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散文集文学网!

关于民间谚语的文案-民间谚语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1句】:【早知今日,悔莫当初】(惯)早知是今天这个结果,当初真不该那么做。指后悔莫及。 也作早知今日,悔不当初。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第2句】:【独龙难斗群蛇,双拳难敌四手】 释义:比喻一个人势孤力单,再勇猛,有本事,也敌不过两个人或一群人。 例句:他叹了口气,像是替徐东来解围似的,对大家说道:“唉!俗话说:‘独龙难斗群蛇,双拳难敌四手。’他,只有孤孤单单的一个人哩!”

【第3句】:【打破脑袋用扇子扇】 释义:比喻把生死置之度外,满不在乎。 例句:黄金湖一看,来者不善,又是老对头。心里一横,想起金山大哥的那句话:“打破脑袋用扇子扇,上肖县长、常专员那打官司去!”

【第4句】:走不完的路,知不完的理.

【第5句】:【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谚)指水土不同,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也有所不同。也指一处地方的自然资源就养活着这一地域的人们。 也作一方水土一方人。 一处水土一处人。

【第6句】:【左不是,右不是】(惯)指怎么做也不合适,不知怎样才好。

【第7句】:【不到西天不识佛】(谚)西天:传说中阿弥陀佛所居的国土。佛:佛祖。指不到西天去朝拜,就不认识佛祖的形象。比喻不亲历其境就不知事情的真相。也比喻不使出强硬手段对方就不知道厉害。 也作“不到西天,不知佛大小”。

【第8句】:【七十不打,八十不骂】(谚)对七十岁的老人,不可用打来惩罚他;对八十岁的老人,不可用骂来惩罚他。指对于年事已高的老人,要宽容善待。

【第9句】:【重阳黑洞洞,一年好收冬】 释义:指重阳这天阴沉下雨,这一年就有好收成。 例句:重阳黑洞洞,一年好收冬。九月九日是雨归路日,有雨主来年熟。

【第10句】:稳的不滚,滚的不稳

【第11句】:【树高千丈,叶落归根】 释义:比喻人最终总希望回到故乡;也比喻事情终究要归结到某处。“千丈” 又作“干尺”。“叶落”又作“落叶”。 例句:兀术道:“古人有言:‘树高干丈,叶落归根。’卿家若然思念家乡,某家差人送你回国。”

【第12句】:人在福中不知福,船在水中不知流。

【第13句】:【治一经损一经】(惯)经:中医指人体内气血运行通路的主干和分支。治好一条经络,损伤了另一条经络。比喻安抚了一方,得罪了另一方。

【第14句】:【一个单子吃药】(惯)单子:指药方。按照同一个药方吃药,患的是一样的病。比喻处境相同。

【第15句】:【满天讨价,落地还钱】见“漫天要价,就地还钱”。

【第16句】:【乌龟垫床脚——硬撑】(歇)硬:本指坚硬(乌龟背上的壳),转指勉强。撑:本指抵住,转指支撑、支持。指勉强支撑某种局面。含讥讽意味。

【第17句】:人怕放荡,铁怕落炉。

【第18句】:【洒热血,抛头颅】见“抛头颅,洒热血”。

【第19句】:【人也憎,鬼也嫌】(惯)形容谁都憎恨、厌恶。 也作人嫌狗不爱。 人嫌狗不待见。待见:喜欢。

【第20句】:【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释义:比喻因地制宜,利用自然条件。也比喻干什么行业,就靠什么行业生活。 例句:“好嘛,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咱们这个山坡地方,不养树就肥不了人。”

【第21句】:【庄严】塑造佛像,为之贴金,使其形象端庄肃穆,称为庄严。如元·陶宗仪《辍耕录·旃檀佛》:“京师旃檀佛以灵异著闻,海宇王侯、公相、士庶、妇女捐金庄严。”亦指佛菩萨像的光彩,如说“法相庄严”。用善、美之物(如七宝等)装饰国土,也称庄严。如《阿弥陀经》:“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此外,用福慧等善行净化身心,亦谓之庄严。如《大集经》卷一说四种庄严,即戒庄严、三昧庄严、智慧庄严和陀罗尼庄严。后用庄严形容自然界宏伟精妙。如宋·范成大《回黄坦》诗:“世界真庄严,造物极不俗。”或形容建筑物的端正肃穆。如《宋书·夷蛮传》谓诃罗陀国“台殿罗列,状若众山;庄严微妙,犹如天宫”。亦用庄严形容人的神态、仪表或语言等庄重而又严肃。如:老法师庄严地升座,并为四众弟子说法。又如梁启超《锡兰岛卧佛》:“为奇冷语有壮采者不难,为庄严语有风格者最难。”(李明权)

