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散文集文学网!

奋进新征程主题征文高二 奋进新征程文章

佚名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奋进新征程主题征文高二 奋进新征程文章篇一

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梓山镇,鳞次栉比的蔬菜棚延伸到远方……大棚里,绿色秧架下,颗颗番茄圆润鲜红,村民林秀花熟练地采摘着果蔬:“一月能赚2000多元。”这个富硒蔬菜基地,成为她如今生活的新希望。

5年前,丈夫患了重病,治病欠了不少钱,林秀花成了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

好政策“兜”住了这个家:20_年,帮扶干部介绍她的大儿子到于都县的服装产业园做工,又为她家申请了低保补贴和教育补贴,还介绍林秀花到蔬菜大棚就近工作。“离我家很近,干完活,还能照顾家里……”林秀花说。

生活好起来的,远不止林秀花一个。20_年,随着《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赣南原中央苏区进入经济社会发展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群众获益最多的时期。在赣州,114.3万农村贫困人口同全国人民一道,奔上了小康路。

在梓山镇潭头村有一面墙,上面绘满了村民的笑脸。指着墙上自己的笑脸,73岁的孙观发高兴地说:“生活这么好,我要跟儿女们一起过上更好的日子。”

仲春时节,步入福建省武夷山市星村镇燕子窠生态茶园,茶农杨文春聊起今年的光景:“初春下了一场多年未见的雪,今年的春茶特别好!”

种上生态茶,用上智能化生产设备,探索清洁化、标准化、智能化生产……过去一年,杨文春的茶叶优质率、精制率不断提升,收购价也提高了不少。“茶一直是我们这里的支柱产业,我们还要努力提高茶产业的科技化水平。”杨文春说。

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接续奋斗,老区群众有了新期盼……

奋进新征程主题征文高二 奋进新征程文章篇二

一条传输带将搅拌好的混凝土有序运送至生产车间,在智能生产线系统的控制下,装配式生态框、装配式路基板等绿色建材产品不断地被生产出来……

在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新塔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装配式生态框、装配式路基板等各种绿色建材,成为建材市场上的热销品,畅销珠三角地区。眼下,蕉岭县正着力打造“建材循环经济产业园”,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打造绿色建材产业链。

广东省提出,推动老区苏区产业提质增效,鼓励省属企业、民营企业投资带动发展,支持梅州等地创建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广东省财政5年新增210亿元支持老区苏区振兴发展,对落地老区的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同步予以支持。

在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蛟洋新材料产业园,一个个强强联手的企业组合引人关注。

吉利科技集团、巴斯夫杉杉等企业“牵手”,投资组建福建常青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主做锂电三元前驱体材料。“吉利科技集团有丰富的废旧动力电池原料,巴斯夫杉杉有技术优势。多家企业联合,共同参与新能源科技创新。”负责人石小东说。

凭借产业协同配套的先发优势和前瞻性布局,上杭的新材料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_年产值过百亿元,20_年则接近200亿元。

抓举、抬臂、绕线、充磁、组装,几十台蓝色的六轴工业机器臂各显身手,一条无人自动化智能生产线上,稀土永磁伺服电机正源源不断地下线……这款电机由中科拓又达智能装备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制,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智造’显身手、延伸产业链,我们的稀有金属产业有信心在高质量发展中迈向1000亿元的规模。”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委主要负责同志介绍。今年3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建设赣州、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打造新时代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样板”的重任,又落在了这片红土地上。

消息传来,原中央苏区的干部群众鼓起新干劲:“一定继续发扬苏区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奋力在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中走好走稳!”原中央苏区人民对未来充满信心……

奋进新征程主题征文高二 奋进新征程文章篇三

武夷山国家公园物种“大家庭”,又添新成员。今年初,武夷山国家公园对外公布生物资源本底调查阶段性成果:武夷林蛙、无凹带蜉金龟、武夷山毛泥甲等6个新物种被首次发现。至此,武夷山新发现的物种数量已达11个。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秀美的生态环境,也是原中央苏区重要的资源优势和品牌。

旭日初升,阳光洒进江西省抚州市资溪县马头山生态公益林场。护林员吴新民一边打开手机里的“林长通”app,一边走进莽莽青山……

如今,抚州市1541名专职护林员的日常巡护情况都在智慧平台实时显示;乱砍滥伐、乱采乱挖、乱征乱占等情况可被及时发现。森林资源监管全天候、一体化,已经迈入“云”时代。

从林长制、河长制,到法治化保护、智能化监管……原中央苏区人民的生态保护意识越来越强。

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万安镇养蜂能人钟亮生对此有真切的体会:“养蜜蜂关键在蜜源。以前,砍树多,蜜源少,一箱蜜蜂产不了10斤蜜。现在,林子密了,蜜源多了,产量也翻了一番多。”

养蜂16年,钟亮生的养殖规模多达2300箱,“前不久,蜂蜜丰收了,我们通过直播带货卖得很快,可以说是供不应求!”

