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于佛法中,初发菩提一切智心,生如来家,为法王子,即为一切久修梵行声闻缘觉所共尊重。“四十华严”卷三十六
【第2句】:念若起时,即不拟他是觉是迷,是善是恶,辄不得执滞他、断绝他。如一念瞥起,千重关锁锁不得,万丈绳索索他不住,既若如是,争合便拟灭他止他。……即不用愁他虑他。(唐)希运《黄檗断际禅师宛陵录》
【第3句】:心为万事万物之根本。佛教参禅参心,念佛念心,是心作佛,心外无佛,佛外无心。离开心去谈佛法,不是佛法,离开心去修行,不是修行。心清净,国土清净,心庄严,国土庄严。世间交人也是交心。心若亲近,言行必如流水般自然;心若疏远,言行只如三秋之树般萧瑟。不怕身隔天涯,只怕心在南北。一切看心。
【第4句】:云何无放逸行?所谓不触娆一切众生,不害一切众生,不恼一切众生。《增一阿含经》卷四,护心品
【第5句】:(一)孝亲教子诸有乐福人,应尊重父母,礼拜修供养,敬爱亲近居。世间聪慧人,恭敬于父母,恒时修供养,常生欢喜心。父母于世间,恩重深难报。除无益制恶,授利劝修善,与妻室资财,慈心常覆护。是故修供养,无量福聚生。现得胜名闻,咸供养恭敬,死生天善趣,受妙乐无穷。《本事经》卷四
【第6句】:我之夫妇,譬如飞鸟,暮栖高树,同共止宿,须臾之间,及明早起,各自飞去,行求饮食,有缘则合,无缘则离。《佛说五无反复经》
【第7句】:【佛学经典文案】佛日:父子兄弟,夫妇亲属,当相敬爱,无相憎嫉;有无相通,无得贪惜;言色常和,莫相违庆。——《无量寿经》
【第8句】:【禅语感悟】佛性就在自己的身上,犹似“明珠在 掌”,如果自己不去发觉它,明珠也只是一件无用的废物而已。修行,就 是为了有机缘出现,使我们猛然醒悟,而领受到明珠的存在与珍贵。
【第9句】:人若能时时反观自照,检讨心念是否贪著名闻利养,久而久之,心灵自可提升到“月至上品诸风静,心持半偈万缘空”的境界。
【第10句】:洞里无云别有天,桃花似锦柳如烟。仙家不解论冬夏,石烂松枯不记年。——《法演禅师文案》
【第11句】:“了凡因语”不是纯粹预测的工具,而是一种观察自然、改变命运的思维方式,它不是为易经预测大师提供一种预测术,而是为普罗大众提供一种直达成功彼岸的改运方式,它正是我们在迷惘中渴盼已久的一盏勘破迷途的心灯。
【第12句】:在这个世界,即使有本事把天上的星星摘下来,不念佛往生也不行。念佛,是阿弥陀佛的弟子;虽会敲打唱念,而不念佛,是佛的戏子。我们要做阿弥陀佛的弟子,不要做戏子。
【第13句】:人最难看得见的,就是自己——平日都是张着眼睛向外看,对别人称斤论两、说长道短,殊不知自己也在其中啊!如能跳脱开来,把自己也当成观看的对象,事理才真能看得清、分得明。
【第14句】:《增一阿含经》中有这么一句话:“随时念惠施,受福如响应;永已无短乏,所生常富贵。施为众行具,得至无上位:亿施不起想,欢喜遂增益。”意思是说,做人要时时保持施与的善心,最终才能得到福报。
【第15句】:比如,金翅鸟在虚空中高高飞翔时,它的影子虽然没有现出,但并非没有身影,最终无论它降落在哪里,黑糊糊的身影就会出现在那里。同样,所造的善恶果报,虽然暂时不一定会现前,但最终不可能不降临到自己的头上。如《功德藏》云:“高空飞翔金翅鸟,虽暂不见身影现,然与其身无离合,因缘聚合定现前,”
【第16句】:相对来说,以身行善,给人的印象最深刻,人们总是最相信自己的眼睛,用事实说话,可信度也最高——一个现成的产品,总比一个虚拟产品、一个产品设计方案更看得清,因此,事实带来的报偿也往往来得及时一些。
【第17句】:佛陀常教导我们:要安分守己,守住清净无为的心,让心时时寂静。心静自然人安分,人安分就能过着和乐的日子。
【第18句】:未曾有一法,不从因缘生,是故一切法,无不是空者。(古印度)龙树《中论·观四谛品》
【第19句】:如果自己的心清净,世界就变得完美;如果自己的世界就变得肮脏,无论我们的心安定、稳同还是发挥功用,修行的成长都是阶梯式的,需要一个过程。要在时间的打磨下,不断地成就和完善自己。只要得到善知识的正确引导,依教奉行,并持之以恒地勇往直前,大器晚成又何妨?
