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散文集文学网!

ZAKER直播点赞最多的谚语俗语的文案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1句】:【兵无强弱,将有巧拙】 释义:兵:士兵、军队。军队无强弱之分,将领有智愚之别。指选择带兵的将领,要重在智略。 例句:古语有之:“兵无强弱,将有巧拙。”故选将以智略为本,勇力为末。

【第2句】:【坐蜡】“坐蜡”比喻陷入为难境地;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坐蜡”有时也写作“坐腊”。北方口语中常用。 “坐蜡”一词源自佛教中的“坐夏”。唐玄奘的《大唐西域记·印度总述》里记载:“(印度)僧徒依佛圣教坐雨安居……前代泽经律者,或云坐夏,或云坐腊。”这里提到的坐夏,是指佛教僧人每年定期的诵经活动。根据佛家的戒律,每月望晦日即农历十五和三十,众僧人应齐集一处,诵读《戒本》,而且每人都要对照进行自我反省。如有违犯清规戒律之处,则要按情节轻重依法忏悔。一年之中,农历四月十五至农历七月十五的期间(正是一年中最热的夏季,谁坐都难受),僧人们须定居三个月,潜心修行,自省自律接受批评。经过这样的修炼之后,受戒的年头才算增长一岁,也叫“一腊”。因为腊月在农历中为最末,过了腊月即是新的一年,所以佛教中就用“一腊”来表示受戒了一岁的意思。由此,这种“坐夏”活动就又叫“坐腊”了。 后来,“坐腊”这个词逐渐由佛教用语转入口语当中,词义也由原来的“受戒自律”转变成了“为难、受困”的意思了。

【第3句】:【热练三伏,冷练三九】见“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第4句】:【不见真佛不烧香】(谚)真佛:佛祖真身。不见到佛祖真身,绝不轻易烧香跪拜。比喻不摸清事实真相,绝不轻易表态或贸然行动。 也作不见真佛不下拜。 不见真佛,不念真经。

【第5句】:【耳朵软】(惯)指没有自己的主见,容易相信别人的话。 也作耳根子软。 耳朵是棉花做的。 耳皮软。

【第6句】:以势服人口,以理服人心。

【第7句】:【两个肩膀扛张嘴】(惯)形容只身一人,没有任何财产。也指出门在外,什么也没带。 也作两个胳臂抬个嘴。 俩肩膀扛着个嘴。 双肩抬一张嘴巴。

【第8句】:【黄了】“黄了”这一俗语,专指好事没有办成。如对象没搞成被说成黄了。 “黄了”源自哪里呢?旧时代做生意,开张的那天,门外要贴上“开张大吉”的大红纸喜报一张。春节休息,正月十六开始营业,开门那天,也要在门外贴上“开市大吉”的大红纸喜报。相反,如果一家商店经营不善,没法经营下去了,店铺关门,就用一张黄纸,写上“收市大吉”贴在门上。由此,人们就将一家生意的关门,说是“黄了”。久而久之,引申为凡是没有办成的好事都可以说“黄了”。坏事没办成没有说“黄了”的。

【第9句】:【用人血染红顶子】(惯)顶子:清朝官员装在帽顶正中的饰物,用宝石、水晶、珊瑚、金属制成,以其质料和颜色表示一定的品级。比喻靠害人来谋取官职。 也作“拿人血染红顶子”。

【第10句】:【省油灯】不是“省油灯”比喻某人心地不善,浪费折腾,不让人放心。 “省油灯”源自宋代,当时现实生活中还真有省油灯,可见,节能意识不是现代人的专利,古已有之。现在的节能灯,可能是受了“省油灯”的启发。 陆游最早记述了这种灯具,《斋居记事》云:“书灯勿用铜盏,唯瓷盏最省油,蜀有夹瓷盏,注水于盏唇窍中,可省油之半。”《老学庵笔记》亦云:“《宋文公集》中有《省油灯盏诗》,今汉嘉有之,盖夹灯盏也。一端作小窍,注清水于其中,每夕一历之。寻常盏为所灼而燥,故速干,;此烛不然,其省油几半。”这种灯为瓷制,灯具内有夹层,一端有孔可注入清水,用水冷法使油免于蒸发,可省油近半。 “省油灯”最先在四川地区流行,“汉嘉”在今雅安市以北。当时陆游客居四川,曾担任邛州天台山崇道观主管。由于陆游的推崇和宣传,“省油灯”传播到全国。1999年考古队在三峡库区的涪陵石沱墓地,发掘出土一盏宋代“省油灯”,它的碟壁是一个中空的夹层,碟壁侧面有一小圆嘴,用来向夹层中注水。这与宋代大诗人陆游的描述完全一样。考古证明,省油灯并非杜撰。 后用“不是省油灯”转喻某些人品行不端。

