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散文集文学网!

关于义教均衡发展的感言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结合课程学习及自身工作实际,谈谈你对于学校优质发展、内涵发展、均衡发展的理解

学校管理,是学校管理者通过一定的机构和制度,采取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带领和引导师生员工,充分利用校内外的资源和条件,有效实现学校工作目标的组织活动。

本文以优质管理来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通过明确的发展目标,完善的学校管理,优秀的团队建设,浓厚的学术氛围,良好的校园文化五个方面阐述了对新加坡优质教育管理的认识,进而引发我们对优质教育管理的思考。

初到新加坡,从外部环境上来看,在很多方面感觉到的是这个国家有它独特的地方:潮湿的气候,嫩绿的草坪,高楼林立而密集的组屋;系统良好且便利、舒适的地铁和公交;纵横交错、四通八达、设施良好的公路交通系统,即便是公路两旁和组屋(政府建设的廉租房)两侧的下水道和排水沟都设计的那样合理、有序;在环境幽雅、干净、整齐,人口相对密集或集中的邻里社区都配有超市、银行以及货物齐全的巴刹(市场)和食阁(饭店)。

从内部环境来看,使我感觉较为深刻的是这里的工作程序和管理系统。

新加坡虽然很小,在地理位置和资源上不大占优势,但其高速的经济发展所带来社会进步为教育的提升奠定了稳定的物质基础。

高度发达的制造业、港口贸易、商业、旅游业以及创新教育已成为这个国家进步和发展的动力。

从不同的领域或行业都能够看到这个国家所存在的潜质和优势。

训练有素的国家公共管理人员,爱岗敬业的行业职员,肩负重任的学校员工,无不显示出了一个国家的精神面貌和潜在社会的力量。

新加坡是一个管理有序的国家,深入其中后,慢慢品味、体会和感知,就像品味一杯散发浓浓芳香的咖啡,让人回味无穷。

如果让我们细细地去发掘,你就会发现它的真正魅力所在----新加坡的教育与教育创新。

新加坡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教育的整体发展,而教育又反过来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优质的人力资本,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了今日新加坡的稳定、繁荣、进步和发展,为实现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一、对学校优质管理的理解和认识在现代社会中,科学、技术和管理被称之为现代社会文明的三大支柱。

什么是管理

从管理学的角度来说,凡是有群体共同活动的组织都需要管理,管理是管理人员领导和组织人们去完成一定的任务和实现共同目标的一种活动。

也有学者认为,管理就是效率、速度和质量之和。

所谓学校优质管理就是通过先进的管理策略和系统提高全民的教育素质。

教育不仅是关于国家、民族发展的头等大事,而且也是传承人类文明,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

可以说人类的一切社会活动都直接、间接地与教育活动息息相关,这就要求教育活动必须提高管理水平,增强管理能力。

学校既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机构,同时又离不开社会的方方面面,尤其是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等,这些都为学校的管理提出了一定的挑战。

学校作为社会的一个公益性机构,其资源的公共性和功能的社会性,就决定了其生存与发展都不可能孤立于社会体系之外,它必须接受社会的监督和管理。

学校优质管理是学校管理者通过一定的机构和制度,采取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带领和引导师生员工,充分利用校内外的资源和条件,有效实现学校工作目标的组织活动。

优质管理含概了组织结构,组织发展计划(使命、愿景、核心价值观、战略),领导与管理层,员工,团队建设和员工发展的政策等,其目的则要求管理者必须在管理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校园文化建设、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中心的基本原则;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最大效益。

只有这样,教育才可能发挥其最大的社会效能,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对优质教育的迫切需求。

校长作为学校的主要领导者,是学校的神经中枢,办好一所学校,关键是校长,尤其是在当下中小学实行校长负责制的今天,校长在一所学校里的作用就显得更加突出。

原国家教委副主任、国家总督学柳斌在1995年给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成立五周年时的题词中指出:“我们应当认识、理解并牢记这样一句话: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

