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语文教师的教学感悟
参加工作15载,从事语文教学颇有些年头,一届届的学生毕了业,虽不敢说桃李满天下,也算是育人无数,有时心里不免美滋滋的。
但是谭辉辉这个学生,让我牵挂,也让我思考。
他是一个智力正常的孩子,但在他八年级的试卷上写满了歪歪扭扭的所谓的汉字,只得了可怜的14分。
看到试卷的那一刻,我真想狠狠地痛骂他一顿……然而,愤怒、惊讶、自责之后,更多的是思考,反思自己在语文教学方面还存在哪些不足,也生发出一些感悟。
首先,语文教师要多读书,提高自身修养和底蕴,用自己的学识去濡染学生。
参加工作十几年来,迫于工作的压力,能静下心读书的时间越来越少。
读书能够改变人的气质,提升人的品位和修养。
特别是语文教师,如果连《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学生必读作品都没有读过,你怎么指导学生读书
读书不仅是自身成长的需要,也是教师职业的需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好的教师是学生可信任的人,是拥有专业力量的值得尊重的成人。
这种教师的权威不是‘外部强加’,而是‘内在养成’的;不是靠制度的力量确立的,而是通过教师的教学风格树立起来的。
”语文教师应当有选择性地读书,而两类书必须要读:一是读与自己专业相关的书,帮助自己提高学科教学能力。
博采众长,方能丰富我们的教学理论和实践,增强我们做一个学者型教师的底气。
叶圣陶的“教,是
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给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理念和新的思索。
作为教学主阵地的小学语文课堂,在这场声势浩大的变革中已摆脱了我们曾经难已割舍的情愫,正轻装上阵,走向光辉灿烂之路。
语文是有生命的,语文的生命是在主体参与下的不断生成的语境和流动的语流之中融入的。
因此,新课堂不仅是知识建筑的空间,更是学生生命活动的场所。
它不再是静止的跑道,而是提炼生活、展示风采、体验人生、追求成功、感受欢愉、发展生命的过程。
所以,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灵性,充满生命活力,应是始终回荡于语文教学的主旋律。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理念小学语文课堂是充满活力的“生命课堂”。
新课堂要求从“知识课堂”走向“生命课堂”。
其基本内涵是学生个体和群体是充满生命力的,教师个体及教学技能是充满生命力的,教学内容是充满生命力的,流程也是充满生命力的……正如学生追求的“我们多么渴望,课堂像碧蓝的天空,任凭我们翱翔;我们多么渴望,课堂像浩瀚的大海,任凭我们跳跃。
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应是“助推器”。
教育家赞可夫指出:“教育法一旦能触及到学生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
”而“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教师的赞赏。
一个信任的点头,一个赞许的目光,一个会意的微笑,一次热情的握手,一次亲切的抚摸,一句鼓励的话语,都会滋润学生的心田,都会成为学生发展的助推器。
在这里孩子的心灵能够得到舒展,使他们在“我是好孩子”、“我能行”的心态中找到自信。
课堂上教师即时的评价、点拨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激发学生信心的手段。
如在朗读中,教师就可以这样鼓励学生:“到目前为止,你是读得最出色的一位
”“这个句子你读得多好啊
请你再读一遍,大家仔细听。
”“你读得最响亮
站起来时就要这样大大方方。
”“你读得真好听
老师要谢谢你爸爸妈妈给了你一副好嗓子。
不过,你要是加上表情就更好了。
”……这样的表扬,这样的评价,会使学生如沐春雨,对其他学生,也是一种引导和教育。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路多样性的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高效完成语文学习任务,生成语文能力,达到课堂教学目标。
可见,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对话,在活动中探究,在活动中交流,应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理想境界,也是新课标所倡导的语文课堂教学。
要让学生大量“实践”,就得有大量的学生课堂活动。
学生的实践活动合理而又充分,是新课堂教学生命之所在。
在我们的教学设计意识中,应该理性地考虑到,“活动”是新课堂最直观最本质的特点之一。
我们要设计、要创造、要探究形式多样、生动活泼、求知求乐、益智启智的语文课堂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
也只有这样,以实践活动为板块完成的教学,会让学生真正活动起来,给学生以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真正做课堂的主人,从而打破课堂中死气沉沉的氛围,语文课堂也就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课程改革,给课程以科学定位,它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因素交互作用的“生态系统”。
这就是说,课程不只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新知的过程。
