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幸福就在每一次转念、每一次转身之间。转个念头,心情就不再灰暗,转个身,就能看见阴影背后的阳光。
【第2句】:生于无生中受生,死于无死中受死。既日无生死,安有受生死者?盖迷却自心,而妄见有生死耳。——《天目中峰和尚广录》
【第3句】:佛经说: “若人静坐须臾顷,胜造恒沙七宝塔;宝塔毕竟化为尘,一念净心成正觉。”因为烦恼来自人的内心,物质欲望难以弥补心灵需求,所以无论上智下愚,常通过参禅打坐、拜佛礼忏、听经闻法、阅读三藏,来去除内心的苦恼,充实精神的空虚。
【第4句】:酲梦般悠远宁静的音乐,如珠落玉盘的清音在心底缭绕回旋。静静听来,清远虚淡,高雅古拙,佛曲缭绕于室,禅意缠绵于心,持一卷禅意的韵文,让身体与心灵在一曲天籁中休憩停泊。
【第5句】:若比丘,去来威仪,常随正智,回顾视瞻、屈伸俯仰,执持衣钵,行住坐卧,眠觉语默,皆随正智住,是正智。《杂阿含经》卷二十四,第622经
【第6句】: 《格言宝藏论》上说:“智者学时即困苦,贪乐安住不成名,贪图微小 逸乐者,彼将不会得大乐。”世人应把贪恋荣华富贵的心用来贪恋于道, 不放逸、不懈怠,六根不贪著六尘,一心办道。所谓“粗茶淡饭,处处 好”。不沉湎于放逸,不贪恋感官的享受,具有热忱而且常沉思真理的人, 可获得大安乐。
【第7句】:缺憾的必然性要求我们学会放弃。为了生命中的美好和希望,我们必须放弃那些绝望的情绪、悲观的思想,以及内心的自艾自怜。
【第8句】:世间所有缘分,原本都是寻常的、平淡的。是因为有些故事流转了千年,有些等待辗转了几世,才令人觉得今生的遇见,是多么不易。
【第9句】:佛告阿难:此观佛三昧,是一切众生犯罪者药,破戒者护,失道者导,盲冥者眼,愚痴者慧,黑暗者灯,烦恼贼中是勇健将,诸佛世尊之所游戏、首楞严等诸大三昧始出生处。《观佛三昧海经》卷九
【第10句】:佛说:内心有毒的人会施毒于人,内心无毒的人不施毒于人。佛家所说的“毒”,即贪、嗔、痴。贪是没有智慧的欲求,嗔是没有理性的情绪,痴是没有觉悟的知见。
【第11句】:若施主等心施一最下乞人,犹如如来福田之相,无所分别,等于大悲,不求果报,是则名日具足法施。《维摩经》卷上,菩萨品
【第12句】:镇定是一门大功夫,是成为大人物的基本素养。儒家修止、定、静、安,佛家修戒、定、慧,都是修镇定功夫。拥有这门功夫的人,“气场”很强,往往让人一见而生敬意,进而产生信赖感。
【第13句】:从禅宗来看:人性本来就具备佛性,只缘执迷于世俗观念,沉陷欲望而不自觉,一旦觉悟到这些观念、欲望的虚假,真如本性便自然显现,也就达到最后成佛的境界。因此,佛学讲“烦恼即菩提,凡夫即佛陀”,而真正达到觉悟后的境界是什么呢?就是顺应自然之意。
【第14句】:行菩萨道,要经常接受考验。遇到困难与危险时,要学佛陀大无畏、大勇猛的精进精神,心无怖畏、志不退缩,不断向前迈进。
【第15句】:【佛子三字经】眼不见。心不烦。听不闻。意不乱。名不求。利不贪。常交友。广结缘。遇分歧。莫争辩。与为贵。忍为先。常念经。智慧现。时观己。少多言。窗外事。淡如烟。做好人。常布施。行好事。不展现。说好话。不妄言。存好心。断恶念。心皈依。持五戒。断习气。正知见。念弥陀。到彼岸。
【第16句】:古谓太末虫,处处能泊,唯不能泊于火焰之上,以喻众生心,处处能缘,唯不能缘于般若之上。故学道人,不可刹那而失般若智。——《竹窗二笔》
【第17句】:俗话说:与人方便,与己方便。这位男士能如此大度地给人行方便,让自己不方便,这是一种怎样的气度?其实,在生活中,我们只须转念一想,世界可能从此不同,我们的生命也会因为我们的转变而变得与众不同。