这句话深刻地阐明了校长与学校的辩证关系,也就是说,一个校长基本素质的优劣决定着一所学校办学质量的高低。

美国学校管理咨询专家伊兰.K.麦克伊万认为,高绩效的校长应该善于沟通、而他是一个教育者、改革者、愿景策划者、文化建构者、学校发展的促进者;他是一个活跃分子,是教育成果的创造者,人格树立者和贡献者。

他把这些看作是一位高绩效校长所应该具备的十大特质。

《校长论:有效学校的创新型领导》的作者杰拉尔德.C.厄本恩、拉里.W.休斯提出了学校管理者的六条标准,这六条标准对校长应具备的知识、态度以及行为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①通过提出、表达、执行、保持整个学校团体共享和支持的学习愿景老促使所有学生成功的教育领导者。

②通过提倡、培育和维护有助于学生学习和教职员工专业发展的学校文化和教育项目来促使所有学生成功的教育领导者。

③通过对学校组织、运作、资源的有效管理,保证一种安全、效率、效益的学习环境来促使所有学生成功的教育领导者。

④通过与家庭和社区成员的合作,对社区的多样化兴趣和需要做出有效反应,调动社区资源促使所有学生成功的教育领导者。

⑤通过诚信、公正的行为并以符合伦理的方式来促使所有学生成功的教育领导者。

⑥通过了解、反馈、影响政治、社会、经济、法律、文化这个大环境,从而促使所有学生成功的教育领导者。

我国是一个拥有众多人口的大国,同时它也是一个教育的大国,从不完全统计的数字来看,在我国从事教育管理的人员占有相当的比例,就中小学校长的总量而言就已经超过了百万。

进入新世纪以来,在校长专业化的背景下,社会和公众对校长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校长不仅面临巨大的压力,而且也同样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因此,增强教育管理人员自身的素养,提升学校的管理品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每一位从事学校教育管理的校长们无法回避、也必须直面应对的问题。

随着目前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教育发展,虽然学校的管理队伍较以往得到了不断的加强,从事学校管理干部的素质以及管理方面的知识状况也有了较大的改观或改善,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乐观的现实,那就是从事学校管理方面的知识状况远远不能满足管理实践的需要和管理知识自身发展的需要,管理知识面窄,管理结构失调,管理质量偏低,管理效益不高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强调学校优质管理,逐步提高学校的教育素质就成为当前学校管理所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和较为现实的问题。

二、对新加坡学校优质管理的认识和思考新加坡是一个多元种族、多元文化和多元宗教的东方小国,其政通人和的社会环境和较高的国民素质以及世界最有竞争力的国家,使其成为全球倍受关注的东方国家。

近年来,新加坡政府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不断追求卓越的教育改革,而这种改革的最终落脚点是通过学校的优质管理,力求为学生提供先进的、多学科的国际教育,强调学习创意,发挥他们的最大潜能,培养对家庭、社会、国家具有强烈责任感的、高素质的国民。

一、明确的发展目标走到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对于不同国家的教育来说,都面临着一种新的挑战,对于一所学校,恐怕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发展。

就校长而言,个体的发展和组织的发展都是这种挑战的一部分,而且,这二者之间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互相作用,对彼此的变化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实质上,在实际的管理当中,校长应力求成为这种发展变化的培育者、挑战者、建设者和催化者。

对于一个组织来说,没有哪一种动力能够比得上一个有吸引力的、有价值的、能够达到,并被员工广泛分享的未来愿景,并以此激发人们对卓越的表现和对长期成功的追求。

目标是成功的灯塔和路标,一个有远见的校长会因为注重学校的目标而受到教职员工们的关注。

美国学者彼得.圣吉曾明确提出了建立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即“系统思考、自我超越、心智模式、共同原景、团队学习”。

这五项修炼实际上为一个组织和个体的整体发展提供了一个预期的目标和方向。

新加坡教育部把“塑造国家的前途”作为国家教育发展的使命,把“重思考的学校,好学习的国家”当作国家教育发展的愿景,在这种大的框架下使国家的发展目标和学校的发展目标融为一体,促进了个体与组织发展目标的一致性,形成了国家的意志。