【第11句】:【人生四大喜事】人生四大喜事即“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它源自哪里呢?是谁把它们凑到一块的呢? 它源自北宋神童汪洙所作之诗编《神童诗》,其被后世特别是明清时期普遍作为儿童启蒙教材。诗中以五言绝句的形式,对少年儿童提出勤学苦读、求取功名,将来报效国家的远大目标。 根据明朝《万姓统谱》记载:“汪洙,字德温,鄞人,九岁善赋诗。”做官后曾拜太宗正卿,至观文殿大学士。世人搜集了他所做的诗六十多首,“用训蒙学,为《汪神童诗》。”但是在宋代,真实的汪洙是明州(宁波)鄞县人,以治《春秋》得名,多年在乡村从事教育。所以,明朝人有关汪洙神童事迹的记载大多是虚构的,而其撰写的如此多的《神童诗》也很可能是靠不住的。 但后世毕竟有这样一篇广为流传的《神童诗》,它的编者应该是宋元时人托汪洙这个伪神童,汇编众多诗歌而成的。而人生四大喜事南宋中期已被传诵,比如当时著名学者洪迈就在《容斋随笔》中记载“旧传有诗四句,诵世人得意者云: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将这四大喜事列入启蒙教材《神童诗》,有助于提升儿童刻苦读书,将来求取功名和富贵的积极性。

【第12句】:【有本不愁利】(谚)要做生意,只要有本钱,就不愁求不到利。指要想谋取到利,本钱是基础。

【第13句】:【狗咬狗——两嘴毛】(歇)本指双方都咬下对方一嘴的毛,转喻坏人互相争斗,都没有好结果。

【第14句】:【顶着鹅毛不知轻,压着磨盘不知重】 不知轻重,不知好歹。 你这也太不识好歹了,顶着鹅毛不知轻,压着磨盘不知重。二百块票子就想买条人命?就是打死条狗也不这样便宜吧?”

【第15句】:【笼里的鸟儿,有翅难逃】 释义:鸟儿关在笼子里,有翅膀也飞不出去。比喻人处于困境,有本领也无法施展。 例句:咱们现在是笼里的鸟儿,有翅难逃啊!待过了这种年月,咱们再设法报仇!早晚要向西霸天和赵六算账的!

【第16句】:【摆擂台】(惯)擂台:旧时为比武而搭的台子。原指搭台子欢迎人来比武,现比喻向人挑战。

【第17句】:【干金难买回头看】 释义:做事时回头看看或回顾一下自己的经历会大有好处。 例句:“你们看,我这秧行不齐,秧根插得深浅不匀。……”“干金难买回头看,你这一看看得好!”

