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望着假期,盼望着明天,盼望长大的童年。——题记
童年是怎样的?——美好的;童年是怎样的?——快乐的;童年是怎样的?——幸福的。如果你问我童年是怎样的?那我会说:“童年时多种多样的,每个人的童年都有不同的形状。或悲或喜,或温暖或残酷。”的确,我印象里的童年如同天使般美好。但是,自从我读了《童年》和《朝花夕拾》后,我的印象改变了。这两本书让我感受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童年。一者充满残暴,让人感到深入心灵的悲伤;一者却是充满欢笑与美好回忆的。
《童年》中的主人公阿廖沙痛苦的童年生活打动着我:四岁丧父,跟随悲痛欲绝的母亲和慈祥的外祖母到专横的、濒临破产的小染坊主外祖父家,却经常挨暴戾的外祖父的毒打。但善良的外祖母处处护着他。在外祖父家,他认识了很多“安安静静”的亲戚,其中包括两个自私、贪得无厌的、为了分家不顾一切的米哈伊洛舅舅和雅科夫舅舅,还有两个都叫萨拉的表哥。朴实、深爱着阿廖沙的“小茨冈”(伊凡)每次都用胳膊挡外祖父打在阿廖沙身上的鞭子,尽管会被抽得红肿。但强壮的他,后来却在帮二舅雅科夫抬十字架时给活活的压死了。高尔基的童年生活,让我体会到那种如生活在黑暗中的小屋里,四周全是冷冰冰的墙壁,浑身上下感到那么的瑟缩与无助的境遇。我无比的同情他。童年——多么温暖的词语啊,可是这个词在它身上却是那么冰冷无情。
他的童年记忆,给他幼小的心灵蒙上了一层永远无法揭掉的黑色面纱,让他在那艰苦岁月中忍受着熬煎。和高尔基的童年相比,《朝花夕拾》中,鲁迅的童年应是洋溢着温情与快乐的。《朝花夕拾》中,记叙了鲁迅在百草园无忧无虑的生活,接着再写道鲁迅不得不告别百草园去三味书屋上学。前边写的百草园很好地反衬了后来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体现了鲁迅对旧社会私塾的不满。之后记述了,鲁迅日本的医学导师藤野先生,是一位穿着不拘小节的人,在鲁迅印象中,他是“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但藤野先生对工作是极其认真的,有着高贵的品质,鲁迅对他很景仰。另外,藤野先生对中国留学生孜孜不倦的教诲及对学生的一视同仁,这与日本学生对中国学生的轻蔑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对鲁迅很细心教导,也是应为他,鲁迅走上了弃医从文的救国之路。。鲁迅的保姆“长妈妈“,是个需要一分为二看待的人。
她虽然有许多毛病,让鲁迅有点怀恨在心,但是她也有可爱的一面,她知道鲁迅喜欢《山海经》,于是跑了许多路,帮鲁迅买来了《山海经》。体现出她对鲁迅的关爱。之后记叙了鲁迅的朋友范爱农先生,鲁迅一开始对他的印象是不好的。原因是范爱农的老师徐锡麟被杀害后,范爱农竟满不在乎。后来,鲁迅对他的看法渐渐改变,直至范爱农就义,鲁迅开始变得景仰他了。读着这本书,我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鲁迅那充满着乐趣和回忆的童年,似乎可以穿过时间的束缚,看到那个时代的鲁迅的童年的生活的画面。鲁迅的童年洋溢着孩子该有的快乐,他的脸上有着孩子该有的天真无忧无虑和自在。童年像一杯浓郁的咖啡,当你品味时很甜美,甜中也会夹杂着一丝苦涩,但更多的还是甘甜。而成长则像一杯芳香四溢的茶,滋味悠长、回味悠长。
尽管童年有时会有挫折和磨难,但我们更应该以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去面对,请相信:阳光总在风雨后。不要因一时的不行,而失去自己原本的心的方向,要跟着自己心的指引,勇敢向前。希望我们永远也不会失去童年时代的天真和快乐,永远如童年般自由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