在新加坡,很多学校都十分强调组织发展计划,它们把使命当作一所学校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把愿景当作对学校未来发展的指向,把价值观作为指导工作或行动的准则,通过具体的战略实施来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新加坡的达善中学把“增强学生做人的信心,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技能,使学生成为社会有用的公民”作为学校的发展使命;而南洋初级学院的使命则是“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教育,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促进教职员工以及学院的全面发展。

”两所学校所制定的学校使命,都是从学校的实际状况出发,将学校与现代社会的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体现了不同学校的教育理念,明确了学校发展的总体目标。

二、完善的学校管理完善的学校管理的目标在于努力提高学校管理的质量。

树立学校管理的质量观是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对学校管理作用结果的一种系统的理性认识。

学校组织系统要想提高学校管理的质量,就必须改变固有的看待学校的方式,必须挑战长期以来学校管理所基于的一些信念,并且重构学校管理质量的观念,从学校管理的观念层面、制度层面和技术层面加以思考和改进。

新加坡南洋初级学院的冯焕好校长就学校领导在日常管理提出了两个重要的方面,即人和事。

人指的是:教育部长官,教职员,学生家长,董事会,咨询委员会,校友会以及社区;而事则指的是:政策,制度,行政,财政(筹款),教学,纪律,评估环境,安全沟通和资源等。

在学校环境中校长扮演着领导与管理的双重角色。

在学校环境中,学校的规模和复杂程度各有很大不同,同样校长的角色在不同学校也是完全不同,正如冯焕好校长在新加坡达善中学和南洋初级学院两所不同层面的学校一样,这主要是由不同学校组织和团体的期望差异所造成的。

然而,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不管学校大小、学生数量多少,校长进行行政管理的职能基本上是相似的。

美国学者杰拉尔德.C.厄本恩、拉里.W.休斯所著的《校长论:有效学校的创新型领导》将校长的职位分为五个职能(课程发展、教学改进、学生服务、资源获取以及硬件利用,还包括预算和维护)和两个纬度(管理行为和领导行为)。

由此可见,从领导和管理两个纬度来区分这五个职能,那么领导就是校长创造一种以学生高效学习、教职工高效工作、有创新精神为特征的学校氛围。

至于好的管理则是充分应用各种技巧提供一个有序和有效的学校环境,并创造各种条件使学校组织各个方面明确落实。

三、优秀的团队建设学校的发展离不开一支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精深、爱岗敬业的教师队伍。

作为管理人员,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要努力建立一个高效、合理的用人机制。

在新加坡的教育管理中中将“员工与团队建设以及员工发展策略”作为优质管理的两个重要策略,提出组织建设的“五个向度”,即“物理环境、知识、情感、自我意志和精神”。

管理学中的“木桶定律原理”理论告诉我们,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不是靠一个人的力量所能够完成的,效益是要靠团队来获得的。

建设一个高效的团队,一要靠制度,二要靠经营,三要靠校长的人格魅力和爱心。

柯达公司认为企业的成败与该企业是否有效地发动群众,最大限度地发动群众的力量有很大的关系。

松下公司发挥全员经营,群智经营的思想,使员工视厂为家。

当今的学校管理就要使我们的管理者要尽可能地努力营造这样一种氛围或环境,充分激励和调动教职员工的积极性,使他们把个人与集体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一种高效的团队精神。

美国学者卡得罗提出:“一个产生学习的组织能够以无数的方式成长和发展。

多数组织是在机械地照搬别人的模式,而不是创造性的。

”综观新加坡教育的模式,我们发现他们在汲取东西方教育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地创新、完善和发展自己。

新加坡南华中学将教职员的潜能提升作为凝聚团队精神的一个优良策略,学校制定了“教职员培训与发展计划”,协助老师掌握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技能与知识。

