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散文集文学网!

俗语谚语大全网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1句】:【失晨之鸡,思补更鸣】(谚)失晨:误了啼鸣报晓。误了报晓的公鸡,很想再有个准时报晓的机会,以弥补失晨的过失。比喻犯了错误的人,很想有机会立功补过。

【第2句】:【西葫芦配南瓜】(惯)西葫芦:一年生草本植物,果实长圆筒形,为常见蔬菜。比喻情况差不多的两个人结合在一起。也形容彼此不相上下,谁也不比谁强。

【第3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释义:年轻时不努力上进,到了年老时悲伤后悔也来不及了。 例句:“你要趁着年青多学,多学点知识,争取在事业上有点成就‘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年轻时寸候不努力,将来后悔就晚了。”

【第4句】:糊涂虫不知聪明的可贵,健康不知患病的痛苦。

【第5句】:一人作恶,万人遭殃。

【第6句】:人起心发,树起根发。

【第7句】:【十方世界】“十方”是佛教关于空间的说法,包括四面八方和上下。这个概念本于《楞严经》卷四:“世为迁流,界为方位。汝今当知: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为界,过去、未来、现在为世。”或用“十方”指世界、天下。如唐太宗《圣教序》:“弘济万品,典御十方。”世间一切僧,称为“十方僧”,如唐·杜甫《太平寺泉眼》诗:“取供十方僧,香美胜牛乳。”世间一切佛,称为“十方佛”,如八指头陀《发愿偈》之一:“稽首释迦尊,皈命十方佛。”佛教认为,世界如恒河沙数,无穷无尽,谓之“十方世界”。如明·杨慎《佛书四六》:“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露全身。” (李明权)

【第8句】:【伤不了筋,动不了骨】(惯)指不会受到什么损伤或损失。

【第9句】:舌头是肉长的,事实是铁打的.

【第10句】:【牛食如浇,羊食如烧】(谚)农作物被牛吃过,就像被水浇过一样,会长得越发茂盛;被羊吃过,就像被火烧过一样,会干枯死去。指牛吃青苗无害,羊吃青苗必枯。

【第11句】:【三斤鸭子两斤嘴】(惯)三斤重的鸭子有两斤重的嘴。形容极会说话。

【第12句】:【蚂蚱打喷嚏,满嘴庄稼气】 释义:比喻没有文化,说话土气。 例句:“就得是这样,不能像高翔他们一样,蚂蚱打喷嚏,满嘴的庄稼气,讲起话来,像数白花菜一样。”

【第13句】:【黄梅雨未过,冬青花未破。冬青花已开,黄梅雨不来】 释义:冬青:常绿乔木,夏季开花,花小呈淡紫红色。在黄梅雨时节,冬青树一般不会开花;如果开花,便是旱象的征兆,黄梅雨便停止。 例句:冬青花占水旱。谚云:“黄梅雨未过,冬青花未破。冬青花已开,黄梅雨不来。”

【第14句】:【墙上挂草荐——不像画】(歇)草荐:铺床用的草垫子。画:谐“话”。指说话、办事不合情理或不像样。

【第15句】:【三翻六坐九拿爬,十个月的伢儿喊爸爸】(谚)婴儿在生下三个月后会翻身,六个月能坐起,九个月能爬行,十个月会发声喊“爸爸”。指婴儿出生一岁之内的成长是有阶段性的。

【第16句】:天不生无用之人,地不长无名之草。

【第17句】:【如入宝山空手回】比喻在良好的机遇、条件下却一无所获。语本《心地观经·离世间品》:“如人无手,虽至宝山,终无所得。无信手者,虽遇三宝,无所得故。”此中“宝山”,比喻佛法宝藏;“信手”比喻对佛法的信仰之力。有手,才能入山探宝而回,同样,有信力,才能得到佛法的真谛。佛法的实践以“信”为前提,分信、解、行、证四个阶段。好比入山取宝,必须用手。元·杨显之《酷寒亭》楔子:“正是当权若不行方便,如入宝山空手回。”郭沫若《苏联纪行·前记》“我真有点‘如入宝山空手回’的样子。”也简作“宝山空回”、“宝山空手回”。《艺风堂友朋书札·恽祖翼二》:“凡开嘉兴泖河,筑绍兴石塘,积谷筹赈、有益于民之事,亦次第办竣,尚非宝山空回矣。”宋·张方平《送僧南游雪窦》诗云:“便从古道扬眉去,莫到宝山空手回。”(禹振声)

