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幸福与快乐并不在于外境,而在于自己的内心。我们却忙个不停地向外寻找快乐,反而离快乐越来越遥远。这好比,从前有一个人天生头上就长出一颗珠宝,但他自己不知道自己头上有珠宝,也没有人告诉过他这件事,他就不停地往外寻找珠宝,最后连自己头上的珠宝都被强盗取走一般,我们多么的愚痴啊!
【第2句】:禅修者必须有所舍,才能有所得。一、舍金钱、物质,得善缘、广缘。二、舍自私、执著,得慈悲、自在。三、舍傲慢、自满,得谦逊、尊敬。四、舍拒绝、忧愁,得欢喜、容纳。五、舍抱怨、贪婪,得幸福、自在。
【第3句】:有人问:“什么最美?什么最乐?”师言:“宁静最美,安定最乐!这是习禅、修心、养性,最美好、怡悦,且最崇高的境界。”——证严法师
【第4句】:禅师所提这首诗只是求认得声音,但诗的深意,却是小姐要听到声音的情郎,能体会一声声呼叫中掩藏着的那颗心,知道他在这里,进而能彼此两心相惜。
【第5句】:众生皆有佛性,念佛是众生本能,人人皆会,不用教。饥饿的人,遇到美食,自然会吃,不用人教。恐惧轮回的人,听闻念佛,也自然会念。
【第6句】:如果以达观的心态面对死亡,就不会看到令人恐惧的无常鬼。看见无常鬼的人,是因为他仍未觉悟,心中装着无常鬼。明白了生死的真谛,就能以一种达观的心态面对生死。若能由生到死都无忧无惧,无牵无虑,这样的人生将是何等潇洒啊!
【第7句】:因物故有时.离物何有时?物尚无所有,何况当有时?(古印度)龙树《中论·观时品》
【第8句】:少欲知足乐,多闻分别乐,无着阿罗汉,亦名为受乐。菩萨摩诃萨,毕竟到彼岸,所作众事办,是名为最乐。《大般涅槃经》卷十二,圣行品
【第9句】:夫饮食男女,声色货利,未始为障道,而所以障道者,特自身自心耳。故昔人有言,功劳莫先于有智,大患莫若于有身。——《紫柏尊者全集》
【第10句】:【佛心禅语】 佛者无忧,并不是脱离现实的盲目乐观,也不是对悲苦“没心没肺” 的麻木,恰恰是一种洞察世事后的良好心态,是对自己负责的人生态度。
【第11句】:譬如热铁,椎打星散,散已寻灭,莫知所至。得正解脱亦复如是,已出烦恼诸欲淤泥,莫能知彼所趣方所。《别译杂阿含经》卷一
【第12句】:生死幻灭,须臾无常,衍生了多少悲欢离合。拥挤的街道,匆忙的人群,与你擦肩而过的缘分,与你错位的生命轨迹,造就了世间的悲苦。多少人苦苦哀求,不想离开心中所爱;多少人几乎成魔,因为不得不舍下自己的拥有。一幕幕悲剧,化作了枷锁,囚禁着人们,使人们无从挣脱。
【第13句】:【佛心禅语】 一切众生,祸从口出,恶语伤人,有如矛刺心,若能话到口边留半 句,则是积口德。
【第14句】:亦不得将佛礼佛,不得将心念佛。佛不诵经,佛不持戒,佛不犯戒。佛无持犯,亦不造善恶。——《达摩大师血脉论》
【第15句】:【佛心禅语】 恶言相向的人,通常会引起祸端,因为一般人往往因为别人的恶言而 怀恨在心,并激起对方强烈的反弹情绪。所以尽量不要用恶言来伤害别 人,因为那样自己将来会成为被别人伤害的对象。
【第16句】:云何为因缘法?谓此有故彼有,谓缘无明行,缘行识,乃至如是如是纯大苦聚集。云何缘生法?谓无明行。若佛出世,若未出世,此法常住。《杂阿含经》卷十二,第296经
【第17句】:禅意人生【第1句】:发现自己的错误,就是开悟;改正自己的错误,就是成就。发现了所有的错误,就是彻悟;改正了所有的错误,就是圆满。【第2句】:多看自己的缺点,才能改正自己的错误;多看别人的优点,方能学到别人的功德。【第3句】:世界上没有什么完美,想开了、想通了,就是完美。
【第18句】:一禅耳声止进至二禅,二禅念灭进至三禅,三禅欢喜灭进至四禅,四禅喘息灭得空定。《六度集经》卷七
【第19句】:持己当从无过中求有过,非独进德,亦且免患。待人当于有过中求无 过,非但存厚,亦且解怨。
