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散文集文学网!

很多人赞的俗语经典歇后语,令人赞不绝口!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1句】:【知子莫若父】(谚)莫若:没有比得上。指父亲对儿子是最了解的。

【第2句】:老虎饿了逮耗子一饥不择食

【第3句】:【玻璃人儿——透极了】(歇)本指极其透明,转以形容人非常聪明伶俐。

【第4句】:一把火烧不开水,一只手捂不住天。

【第5句】:扳不倒儿掉在血盆里——红人

【第6句】:【兵无强弱,将有巧拙】释义:兵:士兵、军队。军队无强弱之分,将领有智愚之别。指选择带兵的将领,要重在智略。例句:古语有之:“兵无强弱,将有巧拙。”故选将以智略为本,勇力为末。

【第7句】:【富易交,贵易妻】见“贵易交,富易妻”。

【第8句】:高价买来低价卖——尽做赔本事

【第9句】:【棋逢敌手难藏行】(谚)藏:隐藏不露。指下棋人要是遇着棋艺不相上下的对手,每一着的用心都会被对方识破,难以施展。比喻两军对阵,足智多谋者相逢,双方都很难施展计谋。 也作“棋逢对手难回避”。

【第10句】:【耗子舔猫鼻梁骨】释义:比喻自己送死。例句:郭鬼子胆大包天,要跟我比量比量,真他妈是耗子舔猫鼻梁骨,我张作霖从前清打到民国,多大的阵势没见过!

【第11句】:【侯门深似海】(谚)侯门:旧时王侯的府门。指王侯的府门像海一样深,平常人难得通报进去。也泛指达官富豪之家,不容普通人进出。

【第12句】:【门前结起高头马,不是亲来也是亲】释义:人一旦有了权势,不是亲戚的人也来认亲戚。倒句:俗话说的:“门前结起高头马,不是亲来也是亲”。武大郎有了这样一个好兄弟,邻舍听见了,自然都赶来问长问短。

【第13句】:婊子立牌坊——假装正经;令人作呕

【第14句】:姑姑的儿子来到我家,每逢吃饭总要与我弟弟占桌子抢板凳,争碗夺勺。爷爷笑着说:“你俩是反贴门神不对脸,一个槽上拴不住俩叫驴啊!”(河南·汝南)

【第15句】:【由你奸似鬼,也吃洗脚水】见“饶你奸似鬼,吃了洗脚水”。

【第16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释义:明知有危险,也要冒险而行。例句:英雄想到这里,就认定这条路走,一定要去跟老虎斗一斗了。趁着酒兴,大步向前。正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第17句】:【 为别人的豆子,炒烂自己的锅】为帮助别人,牺牲了自己的 利益。张恨水《夜深沉》:“您早知道我是个热心的人 吧!……就为了这一点,常常为着别人的豆子,炸了自己的 锅。”

【第18句】:妈妈叫我去买馍,我不去,后来挨了骂才去的。妈妈见我把馍买了回来,乐呵呵地说:“你这是‘鞭子也打了,磨子也曳了’。”(陕西·耀县)

【第19句】:有人说小宝那么瘦,肯定是有病。小宝妈说:“瓜好不在大小,健康不在胖瘦。我儿子的身体好着呢!”(广东·龙川)

【第20句】:【人多一技有益,物裕一备有用】(谚)人多掌握一种技能,总是有好处的;器物能多准备一件,总有用得着的。指人的本事不嫌多,物的备件不可少。

【第21句】:【顺风使令箭】(惯)比喻顺应形势发展,根据情况再作出决断。

【第22句】:【七月半,八月半,人出大汗天善变】(谚)指农历的七、八月间,暑气未退,秋凉开始,人一活动就会大汗淋漓,天气忽冷忽热,变化不定。

【第23句】:【一剪子剪不齐】不容易一下子把事情做得很完善。清代 《歧路灯》:“俗话说:好账不如无。在我身上一天,就在我心 里一天,恨不得一剪剪齐。”