【第18句】:【说书的嘴,唱戏的腿】(谚)指说书的人,凭着过硬的嘴功;唱戏的人,凭着过硬的腿功。也泛指各个行业的人,都有自己独到的专业功夫。

【第19句】:【树老易空,人老易松】见“人老易松,树老易空”。

【第20句】:【临上轿再扎耳朵眼儿】(惯)比喻事到临头才仓促准备。 也作临时上轿穿耳朵。 上轿扎耳朵眼儿。

【第21句】:【麦糠底下走水】(惯)麦糠底下流水,表面上看不出来。比喻暗中行事。

【第22句】:【晚饭少吃口,活到九十九】(谚)九十九:指高寿。指晚饭少吃,可以养胃、促进健康,从而益寿延年。

【第23句】:【换汤不换药】(惯)比喻只改变外表或形式,内容或实质却不变。

【第24句】:【慢走跌不倒,小心错不了】(谚)走路步子放缓点,就不会被绊倒;做事从容谨慎,就不会出差错。指做事出错,往往都由于粗疏大意。

【第25句】:【登龙门】“登龙门”一词,比喻得到权威人士的引进或提拔而抬高身价,增长声誉;又比喻旧时科举考试,殿试得中。 一般辞书都认为,“登龙门”一词出自宋代《太平广记》,相传,黄河流经陕西、山西交界的龙门山时,水流湍急,每年春季,有大批鲤鱼从江海游来,跳跃龙门。一年之中,登上龙门的鱼只是少数,而鱼一登龙门,鱼就变成了龙。那些登不上龙门的鱼只能仍然做鱼。 但《太平广记》成书于宋代,而早在汉、唐就有了“登龙门”之说。 在汉代鱼跃龙门的传说与宋代不同的是,宋代是鲤鱼,而汉代是鲔鱼。 高诱注《淮南子》说:“鲔,大鱼,长丈余。仲春二月,从西河上,得过龙门,便为龙。”《汉书》李奇注云:“鲔出巩县穴中,三月溯河上,能渡龙门之浪,则得龙矣。”由此可见,“登龙门”一词的渊源,可追溯到汉代。 但把“登龙门”比喻殿试得中,则是在唐代,唐封演《封氏闻见录》卷三《贡举》日:“故当代以进士登科为登龙门。”

【第26句】:【口头禅】“口头禅”是指一个人习惯在有意无意间时常说的话语,多无实际意义。 口头禅一词来源于佛教的禅宗,本意指不去用心领悟,而把一些现成的经验挂在口头上,没有把禅理践行到现实生活中去。禅,是要用心去学,用心来悟的,是需三关悟渐,闭关打七的功夫。禅宗的末流,好取现成的经语,挂在口头上。如果单单靠从口中滔滔不绝说出来的禅学,那就不是真正的禅,而是“口头禅”。口头禅完全违背了禅宗“顿悟见性”的宗旨。 今天,口头禅已经完全成了个人习惯用语的意思了。

【第27句】:【黄梅天十八变】 释义:指黄梅天气候多变。 例句:黄梅天……又以其对忽睛忽雨,谚有云:“黄梅天十八变。”

【第28句】:【英雄无用武之地】(惯)指人虽有本领,却无处施展。

【第29句】:【石榴裙】“拜倒在石榴裙下”是句大家都熟悉的俗语,多比喻男子对女子崇拜倾倒之意。那么,石榴裙是一条什么样的裙子,谁穿的裙子,居然有如此神奇的魅力?这其间又有什么故事呢? 先说石榴裙。古代的女子穿裙,多喜欢红色,而当时染红色的颜料,也主要是从石榴花中提取出来的,因此,人们把红裙称为“石榴裙”。梁元帝的《乌栖曲》中有“芙蓉为带石榴裙”的填词,这是石榴裙的早期文字记载。 而在唐朝的时候,石榴裙是一种流行的服饰,深受广大女子的喜爱,从唐诗中可见一斑。如李白的诗中“移舟木兰棹,行酒石榴裙”;白居易的“眉欺杨柳叶,裙妒石榴花”;还有杜审言的“桃花马上石榴裙”;万楚的“眉黛夺将萱草色,红裙妒杀石榴花”;武则天的“不信比来长泪下,开箱验取石榴裙”……再说“拜倒在石榴裙下”。相传杨贵妃非常喜欢石榴花,当然也喜欢穿石榴裙。唐天宝年间,唐明皇投其所好,在华清池西绣岭王母祠中广种石榴。 每逢石榴花开之时,这位风流天子便携带爱妃去赏花游玩,饮酒作乐。由于宠爱美人,天子不理朝政,疏于政务。但文武大臣谁也不敢指责皇上,他们只能迁怒杨贵妃,见了她,拒不行礼,杨贵妃很生气。这天唐明皇设宴招待群臣,并请爱妃献舞助兴。但见杨贵妃却将酒杯端起送到皇帝唇边,耳语道:“这些臣子对臣妾非常不恭敬,我不愿意为他们献舞。”唐明皇一听,爱妃受了这么大的委屈,这怎么行。于是下令,所有的文武百官,见了贵妃一定要下跪行礼,如果不这样做,就以欺君之罪严惩。所有的大臣们无可奈何,只得遵从。从此之后,只要一见到杨贵妃,莫不俯首叩拜。从此以后,“拜倒在石榴裙下”便流传开来,演绎成对女子崇拜倾倒之意,含有讽刺意味。

