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常赌无赢客】(谚)经常赌博的人,没有一个是赢钱的。指凡赌博,最后都是以输钱为下场。 也作“久赌无胜家”。
【第2句】:【阳沟里翻船】(惯)阳沟:露在地面上的排水沟。比喻在不该出问题的地方出了问题。
【第3句】:【离了你地球照样转】 释义:意谓没有你也行。 例句:“不要以为离了你地球就不转了,大学里漂亮的女学生有的是!”
【第4句】:【油干灯草尽】(惯)灯草:灯芯草茎的中心部分,用作油灯的灯芯。 油灯里的油干了,灯芯烧尽了。比喻生命枯竭或精疲力尽。
【第5句】:有心烧香,不论早晚。
【第6句】:【交椅】现在所说的“交椅”,是人们对权力的另外一种描述,“坐上第一把交椅”是指成了某地、某组织、某单位的“第一把手”。那么,“交椅”源自何处? 传说“交椅”与唐玄宗李隆基有关。这位李三郎风流成性,喜好旅游,经常游山玩水。可是,出远门不能坐龙椅,那些太监设计出轻巧方便且能折叠的椅子,不用就叠上,用时再打开,而且还能灵活转动一周。玄宗坐上一试,果然舒服,比龙椅还要受用。因为这种椅子可以折叠,椅腿交在起,玄宗皇帝传旨,将此皇家专利产品命名为“交椅”。 不过,“交椅”在史料中确有记载。宋代高承在《事务纪原》中引《风俗通》的话说:“汉灵帝好胡服,景师作胡床,此盖其始也,今交椅是也。” 这段话明确指出,在汉代称胡床,在宋代称交椅,胡床即交椅。北方的“胡床”比较实用,样子犹如矮凳,坐上去很舒服,胡床双足交叉,可以折叠,好像现在的马扎。到随朝,因忌讳“胡”字,原先的“胡床”改名为“交床”。约在唐以后,人们在“交椅”上添加后背和扶手,制作出了原始的椅子。“交床”随即荣升为“交椅”。到了南宋时期,正式有了“交椅”之名。 当时的“交椅”有直背与圈背两类,坐上去都很舒服。宋江在梁山好汉中坐第一把交椅,别忘了,那小说是明朝人写的,不过,文艺作品也不能脱离当时的生活环境。
【第7句】:【三砖打不透】(惯)形容人非常愚笨,点不醒。
【第8句】:威武面前不屈膝,困难面前不折腰
【第9句】:若将容易得,便作等闲看
【第10句】:【人老易松,树老易空】(谚)指人老了,来日不长,心劲容易松动,就像树老了容易空心一样。 也作人老怕松,树老怕空。 树老易空,人老易松。
【第11句】:【高田宜黍稷,低田直稻麦】 释义:高田:地势高的田。低田:地势低的田。指黍稷性耐寒,宜种在高田:稻麦性喜暖,宜种在低田。 例句:然麦性微寒,以为金,则徐氏之说优矣。古称:“高田宜黍稷,低田宜稻麦。” ………
【第12句】:【一口唾沫一个钉】见“吐口唾沫是个钉儿”。
【第13句】:【旁观者清,当局者迷】见“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第14句】:【山高有个顶,海深有个底】 释义:事情总有个边儿,有个限度,可以弄清楚。 例句:山高有个顶,海深有个底,世事没有绝对秘密,何况沙木龙兄弟还提示过我。现在看来,茶三钱再狡猾,只怕今朝跑不脱了。
【第15句】:【跑了小鬼有阎王】(惯)比喻手下人跑掉了,当官的还在。
【第16句】:【无儿不使妇】(谚)没了儿子,就不要打算使唤儿媳妇。指儿子死后,最明智的做法是让儿媳妇另嫁。 也作无儿不留媳。 无儿难置妇。
【第17句】:【老鼠钻到风箱里——两头受气】(歇)受气:本指受气流的挤压,转指遭受指责、欺压。指两方面都受到指责或遭到欺压。 也作老鼠落在风箱里——两头受气。 老鼠入风箱——两头受气。 耗子钻风箱——两头受气。