设置在南区公立培群学校内的华文教学研习中心不仅为华文教师提供了一个分享教学经验和创意教学法的平台,而且还通过教师的参与和互动来提升华文教师的教学水平。

四、浓厚的学术氛围美国学者斯通.斯里沃和汉森说,“目的、策略、学生和目标都有各自的风格,每一种风格都意味着教师、学生和课程之间有一种不同的关系模式。

”教学是学校的生命线,教育的本质在于通过教学活动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对教育的需求、社会的需求、情感的需求、身体的需求和道德的需求。

一句话,学校的中心使命就是让所有学生都有接受优质教育的权利,享受优质教育服务给他们所带来的幸福、快乐和满足,而我们现实的教育任务就是帮助受教育者成长和获得幸福。

如何使学生获得这种幸福的关键在于我们如何有效的组织学生,能够实施什么样的教学过程,这些过程又如何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实施过程中,学校怎样才能够有效地改进这些过程,促进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

浓厚学术氛围的营造应该体现在两个方面,即教师的教的学术氛围和学生学的学术氛围。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一次讲话中指出,“教育不仅是为了让人们掌握谋生的技能,同时也是为了下一代创造实展才能和实现抱负的机会。

我们的目标不仅是传授丰富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在下一代人的内心中点燃求知的火焰。

”新加坡的教师在教育领域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在我走访过的新加坡新民中学、南华中学、华侨中学、裕廊初院、南洋小学、培群小学、南华小学等学校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不同类型的学校在教师专业发展中都将计划能力、课程实施、合作学习、学业激励以及评价与反馈等教师能力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内容,学校鼓励教师将创新而实用的教学方法带进课堂,同时学校也为教师提供更多的专业进修,以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引导他们积极向上的发展。

课程辅助活动、公民与道德教育、心理与职业辅导、社区服务计划、国民教育、体育和专题作业等多样化的课程使学生能从教育中获得最大的效益,这些课程的开设使他们能够按照自己的兴趣来进行学习,这样克服了把全面发展片面理解为平均发展,忽视学生个性特长发展的错误倾向,并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促进他们自我能力的提高。

五、良好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学校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

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及由课余文化、传统文化、人际交往等组成的精神文化。

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表层结构,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中层结构,而精神文化则是校园文化的深层结构。

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设一种文化氛围,以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校园文化环境能使学生自然地受到熏陶、暗示和感染,对塑造学生美的心灵,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具有重要作用。

正如教师营造课堂氛围一样,学校文化的构建也在不时地影响着每一位教师课堂文化的构建。

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校园文化之所以能在学校发展过程中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是因为它是一种深入在学校师生心中的学校意识、学校精神;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校群体的价值意识、理想信念和行为准则,发挥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在新加坡的中小学中,校长肩负着培养积极的校园文化的重担和责任。

在我参观的很多学校中,他们都把反映各自学校的价值观当作他们日常决策与行动的准则,而且他们也将这些价值观反映在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上,并赋予校园环境以当代社会文明色彩和教育意识,创设了浓郁的文化氛围。

在新加坡不同层面的学校里,校长的任务不仅要尊重和利用每一位教师的知识、技能和敬业精神,而且更多的是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创设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不断激发教师的潜能,并运用他们的才华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走进新加坡南华中学、南华小学和培群小学,我们感到每个学校都蕴藏着一种浓郁的传统文化,“忠、孝、仁、爱、礼、义、廉、耻”的校训,带有浓郁东方文化的校园文化长廊;娴静幽雅的校园和校园内文化石上的“滴水穿石”、“锲而不舍”、“日行一善”、“彬彬有礼”、“学以致用”、“饮水思源”、“敬老尊贤”等名句,让我们深感校园文化不仅对培养学生的高尚品格具有重大的德育功能,对塑造学生良好情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且还对学生健全个性的影响和良好习惯的养成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打造学生生命成长的家园、学园、乐园和花园已经成为许多学校特色发展的一种途径。

