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对象身高是不是问题?答案是一定的!
找对象一定要在乎身高吗?答案是一定的。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找对象时会更加注重对方的身高。虽然说当爱情来临时,身高、脸蛋什么都不是问题。但是如果对方的身高匹配上自己,那么是最好的。特别是对于女生来说,男友身高高更好,这主要是源于女生希望一种被保护的安全感,而个子高的男生一般可以给女生安全感。而对于男生来说,则是没有这么多的计较,但是如果悬殊过大,影响到接吻也就不太好了。
近日,有网友分享相亲经历,其中有一位男子因为身高只有160,相亲31次被拒。不少人表示,大家谈恋爱还挺在意身高的。
有位女网友说:男生高的话就是比较容易帅,矮的男生即使是再帅也是不会考虑的,如果男生长得高普普通通也会觉得帅。
这位女网友的话道出了现如今女生找对象最为基本的标准,就是“高”。所谓高富帅,“高”已经排在了第一位,因此身高不好的男生还是比较吃亏的。
女生眼中高个子男生的好处
女生一直都对自己说,以后要找一个高个子的男友,那之后不管是去看演唱会还是去旅游的话,如果当自己想要看的更清楚或者是想拍照的时候,那么这时候高个子男友的.作用就来了。你可以骑在他的肩上看演唱会或者是看风景。你再也不要当心到看到的永远都是别人的背影,也不要担心怕看不到自己的偶像。
当自己穿着高跟鞋时,高个子的男生可以牵着你的小手走得很慢,当你走累时可以背你。而当你穿平底鞋时,他会弯腰把你搂得很紧。但最重要的是,高个子的男友给女生更多的是安全感,可以帮女生遮风挡雨。
很明显,女生们都是认为高高大大才是保护自己的先决条件。我闺蜜曾经对我说:我喜欢那种安全感,如果男友比自己还矮,我还要让自己低着头才能看到他,那么实在是很奇怪,我喜欢拥抱对方时,我的手是能够挂在男友脖子上的感觉。
因此,女生在找对象时,往往第一印象就是男生的身高了。
男生会看中女生身高吗
其实对于很多男生来说,对于女生的身高而是没有那么大的计较,毕竟男生是看脸的。但是如果自己的女友实在比自己矮很多,悬殊太多,影响到拥抱接吻也是不好的。
近几年来,出现了“最萌身高差”这个词,一部《致我们单纯的小美好》更是让我们进入了“最萌身高差”的坑。于是个子矮的女生都想找一位180以上的男友,但是这样的身高差真的好吗?
想起在该剧热播时,微博上出现了“胡一天我这个腰不行嘞”热门话题,原因是在拍摄这部剧时由于男主跟女主的身高悬殊实在是过大,导致男主在拍吻戏时不得不多次弯腰亲吻女主,导致一整天下来腰实在是受不了。
所以,男生在交女友时,即使是再不注重女生的身高,但是普遍还是认为身高不要太过于悬殊了。
那么最受异性欢迎的身高标准是什么
众所周知,女生喜欢找一个高高大大的男友,男生喜欢找一个比自己矮一点的女生,太高了压力大,太矮了受不了。
我们都知道,中国人男女的平均身高分别是男生167cm,女生156cm。那么其中最受欢迎的身高又分别是怎样的呢?近日网上流传的两张最受异性欢迎的身高图,正好道出了男生女生眼中最完美的身高!
你是最受异性欢迎的身高吗?是的话,你该偷笑了……
其实只要真心相爱,身高不是问题啦!