每个学生都是活生生的人,都拥有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独特的个性,都是完整的生命主体。
因此,新课标特别强调“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的确,语文学习既是认知发展的过程,又是情感体验的过程,语文教学要尊重学生富有个性的情感体验和思维方式,也要关注学生自身的体验和感悟。
因为有了体验,知识的学习不再仅仅属于认知理性范畴,它已扩展到情感、生理和人格等领域,从而使学习过程不仅是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是身心和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
三、小学语文教学教学改革要以合作探究为手段合作探究是现代学习和工作的显著特点,也是新课标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
语文课堂要实现教学目标,必须以合作探究为教学手段。
通过合作探究,完全摒弃了老师的讲解与分析,将学生推到了课堂主人的地位,能够充分发挥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可以开发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智慧潜能,提高学生的能力,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合作,包括学生个体与个体的合作、学生个体与学生群体的合作、学生和老师的合作以及学生和媒体的合作等。
学生只有合作,才能实现不断进步。
教学中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习惯,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合作中发展。
同样,学生只有经过认真探究,语文能力才能得以切实提高;也只有让学生充分探究,才能真正实现将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
比如在“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部分,就是要鼓励和帮助学生自己探究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寻找答案;就是要鼓励和帮助学生在合作探究之中尝试采用不同的方法,摸索适合于自己获取新知和能力的途径。
可见,以合作探究为手段的课堂,将不断地带领学生走向语文学习的新境界。
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要以拓展延伸为平台新课标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必须要进行语文学习的拓展延伸。
的确,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课程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语文教师要具有课内链接课外、链接自然,链接生活的本领,让学生在学习生活的各个层面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从而为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及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因为教师的教学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又因为课程是一种动态的生成,所以,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语文学习的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要尽可能地去挖掘丰富的语文学习课程资源。
学生群体是一个最好开发而又最易被忽略的学习资源,学校与家庭、家庭与家庭之间存在着学习资源,另外,社区的文化设施、人文环境、自然环境等,也具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作为语文教师,要通过拓展延伸这个平台,让各种有价值、有意义的资源为我们的语文教学和学生服好务。
新课程是理念、是精神,更是实践和探索。
我们语文教师,要在对新课程、新教材多个层面解读的同时,充分尊重学生的天性,努力发展学生的个性,大胆激发学生的灵性,积极构建语文课堂教学,从而让自己的课堂既有形式又有精神,使整个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请你就小学语文教学发展历程谈谈你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感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提出并说明课题内容的意义和重要性,还可以通过生活实例,知道学习到的知识能解决什么实际问题,让其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体验学习的重要,激发和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感悟
新大纲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
