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怎样开展大班认识钟表公开课
找朋友,出示-些钟表和卡片,让孩子找朋友。
怎样上好大班数学公开课《认识时钟》
第7单元认识时间第1课时认识时间(1)
【教学内容】:课本第
【第90句】:91页内容。
【教学目标】:
【第1句】:知识与能力:通过活动进一步认识时间,正确读、写几时几分。
【第2句】: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能力。
【第3句】:情态、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感受到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会正确读、写几时几分1小时=60分
【教学准备】:挂图、钟表模型、手表
【教学过程】: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探究兴趣教学开始,先出示一幅学生们正准备上课的情境图,让学生猜是第几节上课了,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这样既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又激发起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
二、利用钟表模型,认识钟表刻度
【第1句】:四人小组合作:观察钟表模型,并完成下表。
钟面上一共有()大格1大格有()小格一共有()小格
【第2句】:让学生观察推理:分针从刻度12走到刻度
【第1句】:
【第2句】:3……各走了几小格,各是多少分。
每一大格的刻度作为分针的单位时各是多少分。
【第3句】:同桌一起拨一拨,引导学生观察时钟走1大格,分针走了几小格,从而得出:1小时=60分。
三、加强观察、实践、探究几时几分。
五、课堂小结:
认识时钟大班教案可以设计哪些游戏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认识时钟
【活动目的】
【第1句】:通过观察及幼儿自身的尝试活动来认识时钟,初步了解时针、分针之间的关系,掌握整点、半点并知道其规律,结合日常生活理解时钟的用途。
【第2句】:培养观察力、思维力、动手能力及大胆尝试精神。
【第3句】:教育幼儿每天准时来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第4句】:培养爱科学的意识和激发幼儿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
【活动准备】
【第1句】:创设“钟表展览馆”的教学环境。
【第2句】:人手一只可以拨动的小时钟。
【第3句】:反映幼儿一日生活内容的图片(起床、上学、午饭、午睡等),时钟演变过程图片。
【第4句】:可以用来自制钟面的有关材料(如长短针、1~12的数字、各种形状和造型的硬板纸或吹塑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创设尝试情境,激发幼儿尝试欲望 边听“在钟表店”里的音乐,边把幼儿带进“钟表展览馆”,引导幼儿欣赏各种各样的钟表,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师:请小朋友仔细看看、找找、比比这些钟表有什么地方是相同的?再想想,工人叔叔和阿姨为什么要设计、制造这些钟表? 二、观察活动 通过观察活动比较钟表上时针、分针的不同,认识12个数字以及数字的排列位置。
提问:
【第1句】:每只钟面上都有什么?(出示3只不同形状的时钟,幼儿找出钟面上都有两根针和1~12的数字)
【第2句】:比比看,两根针什么地方不一样?(长短、粗细之分)它们的名称叫什么?(了解时针、分针的名称)
【第3句】:钟面上的数字排列位置是怎样的?(认识典型的几个数字位置
【第12句】:
【第9句】:
【第3句】:6) 三、幼儿第一次尝试活动 让幼儿理解并掌握分针、时针与数字的关系(幼儿人手一只时钟) 提问:
【第1句】:请小朋友看一看钟面上时针和分针都指在哪一个数字上?(12上)
【第2句】:请小朋友把时针从12拨到1上,看一看分针有什么变化?(分针从12走一圈又回到12)
【第3句】:小朋友自己拨钟试一试,然后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第4句】:得出结论:当时针走一个数字(一格),分针就要走12个数字(一圈),这就是一小时。
四、认识整点、半点,寻找和发现它们之间的规律。
建立正确概念
【第1句】:教师操作演示:一只钟两根针都指在12上;一只钟时针拨到1上,分针拨到12上;另一只钟时针拨到12和l的中间,分针拨到6上。
【第2句】:提问:①三只钟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它们分别代表几点钟?②整点时,分针总是指在哪里?半点时,分针指在哪里?③想一想,2点整时,时针应在哪个数字上,分针应在哪个数字上?1点半时,时针指在哪里?分针应在哪个数字上?
【第3句】:老师归纳:整点时,时针指在一个数字上,分针总是指在12上;半点时,时针指在两个数字的中间,分针指在6上。
【第4句】:小朋友第二次尝试练习:①按老师的要求拨整点、半点;②结合日常生活图片拨出整点、半点,小组中的幼儿互相检查准确与否,并说一说时针、分针指向的数字。
五、教师总结时钟的有关知识内容 六、帮助幼儿理解时钟的功能,重点说明时钟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第1句】:提问:小朋友,你们家里有钟吗?你还在什么地方看见过钟?为什么那么多的地方都要用到钟呢?(启发幼儿结合生活经验或看图片来说出钟的用途)
【第2句】:教师归纳:时钟和手表都是计时工具,它可以告诉人们,现在是什么时间了,应该干什么事情了;它可以帮助人们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钟是人类的好朋友。
小朋友认识了钟,可以按时起床,按时上幼儿园。
老师可以根据钟上的时间按时上课,按时做游戏,按时让小朋友吃午饭,钟的用处可大啦。
七、出示时钟演变过程的图片,让幼儿简单了解从古到今计时器的变化,激发幼儿尝试探索知识的兴趣 师:古时候没有钟,人们用沙漏、日晷、滴水的方法来计时。
日晷在常州的天宁寺就有,小朋友可去看看。
随着科学的发展,聪明的叔叔阿姨设计、制造了各种各样的钟和表(闹钟、石英钟、音乐钟、工艺钟、手表、怀表),给人类生活带来方便,还可以美化人们的生活。
小朋友,你们现在好好学习,长大后也来发明创造出更多更美的钟和表,好吗?