结束语当我走进新加坡的每一所学校,不仅给予了我许多的体验、感悟,同时也激发了我对教育以及教育管理很多的思考。

我以为:优质的学校管理一定要确立鲜明的质量管理目标,并铸造一支优秀教师团队。

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学校管理者必须要以学校未来发展的战略角度,优先关注师生内在的发展需求,要多花时间与学生、教师、家长和社区进行交流与沟通,要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努力打造出一种新型的“质量文化”。

这种质量文化就是:“心满意足的服务对象、强大的领导阶层、系统思考、战略规划、持续学习、待续的学校改进。

”只有在这种质量文化的影响下,学生才会发挥自身最大的学习潜能,才能为自己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学校优质教育目标的实现,取决于学校教学系统中教师和学生因素的相互影响。

教师处于学校系统运转的中枢地位,他们起着连接学校行政指导与学生行为结果的作用。

一所学校的质量目标应该包含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是作为个体的学生以及学生的发展。

从认知的角度来看,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层次来源反映了学生是有差异的,因此,作为教育管理者和教师,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既要尊重学生普遍存在的这种差异,又要本着为学生负责的态度来施教,不管什么层次的学生,我们都要力求把他们教好,而这个好就是能够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获得提高。

从新加坡不同学校的教育使命、愿景和价值观来看,以学生为本,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正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二是作为教育个体的教师和教师的发展。

教师是学校资源中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依赖于教师通过自身专业的发展来持续不断地改进课堂教学和学生管理。

学校自身的发展是依靠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最大化来满足学生获得良好的教育,从而促进学校的发展。

从学校管理的角度来看,每一位校长都期望站在讲台上的任何一个教师个体,都应该力争成为本学科教师群体水平的代表,即个体劳动必须体现集体智慧。

因此,增强学校的学术意识和服务意识,铸造一支高质量的教师团队正是促进一个学校内涵发展的必由之路。

教育学家亚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提到这样一段话:“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震撼另一个灵魂”。

意大利伟大的艺术家米开朗基罗也说:“在每一块巨石里,蕴藏着一座美丽的雕塑,我们所做的,只是去除掩盖其上的多余石罢了。

100年以后,我今天驾驶一辆什么样的车,居住什么样的房子,银行里有多少钱,已经不再重要。

只是,世界可能因为我曾经对一个孩子的生命很重要,而变得美丽。

” 优质的教育就是以爱心温暖孩子的生命,帮助学生创造幸福人生,实现生命的价值,享受生命的快乐

而教师则是实施优质教育的灵魂。

教师培训心得体会,起个什么样的题目比较好

加快推进以民生为重社会建设,涉及面广,内涵丰富,基本要求是:积决好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社会管理等直接关系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的问题,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为此,需要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发展教育也是把我国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径。

必须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第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发展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提高全体国民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

特别要切实加强德育工作,把思想道德素质放在首要位置,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做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第二,优化教育结构。

要坚持按照教育发展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重视学前教育,关心特殊教育,形成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格局。

第三,推进教育改革创新。

要着眼于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

关键是更新教育观念,改进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学内容方式、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等改革,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

特别要推进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的紧密结合,使学生得到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造能力和就业能力、创业能力。

第四,坚持教育公益性质。

教育是关系社会公共利益,对全体国民、对国家和民族现在和未来具有重大影响的公共事业,政府负有义不容辞的重要责任,必须加大财政对教育的投入,规范教育收费,健全公共财政投入和保障机制,为全体国民提供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和条件。

要扶持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鼓励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

做好这些工作,有利于全面发展教育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同时,推动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还必须进一步在全社会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特别是农村教师素质,把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好地发挥出来。

教师应当为人师表,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

  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条件。

我国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这是促进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有利条件。

同时,扩大就业的压力很大,就业形势严峻将是我国今后较长时期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因此,必须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

要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多渠道扩大就业。

第一,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

坚持发展经济与促进就业互动,积极发展经济和调整结构,以发展促进就业,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

这就需要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和各类中小企业,发展有利于扩大就业的新行业、新产业,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推进小城镇建设和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尽可能多地增加就业岗位。