【第22句】: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

【第23句】:【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谚)病来时就像山倒下一样猛烈可怕,病去时就像~根根丝往外抽一样缓慢。指病发作时很猛,治病养病的过程却很费时。

【第24句】:【事忙先落账】(谚)落账:下笔记好账。指生意场中无论怎样忙,必须先把出入的账目记清。也泛指再忙也得把手头的紧要事作个了结。

【第25句】:【狗头上顶不了四两油】(谚)狗生性爱吃油脂,只要有点油脂,早被它吃得干净。比喻浅薄的人一旦发迹,便会表现得非常轻浮。

【第26句】:【久病成医】(谚)指患病时间长了,对病因、病情以及用药治疗等都有切实的了解,几乎算得个医生了。

【第27句】:【家穷有口锅,人穷不离窝】(谚)家里穷到只有一口做饭的锅,也还是不肯离开自己的家。指人总是留恋故土,不到万不得已时,不肯远走他乡。

【第28句】:【油瓶子倒了不扶,还推上一把】 释义:比喻不但不帮助人,反而损害人。 例句:你是油瓶子倒了不扶,还推上一把。不是说占了你们的工分吗?巴望人家走,可又偏要七七八八,让人家走不成。

【第29句】:【礅葫芦摔瓢】 释义:礅:把东西重重地放下。指人心中不满,摔摔打打,拿器物出气。 例句:儿子一年比一年大,一年比一年知道想媳妇,老子没给他说个来,墩(礅)葫芦摔瓢,总是不好出气,当爸爸的心里过不去呀!

【第30句】:【生日吹蜡烛】孩子们过生日,生日蛋糕是少不了的,精明的蛋糕店老板又开始赠送生日蜡烛。生日那天,吃着蛋糕,又吹蜡烛,别提有多高兴了。 不过,过生日吹蜡烛的来历恐怕孩子们不知道。 过生日要吹灭插在蛋糕上的蜡烛,这一做法最早始于古希腊。古希腊的月亮女神阿耳特弥新的崇拜者们在庆祝月亮女神生日时,在圣坛上摆上插着蜡烛的甜蜜蛋糕。后来,古希腊人在孩子的生日蛋糕上插上燃烧着的蜡烛,并增加了吹蜡烛的内容。他们相信,燃烧着的蜡烛具有隐秘神奇的力量,如果孩子们要求一个心愿,并且一口气吹灭所有的蜡烛,他们便可以如愿以偿。 这一习俗一直流传至今,漂洋过海,来到中国。

【第31句】:火烧眉毛源于《五灯会元》卷十六:僧问:“如何是急切一句?”蒋山法泉佛慧禅师答:“火烧眉毛。”《心地观经》卷五指出:“精勤修习,未尝暂舍,如去顶石、如救头燃。”谓佛教徒欲求出离生死苦海,当以急迫之心精进修持,不容懈怠。火烧眉毛之意与此相似。情势紧迫,必须立即设法去解决眼前的因境,俗谓之“火烧眉毛,且顾眼前”。如《镜花缘》第三五回:“小弟此番揭榜虽觉孟浪,但因要救舅兄,不得已做了个‘火烧眉毛,且顾眼前’之计,实是无可奈何。”也指缺乏长远的眼光,只图眼前的利益,得过且过。如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第八章:“(他)何去何从,没有了主意,背着手,踱几步,咳!火烧眉毛顾眼前嘛。”