《比身高》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比身高》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比身高》教案1
教学目标:
【第1句】:通过“在方格纸上涂一涂,比较两个分数大小”的活动,体会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第2句】:通过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第3句】:在数学操作活动中让学生进一步学会与人合作、交流,并学会尊重、倾听他人的看法或意见,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教学重点:归纳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教学难点:归纳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教法:主动探究法、讲练结合法。
学法:小组合作交流法
教学准备:小黑版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句】:复习导入新课(小黑板出示)
【第1句】:口算。
0.3+0.4=0.2+0.6=【第1句】:4+【第1句】:5=
0.33+【第1句】:25=0.9-0.7=【第5句】:8-【第2句】:6=
【第2句】:列竖式计算。
【第4句】:89-【第2句】:64=【第3句】:61+【第1句】:37=
回答:计算小数加减法一定要把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第2句】:合作探究。
【第1句】:仔细阅读课本13页例题的图片。
【第2句】:说一说图片中有哪些信息。
【第3句】:根据图片中的信息解答下面的问题。
(1)鹿妈妈高多少米?
列式:○=()
答:
在小组内交流这道题的计算方法,看看你们都一样吗?
(2)小黑高多少米?
列式:○=()
提示:“6是一个整数,如果想把它改写成一位小数,就要给它补上“小数点”和“十分位”,那么在十分位上写,不会改变原来的大小,所以6就等于。
竖式计算:
答:
【第4句】:方法总结。
(1)小数加减法要把对齐,从低位加起或减起;
(2)哪一位相加满十就要向进一;哪一位不够减就要向借1,位数不够的,在小数的添上0,小数大小不变。
(3)确定好小数点的位置。
【第3句】:当堂训练
【第1句】:计算。
【第2句】:列竖式计算。
0.93-0.47=【第8句】:17+【第6句】:94=【第8句】:25+【第1句】:55=
10-【第2句】:45=0.56-0.307=【第2句】:34+【第1句】:067=
2新学期开学了,笑笑到商店买了1个书包和1个文具盒,
价格如右表。笑笑一共花了多少元?
【第4句】:学习体会。
写出本节课你的感想吧。小数的性质
板书设计:
小数的性质:
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比身高》教案2
教学目标:
【第1句】:通过在方格纸上涂一涂,比较两个分数大小的活动,体会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第2句】:通过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第3句】:在数学操作活动中让学生进一步学会与人合作、交流,并学会尊重、倾听他人的看法或意见,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教学重点:
归纳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教学难点:
归纳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教法学法:
主动探究法、讲练结合法。小组合作交流法
教学准备:
小黑版
教学过程:
【第1句】:复习导入新课(小黑板出示)
【第1句】:口算。
0.3+0.4=
0.2+0.6=
【第1句】:4+【第1句】:5=
0.33+【第1句】:25=
0.9-0.7=
【第5句】:8-【第2句】:6=
【第2句】:列竖式计算。
【第4句】:89-【第2句】:64=【第3句】:61+【第1句】:37=
回答:计算小数加减法一定要把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第2句】:合作探究。
【第1句】:仔细阅读课本13页例题的图片。
【第2句】:说一说图片中有哪些信息。
【第3句】:根据图片中的信息解答下面的问题。
(1)鹿妈妈高多少米?
列式:○=()
答
在小组内交流这道题的计算方法,看看你们都一样吗?
(2)小黑高多少米?
列式:○=()
提示:6是一个整数,如果想把它改写成一位小数,就要给它补上小数点和十分位,那么在十分位上写,不会改变原来的大小,所以6就等于。
竖式计算
答
【第4句】:方法总结。
(1)小数加减法要把对齐,从低位加起或减起;
(2)哪一位相加满十就要向进一;哪一位不够减就要向借1,位数不够的,在小数的添上0,小数大小不变。
(3)确定好小数点的位置。
【第3句】:当堂训练
【第1句】:计算。
【第2句】:列竖式计算。
0.93-0.47=
【第8句】:17+【第6句】:94=
【第8句】:25+【第1句】:55=
10-【第2句】:45=
0.56-0.307=
【第2句】:34+【第1句】:067=
新学期开学了,笑笑到商店买了1个书包和1个文具盒,
价格如右表。笑笑一共花了多少元?