【第18句】: 其实,快乐是简单的,放下就是快乐。一个人如果总是把不如意的事 记在心里,只会让自己更加不开心。对一些不快乐的事情,我们应坦然面 对,波澜不惊;对工作生活中的琐事,该放手的就放手;对一些恩怨情 愁,不再纠缠,不再为自己增加无谓的烦恼,就会获得快乐。
【第19句】:没有时间老:越忙的人时间越多没有时间老,每一秒钟都可能创造一个奇迹,每一天都会是一个崭新的开始。
【第20句】:以无住为方便,安住般若,所住、能住不可得故。以无舍、无护、无取、无勤、无思、无着而为方便,圆满六波罗蜜。《大般若经》卷三,初分学观品
【第21句】: 和一位方外人士闲聊,谈及金钱、权力和道德。他说,钱权是 孪生兄弟,它们和道德往往不能并存。金钱能使鬼推磨,可见它与鬼 更亲近,鬼有道德吗?权柄意味着血淋淋的争夺,而道德是仁慈的。
【第22句】:若王国内一人修善,其所作福,皆为七分,造善之人得其五分,于彼国王常获二分,善因王修,同福利故。造十恶业,亦复如是。《心地观经》卷一,报恩品
【第23句】:佛日:“放下对一切事物的观念、成见和想法。如此一 来,法自然会显现。”人生路上不可能没有挫折和失败,吃 亏上当亦在所难免。我们不要对此耿耿于怀,进而埋怨和憎 恨。坦然面对一切,用宽仁和退让的心接纳所有不幸和灾 祸,厄运很快就会烟消云散。
【第24句】:生活禅就是要在生活当中去体会禅机与妙用,要时时反求诸已,以平等心待人接物,以平常心做平常事,内心始终保持平淡,不起分别,一切都坦然面对,如实面对,这就是禅的表现。
【第25句】:即使我们拥有了三干大干世界的一切财产,或者是我们面前天天降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各种珍宝雨,凡夫的欲望仍然无法满足:如《因缘品》中所说:“虽降珍宝雨,贪者不满足”如果随着贪欲放任自流的话,不但生死疲劳,还会成为欲望的奴隶,在轮回的苦海中无有出期。059
【第26句】:我宁愿过着艰苦朴素的日子,也不愿意自己的幸福与快乐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
【第27句】:一直停滞在昨天、过去,就会产生杂念和执著顾恋之心。人一旦时时刻刻回忆往事,便会痛苦、怨恨、嗔怒、不甘心……
【第28句】:佛陀常常警惕弟子:即使已达智慧圆融,更应含蓄谦虚,像稻穗一样,米粒愈饱满垂得愈低。
【第29句】:花草的种子失去了在泥土中的安逸生活,却获得了在阳光下发芽的机会;小鸟经过跌打失去了几根美丽的羽毛,却获得了在蓝天下凌空展翅的机会。人生总在失去与获得之间徘徊,没有失去,也就无所谓获得。
【第30句】:爱为网、为胶、为泉、为藕根,此等能为众生障碍;为盖、为胶、为守卫、为覆、为闭、为塞、为暗冥、为狗肠、为乱草、为絮,从此世至他世,从他世至此世,往来流转,无不转时。《杂阿含经》卷三十五,第985经
【第31句】:佛教徒不怕做事,而且能积极投入人间服务;在服务的过程中,心灵不被环境所转,能勇敢突破万难,难行能行;做到别人不能忍而我能忍,别人不能舍而我能舍的地步,这才是“藉事练心”。
【第32句】: 多数时候,我们非常懵懂,看似明白,原本痴愚,并不十分 清楚自己这一生到底所为何来,什么样的求索于自己有实际的意义, 什么样的追寻其实不过梦幻。或许我们并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么, 又总是时时感到某种空缺需要填补。我们忙碌,却常懒散;我们赶 路,往往南辕北辙。人生就这般左右为难。
【第33句】:禅诗日: “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今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就是说我们每个人本来都具有佛心良知,但是为名利尘俗而蒙蔽掩盖;一旦将那些贪嗔痴的尘垢去除,因戒、定、慧而产生出的智慧和光明的眼睛,就可看透人间万象和山河大地了。