【第32句】:【前人田土后人收】(谚)前辈人开垦或购置田地,后辈人获得田地的收益。指前人创业,后人继承,历来如此。 也作前人田地后人收。 前人田土,后人收留。

【第33句】:一动不如一静据宋代张端义《贵耳集》卷上记载:南宋孝宗皇帝·日到天竺和灵隐礼佛,经过飞来峰,问陪同的和尚僧辉:“既是飞来,如何不飞去?”僧辉对道:“一动不如一静。”一般地说,佛家修定主静,反对身、口、意因妄动而造业。僧人所居的寺庙,梵名Aranyaka,意译为寂静处。僧人所修的禅定,梵名Dhyana,意译为静虑。“静虑”这一意译,当从《礼记·大学》而来:“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佛教也有“因定发慧”之说。后引用“一动不如一静”,系指小必多此一举,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如《警世通言》卷二二:“况且下水顺风,相去已百里之遥,一动不如一静,劝你息了心罢!”王西彦《春寒》:“一动不如一静,看看事态的发展再说。”

【第34句】:【吃柿子拣软的捏】 释义:比喻欺负老实人或弱小者。“拣”又作“找”、“挑”。 例句:留根:“这小子,吃柿子拣软的捏,看我留根好欺负啊!”

【第35句】:【看人下菜碟儿】(惯)比喻根据不同人不同的身份、地位来分别对待。 也作看客下菜碟。 见人下菜碟儿。

【第36句】:【黄牛过河——各顾各】(歇)指各人只顾自己,不顾他人。 也作“黄牛过水——各顾各”。

【第37句】:【天上掉馅饼】(惯)比喻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或好处。也比喻不可能实现的好事。

【第38句】:【一文钱难倒英雄汉】(谚)哪怕只是一文钱,关键时刻缺了它,能耐再大也会被难住。指金钱是生活的必需品,应珍惜,莫浪费。 也作一文钱急死英雄汉。 一文钱逼死英雄汉。

【第39句】:【骄傲来自浅薄,狂妄来自无知】(谚)浅薄:缺乏学识或修养。骄傲自满是由浅薄造成的,狂妄自大是由无知造成的。指要想克服骄傲、狂妄的习性,必须不断地增长见识,加强修养。

【第40句】:人不在大小,马不在高低.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第41句】:【壶中无酒难留客】(谚)没有酒肴招待,就难以留住客人。比喻没有必要的物质条件,就吸引不住想要得到的人才。

【第42句】:【半瓶子醋】“半瓶子醋”借喻知识浅薄,对某种知识、某种技艺一知半解,却又喜欢自己吹嘘的人。 这句俗语出自《古今杂剧无名氏(司马相如题桥记)》:“如今那街上常人,粗读几句书,咬文嚼字,人叫他做半瓶醋。” “半瓶子醋”和“半盆子水”差不多,还有句类似的俗语叫做“整盆子不响,半盆子晃荡”,意思同“半瓶子醋”一样,指那些不求上进,一知半解自吹自擂的人,很是让人厌恶。

【第43句】:【吃定心丸】(惯)定心丸:想象中的能使人心神安定的药丸。比喻因得到某种许诺,而心绪安宁。 也作吃镇心丸。 吃安心丸。

【第44句】:人心换人心,八两换半斤。

【第45句】:【强龙不压地头蛇】 释义:比喻外来人尽管厉害,也斗不过当地的势力。 例句:行者道:“你也忒自重了,更不让我远乡之僧。也罢,这正是强龙不压地头蛇。”

【第46句】:把舵的不慌,乘船的稳当。

【第47句】:【金乡邻,胜于银亲眷】(谚)乡邻好比金子,亲眷好比银子。指紧挨的近邻比远处的亲戚要亲近、可贵得多。

【第48句】:【面软的受穷】(谚)面软:重情面,该采取强硬态度时拉不下脸面。指面对过分的要求,不忍或不敢向对方说“不”的人,注定要遭受穷困。

【第49句】:【脑子里缺根弦】(惯)比喻头脑简单,心眼儿少。

【第50句】:【心急碰上热豆腐】(惯)指心里正着急,偏又碰上麻烦事。也比喻心里存不住话,听到什么说什么。

【第51句】:宁给好汉拉马,不给懒汉作爷.