【第4句】:学习体会。
写出本节课你的感想吧。小数的性质
板书设计:
小数的性质
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比身高》教案3
【第1句】:问题的提出
同学们,坐着自己的桌椅,你觉得舒服吗?是不是觉得太高或太低。如果你坐的桌椅不合适,就会引发颈椎疾病,影响生长发育,甚至还会影响学习。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学生桌椅比例确实存在不适当的情况。那么,桌椅的选择有什么奥秘吗?我对此产生了兴趣,同时进行了调查研究。
【第2句】:调查研究
【第1句】:相关标准:从网上调查得知:健康家具一定要合乎标准才能有利于人体的健康。对于桌椅类的高度,国家已有标准规定。其中,桌类家具高度尺寸标准可以有700毫米、720毫米、740毫米、760毫米四个规格;椅凳类家具的座面高度可以有400毫米、420毫米、440毫米三个规格。另外还规定了桌椅配套使用标准尺寸,桌椅高度差应控制在280至320毫米范围内。
正确的桌椅高度应该能使人在坐时保持两个基本垂直:一是当两脚平放在地面时,大腿与小腿能够基本垂直。这时桌子抽屉前沿不能对大腿平面形成压迫。二是当两臂自然下垂时,上臂与小臂基本垂直,这时桌面高度应该刚好与小臂下平面接触。这样就可以使人保持正确的坐姿和书写姿式。如果桌椅高度搭配的不合理,会直接影响人的坐姿,不利于使用者的健康。为此,写字桌台面下的空间高不小于580毫米,空间宽度不小于520毫米。
【第2句】:比例对照:
①家庭测量比例:
研究对象被测者身高L(cm)膝盖以下h(cm)比例h/L
爸爸170440.26
表哥157420.27
我137360.26
妈妈163420.26
外婆156410.26
②学校测量比例:
研究对象被测者身高L(cm)椅高h(cm)比例h/L被测者脚摆放情况被测者感受
一年级132【第35句】:50.27平放地面舒服
一年级120380.32脚离地面8cm椅子过高
一年级124370.30脚离地面7cm椅子过高
二年级1【第26句】:5380.30脚离地面5cm椅子过高
二年级124380.31脚离地面7cm椅子过高
二年级139380.27平放地面舒服
三年级136370.27平放地面舒服
四年级124370.30脚离地面5cm椅子过高
五年级146370.25脚前伸椅子过矮
六年级160370.23脚前伸椅子过矮
③两者对照:
为什么家庭测量所得“比例”与学校测量所得“比例”会不一样呢?我们家庭成员开展了讨论,结果发现这与被测者是否穿鞋有关。在家庭成员的测量数据上加上1cm再求比例,也会近似得到0.27。另外,我求出被测者身高与课桌的比例在0.43—0.57之间,呈离散趋势,找不到趋中的比例。通过访问,通过自己亲身去坐家里的写字桌椅、餐桌、妈妈的办公桌,发现桌子比椅子高33cm比较舒服。
【第3句】:得出结论:
被测者穿大约一厘米厚的鞋子,椅子高度(h)与身高(L)的比例约为0.27,身体感觉比较舒适。桌子的高度(H)高于椅子33厘米时,人体感觉舒服。即:
h=0.27L(cm)
H=h+33(cm)
【第4句】:研究给我们的启示。
我想对我们的爸爸妈妈说:给自己的孩子买桌椅一定要慎重选择。用孩子身高乘0.27算出合适椅高,再找一张高出椅子约33cm的桌子,这样比较合适;我也想对我们的校领导说:给各年级同学准备课桌椅,可先测出各年级同学的平均身高,乘0.27算出合适椅高,找一批高出椅子约33cm的桌子跟椅子配套。当然,准备升降式桌椅,随着孩子的身高变化调整桌椅高度是最好的。
鸣谢:
鸣谢老师们的写作指导、感谢爸爸妈妈的调查指导,也感谢同学们的大力配合。
《比身高》教案4
教学内容:
课本6162页。
教学目标:
【第1句】:在实际情境中,认识并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并解释其实际意义。
【第2句】: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第3句】: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统计意识,发展统计观念。
教学重点:
认识中位数、众数,并解释其实际意义。
教学难点:
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1句】:设疑激趣
【第1句】:设疑:草地上有五个人在玩,他们的平均年龄是10岁,请你想象一个是怎样年龄的五个人在玩?