【第18句】:【拉弓不可拉满,赶人不可赶上】见“赶人不要赶上”。
【第19句】:【顾头不顾尾】(惯)比喻只考虑眼前,不作长远打算。也比喻做事情不能善始善终,或不能通盘安排。 也作顾前不顾后。 顾脑袋不顾屁股。
【第20句】:“习气”一词出于梵语Vasana,谓现行的烦恼历久而形成的种种积习,包括“BBB习气”、“我执习气”等。正如唐代窥基《成唯识论述记》卷二所说:“言习气者,是现气分,重习所成。”习气相续到成熟时,能招生死果报。法相宗认为:断除了烦恼的“种子”,伏除了烦恼的“现行”之后,还存在烦恼的“习气”。“习气”在烦恼中程度较轻微,但是难以断除。隋代智顗《四教义》卷八谓:“十佛地者,大功德力资智慧,一念相应慧观真谛,习气究竟尽也。”这就是说,二乘罗汉还有“习气”,只有佛才能完全断除“习气”。
【第21句】:【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释义:当了家或做了领导,才体会到东西的可贵,才知道生活的艰难。 例句:她自幼生长深闺,足不出户,与人无争,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也不为衣食住行分心劳神……
【第22句】:水停百日生毒,人闲百日生病
【第23句】: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甜如蜜
【第24句】:【墙里的柱子——捶使劲不显身】(歇)指暗中不露声色地出力。也指不吭声地埋头苦干。
【第25句】:【逼公鸡生蛋】 释义:比喻要求苛刻,强人所难。 例句:袁廷发头也不回,抵塞他:“你们简直在逼公鸡生蛋哕。”
【第26句】:【宝塔】佛塔俗称“宝塔”,又称“浮屠”、“浮图”。如清·顾张思《土风录》卷四:“本是众宝装饰,故称宝塔,今则砖瓦所成动称宝塔矣。”又如陈毅《延安宝塔歌》:“延安有宝塔,巍巍高山上。”宝塔起源于古印度,本有两类:一类是窣堵波(Stupa,或称浮图Buddhastupa),“塔”是省音译,意为方坟、灵庙等,是收藏佛舍利和高僧遗骨的建筑。《说文解字》中没有“塔”字,最早见于晋·葛洪的《字苑》。一类是支提(Chaitya),不放舍利、遗骨,而放佛像、经卷等。相传释迦牟尼佛涅槃后,八国国王分取其舍利,造塔供奉。后阿育王立佛教为国教,据说造了“八万四千”宝塔。印度的窣堵波一般为复钵状的半圆冢,传入中国后,同中国故有的建筑形式相结合,形成习见的楼阁式、密檐式等,用木、砖、石等建造,亭亭玉立,千姿百态。宝塔的平面以八角或四方形居多。层次通常为单数,五、七、九级居多。宝塔分为塔刹、塔身和地宫三大部分。藏传佛教的塔,如北京北海的白塔,与印度窣堵波的形制比较接近。一说,宝塔为“七宝塔”的省称,指用“七宝”(众宝)装饰之塔。典出《法华经·见宝塔品》:“多宝佛于宝塔中分半座与释迦牟尼佛,而作是言:释迦牟尼佛,可就此座。即时释迦牟尼佛入其塔中,坐其半座,结跏趺坐。尔时大众见二如来在七宝塔中狮子座上结跏趺坐。”佛教认为造塔功德很大,故佛教徒广建佛塔,使佛塔星罗棋布,为大好河山生色不少。在语词中,塔亦泛指高耸细长的塔形建筑物,如灯塔、钟塔等。(李明权)
【第27句】:【茶喝二道酒喝三】(谚)茶喝二道:茶喝到第二道,茶味正浓。酒喝三:酒喝过三杯后,精神兴奋。 指二道茶方酽,三杯酒提神。
【第28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英雄面前有英雄