【第20句】:【禅语感悟】 小无名有了宝盒就不想劳动,想过饭来张口、钱来伸手的日子,结果 失去了宝盒。坐享其成是人性的弱点,更是人的劣根性,很多人在取得一 点成就后,不是乘胜追击,更上一层楼,而是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直到 将自身的优势消失殆尽,最终失败。
【第21句】:汝虽历劫忆持如来秘密妙严,不如一日修无漏业,远离世间憎爱二苦。《楞严经》卷四
【第22句】:找觅一瓢花瓣上晶莹的露珠,洗却满身尘埃,给无处搁浅的酸楚,找到一个暂时的栖身之地。不想再去奢求天长地久,得失与成败。抚琴一曲云水禅心,挥袖荡去烟火里的俗情尘念,远离尘世的喧嚣;守一方净土,风扬处坐观云起,兰香泼墨,点滴温婉。
【第23句】:挂碍是什么呢?就是自己内心还有见不得人的地方,自己内心还有阴暗面、有私欲,那就是挂碍。
【第24句】:【佛心禅语】 为了追求一些不适合自己的东西,常常自我苛求,所谓的执著也许会 变成执拗,而恰恰是这种不理智禁锢了我们的思想,扰乱了我们的情绪, 因此我们应该学会适当地放弃,这并非代表不进取,而是一种生活的 智慧。
【第25句】:当我们修习正念的时候,我们就接触到了生命中的那些使人净化和使入神清气爽的因素,并且开始转化我们自己的痛苦和这个世界的痛苦。
【第26句】:【禅语悟道】当今,人们物质生活越来越富裕,社会科技越来越发达,却时常发生人心冷漠、丧失道德的事情。社会的发展,不能仅仅停留在物质科技层面,而是应该通过教育和正面、积极的信仰来唤醒人们的善心和良知。
【第27句】:只看眼前利益的人,受人性所限,只会陷入庸人自扰的无边烦恼;唯有立足长远的人,才能突破人性的瓶颈,活出智慧的人生。
【第28句】:远烟别浦,行行之鸥鹭争飞;绝壁危峦,处处之猿猱竞啸。又见渔人举棒,樵子讴歌,数声羌笛牧童戏。一片征帆孤客梦。——《法演禅师文案》
【第29句】:【佛说】:除非海枯石烂,苍海变桑田。于是我求佛祖,来世把我变成一只填海的燕,历经千辛直到把大海填满,换你我今生的缘。所以佛安排了今生的相见,让我与你尽这一段未了的前缘。缘尽,则曲终人散。
【第30句】:【禅语感悟】 火在佛法中,又称为无明火,还包括了怨恨、愤怒和仇视。对于能够 顺自己意的事就很欢喜,可是往往我们在世间不如意事十常八九,遇到不 如意,心中就有火气,这就是无明火。
【第31句】: 我愿意用愉悦去消解这个世界的沉闷,我愿意以愉悦换取对 生命的普遍尊重。我们的快乐不能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我们活着 也要让别人活着。在众生共同拥有的世界,生命权就像阳光,无比珍 贵;快乐就像空气,不可或缺。当我们享受晨风鸟鸣的时候,要有一 颗希望与别人共享的心。
【第32句】:谦逊:水虽然是生命之根,诸宝之源,但经常往低处流,在最低处汇集。同样的道理,具有修证道德的人也常常会低调和谦逊。越有修养之人,越会低调;越有内涵之人,越会谦虚。因谦虚好学而成为有内涵的人,就像成熟的麦穗低着头,而空麦穗却昂着首。
【第33句】:生活中的禅意,于悲喜中去找找,于淡悟中去领会。有些事,其实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看重了,就会被事所困,乱于心;看淡了,就会悠闲轻松,静于心;看无了,就会海阔天空,修于心;生命,本身就是一种经历,有起点,必有终点,不在于事,在于心。淡写念虑,静然后安;真心应物,不生分别。
【第34句】:观色如聚沫,受如水上泡,想如春时焰,诸行如芭蕉,诸识法如幻。……无实不坚固,无有我我所。《杂阿含经》卷十一,第265经
【第35句】:千峰顶上一茅屋,老僧半间云半问;昨夜云随风雨去,到头不似老僧闲。(归宗芝庵禅师)
【第36句】:佛在心中,而不在脸上。佛是有生命有人性的,既然连鸟儿部有佛性,那人与人之间为什么不可以多一些宽容和博爱呢?