【第24句】:梦里拾钱——空喜一场

【第25句】:趴在屋顶上瞧人——把人看矮了

【第26句】:【早不忙,晚发慌】不及早抓紧时间,事情做不完,陷于慌 乱。电视剧《辘轳·女人和井》:“早不忙晚发慌,晚上熬油补 裤裆,你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第27句】:属玻璃的——经不起敲打

【第28句】:毛毛虫弓腰——以曲(屈)求伸

【第29句】:关公走麦城——死到临头

【第30句】:【冒天下之大不韪】(惯)不韪:不是,过失。指不顾天下人的反对,明目张胆地做罪大恶极的事。也指遭到天下人的反对。

【第31句】:拆东墙补西墙——凑合着过

【第32句】:【皇天不负好心人】(谚)皇天:老天。老天不会辜负操好心,做善事的人。指好心人终究会有好结局、好报应的。

【第33句】:【撒迷魂药】(惯)迷魂药:迷信指能迷失人本性的药物。比喻用花言巧语迷惑人。

【第34句】:【土地老爷住深山——自在没香火】(歇)比喻人受冷落,无人理睬。

【第35句】:推小车上台阶——步一个坎

【第36句】:我学习总是心猿意马,精力不集中。爸爸说:“心专才能绣得花,心静才能织得麻;人深水者得珍珠,涉浅滩者捞鱼虾。你呀,今后可得用心点。”(广西·都安)

【第37句】:【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原义为:秀才在家读书,就能知 道社会上的事情。借指人知识广博,或消息灵通。鲁迅《南 腔北调集》:“古之秀才,自以为无所不晓,于是有‘秀才不出 门,而知天下事’这自负的漫天大谎。”

【第38句】:【摆长蛇阵】(惯)长蛇阵:古时作战常用的一种阵法,队伍按一字长条形排列。比喻排长队。

【第39句】:拿着棍子叫狗——越叫越远

【第40句】:【八九不离十】释义:数字的顺序是八九紧接着十,比喻相差不多。另外,“十”与“实”谐音,常说明估计或猜测的情况与实际情况很接近。例句:“……咱们对男人心理分析不了,可是对咱们自个儿总能透视个八九不离十……”

【第41句】:车临头,马挂角,将帅活不了。

【第42句】:【兵悚悚一个,将悚悚一窝】悚,无能。借指领导不力,连累 全体。类似的:主将无谋,累死千军。社会学图书:“行伍中 有一句俏皮话,道是兵悚悚一个,将悚悚一窝,诚为古今经 验之谈。从某种意义讲,核心干部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决定 着整个班子的水平和性质。”

【第43句】:太平洋搬家——翻江倒海

【第44句】:光屁股打老虎——又不要脸,又不要命

【第45句】:夺下羊羔放走狼——留下后患

【第46句】:【馋猫总得奔腥味儿】(谚)指贪吃腥物的猫,一闻到腥味就会跑过去偷吃。比喻贪婪的人,总经不住物欲的诱惑。也比喻走邪道的人习性难改。 也作“馋猫改不了吃腥”。

【第47句】:懒老婆上鸡窝——奔(笨)蛋

【第48句】:卖了鞋子买帽子一顾头不顾脚

【第49句】:【累不累,想想曾经插过队】十年动乱中,中学毕业生大批 去农村插队务农,生活艰苦。意即不要害怕困难,不要害怕 吃苦。池莉《来来往往》:“苦不苦,想想红军二万五;累不 累,想想曾经插过队,这是康伟业自己编的顺口溜,其实也 就是他对待困难的指导思想。”

【第50句】:湿水棉花——没法弹(谈)

【第51句】:【豁唇骡子卖了个驴价钱——吃亏就在嘴头子上】(歇)豁唇:唇裂,上唇直着裂开。指入吃亏是因说话不注意。

【第52句】:【牛蹄子,两瓣儿】指分开,合不到一起去。浩然《艳阳 天》:“别人家都是和和美美的,为什么你们爷俩总是牛蹄子 两半儿?”