【第34句】:财富无常,终会用尽,应当舍弃吝悭,广结善缘;地位无常,终会衰败,应当舍弃自私,无私奉献;名气无常,终会失去,应当舍弃我慢,传递爱心;亲人无常,终会离散,应当舍弃报怨,与睦相处;身体无常,终会衰老,应当舍弃贪执,勇猛精进。无常的观念里诞生永恒的真理,生活的点滴中发现觉醒之道。
【第35句】:“觉悟人生”即是观照在当下,破除烦恼;“奉献人生”即是发心在当下,成就众生。
【第36句】:或问:“师父,修行和修养有什么不同?”师言:“修行就是修心养性。每个人的习气不同,佛性却是一样的,修行就是要好好保持这分善良的本性。所以,修行也就是修养。”
【第37句】:诸有自归佛,不堕三恶趣,尽漏处天、人,便当至涅槃。《增一阿含经》卷二十四,善聚品
【第38句】: 快乐和幸福,本来就是说不清,道不明,难以衡量的。历史的发展, 让我们的生活条件不断地改善和提高,但却从未在真正意义上满足我们的 心。从大批的雇佣工人,到高高在上的公司大老板;从普通平民,到帝王 将相,没有人不在抱怨生活的不幸福。
【第39句】:当今之各界人士,多有几分知识,借助网络之便利,更知天下大事,一 听到自心自性,亦能搬出古今中外之言句,且问,在他人的舌头上,你 的自心自性何在?什么是无?从他人的舌头回到自己的疑情中,祖师以 此成祖师,佛陀以此成佛陀。
【第40句】:除非,她找一个对她俯首听命的小丈夫,那样的男人多半阳刚气不足、怯懦、没有主见——通常这样的男人没有担当,一旦遇到重大变故,只会采取逃避的方式。
【第41句】:一个人在生活中能做到平静无为,对任何境遇都保持一种平衡的心态,就能达到“日日是好日”的理想状态。平静无为不是叫人一无所争,也不是让人完全不顾物质上的自足,而是要人看淡贫富,不为外界遭遇所动。
【第42句】:“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融入自然,放松自己,修行 就达到了更高的层次。虽然,生活的本质就是沉重和庸碌的,但这并不妨碍 人们欣赏美好事物,寻找生活的乐趣。
【第43句】:不过,抵达顶峰的过程可能也会有所差异,有的人走得轻松,有的人一路坎坷,但艳阳高照也好,风雨兼程也罢,只要怀揣着抵达终点的希望,每个人就都可以获得自己的精彩,都可以是“发光体”。
【第44句】:冷暴力的危害极大,会使一些女人患上忧郁症,并产生极端想法,比如自残或自杀;也可能会使丈夫或妻子一方发生外遇,致使家庭矛盾进一步恶化;也会给下一代的孩子造成心理阴影和性格缺陷。
【第45句】:问:“人人若离开恶人,究竟恶人要望谁救度他去归正路呢?”答:“此分菩萨非菩萨,有正知见无正知见而言,菩萨有大慈悲,一例普度,自于恶人而不远离。有正知见者,纵不能化度恶人,亦不致被恶人转变,离与不离,无益亦无害也。若非菩萨,又无正知见,试问亲近恶人,果何取乎?”——牵炳南居士
【第46句】:学佛之前,生命像一张白纸,横写竖画,随心所欲尽可由他。学佛之后,生命像在纸上学写字,要端正规格才能给人看。——证严法师
【第47句】:佛,看不到、摸不着,但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心中坦然,心念纯净,心中便有佛。
【第48句】:以种种方便调御众生,决其诤讼,抚其孤弱,恤其茕独,遂其胜行。皆令永断十不善业,正修十善。“四十华严”卷十一
【第49句】:【将智慧落实到生活中】我们要过上智慧的生活,光知道智慧是什么还不够。知道智慧是什么,只走出了“知”的第一步,还需要迈出“行”的第二步。
【第50句】:学佛人不要以消极的心态,为逃避责任与现实而选择修行,而是要以积极的心态,愿意追求生命的觉醒之道而选择修行,毕竟在这一过程中,充满爱心与内心的觉悟是最大的收获。