【第37句】:经书禁咒术,工巧诸技艺,尽现行此事,饶益诸群生。《维摩经》卷中,佛道品
【第38句】:乐欲成就无相三昧,当如是思惟:想从何生?为自身耶?自心意耶?若从身生,身如草木瓦石,自性如是,离于造作,无所识知,因业所生,应当等观,同于外事。……复次秘密主,心无自性,离一切想故,当思惟性空。秘密主,心于三时求不可得,以过三世故,如是自性,远离诸相。《大日经》卷六,说无相三昧品
【第39句】:令彼一切人,修行于十善,率土常丰乐,国土得安宁。《金光明最胜王经》卷八,王法正论品
【第40句】:一切世间之所有,种种果报各不同,莫不皆由业力成,若灭于业彼皆尽。《华严经》卷二十九,十回向品
【第41句】:禅宗对慈悲的强调,主要是以慈悲心对待别人,而智慧心则是约束自己、辅助自己修行的无形力量。
【第42句】:有一位哲人说过:“世界上没有跨越不了的事,只有无法逾越的心。”心一旦被自己封闭起来,我们自身的发展也就被限制了。所以,遇到不平之事或遭受苦难时,最重要的是放开自己的心,原谅外界的伤害,原谅生命的起伏,原谅自己。
【第43句】: 信仰未灭,激情尚在,希望之光就不会暗淡;-块没有任何 投射的幕布,再洁白也是空无,剩下的是内容缺席的唯美,经不住岁 月的氧化。要有一种不着痕迹的投射,要有一点值得记忆的涂抹,要 有一缕轻轻触摸的颤动,藉此坚定你的信仰,保存你的激情。这些动 人的元素,会让梦想在时光里得以永恒。
【第44句】:心安是一种觉悟的境界,是一种宽容、安详的心态:人能够活得无忧无 愁,没有烦恼,心无挂碍,你就会感悟到世间最美丽的表情就是开心微笑。
【第45句】:佛陀像太阳,善知识就像放大镜,自己则像燃料。如果没有放大镜聚集太阳的光芒,燃料是无法自行燃烧的。我们想要得到佛陀的加持,如果没有依止善知识的指导,j宝的加持之光就不可能聚集到我们的身上,我们就无法燃烧掉相续巾的我执、烦恼、习气等罪业的燃料。
【第46句】: 大德高僧开示:“感谢上苍我所拥有的,感谢上苍我所没有的。”感谢 上苍我所拥有的健康、朋友、幸福;感谢上苍我所没有的疾病、灾难、困 惑。如果你的一天乃至你的一生,都在这感恩的心情中度过,那你还有什 么不幸福的呢?