【第2句】:揭题
【第2句】:探索新知
【第1句】:与学生一起欣赏
淘气所在班级学生的升高情况。
【第2句】:根据淘气所在班级学生身高统计表完成下面的统计图
结合上面的统计图,回答问题
(1)哪个身高段的人数最多?哪个身高段的人数最少?
(2)文案淘气身高在班级的位置。
(3)你可以对淘气所在的班级定制运动服提出建议。
【第3句】:数学书61----62页
某地20xx年1月到12月等离子电视和液晶电视销售情况统计表
月份123456789101112
等离子/台200250300450600300350400450650450300
液晶/台4005005506508006507005508001000750600
(1)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
(2)根据统计图你有什么启示
(3)两种电视全年中销售最好的月份占
全年销售数量的百分之几?
(4)液晶电视全年销售数目比等离子电
视销售数目高了百分之几?
(5)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出示题,引导学生思考,交流
学生交流后,出示答案:引导学生通过求平均数验证
改编例题后,出示
与学生一起欣赏
引导学生观察
出示小练习
引导对中位数和众数又有那些认识
小结:当一组数据的个数是偶数时,中位数取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一组数据的众数不唯一,也可以没有,一组数的中位数、众数和平均数可能是一个数
【第3句】:巩固练习:完成课后的练一练。
完成后,让学生讨论用哪一个数表示这组同学跳绳的平均水平。
下表是华星小学五年级男女人数统计情况
班级【第5句】:1【第5句】:2【第5句】:3【第5句】:4
男/人24302819
女/人23222228
(1)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
(2)五年级女生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几?
(3)四班男生比二班男生少百分之几?
(4)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板书设计:
身高的情况
收集数据
分段整理不重复
制成统计图不遗漏
分析数据
《比身高》教案5
目标:
【第1句】:探索测量身高的方法,体验自己在长大。
【第2句】:鼓励幼儿与同伴比身高,进一步学习细致观察。
过程:
【第1句】:和好朋友比身高
学会两个人比身高,身体站直,背对背
【第2句】:三人、四人比身高
两个两个轮换着比身高,身体站植被对背
【第3句】:一组朋友比身高
议论:我们一组谁最高?谁最矮?
【第4句】:重新组合六位幼儿比身高
讨论:刚才最高的为什么现在排在第四呢?是不是变矮了?
刚才最矮的为什么现在排在中间了呢?
【第5句】:自由比身高
【第6句】:了解身高的高、矮时要通过比较才能比出来的
【第7句】:延伸活动:设置身高尺,让幼儿随时观察身高
《比身高》教案6
设计意图:
数的组成是数概念教育内容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以往幼儿学习时,经常会出现机械记忆的情况,有些虽然开始关注孩子的操作但是多以“就事论事”地摆弄桌面材料为主,比较单【第1句】:乏味。新《纲要》中关于数学领域的目标定义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而保龄球就是孩子们生活中常玩的一个合作体育游戏,整个活动以保龄球馆为游戏情节线索,以儿童思维发展的理论为依据,设计了三部曲:操作体验——归纳提升——迁移运用,让幼儿在操作中体验快乐,积累经验;在交流、归纳、提升中发现一些简单的规律,在迁移运用中提升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能力。
活动目标:
【第1句】:探索发现将数字10分成两个部分时,可以有不同的结果,并能分出10的所有组数。
【第2句】:能够在观察的基础上,分析比较多组分和记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能用符号表示,体验互换、互补关系。
【第3句】:在游戏活动中巩固10以内数的组成,体验参与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保龄球若干记录表皮球投影仪奖品抽奖箱
活动过程:
【第1句】:幼儿游戏,记录结果
【第1句】:引题:乐乐保龄球馆今天开业了,你们想不想去尝试一下?我们先来看看这张记分表,它能告诉我们什么?
