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散文集文学网!

歇后语文案忍不住分享到朋友圈!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1句】:【半年下雨半年睛】释义:一年中就有半年下雨,只有半年是晴天。指气候多雨或久晴。例句:元帅道:“国中气候如何?”公公道:“时候常热,就像我南朝的夏月天道。五六月间,日夜大雨,街市成河。俗语说道‘半年下雨半年晴’,就是这里。”

【第2句】:【过了芒种,不能强种】释义:芒种:二十四节气之一,在6月6日前后。大田作物要在芒种以前播种完,芒种以后不宜再播种。例句:俗话说:过了芒种,不能强种。谷雨思寻了一下,才说:“离芒种只有五、六天了……可我寻思,强种也得种呀!决不能坐等国家支援!”

【第3句】:经市中医院刘医生两天的精心治疗,爸爸康复出院了。姐姐对他说:“药对方,一口汤;不对方,一水缸。爸,要是您仍在江湖游医那里医治,只怕再过十天,病情也不见得会有好转呢!”(浙江·绍兴)

【第4句】:疤子上生疮——坏到一块去了

【第5句】:【不爬山的不知山高,不下海的不知水深】释义:说明亲身经历过才有体会。例句:这六十一户一成立起家属小组,样样事都走在前头。不爬山的不知山高,不下海的不知水深。他们受过大苦,翻过身来也懂得今天的甜,就有一股使不完的劲儿。

【第6句】:【正月】我国农历每年的第一个月叫“正月”,为什么叫正月,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在先秦以前,以哪一个月为第一个月,各朝代都不相同:夏代以建寅的月份——现在的农历正月为第一个月;商朝以建丑的月份——现在的农历十二月为第一个月;周朝以建子的月份——现在的农历十一月为第一个月。这些朝代每改正后的第一个月称为“正”月,“正”是改正的意思。朝代改后,把纪年的方法也改过来,树立新政权的权威,直到汉武帝时,才最后确定以建寅的月份,作为农历的第一个月——正月,一直通行到现在。再一种说法,正,是一年的开始。古代帝王都在每年的头一个月,接受文武百官的朝拜。为了表示庄重独尊,便将一月称为正(政)月。周朝时,许多国家大事都安排在正月处理,所以干脆叫正月为政月。那么,“正”月的“正”字又为何读“征”音呢?据说与秦始皇有关,秦始皇名赢政,他嫌“正”字读音与他的名字中的“政”字相同,犯忌讳,就下令把“正”月念成“征月”。从那时起,正月的“正”字,就读成“征”音,延续至今。

【第7句】:墨鱼肚肠河豚肝——叉黑又毒

【第8句】:丑婆娘好搽粉。

【第9句】:【打了一辈子雁,被雁啄瞎了眼】(惯)指内行老手因一时的疏忽而招来失败或灾殃。 也作打了一辈雁,反叫雁鹐了眼。鹐(qian):啄。 打雁的让雁鹐了。

【第10句】:【小池塘养活不了大鱼】(谚)比喻条件差、规模小的地方,难以使用高资格高水平的人才。

【第11句】:【火冒三丈高火】兼指火焰、怒火。形容发怒,发脾气。 成语:大发雷霆。刘绍棠《鹧鸪天》:“关青梅见他的态度轻 狂傲慢,火冒三丈高,跳起脚来破口大骂。”

【第12句】:【萝卜上扎刀,不是出血筒子】释义:萝卜_上扎刀,流不出血来。比喻人一毛不拔,是个吝啬鬼。例句:到底李鸿云葫芦里装的什么药,一下还摸不准,不要又上了李鸿云的当吧?萝卜上扎刀,李鸿云也不是什么出血筒子。

【第13句】:【甩袖子】(惯)形容什么也不管不顾。

【第14句】:【千年大道走成河】(谚)指长年走人的大道,因为被践踏得多,越来越低陷,终有一天会变成河道。

【第15句】:小红在学校里,遇到什么不懂的问题都不敢问老师,害怕被人笑话。妈妈知道后教育她说:“不能则学,不知则问;耻于问人,则无长进。你有什么不会的就应该大胆地问老师,问同学。”(河南·焦作)

【第16句】:【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谚)旧时认为男子为风情女子而死,也是一件风流韵事。

