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眨眼,白驹在不经意间就过了罅隙,岁月果真像一把梭子在时间中流逝了。我回过头一看,原来,我的高二就在这样的不经意间慢慢地走了,再也回不来。
于是,在文字中试图去编织一个迟来的梦想,来祭奠我那早已一去不复返的高二。
记得在刚上高二的时候,面对一个陌生的校园,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在这样一个诺大的校园里,没有了高一的喧闹,没有了高三的沉寂。唯独剩下的,是高二的坚守。我们住在孤单的北半球,任着天地旋转,世界变色,却只是安在一隅,过着与世无争,却尽是硝烟的日子。“
可是转眼间,我就这样离开那个地方,现在想想,真是既熟悉又陌生。我在那里学到了很多,真的,只是,也失去了很多。生活的酸甜苦辣,人生的千姿百态。我提前了两年感受了住校生活。原来,并不是我所想的那样自由,也并不是我所想的那样艰辛。
我想,高三应该是辛苦的,总能看见门口那些高三的学生们忙忙碌碌,急急匆匆的身影。高三也应该是幸福的,能够拥有使自己的梦想成真的魔力。说到底,高三是一座坟墓,坟墓里有得以重生的蝴蝶,也有等待残废的蚕虫;高三是一座屏障,屏障外,世界灯红酒绿,屏障内,万籁俱寂死气沉沉。唯一显得有生气的是窗外一棵棵香樟树和滔滔不绝的老师们。
仍而高二,仅仅只是一个练兵场,虽然也是你死我活,远不及高三那般的惨烈。我们的只是平静的生活着,用外表的平和来掩饰内心的焦燥与不安。我们不断地聚积着能量,不断地充实着自己,死寂般的沉寂与蛰伏是为了等待着关键时候的出击。
总喜欢一个人在校园的林荫道间走着,望着落叶聚还散,望着落花飞满天,望着天上的鸟儿掠过天涯,望天边的云朵卷舒万态。于是,拾起一片飘零落地的叶子,一点一点地将它撕成碎片,然后飘零一地,而我却望着它,望着它像岁月一样被撕碎,然后,飘零一地。
除了学习,最令人难忘的要是食堂里的饭。望着那些阿姨那“和蔼“的面容和“亲切“的微笑,于是,大家你争我抢,也许是因为在学习上没有争过瘾,吃饭的机会也决不放过。当然,口袋里的钱也正在你争我抢中消失了。哗啦啦的钱,哗啦啦的时间和流水就这样一同哗啦啦地流走了。
正如“光阴荏苒,往事如歌“的比喻一样,往事如风----一旦吹走就难以再把握。
现在的放假中,我疯狂地做着那些学习时不可能做的事,疯狂地享受着难得的空闲。想想曾经,每个人都热情高涨的学习着,怎么会管窗外的花已凋零,风已扬起,而那些读圣贤书的人躲在黄金屋里吃着千钟粟,赶着成群的牛马,根本感觉不到外界的打扰。这也许正是信念的魔力。一个美好的愿望支撑着我们,就情愿用全部的精力投入。
看过这样一个誓言----
“我要把今天当作生命的最后一天。
我要忘记昨天的光荣和遗憾。
我要以真理埋葬怀疑。
我要用信心驱走黑暗。
我要让今天成为不朽的纪念日。
我要让心中的梦想实现。“
记得初读这段语言的时候,我的心情是何等的振奋。那些天,天天早晨早早地爬起来,用最大的音量喊着。连以前迟到的毛病都消除了一段时间。不过,习惯怎么能说除就除呢。
习惯是一种依赖,即使是靠自己的毅力强制地克服了,只要有合适的环境,它就会再一次的爆发出来。正如病毒,只要有合适的气温与湿度,都会滋长,漫延。
突然觉得天空很蓝,世界很平静。
一切就这样平静地过去了。我的高二,也这样消逝了。在那些个日日夜夜里,我不断地挣扎着,我不想落后,于是只是前进。是啊,曾不止一次对自己讲----“为了想过的日子,放弃本色的自我,值得!“
是的,我就是在这样一种心境中,我一次又一次地将自己投入题海,埋进书堆。
这一切,皆因为悬在头上那柄达摩克利斯之剑。
对于高三,我抱以微笑,“我微笑并不代表我快乐,我撑伞并非只为了遮雨。“
18岁的伤感,在高三的春天里,更显得另一番滋味,只有自己才懂。
我的青春,流逝在了无声无息的流淌中。
但,我的青春不会埋葬,我的青春不需要祭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