【第2句】:介绍规则:等会三个小朋友一组,请你们商量一下谁先玩,谁记录,谁捡球,商量好了到老师地方领一张记录表,请你看清楚记录表的左上角是数字几,就到几号保龄球馆玩。
【第3句】:游戏与记录
【第2句】:交流结果,梳理经验
【第1句】:交流结果
师:你是怎么记录的?
【第2句】:引导梳理
教师提升:10个保龄球可以分成3个站着的和7个倒的。3和7合起来是10。
【第3句】:探索互换规律
【第4句】:用已知规律整理记录表
师:在老师表格里面找不到的记录你们还有吗?是不是你们打保龄球的所有记录都在这上面了?
师:现在请你们三个人一组将记录表用自己的方法整理一下,让它有次序、很整齐、也记得牢、不会漏掉、也不会重复。
幼儿交流记录表。
【第3句】:颁奖活动,迁移经验
【第1句】:交待规则
师:你们看这是什么?(出示抽奖箱)抽奖时间到了!每个小朋友可以到抽奖箱里摸一张奖券,请你们看清楚是几元的奖券,每张奖券只能领两种奖品,两种奖品合起来的价格刚好是奖券的面额。
【第2句】:领取奖品
【第3句】:交流分享
师:你拿的是几元的奖券?你用这奖券领了哪两样奖品?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对称》
幼儿园大班教案
活动目标
【第1句】: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能在对称图形身上找出对称轴。
【第2句】:通过操作,创作表现对称美,在操作中探索发现。
【第3句】:感受周围事物的对称美,提高审美意识、体验创造操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第1句】:图片:蝴蝶24,剪刀。
【第2句】:长方形,正方形纸若干。
活动过程
【第1句】:理解对称概念,初步感受对称美
【第1句】:出示图片:蝴蝶,感知理解对称。
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一些图片给小朋友看,你们想看吗?
你觉得这些图片好看吗?你发现这些图片奇妙的地方了吗?
(幼儿互相议论。)
【第2句】:教师小结:原来,这些图案的左边和右边都是一模一样的,像这种左右两边形状、大小、颜色
都一样的,我们就叫它“对称”。
【第3句】:教师出示一张图片,演示图形对折。
(1)教师:那么把这些对称的图形对折,会怎么样呢?对折后一样齐的,我们叫做“重合”--出示字卡"重合
(2)重合后,我们发现中间有一条折线,它也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对称轴”
【第4句】: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图片,感受对称美
(1)出示蝴蝶风筝、、面具(脸谱)、飞机等感知对称,寻找对称轴。
提问:它们对称吗?你从什么地方看出它们是对称的?对称轴在哪里?)
(2)为什么人们要把这些东西造成是对称的呢?看起来对称的东西怎么样?
(平衡感、整齐、美观)
【第2句】:寻找身边的对称物品,巩固理解对称含义。
【第1句】:出示实物若干(望远镜、梳子、衣服、镜子等)
提要求:选一件对称的物品。
【第2句】:幼儿介绍自己的物品,文案为什么自己觉得它是对称的?
对称轴在哪里?
(引导幼儿发现对折后能重合,即是对称)
【第3句】:幼儿操作,创作表现对称美。
【第1句】:出示作品(眼镜)
教师:你们看这是什么?它对称吗?
你们知道还有什么是对称的吗?
【第2句】:幼儿操作,探索用纸片折叠对称图形。
【第4句】:结束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班里的小朋友都很能干,不但认识了解了对称,还能自己动手折叠对称的图形,
在我们身边还有好多好多对称的物品,今天我们也回家找一找,还有哪些东西是对称的,
明天来告诉老师好吗?
《比身高》教案7
活动目标
【第1句】:初步了解使用体重仪和量身高的仪器。
【第2句】:尝试量身高称体重,在活动中,感受帮助别人体检的乐趣。
活动准备体重仪(带有量身高的仪器)一台
活动过程
【第1句】:回忆以往经验,感知体检的项目。
【第1句】:教师:大家想想,我们保健室的老师给你们体检的时候,会检查哪些
项目呢?