【第29句】:【财去身安乐】(谚)去:失去。失去了钱财可以换来自身的平安康乐。旧时对失去钱财的安慰语。 也作“财去人平安”。j
【第30句】:【水深不响,水响不深】(谚)水深的地方东西掉下去没响声,东西掉下去有声响的地方水不会深。比喻品德厚重、学识渊博的人绝不浅露,好自我炫耀的人往往缺德少才。
【第31句】:【铁刷帚刷铜锅——家家挺硬】(歇)硬:本指坚硬,转指强硬。指争斗的双方都很强硬,互不相让。
【第32句】:牛头不对马面系从地狱鬼卒“牛头马面”衍化而成,其意义渭毫不相干,对不上号。源于《景德传灯录·福州雪峰义存禅师法嗣下》:“驴唇马嘴夸我解问。”义例如《文明小史》第二四回:“尽其所有写上,都是牛头不对马面。”
【第33句】:【来者不善,善者不来】(谚)来的人不会怀好意,怀好意的人不会前来寻事。指对恶意寻衅的来人,要加倍防范。 也作“善者不来,来者不善”。
【第34句】:【官人、死鬼】“官人”怎么能和“死鬼”放在一块相提并论呢?而且都是指古代女子的丈夫或相好。直到现在有的女人对丈夫或相好既爱又恨时还会说:“你个死鬼。”那么,这种奇怪的称呼是怎么形成的呢?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古人常有通假字之说,“官”同“管”,古代是种男尊女卑的社会形态,男人在外要管财,在内要管好家中的妻妾,这个“管”字就谐音而来了,“官人”就是“管人”之人。 另一种说法是:这种称呼源自阴阳五行。根据五行理论,生我者为父母,我生者为子孙,比我者为兄弟,克我者为官鬼,我克者为妻财。古人由于男尊女卑观念,把嫁后女子列入“我克者”,相对于男人是“妻财”(妻子和财物);娶后男人处于支配地位,相对于女人是“克我者”,是“官鬼”。所以女人为了表示接受“支配”,通常称丈夫为“官人”;有些比较厉害的女人称丈夫为“死鬼”。意为丈夫在生前是妻子的“官”,死后是妻子的“鬼”。所以“官人”、“死鬼”都是对丈夫的称呼,其根源是“克我者为官鬼”。“死鬼”多在女人与丈夫或相好打情骂俏时使用。
【第35句】:【打家雀喂小猫,积一家损一家】 释义:积:指积德,迷信的人为了求福而做好事。比喻有利于这方却害了另一方。 例句:斗争地主时,他反对儿子出面,也认命;说那是“打家雀喂小猫,积一家损一家。”
【第36句】:明代梅鼎祚《玉合记·缘合》:“丑:‘韩相公,荒山募缘,疏头要请大笔。古人道:不看僧面看佛面,就是你家孑L圣人也重我们。’生:‘怎见得?’丑:‘你不见7L圣人叫做仲尼?’生:‘使不得呵佛骂祖。”’原为禅宗用语,意在解缚去执,禅家往往正语反说,别含机锋,类似的还有“佛头着粪”、“丹霞烧佛”等,不可拘泥字面。后亦表示无所顾忌,敢作敢为。《禅关策进·筠州黄檗运禅师示众》:“平日只学口头三昧,说禅说道,呵佛骂祖,到这里都用不着。”也作“骂佛骂祖”。如《景德传灯录·宣鉴禅师》:“沩山晚间问大众:‘今日新到僧何在?’对日:‘那僧见和尚了,更不顾僧堂便去也。’沩山问众:‘还识遮阿师也无?’众日:‘不识。’沩日:‘是伊将来有把茅盖头,骂佛骂祖去在。”’罗汉梵语Arhat(阿罗汉),简称“罗汉”,一般意译为“杀贼”、“不生”等。
【第37句】:【馋猫总得奔腥味儿】(谚)指贪吃腥物的猫,一闻到腥味就会跑过去偷吃。比喻贪婪的人,总经不住物欲的诱惑。也比喻走邪道的人习性难改。 也作“馋猫改不了吃腥”。
【第38句】:【千年松,万年柏,不如老槐歇一歇】(谚)松树的树龄可达千年,柏树的树龄可达万年,但都比不上槐树的树龄。指天下树龄最长的要数槐树。
