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美术的感想
欣赏与感悟 上了美术欣赏课,感受颇多。
美术欣赏我的视野由古、古罗马倏而转到了文艺复兴时的意大利。
古罗马、古希腊的宏伟的宫殿建筑、众多的雕刻作品,展现了这两个伟大时代曾经的辉煌。
文艺复兴冲破了中世纪的宗教束缚,出现了人才辈出的局面。
使我知道了中国的陶瓷艺术的源远流长,和陶瓷艺术对于世界的贡献。
通过中西方美术艺术的差异使我更加了解了中西方美术的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
及增加了我对于祖国灿烂文化的自豪之情,也使我更加了解了西方的美术艺术。
美术欣赏课不仅仅是对于绘画艺术的欣赏,而且是对于雕刻、建筑、陶瓷艺术等等艺术中所体现出的美术艺术的欣赏。
我想上美术欣赏课给我的最深课的感受莫过于此了。
这使得我的眼界大开。
美术欣赏当然包罗万象:古今中外的,各个艺术流派的,不同方面的。
有古罗马、古希腊的最具特色的建筑、雕塑。
有文艺复兴时期各个艺术大师的杰作。
还有近现代的各种新兴的流派的介绍。
这些都是西方的艺术中的美术艺术的具体体现。
那么对于东方,尤其是中国,同样具有悠久历史的自然要数陶瓷艺术,还有独特的建筑风格。
更加不同于西方绘画艺术风格的是中国独有的山水画的艺术手法。
我在选修《中国水墨画基础》课的时候,老师就讲过中国的山水画很是不同于西方的绘画。
他还举了一个具体的例子,就是他有一个外国留学生跟他学习中国的山水画法,但是不管怎样这位外国的学生都画不出中国山水画的那种真正的味道,尽管他的画功很好。
从这个例子中,我想中国山水画是凝结了中国人民的特有的情节在里面的,所以外国的画家很难画出中国话的味道来。
当然,西方和东方的绘画艺术分别属于不同的画法,各有千秋。
因而我们应该相互学习,才能相互促进彼此的发展,而不能顽固守旧。
尤其在当代不断发展的世界里,加强彼此的交流学习更加显得重要。
中国画注重画山水等自然景物或者虫鱼鸟兽等动物,并且善于运用空气透视法,而且善于想象,这样可以使得绘画有远有近,画面有种旷远阔达的气象在里面,并且中国的画更加注重使内心的情感表达在画上。
而西方的绘画主要运用焦点透视的方法,表现的绘画作品多为描摹人物、事件为多,展现的空间不够开阔,所以常有种压抑的感觉。
看中国画多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善于运用留白的画法,而且多描摹大河高山等雄伟的景物,所以有种壮美之感。
而描摹的花鸟树木却给人一种伶俐轻快、聪慧灵性之感。
而观看西方的绘画则多为油画,色泽虽然浓重,但却看起来大多有种灰暗之感。
很少可以感受到空灵之感。
我想东西方的文化差异是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之一。
因为西方受宗教的影响深远,宗教气氛浓厚。
而中国则不太相信宗教,相反中国的儒、释、道教则更多的是关心人与自然的关系和谐与否的方面,因而束缚较少,所以中国的画更让人感觉一种轻快愉悦的感觉。
当然和作画的工具的运用也有很大关系。
西方用画笔,中国则是毛笔。
这种工具的差异自然导致了做出的画会有差异。
还有就是颜料的使用了。
中国画用墨先画好画,然后再经过一种工序叫做装裱,这样给画加上各种鲜亮的颜色。
使得中国的画可以保存很长的时间而完好,不退色。
但是西方就很是不同了,用画笔在画布上作画,颜料用化学颜料,画好后保存就很麻烦,比较容易褪色。
当然这些都是古代的一些做法了,现在西方的保存技术是大大的提高了,我们反而落后了。
现在当然是有很大的改变了,以前是东学西入,后来是西学东入,到现在东西方的交流是不断地加强,相互的影响。
所以绘画艺术也不断的相互的学习借鉴。
中国的建筑和西方的建筑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中国的房屋时用木材制作的,而西方的建筑则是用石材制作的。
这和各自所处的地理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中国古代处于长江黄河流域,土地肥沃,深林茂密,地势平坦,所以盛产优质木材,因而房屋多为木材制作。