【第47句】: 左手太阳,右手月光,我喜 欢亮。爱夜晚的寂静,因为有星星 做伴;恋尘世的皮囊,因为有蜡烛 可以点燃。如果心空是透明的,生 命就不会黑。为什么不告诉自己, 其实,在孤独的人生道上,有一盏 灯相随就已足够。
【第48句】:在慈悲的境界上,一切生命都血肉相关、休戚与共,自我生命的价值仅存在于为他人、为群体的无私奉献中。
【第49句】: 为什么一定要你死我活,同类相残?为什么不可以和平相 处,彼此相容?承认阴阳相克,也必须承认阴阳互生。相克相生,此 消彼长,自有内在规律可循,不一定非要刀光剑影。月落日生,春去 秋来,运筹于天地股掌;星汉移位,穹窿变幻,完全凭宇宙功夫。
【第50句】:一切所有及其果,尽施于人舍心生。说名布施波罗蜜,是故彼唯心体性。(古印度)月称《入菩萨行论》
【第51句】:用慈悲心来关怀他人,乃至遍及于一切众生;要用智慧心来观照自我,乃至微细的每个念头。慈悲如两足,能遍行各地、了无障碍;智慧如双目,能洞察真伪、发现实相。
【第52句】:百千万劫久习结业,以一实观,即皆消灭。《大宝积经》卷一一二,普明菩萨会
【第53句】:初学不宜分心太杂,涉猎太广;如分心太多,最后只能成为灌木当柴烧,不能成材。
【第54句】: 自由的呼吸,和畅的吐纳,如微风拂过鸟鸣,如翅膀剪过天 空。愿你的肉身和早晨一样康泰,愿你的心灵和早晨一样健朗。活着 是一门艺术,身体是她的舞台;人生是一门学问,心灵是她的承载。
【第55句】: 失败是避免不了的,我们应该给予它正确的认识,给予它充分的理 解,坦然地面对它、接受它,并最终战胜它、征服它。失败了,总结教 训,从头再来,你总会有成功的那一天。如果你只是一味地自责、懊恼, 活在失败的阴影里,实际上于事无补。
【第56句】:风险的存在是多种多样的。如果看不见事物之间的联系,孤立地看问题,风险来到身边就无法躲避。看问题全面些,就能适当规避风险。
【第57句】:人需要锻炼,需要有意识地找一点苦吃,才有利于自身的生存,有利于克服那些想象不到的来自自然和社会的各种困难。
【第58句】:【佛心禅语】 生命只在一呼一吸间。珍惜生命的人,明白自强不息中的云淡风清; 抛弃生活的人,在荼毒自己的生命。无论如何,走好我们生命中的每一 步,才有可能迈向我们幸福生活的彼岸。
【第59句】:在富有爱心的人的眼中,善良却是人性中的至纯至美,一切伪善、奸笑、冷酷、麻木在它面前都会退避三舍,任何顽固的丑恶都只能在阴暗角落里对善良咬牙切齿。
【第60句】:不是所有的事情都需要持之以恒,也不需要做任何事都要联系起坚持和 信心来。我们要做的就是用简单的方法把事做好,最重要的就是把知识融和 于现实生活中.仅此而已。
【第61句】: 一位父亲对爱闯祸的儿子说:要么你别闯祸,做个安分守己 的人,过平凡的一生,多数人都是这么过的;要么你就闯大祸,抱着 必死之决心去闯,赢了你扬名立万,输了你灰飞烟灭。如果是第三 种:爱闯祸,闯了祸又不能自己收场,你这一生不仅会一事无成,就 连做个平凡的人也不够格。
【第62句】:【禅语悟道】慈悲和智慧是佛教的唯一真理,犹如凤凰的翅膀,缺一不可。如同凤凰的翅膀既是左右,又是一体一般,慈悲和智慧既是两面,又是一体。
【第63句】:有了智慧,你的想法、看法完全是正确的,做法也是正确的,哪里会有痛苦?当然快乐!所以苦的因是迷,乐的因是悟,是觉悟。——净空法师
【第64句】:是三归依乃是一切无量善法,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之根本也。《优婆塞戒经》卷五,净三归品
【第65句】:善知识,当别人染上病痛、惹上官司或遇到其他困难时,尽量为他排忧解难。这是讲交情、讲义气的热心人。
【第66句】:某人恋爱了,好久未见,突然电话求助我:“好不容易对一个男人有感觉,可一个星期里总有那么一两天想到这个男人就会恨恨的,想一巴掌扇死对方。”问我是不是有什么心理障碍。我说,恭喜你终于找到你的冤家了!这一生,如果有一个人老是跟你过不去,你却又很想跟他过下去,他一定就是你的最爱。