【第52句】:【星期】“星期”已经和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联系得非常紧密,调节着我们的生活节律。那么,星期是怎么来的呢?原来,“星期”是从国外引进的。 星期这一名称的由来,可追溯到古代的“七曜”。古人把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星联系起来,称为七曜,曜,即耀,七曜就是七颗明亮的星。公元前七世纪,巴比伦人即以“七曜”记日,七天为一周,依次名为日曜(星期日)、月曜(星期一)、火曜(是期二)、水曜(星期三)、木曜(星期四)、金曜(星期五)、土曜(星期六)。并把这些星视为“星神”轮流值班,每个星神值一日,所以“星期”就是星神值班的日期。 八世纪时,摩尼教徒从中亚康居国将七曜记日法传人我国。我国称星期为“曜日”,即日曜日(星期日)、月曜日(星期一)、火曜日(星期二)、水曜日(星期三)、木曜日(星期四)、金曜日(星期五)、土曜日(星期六)。 渐渐的,和人们的生活日益紧密,特别是近代工业的发展,和国外联系越来越广泛,用星期安排工作、生活已成习惯。

【第53句】:一知半解教外别传的禅宗主张超越经验的直接体认,谓之“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禅宗反对一味地依文解义,反对执著于琐碎的“知解”,斥为“一知一解”。如唐代灵祐《沩山警策》说:“若向外得一知一解,将为禅道,且没交涉,名运粪入,不名运粪出。”粪,比喻那些虚妄的“知解”。后人用“一知半解”谓所知甚少而理解肤浅。宋代严羽说诗,好用禅语,其《沧浪诗话·诗辨》谓:“悟有浅深。有分限、有透彻之悟,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鲁迅在谈到学外语时,也用了这个词。他指出:“学日本文要到能够看小说,且非一知半解,所需的时间和力气,我觉得并不亚于学一种欧洲文字。”(《书信集·致陶亢德》)一念极短促的时间,称为“一念”。“一念”短到什么程度?《仁王护围经》说,“一念”中包括九十刹那,一刹那中又包括九百次生灭。《往生论》说,“一念”中包括六十刹那。佛家提倡从“一念相应”下手修行,即抓住一闪念,与清净自性、禅定智慧等互相契合。又提倡“一念不生”,即凝心息虑,不生一念妄心。佛家还认为,空间、时间都产生于“一念”心中,所谓“一念三千(世间)”,“一念万年”,皆指此。后因以“一念”泛指一闪念间。如《儿女英雄传》第三六回:“你可晓得一念不违天理人情,天地鬼神会暗中阿护,一念背了天理人情,天地鬼神也就会立刻不容。”俗语中又有“一念之差”,谓动念间出的差错。如夏衍《掌声与哀声》:“(执政的阶层)一念之差,一事之误,往往可以使千千万万人民沦于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悲境。”

【第54句】:【瘦骆驼强似象】 释义:比喻富贵人家即使衰败了,也比一般人家有钱有势。也比喻某种势力虽已衰落下来,但也不能小看。 例句:常言道:“瘦骆驼强似象。”桂员外今日虽然颠沛,还有些余房剩产,变卖得金银若干。

【第55句】:虎头蛇尾此词,较早见于元代康进之《李逵负荆》第二折:“这厮敢狗行狼心,虎头蛇尾。”比喻诡诈伪善,言行不一致。后多比喻来势很大而草草了事,有始无终。如《水浒传》第一O三回:“官府挨捕的事,已是虎头蛇尾,前紧后慢。”其实,“虎头蛇尾”是从禅语“龙头蛇尾”衍变而来的。《景德传灯录·前袁州仰山慧寂禅师法嗣》:“师问:‘僧什么来处?’僧提起坐具。师云:‘龙头蛇尾。”’毒龙《法显传》载北天竺葱岭“有毒龙,若失其意,则吐毒风雨雪,飞沙扬砾,遇此难者,万无一全”。佛教以“毒龙”喻贪嗔痴“i毒”,《法苑珠林》卷三五:“亦如毒龙常吐毒气,值者悉亡,亦如妩蝮常怀嗔毒,触者并害。j毒烦恼,亦复如是,兴触皆害,坠堕三界。”唐代王维《过香积寺》诗云:“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所谓“制毒龙”,即制伏贪嗔痴等“≥毒”烦恼。也用来比喻“i恶道”,即地狱、饿鬼和畜生。如《宾头卢突罗阁为优陀延王说法经》谓:“三毒龙者,喻其死亡,堕三恶道。”世俗又以毒龙比喻残暴者、恶势力等。