感悟现已成为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关注的热点。
感悟是由感而知、而觉、而悟,这是一个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由低级到高级的认识过程。
阅读中的感悟是学生凭借对语言及其语境的直感,获得某种印象或意义的心理过程。
我多年从事小学语文的教学工作,在教学实践中,我亲身感受到由于小学生受认知水平的限制,难以通过教师的讲解获得感悟。
教师如果搞繁琐分析,硬性灌输给学生一些自己或教参上的理解,一堂课下来,学生记住的只是有关课文的干巴巴的骨架。
文章的形象、情感都不见了。
所以我认为教师应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怎样去感悟,怎样潜心去读,去咀嚼,去体验,这样才能实现阅读能力的提高,形成较好的语感。
通过多年来的摸索,我认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可从以下方面去指导:一、利用读保证感悟根据新课程的阅读理解,我认为语文阅读课应该做到:初读课文时,让学生感知性读;细读课文时,指导性读;最后再到鉴赏性读。
大部分时间应始终围绕一个读字。
学生能否读好,能否去感悟,关键看老师如何删繁就简地精讲。
重点处点拨,点到即止,留给学生充足的感悟时间。
三、利用对话实现感悟六、有效激活想象启迪悟性
语文教学中如何让小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美
一、创设情境,感受文本美未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语文课,是枯燥无味的。
课堂上,如果能创设情境,通过情节起推波助澜的作用,课堂效果就会大为不同。
一篇精彩的文章,总要设置一个引人入胜的情景。
在教《秋天的雨》这篇课文时,课前,我请学生在美妙的音乐声中背诵优美的诗歌---《听听,秋的声音》,在学生富有感情的背诵中,他们渐渐进入秋天,一起聆听了秋的声音。
课文的美读,把学生进一步带入到飞舞着丝丝秋雨的情境中去,就这样,整个课堂弥漫着浓浓的秋意。
然后我们一起走入文中,从语言文字中,去进一步体会秋天的美。
这些情境的创设,把学生带入了五彩斑斓的秋的世界。
情境就是一把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走入文本,融入其中,自主的感受语言文字的美。
二、大胆想象,体会表达美语文课堂不仅要求我们引导学生感受美、品位美、鉴赏美,同时还要训练学生去表达美、创造美,以达到发展语言的目的。
学习《火烧云》一课时,学生通过品词析句和感情朗读,了解了火烧云颜色美,样子多,变化快的特点。
在此基础上,我进一步引导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你仿佛还看到了什么颜色、什么样子的火烧云
它是怎么变化的
学生们纷纷举手,创造性地说出火烧云的各种颜色。
有的受到启发:“天边出现一头巨象,四肢粗壮,身体高大,象鼻子高高卷起,象牙闪闪发光,象耳朵好像还在呼扇呢。
可是转眼间,象牙不见了,象鼻子也变小了,一会功夫,大象消失了……”学生们想象丰富,结合自己生活中所了解的事物从模仿到创造,不但丰富了课文的内容,还让他们心中美的情感得到自然地流露和表达。
三、注重引导,培养语感美语文知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用来学习语言,体会语感。
语言是用来表情达意的,文字的背后具有丰富的意象、情感。
《荷花》中有这样一句: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中冒出来。
要求学生用“长”换“冒”,进行比较。
为激发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教学中把学生分成正反两方,以合作学习的方式探究、讨论。
学生从文中找出根据,各抒已见。
因为荷叶多,挨挨挤挤,所以荷花只能从水中冒出来。
冒不仅写出荷叶数量多,还写出荷花生命力旺盛。
讨论交流让学生从冒中感悟到一种不可抗拒的生命力,一种生机勃勃的韵味。
这样,抓关键词句比较、咀嚼就能品出语气神韵,领悟作者遣词造句的独具匠心。
四、感情朗读,发展语言美叶圣陶先生说:“美文需美读。
”“美读”,就是有感情地朗读吟诵课文,在入情的朗读中达到与作者心灵相通的境界,感受审美对象的美。
因此,感情朗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
语文教材中选编的文章,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对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掌握规范的语言文字大有益处。
如《草原》一文,老舍先生用亲身经历向读者介绍了草原的天、草原的地,以及草原上生活的人们。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反复的朗读,从草原蓝蓝的天、绿绿的草,蓝天上的朵朵白云,草地上白色的羊群,这些明丽的色彩深刻体会“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体会“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同时也认识了“那么……那么……”、“既……又……,既……又……”的句式。
小学阶段是人一生中记忆力最好的时期,教师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甚至熟读成诵,让学生直接感受语言,积累语言材料,了解多种语言表达方式,就能学会运用语言文字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感情,从而发展语言。