从福建发起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调动了人们造林护林的积极性,有效控制了森林资源消耗。林改后,“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武平全县造林面积超过此前25年的总和,森林覆盖率高达79.7%。百香果、象洞鸡、乡村游……绿色经济风生水起。

行走在原中央苏区的大地上,但见绿色招牌越擦越亮,群众的生态饭越吃越香。

奋进新征程主题征文高二 奋进新征程文章篇四

转眼间,已经在孟连县公信乡的南卡江边驻守了300余天,在这段时间里,有幸和当地的村民、民兵、乡镇干部一起,参与到强边固防和疫情防控的紧张工作当中,亲身见证了当地干部群众是如何在不通水、不通电、不通路的艰苦条件下,靠着砍刀锄头,把几十公里的江滩陡岸变成了坚不可破的疫情防控长城。

夏:雨水与守边

初到公信乡,适逢7月的雨季。山里的雨和其他地方的不一样,这里不需要天气预报,因为你可以看得见,那朵云是如何把雨水下着过来的。由于境外疫情肆虐,来到公信乡后,突击队迅速下派第一线,来的时候,我们都是轻装上阵,没来得及带齐足够的装备,只能用一个塑料袋包住头,继续巡逻。大量的雨水导致南卡江暴涨了一两米,淹没了辛苦开挖出来的巡逻便道,冲毁了好不容易搭建起来的拦阻设施,给边境守护带来了不可预料的风险。

山体滑坡、道路塌方、齐腰深的泥浆,都抵不过干部群众守好边的决心和守住边的责任。人生地不熟,我们就和村民一起就着方便面吃稀饭、一起徒步翻越永白勒、胆怪的大石岩子,用真心换取群众的支持。我们相信,只要脚上沾了泥巴,脑袋里就会有更多的办法,手上起了老茧,群众就一定会理解我们的付出。在当地傣拉佤各族群众的齐心努力下,一个个卡点搭起来了、一条条便道挖出来了、一段段铁丝网修起来了、一座座联防所建起来了。

秋:橡胶籽与护边

南卡江边种满了橡胶树,这是当地群众主要的经济来源。入秋以后,成熟的橡胶籽一颗颗掉落在卡点新盖的石棉瓦上,嘣的一声,迸裂开来。现在的公信乡江边,这样的卡点已经建成了173个,密布在24公里多的边境线上,做到了点点相望。

越是这样的铜墙铁壁,却总有人不惜以身犯险,置国法与疫情防控风险于不顾,试图越境偷渡。我们和公信乡干部职工一道组成护村巡逻队,每天夜里到各个关键的村口、路口、渡口查堵可疑人员。乡政府的妇女同志还成立了巾帼护卫队,积极参与执勤值守工作。正是全乡400余位守边村民和70余名乡镇职工日夜操劳,犹如一颗颗小小的橡胶籽一样,身小却音大,落地便扎根,守护住了这一方净土。

冬:云海与强边

入冬以后,大片洁白的云海,便会神奇地出现山顶,覆盖住公信乡的每一座村寨,云上公信,由此得名。江边的橡胶树也一夜之间落光了叶子,没胶可割的村民都聚在寨子里,准备过年。

我们抓住时机,开展敲门行动,穿过漫山的大雾,进村入组到户,开门见人交心,与“老布”“老咪陶”围着火塘话家常,从党对边疆人民的好政策说起,一直聊到国境、国门、国防、国家,聊到我们的疫情防控和强边固防,一起规划边境小康村建设,畅想边疆未来的美好日子。我们把工作经费节省下来,为村上修建党建广场,通过积极健康的场院文化,大力推进榜样引领、民族团结、党建强基,让我们的边疆少数民族群众不仅从物质上摆脱深度贫困的帽子,更在精神文明上与我们党的初心使命牢牢结合在一起,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