【第51句】:禅并没有一定的形式与面貌,在用世的许多东西,都具有禅的一些特质,禅自然也不离开生活,如何深入于生活中得到崭新的悟,并有全生命的投入,那么这是禅的风味。
【第52句】:唯有自己心中有明月,清澈晶莹的月光才能照彻他人的心灵。这明月就是善念,就是觉悟正道。感化他人是不可靠、不容易的,感化自己虽然也不容易,但最应该感化的其实正是自己。
【第53句】:应勤修愍破戒者,谓以大慈悲,拔济犯罪,安置菩萨净戒中故。“四十华严”卷三十一
【第54句】: 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 念佛即是参禅,更无二法。即念佛时,须先将自己胸中一切烦恼妄 想、贪嗔痴爱,种种杂乱念头一齐放下。放到无可放处,单单提起一声阿 弥陀佛,历历分明。
【第55句】:慈悲即是观音,喜舍名为势至,能净即释迦,平直即弥陀,人我是须弥,邪心是海水,烦恼是波浪,毒害是恶龙,虚妄是鬼神,尘劳是鱼鳖,贪瞋是地狱,愚痴是畜生。善知识,常行十善,天堂便至;除人我,须弥倒;去邪心,海水竭;烦恼无,波浪灭;毒害忘,鱼龙绝。《六祖坛经·疑问品》
【第56句】: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互相感恩,我们的人际关系、社会关系才能充满喜悦、充满幸福、充满团结与和睦。
【第57句】:一了一切了,一悟一切悟,一证一切证,如斩一缕丝,一斩一时断。——《大慧普觉禅师文案》
【第58句】:当我散步时,看着地上的落叶,就想:同样是树叶,有些掉落在花园里,有些掉落在草原上,有些掉落在泥塘中,甚至有些掉落于悬崖之下。同样,地球上的生命就像树叶,由于各自的业力不同,所去的地方也不一样,有的往生净土,有的升人天堂,有的投生为人,还有的却堕入恶趣之中。
【第59句】:人要培养坚强独立的性格,不要有依赖性;负担虽重,只要有心,没有挑不起的担子。
【第60句】:对于充满爱心的人来说,无论遇到任何境况,与任何人接触,他的生活总是温暖的,人生永远是精彩的;对于自私自利的人而言,无论遇到任何境况,与任何人接触,他的生活总是冷漠的,人生总是乏味的。
【第61句】:每个人都觉得自己脑瓜子特聪明,经常会冒出许多聪明的主意,如果这些主意带着善意,那是没关系的,如果带着恶意,就有问题了。
【第62句】:【佛心禅语】 我们要盘点人生,在不断地盘点中认识自己,调整自己,完善自己, 征服自己,在有限的生命长度里,最大限度地拓展生命的宽度。
【第63句】:家庭成员必须要懂得跳探戈,彼此礼让进步;要知道交换立场,彼此体贴关怀;要常常赞美、鼓励,彼此扶持慰勉;要学习幽默风趣,营造温馨气氛。(当代)星云《佛光山开周年年鉴》,第455页
【第64句】:不说他人长短,不念他人恩怨,是慈悲;时刻诚心待人,日夜专心做事,是慈悲。心怀慈悲的人,必定受人尊敬;心存慈悲的人,生活一定快乐。
【第65句】:成为家人的榜样之后,再进一步扩大到整个社会、整个人类,最终才能做到利益众生。
【第66句】:存心要公,行事不必出于己为是,以他为非。则爱恶异同不生于心,暴慢邪辟之气,无自而人矣。(宋)山堂禅师(《禅林宝训》)
【第67句】:人的生活也是如此,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活法,感受的境界也自然各不相同,最重要的是能感受到自己生命中独有的意义和价值。粗茶淡饭也是生活,不必羡慕他人生活中的锦衣玉食,这些生活的表象只是代表了不同的活法和不同的道路。只要能安心自在、活出自我,就不必在乎世俗的评价。
【第68句】:【孝敬父母】 世界上只有父母不能再生,因此,当父母健在时子女应尽力孝敬,以 免父母去世后懊悔。