【第20句】: 想得明白的,不一定说得明白;说得明白的不一定做得明 白。所谓知易行难,动嘴不如动腿,由此可见一斑。
【第21句】:已不记得从何时起一开始相信所谓的缘,是走过禅林时无意中瞥见那一朵青莲,还是不经意间铭记你跪坐佛前诵经的安然。
【第22句】:【天天禅语】身体有病不可怕,可怕的是心有病;物质缺乏不可怕,可怕的是心灵贫穷。
【第23句】:又云:“凡事最不可想占便宜。便宜者,天下人之所共争也。我一人据 之,则怨萃于我矣。我失便宜,则众怨消矣。故终身失便宜,乃终身得便宜也。 此余数十年阅历有得之言,其遵守之,毋忽。余生平未尝多受小人之侮,只有 一善策,能转弯早耳。”
【第24句】:灌木不能长成大树,因为没有主干,最后只能当柴烧。大树之所以能成大树,因为主干参天,映蔽云霞。净土宗从教义到祖师必须主干分明,才能蔚成大树,荫蔽苍生。
【第25句】:用慧心观照五蕴皆空。用自心领导六根生活。用信心开发自我潜能。用慈心与人和谐共处。用孝心重整伦理道德。用爱心拥有快乐生活。用悲心成就利生事业。用喜心涵容宇宙万有。用舍心广结无量善缘。用净心远离贪染色欲。用禅心安顿顺逆境界。用愿心创造圆满人间。
【第26句】:不向一切生灵施暴,无论这些生灵在这世上是强者,还是弱者。《经集》第二品,第十四章《如法经》
【第27句】:有些人不了解佛法,以为有苦恼或不幸的人才需要宗教;以为佛教是消极、逃避现实的,这是错误的观念。其实愈是有知识、有志节,要追求宇宙真谛、探讨生命奥秘之士,愈需要了解宗教——尤其是佛教。
【第28句】:云栖大师云:古人著述多在晚年。……须见到养到,从居安资深处流出,则辉天烛地,照古腾今,非分外耳。(明)澫益《灵峰宗论》卷五之一
【第29句】:恶知识,表面装作很亲密的样子,心里却藏着某个损害对方的诡计。例如,有的小人看见同事跟上司闹了意见,便故作义愤,煽风点火,鼓励同事跟上司对抗,然后站在一边暗暗发笑。这是损人不利己的小人,像毒蛇一样,尤其要当心。
【第30句】:自力修行,扬汤止沸,使尽解数,全无效果;他力救度,釜底抽薪,不动声色,锅冷灶凉。
【第31句】:(三)无住相布施等心行布施,奉诸得道者,亦敬诸天人,是为最吉祥。《法句经》卷下,吉祥品
【第32句】: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金刚经》
【第33句】:大山不向我走来,我向大山走过去!主动靠近智者及其环境,见贤思齐,潜移默化,是改变自己走向成功的最佳捷径,一旦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你想不成功都不可以。
【第34句】:禅悟生命,生命的意义其实只在与过程,而不是结果,因为生命的所有结果都是一样。
【第35句】:顺其自然并不是消极地去等待,并不是听从命运的安排,顺其自然是寻求生命的平衡。
【第36句】:圣人亦不将心求法,亦不将法求心,亦不将心求心,亦不将法求法。所以心不生法,法不生心,心法两寂,故常在定。——《达摩大师悟性论》
【第37句】:(四)慎交游何等为善知识具足?若有善男子,不落度,不放逸,不虚妄,不凶险,如是知识能善安慰,未生忧苦能令不生,已生忧苦能令开觉,未生喜乐能令速生,已生喜乐护令不失,是名善男子善知识具足。《杂阿含经》卷四,第91经
【第38句】:沉溺于后悔,巧言善辩,沮丧与昏沉,眷恋,以及犹豫不定,要知道这五种情绪是大盗贼,他们盗取了你无限的增上财富。—_慧律法师
【第39句】:前先,以珍惜所拥有让不安定的心安定;中间,以少欲知足让安定的心稳同;最后,以放下贪执让稳固的心发挥用。这就是在日常生活中,使我们的心安定、稳固及发挥功用的方法。
【第40句】:【天天禅语】人的一生也是一段修行的旅程。遭遇挫折不幸的时候,不仅不应该情绪低落与丧失勇气,更应该静下心来调整情绪,昂起头来增加信心,并从容坦然地面对现实与挑战,借此来磨练自己,以取得更高的成就。
