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媳妇堂前拜,公婆背利债】(谚)指旧时穷人家要靠借债来娶媳妇。
【第2句】:【河水靠流,人群靠头】 释义:比喻做事要靠带头人。 例句:冯少怀说:“要我看也不赖。河水靠流,人群靠头。我们有个好村长,可是个好样的啦。”
【第3句】:【知子莫若父】(谚)莫若:没有比得上。指父亲对儿子是最了解的。
【第4句】:【一石激起千层浪】(惯)比喻某种言论或行动引起了人们强烈的反响。
【第5句】:【金刚怒目】形容面目威严,令人生畏。如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我的第一个师父》:“不料他竟一点不窘,立刻用‘金刚怒目’式,向我大喝一声。”金刚是佛寺山门的守护神,左右各一。金刚头戴宝冠,裸上身,作愤怒相。左金刚张口,高举金刚杵;右金刚闭口,平托金刚杵。金刚又称“密迹金刚”。相传密迹金刚原为勇郡王的法意太子,后归属托塔天王之下,成为护法神。(见《大宝积经》卷八。)关于金刚怒目的意义,见宋·庞世英《谈薮·薛道衡》:“隋吏部侍郎薛道衡尝游钟山开善寺,谓小僧曰:‘金刚何为努(怒)目?菩萨何为低眉?’小僧答曰:‘金刚努(怒)目,所以降服四魔;菩萨低眉,所以慈悲六道。’道衡怃然,不能对。”(李明权)
【第6句】:【朝廷不差饿兵】(谚)差:差遣,派遣。朝廷也不差遣饿着肚子的士兵。指派人办事,首先要解决好他的吃饭与生活问题。 也作天子不差饿兵。 皇帝不差饿兵。
【第7句】: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第8句】:只可救苦,不可救赌。
【第9句】:【戴木头眼镜——看不透】(歇)指对人或事物看不透彻。
【第10句】:龙蛇混杂语出宋代颐藏主集《古尊宿文案》卷二五筠州大愚芝和尚文案:“文殊问无著:近离什么处?著云:南方。殊云:南方佛法如何住持?著云:末法比丘少奉戒律。殊云:多少众?著云:或三百,或五百。著却问:此间佛法如何住持?殊云:龙蛇混杂,凡圣同居。著云:多少众?殊云:前三三与后三三。”又,《南宋法应集·禅宗颂古联珠通集》卷第二十六祖下第四世之七:“老倒分明两路差,箭锋相拄勿呙斜。龙蛇混杂人难辨,白日长空下雪花。”
【第11句】:【快马不用鞭催,响鼓不用重锤】见“好马不用鞭催”。
【第12句】:艄公不努力,耽误一船人。
【第13句】:【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谚)这地方不收留人,总会有收留人的地方。指天地之大,何处不可安身,不必死守一处。 也作此处不留有留处。 此地不容人,自有容人处。 此处不养爷,还有养爷处。
【第14句】:【闻名不如交交口,交口不如对对手】(谚)听到对方的名声,不如见面和他谈谈话;见面谈话,又不如交手较量一番更为真切。指闻听不如经见,经见不如实践。
【第15句】:【三分毛利吃饱饭,七分毛利饿死人】(谚)毛利:本钱除过所得利润。指做买卖薄利多销周转快,自然受益多;牟利太重,没了顾主,就没钱赚。
【第16句】:【胆是吓大的,力是压大的】(谚)胆量是在承受惊吓的过程中逐步变大的,力量是在承受压力的环境中不断增强的。指人的胆量和力量,都不是先天带来的,而是后天锻炼出来的。
【第17句】:【人心都是朝上长】 释义:比喻人都希望日子过得蒸蒸日上。 例句:元他娘说,“人心都是朝上长,我看你是朝下长。”老全说:“后悔莫及,说甚。”
【第18句】:【贵人多忘事】(谚)原指地位高权势大的人最容易忘却故旧的交情,后泛指人善忘。也用作对人健忘的安慰或戏谑语。 也作贵人多健忘。 贵人爱忘事。
【第19句】:如果是夜明珠,放在哪里也闪光
【第20句】:【粪不臭,挑起来臭】(谚)指粪便不动它不臭,要是挑动它,就臭不可闻。比喻见不得人的丑事,不张扬则已,一旦张扬开就难以收拾。
【第21句】:【不看僧面看佛面】(谚)不看和尚的情面.也要看菩萨的情面。比喻不顾某人情面,也要顾及他的主人或长辈、亲友的情面。 也作不看经面,也看佛面。经:佛教经文。 不看金刚,也看佛面。金刚:佛祖身旁的守护神。
【第22句】:【人直有人和,路直有人行】(谚)为人正直,自有人来亲近你,拥护你;道路平直,人就乐于在上面行走。指正直的人,总是人们乐见的。
【第23句】:脚踏十字稳,不怕棒槌滚。
【第24句】:清贫常乐,浊富多忧.