而西方则多山地,山产石材,所以他们必然会以石材作为建筑的主要材料,另外这也是为什么西方的石雕雕刻雕像繁荣的原因之一。
我原先以为石材造的房子当然会比木头造的房子坚固的多,但是我的猜想是错的。
石材耐压但是韧性差,而好的木材不但耐压而且韧性很好,甚至比钢还要好。
这是我叹为观止。
而更加令我感到惊叹的是,中国房屋使用了斗拱的结构,这使得每个梁柱环环相扣,使得屋顶的巨大重量通过斗拱的精巧的结构而转移到支撑房屋的大柱子上去。
这就使得屋子的墙壁不用承担重量而仅仅是起到遮风挡雨的作用。
这俨然是现代钢筋混凝土构架的雏形。
而且这种斗拱的结构还有利于房屋的扩充,而不用费很大的功夫。
也就是说可以在原来的房屋上面通过梁柱来扩充,而不用推到重新来建。
而西方的石材不仅韧性不好,而且还要承担很大的重量。
并且可扩充性也不好。
当然它有一个优点就是可以加高。
中国的房屋却多是一层的。
中国常见的高层建筑恐怕要数塔了,然而塔的建筑形式去时舶来的,因为佛教的传入而传进来。
西方石材建筑的集大成恐怕是凡尔赛宫了。
中国的木材建筑的集大成当然非皇家的宫殿了。
中国的房屋建筑多主张对称美,建筑群往往有一条中轴线,而西方的的建筑则多曲线,典型的教堂大多有圆形的穹顶结构。
较之,我认为中国的木材建筑有种举重若轻的感觉,而感觉西方的石材建筑则多是一种凝重深沉。
另外中国房屋的顶部的铺设的瓦也是中国的特色了。
瓦的使用使得雨水可以轻易地留下来不易造成屋内漏水的情况。
现在随着城市化的进程的加快,瓦在中国可能很少再见到了,瓦因而成为中国文人用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的常用的对象。
当然不仅仅是怀念瓦,大概可能是怀念中国古代灿烂的文明,在迈向新时代时发出的叹息吧。
谈到文艺复兴,我们自然会问那么文艺复兴为什么会发生呢。
也许我们不应该这么问,而应该问,文艺复兴为什么在当时发生,而且发生在意大利呢。
因为欧洲的思想受中世纪的宗教影响太深了,人们的思想受到了极大地束缚,人们想摆脱这种束缚追求自由是他们神圣的权利。
所以不管迟早,文艺复兴都会发生的。
这是毫无疑问的。
而之所以叫做文艺复兴,是因为在古希腊、古罗马的时代曾经有过辉煌的文艺、科技、思想的繁荣。
因而要打破中世纪的宗教神学的束缚,那自然是人想到的就是文艺复兴的提法了。
问题的关键在于为什么会发生在当时的意大利。
因为当时意大利的经济发展很快,新兴的阶级自然不愿继续收其他力量的阻碍,所以就会寻找新的思想来冲破旧的思想。
再加上许多的天才人物的出现所以便形成了当时十分繁荣的文艺复兴思潮。
文艺复兴带给欧洲人们新的思想,逐渐的使得人们从宗教繁重的思想中解脱出来,可以说为以后欧洲的发展起到了启蒙、促进的作用。
而在文艺复兴中崭露头角的天才人物,也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的宝贵的知识和财富。
中国的制陶瓷的工艺可以追溯到商朝开始制造青铜,青铜虽然不是陶瓷,但是可以称得上是陶瓷工艺的原始阶段。
后来出现了黑陶,大约唐朝时候产生了瓷的工艺。
这是很大的进步。
瓷的出现弥补了陶的表面不光滑的缺陷,使得瓷的应用广泛的深入了人民的生活之中。
景德镇成为我国的制造瓷器的中心之一,饮誉海内外。
陶瓷甚至成为中国特有的一种陶瓷文化。
很多士大夫都参与陶瓷的制作。
这就使得中国的陶瓷技术当时遥遥领先与世界。
西方的国家通过丝绸之路、海上贸易等不惜重金来购买中国的陶瓷,把中国的陶瓷当做稀世珍宝对待。
几个世纪以来在西方形成瓷器热,经久不衰。
中国的瓷器上面可以绘画、可以有文字书法等等。
不仅仅是器物,更是一种人文的精神的表现。
当然随着瓷器制造技术被西方所掌握,陶瓷的制造的技术不再是秘密,但是中国的瓷器在世界上仍然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中西方的美术艺术有很大的不同,但是也有相同的的地方,那就是追求美。
我想中西方在不断的交流中会碰撞出更多的火花,促进彼此更好的发展。
当然我们也要把握好继承和发展的关系,不能抛却我们古代的灿烂的文化。
只有这样才能在和西方的交流融合中把握住前进的方向,永远有自己的归属。
我想美术欣赏课教诲我很多的东西。
这更多的是一种心灵的交流课。
注,楼主请根据自己情况更换人名,地名,等不妥之处