【第30句】:【热饭不能热食】(谚)指要吃热饭,还需等到稍凉之后,方不至于烫嘴。比喻办事需有耐性,急于求成反而会坏事。

【第31句】:【拉屎攥拳——暗里使劲】(歇)攥:握。指悄悄地下功夫。

【第32句】:【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限来时各自飞】(谚)大限:寿命的尽头。夫妻就像同林栖歇的鸟一样,到非分离不可的时候自然就得分离。指再好的夫妻也难保永不分离。 也作“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

【第33句】:胆大骑龙骑虎,胆小骑猫骑兔。

【第34句】:【吃饭穿衣■家当】(谚)家当:家底。指平时吃什么档次的饭食,穿什么档次的衣服,都要根据家底的薄厚来决定。也泛指凡事要根据经济情况量力而行。

【第35句】:【阎王催命不催食】(谚)即使是阎王来讨命,也得让人把饭吃饱。指吃饭是人生的头号大事,任何事都不能阻止人吃饭。 也作“阎王催命不催粮”。

【第36句】:【吊桶落在井里】(惯)比喻陷入困境,难以摆脱。

【第37句】:【贼风透骨】(谚)贼风:从小洞或小缝隙中吹进的风。指贼风可穿透骨关节,使人患风湿症或感冒。

【第38句】:【除了灵山别有佛】 释义:灵山:佛教指神灵的山。比喻除了此处,别的地方也可以去。 例句:那笑和尚又笑嘻嘻说道:“你岂不闻俗语说,除了灵山别有佛,不要迟疑,快跟我来。”

【第39句】:【馋猫没有不偷嘴的】 释义:比喻人没有不贪便宜的。多指男女偷情。 例句:俗话说,馋猫没有不偷嘴的。她黄花鱼宫月宝在幼小年轻的时候,就是个爹娘不管也管不住的娇小姐,也是时代的风气吹到了她的头上,在娘家,她就跟一些公子少爷“自由”过。

【第40句】:【没请来财神,倒贴了些香表纸银】(惯)财神:财神爷,迷信指能使人发财致富的神。香表纸银:迷信的人用来烧化敬神用的香和纸钱等物。比喻没赚上钱,反而受了损失。

【第41句】:【人心不同,若其面焉】(谚)若:像。人心各不相同,就像人的面容千差万别一样。指人心和人面相类,干人千面孔,千人干心机,绝不可强求一致。 也作人心不同,譬若其面。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 人心不同如其面。

【第42句】:【屎憋到屁股门边才解裤带】(惯)比喻事情逼到头上才想办法解决。 也作“屎到了门口才来挖毛厕”。

【第43句】:【饿狗不离主】(谚)狗再饿,也不肯离开它的主人。指狗有不嫌主人贫穷的本性,只要见到狗在哪里,也就能断定它的主人在哪里。

【第44句】:【夜长梦多】(谚)夜眠的时间过长,往往做的梦就多。指问题不及早解决,时间拖长,事态容易发生不利的变化。 也作夜长梦多,日久生变。 夜长梦多,好事多磨。

【第45句】:【河水不碍船】(谚)河水宽广,船只往来互相并不妨碍。比喻生活的空间是广阔的,人们尽可以各行其道,彼此没有妨碍。 也作“河广不碍船,路宽不碍车”。

【第46句】:【鸟向明处飞,人往高处走】(谚)鸟总是朝着明亮的地方飞,人总是朝着优越的方向奔。指人人向往美好的生活环境。 也作鸟占高枝,人往上走。 人往高处走,鸟往亮处飞。

【第47句】:【在外面舍块板,给家里丢扇门】(谚)丢:搁置,放。在外面施舍给别人一块板,就等于给自己家添上一扇安全门。指保护别人的家庭,自己的家庭也会得到保护。

【第48句】:【狐狸再狡猾,狐皮还是经常出售的】(谚)狐狸无论怎样狡猾,也逃不脱身死皮售的命运。比喻邪不胜正,邪恶者终归要受到正义的制裁。

【第49句】:【一是一,二是二】(惯)形容说话做事老老实实,是一不二。 也作一则一,二则二。 一就是一,二就是二。

【第50句】:【宁跟叫花子娘,不跟做官的爹】(谚)宁可跟着讨饭的娘,也不跟做官的爹。指亲娘对孩子知冷知热,最为关心。 也作“宁舍做官的爹,不舍叫街的娘”。叫街:沿街乞讨。