【第17句】:【属蛐蛐儿的——土里生土里长】(歇)土:本指泥土,转指本地。指人生在当地又在当地长大。

【第18句】:【跌个狗吃屎】(惯)指跌倒时嘴碰到了地面。

【第19句】:龙王爷凑热闹——涨水

【第20句】:【 三拳打不出一个闷屁来】人太老实,不会说话。成语:寡 言少语。台湾琼瑶《几度夕阳红》:“他那个太太呀,和他正 相反.三拳打不出一个闷屁来,问一句,答一句,别别扭扭, 不过很漂亮。”

【第21句】:【鱼帮水,水帮鱼】(惯)比喻人与人互相帮助。

【第22句】:吃了一团烂麻——心里乱糟糟

【第23句】:谷糠搓绳——难合股

【第24句】:【脚踩两只船】两者都不愿意放弃。比喻犹豫不决,或投 机取巧。台湾琼瑶《心有千千结》:“爱情是那样的自私,他 怎能容忍她脚踩两只船?”

【第25句】:一个洞里的蛇——早有勾结

【第26句】:晚上没有电,妈妈点着蜡烛,放在酒瓶上。我问妈妈为什么放那么高,妈妈说:“这叫高照低明。放得高了,照的地方大。”(河南·获嘉)

【第27句】:一根绳子拴两个蚂蚱——飞不了你,也蹦不了他;谁也别想跑

【第28句】:猪咬尿泡——空欢喜

【第29句】:【大年初一吃饺子——没外人】(歇)指在场的都是自家人。

【第30句】:霜降那天,妈妈让我跟她一块儿到菜园拔葱。我看到天气那样暖和,便问妈妈为什么不让葱再长几天。妈妈说:“霜降不拔葱,必定半截空。”拔葱时,我问妈妈是不是把萝卜也一块儿弄回去,没想到妈妈又说:“地冻半晌,萝卜才长,那萝卜可不能拔。”(河北·行唐)

【第31句】:【面糊盆里磨镜】(惯)面糊:用面粉打成的糨糊。在糨糊盆里磨镜子,镜面永远也不清楚。形容人不清白。

【第32句】:【把猫说成虎】释义:比喻夸大事实,把小的说成大的。例句:我还以为什么大事呢,这么点上不了大秤的小货头,不值得抬着扁担称斤两,别把猫说成虎,自己吓自己,你严厉批评他,如果不听,扣发他的奖金。

【第33句】:【鼻涕往上流】(惯)比喻事情被颠倒了。

【第34句】:【屎逼在屁眼门上,才放这个屁】(惯)斥责人事到临头才来报信。

【第35句】:【粗麻线怎透得针关】释义:透:穿。针关:针鼻儿。比喻粗心人不了解内情细节。例句:“老夫人手执着棍儿婆娑看,粗麻线怎透得针关?直待我拄着拐帮闲钻懒,缝合唇送暖偷香。”

【第36句】:【上坡路吃力,下坡路好走】(谚)比喻人进取向上艰难,消沉堕落却十分容易。

【第37句】:【知恩不报,非为人也】(谚)指只有知恩图报,才算是有良心讲道义的人。 也作“知恩不报恩,枉为世上人”。

【第38句】:【人嘴两张皮】(谚)人的嘴不过是两张皮,怎样说都由你。指话是由人说的,只要讲出道理就行。也指无论什么话,都能从嘴里说出,不能当真。 也作人嘴两张皮,反正都是理。 人嘴两片皮,各说各的理。

【第39句】:【怕见的是怪,难躲的是债】(谚)害怕见到的是鬼怪,难以躲过的是债主。指旧时穷人往往无钱还债,但想躲又躲不过。

【第40句】:【货卖一张皮】(谚)一张皮:一副美观的包装。指货物固然要重在质量,但能够吸引顾主的美观的包装也不可忽视。

【第41句】:【 话传三遍假变真】传话会走样,一再传播,容易使人信以 为真。类似的:话经三张嘴,长虫也长腿。成语:以讹传讹 韩志君等《篱笆·女人和狗》:“话传三遍假变真,药方子抄三 遍吃死人!你们纯粹是胡说八道!你们说人家,先撒泡尿 照照自己!”