【第41句】:当人们暂时地获得了期望中的物质财富时,却发现青春年华已经消逝,身体健康已离我们而去,心情也经常闷闷不乐……这时即便付出再多的金钱,也无法换回原来的青春与健康。
【第42句】:佛说:恶人听见有善人做善事,故意来扰乱,你要自己冷静,不要嗔恨和责骂。那个来扰乱你的人,不过是自找麻烦。
【第43句】:言身疮者,为财物故,不惮劬劳,四方役身,疾急忽务,违于戒律。《大乘宝云经》卷六
【第44句】:诸佛一似大圆镜,我身犹若摩尼珠,诸佛法身人我体,我身常人诸佛躯。(五代)延寿《宗镜录》卷二十引经言
【第45句】:无论做什么事情,太看重输赢成败,顾前思后,势必影响行动的速度,等到想明白了再行动,却发现慢了半拍,先机已失,后悔莫及。输赢心不光影响一个人的速度和行动,更会影响原本安宁的内心。
【第46句】:众报随业生,如梦不真实,念念常灭坏,如前后亦尔。《华严经》卷十三,菩萨问明品
【第47句】:应勤修常不轻心,谓于诸众生了性平等,不于贫下生轻贱故。“四十华严”卷三十一
【第48句】:一个人的大清净,不是寂静无声、死气沉沉,而是看透繁华后的欢喜。一心清净,即使是冰天雪地、万物沉眠,心里的莲花也能处处开放。
【第49句】:任何时候,都要做简洁的自我,宽容对待生活,珍爱自己与身边的每一个人。唯有如此,才可以拥有一颗干净的琉璃心。纵是不经意覆满时光尘埃,也泾渭分明。
【第50句】:人类的一举一动、一思一念,都在创造着地球的历史,如果人类还是那样无视地球的存在,无视自然规律不断做出违逆自然的行动,那时世界末日将不再是空穴来风之谈了。
【第51句】:束缚我们不得自由的,是我们自己固守的观念。“不识庐山真面目,只 缘身在此山中”。有时我们还须从缠身的事物中跳出来,才可能看得更真切。
【第52句】:学佛,不一定要住寺庙、做和尚、敲木鱼,果能在社会中时时以佛法为轨范,日进于道德化的生活,便是学佛。(民国)太虚《人生佛教之目的》
【第53句】:过去已成虚幻,不用牵挂;未来尚为梦想,不必担忧;踏实于现在、把握现在,就与过去和未来同在。生命是最宝贵的财富,人只要还有一口气在,就有无限的希望。善用时间,在心灵的安定和谐中,把握当下每一刻,就能走向精彩的明天。
【第54句】:归命弥陀,凡夫的生命与弥陀的生命融为一体,难分你我。若说是我,大事小事,一任弥陀做主,我已经放弃了我,不再做主;若说是佛,依然是凡夫的形态,未离贪嗔烦恼。
【第55句】: 小怒数到十,大怒数到千 轻易地发怒,这在大多数情况下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恶化了冲 突,得不偿失。恼怒是片刻的疯狂,你应该控制住情感,否则情感就会控 制你。
【第56句】:西藏伟大的智者更顿曲派曾说:“没有腿脚的蚯蚓为找找快乐而漂泊,没有眼睛的蚂蚁也为追求安宁而游荡,总而言之,所有一切众生都为获得快乐而生存。”我们怎么可以只关怀人类而伤害脆弱的其他生命呢?一切众生都有与人类共享地球资源的权力,更何况是属于它们自己的生存的权力呢。070。
【第57句】:命运一直藏匿在我们的思想里。许多人走不出人生各个不同阶段或大或 小的阴影,并非因为他们天生的个人条件比别人要差多远,而是因为他们没 有想过要将“阴影纸龙”咬破,也没有耐心慢慢地找准一个方向,一步步地 向前,直到眼前出现新的洞天。
【第58句】: 时尚和时髦不同。时尚的先锋性、启蒙性和时髦的盲目性、 颓废性有着天壤之别。虽然它们非常貌似,并都能产生“推窗效 应”,但产生的结果截然相反:前者迎来新风,看到无限广阔的新天 地;后者放入瘴气,面对的是充满死亡气息的黑森林。
【第59句】:不诽谤正法,没有任何伤害正法之心,直到成就佛道,不曾产生过恨意,即是忍辱。人们一般的习惯是,学什么厌什么,不产生恨意很难;而且人们还喜欢打着“不迷信”的旗号“恶搞”经典,试图用自己的歪理将经典批倒批臭,但真正发臭的只是自己的歪理。