【第25句】:【一刹那】时间极短暂,谓之“一刹那”。如冰心《寄小读者》一:“我若不是在童心来复的一刹那顷拿起笔来,我决不敢以成人烦杂之心来写这通讯。”也省为“一刹”。如杨朔《月黑间》:“河面红光一闪,响起巨大的爆炸声音。就在这一刹间,小船碎成几块。”“刹那”,梵语ksana,“时极短者,谓刹那也”(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印度总述》)。“一刹那”短到什么程度呢?据《仁王护国经》卷上的说法是:“九十刹那为一念,一念中一刹那,经九百生灭。”佛家用“刹那”这一概念表达世间一切事物生灭变化的连续性和迅速性,谓之“刹那无常”。如《景德传灯录·僧那禅师》:“无一尘许间隔,未尝有一刹那顷断续之相。” (李明权)
【第26句】:【心花怒放】佛教以清净的本心譬为莲花,故名“心花”。《圆觉经》:“若善男子,于彼善友,不起恶念,即能成就正觉,心花发明,照十方刹。”唐译《华严经》卷六六:“又如满月出现虚空,令可化者心花开敷。”南朝梁·简文帝《又请御讲启》:“俾兹含生,凡厥率土,心花成树,共转六尘。”后来多用“心花怒放”比喻心情开朗愉快。怒放:盛开。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六四回:“平中丞此时喜得心花怒放,连说:‘难为他了,难为他了。’”(常正)
【第27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谚)少壮:年少力强。徒:徒然,白白地。指人在年少力强时不知努力进取,到得年老无为时就悔恨不及了。劝少年要及时努力语。 也作少小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少年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第28句】:【身心】是人体物质和精神的总称,两者互为依存。二字连用,见于佛经,如《无量寿经》卷下有“身心摧破”一语,《法华经·提婆品》亦有“身心无倦”的说法。不过佛家所说的“身心”,有其特殊的解释。它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都是因缘和合而成,人体也不例外。佛家认为人体是由“五蕴”构成的。蕴,梵语Skandha,意为积聚,即众多的成分积聚在一起。所谓五蕴,即色、受、想、行、识,由这五种东西组合而成我们的身心。就一个人来说,色蕴是身体,受想行识四蕴是心。人通过五根(五官)攀缘外境而产生感受、想像和贪、嗔、痴等识别心理。这就是佛家对身心最简单的解释。后俗语中经常运用,如老舍《女店员》第三幕:“我热爱劳动,锻炼身心。”指身体和意志。又如《金瓶梅词话》第八回:“只觉得神思不安,身心恍惚。”(无名氏)
【第29句】:【嘴上抹石灰——白吃】(歇)白:本指白色,转指无代价。指吃喝后不付钱。
【第30句】:【苦瓜缠上黄连——一样是苦】(歇)后一个“苦”字,本指味道苦,转指痛苦。指两人的经历都一样苦。
【第31句】:浩瀚海洋,源于细小溪流;
【第32句】:【缺胳膊短腿】(惯)短:缺少。形容残缺不全。也指人肢体残废。 也作缺胳膊少腿。 缺胳膊断腿。
【第33句】:【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 释义:有地有牛,一家老小过舒服的日子。这是农民的一种小农经济思想。 例句:他仍旧一心直奔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
【第34句】:【说着钱,便无缘】见“若说钱,便无缘”。
【第35句】:【知恩不报,非为人也】(谚)指只有知恩图报,才算是有良心讲道义的人。 也作“知恩不报恩,枉为世上人”。
【第36句】:【车走车路,马走马路】(谚)车和马各走各的路,互不碰撞。比喻人事上各行其是,互不相干。也比喻做事各有各的门路。