【第39句】:【不要气,只要记】(谚)指无论发生什么事,不必生气,只要记取经验教训即可。
【第40句】:宝塔佛塔俗称“宝塔”,又称“浮屠”、“浮图”。如清代顾张思《土风录》卷四:“本是众宝装饰,故称宝塔,今则砖瓦所成,故称宝塔矣。”又如陈毅《延安宝塔歌》:“延安有宝塔,巍巍高山上。”宝塔起源于古印度,本有两类:一类是率堵波(Stupa,或称浮图Bucldhastupa),“塔”是省音译,意为方坟、灵庙等,是收藏佛舍利或高僧遗骨的建筑。《说文解字》中没有“塔”字,最早见于晋代葛洪的《字苑》。一类是支提(Chaitya),不放舍利、遗骨,而放佛像、经卷(称“法舍利”)等。相传释迦牟尼佛涅檗后,八国国王分取其舍利,造塔供奉。
【第41句】:【乌鸦别笑猪儿黑】见“老鸹别嫌猪黑”。
【第42句】:积一千个世界,为“小千世界”;积一千个“小千世界”,为“中千世界”;积一千个“中千世界”,即为“大干世界”。“以三积千故,名三千大干世界。”(《释氏要览·界趣》)《五灯会元》卷一:“遍观三千大干世界,觅普贤不可得见,而来白佛,佛日:‘汝但于静三昧中起一念,便见普贤。”’据说,我们人类等所在的“大干世界”名叫“娑娑世界”,由释迦牟尼教化。一个“大干世界”包含十亿个世界,而宇宙中有无数的“大干世界”(见《法华经·如来寿量品》)。
【第43句】:来得不善,去得也易;来得不明,去得糊涂
【第44句】:成德每在穷困,败身多因得志
【第45句】:【拿到一根金刚钻,胜过一箱铁钉子】 释义:比喻要抓住主要的,重要的。 例句:你可挑拣那大而珍贵的,捉住一个打铁的,顶一群小炉匠;拿到一根金刚钻,胜过一箱铁钉子。
【第46句】:【过鬼门关】(惯)鬼门关:迷信指阴阳交界的关口,比喻凶险的地方。指经历艰险或磨难。
【第47句】:【身在曹营心在汉】 释义:蜀将关羽被曹操拘禁,曹操为使关羽投降,给了关羽优厚的待遇,但是关羽照样想念刘备。比喻人在这一方,心却想念另一方。 例句:有人在一个单位玩不转了,就托人找关系,一走了之。这就助长干部身在曹营心在汉,骑着马找马的坏风气。
【第48句】:【把别人的棺材抬到自家哭】 释义:没有事找事,自找烦恼。 例句:八戒近前道:“你是怎的起哩?专把别人棺材抬在自家里哭!不要烦恼!……他伤的是他的子民,与你何干!”
【第49句】:【重阳湿漉漉,穰草千钱束】 释义:漉漉:水渐渐渗下的样子。穰草:田禾秸秆。谓重阳这天雨淋淋,一束秸秆值干钱。谓遭灾年柴草昂贵。 例句:重九日晴,则冬至、元旦、上元、清明四日皆睛;雨则皆雨,又主灶荒。……“重阳湿漉漉,穰草千钱束。”
【第50句】:【一槌敲响了闷鼓】(惯)比喻一句话使人顿时明白。
【第51句】:【一时猫脸,一时狗脸】(惯)猫脸:指善相。狗脸:指凶相。形容态度一会儿好,一会儿坏,对人又哄骗又威胁。
【第52句】:【先生迷了路——在家也是闲】(歇)先生:民间对瞎子的戏称。瞎子迷了路闲转悠,坐在家里也是闲坐着,反正是一样闲着不做事。比喻事情不值得花费心思去想去做。
【第53句】:【三代不读书会变牛】(谚)连着三辈人不读书,后人就会变得像牛一样蠢笨。指读书不但开发自身智慧,对后代的遗传也十分重要。
【第54句】:【白露日个来,来一路苦一路】 释义:个:助词,无义。来:指雨来。谓白露这一天下场雨,会使蔬菜发苦。 例句:白露雨为苦雨,稻禾沾之则自飒,蔬菜沾之则味苦。谚云:“白露日个来,来一路苦一路。”
【第55句】:路是弯的,理是直的.