【第51句】:【会家不忙,忙家不会】 释义:会干的人不忙乱,忙乱的人不会干。 例句:这大圣正是会家不忙,忙家不会,理开铁棒,做一个“乌龙掠地势”,拨开钢叉,又照头便打。

【第52句】:【抓头不是尾】(惯)形容人急得手忙脚乱,不知怎么做才好。

【第53句】:【鼻子翘上天】(惯)形容人骄傲自大,目中无人。 也作“鼻子朝天”。

【第54句】:【墨守】“墨守”意为固执不知改变,如“墨守成规”。现在“墨守”一般用作贬义,而在当初,可具有积极意义。 “墨守”原意指战国时的墨翟守城术,后因称牢固防守为“墨翟之守”。 源出战国时期《墨子·公输》。 战国时期,公输盘(鲁班)应邀赴楚国帮其作战,楚国因为公输盘(鲁班)会制造攻城云梯,能在战争中取胜,决定攻打宋国。著名思想家墨翟听到这一消息,马上从齐国赶到楚国去劝阻,楚王于是让墨翟与公输盘做攻守演习。墨翟解下衣带作城墙,用木片做武器,作为守城一方。“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拒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守围有余”(《墨子·公输》)。意思是说,公输盘多次作攻城的机巧变化,被墨翟多次戳穿给挡回去了;公输盘攻城的器械已尽,而墨翟的守城计策还没有用完。也就是说墨翟更胜一筹。楚王看到没有取胜的把握,便改变了攻打宋国的计划。 由此,后人遂把牢守、固守称为“墨守”,是对墨翟的肯定和赞扬。不过,“墨守”今天已不再指守城,而多借此喻固执己见,不肯改进,不求进取。

【第55句】:【一朝天子一朝臣】(谚)指每个皇帝即位,都要任用一批自己的心腹臣属。也指每个领导上任,都要任用自己的亲信。 也作一朝天子一朝臣,一个主子一个规。规:规矩。 一朝天子一朝臣,一个将军一个令。

【第56句】:【抓辫子】(惯)比喻抓住对方的缺点、错误进行要挟、打击。 也作抓小辫子。 揪辫子。

【第57句】:【吃不死的痢疾,饿不死的伤寒】(谚)痢疾:一种腹痛、腹泻的传染病。伤寒:中医指多种发热的病,或由风寒而引起的病。指痢疾病患者不怕多吃,伤寒病患者不怕受饿。 也作“饿不死的伤寒,吃不死的痢”。

【第58句】:【好看千里客,万里去传名】(谚)看:看待,对待。千里客:远方来的客人。盛情招待远方来的客人,他们自会把你的美名播得更远更远。指爱好交友的人,美名会传播四方。 也作“好汉千里客,万里去传名”。

【第59句】:【癞蛤蟆上樱桃树,尽想高口味】 释义:讽人想得太高太美,实现不了。 例句:丁万红越听越失望,暗自骂道:“见鬼!尽他那套富农思想……我算对牛弹琴!难怪马村长发脾气的,原来他——癞蛤蟆上樱桃树,尽想高口味呀。”

【第60句】:【江山易改,禀性难移】(谚)江山:江河山川。禀性:也作秉性,先天秉赋的性格。指江山的面貌容易改变,人的本性却难改。 也作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山河容易改,秉性最难移。

【第61句】:【争一日之短长】(惯)短长:指胜败、对错、高低等。比喻决出一时的胜败、对错。

【第62句】:【不登大雅之堂】(惯)不能登上文雅高贵的殿堂。指人或事物粗俗不雅。

【第63句】:【一岁孩儿百岁主】(谚)权势人家的孩子一生下来就注定做一辈子主人。旧指主仆关系不在年龄大小,而在地位不同。 也作一岁使长百岁奴。使长:主子。 一岁主,百岁奴。

【第64句】:【未学爬,先学走】(惯)比喻做事情急于求成。

【第65句】:【一根线上拴的蚂蚱】 释义:互有联系,谁也跑不脱(yipinjuzi.com)。 例句:“咱俩是一根线上拴的蚂蚱,到时蹦不了我,也跑不了你。”

【第66句】:【棋逢敌手难相胜,将遇良才不敢骄】(谚)下棋要是遇着棋艺不相上下的对手,想赢对方很不容易;打仗时良将相遇,彼此都不敢掉以轻心。指在竞争中两强相逢,谁也不敢轻视对方。 也作棋逢对手难藏幸,将遇良材好用功。藏幸:心存侥幸。 棋分对手无上下,将遇良材各逞能。