【第69句】:若人寿百岁,邪伪无有智,不如生一日,一心学正智。若人寿百岁,不知大道义,不如生一日,学惟佛法要。《法句经》卷上,述千品
【第70句】:世俗的快乐找不到永恒的幸福,因为时间使任何东西都是无常的。——《法露缘》杂志
【第71句】:通向胜利之路要务实,不要坐而论道,从最细微处开始行动,一点一滴的积累也能穿透顽石。因此,行动才是我们做事的起点,它使我们的幻想、计划、目标都变为现实,成为—股活动的力量。行动,是滋养成功的食物和水,是接近梦想的捷径。
【第72句】:处处都把“我”放在前面,什么事情都把“我”放在第一位,这就是烦恼的根本所在。
【第73句】:今时学者,何不亦然?为学为道只是为名为利之权巧手段,虽可称为世 间聪明人,然而为物所转而不自知,实为痴迷人。
【第74句】:佛陀的教育不只是教我们如何了生脱死,更是教我们如何去包容人,不生计较。一证严法师
【第75句】:天地之间,五道分明,恢廓窈冥,浩浩茫茫,善恶报应,祸福相承,身自当之,无谁代者。数之自然,应其所行;殃咎追命,无得纵舍。善人行善,从乐人乐,从明人明;恶人行恶,从苦人苦,从冥入冥。《佛说无量寿经》卷下
【第76句】:只有自觉安宁,摒弃身心的各种苦迫,才能从习以为常的思考与行为模式所 带来的束缚中超脱出来。
【第77句】:【金钱名利身外物】 谁都知道“金钱名利”是身外之物,但是许许多多的众生还是为此辛 辛苦苦了一生。
【第78句】:在生活中,没有功利色彩的善言、善行,总是最让人感动;而且,真诚的善良,如同名贵珍宝一样,将被受者珍藏于心,永久流传下去。
【第79句】:顺应缘分,微笑面对,不去埋怨。错过的就让它错过,只珍惜现在的所有。如果幸运翩翩而至,它会属于你,如果它无意降临,与其过分企盼,不如痛快撒手,否则那只会成为心灵的负担。
【第80句】:佛性有六,何等为六?一常,二净,三实,四善,五当见,六真。复有七事,一者可证,余六如上。《大般涅槃经》卷二十五,高贵德王菩萨品
【第81句】:跳出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模式,从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自己也有可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第82句】:由于修行者有三种根器,所以要依靠戒、定、慧三种学处,用逃避、对治、转换三种不同的方式去应对贪嗔痴烦恼。下等根器者用以持戒来逃避的方式去应对烦恼的对境;中等根器者用以修定来对治的方式去应对非理作意;上等根器者用以修慧来转换的方式去应对烦恼的根本。初以戒为基,中以定为道,后以慧为果。
【第83句】:知道如何满足是非常重要的,人们愈是贪求他们的财产,他们的痛苦就愈多,财产并不能绐人们带来愉快。——《法露缘》杂志
【第84句】: 真正断恶之人,同时也不会轻视小善之德。而诸佛菩萨在因上修行, 也是“断一切恶,无恶不断;修一切善,无善不修”。无所谓事情的大小, 都能对事以真,竭尽心力广修菩萨行,最后人佛道。
【第85句】:情能否放得下?人世间最说不清道不明的就是一个“情”字。陷入感情纠葛的人,往往会失去理智。若能在情方面放得下,可称得上是理智的“放”。
【第86句】:“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布施心让人变得更加坚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宽容心让人更加柔韧。坚忍是一种特质,像水一样,刀剑斩不断,绳索缚不住,牢笼困不得。
【第87句】:【一句禅语一种人生】是你的迟早会是你的,没有必要为它而烦恼;不是你的永远都不属于你,为它烦恼又有何用呢?