【第37句】:【昙花一现】梵语“优昙钵华”(udumbara)和简称,或译作“优昙钵罗华”、“邬昙妙华”、“优昙华”,意思是祥瑞灵异。《南史》有“优昙华(花)乃佛瑞应,三千年一现,现则金轮(王)出世”之语。此花产于喜马拉雅山附近和斯里兰卡,树长一丈余,叶四五寸,花呈壶状,隐于花托。开花时间很短,俗称昙花一现,佛经中常用来比喻佛法难闻。《法华经·方便品》:“佛告舍利弗,如是妙法,诸佛如来时乃说之,如优昙钵华,时一现耳。”意思是说,《法华经》所宣扬的妙法希有珍贵,不是经常可以听到的,就像优昙钵花的开放难得遇见一样。现在人们常用昙花一现来譬喻稀少而又易亡失的人或事物。(无名氏)
【第38句】:【人是衣裳马是鞍】人靠衣裳打扮,正如马靠鞍鞯装饰。 是,也说:靠、配。反义说:好马不在鞍,人美不在衫。相关 的:三分长相,七分打扮。周立波《暴风骤雨》:“入是衣裳马 是鞍,一点不假,这人品配上这衣裳,要算是咱们屯里的头 一朵花了。”
【第39句】:【家无二主】(谚)指家庭不论大小,只能由一人主持家事。也泛指一个群体只能由一人做首领,不能乱当家。 也作“家无二主,国无二王”。
【第40句】:【养多大的鸟儿,置多大笼子】 释义:比喻花钱做事不能浪费。 例句:“……咱们就得这样,不能大手大脚地花钱。俗话说:养多大的鸟儿,就置多大的笼子。咱不能花大家的钱像掰着不疼的牙……”
【第41句】:【勤俭免求人】(谚)勤俭:勤劳而节俭。指勤俭能积累财富,避免因生活无着落而向人求助。
【第42句】:【创业百年,败家一天】(谚)开创业绩得持续一辈子,败坏家业只需极短的时间。指创业是艰难而长久的,败业却极其容易而又迅速。
【第43句】:【是非只因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 释义:惹是生非,只因爱说闲话;烦恼缠身,都是由于硬要出头露面。指为人处世,要慎言慎行。 例句:小蔡,你我要不是小姜子,咱们也不管闲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是非只因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
【第44句】:【大将无能,累死三军】(谚)三军:军队的总称。指将领如果无能,三军就会跟着倒霉。也借指领导人物缺德少才,下属就会跟着白受苦。 也作“将帅无才,累死三军”。
【第45句】:棋逢对手,先礼后兵。
【第46句】:【踩一头儿撬一头儿】(惯)撬:这里同“翘”,向上仰起。踩下这一头,那一头又翘起来了。比喻压制住这个人,那个人又闹起事来。
【第47句】:【之乎者也】“之乎者也”原来是古代汉语文言文的四个虚词助语(有时做代词用),四个字连在一起词义就发生了变化,有了新义,用以讽刺那些咬文嚼字无助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形,或形容文理不通半文半白的话或一般含有识刺意味。它源自哪里呢? 将“之乎者也”撮合到一块,是宋太祖赵匡胤的一大发明。据宋代僧人《湘山野录》载:宋太祖赵匡胤巡游朱雀门,见门额上写着“朱雀之四个大字,便问陪同他出游的宰相赵普道:“为何不只写‘朱雀门’,加‘之’字做什么?”赵普解释道:“‘之’是助语气的。”太祖大笑道:之乎者也,助得甚事?” 自此以后,便产生了一个新词语,而且使用频率颇高,如《红楼梦》中有:“石头说:更可厌者,之乎者也,非理即文,不大近情,自相矛盾。” 有,鲁迅《孔乙己》云:“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现实生活当中也常用到,如:某人好转(音Zhuai)两句古文,张口之乎者也,酸溜溜的。
【第48句】:【不怕千招会,就怕一招独】(谚)招:拳术上的招数。指拳术较量中普通招数再多也不怕,怕的是独到的一招没法招架。也借指在技艺上有独到的专门本事,才是最吃香的。
【第49句】:再生佛教的轮回学说,建立在三世因果的基础上。三世又叫三生,即前生、今生和来生。“再生”即来生,指今生结束以后将进入的下一次轮回中的生命形态。如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十七章:“在他半死不活的那些灾难的年头,老伴待承他太好哩。他再生也得记牢这一点。”也指重生,死而复活。
【第50句】:蚁多推山山也倒,人多戽海海也干
【第51句】:活动好比灵芝草,何必苦把仙方找。
【第52句】:坐有坐相,睡有睡相,睡觉要像弯月亮。
【第53句】:有斧砍得树倒,有理说的不倒.