【第56句】:【占鳌头】(惯)鳌头:皇宫大殿前石阶上镌刻的巨鳌的头,科举时代进土复榜时第一名(状元),要在此站立迎榜,故称中状元为占鳌头。 比喻占首位或取得第一名。 也作“独占鳌头”。

【第57句】:【利他】佛教有“二利”之说,上求佛法为“自利”,下化众生为“利他”。如《无量寿经》卷上:“自利利人,人我兼利。”利人,即利他。利他是大乘佛教行菩萨道,普度一切众生的特征。利他是在自利的基础上进行的。如唐·伽才《净土论》所说:“应知由自利故,则能利他;非是不能自利而能利他也。”佛教认为,不具备由自利而修得的智慧、定力、正见、慈悲等,就无法真正地利他。其他宗教教义也多包含利他的内容。近代西方伦理学家孔德创“利他主义”,认为道德的原则就是使利己的冲动从属于利他。(李明权)

【第58句】:只有千里的名声,没有千里的威风。

【第59句】:【韩信用兵,多多益善】 释义:韩信:西汉初年有名的将领,《史记·淮阴侯列传》载,一次,刘邦问韩信能带多少兵,韩信回答说:“臣多多而益善耳。”益:更加,越……越。善:好。借指越多越好。 例句:再说,二十几个人,有什么好整顿的呢?“长袖善舞,多钱善贾”,谷部长一向是“韩信用兵,多多益善”的人,哪里会把二十几个人放在眼里?

【第60句】:【钢刀再淬火,利刃又加钢】 释义:淬火:把金属工件加热到一定温度,然后浸入冷却剂急速冷却,以增加硬度。比喻好上加好,刚强更加刚强。 例句:你别看日子不多,他长的出息可真不少!这条硬汉子,一进入革命队伍的行列,真好似钢刀再淬火,利刃又加钢!

【第61句】:【惹了一鼻子灰】见“碰了一鼻子灰”。

【第62句】:【披的人皮,做的鬼事】 释义:比喻外表像人,暗地里尽做坏事。 例句:“你们朝廷无道,奸贪横行,一个个披的人皮,做的鬼事,弄得民不聊生,走投无路。”

【第63句】:【三齿钩挠痒——硬手】(歇)硬:本指坚硬,转指过硬、强硬。手:本指形状像手的物品,转指人(多指有某种技能的人)。指在某方面有过硬本领的人。也指态度或手段强硬的人。

【第64句】:想入非非俗称不切实际的胡思乱想为“想人非非”。如端木蕻良《曹雪芹》十九:“霑儿就爱想人非非,不理他也就没事了。”此语出于佛经中的“非想非非想天”或“非想非非想处”。三界中以无色界为最高,无色界四天中以“非想非非想天”为最高,又名“有顶天”。《楞严经》卷八说:“如存不存,若尽非尽,如是一类,名为非想非非想处。”另据《俱舍颂疏·世间品三》说,此天据诸天之首,其中众生定力深湛,已经没有下地的“粗想”,但也并非暗昧无想,而是还有“细想”,故称“非想非非想天”。

【第65句】:亲自下河知深浅,亲口尝梨知酸甜

【第66句】:【终使他诚服。见《三国演义》第八十七回至九十回。此处用八擒孟获指某种行动是不必要的、多余的。

【第67句】:【马瘦毛长,人瘦面黄】(谚)马瘦了,没膘没肉,毛就显得长;人瘦了,营养不良,供血不足,脸色就枯黄。指人面色枯黄,不是饿态,就是病态。

【第68句】:【香象渡河】经上以“三兽渡河”比喻小乘、中乘、大乘这“三乘”证道程度的浅深。《优婆塞戒经·三种菩提品》说:“如恒河水,三兽俱渡:兔、马、香象。兔不至底,浮水而过;马或至底,或不至底;象则尽底。恒河水者,即是十二因缘河也。声闻渡时,犹如彼兔;缘觉渡时,犹如彼马;如来渡时,犹如香象,是故如来得名为佛。”香象渡河谓香象涉水最深,直到河底,比喻佛菩萨证道最深、最彻底。后常用以称美诗文之透彻、精深。如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评》:“李杜数公,如金鳷擘海,香象渡河,下视郊岛辈,直虫吟草间耳。”亦作“香象绝流”。明·袁宗道《杂说类》:“至若般若缘深,灵根夙植,伽陵破卵,香象绝流。”(李明权)

