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盼来了寒假。我和妈妈到北京去和爸爸一块过年了!
沂蒙山只有一趟进京的列车,夕发朝至。列车抵京时正好天明。刚出站口,我一眼就看到了爸爸。“爸爸!”我兴奋地喊叫着向爸爸扑去。爸爸乐得合不拢嘴,把我紧紧地揽进怀里。
爸爸叫了辆出租车载着我们向他住的地方赶去。爸爸还说这是他第一次坐出租车,平时他连三块钱的地铁都舍不得坐。我好奇地向车窗外张望着,眼睛都不够用了。
不知不觉间,到了爸爸的“家”。爸爸说这是在“南四环外”。爸爸的住处只有一间小屋,大约十平方米,只有一张床,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个煤球炉子。爸爸说这屋子的租金是每月260元!爸爸说这是专门为接待我们娘俩才刚刚租下的,我们一走,他就退掉。几年来,他都是随身带着被褥,干到哪里住在哪里。
爸爸也许是很久没有痛快地向别人倾吐过了,边给我们做饭边絮絮叨叨地说个没完没了:“到北京已经四年多了,几乎走遍了‘二环’以外的工地,都是背着辨不出颜色的编织袋,里面塞满了被褥和锅碗瓢盆。一年到头就是一床被褥,能补就补,从来没想到换新的。瞧,床上的新被子是昨天才置办的。冬天冷,同乡劝我再添一床,我舍不得。晚上,就在业主的新家找块水泥地,铺开褥子就睡。北京人家里都装有暖气,晚上不觉得冷。可有次碰上了一家没装暖气的,那天下大雪,晚上被冻醒了三次。醒了我就想咱老家的春天,梨花、桃花一开一大片;想想秋天,苹果压弯了枝头……想得更多的是你们娘俩。越想越睡不着……”
妈妈哭了:“雪她爸,你……别说了……”爸爸眼圈也红了:“唉,但凡有点办法,我也不会到人家地盘上来啊!那么多的高楼大厦,出了那么多的力,流了那么多的汗,可连一片瓦也不属于我——咱不说这些了,好不容易团聚了,该高高兴兴地才是。”
我在北京待了16天。爸爸带着我和妈妈到天安门广场看升旗,爬长城,游故宫,还逛了王府井大街。王府井大街上好吃好玩的东西让人眼花缭乱,爸爸问我想要什么,可我能要什么呢?爸爸一个劲地夸我,说我长大了,懂事了。我想,有这样的爸爸,你怎能不懂事呢?
转眼间,我们该回家了。妈妈跟我商量
说,她想留下来,给爸爸当个帮手,和水泥泡瓷砖什么的,既能分担爸爸的劳累,又能照顾爸爸。妈妈让我回家后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就像我们村别的许多小朋友一样。妈妈最后说要是我不愿意,她就跟我一块回家。
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说:“妈妈,你就放心地留下来吧。爸爸需要你。我跟奶奶会生活得很好的。”爸爸说:“真是我的好女儿……”就再也说不下去了。回程的那天,妈妈叮嘱我说:“孩子,你要好好读书,长大后,可别像爸爸妈妈这样命苦。只要你学习好,爸爸妈妈再苦再累心也甜。”我离开的那天,爸爸退掉了那间小屋。为省钱,妈妈要陪着他一块四处奔波,晚上就睡在别人家的地板上。
我独自踏上了返回沂蒙山的列车。列车驶出北京的那刻,我哭了。我默默地说:“再见了,北京。我会永远把你记在心里的。”
乡下孩子进京过年,本该有着无穷的新奇、乐趣,可是本文给我们展现的却是淡淡的哀愁。农民工,这也许是最具“中国特色”的人群。他们的生存状况及他们的“留守子女”,多么令人同情。本文小作者只是实叙其事,没有一句评论的话语,却使文字更有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