【第60句】:一切功德由时间所累积,一切功德由我们身体行动所成就;所以,我们要好好爱惜人身。
【第61句】:只做“只知诵经,不明佛理”的表面文章,只会离大道越来越远。人生 最大的悲哀,不是没有钱,没有势,也不是没有地位、没有职业等等。最大 的悲哀是无知、不明理,不能认清世间的真相,不能认清自我的价值,不能 了知世界的一切因缘、因果,这是人生最大的悲哀。
【第62句】:这也是我们当下多数人的切身感受。我们每天都在寻找幸福快乐的感觉,但却发现我们乐的时候少,失望悲伤的时候多。我们苦苦寻觅,却找不到真正发自肺腑的快乐感觉。
【第63句】:好人不贪执任何事物。他只谈论高尚的事,而不追求爱欲和享受。无论他遇到快乐或痛苦,智者总是不过于得意或哀伤。——《佛陀的格言》
【第64句】:【智慧辨善恶、友善有朋友】 有智慧的人才能分辨善恶邪正,谦虚友善的人朋友遍天下。
【第65句】:人间好话,要如海绵遇水般牢牢吸住;世间是非,要如水泥地般坚固,水过则干。
【第66句】: 文字是神圣的,它不是普通的草,就在我们的窝边,是不是 做照吃窝边草的兔子,靠我们的德行做选择,而不是版权法。
【第67句】:【最有禅意的文案】现在的不愉快,是过去的执著所致。今日的执著,又会造成明日的麻烦。世间上的任何东西,得到是偶然,最终消失是必然。当我们失去这些东西的时候,我们对它的执著越大,它给我们带来的烦恼越多,痛苦也越大。
【第68句】: 总是念念不忘别人的坏处,实际上最受其害的就是自己的心灵,搞得自己 痛苦不堪,这种人,轻则自我折磨,重则可能导致疯狂的报复。既往不 咎,才可甩掉沉重的包袱,大踏步地前进。
【第69句】:好名声不用拒绝,虚名也不要留恋。我们应该努力让自己的名声越来越好,以此去影响他人,造福他人,而不是戴着虚伪的面具,沉浸在有名无实的自我满足之中。
【第70句】:初心何在:没有主观,没有成见,那些能够保持自己自然天性的人往往会拥有别人想象不到的幸福。
【第71句】:磁场和能量实质上是一个人身、心、灵散发出来的能量所形成的能量圈,即一个人先天和后天性格及习气所形成的一种惯性特质,而这种特质又会自然不自然的吸引或排斥相同或不同磁场频率的人。
【第72句】:许多时候,许多美好的事物,能得到的是秋之一叶,是值得珍重的缘分,而更多的是不属于自己的,不该获取,只应远远地欣赏,为之祝福为之陶醉!
【第73句】:念佛只呆呆地念,空空地念,傻傻地念,木木地念,这样就好。如同晒太阳,并不需要摆姿势、选造型,只要任凭阳光照射就好。
【第74句】:青天白日的节义,自暗室屋漏中培来。旋乾转坤的经纶,自临深履薄 处得力。
【第75句】:内不随念转,念起即觉觉即智;外不随境迁,境显即幻幻即空。智空双运,是真正的佛教禅定。
【第76句】:爱心与智慧是最好的心灵良药。爱心能感化他人,智慧可净化自己。拥有爱心与智慧的人生,是最完美的人生,也是最有价值的人生,更是有意义的人生。
【第77句】:世事难料,福祸常常在瞬息间相互转化,当面对灾祸时选择以正确的心态将阴性的场态转化成阳性场态,这样便种下了一份善的因,得到的当然会是丰硕的果实。
【第78句】:譬如一灯然百千灯,其本一灯无减无尽,菩萨摩诃萨菩提心灯亦复如是,普然三世诸佛智灯,而其心灯无减无尽。譬如以灯人于暗室,百千年暗,悉能破尽,菩萨摩诃萨菩提心灯亦复如是,入于众生心室之内,百千万亿不可说劫诸业烦恼种种暗蔽障,悉能除尽。《华严经》卷七十八,入法界品
【第79句】:释迦牟尼能够成为佛教的创始人,来源于他多年来的苦行,来源于他历经苦难之后的静思总结。苦难不是目的,醒悟才是开始。
【第80句】:路入来到沙弥修行所在的寺庙见到住持,便把毒蛇咬死他弟子的事情告诉了他。住持听后说:“人生即如住店,随缘而来,随缘而去,我这徒弟也是一样。生是赤条条来,死亦赤条条去,任何人都不能违反这一规律。”
【第81句】:若一旦了悟,一念无生,则永劫情根当下顿脱,此名为悟,非是别有玄妙可悟也。——《憨山老人梦游全集》