【第67句】:【大水未到,先筑高堤】(谚)堤:堤岸,防水的建筑物。指在洪水到来之前,先把堤岸筑好。泛指做事必须提早作好准备。

【第68句】:【有同行的货,没有同行的利】(谚)同行(hang):同一行业。卖出同样的商品,得到的利润却不相同。指经商中全靠个人的智慧和管理能力。

【第69句】:【夫妻交市,莫问谁益;兄弟交憎,莫问谁直】(谚)交市:互相做交易。交憎:彼此结怨。夫妻间交市,不必过问谁得了便宜;兄弟间结怨,不必过问谁有理谁没理。指夫妻、兄弟之间没有根本利益和是非曲直之争。

【第70句】:【张飞打铁——人硬货也硬】(歇)硬:前硬字指强硬;后硬字本指坚硬,转指强硬、过硬。指人性格刚强,本领过硬。

【第71句】:【半路杀出个程咬金】(惯)程咬金:唐初大将,一些白话小说常常把他描写成鲁莽憨直的人,武艺虽不甚高强,但他的三板斧功夫,也能给对方造成威胁。比喻事情在进展中突然出现了意想不到的人或事,造成干扰。 也作半路上杀出个程咬金。 半腰里杀出个程咬金。

【第72句】:【聪明人好惹,糊涂人难缠】(谚)指聪明人通情达理,纵然惹了他,也容易讲说明白;糊涂人不通情理,不分是非,难以应付。

【第73句】:【蛇入竹简——曲性犹在】(歇)曲性:弯曲的本性。本指蛇爬行时总是身体弯曲前进,转指人的坏本性还在,改变不了。

【第74句】:【麻雀站牌坊——好大的架子】(歇)牌坊:旧时为褒扬忠孝节义等封建礼教的人树立的高大建筑,状似牌楼。架子:本指牌坊的构架,转喻人的架势、气派。指摆出一副傲慢的、盛气凌人的架势。

【第75句】:【犬子】“犬子”是谦词,对人称自己的儿子。这一自谦,实际有督促希望孩子进取之意。而对别人的孩子则称“虎子”。 对自家的孩子称“犬子“,还与古时候的人对一些自然现象以及生老病死没有科学、系统的认识有关。遇到一些奇特或无法解释、存在困惑的事情,常常自觉不自觉与神鬼挂上钩。如一些有才华、绝顶聪明的人突然生病死亡,往往被人们认为是被请到天上做神仙去了;小孩生病夭折,则被认为是被小鬼捉到地狱去了。由于存在这种迷信思想,因承相袭,潜移默化,中国人形成了给小孩特别是男孩起贱名的习惯。如司马相如小时候就曾被父亲唤作“犬子”。他们认为名字叫得越不好听,鬼神就越不在意,孩子就越好养,曾几何时,“狗剩”、“狗子”、“熊货”、“贱三”等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小名。 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知识的普及和文化素质的提高,人们给小孩起名少了很多顾忌,讲究清脆响亮、音韵优美、寓意深刻、寄予厚望、望子成龙,以前那种起贱名的现象越来越少,近乎绝迹了。

【第76句】:【跌到茅坑就不怕屎臭】(谚)人跌进屎尿坑里,也就顾不得屎尿的臭气了。比喻人既然已经陷入险恶的境地,也就豁出去了。

【第77句】:【北人乘马,南人乘舟】见“南人驾船,北人乘马”。

【第78句】:【肥水不流外人田】(谚)指肥水只许浇灌自己的田地,不可外流。泛指一切利益只能方便自家,不可让给外人。 也作肥水不落外人田。 肥水不外流。

【第79句】:【搞小圈子】(惯)指为了个人利益,互相拉拢利用,结成小团体。

【第80句】:【依着官法打杀,依着佛法饿杀】(谚)要是完全按照官法行事,就得处处挨打;要是完全按照佛法行事,就得时时挨饿。指不能死守成法,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