【第18句】:【没有梧桐,引不到凤凰来】 释义:梧桐树:也叫青桐树,落叶乔木,传说凤凰喜欢栖息的树。 凤凰:古代传说中的百乌之王,雄的叫凤,雌的叫凰。比喻没有好的条件或出色的人才,就招引不来出众的人物。 例句:有个姑娘,也可以招来个上门的女婿。老二奶奶又孤.又穷,虽然一二十年来早就有过这份心,可是,“没有梧桐树,引不到凤凰来”啊。

【第19句】::念佛念佛吃斋,是佛教信徒的基本特征和较普遍的修行方法。《观佛三昧海经·观佛密行品》渭:“佛告阿难:住于念佛者,心印不坏,亦复如是。”念佛就是一心专注地观想佛(也指菩萨)的相好光明,或者一心念诵佛的名号。

【第20句】:【不怕该债的精穷,就怕讨债的英雄】 释义:欠债人即使穷到极点,碰到厉害的讨债人也只好还债。 例句:“可知道‘不怕该债的精穷,就怕讨债的英雄’!你而今遇着凤四哥,还怕赖到那里去!”

【第21句】:大致分为两种供养,一是供财物,即有形之物;二是法供养,即修行弘法等。

【第22句】:【宝马须戴金鞍鞯,良弓要配玉箭囊】 释义:双方地位要相等,要匹配。 例句:她想:俗话说“宝马须戴金鞍鞯,良弓要配玉箭囊”,我怎么就忘了。 于先生人再好,但怎能看得上我。人家是贵公子,名门之后,是大观园里的贾宝玉,自己大不得了是个唱大鼓书的,就好比大观园里的小戏子芳官、玉官一样,要想靠他这样的贵公子,还差着八丈远呢!

【第23句】:【豹子跑山巅,野猪山腰转】 释义:豹子经常在山顶活动,野猪经常在山腰活动。这是猎人总结出的经验。 例句:我的好猎手,你的神枪叫人佩服得五体投地,什么豹子跑山巅,野猪山腰转,这些打猎经验使我心服。

【第24句】:石沉大海语本晋法炬、法立译《法句譬喻经·多闻品》:“时佛在国,哀悯群牛,念彼贼辈不知罪福,世有如来而且不睹,法鼓日震而耳不闻。吾不往度,如石沉渊。’意思是:我如果不去度脱这些盗贼,他们就会如同石头沉入深渊,永远沉沦苦海。比喻众生抱负重罪,沉沦丁生死苦海。后世比喻无影无踪、杳无信息或事情没有下文。元代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一折:“他若是不来,似石沉大海。”明代兰陵笑笑牛《金瓶梅词话》第六一回:“胡太医说是气冲血管,热人血室,亦取将药来吃下去,如石沉大海一般。”鲁迅《而已集·反“漫谈”》:“我所目睹的一打以上的总长之中,有两位是喜欢属员I二条陈的、于是听话的属员,便纷纷大上其条陈。久而久之,全如石沉大海。”

【第25句】:【一句好话三分暖】见“好话一句三冬暖,恶言出唇六月寒”。

【第26句】:光说不练假把式,光练不说真把式,连说带练全把式.

【第27句】:【甘蔗没有两头甜】 释义:比喻不能两方面好处都占。“没有”又作“不能”。 例句:人们常说:甘蔗没有两头甜。要发财,就得担干系呵。

【第28句】:【光吃进,不吐出】 释义:形容人吝啬,只往里进,不往外拿。 例句:乡亲们哭了,有的擦着眼泪,朝刘九兴应着:“是啊!”有的深知王武氏“光吃进,不吐出”的脾气,暗暗摇着头。