【第56句】:【没有擒虎艺,不敢上山岗】(谚)没有捉拿猛虎的武艺,就不敢到猛虎出没的山岗上去。比喻没有高超的本领,就不敢去犯风险,闯难关。 也作没得斩龙剑,哪敢下东海。 没有擒虎艺,不敢上高山;不是擒龙手,怎能下海洋。 没有擒龙手,不敢下东洋;没有打虎艺.不敢上山岗。
【第57句】:【八仙过海,缺少一个何仙姑】 释义:比喻在各种能人之中,缺少一位女的。 例句:八仙过海,缺少一个何仙姑。进据点,在敌人的肚子里战斗,海潮乡那个勇猛的女民兵,马国本觉得不能轻易使用,瞎子妈妈又只有那么一个女儿,万一有个凶险,不好。
【第58句】:【卸担子】(惯)比喻解除所承担的责任。
【第59句】:【无志之人常立志,有志之人立常志】(谚)没志气的人,经常立志,却不能实行;有志气的人,一次立志,终身实行。指立志不在次数多,在于坚定不移。
【第60句】:法力无边“法力”,原指佛法的威力,可以伏异端,降魔道,除烦恼,度众生。如《维摩诘经·佛国品》:“法王法力超群生,常以法财施一切。”又如宋苏轼《答圆通禅师书》:“所幸圣恩宽大,不即诛殛,想亦大善知识法力冥助也。”后因以“法力”指神通。如宋代朱松《书永和壁》诗:“道人法力真无碍,解遣龙孙吐浪花。”俗语巾又以“法力无边”指神奇的力量,了无障碍。如《三侠五义》第四回:“方才遇见相公的亲随,说相公神通广大,法力无边,望祈搭救我家小姐才好。”
【第61句】:【前言不对后语】指说话前后不照应,漏洞百出。原为禅语。《续灯录》卷十一:“曰:‘向上宗乘又且如何举唱?’师曰:‘前言不及后语。’”“向上宗乘”又称“向上一路”,即禅宗直指人心的特别法门。“前言不及后语”就是说语言是无法充分表达“向上宗乘”的,只能靠内心的证悟。后俗语中也有用前言不搭后语。如《官场现形记》第六回:“这位王协台一脸烟气,问他营里的事情,多是前言不对后语。”又如袁静等《新儿女英雄传》第二回:“大水下决心发言,憋出一身汗,前言不搭后语,结结巴巴的说了一泼滩。”(李明权)
【第62句】:只可救苦,不可救赌.
【第63句】:【新安茅厕香三天】(谚)茅厕:茅房,厕所。新砌好的茅房总能保持三天没臭味。比喻素质差的人或事物,开头还好,往后就一天不如一天。 也作新开茅厕三天香。 新砌茅厕三天新。
【第64句】:【机缘】泛指机会和缘分。如刘白羽《日出》:“但很长很长时间,我却没有机缘看日出。”此词源于佛教,现义有所引申。如《金光明最胜王经·如来寿量品》:“随其器量,善应机缘,为彼说法,是如来行。”《四教义》卷一:“夫众生机缘不一,是以教门种种不同。”又《坛经》有《机缘品》,表明禅宗接引学人,也有临机应缘各种差别。佛经义旨有大小、偏圆、渐顿、权实,皆由众生机缘各别,必须随机施化,方能各自受益。机、缘皆就众生而言,谓众生有善要根之“机”而为受教法之“缘”。机有善根细微待发、圣凡相关相对、适宜事理修法等义。佛典中,机缘、根机、根器、根性常互用;也单用“机”,如:“随机施化”、“应机说法”等。(禹振声)