第二,鼓励自主创业、自谋职业。

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是解决就业问题的一个重大方针。

创业不仅是创业者自己实现就业,还可以通过发展多元化创业主体和多种创业形式,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带动更多的人就业。

要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营造自主创业的社会环境。

运用好财税、金融政策,增加融资渠道,放宽市场准入限制,加强技能培训和信息服务,积极培育创业主体,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推动创业型社会建设,扩大就业容量。

第三,推进就业体制改革创新。

要统筹城市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健全覆盖城乡的就业服务体系。

要完善面向所有困难群众的就业援助制度,及时帮助零就业家庭解决就业困难。

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鼓励和引导大学生面向农村、面向基层就业。

第四,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发展和谐劳动关系。

要规范企业行为,认真实施工时、休息休假、最低工资、劳动保护等方面的标准。

继续完善和落实国家对农民工的政策。

国家为解决农民工问题已制定了平等就业、工资支付、劳动保护、社会保障、子女上学等政策,都应认真加以落实,还要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有关政策措施。

要加强劳动执法监督,特别要解决好非法用工、超时加班、劳动条件差等问题。

这样,有利于扩大就业,也有利于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断深化,打破了平均主义、“大锅饭”制度,形成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同时也出现了城乡、地区、行业和部分居民之间收入差距持续拉大的现象。

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整顿和规范分配秩序,加快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

第一,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这是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分配制度,目的在于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在这里,合理兼顾效率和公平,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一个时期以来,人们往往关注初次分配解决效率问题、再分配解决公平问题,实际上目前许多分配不公问题产生于初次分配领域。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这是对我国收入分配制度内涵的丰富和完善,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这既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率,不断增加社会财富,又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

第二,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提高这“两个比重”,是对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调整。

一个时期以来,在我国国民收入分配中,政府和企业所占比重持续提高,而居民收入所占比重明显偏低,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偏低。

这是多年来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投资率持续偏高,消费增长缓慢、消费率偏低的重要原因。

提高这“两个比重”,有利于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分配关系,有利于增加广大劳动者收入,维护劳动者权益,也有利于合理调整投资与消费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

第三,加大个人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合理调整收入分配格局。

总的原则是,“提低、扩中、调高、打非”。

“提低”,就是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

要强化支农惠农政策,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使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者收入随着经济发展逐步较多地增加。

“扩中”,就是努力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

要通过采取多种措施,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使更多低收入者进入中等收入者行列。

“调高”,就是切实对过高收入进行有效调节。

要正确运用税收手段,使过高收入者的一部分收入通过税收等形式由国家集中用于再分配。

“打非”,就是取缔非法收入。

要严格执法,对偷税漏税、侵吞公有财产、权钱交易等各种非法收入依法取缔和惩处。

还要规范垄断行业的收入,引入竞争机制,打破经营垄断;规范垄断性企业资本收益的收缴和使用办法,合理分配利润。

总之,要通过改革和发展,扩大转移支付,强化税收调节,打破经营垄断,创造机会公平,整顿分配秩序,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防止两极分化,使全体社会成员逐步共同致富。

  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历来被称为人民生活的“安全网”、社会运行的“稳定器”和收入分配的“调节器”,是国家的一项重要社会制度,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些年,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总的看还不够完善,存在着覆盖面小、保障水平低、制度不健全等问题。

在新的形势下,必须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总的要求是: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指导方针,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为此,需要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一是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要促进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规范化,完善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促进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二是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要全面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使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城乡全体居民。

三是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在城市要继续健全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做到应保尽保。

在农村要将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切实解决他们的基本生活问题。

此外,社会救助与慈善事业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促进社会和谐的特殊功能,应当支持其加快发展。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还要积极发挥商业保险的补充作用。

商业保险能够满足人们更高层次和多样化的社会保障需要,也应支持其加快发展。

同时,要采取多种方式充实社会保障基金,搞好基金投资运营,实现保值增值;加强基金监管,杜绝非法侵占、挪用,确保社保基金安全。

要逐步提高社会保险统筹层次,制定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关系转续办法,这有利于发挥社会保障制度的功能,也有利于促进劳动人口在全国范围的流动就业。