【第53句】:【敢怒不敢言】(惯)指心里愤怒,但不敢说。

【第54句】:【掰开指头算一算】仔细算算。掰,也说:扳,以动作显示 计算。老舍《四世同堂》:“你掰开手指头算算,吃过我多少 顿饭,喝过我多少酒、咖啡,说句不好听的话,我要把那些东 西喂了狗,它见我都得摇摇尾巴!”

【第55句】:【山有百草,人有百性】(谚)山上长着各式各样的花草,人也有着各自不同的个性。指人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志趣与个性,不可强求一致。

【第56句】:我凭着聪明的脑袋瓜,上课很少记笔记。有一节语文课,老师讲了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当时我记得清清楚楚,可不久就忘了。老师批评我说:“再淡的墨水也胜过最好的记忆,今后你要学会记笔记。”(江苏·海安)

【第57句】:【不管大哥二哥麻子哥】(惯)比喻不管是谁,不管他的地位如何。

【第58句】:【 采桑娘子要晴天,种田哥哥要雨天】两种要求互相冲突,难 办。明代《醒世恒言》:“做天莫做四月天,蚕要温和麦要寒。 秧要日时麻要雨,采桑娘子要晴天。”

【第59句】:【债多不愁,虱多不痒】见“虱子多了不怕咬”。

【第60句】:【人抬人高,水抬船高】(谚)人抬举人,地位自然就升高,就像水涨高了,抬得船身也高一样。指人要想有大作为,总离不开众人的扶持与抬举。 也作人抬人,无价宝;水抬水,万丈高。 人抬人高,自尊自贵。

【第61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惯)比喻看问题片面,只看到局部,看不到整体或全局。

【第62句】:木钻钻钢板——纹丝不动

【第63句】:藤萝爬上葡萄架——纠缠不清

【第64句】:树枝做拐杖一一光出岔子;净岔子

【第65句】:【无志之人常立志,有志之人立常志】(谚)没志气的人,经常立志,却不能实行;有志气的人,一次立志,终身实行。指立志不在次数多,在于坚定不移。

【第66句】:鸭子眇棚——闹翻天

【第67句】:【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谚)蹊(xi):小路。桃树、李树不会说话,可它们的花果很吸引入,人来人往,树下自然就踩出了条条小路。 比喻人的品德高尚,自然引人景仰。 也作桃李不言自成蹊。 桃李不言,下自成行。

【第68句】:【金兰】“金兰”指结拜的兄弟姐妹。原意是牢固而融洽的友情。源自《易经》。《易经·系辞上》说:“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金兰”一词从这两句话当中各取一字而成。“金”喻坚,二人如果同心协力,其作用可断金——可以克服一切困难而达到目的。“兰”喻香,即美好。 “臭”读如“秀”,指气味。两人推心置腹的话语,如兰花之香美,令人感动。后世便以“金兰”比喻朋友之交,可以解释为其坚如金,其芳如兰。《文选·秋胡诗》云:“且协金兰好,方愉琴瑟情。”即谓金兰之交如琴瑟之和,令人欢愉。后引申为结义,如“义结金兰”,指结拜兄弟、姐妹。这样的结拜兄弟,其情义坚如金,堪称“铁哥们”。

【第69句】:半江中盖房子——从何做起

【第70句】:我们村有一家人,去年办厂,今年办店,结果借满了债。人们都说,他们这是烂泥中搬石头——越搬越往下陷。(江苏·无锡)

【第71句】:好汉上梁山——逼出来的

【第72句】:妈妈给我们姐弟俩买了很多好吃的,姐姐坚持先让妈妈尝一尝,妈妈笑得合不拢嘴,说:“要吃还是麻叶(一种油炸食品)

【第73句】:【姑爷进门,小鸡没魂】(谚)姑爷:岳丈家对女婿的敬称。没魂:吓掉了魂。指女婿是丈人家的娇客,女婿一来,就要杀鸡置酒,盛情款待。

【第74句】:【按着葫芦扣籽儿】强行全部取走。清代《醒世姻缘传》: “哪像如今听见那乡里有个富家,定要寻件事,按着葫芦抠 子,定要挤他个精光。”