【第2句】:幼儿回忆以往经验并回答,
教师从幼儿的回答中提取出量体重和测身高两个方面。
【第2句】:探索正确使用体检的仪器。
【第1句】:出示体检用的仪器
这是什么?它们是用来做什么的呢?谁会用它呢?
【第2句】:请个别幼儿上来尝试演示使用量体重和测身高的仪器
【第3句】:幼儿讨论正确的使用方法。
【第3句】:尝试帮助同伴称体重、量身高。
【第1句】:我们今天要称体重、量身高,请大家一起来帮忙,
我们应该怎么看测量的结果呢?
【第2句】:幼儿自由述说自己的经验,知道要看仪器上面的刻度。
教师:我们测身高时应该怎样站呢?
【第3句】:大家共同测量身高和体重。
【第4句】:请小朋友记录下自己的测量结果,回家告诉爸爸妈妈。
《比身高》教案8
教学目标:
【第1句】:了解身高、体重的含义,尝试用多种方法比较身高、体重。
【第2句】:大胆的与同伴分享交流自己的比较方法。
重点难点:
尝试用多种方法比较身高、体重
教学准备:
幼儿用书(数学)白纸、笔人手一份;测量用的木棍、绳子与保健老师联系,告知活动的意图,获得配合重点与难点
教学过程:
【第1句】:测量并记录身高、体重。
【第1句】:交流自己对身高和体重的已有认识。(丰富词语:身高、体重)带幼儿至保健室,测量身高、体重,幼儿记录,教师也记录。
(保健教师依次按次序给每个幼儿测量,大声报出幼儿的身高和体重,请幼儿自己记录在纸上。)检查记录结果,交流记录方法。
【第2句】:哪个数字表示身高?哪个数字表示体重?应该怎么记录?记录有错误的幼儿再次测量记录。
(引导幼儿辨认两位数和三位数,并区分左右进行记录,知道数字从左至右写。)
【第2句】:小组成员相互比较身高与体重,教师巡回了解信息。
【第1句】:提出要求:比比小组里谁最高,谁最矮,谁最轻,谁最重。
【第2句】:鼓励幼儿尝试用各种方法进行比较,教师尽量为幼儿提供所需物品。
【第3句】:交流整理比较的方法。
【第1句】:实物比较的方法:逐个站立比较高矮;相互抱抱感觉轻重等。
【第2句】:测量比较的方法:用绳子量身高,看谁的绳子最长等;称称体重,比比谁最重。
【第3句】:数字比较的方法:比较体重的数字(两位数),先从左边的数字比,如果一样,就比比右边的数字,哪个大就是哪个重;两个数字都不一样就用减法算一下等。
《比身高》教案9
【第1句】:教材分析
在小学,学生已经学习了统计表、平均数等知识,对数据处理的过程有所体验,在本章的前半部分,学生又学习了全面调查、抽样调查等内容,掌握了必要的数据处理技能。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教材设计了“身高和度长有关系吗?”这一内容,它是一个在恰当的背景下的实际问题,寻求身高和度长的关系,并进一步寻求一些一般性的规律。这既是对所学统计知识的复习,也是一个深化。
学习统计需要学生亲身的经历,沟通生活与数学的联系也需要学生亲身的经历,因此教材将它设计为数学活动课。通过这个活动,学生不仅能增进对统计内容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可以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更好地认识数学,理解数学,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因此,本节课在教材中处于十分特殊的地位,对学生所学知识的巩固,能力的培养和良好数学情感的形成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虽然学生已经掌握了必要的数据处理技能,但在实际背景中,学生很难意识到运用统计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而且初一学生的注意力很难贯穿活动的全过程。因而本节活动课的重点是运用数据作出推断。难点是使学生自觉地进行统计活动。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所以本节课的活动始终围绕“猜想”展开。
【第2句】: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初一学生的特点,本节课的教学力求达到如下目标:
(一)知识目标
使学生亲身经历数据处理的全过程。
(二)能力目标
发展学生运用数据作出推断的统计观念。
(三)情感目标
使学生能积极参与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
【第3句】:活动过程
(课前准备:同桌的两人准备软尺一把、计算器一个)
(一)提出问题
【第1句】:引子
一只小猫捉老鼠,老鼠钻进了洞里,小猫用胡须量了量洞口,很快就知道了能不能钻进洞里捉到老鼠。这是为什么呢?你知道吗?