【第54句】:【一会儿风,一会儿雨】 (一会儿阴,一会儿阳)释义:比喻情况或人的态度变化无常,无法捉摸。 例句:你们爷俩一会儿风,一会儿雨,把我弄得五迷转向,也摸不准你们准脉窝了。 他这个人真是猜不透:一会儿阴,一会儿阳,多可怕呀,千万得小心他一点儿…——
【第55句】:一尘不染十分清洁,谓之“一尘不染”。如赵大年《公主的女儿》:“院子扫得干干净净,玻璃擦得一尘不染。”也比喻人的品格清高脱俗,廉洁高尚。
【第56句】:婆心即“老婆心”之略,源出禅门。今演为“苦口婆心”,意谓反复叮咛,语重心长,是个褒义词。禅门中有些禅师诲人不倦,絮絮叨叨,犹如老婆子饶舌,从林中称为“老婆心”或“老婆禅”。老婆心切,动机未必错,而效果未必好。大慧禅师说:“这一个,那一个,更一个,虽然苦口叮咛,却似树头风过。”
【第57句】:生活的悲剧不在于没有实现目标,而在于没有树立目标
【第58句】:没土打不成墙,没苗不能打粮
【第59句】:【来是是非人,去是是非者】(谚)是非:纠缠不清的麻烦事。麻烦事是由制造麻烦的人带来的,还得由制造麻烦的人把它解决。指谁惹的是非,还得由谁来解决。
【第60句】:【肚痛埋怨灶司】(惯)灶司:灶王爷。比喻自己没本领做事情,却埋怨他人。
【第61句】:【至亲不过爹娘,至近不过夫妻】见“近不过夫妻,亲不过父母”。
【第62句】:硬树要靠大家砍,难事要靠大家做。
【第63句】:【买田不买粮,嫁女不嫁娘】(谚)粮:钱粮,旧时交田税称“纳粮”。 买田地不能把赋税一起买下,嫁女儿不能把丈母娘也陪嫁出去。指凡事都有个限制,无限制就成了荒唐。
【第64句】:【老虎屁股摸不得】 释义:比喻不可触犯。 例句:张作霖十分紧张。他想派人到日本领事馆去搜,又觉得老虎屁股摸不得。
【第65句】:【不读哪家书,不识哪家字】 释义:没有学习过,不知道其中的知识。 例句:“这里面有个原因,不读哪家书,不识哪家字。现在兴的这号洋码字,我就不会写。”
【第66句】:【生姜断了辣气】(惯)比喻人改变了本质、秉性。
【第67句】:【翻老皇历】(惯)皇历:历书。比喻按照陈旧过时的经验、规矩办事。 也作翻隔年的皇历。 翻过去皇历。 翻旧皇历。
【第68句】:【做生日(做寿)】生日人人有,生日年年过,但怎么过,差别却很大,有句俗语叫“穷不过生日富不过年”。其实,过生日和做生日不是一回事,做生日是有讲究的。 “做生日”的习俗由来已久,有明确记载的是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江南风俗,儿生一期,为制新衣……自滋以后,二亲若在,生至经日,尝有酒食之事耳。”唐代封寅的《封氏闻见记·降诞》记述更确凿:“近代风俗,人子在膝下,每生日有酒食之会。”那么,做生日的本义是什么呢?有以下几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感激母亲赋予生命。十月怀胎,备尝艰辛。好不容易盼到孩子临盆,可以说喜悦与痛苦并存,新生与死亡同来,母亲需要承担心理和生理上的巨大负担,常言说“儿生娘苦日”,做生日的本义就是感激母亲赋予生命。“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劬”是劳苦、辛苦的意思,希望通过做生日追思母恩。在这方面有几个皇帝做得很好。隋文帝杨坚生日那天不许杀猪宰羊,要求举国吃素以追思双亲;唐太宗及五代时后汉高祖都不搞生日喜庆,而是举行纪念仪式。《颜氏家训》的作者还痛斥有些人设酒庆生日为“无教之徒”。可见,当时“做生日”多是出于感激和纪念父母。 还有一种说法是消灾去邪,是带有原始色彩的做法。古代因为医疗条件简陋,接生方法不够科学,一旦遇有难产,母子性命堪忧。因此,古人把孩子诞生这天当做危险之日,成为提心吊胆的关口,因而要消灾避邪,祈求平安。每到孩子生日这天,要给孩子精心制作红衣服、红腰带、红帽子等作为生日礼物,一日庆祝生日,一日作为一种保护措施,希望化险为夷,保证健康的作用。特别是遇到本命年,成年人要特意买一条红腰带系上,成为风俗。 做生日还有一种说法是庆祝生命的延续和兴旺。这天父老乡亲前来送礼祝贺,备酒庆祝。做生日的习俗延续至今,应该三说合一,庆贺在内,感恩在内,消灾在内,三全其美,许多人都是这样践行的。