【第29句】:【掌中果】是“掌中庵摩勒果”的省略语。《维摩诘经·弟子品》说:“吾见此释迦牟尼佛土三千大千世界,如观掌中庵摩勒果。”僧肇注:“庵摩勒果,形似槟榔,食之除风冷。”此果梵名amara,是印度常见的一种药果。掌中果比喻一目了然,清晰易见的事物。如宋·陆游《怀江公民表》诗:“九州看如掌中果,天不遣为吁可惜。”此语为佛经常用的比喻。后亦变化为“掌上观纹”。如元·关汉卿《陈母教子》第二折:“可不道状元即怀中取物,觑富贵掌上观纹。”(李明权)

【第30句】:沙里淘金语出宋代智愚《虚堂和尚文案》卷之二:“僧云:望见宝林双杨塔尖,便悟去。师云:沙里淘金。僧云:和尚也是年老心孤。师云:宣人之过未为好手。”原指从沙子里淘出金子,多比喻费力大而成效少,亦比喻从大量材料中选择精华。元代杨景贤《刘行首》第三折:“我度你呵,恰便似沙里淘金,石巾取火,水中捞月1'’华山《远航集·大戈壁之夜》:“我们不由得也争着帮忙起来,双手捧起一捧捧的碎屑,让它从手缝里漏出来,迎风扬去沙土,又拿回去用水淘过来,淘过去,沙里淘金似的。”茅盾《(诗论)管窥》:“人人都承认应该这样做,但是未必人人都认真下工夫去‘沙里淘金’。”

【第31句】:【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谚)时机到来时,要紧紧把握好,一旦失去就不会再来。指机缘可贵,稍纵即逝。 也作机不可失,时不我待。 时不再来,机不可失。

【第32句】:【赏酒不吃吃罚酒】见“敬酒不吃吃罚酒”。

【第33句】:【没有不吃腥的猫】见“哪个猫儿不吃腥”。

【第34句】:【狗戴帽子装人】 释义:骂人假装正经。 例句:牛打江山马坐殿,你倒狗戴帽子装人了!你他妈的问问天,问问你祖宗!谁给你置的家,谁给你养活的人?

【第35句】:【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意为人和物均有所长,也各有所短,扬长避短才是正理。此俗语源出《楚辞·卜居》,屈原忠而见疑,求问龟卜,詹尹回答说:“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用……龟策诚不能知此事。”意思是说,作为标准的尺寸,有时不能用作标准,用以比喻龟卜虽是替人决疑的,但有时不能决疑。 司马迁在《史记·白起王翦列传》中曾引用“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另一番新意,用以比喻白起、王翦两人之智略各有长短,批评两人替秦国打下了天下,却不能替秦国守天下。白起、王翦都是盖世无双的名将,本可为万人景仰的英雄,但白起暴虐,坑杀赵四十万长平军,不免横死;王翦不谏秦始皇行仁义,其孙受殃。这样,两人的短处,使他们不能成为人们的楷模,不免使人惋惜。司马迁用“尺短寸长”来评论,表现了他反暴政的思想。 后世从司马迁的评论中得到启发,运用“尺短寸长”这一俗语,则泛指人和物均有所长,也各有所短,世上没有完人,扬长避短,发挥人的最大潜能。

【第36句】:【千里为官只为财】(谚)离家千里去做官,只不过是为了得到更多的钱财。指旧时离乡背井去做官的人,总脱不了发财求利的目的。 也作“千里求官只要财”。

【第37句】:【药医不死病,佛度有缘人】众生要得道度化,出离生死苦海,必须要同佛法“有缘”,才能“感应道交”。这个“缘”,包括善根、慧根,慕道向善之心和勇猛精进的精神等。什么人同佛法“无缘”呢?这就是经上常说的“八难”。“八难”可以分作四类:一是苦障之难,包括地狱、饿鬼、畜生和盲聋喑哑。二是乐障之难,包括北洲和长寿天。该二处的众生寿长多乐,但缺乏智慧,甚至误以为已入“涅槃”。三是恶增之难,即“世智辨聪”,自以为是,妄执坚固。四是善微之难,即生在“佛前佛后”,不知佛法。值此“八难”者,便于佛法无缘。灵丹妙药,只能医治命不该绝的病症;同样,佛法广大,只能度化有缘的人。这就是俗语“药医不死病,佛度有缘人”的含义。如《醒世恒言》第十回:“先生,常言道:‘药医不死病,佛度有缘人。’你且不要拘泥古法,尽着自家意思,大了胆医去,或者他命不该绝,就好了也未可知。”(李明权)