在暑假中,在画画班结束的时候,老师让我发言,说说在学习的感言,150字,明天急用
你好,我觉得你可以这么说,非常感谢自己的父母,让自己有了这次和大家一起学习的机会,让你学到了好多知识,还交到了好多朋友。
另外感谢老师,让自己在美术的海洋中找到了一叶小舟,以后可以徜徉的更远。
有什么赞美美术老师的好词好句
拜托了,我急用
妙笔涂丹青, 巧手绘美景。
空白化神奇, 瞬间成永恒。
远景收眼底, 动中藏恬静。
翠鸟似啼鸣, 人物栩如生。
手工制作的感想
手工制作使我在极高的兴致中锻炼了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好与坏先不说,至少我专心致志地去竭力完成,过程虽然很辛苦,但我很有成就感。
还很重要的一点就
看完绘画与美术展的感受50字
看完绘画与美术展的感受50字。
看完绘画与美术展,感觉到自己增长了见识,学到了一些绘画美术方面的。
出钱的技巧。
绘画参赛感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艺术事业的繁荣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更加关注孩子的艺术发展,美术教育自然而然的成为了教育教学的重点。
新《课标》指出: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的紧密联系,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这一论述充分说明基础美术教育不是专业美术教育,而是一种生活美术教育。
因此,我们要充分结合美术教材的特点,引导学生主动接触生活、充分感受生活、大胆创造生活,让他们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从而构建生活化的美术教育体系。
一、观察生活――发现美。
“生活中到处存在着美,关键是给儿童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每个人的观察角度不同,所以发现的美也就不同。
现实生活对儿童画画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儿童的绘画能力并不是单靠老师通过讲授技法就可以教出来的,为他们创造一定良好的成长环境,激发他们热爱生活、表现生活的绘画兴趣,才是我们应该去做的事。
因为美是人类生活中永恒的主题,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美的艺术几乎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美即生活。
理解生活,才能理解美、创造美。
只有植根于生活世界,并为生活世界服务的教学才是具有强烈生命力的教学。
【第1句】:采撷生活,提高审美认识美术课程改革强调将美术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应从学生角度出发,去发现和挖掘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在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生活实际中找到合适的切入点,使学生产生共鸣,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如,在讲《会变的线条》一课时,我让学生从自然和生活中寻找美丽多变的线条,学生很容易就找到了多种线条:黑板边的直线、窗外护栏上的螺旋线、老师头发上的波浪线、花盆边上的弧线、花叶子上的锯齿线……,这样的引导不仅使学生很快进入新课,同时又使他们在不经意间复习了以前学过的线条。
接着我又进一步引导他们发现,原来在我们的身边藏着这么多美丽的线条,而且它们多种多样、变化多端,美化着我们的生活。
创作中我又启发学生想象微风中的柳条、大风时散乱的头发、沙漠中一层层的沙子……学生轻松地画出自己熟悉而又富有美感的线条,他们的作品便充满了韵律。
这样既结合了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