【第69句】:【一张嘴不能言两宗事】(谚)旧多指说书艺人的一张嘴不能同时讲两件事情。 也作“一张口难说两家话”。
【第70句】:【拉住黄牛当马骑】 释义:比喻让能力小或条件差的承担繁重任务。 例句:我们既要面对厂里的实际情况,更要看到国家和人民的需要。咱们要拉住黄牛当马骑。
【第71句】:无门关佛家常说“言语道断”,认为语言文字有很大的局限性,单凭语言文字是无法领悟“不可思议”的真谛的。“无门”也叫做“无字门”,经中有《无字法门经》。佛家所说的“无门”,又并非简单地否定语言文字,而是强调领悟言外之意和弦外之音。早期禅宗取《楞伽经》来“印心”。经中说:“无门为法门。”禅宗亦因以自称“无门宗”。
【第72句】:一人修路,万人安步
【第73句】:【家常便饭吃得长,粗布衣裳穿得久】(谚)家常便饭:普通人家平常的粗茶淡饭。吃饭最好是家常便饭,穿衣最好是粗布衣裳。指过普通人的生活,最能长久。
【第74句】:南无净土宗提倡持名念佛,作为六字洪名的“南无阿弥陀佛”,在中国几乎是妇孺皆知的。我们有时会看到,常人在表示感激或脱离险境等场合,往往会脱口念道:“南无阿弥陀佛。”“南无”,巴利文作Namo,梵文作Namas,汉语应读作namo,意为归命、归敬。按印度礼仪,低头合掌,口称“南无”,即表示致敬。北魏杨街之《洛阳伽蓝记·永宁寺》载,菩提达摩来到洛阳,自云已一百五十岁,称誉永宁寺精丽无比,在寺中“口唱南无,合掌连日”。“南无”亦作“南膜”、“曩膜”等。唐代玄应《一切经音义》卷六谓:“南无,亦作南膜,或言那模,皆为归礼译之。”
【第75句】:【泼冷水】(惯)比喻打击人的热情或积极性。 也作泼凉水。 泼冰水。 浇冷水。
【第76句】:【法门】《华严经·方便品》谓:佛“以种种法门,宣示佛道”。佛的教化方式和内容,称为法门。唐·黄蘖《传心要法》说,佛用“八万四千法门对八万四千烦恼”,以便使不同根机的众生从适合自己的法门而入,除烦恼,了生死。“八万四千”极言其多,可作无尽无量解释。如大乘、小乘、顿悟、渐悟、理门、事门等等,都是种种“法门”。又如《维摩诘经》高唱“不二法门”。禅宗五祖弘忍阐扬“东山法门”。法门一词又可随文生训。如《旧唐书·萧瑀传》:“梁武帝穷心于释氏,锐意于法门。”此指佛法。八指头陀《十二叠韵呈笠云本师》诗:“法门望重比昆仑,法海波澜满腹吞。”此指佛门。又如唐·杨炯《和旻上人伤果禅师》诗:“法门摧栋宇,觉海破舟船。”此指寺门,佛寺。亦有专用法门为寺名者,如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后亦泛指某家某派的独传之秘。明·高攀龙《困学记》:“严立规程,以半日静坐、半日读书,静坐中不帖处,只将程朱所示法门参求。”在小说中运用如茅盾《子夜》八:“我得了一个翻本的法门,特地来和你商量。”此指方法、诀窍。(李明权)
【第77句】:【三昧】三昧为梵语Samadhi之音译,又名三摩地、三摩提,意为正思维指导下的定力。《大智度论》:“善心一处住不动,是名三昧。”《大乘义章》:“以体寂静,离于邪乱,故曰三昧。”佛教认为修行能证得“三昧”,则能引发种种神通妙用。以后遂引申为妙处、极致、蕴奥、诀窍等。《书言故事·赞叹类》:“得妙处,曰得三昧。”《故事成语考·释道鬼神》:“儒家曰精一,释家曰三昧,道家曰贞一,总言奥义之无穷。”《宋史·李元仪传》:“元仪能为文,尤工尺牍,轼谓入刀笔三昧。”唐朝僧人怀素雅好草书,自言得草圣三昧。可见“三昧”一词运用已十分广泛。(常正)