【第82句】:【禅语感悟】 谁都会有不自知的时候,不过是程度不同罢了。别人一句赞扬的话, 自己嘴上谦虚,心里却喜不自胜,觉得自己多么了不得;别人一句过激的 话,自己便怒火中烧,嗔恨迭起。如这般,自己的喜怒哀乐全是由别人左 右的,自己做不了主,好像傀儡一样,丧失了自我。
【第83句】: 万众瞩目的背后是攀登的艰辛,是汗水和眼泪。不必羡慕别 人的成功,重要的是看自己有没有真正地努力。假如努力到极致也不 能成功,那就赶紧调整方向,也许你的天赋在别处。爬山我不行,涉 水可能正是我的专长。
【第84句】:使饥饿的人饱食,让受寒的人温暖,给生病的人就医,对周遭见闻的人性与人道行为能彼此鼓励、互相启发,这才是正确的护生。若盲目地捉放生灵,不仅颠倒是非,甚至会“害生”。
【第85句】:时候季秋霜冷,皎洁银河耿耿。松窗一柱炉烟,颇释吾家好景。——《法演禅师文案》
【第86句】:在生活中,受到别人的冒犯时,不必将自己摆在弱者的位置思考自己受到的伤害,不妨摆在强者的位置,审视对方的行为,这样你可能看得更清楚。
【第87句】:一个具备这七种美好品质、并且臻至完美之人,将获得如梵天所拥有的不可思议的智慧。一、布施带来财富;二、美好的世界来自持戒;三、忍辱带来美好;四、卓越的成就来自精进;五、禅定带来宁静;六、自由来自智慧;七、慈悲成就我们所有的愿望。
【第88句】:任何东西都有代价。钓钩是鱼垂涎鱼饵的代价;被名利所蛊惑的心,往往也要付出让心灵遭受折磨的代价。
【第89句】:烟雨织纱,瑶柳轻袅花照影的静水湄岸,隐约见着,着素衣的尘外女人,不宠不媚,孤芳冷艳,不问莲梦谁为同,倚琴翠寰一路瑶歌,寄心清风明月,自淡然的穿行在那朵花开的从容里,聆听红尘深处静了的禅因。
【第90句】:禅茶三境界:【第1句】:看茶是茶,看水是水。初识世界,内心纯洁,眼睛里看见什么就是什么。【第2句】:看茶不是茶,看水不是水。涉世渐深,发现这个世界一片混沌,黑白颠倒,是非混淆,看茶感慨,看水叹息。【第3句】:看茶还是茶,看水还是水。饱经沧桑,开悟生慧,便可任他红尘滚滚,我自清风明月。
【第91句】:小念及细念,存留于心间,无明不自知,必使轮回延。正念精进者,以慧除诸念;知谛佛弟子,诸念连根断。《即兴自说·弥凯耶经》
【第92句】:如六大贼能劫一切人民财宝,是六尘贼亦复如是,能劫一切众生善财。《大般涅槃经》卷二十三,高贵德王品
【第93句】:净土法门,深大圆广,统摄无量,而居佛法中最高之位也。故吾人对此不可不明信奉行。随顺阿弥陀佛,发如是愿,自利利人,超此恶世,直入极乐,得不退转;行菩萨道,广化一切众生,皆使离一切苦,得究竟乐。此则修弥陀净土之大胜利也,吾人岂可忽诸!(民国)太虚《佛说无量寿经要义》
【第94句】:当我们改变自己的心态时,你会发现,木和世界抗争,世界也会以微笑来接纳你。正所谓人生万事随喜,沿途尽是好风景。
【第95句】:佛说一切法,为度一切心,我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大慧普觉禅师文案》
【第96句】: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第97句】:受人误解你泰然处之,你是在布施自在;受人漫骂你坦然一笑,你是在布施宽容;被人欺骗,你风轻云淡,你是在布施真诚;布施可以用任何形式存在。
【第98句】:若是想超出三界,要无念,连这个善念都无所着,行一切善,不着一切善,行一切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不着一切相。
【第99句】:若人寿百岁,邪伪无有智,不如生一日,一心学正智。若人寿百岁,不知大道义,不如生一日,学惟佛法要。《法句经》卷上,述千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