【第69句】:愿为众人死,不为一人亡。

【第70句】:脚正不怕鞋歪,心正不怕雷打。

【第71句】:千奇百怪《续传灯录·广慧琏禅师法嗣》:“东京华严道隆禅师,初参石门彻和尚,问日:‘古者道:但得随处安闲,自然合他古辙。虽有此语,疑心未歇时如何。’门日:‘知有乃可随处安闲,如人在州县住,或闻或见千奇百怪,他总将作寻常。不知有而安闲,如人在村落住,有少声色则惊怪传说。’师于言下有省。”形容十分稀奇古怪,也指各种各样奇怪的事物。如《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一:“若不是前世缘故,杀人竟不偿命,不杀人倒要偿命,死者、生者,怨气冲天,纵然官府不明,皇天自然鉴察。千奇百怪的,巧生出机会来了此公案。”《红楼梦》第十九回:“袭人自幼儿见宝玉性格异常,其淘气憨顽出于众小儿之外,更有几件千奇百怪口不能言的毛病。近来仗着祖母溺爱,父母亦不能十分严紧拘管,更觉放荡弛纵,任性恣情,最不喜务正。”鲁迅《华盖集续编·古书与白话》:“用老手段的自然不会长进,到现在仍是说非‘读破几百卷书者’即做不出好白话文,于是硬拉吴稚晖先生为例,可是竟又会有‘肉麻当有趣’,述说得津津有味的,天下事真是千奇百怪。”

【第72句】:【打虎要力,捉猴要智】(谚)老虎凶猛,打虎须有力气;猴子灵活,捉猴须用智谋。指处理不同性质的事情,要采取有针对性的不同策略。

【第73句】:【贫贱夫妻百事哀】 释义:[唐]元稹诗句,指贫贱夫妻事事困难。 例句:虽然是“贫贱夫妻百事哀”,倒也还能不断地“柳暗花明又一村”。

【第74句】:【关门打狗】(惯)比喻把敌人死死包围住,然后歼灭掉。

【第75句】:满眼荣华何足贵,一家和睦胜千金

【第76句】:有话说在当面,有事摆在眼前.

【第77句】:【藏着乖的卖傻的】(惯)乖:机灵,伶俐。比喻心里明白,假装糊涂。

【第78句】:金刚怒目形容面目威严,令人生畏。如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我的第一个师父》:“不料他竟一点不窘,立刻用‘金刚怒目’式,向我大喝一声。”金刚是佛寺山门的守护神,左右各一。金刚头戴宝冠,裸上身,作愤怒相。左金刚张口,高举金刚杵;右金刚闭口,平托金刚杵。金刚又称“密迹金刚”。相传密迹金刚原为勇郡王的法意太子,后归属托塔天王之下,成为护法神(见《大宝积经》卷八)。关于金刚怒目的意义,见宋代庞世英《谈薮·薛道衡》:“隋吏部侍郎薛道衡尝游钟山开善寺,谓小僧日:‘金刚何为努(怒)目?菩萨何为低眉?’小僧答日:‘金刚努(怒)目,所以降服四魔;菩萨低眉,所以慈悲六道。’道衡怃然,不能对。”

【第79句】:忍痛易,忍痒难

【第80句】:【朝廷不打送礼人】(谚)指送礼与人,只要不是贿赂,原是无可厚非的。

【第81句】:【绣花枕头——一包草】(歇)比喻人徒有其表。常含讥讽意味。 也作绣花枕头——一肚子草。 绣花枕头——里面一包草。

【第82句】:【往上爬】(惯)比喻以不正当的手段谋求提升官职、地位。

【第83句】:【绿帽子】称人妻子有外遇,人们给他一个不雅的称号,叫做“戴绿帽子”。“绿帽子”一词源自古代服饰制度。 汉武帝之后,随着儒家礼乐制度的健全,服饰的尚色制度也逐渐建立起来。服饰的颜色成为区别贵贱、尊卑的一种标识。汉代就以绿色巾为贱服。 后汉李封为延陵令时,对犯法的下属官吏不加体罚,而罚戴绿头巾。元明两代,乐人、妓女必须着绿服、青服、绿头巾以标志所从事的贱业。《元典章》规定:娼家男子戴绿头巾,以表示他们低下的社会地位。后因称妻有外遇为戴绿头巾。明代郎瑛《七修类稿》卷二十八载:“吴人称妻有淫行者为绿头巾。”“绿头巾”为什么又演变成“绿帽子”,原来,“绿帽子”就是“绿头巾”(见现代汉语词典)。