住房是重要的民生问题,也是当前人民群众十分关注的问题,应当把解决住房问题摆在重要位置,加快建立适应全体居民需要的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特别要健全廉租住房制度。

廉租住房制度是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重要制度,要合理确定廉租住房保障标准,健全廉租住房保障方式,加大廉租住房建设力度。

  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健康是国民素质的重要体现,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幸福。

多年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与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的需求仍然差距较大,存在着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大力发展医疗卫生服务,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

要加快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服务的目标。

总的原则和要求是: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完善国民健康政策,鼓励社会参与,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这是我国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的基本框架和主要目标,要围绕这个框架和目标,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

同时,要完善重大疾病防控体系,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加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要以深化公立医院改革为突破口,深化医疗卫生管理体制、医疗机构运行机制、卫生投入体制、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

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保证群众基本用药。

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

要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发展妇幼卫生事业。

这些对于提高全体国民健康水平、增强健康体魄,都具有重要意义。

  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社会稳定是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是改革发展的重要前提。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我国的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和人们思想观念发生深刻变化。

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活力,同时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增加了社会管理的难度和复杂性,必须把完善社会管理作为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任务。

第一,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创新。

要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

坚持以人为本,创新社会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实现服务,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

第二,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要完善信访制度,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有效预防和化解各类社会矛盾。

第三,重视社会组织建设和管理。

社会组织具有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积极作用,把它们的作用利用好、保护好、发挥好,有利于降低政府社会管理成本,有利于增强公民的社会认同感。

要支持各类社会组织承担社会事务,参与社会管理和服务。

第四,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

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完善安全生产体制机制,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维护安全生产秩序,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要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全面加强综合减灾能力建设,提高防范和应对自然灾害能力。

第五,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要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改革和加强城乡社区警务工作,依法防范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

完善国家安全战略,高度警惕和坚决防范各种分裂、渗透、颠覆活动,切实维护国家安全

谈融合教育的感想

谈融合教育的感想融合部程瑞云我校从融合部创办以来,我都一直在这个部教学,我对融合教育有些不成熟的看法.我讲两点,其一,数学课堂中的融合。

其二语训继续教育的重要性,请领导、专家和同仁参考。

随着“回归主流”融合教育思想的发展,我部越来越多经过康复过的听力残障孩子步入了融合就读,使得融入主流的每个弱听儿童都在最少受限制、最低隔离状态下得到优质、公平、均衡和有益的教育机会。

这也是我们的办学宗旨。

我校采取的教学形式是:同年级现在是:弱听儿童一个班,普通儿童一个班,语数外分班上课,美术,音乐,体育在一起上课,画画、表演、做各种活动,这样尽可能的给弱听儿童创造和正常儿童说话交流的机会,孩子在这些艺体课上学到了很多知识,同时这些弱听儿童从心里感觉自己没有和其他孩子不同,这也是家长欣赏我校一个要点.。

在语数外课上是否也能融合,能,但是有一定的难度。

一二年级融合上课难度小些,随着教学难度增加,课程进度加快,教学任务的繁重,学生人数的增加融合教育越来越难。

我是教数学的,在低年级教授一节融合数学课,选材很广。

教学时,要精心设计,要照顾弱听儿童接受知识的特点:直观形象,把所学的知识尽可能运用色彩鲜艳的动漫的形式用电脑呈现在学生面前,多数学生通过这样的教学也能接受知识,个别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辅导也能达到教学要求。

而随着年级的增高,融合教学要进行选材教学,普通孩子掌握知识、理解知识能力要好于弱听孩子数倍,所以,教师要尽量选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是什么意思、

实训-----------是职能实际训练的简称,是指在控制状态下,按照人才规律与目标,对学生进行职业技术应用能力训练的教学过程。

  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从时空上分,有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包括教学见习、教学实训和生产实训;   (2)从形式上分,有技能鉴定达标实训和岗位素质达标实训,包括通用技能实训和专项技能实训;   (3)从内容上分,有动手操作技能实训和心智技能实训;包括综合素质要求(创业和就业能力统称跨岗位能力)实训。