【第38句】:时间好比河中水,只能流去不流回

【第39句】:花的盛开在夏天,人的健壮在青年

【第40句】:【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谚)到运用知识时才恨书读得太少,事情不经过实践就不知道艰难。指书要在平时勤学苦读,事要在实践中自觉磨炼。

【第41句】:忧愁烦恼,催人衰老

【第42句】:【红粉赠佳人,宝剑赠壮士】见“宝剑脱与烈士,红粉赠与佳人”。

【第43句】:【没水不煞火】(谚)指只有用水才能扑灭火。泛指要想制服一种暴力,就必须动用它的克星。也指离了金钱就办不成事。

【第44句】:外练身、法、步,内练精、气、神。

【第45句】:【满堂儿女,当不得半席夫妻】(谚)半席夫妻:指非原配的夫妻。 即使儿女很多,也抵不上个半席夫妻。指儿女再多再好,也比不上夫妻间的相互体贴照料。 也作“满堂儿女,不如半路夫妻”。

【第46句】:【老虎嘴里拔牙】 释义:比喻环境危险。 例句:“你这一去,是到老虎嘴里拔牙,可得多加小心,千万别有个闪失。”

【第47句】:打成一片指紧密结合在一起,不分彼此,形成一个整体。《五灯会元·育王德光禅师》:“上堂:七手八脚,j三头两面,耳听不闻,眼觑不见,苦乐逆顺,打成一片。且道是什么?路逢死蛇莫打杀,无底篮子盛将归。”其中“苦乐逆顺,打成一片”,意思是把各种感情和遭遇看作是一回事,总的意思是启示人了悟自己的真性。真性是“耳听不闻,眼觑不见”,只可自心领会的。佛教主张消弭心境、人我、理事、苦乐等差别和对立,融通无碍,谓之“打成一片”,是“道行”较高的表现。后用以表示把不同的部分合为一个整体。《朱子语类》卷一二三:“今来伯恭(吕祖谦)门人却亦有为同父(陈亮)之说者,二家打成一片。”亦指思想、感情和生活等融为一体,密切无间。朱自清《论朗诵诗》:“看那感情和思想跟音节是否配合得恰当,是否打成一片,不漏缝儿。”又如毛泽东《论联合政府》:“教育每一个同志热爱人民群众……每到一地,就和那里的群众打成一片,不是高踞于群众之上,而是深入于群众之巾。”

【第48句】:【老将至而耄及之】(谚)耄:昏聩,糊涂。指人上了年纪,年老糊涂随着来了。

【第49句】:手艺是活宝,走遍天下饿不倒

【第50句】:【拄棍要拄长,结伴要结强】(谚)指拄拐棍要拄长的,长的稳当;结伴当要结强的,强的可靠。

【第51句】:【朝三暮四】“朝三暮四”形容做事情反复无常,颠三倒四。为什么早上是三,晚上是四,这些数字代表着什么呢? “朝三暮四”的故事出自《庄子·齐物论》。宋国有一个非常喜欢猴子的人,他养了一大群猴子。在和猴子的长期相处中,渐渐有了感情,他能猜出猴子们的各种要求,猴子也似乎很能懂得他的心思。养猴人的日子并不宽裕,他宁可减少家人的食物,也尽量去满足猴子的要求,给它们充足的食物。可是养猴人渐渐人不敷出,实在坚持不下去了,就决定减少猴子的食物供应。 这些猴子非常喜欢吃橡实,养猴人打算减少橡实供应。他能猜透猴子们的心思,生怕猴子们不同意,于是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对猴子们说:“从今以后,就要减少橡实的供给了,你们不得不少吃橡实了。早上可以吃三个橡实,晚上吃四个,这样可以吗?”猴子一听不高兴了,怎么才这么点儿,它们纷纷跳起来表示反对。这在养猴人的预料之中,于是他又说:“那么这样吧,给你们的橡实改为早上四个,晚上三个,这样总可以了吧!”猴子们一听,都乐呵呵地趴在地上,同意了养猴人的安排。 橡实的总数还是一样的,可是猴子却有不同的态度,看起来再聪明的猴子也不能和人相比啊。后来,人们就以此来形容善变了。