【第2句】:情景
一个人在旅行时看到一棵大树,发现他正好可以用双手合抱大树,此时双手中指指尖相对,于是他马上估计出这棵大树有多粗。如果这个人就是你,你能吗?
小猫可以用胡须来估计身体的宽度,旅行者可以用双手合抱来估计大树的周长,这些发生在身边的事例,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为学生对将要进行的猜想设置合理的情境。将情境设计成互动的,便于学生从自身出发,去模拟当时的情景,设计合理的解决方案。
(二)动手做试验
【第1句】:重现
当时的情境是怎样的?你能做到吗?让学生模拟。一人双手环抱,保持双手中指指尖相对,另一人从旁协助,进行测量。
【第2句】:优化
这样测量方便吗?有没有更好的测量方式?能否将两臂左右水平伸直?引出度长的概念。
【第3句】:质疑
旅行者是这样得出结果的吗?那他是怎么知道的呢?你能从小猫的例子中想到什么?
【第4句】:猜想
人的身高和度长应该是近似相等的!引出本节活动课的主题:身高和度长有关系吗?
原景重现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常用方法。它既解决了上一步的问题,又让学生得到了自己度长的数据。观察数据,再联想到小猫的例子,学生可以自发地意识到这个数据与身体的某个特征量有关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认识了自身,又可以自然而然地提出猜想。
(三)测量记录
【第1句】:思考
要判断猜想是否正确,就需要收集每个人的身高和度长的数据,能做得到吗?在现有的情况下,应该怎么办呢?如何才能提高效率呢?
【第2句】:分组
让学生自由组合,小组内明确分工,有的负责测量,有的负责设计记录表,有的负责记录。测量小组每个成员的身高和度长并记录下来。
这实际上就是收集数据的过程。本节课的难点就是让学生自觉地运用数据作出推断。学生要验证自己的猜想(内驱力),就要自发地收集身高和度长的数据。在这个过程中,将发展自身的统计观念。同时,采取分组的方式,既可以提高效率,又可以体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优越性。
(四)解释现象
【第1句】:观察
让学生对收集的数据进行观察,并与自己的猜想进行比较。(由于个体的差异及测量的误差,学生收集的数据中,大部分身高和度长近似相等,也会有少数例外)
【第2句】:质疑
能够根据这几个近似相等的数据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吗?
【第3句】:选择
该选择哪个统计量来描述数据呢?(提醒学生可以利用计算器)
【第4句】:解释
引导学生利用所得的数据,给出符合本小组实际的解释。
这实际上是整理、描述数据的过程。学生经过观察、归因、对比,选择了平均数这个统计量进行描述,既加深了对统计知识的理解,又很好地发展了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对现象的解释,实际上也是对猜想的一个调整。
(五)陈述结论
【第1句】:交流
请各小组代表陈述本小组对数据的解释。虽然各小组的数据不同,但平均身高和平均度长都是近似相等的。这说明我们的猜想在小组范围内成立,那在全班范围内呢?