上完公开课怎么写感想才好
上公体会一:上课心得体会我略感压力的公开课今天下午终于结束了,感觉好像放下了大的石头,心中无比的轻松。
感谢骨干教师这个大家庭对我的帮助,感谢王鹏老师为我们所做的一切
其实说实话在刚开始听说要上公开课时,我心理还是蛮不乐意的。
主要是觉得麻烦,也觉得有一定的压力。
不知道当我面对陌生的班级,陌生的教室,陌生的学生,陌生的黑板,还有十几个很专业的美术骨干教师听课时,我会不会紧张。
但话又说回来,自己的课能让专业的同行帮忙一起研究和探讨却是多么难得的一次机会。
我好好准备了一节常态课。
上完了课,自己回过头来反思。
发现有很多问题有待改进。
我上的是岭南版美术二年级上册《漂亮的钟》,同行们对我上的课进行了点评。
大部分老师认为我的导入不错,用老狼时钟店贯穿整节课是一大亮点,课堂气氛热烈,师生互动效果好。
不足之处是语言过快,请学生回答问题时要注意肢体语言不要过于晃动。
把握时间上出现前面讲得过多,导致后面的评价没有深入。
通过这次评课活动,我真的收获很多。
教学真的是用心、用脑的大胆实践过程。
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多动脑筋,多实践,多反思,课才能上得越来越好
今天第一节可是我们班的一堂语文公开课。
当看到教室后面坐着许多听课老师的时候
从学校传达室拿到一份《教育导刊》,其中一篇题为《一堂难忘的数学公开课》的学生作文吸引了我。
一直很想知道学生眼中一堂好的数学课是什么样的,到底是怎样的课堂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
细细读罢,没有读到期待的精彩课堂,学生作文的一些片段,倒是让我对当今的诸多公开课,产生一些个人的反思。
从这篇学生作文中,我们不难看到当今许多公开课的影子,不难看出当今许多公开课的诸多“诟病”。
且看这位学生分小标题写的几个作文片段——一、精心准备数学老师王老师为了上好今天的课(注:学校召开五年级家长会,家长们将要听一堂数学公开课),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上课的内容是“认识公顷”,王老师为了让我们在课堂上有更为出色的表现,先做了一些活动、做了这节课的学习单,还分配了小组,给了小组长一个任务呢。
学生家长来听课,作为教师而言,当然要呈现出最理想的课堂状态,精心准备必不可少。
就教学内容来看,“认识公顷”课前有必要组织学生做一些准备性的活动,让学生建立相应的认识公顷所需要的认知准备与直观表象,为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掌握新知做好铺垫。
“做了这节课的学习单”,一般而言,公开教准备有学习单,目的与作用教师都清楚,与当前“先学后教”课改思想匹配,这是与时俱进的,是必须的。
“还分配了小组,给了小组长一个任务呢”,可见,学习小组是专门为这节课建立的,并不是常态的学习组织(仅从学生表述断想,也许片面)。
自从新课标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勇于创新等体现学生自主的学习方式以来,合作学习因其具有学生优势互补,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的优点,已被广大教师所接纳并成为当前小学课堂的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应当是我们课堂常态的学习方式,而不应是开公开课的展示形式。
二、踊跃发言上课了,王老师首先抛出话题,她亲切地问道:“同学们,想一想我们曾经学过哪些面积单位
”一石激起千层浪,大部分同学都把手举得高高的。
我想:如果我们班每一节课都有这样的效率,老师就不会经常发火了。
想到这里,我也赶紧把手举了起来。
王老师喊到了我,我用清脆而响亮的声音回答:“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不错
”王老师微笑着点点头,夸了我一句。
学生在课堂上能踊跃发言,这是老师们在课堂上特别是在公开课上追求的也是最想看到的场面,说明学生在课堂上思维活跃,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有极强的表现欲望,呈现出良好的学习状态。
“一石激起千层浪,大部分同学都把手举得高高的。
我想:如果我们班每一节课都有这样的效率,老师就不会经常发火了。
”因为诸多原因,不可能每节课都会出现学生踊跃发言的场面,教师课堂上偶尔出点情绪波动,“发火”在所难免,有时候学生情绪与课堂状态也确实需要教师“刺激”一下。
什么原因会让老师经常发火,不知道这位王老师有没有自我进行反思:是否每次提问都很亲切,提出的问题是否符合学生特点、是否明了适度,学生回答不管正确与否是否都能得到教师的鼓励与夸奖。
简言之,教师在课堂上有没有创设出让学生能踊跃发言的氛围呢
有道是:“学生的大脑不是等待灌输的容器,而是等待点燃的火把。
”只有智慧才能催生智慧,也只有情感才能点燃情感。
如果每个老师能在每一堂课上保持微笑、保持激情,具有耐心、具有智慧,那么学生积极参与、踊跃发言、思维活跃的场面就不只是公开课才有的场面了。
三、奋战“难题”但好景不长,王老师突然问了一个联系生活实际的超难问题,几乎把全班同学难倒了。
“我们生活中,在哪些地方的面积是1公顷
”同学们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