【第75句】:【吃饱了一家不饥,锁住门不怕饿死板凳】(惯)指家里只有单身一人。为对单身汉的谐谑语。

【第76句】:【装一佛像一佛】(惯)比喻装什么人像什么人。

【第77句】:椅子折了背——没靠头

【第78句】:【手比脚丫子还笨】(惯)形容人的手非常笨拙,干不了细活。 也作“手都比脚丫子笨”。

【第79句】:老师正在讲故事,我先是发现小刚没坐正,举手告诉了老师。接着我又发现小风在抓痒,正要举手,老师说:“你呀!真是一只多管闲事的老母鸡,孵了鸡蛋还要孵鸭蛋。”(浙江·绍兴)

【第80句】:【行行出状元】(谚)行:行业。状元:科举时代殿试第一名。指不论哪一个行业,都有本行业出类拔萃的顶尖人才。 也作行行出状元,业业有高手。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第81句】:妈妈教我写作文,连讲了几遍,我还是不会写。妈妈生气地说:“脑子生锈了?就是个木头疙瘩,踢一脚也能翻三个过儿。”(安徽·濉溪)

【第82句】:【上卦不灵下卦灵】释义:这次不行下次行。例句:“闯荡江湖总得冒点风险,免不了有个三长两短。上卦不灵下卦灵,只要实权在手。”

【第83句】:【坐山观虎斗】“坐山观虎斗”比喻暂不介入各方间的争斗,伺机从中渔利。它源自《史记·张仪列传》:“庄子欲刺虎,馆竖子止之,口:‘两虎方且食牛,食甘必争,争则必斗,斗则大者伤,小者死,从伤而刺之,一举必有双虎之名’。” 意思是庄子看见两只老虎在吃一头牛,欲行刺老虎。馆竖子见状,制止了庄子的行动,并对庄子说:“两只老虎jF在吃牛,吃完了牛必然相争,两虎相斗,结果是大虎伤,小虎亡。这时,你再去刺杀受伤的大虎,就容易得多了,可以一举两得。” 庄子听了馆竖子的话,觉得有道理,在一旁静观其变。不一会儿,两只老虎果然争斗起来,大虎受伤,小虎当场毙命。庄子把受伤的虎很轻松地刺杀了。

【第84句】:【 狗咬狗,争骨头】为了争夺权利,而互相伤害。成语:争 权夺利。古华《浮屠岭》:“山外边那花花绿绿、乱乱轰轰、狗 咬狗,争骨头的地方去不得!”

【第85句】:【男儿当自强】(谚)指好男儿应努力奋进,自强不息。

【第86句】:彬彬哥的一位朋友借了他五千元钱后,就好像消失在了空气中,再也找不到他了。爸爸对彬彬哥说:“吃醋要吃头遭醋,喝茶要喝二道茶,交友要交真朋友。”(河南·内黄)

【第87句】:【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释义:人面好认,人心难测。多指了解人的真实思想很不容易。例句:薛婆本是个不善之人,一般甜言软语,三巧儿遂与他成了至交,时刻少他不得。正是: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第88句】:哪山唱哪山歌——到哪说那

【第89句】:【人不凭嘴,狗不凭尾】(谚)人好不好,不是看他嘴头上如何说道;狗好不好,不是看它见了人尾巴摇得欢不欢。指看人要看他的实际行动。

【第90句】:【千金之躯,不死于盗贼之手】(谚)宝贵的生命,绝不肯轻易丧失在盗贼之流的手里。指有作为的人,必定珍惜自己的生命,不作无谓的牺牲。

【第91句】:【有钱难买自主张】强调遇事要有主见。或说:千主张,万 主张,黄金难买自主张。清代《说岳全传》:“众位哥哥,自古 道:教的言语不会说,有钱难买自主张。大丈夫随机应变, 着什么忙?”