【第65句】:【得命思财,疮好忘痛】(惯)刚把命保住了又想发财,疮疤好了就忘了当时的疼痛。指人贪财忘本。
【第66句】:【咽下口水吞了自己的话】(惯)比喻话说出去了又反悔。
【第67句】:【皇帝】“皇帝”是最高封建统治者的称号。 “皇帝”这个称号始创于秦始皇。夏、商、周三代,既没有“皇”,也没有“帝”。夏朝称“后”,商、周都称“王”。春秋时期,诸侯无论爵位高低,通称国君;后来,周王势力衰落,诸侯兼并,齐、楚、燕、韩、赵、魏、秦都先后称王,甚至中山小国也称起王来。秦王赢政统一六国,结束了战国纷争的局面。但赢政自以为“德兼三皇,功高五帝”,“采上古帝位号,号日皇帝。”“朕”成为皇帝自称的专用词,也是由秦始皇开始的。历史上虽然对秦始皇褒贬不一,但他确实是“千古一帝”。
【第68句】:【冤杀旁人笑杀贼】(惯)杀:表示程度深。指冤枉了无辜的人,让坏人高兴。
【第69句】:【会家不难,难家不会】见“难家不会,会家不难”。
【第70句】:一朵花不能香万里,万朵花才能遍地红
【第71句】:【在商为义士,在周为顽民】(谚)商:商朝。义士:忠于朝廷的人。 周:周朝。顽民:不顺从的人。商朝认为的义士,周朝则视作顽民。 指站在不同的立场、角度看问题,会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
【第72句】:【人见利而不见害,鱼见食而不见钩】 释义:只看见利益,却看不见危害。 例句:“每见世人惟利是趋,至于害在眼前,哪里还去管他。所以俗语说的:‘人见利而不见害,鱼见食而不见钩。’”
【第73句】:【不图今年笋,但图来年竹】(谚)笋:竹的幼苗,可作菜食。比喻凡事不应只图眼前的近利,要从长远利益着眼。
【第74句】:J质水推舟顺着水流的方向推船,比喻顺应某种形势而说话、办事。原为禅语,见《续传灯录》卷七:“到这里唤著顺水放船。”又如金代万松老人《从容录》:“本要以毒攻毒,长庆只解顺水推船。”“顺水推舟”在禅宗那里比喻随顺众生的机缘,开示说法。在文学中如元代康进之《李逵负荆》第三折:“你休得顺水推船,偏不许我过河拆桥。”又如《红楼梦》第四回:“老爷何不顺水行舟,做个人情,将此案了结。”
【第75句】:【力田不如逢年,善仕不如遇合】(谚)遇合:碰到好官运。卖力耕作,不如逢个好年景;善于做官,不如碰个好官运。旧指依照常规努力,比不上有个好运气。
【第76句】:【摸摸筷子就算入席】 释义:只要沾点边,就算有关系。 例句:“别胡思乱想了,只要你摸摸筷子就算入了席,吃,也扰了,不吃,也扰了:我看你还是领头快冲,一冲,麦子就算到手,别的事儿,咬着白面馍再说!”