幸好王老师把问题的答案预先悄悄地告诉了几个好的同学,当然包括我了
也只有我们几个懂的人能回答,于是我们几个把手举得高高的,就像一面面独特而醒目的红旗。
同时,我也暗暗佩服王老师:她果然是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料“生”如神哪
这次并没有喊到我,当然,被喊到的同学回答也是对的。
于是,我们精彩的课堂继续演绎下去……就这样,这堂课在家长们的啧啧赞叹中圆满地落下了帷幕。
这一片段的描写,应该是这篇作文的高潮部分。
说实话,看到小标题时,我内心真的很是期待,期待课堂生成的精彩,期待教师面对生成的巧妙引领。
一个与生活实际链接的问题抛出,我想,学生奋战“难题”的过程中,一定会有学生思维激烈的碰撞,一定会有智慧的火花不断闪现,一定会有老师的巧妙点拨,一定会有老师的耐心引领。
哪知看完之后,却是大失所望。
经验丰富的王老师真不简单,料“生”如神的她知道学生的学情,用“把问题的答案预先悄悄地告诉了几个好的同学”的“高招”轻易地就把难题给解决了。
课堂上解决难题还可以这样简单,不仅叫人哑然失笑了。
公开课,或许有“做”的需要,有“秀”的成分,无可厚非,开公开课想得到听课者的“啧啧赞叹”这是正常的想法。
本课教学中,让学生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是“认识公顷”这节课的教学难点,课堂上要通过观察、计算、推理和想像活动,实现让学生认识1公顷,体会它的实际大小的目标。
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建立1公顷的表象,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所以提出“我们生活中,在哪些地方的面积是1公顷
”的问题,是可行的(当然,课堂上如果问学生“哪些地方的面积大约是1公顷
”更为合理一些),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挑战性。
以前也听过多节同课题的课,通过课前与课堂上组织学生想像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土地的大小、计算1公顷等于多少平方米、实际感知面积是100平方米的正方形大小并推算多少个这样的正方形面积大约是1公顷等活动,再让学生算一算足球场、教室的面积,进一步帮助学生利用熟悉的场地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以后,“我们生活中,哪些地方的面积大约是1公顷
”这一问题,学生完全有能力给予解决。
“把问题的答案预先悄悄地告诉了几个好的同学”的处理方式,真不知前面组织的系列教学活动的效果何在,这一问题的价值何在了。
如此“玄机”,如此作秀,让课堂失去了真实,让教育在学生心中或缺了应有的诚信。
习作之后有这样一段编者点评: “小作者天真可爱、善于观察、文笔晓畅,能抓住三个有趣而难忘的镜头,将一堂家长会上的数学公开课描述得细腻逼真、淋漓尽致、恍若眼前,读来令人忍俊不禁”。
我想,导刊编辑之所以选择发表这样一篇学生作文,除了上述原因外,是否还有更深的用意:揭示当前公开教学“作秀”、“表演”、“视学生为道具”的种种陋习,提醒我们每一位教师,课堂教学还是要实实在在地去做,学生需要的是真实的、诚信的课堂,当前的课改需要我们认真、踏实地去推进。
的确,公开课的精彩真的不在于过度精心的准备,不在于过分热闹的课堂气氛,更不在于教学流程的一帆风顺,而在于教师的精心预设,学生的精彩生成。
我以为,真实、简约的课堂,真正有利孩子成长的课堂,才是最有效,最值得追求的课堂。
大班社会公开课教案《一分钟有多长》
目标正确就是指制定的教学目标既要符合课程的要求,又要符合学实际情况。
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的依据,是课堂教学的总的指导思想,是上课的出发点,也是进行课堂教学的终极回宿。
如何制定出一个具体明确又切实可行学目标呢?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结合数学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制定出本节课的教学计划:要使学生把握哪些知识、形成什么样的技能技巧、达到什么样的熟练程度、会用哪些方法解题等,这就是双基目标。
其次是考虑通过这些知识的教学,应该培养学生哪些思维能力,这是思维能力的目标。
再次是想一想通过这些知识的教学,对学生进行哪些思想教育,培养哪些良好的道德品质,这是渗透思想教育的要求。
最后是考虑哪些地方可以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这是创新教育的要求,这也是课堂教学最重要的目标。
幼儿园小班中班集体教学时间分别为多少分钟
市教研室徐淀芳主任在会上又进一步明确,“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应根据不同年龄 小班15~20分钟;中班20~25分钟;大班25~30分钟”。
每所幼儿园的集体教学时间都不同,由园方自己设定
小学一年级认识钟表课件
自带家里一块合适的石英钟,我就是这样教学的,效果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