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散文集文学网!

民族心理

353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一纸《南京条约》,染上了多少仁人志士的血泪。可衰草风砾和断壁残垣早已承载下近代史那不堪回首的屈辱。后人又该从中得到些什么呢?

其实在哀叹条约的不平等时,也应发现,条约有合理的内容。难道两国不应通商?不能交往?落后的中国早该向西方学习,为什么要他国逼着才去做?

历史已经证明,对外开放是有利于发展的。近代工业的兴起,社会生活的变迁等等。白寿彝先生在1937年说过:“九十年来中国交通事业之设施,殆非以前千年间之交通所可比拟。”

然而,就在那个西方文明不断涌入的年代,满清政府却扮演着抵制近代文明的角色,马拉火车、跪着开汽车的奇闻就是例证。

究其原因,是民族心理在作祟。特殊的环境养成了过于自负的认识:中国是天朝上国,地大物博。清朝时实行了闭关政策,严格限制中外交往,无视外国的发展,更不愿向外国学习。结果战争失败了,《南京条约》签订了。自负变成了自悲,自高自大变成了自抱自弃,蔑视外国变成了嫉妒他人。

84778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

阅读并接受《用户协议》
注:各登录账户无关联!请仅用一种方式登录。


用户注册协议

一、 本网站运用开源的网站程序平台,通过国际互联网络等手段为会员或游客提供程序代码或者文章信息等服务。本网站有权在必要时修改服务条款,服务条款一旦发生变动,将会在重要页面上提示修改内容或通过其他形式告知会员。如果会员不同意所改动的内容,可以主动取消获得的网络服务。如果会员继续享用网络服务,则视为接受服务条款的变动。网站保留随时修改或中断服务而不需知照会员的权利。本站行使修改或中断服务的权利,不需对会员或第三方负责。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