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散文集文学网!

高山流水古筝听后感言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关于古筝曲高山流水听后感

还是上初中的时候我偶然在一本叫做书时看到了有关中国的一首古典民族曲子被录入美国“航天者”号太空船上携带的一张镀金唱片上,于1977年8月22日发射到太空,向宇宙星球的高级生物传道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明信息的事,我当时很有一种民族自豪感,想听听到底是什么能担负起人类文明和与可能的外星生物文明之间大使的作用,但是在自豪中国的音乐可以代表“人类文明”精华的同时我为是一个中国人到了15岁才能从它国翻译过来的文字中知道我们自己民族文明中的精品时我有一种耻辱感。

到今天我22岁零340天的时候我才真正有机会去接触这些民族文化的瑰宝,我在惋惜的同时非常赞同在大学生中开展这样的教育和修养塑造。

爱国心,个人的生活情趣,甚至人生哲学都有可能发生很大的改变。

  或许因为非主观的原因我们这一代大多数失去了与音乐这一人类灵魂的代言联姻的机会,我们没有钱买乐器,我们没有人教,甚至我们总 开始就不知道音乐除了儿童歌曲和国歌以外还有古典,现代;中国,外国的区别。

就像我大概是14岁的时候听一首钢琴曲时问母亲为什么没有人唱一样,这些都是我们的悲剧。

虽然那次我听说了一曲但是对中国古典民族音乐依然只是一个轮廓和数字上的认识,后来学历史慢慢知道了取材于“伯牙鼓琴遇知音”,有多种谱本。

有琴曲和筝曲两种,两者同名异曲,风格完全不同。

战国时已有关于高山流水的琴曲故事流传,故亦传系伯牙所作。

乐谱最早见于明代《神奇秘谱(朱权成书于1425年)》,此谱之、解题有:“、《流水》二曲,本只一曲。

初志在乎高山,言仁者乐山之意。

后志在乎流水,言智者乐水之意。

至唐分为两曲,不分段数。

至来分高山为四段,流水为八段。

”两千多年来,、《流水》这两首著名的古琴曲与伯牙鼓琴遇知音的故事一起,在人民中间广泛流传。

  随着明清以来琴的演奏艺术的发展,《高山》、《流水》有了很大变化。

本不分段,而后世琴谱多分段。

明清以来多种琴谱中以清代唐彝铭所编(1876年)中所收川派琴家张孔山改编的《流水》尤有特色,增加了以“滚、拂、绰、注”手法作流水声的第六段,又称“七十二滚拂流水”,以其形象鲜明,情景交融而广为流传。

据琴家考证,在问世以前,所有琴谱中的《流水》都没有张孔山演奏的第六段,全曲只八段,与解题所说相符,但张孔山的传谱已增为九段,后琴家多据此谱演奏。

  另有筝曲,音乐与琴曲迥异,同样取材于“伯牙鼓琴遇知音”。

现有多种流派谱本。

而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则是浙江武林派的传谱,旋律典雅,韵味隽永,颇具“高山之巍巍,流水之洋洋”貌。