【第42句】:初生的牛犊——不怕虎

【第43句】:【坐堂医】在我国,中药店大多称“堂”,如“同仁堂”、“乐仁堂”、“同德堂”等,“同仁堂”的药全国驰名。在药铺候诊的医生叫“坐堂医生”,这是怎么回事呢? “坐堂医”源于医圣张仲景。张仲景是东汉时期的名医,他曾任长沙太守,当时伤寒等疫病流行,为了拯救黎民百姓,他身为太守仍孜孜不倦地钻研祖国医学,为民治病。尤其是公然打破官府的清规戒律,坐在办公的大堂上行医,为病人诊脉开方,办公行医两不误,还常在自己的名前冠以“坐堂行医”四字。后人写诗赞颂他“官随民愿守长沙,心涵胞于千万家。兴亡盛衰同祸福,坐堂行医惠无涯。”为了纪念张仲景崇高的医德和高超的医术,后来许多中药店都冠以某某堂,并把坐在药铺里诊病的医师称为“坐堂医”。这种称呼一直沿用至今。

【第44句】:一位阿姨又没领到工资,她找到厂长说:“我们出钱买马给你骑,你骑了一年只剩一张皮。”(广西·柳州)

【第45句】:【兵不厌诈】(谚)厌:满足。诈:欺诈。用兵打仗,使用假象蒙蔽敌方,作为一种手段,是不厌其多的。 指在对敌时使用欺骗策略,不但是可行的,而且是越妙越好,越多越好。

【第46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第47句】:妈妈见大家都吃完了饭,可我还端着个碗在吃,就说:“真是船小难足载啊!”(江苏·射阳)

【第48句】:【 哪边炕热往哪边挤】专门想讨便宜。刘江《太行风云》: “你李敬怀见便宜就逮,哪边炕热往哪边挤,就全能承受住 了?”

【第49句】:躲过野牛碰上虎——个更比一个凶

【第50句】:遍山都是草——没树(输)

【第51句】:【东亚病夫】一提起“东亚病夫”,准把账记在西方帝国主义者特别是日本侵略者头上,但他们确实用“东亚病夫”一词来蔑视中国人民,也成了国人忌讳的病根。其实,“东亚病夫”一词最初并非出自日本人之口,也并非贬义。此词始于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源出严复《原强》:“盖一国之事,同于人身,合夫人身,逸则弱,劳则强者,固常理也。然使病夫焉,日从事于超距赢越之间,以是求强,则有速其死而已矣。今之中国,非犹是病夫也耶!”意思是国家之事,像人的身体一样,闲逸就会虚弱,劳动(锻炼)就会强身健体,这是常理。但如果强迫一个病夫进行高强度超极限的锻炼,希望以此强健起来,只能导致其快速死亡。今日之中国,也像一个病夫,应按常理革新求强。自此以后,文人学者自称“病夫”多矣。清朝末年专写《孽海花》小说的文学家,也曾自号为“东亚病夫”,而国人自读自嘲之词之文章也不乏以“病夫”泛称中国人。这应是自醒求变之强音,绝非自暴自弃。弃弊图利,国强之始也。当时国人的这种自嘲自勉,决不允许西方帝国主义者与日本侵略者偷换词义来污蔑伟大的中国人民。

【第52句】:黑乌鸦唱歌——引入讨厌

【第53句】:【之乎者也】“之乎者也”原来是古代汉语文言文的四个虚词助语(有时做代词用),四个字连在一起词义就发生了变化,有了新义,用以讽刺那些咬文嚼字无助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形,或形容文理不通半文半白的话或一般含有识刺意味。它源自哪里呢?将“之乎者也”撮合到一块,是宋太祖赵匡胤的一大发明。据宋代僧人《湘山野录》载:宋太祖赵匡胤巡游朱雀门,见门额上写着“朱雀之四个大字,便问陪同他出游的宰相赵普道:“为何不只写‘朱雀门’,加‘之’字做什么?”赵普解释道:“‘之’是助语气的。”太祖大笑道:之乎者也,助得甚事?” 自此以后,便产生了一个新词语,而且使用频率颇高,如《红楼梦》中有:“石头说:更可厌者,之乎者也,非理即文,不大近情,自相矛盾。” 有,鲁迅《孔乙己》云:“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现实生活当中也常用到,如:某人好转(音Zhuai)两句古文,张口之乎者也,酸溜溜的。

【第54句】:【驴唇不对马嘴】牛头不对马嘴多指语言文字杂乱,没有联 系。成语:文不对题。台湾李敖《笑傲五十年》:“为了加强 效果,可以想象,但想象要恰如其分,不能牛头不对马嘴,胡 乱丑化古人。”

【第55句】:【遇方便时行方便,得饶人处且饶人】释义:要尽量帮助别人,原谅别人。例句:三藏扯住道:“徒弟,常言说得好:遇方便时行方便,得饶人处且饶人。操心怎似存心好,争气何如忍气高!”