【第67句】: 那些鸟儿一大早就起来唱歌,我问它们为什么总是喜欢在早 晨唱歌,得到的答案居然和我希望的一模一样:热爱光。我们都是早 晨的歌者,因为光,内心有不可遏制的旋律回荡;因为光,我们的喉 咙会不由自主地发痒。朝霞和旭日、信仰和希望、爱和善良,掠过我 们的心弦,弹拨的都是自然和人生的绝响。
【第68句】:生活的禅法是一种从容的生活态度,或者理解为面对生命中得失、荣辱、爱恨、沉浮的一种心理素质。谁也不是生活的旁观者,不要埋怨幸福有多么的遥远,向着幸福跑过去,或者说幸福已经跑远,但是你把幸福放在心底。
【第69句】:【人法与佛法】学佛,而囿于善恶观念,是初机,或门外汉。人有是非,佛没有是非;人有善恶,佛没有善恶。善恶是人法,非佛法。佛法超越善恶。超越是:虽然存在着,却无障碍。譬如在地面行走,即有山河的障碍,不能超越;乘上飞机,地面山河依旧,但却无障碍。
【第70句】:心能平等,名之为理;理照能明,名之为心;心理平等,名之为佛。——《楞伽师资记》
【第71句】:世人皆有佛性,明心见性,万法智慧于自性中自然涌现,你就是佛,佛 就是你,没有分别。
【第72句】:在佛家看来,世间的一切事物的因缘生生不息,所以,一个人如何对待自己以外的事物,关系到他人如何对待自己。
【第73句】:有的人以静掩饰灵魂的空虚,有的人以静叙述困惑和茫然,有的人以静表达内心的愤怒和忧伤……
【第74句】: 多数时候,我们非常懵懂,看似明白,原本痴愚,并不十分 清楚自己这一生到底所为何来,什么样的求索于自己有实际的意义, 什么样的追寻其实不过梦幻。或许我们并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么, 又总是时时感到某种空缺需要填补。我们忙碌,却常懒散;我们赶 路,往往南辕北辙。人生就这般左右为难。
【第75句】:走在春意里,心情格外舒展,清爽。走在喧嚣里,心仍有诗意的情怀,我想,这是多么难得的领悟与收获,我庆幸,在烟火与诗意里,我是一枚自由行走的花,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有一颗如禅的心境,简约,内敛,不浮,不躁,静静的优雅绽放。
【第76句】:佛言:我曾于此不说一字,汝亦不闻。……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文字言说皆远离故,由于此中说者、听者及能解者皆不可得。《大般若经》卷八十一,诸天子品
【第77句】:急功近利是很多人的特点。生活中,我们常常被眼前利益的绚烂外表蒙住了双眼,宁愿一直低头享受那片刻的欢愉,也不肯抬起头望向远方,去寻找更广阔的空间。
【第78句】:人生在世,每个人都有自己应尽的本分与职责,禅修之人更是不可逃避。若不能恪尽本分而侈言学佛,终是自欺欺人,所谓修行也将会成为竹篮打水,最后将一无所得。
【第79句】: 对待将要成年的子女,父母要学会示弱。父母过于强势,容 易让子女产生依赖心理。在他们看来,父母就是一堵墙,再大的风雨 都与自己无关,反正有这堵墙遮挡。父母示弱,有利于培养子女的责 任感,面对人世的风雨,他们在学会自我保护的同时,还会将自己当 成一堵墙,努力地去庇护父母。
【第80句】:不见有少法生,亦不见有少法灭。何以故?若无生则无灭,若无灭则无尽,若无尽则离垢,若离垢则无差别,若无差别则无处所,若无处所则寂静,若寂静则离欲,若离欲则无作,若无作则无愿,若无愿则无住,若无住则无去无来。是名菩萨摩诃萨第三无生法忍。《华严经》卷四十四,十忍品
【第81句】:弟子:“师父,为什么其他做错事的人都不必改,老是我在改呢?”师言:“想要成佛的人就要改,不想成佛的人就可以多多与人计较!一念觉即佛,一念迷即凡夫。”一证严法师
【第82句】:失败者比成功者缺少的往往是坚持到最后的信念和希望。人生最大的悲哀,是自己对前途没有希望;人生最大的成就,是从失败中站起来。一个人只要信心、毅力、勇气三者皆备,并能将这三者在行动中加以贯彻,则天下没有做不成之事。