【第2句】:汇总
汇总各小组的数据,计算全班同学的平均身高和平均度长。
【第3句】:结论
一般情况下,人的`身高和度长是近似相等的。对于身高和度长这两个量,我们可以用其中的一个来估计另一个。
这实际上是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过程。学生在交流中发现了差异,在讨论中得出了结论,验证了自己的猜想,进一步体会了“运用数据作出推断”这一基本的统计思想。同时,通过陈述自己的结论,既锻炼了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又发展了自身的思维能力。
【第4句】:教学反思
在准备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教材要安排这样一个数学活动呢?度长很少被提到,那研究身高和度长的关系还有意义吗?难道只是为了使学生再次经历数据处理的全过程吗?我认真研究了教材和课标,逐步领会了其中的深意:身高和度长是两个随机量,学生开始收集的数据都是杂乱无章的,但通过这节活动课,我们可以发现,看来没有关系的两个随机量之间也存在某种关系,有某种内在的联系,如身高和度长近似相等。从哲学上来看,也就是说,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世界是一个有机的、有结构的、生动的世界。随机现象也存在类似的关系,而寻找这些关系,就需要我们运用统计的知识对数据进行恰当的处理,找出其中的规律。
具体在本节活动课中,要始终把握“一个关键点,明暗两条线”,以点带线,开展活动。活动的关键点是猜想。通过观察、联想、猜测、验证、交流的过程,串起明暗两条线。明线是:使学生亲身经历数据处理的全过程(体现人人学“有用”的数学),运用数据作出推断(体现人人掌握“必需”的数学),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体现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暗线是:在学生活动的全过程中,关注学生是否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能否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乐意与同伴进行合作和交流,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也就是说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比身高》教案10
活动目标:
【第1句】:尝试运用身高尺测量身高,初步了解正确的测量身高的方法。
【第2句】:体会健康的生活方式(营养、运动、睡眠等)
【第3句】:培养幼儿的测量兴趣和探究欲望。
【第4句】: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
【第5句】: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第6句】: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身高尺、铅笔、记录好身高的表格与空表格各一张、幼儿测量身高的录像片段、记录纸。
教学重难点:
掌握正确的量物方法,会进行简单的测量活动。
体会健康的生活方式。
活动过程:
(一)比较刚进幼儿园时的身高与现在的身高的不同,体会自己长高了
【第1句】:刚进幼儿园时你有。
多高?我们班谁最矮?谁最高?
【第2句】:现在你长高了多少?谁长得最快?(充分利用课前幼儿的记录表)
小结:每个小朋友在进园的时候都是小小的个子,小朋友是最高的,小朋友是最矮的。现在每个人都长高了,说明我们都长大了。
(二)了解正确的测量方法
【第1句】:你现在有多高?(出示预先测量的数据)
【第2句】:和老师给你们测量的结果会一样吗?(比较与正确数据间的差距)
【第3句】:为什么测量的结果会不一样呢?(观看录像,帮助幼儿体会正确的测量方法)
小结:测量的方法不对,测量的结果会不正确。人是否站直、尺是否放平、穿鞋与否、女孩辫子的高度等都会影响测量的结果。(幼儿互相测量,再次体会正确的测量方法)
(三)交流讨论,体会健康的生活方式
【第1句】:你长高了吗?长高了多少?为什么有的人长得快,有的人长得慢?
【第2句】:怎样才能快快地长高、长大?(交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平衡营养、加强运动、保证睡眠可以帮助我们快快地长高长大。
(四)讨论健康的生活方式
我们小朋友为什么有的长得高,有的长的矮?怎样才能让自己快快长高呢?
小结:影响长高的因素有很多,但是多加强营养、多运动,保证足够的睡眠都可以帮助我们快快长高。
活动延伸:
在区角活动中让幼儿继续用正确的方式测量他人的身高,布置“成长快乐”的宣传画,请幼儿到中班和小班进行健康宣传。
活动反思:
数学活动最大的特点就是与生活联系。设计与幼儿密切联系的事件,让幼儿将自己生活中的知识带到活动中,使幼儿感到无比的亲切。“体验数学”是现代数学课堂教学所倡导的,体验是指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经验,是一种有认知、情感和行为参与的学习活动。体验对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儿童的智慧在他们的指尖上,整节活动幼儿动手操作,合作互动;通过形式多样的游戏巩固新知,形成能力,达到了教学目标,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小百科:女孩比男孩身高发育的早,在12-13岁为快速增长时期,到19-23岁开始停止增长,而男孩身高发育的晚,在15-16岁为快速增长时期,到20-24岁停止增长,四肢长骨和脊椎骨均已完成骨化,身高就停止增长了。
上一篇:关于厌恶一个人的说说汇总五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