【第56句】:电扇吹渔网——漏风

【第57句】:【金盆虽破值钱宝,分量不曾减分毫】(谚)指金铸的盆子纵然打破,也仍是值钱的宝,因为黄金的分量一点儿也没减少。常比喻品行高尚的人虽然一时失势,但无损于他的声望。

【第58句】:【姥姥不疼,舅舅不爱】(惯)指没人疼爱或喜欢。

【第59句】:【但得方便地,何处不为人】(谚)只要有对人行方便的条件和环境,就要努力做出有益于人们的事情。 指人要有热心公益、助人为乐的精神。

【第60句】:弟弟原来很调皮,常惹老师生气,可他改正后,老师还爱用老眼光看他。弟弟很生气,妈妈鼓励弟弟说:“孩子,树要锯开看,人要行动看。你要用实际行动来赢得老师的信任。”(广东·龙门)

【第61句】:暑假里,哥哥自学了汉语大专课程,我却整天和小伙伴玩耍。爸爸戳着我脑袋说:“一日读书一日功,一日不读十日空。你呀,得好好向你哥哥学习!”(浙江·绍兴)

【第62句】:红娘挨打——为别人担不是

【第63句】:【中南海】“中南海”是北京的一个地名,举世闻名。缘何那样出名,它曾是毛主席居住过的地方,足全国人民向往的中心。也是著名的风景区。但是北京属内陆,为何有“海”? “中南海”的“海”,是蒙古语“海子”的简称,是花园的意思。因为地处北京的中南方位,故把这一带风景游览区统称为“中南海”。此名始于元代,一直沿用至今。

【第64句】:【力大压百艺】(谚)百艺:各种各样的武术竞技。指在武术比赛中,只要力气大,就可战胜其他对手,压倒一切人。

【第65句】:【老君爷叫蛇咬——法尽了】见“太上老君叫蛇咬——法尽了”。

【第66句】:【冒天下之大不韪】(惯)不韪:不是,过失。指不顾天下人的反对,明目张胆地做罪大恶极的事。也指遭到天下人的反对。

【第67句】:脊梁驮黄连——背(悲)苦

【第68句】:【等到黄河清】黄河水夹带泥沙,浑浊。借指等待时间太 长,没有指望。成语:遥遥无期。姚雪垠《李自成》:“如此世 界,我们负屈衔冤,实在无路昭雪。要想等到是非水落石 出,你就等吧,等到黄河清,日头从西边出来。”

【第69句】:【好账不如无】(谚)好账:别人不讨还的债。借人家的债,即使人家不讨还,也总归是个负担。指不负债是最轻松自在的。

【第70句】:【拿屎盆子往自己人脑袋上扣】(惯)比喻自毁声名,自己侮辱自己。 也作“拿着屎盆子往自己头上扣”。

【第71句】:【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谓小而全,有代表性。古华《芙蓉 镇》:“镇革委会下设派出所、广播站,还有几科几办。叫做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第72句】:【人愁不要喜悦】(谚)指人在窘困愁苦之中,和高兴的事就格格不入。

【第73句】:【够不着房檐怨地矮】(惯)比喻做不成事情不从自身找原因,而是埋怨客观条件不好。

【第74句】:【藕种到蔗园里去了】释义:比喻问题搞两岔了,闹了误会。例句:雨官说:“我们也是这样猜。不然他不会连夜和你们一起来挑。”十绝哥说:“你们猜什么呢?”“挑走的第二天就查仓,总是挑到仓库里去的。”十绝哥故意哈哈大笑起来:“你把藕种到蔗园里去了。”

【第75句】:【送佛送到西天】帮助人要帮助到底。类似的:送佛送到 殿,渡人渡到岸/送人上岸,送鬼上殿。刘云若《红杏出墙 记》:“妹妹你可要送佛送西天,路上千万照顾他,不可露出 破绽。”

【第76句】:黄牛打架——死顶

【第77句】:【光说过五关斩六将,不说走麦城】关云长曾过五关、斩六 将,威震一时。但也丧失荆州,败走麦城。此语表示只夸功 劳,不说缺点。《新凤霞回忆录》:“戏班有句话:老是说自己 当年过五关,斩六将,从不说走麦城。你是属关公的。”