【第77句】:【好事全归花大姐,坏事全怪秃丫头】(谚)花大姐:富贵人家的小姐。秃丫头:侍候小姐的丑丫头。 好事情全都归在小姐的名下,坏事情全都扣在丫头头上。借指有功劳都是头头们的,有错误都是手下人的。 也作“好事总归花大姐,坏事总怨秃丫头”。
【第78句】:【门坎子不好迈】(惯)比喻人不好对付。
【第79句】:【有智吃智,无智吃力】(谚)指有知识的人靠知识生活,没知识的人靠体力生活。
【第80句】:现世报原称“现报”,为佛家所谓三业报之一。晋代慧远《三报论》说得很明白:“经说业有三报。一日现报,二日生报,三日后报。现报者,善恶始于此身,即此身受。”后俗语用“现世报”为詈词,意为今生乃至当下就遭到恶报。如《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二:“再没有一个身子上,先前做了贵人,以后流为下贱,现世现报,做人笑柄的。”还特指不肖子孙。如清代顾张思《土风录》卷十一:“骂人日现世报,见李翊《戒庵漫笔》。张桂当国,有帖‘十可笑’于门。八可笑,驸马招个现世报。”又如《醒世恒言·李道人独步云门》:“自他死后,家事都就零落,况又遭着兵火,遂把我阁族子孙,都灭尽了。单留得我一个现世报,还在这里。”
【第81句】:【二六时】中国古代用十二地支记昼夜十二时辰,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昼夜各六个时辰,故称“二六时”。这是佛门的一句熟语,犹言一整天,整日整夜。佛门劝人要在“二六时”中保持正念,精进正道。如明·佚名《赠书记·假尼入寺》:“将来堕落知何地?因此上情愿焚修二六时。”现代亦偶有运用者。如鲁迅《华盖集·杂感》:“只有纠缠如毒蛇,执着如怨鬼,二六时中,没有已时者有望。”(李明权)
【第82句】:【捂盖子】(惯)比喻掩盖真相,不许别人揭露矛盾或揭发坏人坏事。
【第83句】:【烧纸钱】在民间,死了人要烧纸钱,上坟也要烧纸钱。那么,烧纸钱是从哪里来的呢? 相传,汉朝时候,有个叫尤文一的秀才,苦读寒窗十几年终未能获取功名,于是向蔡伦学习造纸。蔡伦死后,尤秀才继承蔡伦的造纸业,但技逊一筹,造出的纸质量降低,卖不出去。为此,尤秀才茶饭不思,没几天,竟闭上眼睛死去了。右邻右舍知道后,都过来帮助料理后事。尤秀才的妻子哭着对大伙说:“家境不好,没什么可以陪葬,就把这些纸烧给他做陪葬吧。”到了第三天,尤秀才突然从棺材中坐起来,嘴里还不停叫着:“快烧纸,快烧纸!”在场的人们都吓坏了。尤秀才却说:“我真的活过了,是烧的这些纸把我救了。这烧的纸到了阴曹地府就变成了钱,我用这些钱还了债,赎了罪,阎王老爷就把我放回来了。”这件事传出去后,一位有钱的老员外对尤秀才说:“我用金钱陪葬,不比纸值钱得多吗?”尤秀才说:“金银只能在阳间使用,不能带到阴曹地府,不信,打开棺材看一看,陪葬的金银保证分毫没差。”员外听了点头称是,并买了尤秀才家大量的纸。于是买纸的人一下子多起来了。其实,这是尤秀才和妻子设下的一个计策,为了多卖一些纸,才上演了死而复生的戏。从此,给死人烧纸的风俗便一直流传下来。
【第84句】:【黄连水里泡苦瓜】 释义:把苦瓜泡在黄连水里。比喻苦上加苦。 例句:龙北斗叹息道:“这哪里是你一家的事?来这里的人,哪一个没有一段苦事,谁不是黄连水里泡苦瓜的?但我不相信世道总是这个样儿。”
【第85句】:【卖解的吞宝剑——要钱不要命】(歇)卖解的:旧时称杂技演员或街头杂耍艺人。指为了钱,命都不要。常含讥讽意味。
【第86句】:【四大金刚】为佛经所称帝释的外将,分别居于须弥山四埵,各护一方,因亦称护世四天王,东方持国天王,身白色,持琵琶;南方增长天王,身青色,执宝剑;西方广目天王,身红色,持羂索;北方多闻天王,身绿色,执宝叉。寺庙山门两旁多塑四大天王像,俗称四大金刚。文学中多有引用,如《西游记》第五回:“玉帝大恼,即差四大天王,协同李天王并那吒太子,点二十八宿、九曜星官、十二元辰、五方揭谛、四值功曹……去花果山围困,定捉获那厮处治。”生活中也常有将某些身材高大,力大无比,或护佑某些人物者亦以此称呼之。(李君冈)
【第87句】:一夜不睡,十夜不醒。
【第88句】:偷来钱,两三天;血汗钱,万万年.