【第52句】:【清官难断家务事】(谚)清正廉明的官员,也难把家务事断清楚。指家庭内部的事务琐碎繁杂,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纠缠不清,任何外人都无法理顺,更不用说作出公正的裁决了。 也作清官难断家事。 清官难断家常事。 清官难审家庭案。

【第53句】:就是祖国的炊烟,也使人感到香甜。

【第54句】:后来也用舍利泛指僧人火化后的遗骨。如《古今小说·明悟禅师赶五戒》:“荼毗(火化)之次,见火巾一道青炯,直透云端……少焉,舍利如雨。”

【第55句】: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力,自胜者强

【第56句】:【当面是人,背后是鬼】(惯)指人前装好人,背地里干坏事。 也作“当面做人,背后做鬼”。

【第57句】:【千金难买好音讯】(谚)花再多的钱,也买不来好的音讯。指使人振奋的好消息是最有价值的。

【第58句】:【元旦】现在指公历一月一日,公元是国际通用的公历纪元,是从国外引进的历法。那么“元旦”也是外来的吗? “元旦”最初是地地道道的中国年。“元旦”一词,最早出自南朝梁诗人萧子云《介雅》诗:“四气新元旦,万寿初春朝。”元旦又称元日、元正、元春、元朔等。我国历代的元旦日期并不一致。夏代在正月初一,商代在腊月初一,周代在十一月初一,秦代在十月初一。汉武帝时又恢复夏历,以正月初一为元旦,自此,相沿未改。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使用“公元纪年法”,将农历正月初~称春节,将公历1月旧定为元旦。

【第59句】:炊沙作饭语本《楞严经》卷六:“若不断淫,修禅定者,如蒸沙石’欲其成饭,经百千劫,只名热沙。”意思是:如果不断“淫”而修禅定,就好像想把沙子蒸成饭,不管你蒸多长时间,只能叫做“热沙子”。佛家以贪欲为“三毒”之一,妨道障定,故有此喻。“炊沙作饭”就是指煮沙子作饭,比喻徒劳无功,■费气力。唐代顾况《行路难》诗:“君不见担雪塞井徒用力,炊沙作饭岂堪食?”

【第60句】:【三寸不烂之舌】“三寸不烂之舌”,是指能说会道,伶牙俐齿,嘴上功夫过硬。这个俗语出自两个典故。 “三寸不烂之舌”,本作“三寸舌”,出自《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这出自有名的“毛遂自荐”的故事。 周赧王五十八年(前257年),秦军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危在旦夕,赵王急命平原君赴楚国去请援兵,并签订联楚抗秦条约,任务十分艰巨,平原君立即挑选赴楚随员。一个名叫毛遂的门客找上门来,自荐前往。经面试,平原君同意毛遂前去。 到了楚国后,经双方艰苦谈判,楚王还是不想出兵。毛遂见状,手提佩剑,闯到楚王面前,逼楚王出兵,楚王想躲已来不及了,只好服软。毛遂便义正词严地分析楚秦两国的利害关系,坦陈赵楚两国缔约的重要意义,楚王觉得毛遂说得有理,遂即缔约,并出兵解了邯郸之围。平原君回到赵国之后,感慨地对别人说:“毛先生这次使楚,办成这么大的事情,他的‘三寸舌’真是厉害,胜这百万之师啊!” 那么,为何“三寸舌”又成了“三寸不烂之舌”呢?原来这跟佛教有关。相传和尚只要将《法华经》诵读千遍,死后舌头不烂。而且还有例证,《法苑珠林》卷十八记载,一个名叫释道裕的和尚死后“至十一年,依言发之,身肉都尽,唯舌不朽。” 《史记》中的“三寸舌”和佛教的“不烂舌”联系在一起,就成了“三寸不烂之舌”了。