【第83句】:我们世间的每一个人,出生的国家和地方都不同,你不认识我,我不熟悉你,看起来好像没有什么关系,其实你我他都是有缘人。佛经里面说:假如一个人证悟了“宿命通”,能知道人生的过去、现在、未来的多重因果关系,他就会知道天下的众生在多生多劫以来,哪些人做过他的父母、兄弟、姊妹及六亲眷属。
【第84句】:孔雀虽以色严身,不如鸿鹄能高飞,外形虽有美仪容,未若断漏功德尊。《别译杂阿含经》卷一
【第85句】:在佛法中,六根指的是眼、耳、鼻、舌、身、意,六尘指的是色、声、香、味、触、法。出家人要修成正果,就要身心安旷,做到“六根清净”“一尘不染”。佛家要人放舍尘根,就是此意。
【第86句】:唐荆川云:“须要刻刻检点自家病痛,盖所恶于人许多病痛处,若真知 反己,则色色有之也。”
【第87句】:当知真如深妙,但唯智知,非言之能说。……离诸戏论,绝诸分别,非此非彼,离相无相,远离寻伺,过寻伺境。……非识之所了,不住所住。寂静圣智及无分别后得智之境。无我我所,不可求得,不取不舍,无染无着,清净离垢,最胜第一性,而常不变。《胜天王般若经》卷五
【第88句】:菩萨摩诃萨应先具足学一切道,道智具足已,应分别知众生深心。……入众生深心相,人已,随众生心,如应说法。《摩诃般若经》卷二十四,种善根品
【第89句】: 多年前,我的一个诗人朋友因挑战所在单位领导,在一次激 烈的冲突之后,他成精神病,并被领导的一群手下强行送人精神病 院。出院时,这个诗人的诗歌写得越来越好,人却越来越沉默。多年 后,他悄悄告诉我:个体与权力和群体对抗的结果就是你必须疯。说 这句话时,他依旧噤若寒蝉。
【第90句】:真正参禅的人,要发无上心,使生命有了寄托,使自己的真理智抬头,让自己的真情感扩张。——耕云先生
【第91句】:无量诸众生,悉发菩提心,彼心令刹海,住劫恒清净。《华严经》卷七,世界成就品
【第92句】:世事本为无中生有,世人执有而忘无。话头本无意义,越是难以形象化、 无可把捉的话头,越具功效,然而世人情识深重,于话头上生种种想, 不能只是看一句话头,看不明何谈参得透?思量不思量,都是无中之有, 什么是无?不知无,就会被有所惑,不知无,就不知妙有妙用。什么是无? 干屎橛!
【第93句】:欲望可以是推动人们向上的力量,也可以成为人们堕落的源头,所以,一定要克制自己,不要为欲望所驱使,这样内心才能更清净,才能更好地致力于自己所努力的方向和目标。人生路上不为外物所迷惑、所引诱,才能成就自我的追求。
【第94句】:别人的伤害如果是满满一杯的苦水,你心如是那杯,虽能容之,却会让你满心痛苦;你心如是那盆,痛苦便不再满心;你心如是那海,苦便不再是苦,而是一种超度,用宽容与胸怀超度了苦,化成了甘。
【第95句】:禅有如黑夜里点燃的一盏灯,有如风雪之地生起的一盆炉火,有如漫漫沙漠里出现的一方水域。它像是一艘在红尘中平静航行的法船,载着需要拯救的芸芸众生,一路普度向前。禅可以教会一个人如何回到自己心灵的居处,在那里听闻鸟语花香,沐浴阳光雨露。
【第96句】:粒米成箩——将一小粒、一小粒的米集合起来,就可积成一箩米;如果因一粒米小而轻视它、漏掉它,怎能积成一箩的米?
【第97句】:生活的禅法,在于协调自己内心的情绪,面对千变万化的情绪,需要一个向前的方向,与内心厚重的力量,建立好内心与外界与谐相处的一种关系,在哪里忧虑,在哪里释然,在哪里波澜,在哪里忘记,在哪里沉重,就在哪里承担。
【第98句】:给自己的心灵定期做一次卫生吧,这样才能拥有一份平常心。在没有功 名利禄的拖累下,即使是百年之后蓦然回首,也不会有遗憾顿生,生活才会 快乐和安然,才能把你的内心变成一片真正神圣的净土。
【第99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这是参禅学道过程中得 到的境界。这样的境界,是追求知识的结果。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