【第78句】:行夜路吹口哨——自己壮胆

【第79句】:老大懒汉老二勤——不做,二不休

【第80句】:【看得破,忍不过】(惯)指虽然看透了,却控制不住情绪。

【第81句】:【一亩三分地】“一亩三分地”意为只注重个人小天地,利己主义严重,常常被大家讥讽,批评为“只顾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为什么个人的小天地被说成是“一亩三分地”呢?它源自皇帝祭祀先农,这“一亩三分地”原来是皇帝耕种的。清朝皇帝耕种的这“一亩三分地”,位于永定门内大街西侧的先农坛内。在太岁殿南面的观耕台前,竖立着一块“一亩三分地”的标牌,上写“一亩三分地为皇帝亲耕祀的籍田,长11丈,宽4丈,分为12畦,中间为皇帝亲耕之位,三公九卿从耕,位于两侧,依古制,皇帝左手扶犁,右手执鞭,作出示范性耕耘,以此劝天下从农。” 皇帝怎么亲耕?藉耕仪式相当隆重,皇帝在“一亩三分地”前,面向南站立,由户部尚书跪进农具,顺天府尹跪进鞭子,皇帝左手扶持农具,右手执鞭,前面的老者牵牛,旁边有两名农夫扶犁,后边顺天府丞捧装种子的青箱,户部侍郎负责播种,由礼部、太常寺和銮仪卫的六个官员导引护架,在一片乐声中,往返三个来回,即完成“三推三返”的皇帝亲耕礼。皇帝亲耕的目的,是以此劝民重农务农,以示皇帝对农耕的重视。久而久之,变成了亲耕秀。

【第82句】:脑怕不用,身怕不动。

【第83句】:【 死马当成活马医】明知道无效,也尽力挽救。曹禺《北京 人》:“也好吧,死马当做活马医,就照他的意思办吧。”

【第84句】:马褂改裤衩儿——大材小用

【第85句】:【翻老账】(惯)老账:过去的账。 比喻重提已经过去,让人厌恶的事情。 也作“翻旧账”。

【第86句】:【勤借勤还,再借不难】见“好借好还,再借不难”。

【第87句】:【豁牙子啃西瓜——净道道】(歇)道道:本指牙啃的一条条痕迹,转指主意、道理等。形容主意很多,或事情的道理、奥妙很多。

【第88句】:爸爸干活不小心,手划破了点皮,又是吃药又是抹药。妈妈看见了说:“你真是猴子屁股当疮治。”(甘肃·临夏)

【第89句】:【顶门上不见了三魂,脚底下疏失了七魄】(惯)顶门:头顶。魂、魄:迷信的人指附于人体内,又能脱离人体而独立存在的精神,附于人体则人生,脱离人体则人死;道家认为人有三魂七魄。形容极度恐慌或恐惧。也形容精神恍惚,心神不定。 也作“丢了三魂,丧了七魄”。

【第90句】:【打谈的掉眼泪——替古人担忧】(歇)打谈的:宋元时称在街市上演唱或说书的人。本指替古时候的人忧伤,转指作虚假的或多余的担忧。

【第91句】:板刷掉了毛——有板有眼

【第92句】:仙姑思几——心野了

【第93句】:【只有错拿,没有错放】(谚)指案件中往往捉人比较随便,而放人特别谨慎。

【第94句】:【走路怕踩死蚂蚁】(惯)形容人胆小怕事。 也作“走路怕踏死蚂蚁”。

【第95句】:毛驴蛋子不戴笼嘴套——占了嘴的便宜,也吃了嘴的亏

【第96句】:火把棍子当枪使——打不响

【第97句】:【 正没窟窿下蛆,来了个卖藕的】藕内有孔(窟窿),藕、偶谐 音。谓偶然(碰巧)遇到了一个机会。刘彦林《春风得意》: “正没窟窿下蛆,来了个卖藕的。丁世宗顿时来了精神。”

【第98句】:【 认识是宝,不认识是草】谓人应该识货,有眼力。《光明日 报》(1979,11,3):“俗话说:认识是宝,不认识是草。这一带 坡坡岭岭上千年万载野生着丹参。山里人不知道丹参是医 治心脏病的名贵药材,每当盛花时节,只是放牛娃子采摘几 朵紫花,放在嘴皮上当‘蜂蜜罐儿’吮吮,而丹参、丹皮一股 脑儿喂了牲口。”

【第99句】:【抱金娃娃】(惯)比喻得到极大的收获。

179287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