【第78句】:随方逐圆指处事顺应形势和情况的变化,待人随和而不固执。明代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五八回:“(温必古)和光混俗,惟其利欲是前;随方逐圆.不以廉耻为重。”清代钱泳《履园丛话·艺能·营造》:“今苏杭庸工皆不知此义,惟将砖瓦木料搭成空架子,千篇一律,既不明相题立局,亦不知随方逐圆。”又作“随方就圆”。元代马致远《青衫泪》第二折:“狠毒呵娘!好使的钱,你好随的方就的圆,可又分的愚别的贤。”沙汀《淘金记》十:“他是全镇最受欢迎的脚色,因为他从来不做挖苦事情,总是随方就圆。”语本宋代《圆悟佛果禅师文案》第四卷:“此犹是应机接物,随方逐圆时节。”意思是:这时,要顺应对方的“禅机”回答问题,问方答方,问圆答圆。亦作“随方就圆”。宋代《杨岐方会文案》:“杨岐一言,随方就圆。若也拟议,十万八千。”
【第79句】:【小九九】现在人们一般把那些有心计、会算计、善谋划的人形容为心里有“小九九”。其实,“小九九”是从最早的《九九乘法歌诀》中演变而来的。 “小九九”即“九九乘法歌诀”,因为是最初级的数学计算方法,所以又常称为“小几九”。现在小学生的“小九九”口诀,是从“一一得一”开始的,到“九九八十一”止,而在古代,却是倒过来,从“九九八十一”起,到“二二得四”止。因为口诀开头两个字是“九九”,所以,人们就把它简称为“九九”。大约到十三世纪的时候,才倒过来像现在这样“一一得一……九九八十一”。 中国使用“九九口诀”的时间较早。在《管子》、《荀子》、《战国策》、《淮南子》等书中,就能找到“三九二十七”、“六八四十八”、“四八三十二”等文案。“不管三七二十一”这一俗语,不是来源于苏秦吗?由此可见,早在春秋战国的时候,“九九乘法歌诀”就已经开始流行了。 “小九九”是用以计算的,俗语“小几九”借以指心中有算计,对事情心中有数,但气度小,有时略带贬义口吻。与“宰相肚里能撑船”比起来,“小九九”就显得相形见绌。
【第80句】:【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释义:冯唐:西汉人,头发都斑白了还只做郎官,一次文帝过郎署,跟他谈论任用将帅的事,谈得很投机,拜他为车骑都尉。景帝时,被贬,出为楚相。武帝时,广求贤才,有人推荐他,可他已经九十多岁,不能任职了。“冯唐易老”是说在能发挥聪明才智时不去发现使用,当要使用时,人已经老了。李广:西汉人,文帝时因征讨匈奴有功,封为武骑常侍,景帝时擢为将军,在同匈奴作战中屡建战功,匈奴畏惧他,称为“飞将军”。到武帝时,李广手下的人因战功封侯的已达数十人,而李广却未能得封。现用“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形容用人之弊,不能知人善任。也表示一种牢骚,批评人用人不当。 例句:“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历史上早就有这样的教训。如果发现了确实是人才,就要果断地把他放到一定的位置上去。
【第81句】:【乡下人不认识仙人掌——青饼子】(歇)仙人掌:多年生植物,茎多呈长椭圆形,稍扁平,像手掌,绿色。本指乡下人没见过仙人掌,说成是青饼子;转以形容人刻板古怪。
【第82句】:【花好就怕一场风】(谚)指花开到艳丽时,最怕一场恶风摧残。比喻称心如意的好事,最怕发生突然变故。
【第83句】:【有钱难买回头看,头若回看后悔无】(谚)回头看:回头再检点一番。指经常回想过去的失误,可以避免许多后悔和烦恼。也指事情做完后,再检查一遍,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遗漏或失误。