【第81句】:【书中自有黄金屋】此语一般两句连用:“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在过去封建时代,用来激励人们上进好学,形容读书的重要性和好处。那么,它源自何处呢? 它源自宋真宗的《劝学诗》,诗中写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使他没有想到的是,后来人们受其启发,又续貂一句“书中自有颜如玉。”也不知道人们是有意逢迎皇帝,还是寒碜皇帝,反正“颜如玉”不如“黄金屋、千钟粟”格调高雅。不管怎么说,为后世留下了一句俗语:“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倒把皇帝的杰作给冷落了。 以上三句诗,无非是说明读书学习的重要性,读了书,有钱花;读了书,有饭吃;读了书,有娇娘。有的少年为此追逐名利享受,误入歧途。毛泽东也曾向少儿劝学:“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才是正道。

【第82句】:【郑板桥的竹子能碰死家雀】(谚)郑板桥:名燮,字克柔,号板桥,清代乾隆年间进士,扬州八怪之一,擅长画兰竹。指郑板桥画的竹子可以乱真。

【第83句】:【揭开皮看瓤儿】(惯)比喻揭开事物的外表看它的本质。 也作“揭皮看瓤儿”。

【第84句】:【枣核解板儿——能有几锯】(歇)解板儿:用锯子锯开。枣核很小,把枣锯开,根本用不了几锯。 锯:谐“句”。指没有多少话语或唱词。

【第85句】:没钱时挨饿,有钱时耀阔.

【第86句】:【小时不禁压,到老没结煞】 释义:禁压:管教。结煞:结果。小时不严加管教,到老就没好结局。 例句:“你这小贱人,做了个姐姐,不晓得教训弟弟,到来我面前放肆!小时不禁压,到老没结煞。”

【第87句】:砍柴砍小头,问路问老头。

【第88句】:【低头不见抬头见】见“抬头不见低头见”。

【第89句】:【往火坑里推】(惯)比喻使人遭受苦难,陷入悲惨的境地。 也作“向火坑里推”。

【第90句】:【知己者莫过夫妻】(谚)知己:彼此了解。指夫妻间彼此最了解、最知心。

【第91句】:字要简洁方为妙。

【第92句】:【手中没把米,叫鸡鸡不来】(谚)比喻不给人点实惠或没有吸引人的环境与条件,别人就不会向你靠拢。

【第93句】:【豁出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见“拼着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第94句】:【东西】“东西”合成一个词的时候,“东西”非东非西,它指的是物品。 来源于朱熹与他人对话的一段妙语。 在南宋,朱熹和盛温如都是大学问家,也是好朋友。一天早晨,朱熹去看望盛温如,正巧在街头相遇。朱熹见他手里提一只新编的竹篮,便随口问道:“拿这篮子去干什么?”盛温如回答道:“去买东西。”朱熹听后便开起了玩笑:“夫子常以治天下四方为己任,为何不买‘南北’,只买‘东西’呢?” 盛温如不假思索地回答道:“五行之中南方属火,北方属水,水和火我这竹篮是不能盛的。而东方属木,西方属金,木和金装在篮里却不要紧,所以,我只能买东西,不能买南北啊!” 盛温如巧妙地用五行之说,解释了买“东西”的道理,从此传开,“东西”一词使用至今。

【第95句】:【老鸦落在猪身上——只看见别人黑,看不见自己黑】(歇)老鸦:乌鸦。指只看见别人长得黑,看不见自己长得黑。也指只看到别人的坏或不好,看不见自己的坏或不好。

【第96句】:【人有薄技不受欺】(谚)薄技:功力不厚的技艺,此处指武术。人只要有点技艺,生活中就不怕被人欺侮。指人即使不专业习武,也应学点护身自卫的武功。

【第97句】:【二则二,一则一】见“一是一.二是二”。

【第98句】:【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释义:司马昭:三国时魏国的权臣,处心积虑地要夺取曹魏政权。比喻阴谋、野心,人所共知。 例句:贾源冷笑道:“纯洁?高雅?还不是图申茂那几块残废金?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第99句】:【干杯】在宴会上,“干杯”之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杯不干,罚酒三杯。孰料,在国人面前如此普及的“干杯”一词,却是个外来语。 据说“干杯”一词起源于十六世纪的爱尔兰,原意为“烤面包”。当时的爱尔兰饮酒者常有这样的习惯,将一片烤面包放入一杯威士忌酒或啤酒中,以改善酒味和消除酒的不纯性。直到十八世纪,“干杯”才有今天的含义,并且发展成为祝酒颂词。

172870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