实训的最终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最终达到学生满意就业、企业满意用人的目的。

合理的实训教育本应该是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却成为了社会培训机构、企业内训的责任。

  学员:“实训教育 = 就业”;   对于学员来说,通过实训,一方面可以增加实践经验;另一方面,可以降低就业的成本和风险;增加就业的机会;   实训教育面向企业培养实用员工,对学员而言,其本质不是培训而是就业,因此市场宣传以“就业”为诉求点,培训过程要与企业嫁接。

  “实训 = 素质 + 技能 + 经验”   “实训过程 = 补强阶段 + 实操阶段 + 实习阶段 + (就业阶段)”   实训教学是有一定理论基础的学员,在拥有多年实战经验的商务(职业)教练的指导下,在真实条件下,最终达到企业的用人要求,并获得国家认可的职业资格证书的过程。

  真实的企业环境,严格的企业管理制度,市场化的项目实战,是实训机构必备的三大要素。

目标  (1)努力体现真实的职业环境。

学校在安排、布置实训场所时,应避免采用实验室的框架,学生使用的装备、工具仅可以能贴近职业真实。

由于经济、职业形态的多样性,安排上一般可采取少批量,多元组合的方式。

  (2)强调实训项目的功能应用性和工艺规范性。

学校在设计实训项目时应明显区别于实验。

如电工实验,一般采用软导线连接,测量线路中的相关物理量,以验证某个定理或公式的正确性。

而电工实训则不然。

一般它给出的线路应有明 确的功能应用性,如多层民宅的通道照明线路、抢答器的线路、机床控制箱某一部位的线路,使学生了解各类电路的应用。

同时实训应要求学生按照电工操作规范进行导线、辅料的选择及布线。

  (3)加强技能操作训练。

高职学生的实训课程不能仅限于对某项技能的了解,知晓,而应该对主要技能达到独立操作和熟练的水平。

这就需要有一定量的积累,最好能设计、选择某些典型产品的工艺过程。

如五寸迷你型电视机的组装,以训练学生焊接、调试的能力。

对高职学生智力技能的训练主要在智能型、数字化设备的维护、维修、测试、调整等方面,要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

因此在学校的实训基地内,教师要设计(包括采用外购专用设备)一些便于装拆、故障设置、又能及时恢复的项目,也要让学生到企业参加实际的工作。

  (4)采用模拟仿真软件,提高实训项目的适用性和经济性。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很多行业的技术岗位已采用了数字化、软件化技术,如电路板的设计与制作、工业控制器的应用、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的运作等等。

因此采用各类相关软件对学生进行职业训练是必要的。

同时采用实用软件或模拟仿真系统至少有下列优点:①节约经费。

一个数控机床仿真软件一万人民币,而一台国产的数控机床至少也要10多万元。

②减少占地空间。

一个电子线路设计自动化的软件只需电脑及工作台,软件中存放了大量先进的测量仪器设备、器件和元件,无需空间堆放。

③对使用大型重装备设施的实训项目,采用软件系统或仿真运行后再使用实物系统,既能避免设施的损坏,更能有效保护师生的人身安全。

④有利于学生创新和自信力的提高。

一道数控加工工序可由不同的程序完成,一个电子产品的功能可由不同的线路来实现,采用仿真、模拟软件既能较快证明学生这些不同构思异曲同工之妙的可行性,同时也能补充教师本身的局限性。

  (5)构思创新型的实训项目,提高实训的科技含量。

高职学生的实训应区别于中职倚重动作技能的训练。

如设计数控机床调试和维护的实训,我们可随意把机床置于某种状态或设置某些故障,让学生按一定的要求恢复;如电子产品的测试和剖析,我们可要求学生根据输入、输出物理量的变化,辨识系统内部的线路结构。

这些创新型实训项目的设计,有利于学生手脑并用,均衡发展。

79764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