【第89句】:【逢场作戏】原指游方艺人遇到合适的场地,就开台表演。后来以“逢场作戏”一词,用为随意应酬,凑热闹的意思。宋·道原《景德传灯录·江西道一禅师》:“邓隐峰辞师。师云:‘什么处去?’对曰:‘石头去。’师云:‘石头路滑。’对曰:‘竿木随身,逢场作戏。’”又《五灯会元·泐潭洪英禅师》:“僧问:‘逢场作戏时如何?’师曰:‘红炉爆出铁乌龟。’”宋·苏轼《南柯子》词:“借君拍板与门槌,我也逢场作戏莫相疑。”(宽忍)
【第90句】:人家不必论贫富,惟有读书声最佳
【第91句】:宁做穷人脚下土,不做财主席上珍.
【第92句】:【钱为人之胆】见“财是富之苗,钱是人之胆”。
【第93句】:【耗子】“耗子”即老鼠。那么,为什么把“老鼠”称为“耗子”呢? 五代时,封建军阀割据,争战频繁。统治者为了自己穷奢极欲地享受和筹集战争经费,变本加厉地搜刮百姓,他们给苛捐杂税立了许多稀奇古怪的名目。据《旧五代史·食货志》记载,赋税除正项之外,还有许多附加税,如农家吃盐要上盐税,酿酒要交酗税,养蚕要交蚕税等。 不仅如此,附加税之外还有附加税,名为“雀鼠耗”。官府规定:每交粮食一石,加损耗两斗。连丝、棉、绸、线、麻、皮这些雀鼠根本不吃的东西,也要加“雀鼠耗”,每交银十两加耗半两。 到后汉隐帝时,“雀鼠耗”由纳粮一石加耗两斗,增加到四斗,百姓更是苦不堪言,但又不敢公开抱怨皇帝,便将一肚子的怨气发泄到老鼠身上,咒骂老鼠是“耗子”。其实,老鼠是小耗子,官府才是大耗子。
【第94句】:【金榜】科举时代俗称殿试录取的榜为“金榜”。金榜是相对于桂榜、杏榜而言的,没有前二榜,也不会有金榜,因为乡试、会试、殿试是层次递进的。古代科举考试先后有三榜:桂榜、杏榜和黄榜。桂榜是乡试录取举人的公告榜,因为放榜时正值桂花盛开而得名;杏榜是会试录取贡士的公告榜,因放榜时正值杏花盛开而得名;黄榜则是殿试之后朝廷发布的录取进士的公告榜,因该榜用黄纸书写而得名。黄榜也叫金榜,且有大小之分。小金榜由奏事处进呈于内,大金榜则由内阁学士加盖“皇帝之宝”的大印后张挂于外。 大金榜就是通常所说的黄榜。
【第95句】:【赤手攥空拳】(惯)形容人一无所有,孤苦无依。
【第96句】:千学不如一看,千看不如一练。
【第97句】:命根佛教认为从生到死的一期生命有三个要素:寿、暖、识。“寿”就是寿命,维持寿命的功能谓之“命根”,从梵语jivitendriya而来。命根是由过去世的业力所生的。唐代窥基《成唯识论述记》卷二说:“命谓色心不断,是命之根也。”色心不断的意思是一期生命的身心活动延续不断。《俱舍论》卷五指出:“命根体即寿,能持暖及识。”“暖”是以体温为标志的生理活动,“识”是以认识为标志的心理活动。命根能维持暖和识,并以暖和识为其存在的依据。
【第98句】:外练身、法、步,内练精、气、神。
【第99句】: 一门技术或学问,以期深造,称为“一门深入”。此说本于《楞严经》卷四:“令汝但于一门深入,入一无妄,彼六知根,一时清净。”原来,佛在楞严会上问大家,你们各用什么方法(门,法门)证得“圆通”境界,二十五位菩萨、罗汉分别介绍了各自证道的经验。例如,观世音菩萨由“耳根”“一门深入”,而证到“圆通”。佛家认为,深入一个法门可以证知一切法门,如唐代善导说:“从此一门得人法界,即是普人一切法界门也。”(《大日经疏》卷一)“一门深入”的结果,是获得清净解脱。
上一篇:佛语文案现实,致自己!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