  山东派的《高山流水》是、、、《书韵》四个小曲的联奏,也称《四段曲》、《四段锦》。

  河南派的《高山流水》则是取自于民间《老六板》板头曲,节奏清新明快,民间艺人常在初次见面时演奏,以示尊敬结交之意。

这三者及古琴曲《高山流水》之间毫无共同之处,都是同名异曲,风格也完全不同。

  《流水》充分运用“泛音、滚、拂、绰、注、上、下”等指法,描绘了流水的各种动态,抒发了志在流水,智者乐水之意。

  流水:古琴曲,乐曲充分运用“泛音、滚、拂、绰、注、上、下”等指法,描绘了流水的各种动态。

  第一段:引子部分。

旋律在宽广音域内不断跳跃和变换音区,虚微的移指换音与实音相间,旋律时隐时现。

犹见高山之巅,云雾缭绕,飘忽无定。

  第二、三段:清澈的泛音,活泼的节奏,犹如“淙淙铮铮,幽间之寒流;清清冷冷,松根之细流。

”息心静听,愉悦之情油然而生。

第三段是二段的移高八度重复,它省略了二段的尾部。

  第四、五段:如歌的旋律,“其韵扬扬悠悠,俨若行云流水。

”  第六段:先是跌岩起伏的旋律,大幅度的上、下滑音。

接着连续的“猛滚、慢拂”作流水声,并在其上方又奏出一个递升递降的音调,两者巧妙的结合,真似“极腾沸澎湃之观,具蛟龙怒吼之象。

息心静听,宛然坐危舟过巫峡,目眩神移,惊心动魄,几疑此身已在群山奔赴,万壑争流之际矣。

”(见清刊本《琴学丛书·流水》之后记,1910年)  第七段:在高音区连珠式的泛音群,先降后升,音势大减,恰如“轻舟已过,势就倘佯,时而余波激石,时而旋洑微沤。

”(《琴学丛交·流水》后记)  第八段:变化再现了前面如歌的旋律,并加入了新音乐材料。

稍快而有力的琴声,音乐充满着热情。

段末流水之声复起,令人回味。

  第九段:颂歌般的旋律由低向上引发,富于激情。

段末再次出现第四段中的种子材料,最后结束在宫音上。

八、九两段属古琴曲结构中的“复起”部分。

  尾声情越的泛音,使人们沉浸于“洋洋乎,诚古调之希声者乎”之思绪中。

  出处:《列子·汤问》:“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

讲的是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

俞伯牙年轻的时候聪颖好学,曾拜高人为师,琴技达到水平,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

伯牙的老师知道他的想法后,就带他乘船到东海的蓬莱岛上,让他欣赏大自然的景色,倾听大海的波涛声。

伯牙举目眺望,只见波浪汹涌,浪花激溅;海鸟翻飞,鸣声入耳;山林树木,郁郁葱葱,如入仙境一般。

一种奇妙的感觉油然而生,耳边仿佛咯起了大自然那和谐动听的音乐。

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弹奏,音随意转,把大自然的美妙融进了琴声,伯牙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境界。

老师告诉他:“你已经学了。

”  一夜伯牙乘船游览。

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

忽听岸上有人叫绝。

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夫站在岸边,他知道此人是知音当即请樵夫上船,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

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真好

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

”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真好

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

”伯牙兴奋色了,激动地说:“知音

你真是我的知音。

”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

从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比喻知己或知音。

也比喻乐曲高妙。

这首曲子柔内有刚,静中有急,给人以定心定神的感觉,明确地体现了自然生灵的安宁,与世隔绝的仙境,不掺杂任何烦恼忧愁。

”本曲音调舒缓,犹如水花飞溅,高山流水,韵律和谐,好像身临其境,在此我想到古人弹曲吟诗,喝着美酒,对月当歌的情景,真是让我感慨万分。

  听这首曲子,让我感受到的不仅是为人的义气道理,更给为了我一种平和心理的启示,我们在人类文明的面前尚且无知,当你在黑夜听完此曲仰头夜空繁星的时候你会感慨我们在宇宙的面前更是不值一提,所以平和的心态对待人生外物,亲近自然是我们应该追求的和谐境界。

  我不知道作者在那个没有多少外界诱惑的遥远年代达到那种“超脱”,平静,与自然和谐,与人情平和相处的境界是不是需要非凡的“敏锐情感”,但是我敢说在他们的时代,人与自然的矛盾依然是激励无比的,要达到那种修养境界不是其人刻意的追索,而正是音乐本身让他具有了那种意识。

  我们的社会现在被“浮躁”的气氛笼罩,讲求与自然,人情和谐的修养也几乎只能成为一种一相情愿的梦想,或者仅仅是人们意识中的一种遥远的传说。

“快餐文化”,“商业文学”给几乎所有的“作品”涂饰上了“流行”的印象,一时间我们在流行中却找不到流行本身了。

  我们是渺小的,我们本身也已天生地丢失了“和谐”的潜质,只愿望的是在知道了我们遥远的同脉文明中曾有那么一些追求“平和”,“完美”的人给我们留下了一些不知道是为了他们自己,还是为了“启示”我们的尝试。

我只能说感谢他们,并且乞愿我们的后半生有更多的人能有机会躲在喧嚣的城市的角落在黑夜里看着天空听这一首《高山流水》。

《高山流水》听后有什么感想

把高山流水,古筝曲,古琴曲,都听上无数遍,再看看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相信不难了。