【第92句】:【海枯终见底,人死不知心】人的思想、心事,不容易得知。 明代《封神演义》:“自古人心难测,面从背违,知外而不知 内,知内而不知心,正所谓海枯终见底,人死不知心。”

【第93句】:【下半旗致哀】“下半旗”是当今世界上通行的一种致哀方式。当一个国家领导人逝世,或者发生重大灾难,习惯上要把国旗升起后下降到离国旗杆顶端一段距离(距杆顶三分之一处),以表示对死者的哀悼。周恩来去世后,不仅中国下半旗致哀,就连联合国也为周总理破格下半旗。因为联合国规定只为联合国成员国的元首下半旗。足见周总理的威望之高。用下半旗表示哀悼的做法,据说最早出现在1612年。一天,一艘名叫“哈兹·伊斯”号的英雄船徐徐驶进泰晤士河,它的桅杆上飘半旗,象征船员们对已故船长的敬意。该船长是在北美北部海岸探寻通向太平洋的水道时不幸去世的。他在船员中的威信极高,他去世后,船员极度悲痛,便把桅杆上的旗降下一半,表示对船长的敬仰和悼念。以后许多船只沿用了这种哀悼方式。随着时间的流逝,用下半旗表示哀悼的做法便流传到陆地上,后来被官方承认,并为世界各国所采用。

【第94句】:学习不努力的哥哥今年要参加中招考试,但是,这不,马上都要考试了,他还在玩电脑。奶奶劝哥哥去读书,爸爸说奶奶:“这真是皇上不急太监急。”(河南·内乡)

【第95句】:【哥哥】“哥哥”现指兄长,但在古代,哥开始同歌,后同父,再后才同兄。要论“哥哥”的来历真是说来话长。“哥”字其实是“歌”的本字,在晋代以前的文献中常常出现,如晋傅玄《节赋》中就有“黄钟唱哥,九韶兴舞”的文案。清人段玉裁也说:“《汉书》多用哥为歌。”可见,“哥”与兄弟没有关系,真正表达这种关系的字是“兄”。那么,现在常说的“哥哥”又是从哪里来的呢?古代汉语专家王力先生曾经指出:汉语中“哥哥”一词可能是外来语,据学者研究,哥哥的来历恐怕与胡语有关:古代鲜卑族把兄长唤作“阿干”,随着鲜卑族与汉族的融合,鲜卑语中的“阿干”一词被汉语谐音借用,逐渐演变为“哥哥”,并最终定格为“哥哥”。自唐代开始,哥哥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文献记载中,这也许和李唐王朝的鲜卑血统有关。但那时的哥哥常常作为父对子的自称,如《淳化阁帖》中有唐太宗写给唐高宗手迹,就自称“哥哥敕”。到元人白朴的《墙头马上》中,仍旧将父亲称为“哥哥”。元明以后,哥哥逐渐固定指同父母的兄长或亲戚中年长的男性同辈,如《红楼梦》里的“宝哥哥”。不是探源,谁也想不到“哥哥”的来历这么复杂。

【第96句】:【要知山下路,且问过来人】向有经验的人学习。类似的: 要知山中事,须问打柴人。明代《古今小说》:“要知山下事, 请问过来人。这事我也曾经来。”

【第97句】:姑姑来我们家,我想留她多住几天。爷爷听了说:“亲戚常转,不能常站。”(甘肃·临泽)

【第98句】:【不听老人言,吃苦在眼前】(谚)指老年人的话,是实践经验的总结,后辈不听取,必然会落得个悔恨无及。 也作不听老人言,祸事在眼前。 不听老人言,必定打破船。

【第99句】:【多一个铃铛多一声响,多一支蜡烛多一分光】多少也算一分 力量。成语:多多益善。韩志君等《篱笆·女人和狗》:“当 然,我去说,这事儿也不一定就成,但有我总比没有我强。 多一个铃铛多一声响,多一支蜡烛多分光。香草,你说呢?”

165743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