【第61句】:【冻豆腐——难拌】(歇)拌:搅拌,谐“办”。指事情很难办,或问题不好处理。 也作“冻豆腐——拌不成”。

【第62句】:【树枝交叉才有荫凉,人有交情才会顺当】 释义:要注重人情交往,与人互相帮助。 例句:凡事都从长远着想,树枝交叉才有荫凉,人有交情才会顺当……我问你,家里是不是还缺粮?有什么为难的事,你尽管跟我来商量。

【第63句】:【庙里撞钟——惊神】(歇)惊:谐”精”。形容人有生气,有活力。

【第64句】:【投师不如访友,访友不如交手】(谚)练武的人想要提高武艺,投师领教,不如访友切磋;访友切磋,又不如交手实练。指亲身实践提高最快。

【第65句】:【靠山山崩,靠水水流】 释义:比喻依靠什么,什么靠不住。 例句:再加上这些年来,眼里看的、身上挨的、手上千的,“靠山山崩,靠水水流”。唉,这么一折腾,心劲没啦。

【第66句】:【捧臭脚】(惯)指对人极力巴结、讨好、吹捧。

【第67句】:动则不衰,乐则长寿

【第68句】:千里迢迢禅门语,指与见性事相去甚远。南、宋法应辑集《禅宗颂古联珠通集》第九卷六祖下第一世:“千里迢迢信不通,归来何事太匆匆。白云锁断岩前石,挂角羚羊不见踪。”后形容路途遥远。明代冯梦龙《古今小说·范巨卿鸡黍死生交》:“辞亲别弟到山阳,千里迢迢客梦长。岂为友朋轻骨肉?只因信义迫中肠。”清代俞万春《荡寇志》第八三回:“去了不但自己无益,反害了云亲家。若到云太公处,千里迢迢,带着老小逃难,更不稳便。”秦牧《鲜花的河流》:“在接受献花的人们当中,包括有……千里迢迢把货物送到牧民蒙古包里的姑娘。”

【第69句】:【有铁就能碾钉子】(谚)有了铁,就能打出钉子来。比喻具备了基本条件,事情就能成功。

【第70句】:【长命债,长命还】(谚)指长期拖欠下的借款,只能慢慢地分期归还,不能立马还清。

【第71句】:打问讯“问讯”义称“打问讯”,是佛教徒相见时的礼仪。其法:正身,弯腰,当胸合十,向对方问安。宋代道诚《释氏要览》引《善见律》:“比丘到佛所问讯云:少病少恼,安乐行否?”戒律巾规定,相见致敬时应问安,“不得如哑羊”,一言不发,故称“问讯”。例如《水浒传》第三回:“智真长老打了问讯,说道:‘施主远出不易。”’打坐原是僧道修行坐禅的一种方法。即将双腿按一定姿势坐好,而双手结印,放在一定的位置上。参见“趺坐”。宋代文天祥《遣兴》诗之二:“莫笑道人空打坐,英雄收剑便神仙。”元杨暹《西游记·语饯西行》:“京师大旱,结坛场祈雨,玄奘打坐片时,大雨三日。”近代文学作品也有引用此词,如李广田《山之子》:“且随处是小桥流水……鸡鸣犬吠,人语相闻,山家妇女多做着针织,在杨树下打坐。”

【第72句】:补漏趁天晴,读书趁年轻

【第73句】:水落现石头,日久见人心.

【第74句】:【水流千里,终归大海】(谚)比喻事物千变万化,总要归结到根本上。也比喻人奔走千里万里,最终总要回归故土。 也作水流千转归大海。 水流千遭归大海,树老叶落要归根。