【第88句】:诱惑是人生路上的蝴蝶,很多人都被它美丽的翅膀迷住了双眼,从而误人歧途,忘记了自己的路。所以在这个充满诱惑的年代,要始终坚持自己的操守,守住自己的底线,不能丧失了原则和立场,更不能让欲望无限制地膨胀。
【第89句】:人的一生中,难免会有灰蒙蒙、气冷冷的时候,只要能将最终目标稳定住,就能像冬天的太阳一样,感觉很温暖。
【第90句】:一些人半途道别,一些人擦肩而过,一些人不明下落。但我们应该相信,无论路程多少遥远,他们都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那道岸。
【第91句】:岁月在深深浅浅的足迹里,相遇与别离,每一天都在L演。遇见,是为-了给彼此留下暖意;别离,只是为了走出不属于自己的季节。
【第92句】:人的时间有限,然而才能无限。不要把时间浪费在无谓的嗟叹上,认识自己,安于自己所走的路,珍惜时间,最有效地运用每一秒钟。若能如此,即使年老体迈,也依然能够保持年轻的激情与活力。
【第93句】:如拔坚木,先以手动,后则易出。菩萨定慧亦复如是,先以定动,后以智拔。《大般涅槃经》卷三十一,狮子吼菩萨品
【第94句】:人们常说: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一个修佛之人,连小小的善心都没有,更谈何大慈大悲之心呢?再伟大的事物,也是由无数平凡的事物构成的。浩瀚的大海由无数小水滴组成,宏伟的山峰由无数细石堆成。佛的慈悲,也是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中体现出来的,平凡是一切美好的基础。
【第95句】:幽幽的沉浸在半寐的冥想里,那首《云水禅心》勾动着内心深处细细的轻柔,仿若浸在一种莫名的光年中融入乐曲中去了。
【第96句】: 另一位朋友的合作关系论: 1.与德才兼备者放心合作; 2.与有德无才者放手合作; 3.与有才无德者放胆合作。
【第97句】: 一日,90后和60后交流。90后:我对前面的路已经绝望了! 我想出人头地,可现实又这样残酷60后:你几乎还没有真正地生 活过,绝望什么?你所说的绝望不过是一种迷惘,谁年轻时没有经历 过?不如拿绝望的心去奋斗,即便不能成功,至少强于消极的绝望, 毕竟年轻就是无限的可能。
【第98句】:【智慧】只追求饮食男女的人,智慧是动物级的。以钱财名利为命根孜孜以求者,是下劣人的智慧。追求人类平安、福利、仁爱,是高尚人的智慧。追求佛菩萨的净土,智慧就是佛菩萨级的。
【第99句】:女人要有柳枝般的柔软与坚韧,更有花儿般的芬芳与柔媚,这样的女人男人不爱是不可能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