五、学以致用,感受写作美叶圣陶先生提出:“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凭借优美生动的教材,让学生感受语言的精美,学习如何运用语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在表达上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仿写,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方法。
学习《花钟》这篇课文,文中第一自然段写“牵牛花吹起了小喇叭,蔷薇绽开笑脸,睡莲醒来,万寿菊欣然开放-----”等等让学生感受同样是“花开了”作者却用了不同的表达,还让我们从中读出各种花的不同姿态、不同性情,可见作者用词的准确、精妙,告诉学生这正是我们写作中所缺乏的。
同时强调学生平时要善于观察身边的事物,抓住它们的特点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
学完这段后我要求学生回忆平时看见过的花,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来仿写一段话。
学生写得形象逼真,如“太阳花在中午十二点向阳开放;傍晚五点左右,茉莉花舒展着自己白色的花瓣;芍药花早上七点绽开了笑脸”等等。
学生在模仿课文表情达意的同时也在实践中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之处,掌握相应的表达方式。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需要有丰富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强烈感人的抒情色彩。
而这些都离不开语言文字的描述,让学生体会到了语言文字的美,就等于给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秘诀。
怎样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真正感悟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我们每一位教师所追求的目标。
只有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上真正的主人充分利用课堂上短短的时间,积极探究,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才能真正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和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兴趣。
近几年来,我校开展了“主体——和谐——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在教学中我们大胆探索勇于实践。
在不断反思和总结中,我觉得高效课堂就是给学生一个自己的舞台,给老师一种新的希望,给学校一个美好的未来,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上真正的主人。
下面就结合我在教学《美丽的小路》一课时的几点做法谈一谈如何才能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上真正的主人。
一、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我们教育的对象是儿童。
教育缺乏儿童能够接受、愿意接受的方式,鲜明生动的形象就不见了,剩下的就只是空洞地理论化的概念。
说教和训斥即便对于成人的教育也未必是好的方法,但却常常施加在儿童身上,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怎么能喜欢
课堂气氛又怎么能变的活跃
因此,在课堂上要创设孩子们喜欢的情境,感兴趣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主动参与,让课堂变得活跃起来了。
如,在上课伊始我出示课件“一条长长的小路,路上铺着花花绿绿的鹅卵石,两旁都是美丽的鲜花和绿树。
”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这是鸭先生门前的一条小路,你们看这是一条什么样的小路呢
学回答生:这是一条干净的小路。
这是一条美丽的小路。
这是一条漂亮的小路。
……引导学生质疑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的故事就和这条美丽的小路有关,到底是什么事呢
让我们一起听一听吧
板书《美丽的小路》。
紧接着让学生听配乐课文录音,调动学生探究课文的情趣:①你在这条小路上看到了那些动物朋友
②这条美丽的小路发生了哪些奇妙的变化
(板书:美丽的小路-----不见了------又出现)再质疑那美丽的小路怎么不见了——又怎么会出现了,让我们一起到鸭先生的家门前去看看吧。
语文教学要达到高层次和理想化的境界,调动学生的情感是必要的手段之一。
在教学开始时,我通过语言描述,多媒体课件的运用,让语言文字所表达的内容动态化,刺激学生的感官,拨动他们的心弦,引起他们的感情共鸣,使他们和课文融为一体。
二、课堂上注意朗读方式的变化。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所以朗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有的老师上课除了采用师范读、学生齐读、个别读之外,不会再用其他的方式了。