【第75句】:有理赢,无理输。

【第76句】:僧来看佛面谓和尚来访,看在佛的面上也应款待他。比喻接待来人,要看在有关重要人物的背景上,给予礼遇。《官场现形记》第二回:“这个人是你王公公荐来的,僧来看佛面,不可轻慢于他。”(参见“不看僧面看佛面”)敲骨吸髓相传释迦牟尼前生曾为最胜仙人,为求佛偈,乃剥皮为纸,析骨为笔,刺血为墨,以髓为水,书写经典。参见北魏杨街之《洛阳伽蓝记》卷五、唐代玄奘《大唐西域记》卷三。《景德传灯录·菩提达摩》:“昔人求道,敲骨取髓,刺血济饥。”后用意完全转换,比喻残酷剥削。清代冯桂芬《请减苏松太浮粮疏》:“向来暴敛横征之吏,所谓敲骨吸髓者,至此而亦无骨可敲,无髓可吸矣。”又作“敲骨剥髓”,《封神演义》第二九回:“未尝有身为大臣,逢君之恶,蛊惑天子,残虐万民,假天子之命令,敲骨剥髓,尽民之力,肥润私家,陷君不义,忍心丧节,如令兄者。”

【第77句】: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丈二和尚”指寺庙中比较高大的诸天、罗汉等塑像。俗用“和尚”来称呼罗汉等,也是可以的。例如,佛经上常有这一类话:“(佛)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大比丘”就是大和尚,其中包括罗汉等佛弟子。显然,人们无法用手触摸到高大的塑像,因而用“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比喻弄不明情况,搞不清底细。如明代周清源《西湖二集》卷二八:“丈二长的和尚,摸不着头脑。”

【第78句】:【狗眼看人低】 释义:比喻人眼光势力,看不起人。 例句:去,老张头,待着你的去!真是狗眼看人低,怎么会不认识这位曹长7宜?!

【第79句】:兄弟和气金不换,妯娌和气家不散。

【第80句】:一动不如一静据宋代张端义《贵耳集》卷上记载:南宋孝宗皇帝·日到天竺和灵隐礼佛,经过飞来峰,问陪同的和尚僧辉:“既是飞来,如何不飞去?”僧辉对道:“一动不如一静。”一般地说,佛家修定主静,反对身、口、意因妄动而造业。僧人所居的寺庙,梵名Aranyaka,意译为寂静处。僧人所修的禅定,梵名Dhyana,意译为静虑。“静虑”这一意译,当从《礼记·大学》而来:“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佛教也有“因定发慧”之说。后引用“一动不如一静”,系指小必多此一举,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如《警世通言》卷二二:“况且下水顺风,相去已百里之遥,一动不如一静,劝你息了心罢!”王西彦《春寒》:“一动不如一静,看看事态的发展再说。”

【第81句】:忏:’晦对自己的过错或罪恶进行反省并决心改正,谓之“忏悔”,这是一个梵汉并举的词一忏,是梵语Ksama(忏摩)的省音,意为悔过。忏悔原为僧闭每半个月举行一次的诵戒仪式。在仪式上,让犯戒者披露自己的过失。南朝梁萧子良《净住子‘涤除三业门》说:“忏悔之法,当先洁其心、静其虑、端其形、整其貌、恭其身、肃其容,内怀惭愧,鄙耻外发,)'’指出忏悔时必须至诚恳切。

【第82句】:【一渊不两蛟】(谚)渊:深潭。 蛟:蛟龙。一潭深水中,不能同时容得两条蛟龙。比喻在同一处地域里,不能同时并立两个实力相当的人物或集团。

【第83句】:【关公放屁——不知脸红】(歇)关公:据《三国演义》描写,关羽面如重枣,是一个红脸汉子。脸红:本指脸面发红,转指害臊、羞耻。 指人不知羞耻。常含责骂意。 也作“关老爷放屁——不知道脸红”。

【第84句】:【好竹出恶笋】竹、祖协韵,笋、孙谐音,借指子孙不肖。反 义说:坏竹子出好笋。台湾林语堂《武则天正传》:“可是好 竹难免出恶笋,在后代子孙方面,皇帝也难免不如意。”

【第85句】:白沙在涅,不染自黑;蓬生麻中,不扶自直

【第86句】:【老虎不吃回头食】(谚)老虎不回转身去找食物吃。常比喻有志气的人做事,认定目标,勇往直前,绝不中途反悔。 也作“猛虎不吃回头食”。

【第87句】:人家不必论贫富,惟有读书声最佳

【第88句】:【井里打水往河里倒】 释义:比喻白费力气。 例句:万一萧何壮大起来自立为王,那汉王不是井里打水往河里倒,白费力气吗?因此,他老是牵肠挂肚地派人到关中去慰问萧何。

【第89句】:【葱辣嘴,蒜辣心,韭菜光辣舌头根】 释义:吃葱辣嘴,吃蒜辣心,吃韭菜辣舌根。 例句:三平正吃得有劲儿,听见两个姐姐在外面议论,她是一句不让,对着门外说道:“葱辣嘴,蒜辣心,韭菜光辣舌头根。这辣子,真好吃!”