春:嫩芽与兴边

立春时节,虽然夜间在江边值守还需要穿着大衣,但白天的阳光已经明媚起来。卡点边上生长的两种植物,冒出了嫩绿色的新芽,我们采来打了牙祭。一种被炒成了菜,叫做“棉果菜”,一种被拿来煮水,取名“卡点茶”。正是因为有了去年一年的艰苦奋斗,我们才能坐在经过多次加固的物理阻拦设施旁边,享受着这一抹春天的绿色。

跨入新年度,抓党建促强边固防如何深入开展?边境疫情防控如何提质增效?又是放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课题。边境稳不稳、边疆牢不牢,最终还要靠我们世世代代生长在这方土地上的少数民族兄弟。“再走一遍、再沉一级、再提一点”,我们牢牢抓住“深入一线、依靠群众”这个法宝,一个卡点一个卡点的过,一个寨子一个寨子的看,一个党支部一个党支部的谈,和我们的`联防所长、卡点长、村组长一起出主意、想办法,建设好边疆党建长廊,努力打造强边固防示范区,疫情终将过去,公信从此不同。

奋进新征程主题征文高二 奋进新征程文章篇五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推进,交通和通讯工具日益便捷,工作在乡村、安家在市区的“走读”村干部并不少见。其中,部分“走读”村干部因厌倦基层生活艰苦,向往城市灯红酒绿,出现了迟到早退、擅自离岗、不按规定值班或上级不找就不去上班等负面现象。

“走读”背后是“走神”。“干部像候鸟,白天寻不见,晚上难找寻。”这是群众调侃“走读”村干部不作为的话语。可部分村干部不以为然,认为“走读”是人之常情。殊不知“走读”背后是思想观念的“走神”,是理想信念“开了差”。“欲事立,须是心立。”只有把理想信念摆在突出位置,加强自律,一日三省其身,炼就抵御风浪考验的“金刚不坏之身”,才能有担起民生诉求的“宽肩膀”和“硬腰背”,在日常工作让群众信得过、能放心,在关键时刻让群众靠得住、能安心。

作风从来“系”群众。村干部“走读”关乎作风形象,更关乎党群鱼水之情、干群血肉联系。试想,“走读”村干部远离乡村,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却不能第一时间赶来,会延误处理进度;平日里,老百姓有个这事那情,到村委会寻求解决却老找不着人。这样的“闭门羹”吃多了,就形成了恶劣的固化印象,就“走”低了工作效率,“走”差了工作作风。其实,为官一隅,不论官职大小,想的都应该是造福一方,守护万千民众身边幸福的基层首要事,只有通过村干部实打实的“坐镇”,才能让党员干部亲民务实的好作风持续吹拂到基层,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基层政治生态。党和政府在农村的“触角”灵通,才能持续巩固执政的群众基础。“吃亏”书记李连成、三涧溪村女支书高淑贞……几十年的光阴,他们都用扎实的工作作风说明了,只有沉下心走进群众中去,在与群众同甘共苦,才能获得真实的第一手资料,了解最清晰的民间诉求,感悟最深刻的百姓情义,为干好本职工作、服务好人民群众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

最是“扎根”得民心。作为党和政府的“一线形象代言人”,村干部必须有民本情怀,牢记“人民至上”的分量。一切为了人民,不断造福人民,归根结底是要紧紧依靠人民,牢牢根植人民。村干部只有把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解决好,把上级的惠民政策和布置的任务不打折扣地落实到基层大地,才能让群众愿意跟党走、主动跟党走、永远跟党走。建立健全干部管理考核制度,建立立体化的监督体系,严格问责制度,采取明察暗访、电话突击、实地检查、钉钉打卡等方式,给村干部头顶架上“高压线”,让村干部牢记“扎根”规则,不能走更不敢走。同时,加强对村干部的人文关怀,积极改善工作机制环境,在人情需求和根本原则之间、在为民服务和家庭责任之间,寻找适当的平衡,营造良好的“扎根”土壤,让村干部能有更饱满的激情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用更多时间和精力服务群众。

一言以蔽之,村干部要牢记,莫让群众成为特殊的“留守儿童”,只有心心在一处、念念在一职,扎根在乡村里,才能让百姓心里踏实。

136402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