这样的课堂从表面上看来还是很有活力的,可是学生是否真的愿意去读,是否真的用心去读,却不可知。
换个角度,就是我们成人,在每一天的语文课上都是这样老一套的朗读,感觉不到新鲜的感觉,他们的学习劲头会高吗
显然是不会的。
这就需要我们老师要灵活地改变方式,除了以上朗读方式,我们还可以采用男女生合作读、小组合作读、老师与学生合作读,或者是文中讲到兔姑娘轻轻地从小路上走过,鹿先生慢慢地从小路走过……老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兔姑娘和鹿先生为什么要“轻轻的”“慢慢地”从小路走过呢
你怎样读
当兔姑娘和鹿先生再次从这条小路上路过的时候,他们又看到了什么
你又怎样读
能加上动作吗
就这样贴近孩子们那好奇的心,喜欢新鲜事物的心,孩子们的兴趣没有理由不高涨,课堂气氛也没有理由再沉闷。
轻松地将每个学生带入课文所表述的情境中。
让学生如临亲身体验,亲身感受。
不同个性的学生,读出了自己不同的感悟。
其实,只要我们给学生一个舞台的空间,他们将还你一个精彩的演出。
另外,本文出现了很多人物的对话,尤其在课文的1-8小节,是进行分角色朗读的好材料。
我在教学过程中,以合作者的角色出现,通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采用自由读、个别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将每一个学生带入课文所表述的情境中,用语感连接学生的感官、感受和情感。
以读代讲,让学生让自己的心灵去感受事物,用朗读使他们的心灵受到熏陶,从而实现本文的教学目标,进而突破难点。
三、课堂教学中要注重语文实践实践是语文教学的核心环节。
通过让学生交流课前布置的调查“我们校园的垃圾从哪里来
这些垃圾到哪里去了呢
”这种开放式的教学设计,自然而然地突破了教学难点。
同时也让课堂成为社会、学校教育的连线,又给学生提供了合作交流,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舞台,增强了他们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意识。
总之,在教学时,我通过“美丽的小路——美丽的小路不见了——美丽的小路又回来了”,这条线索进行紧凑的教学。
结合运用多媒体,让语言文字所表达的内容动态化。
花花绿绿、鲜花盛开的小路;垃圾遍地,苍蝇飞舞的小路;憨态可掬,活泼可爱的小动物,极大地刺激了学生的感官,拨动了学生的心弦,引起了感情的共鸣。
学生自然而然地把自己当作课文中的兔姑娘、鸭先生、鹿先生去感受事物,去朗读课文,心灵受到熏陶。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还不断地调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采用自由读、个别读、模仿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将每一个学生带入课文所表述的情境中,用语感串联了学生的感觉、感受和情感。
“捂住了鼻子”、“皱起了眉头”、“一拍脑袋”,学生的表演是那么贴切、自然,把课堂真正还原给学生,让学生成为了语文课堂上真正的主人。
语文教学的感悟一般在哪三个方面下功夫
【第1句】:品味语言,学会分析作者的感情,逐字逐句,以最简洁、最恰当的语句来表达。
【第2句】:联系语境,把句子放在全文中的主题来看,有什么作用。
【第3句】:词类活用,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的感悟能力
语文教学中如何让小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美摘要:语文课标中阶段目标要求提出阅读时要“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感受语言的优美”“品味作品中富有魅力的语言”。
而这一切目标的实施需要以“品读语言”为核心,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强大的表现力和美妙的神韵,让语文课散发它真正的魅力。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让小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美呢
关键词:语文课标情境创设感情朗读文字美一、创设情境,感受文本美未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语文课,是枯燥无味的。
课堂上,如果能创设情境,通过情节起推波助澜的作用,课堂效果就会大为不同。
一篇精彩的文章,总要设置一个引人入胜的情景。
在教《秋天的雨》这篇课文时,课前,我请学生在美妙的音乐声中背诵优美的诗歌---《听听,秋的声音》,在学生富有感情的背诵中,他们渐渐进入秋天,一起聆听了秋的声音。
课文的美读,把学生进一步带入到飞舞着丝丝秋雨的情境中去,就这样,整个课堂弥漫着浓浓的秋意。
然后我们一起走入文中,从语言文字中,去进一步体会秋天的美。
这些情境的创设,把学生带入了五彩斑斓的秋的世界。
情境就是一把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走入文本,融入其中,自主的感受语言文字的美。
二、大胆想象,体会表达美三、注重引导,培养语感美叶圣陶先生提出:“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凭借优美生动的教材,让学生感受语言的精美,学习如何运用语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在表达上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