【第84句】:【老鸦占了凤凰巢】(惯)比喻卑贱的人霸占了高贵人的位置。

【第85句】:【孔子家儿不识骂,曾子家儿不识斗】(谚)孔子:姓孔名丘,儒学创始人。曾子:姓曾名参,孔门大弟子。 孔子家的子弟不会骂人,曾子家的子弟不会斗殴。指在教养程度很高的环境里,不会发生粗野行为。

【第86句】:【问不出个子丑寅卯】(惯)子丑寅卯:地支的前四位,比喻各种事情。指什么话也问不出来或什么答案也得不到。

【第87句】:【调皮的骡子能拉套】(谚)拉套:套在车辕的前面或侧面拉车。不驯服的骡子拉套往往很得力。比喻顽皮的年轻人,只要引导得法,往往很有出息。

【第88句】:【财助精神酒助胆】(谚)有了钱财,人就心情愉悦,精神振奋;喝了酒就会增添人的胆量。指有钱就有精神,有酒就有胆量。

【第89句】:【劈开两片顶阳骨,倾下一盆冰雪来】见“分开八片顶阳骨,倾下半桶冰雪水”。

【第90句】:【关公门前耍大刀】(惯)关公:即关羽,字云长,三国时蜀国大将,善使大刀。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 也作关夫子门前耍大刀。关夫子:指关公。 关老爷营前耍大刀。关老爷:指关公。 关帝庙门前耍大刀。关帝庙:祭祀关公的寺庙。

【第91句】:相逢好似初相识,到老终无怨恨心

【第92句】:【醋】“醋”是深受大众喜欢的一种带酸性调味品,有开胃降压之功效。 那么,醋是谁发明的呢?自古就有“杜康造酒儿造醋”的民间传说。 杜康,夏朝山西运城人,众所周知,他是我国最早的酿酒家。杜康的儿子黑塔率族移居今江苏镇江一带,在长江边的渔港设了一家作坊,并用水浸泡酒糟,每天翻缸。泡到二十一天的酉时,当他揭开缸盖后,一股特殊的香味扑鼻而来,他尝了尝缸中的酒糟水,酸中带甜,味道还不错。他在煮菜的时候放了一点儿,菜味可口,令人食欲大增。于是黑塔便把“廿一日”加了个“酉”字,将这种酸汁命名为“醋”。据说,至今镇江恒顺酱醋厂制醋的时间还是二十一天。

【第93句】:【鬼家活计】指非正道的邪僻行径,见于《大慧宗杲禅文案》。卷二十说:“今时学道人,不问僧俗,皆有二种大病。一种多学言句,于言句中作奇特想。一种不能见月亡指,于言句悟入。而闻说佛法禅道不在言句上,便尽拨弃,一向闭眉合眼,做死模样,谓之静坐,观心默照。更以此邪见诱,引无识庸流曰:静得一日,便是一日功夫。苦哉,殊不知尽是鬼家活计。去得此二种大病,始有参学份。”俗语中类似者有“鬼魅伎俩”,比喻用心险恶、暗中伤人的手段。如《歧路灯》第九五回:“这些衙役鬼魅伎俩,千人一状,原也不必挂齿。”(李明权)

【第94句】:言传不如身教

【第95句】:【牵羊入屠户之家——一步步来寻死地】(歇)屠户:以宰杀牲畜为业的人家。指人一步一步走向绝路。多指自寻死路。

【第96句】:【登着鼻子撒尿】(惯)形容欺人太甚。

【第97句】:【无立足之地】(惯)立足:能站住脚或生存下去。比喻没法生存下去。也形容非常惭愧,无地自容。

【第98句】:一根草搓不成索,一片篾编不成箩。

【第99句】:【脑子怕不用,身子怕不动】(谚)脑子怕的是不用,越不用越迟钝;身子怕的是不动,越不动越僵硬。 指脑子越运用越灵活,身子越活动越健康。

170444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