【第84句】:繁枝茂叶参天树,自有根在土中埋
【第85句】:【依着官法打杀,依着佛法饿杀】(谚)要是完全按照官法行事,就得处处挨打;要是完全按照佛法行事,就得时时挨饿。指不能死守成法,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
【第86句】:【闲来置,忙来用】(谚)平时有空不妨置办下些器物,到急用时就可从容使用。指凡事预为之备,就不会事到临头慌手慌脚。 也作闲了置,忙了用。 闲时准备忙时用。
【第87句】:【山东出相,山西出将】(谚)山:被山。指古来殽山以东民风尚文,故多出文官;殽山以西民风崇武,故多出武将。 也作“山东宰相山西将”。
【第88句】:【二十四只乌鸦乱张口——不知听谁的是】(歇)指众说纷纭,使人无所适从。
【第89句】:【写字像画狗,越描就越丑】(谚)指写毛笔字贵在一气写成,如果对不顺心的笔画加笔再描,就会越描越走样。也借指对缺理事越辩解就越不能自圆其说。
【第90句】:宁叫钱吃亏,不叫人吃亏.
【第91句】:砍柴砍小头,问路问老头。
【第92句】:【核桃大的字,没有认得一巴掌】 释义:讽剌人不识几个字。 例句:这随你选好了,不论教啥子,我本家都不管的,他黄昏子,核桃大的字,没有认得一巴掌。
【第93句】:有志者事竟成
【第94句】:昙花一现梵语“优昙钵华”(Udumbara)简称“昙花”,或译作“优昙钵罗华”、“邬昙妙华”、“优昙华”,意思是祥瑞灵异。《南史》有“优昙华(花)乃佛瑞应,三千年一现,现则金轮(王)出世”之语。此花产于喜马拉雅山附近和斯里兰卡,树长一丈余,叶四五寸,花旱壶状,隐于花托。开花时间很短,俗称昙花一现,佛经中常用来比喻佛法难闻。《法华经·方便品》:“佛告舍利弗,如是妙法,诸佛如来时乃说之,如优昙钵华,时一现耳。”意思是说,《法华经》所宣扬的妙法希有珍贵,不是经常可以听到的,就像优昙钵花的开放难得遇见一样。现在人们常用昙花一现来譬喻一出现就消失的事物。如鲁迅《华盖集续编.不是信》:“这几天,我的‘捏……言’罪案,仿佛只等于昙花一现了。”
【第95句】:弓箭弯了不变质,月亮缺了不改色
【第96句】:【蛟龙本非池中物】 释义:蛟龙:古代传说能兴风作浪、发洪水的一种神龙。比喻英雄人物总有施展才能的时候。 例句:袁金铠笑呵呵地说:“雨亭,蛟龙本非池中物!你真有远见。”
【第97句】:只履提归葱岭去。君知否,分明忘却来时路。”所谓“一花五叶”,即指我国禅宗宗派的源流。“一花”指禅宗之源,即南达摩传人中国的“祖师禅”;“五叶”则指禅宗之流,即六祖慧能门下的五个宗派。北魏年间,南天竺围僧人菩提达摩来华弘传禅法,门人极多,其中慧可最受器重。达摩临终时告诉二祖慧可:“昔如来以正法眼付迦叶大士,展转嘱累而至于我,我今付汝,汝当护持,并授汝袈裟以为法信。。”义说了一首偈语:“吾本来兹土,传法救迷情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事见《景德传灯录》卷三。达摩后被尊为东土禅宗初祖,白达摩六传至慧能。慧能之后,禅宗又析为两系,其中南岳一系分化出沩仰、临济二宗,青原一系分化出曹洞、云门、法眼三宗。所谓“五叶”,即指南宗禅的这五家。后来,临济宗又衍化出黄龙、杨岐二派,故又称“五家七宗”。
【第98句】:见鞍思骏马,淌泪思亲人
【第99句】: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
上一篇:民间俗话有哪些-俗语俗话大全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