古筝名曲《高山流水》为什么只感受到流水呢

很简单,在你听到水的同时你也就听到了山。

他们之间是互相引用的。

没有山在铺垫,那水如何有着声响

求用通感手法写一下听完《高山流水》后的感受

做为古筝曲,高水为代表曲目。

山流水最的是三个版本,一个是山东筝派,一浙江筝派,还有一个就是河南筝派。

之所以是三个版本,是因为曲调完全不同,而不是演奏技法的不同。

“齐鲁大板”的山东筝派:演奏时,大指使用频繁,刚健有力。

即令是“花指”,也是以大指连“托”演奏的下花指为多;而 左手的吟揉按滑则刚柔并蓄,铿锵,深沉,其演奏风格纯朴古雅。

“中州古调”(或称“郑卫之音”)的河南筝派[\\\/b]:河南筝在演奏上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右手从靠近琴码的地方开始,流动的弹奏到靠近“岳山”的地方,同时,左手作大幅度的揉颤,音乐表现很富有戏剧性,也很有效果。

在河南筝中,把这一技巧称为“游摇”。

其中尤以左手的滑按(左手按至音位,弹弦时略退少许,迎音迅速滑上,敏越无迹)、小颤(颤音细密紧促)、滑颤(边沿边颤)、大颤(颤幅阔大,动宕有情)等招法最有特色。

在演奏风格上,不管是慢板或是快板,亦无论曲情的欢快与哀伤,均不着意追求清丽淡雅、纤巧秀美的风格,而以浑厚淳朴见长,以深沉内在慷慨激昂为其特色。

在傅玄《筝赋.序》中对河南筝曲的评价是“曲高和寡,妙技难工”。

“武林逸韵”的浙江筝派[\\\/b]:演奏特点有“大指摇”、“快四点”、“夹弹”、“提弦”等技法,并借鉴、学习、融汇了琵琶、三弦、扬琴乃至西洋乐器的演奏技法, 浙江筝中“摇指”的运用是以大指作细密的摇动来演奏,其效果极似弓弦乐器长弓的演奏。

严格来说,这是在其他流派的传统筝曲中所没有的,因为在其他流派所称的“摇指”或“轮指”实际上都是以大指作比较快速的“托”、“劈”,而浙江筝的“摇指’则显示了它自身的特点而有别于其他流派。

但浙江筝派的高山流水曲调优美。

在最开始,右手跨三个八度同时表现山的庄严和水的清亮。

曲中部右手如水般流畅,左手在低音位置的配合如山耸立其间。

后半部用花指不断划奏出流水冲击高山的湍急。

最后用泛音结尾,如水滴石般的柔和清脆。

《流水》充分运用“泛音、滚、拂、绰、注、上、下”等指法,描绘了流水的各种动态,抒发了志在流水,智者乐水之意。

流水:古琴曲,乐曲充分运用“泛音、滚、拂、绰、注、上、下”等指法,描绘了流水的各种动态。

第一段:引子部分。

旋律在宽广音域内不断跳跃和变换音区,虚微的移指换音与实音相间,旋律时隐时现。

犹见高山之巅,云雾缭绕,飘忽无定。

第二、三段:清澈的泛音,活泼的节奏,犹如“淙淙铮铮,幽间之寒流;清清冷冷,松根之细流。

”息心静听,愉悦之情油然而生。

第三段是二段的移高八度重复,它省略了二段的尾部。

第四、五段:如歌的旋律,“其韵扬扬悠悠,俨若行云流水。

” 第六段:先是跌岩起伏的旋律,大幅度的上、下滑音。

接着连续的“猛滚、慢拂”作流水声,并在其上方又奏出一个递升递降的音调,两者巧妙的结合,真似“极腾沸澎湃之观,具蛟龙怒吼之象。

息心静听,宛然坐危舟过巫峡,目眩神移,惊心动魄,几疑此身已在群山奔赴,万壑争流之际矣。

”(见清刊本《琴学丛书·流水》之后记,1910年) 第七段:在高音区连珠式的泛音群,先降后升,音势大减,恰如“轻舟已过,势就倘佯,时而余波激石,时而旋洑微沤。

”(《琴学丛交·流水》后记) 第八段:变化再现了前面如歌的旋律,并加入了新音乐材料。

稍快而有力的琴声,音乐充满着热情。

段末流水之声复起,令人回味。

第九段:颂歌般的旋律由低向上引发,富于激情。

段末再次出现第四段中的种子材料,最后结束在宫音上。

八、九两段属古琴曲结构中的“复起”部分。

尾声情越的泛音,使人们沉浸于“洋洋乎,诚古调之希声者乎”之思绪中。

对听完“高山流水”的感受

有语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此曲听来平和中正,志高意雅,听曲时心境自然清明,实不负高山流水之名,更不负其间的寄寓之意思~

言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方鼓琴,志在泰山,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如泰山;志在流水,子期曰:洋洋乎若流水,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

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

着实为古人这种心有灵犀所感动”现代琴家管平湖弹奏此曲,为此曲弹奏之经典。

听 高山流水 古筝曲 的时候有是感觉?

