏旁是手(扌),右边偏旁是人(丁),做什么事情都离不开手,所以“打”是个广义词,如打酱油、打电话、打篮球等,所以,“打官司”也类同,打官司就是请官吏公断。以上三说都有一定道理,观者自判。

【第92句】:【漏眼不藏丝】有目共睹,没有营私舞弊。明代《金瓶梅》: “你两亲家都在此,漏眼不藏丝,有话当面说,省得俺媒人们 架谎。”

【第93句】:绵羊进狼窝——自投罗网

【第94句】:【各人脚下都有一条路】(谚)每个人的脚下都有自己要走的路。 借指人的生命历程,要靠自我选择,自我奋进。

【第95句】:【又想吃,又怕烫嘴】(惯)比喻既想得好处,又怕付出代价。 也作“又想吃又怕烫”。

【第96句】:【饭饱肉不香】(谚)指饭吃饱后就没了食欲。借指物品多了,就不那么稀罕贵重了。

【第97句】:【人怨语声高】人有怨气,说话嗓门就大。明代《三宝太监 西洋记》:“老爷在上,我们都是人怨语声高,怎么敢欺负判 官?”

【第98句】:猫被老虎撵上树——多亏留了一手

【第99句】:【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在给老人或长辈祝寿时,常用“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作为祝词。它作为完整的一句话最早出自明代洪楩《清平山堂话本·花灯轿莲女成佛记》:“寿比南山,福如东海……从今后,儿孙昌盛,个个赴丹墀。”可是,“福如东海,寿比南山”这两句话原本并不在一起使用。先说“寿比南山”。南山之名最早见于《诗经·小雅·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大致意思是说,如同上弦的月亮,好比初升的太阳,恰似南山之寿,不会崩塌陷落。因为《诗经》是中国最古老、最知名的经典,好多成语典出《诗经》,《诗经》被称为典故的摇篮。 “寿比南山”源出于此,应十分确定。再说“福如东海”。比喻福气像东海那样浩大,一望无际,永无尽时。此是泛指东方的海。祝词中借用“东海”,就是祝愿老人或长辈富足、长寿,福气像东海那样浩浩荡荡,无边无际。到了明代,人们才把“寿比南山,福如东海”连起来用,自有道理,寿长福大,才为幸福,缺一不可。

180608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