【第90句】:【猴子穿马褂,装贵人】 释义:比喻讽刺人冒充尊贵的人。 例句:我那是什么地方?能让你正经吗?一天不理人,闲言冷语都来了。臭派头,穷讲究,肚子里全是草,猴子穿马褂,装贵人。你受得了吗?

【第91句】:【悬壶】“悬壶”听起来生疏,但在医院和医生那里却备受追捧,也经常能看到患者送的写着“悬壶济世”的匾牌。其实,“悬壶”就是行医的代名词。它来源于《后汉书·方术列传·费长房》,据记载:东汉时的费长房是汝南(今河南上蔡附近)人士,曾经是管理市场的小官吏。在他常去的市场上,有一个卖药的老翁。这个老翁卖药时会在自己的摊位前悬挂一个壶,等到散市的时候就跳人壶中。集市的人都没有看到他的这个举动,只有费长房正好在楼上看到了。于是他带着酒肉等礼物去拜访老翁。老翁见他心诚,就带他进入壶中。只见壶里别有洞天,“玉堂严丽,酒甘肴盈”,二人尽兴而出。后来,老翁对费长房说:“我是神仙之人,因为犯了错误所以才受到责罚。现在对我的责罚期限满了,我就要离开此地,你是否跟我一起离开呢?”费长房于是追随老者学道,经历了许多考验与磨难,学成后返乡,“能医疗众病,鞭笞百鬼,驱使社公(土地神)”,成为一代名医。传说,他后来因为失去了护身符,而被众鬼斩杀。 壶公与费长房的传说,令后世行医者神往不已,“悬壶”就因此成为行医的代称。因为“壶”与“葫”谐音,所以常以葫芦作为药铺的标志,也因此有了“葫芦里卖的什么药”的说法。

【第92句】:【大恩不言谢】(谚)大恩大德,不能用普通的谢礼来报答。指人有大恩于我,只能铭记在心,终生不忘。

【第93句】:水退石头在,好人说不坏。

【第94句】:【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谓不应虚度光阴。刘彦林《春 风得意》:“花有重开时,人无再少年,光阴好似河流水,只能 流去不流回。”

【第95句】:【放空炮】 释义:比喻说空话、大话。 例句:这些文章,从量的方面来说,要比专业写作者所写的不知多多少倍;从质的方面来说,大部分说的是心里话,放空炮的很少。

【第96句】:诚破天下伪,实破天下虚

【第97句】:【睡下去一个人,站起来一条身】(惯)指没家没口,只有单身一人。

【第98句】:【金水子,银水子,买不下这奶水子】(谚)奶水子:乳汁。哺育婴儿,无论怎样贵重的饮料,都无法与母体的乳汁相比。指婴儿最好的食物是乳汁。

【第99句】:【磨洋工】“磨洋工”一词,一般多指消极怠工,干活磨磨蹭蹭。但它原来的含义不含有磨蹭、懒散的意思,而是建筑工程的一道工序。 中国旧式房屋,考究者要求“磨砖对缝”。磨砖,就是对砖的表面进行打磨,使之平整、光滑。1917年至1921年,美国用清政府的庚子赔款在北京建协和医院和协和医学院,共耗资500万美元,占地33公顷,建筑质量要求很高,外观上采取中国传统的磨砖对缝、琉璃瓦顶。由于这项工程是外国人出资、设计,中国人称之为“洋工”。协和医院有主楼14座,又都是高层建筑,“磨工”工序十分浩繁,而且工程质量要求很高,需要耐心、细致,“慢工出细活”,耗时很长,参加建筑工程的许多工人就把这一工序称为“磨洋工”。 “磨洋工”可不是应付洋人,是转义为贬义。

176432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