请问,您听的是哪个版本的呢,浙江筝曲 会让人觉得《高山》部分有着雄伟的其实,《流水》部分有体现出了水的滔滔不绝,奔腾澎湃,滚滚而来的形态让人有身临其境,耳闻其声之感河南筝曲 高山的平稳峭拔,流水的奔放激昂,充分抒发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与赞美之情山东筝曲 演奏出了高山耸立的巍峨气魄,微风佛弄翠竹又似涓涓细流汇成滚滚飞瀑,直泻深谷,回响轰鸣,展现出了祖国河山宏伟壮丽,充满生机的兴旺景象.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古筝曲《高山流水》描写的是什么景色,我要写作文,美

《高山流水》是古筝曲目中最具知名度及最为代表性的曲目,为我大古曲之一我国浙江、山东、河南、武林等地各筝派虽均流传有《高山流水》但大不相同。

其中浙江的《高山流水》是演奏难度比较高的。

  浙派的《高山流水》近人研弹,表演最多。

此曲最早见于我国现存最早的琴曲集《神奇秘谱》,该书在题解中写道:“《高山流水》本只一段,至唐分为二同曲,不分段落。

宋代分《高山》四段,《流水》八段。

”乐曲取中国古代著名的音乐故事“伯牙摔琴谢知音”为题材,表现一种“巍巍乎若高山,洋洋乎若江海”的境界。

全曲以清弹为主,由高山和流水两个部分组成:前半部运用了相隔两个八度的带按滑的“大撮”,浑厚而优美的音色,描绘了高山之雄伟苍劲;乐曲的后半部分则在按滑的同时大量而连续的使用了上下行刮奏手法,细腻地刻划了流水的不同形态,由细流涓涓低回婉转直至汇流成河的壮丽景象。

《高山流水》是一首绘景写意的作品,旋律悠扬流畅,风格淡雅清新,音韵古朴典雅,意境深远绵长。

要演奏好这首作品主要不是在技巧方面,而是需要时间的积累,要不断地挖掘其中之意境内涵,努力表现乐曲的内在得高深意境。

  第一段“高山”中,技巧上面主要是对双八度指法的掌握,而且古筝是件弹拨乐器,如果没有摇指是无法表现长音的。

在这段音乐中,要求把音“拉”得很长,要把弦在无形中提起来,不但要在手指方法上加以控制,还要用气息来贯穿,因此在演奏中需要把心情控制得沉稳,这样才能表现出空灵悠远的感觉。

  中间段落的指法技巧上很简单,要注意的就是速度的把握,不要太慢,要让音乐很流动,在演奏上随时调整速度。

如果感到开始的速度起慢了,一定要在后面的演奏中提上来。

另一方面,在乐曲的音乐处理上要有很多的情绪变化,时而柔和;时而流畅;时而跳跃;时而活泼,总之是在变化中流动的音乐段落,例如其中有几小节,把它处理得右手中指加重音,向下压弹,左手不断的上下滑音,听上去的感觉就象是把石子丢在水中,在水中形成的一层层的水波,这样的音乐形象是很生动的。

乐曲最后的流水一段是这首乐曲最难演奏的一段。

首先是就在刮奏中要把旋律音弹清楚,在技巧和指法运用上要注意二指的用力,在刮奏时要轻,在旋律音时要用力把音勾出来,左手的上滑音配合也是很重要的。

还要注意右手在刮奏时不要断,将水流不断,生生不息的意境通过技术的运用表现出来。

另外就是在音乐处理方面,要把水的形态用手指和气息表现出来。

在谱面上强弱标记的提醒下,同时也要有自己的处理和控制。

水在大自然中的变化万千,有小溪流水的潺潺,有大江东去磅礴,有瀑布倾斜的奔腾。

这就需要在这段上的一段中注意情绪变化的把握。

  这首乐曲对于演奏者来说是一首难度较高的乐曲。

需要长时间的精心磨练和思考,才能将其演奏得生动美妙。

《高山流水》听后感

感觉我又满血复活了

83124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