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散文集文学网!

工作两年的近况和感言200字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怎么写工作感受200字左右?

我来公司工作已个多月虽然时间很短,但是公司给我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受到很大。

首先使我受教育的和公司的文化氛围。

这里不单纯的是在做生意,而是在做事业。

公司的发展是为了社会的需要,是为社会做贡献。

这使我把自己的理想和公司的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

公司为我的发展提供了人生奋斗的舞台,我也要为公司的发展作出我的贡献

其次,我感到一种责任感、紧迫感。

我的业务还不是很熟悉,要加紧学习,刻苦努力,尽快适应工作的需要。

what are words背后的故事

生活中的数学我曾看见过这样的一个报道:一个教授问一群外国学生:“12点到1点之间,分针和时针会重合几次

”那些学生都从手腕上拿下手表,开始拨表针;而这位教授在给中国学生讲到同样一个问题时,学生们就在想套用数学公式来计算。

评论说,由此可见,中国学生的数学知识都是从书本上搬到脑子中,不能灵活运用,很少想到在实际生活中学习、掌握数学知识。

奥运会期间,我的姨妈去了一次香港。

她一回来我就缠着姨妈问去香港的情况。

我问:“你们的团一共有多少人

” “人嘛,还可以,是一个大团。

” “到底有多少人啊

别卖关子了。

” 姨妈慢条斯理地说:“你算一下我门团的人数不就行了吗

” “你说吧。

” “如果我把我的团平均分成4组多出1人,再把每小组平均分成4份,结果又多出1人,再把分底的4小组分成4份,结果又多出1人,当然也包括我们的导游,请问我们至少有多少人

” 我马上开始了思考,我很快算出了答案:“至少85人。

” 姨妈高兴的说:“一点不错,就是85人,请问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 “人数最少的情况下是最后1次4等分时,每人1份,由此推理得到:第3次之前有1×4+1=5(人),第2次分之前有5×4+1=21(人),第1次分之前有21×4+1=85(人)。

” “好。

” “那你们有男女各多少人

” “男55,女30。

我们那时只有11人,7人,5人的房间了,你想我们怎么住

而且必须男女分开,也不能有空床位。

” 经过苦思冥想,我终于得出最佳方案:男的2间11人房,4间7人房,1间5人房;女的1间11人房,2间7人房,1间5人房。

题目做成了,虽然复杂了点,但心里还是十分高兴。

所以我们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学数学就是为了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是人们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其实数学问题就产生在生活中。

比如说,上街买东西自然要用到加减法,修房造屋总要画图纸。

类似这样的问题数不胜数,这些知识就从生活中产生,最后被人们归纳成数学知识,解决了更多的实际问题。

数学聊斋:算 24 之不可能问题与难题算24, 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一种用扑克牌玩的游戏。

每张牌代表一个的正整数。

(为了简单起见,可以将J,Q,K及``大小王’’ 去掉,并约定A代表1。

) 参加游戏的4个人每人出一张牌,4张牌就代表了4个正整数。

四个人就开始竞争,看谁最先将这4个正整数通过加减乘除算出24来,而且每个整数恰好用一次。

所用的数学知识虽然只是简单的算术,但要算得又快又正确也不容易。

并且还有很多难题出现。

例如,如果4个数是1,1,1,1,你能算出24吗? 这个题目很难,所有的数学家都算不出来。

你会不会因此而拼命地算这道题,希望有朝一日将这道题算出来,将所有的数学权威都打倒

只要你具有一点算术常识,就能看出用四个1按上述规则算出24是不可能的。

因此你也不会白费力气去算这道“难题”。

这不是难题,而是不可能问题。

其实,现在有很多“民间数学家”拼命想解决的问题,比如用尺规作图三等分任意角、找出5次以上的一般代数方程的求根公式、等等,也和这个问题一样是不可能问题。

只不过这些问题的不可能性不容易看出,而是前辈数学家用较高深的数学知识才证明出来的。

不过,既然已经证明了,就不再是难题,而是已经解决了的问题。

又例如,4个数是5,5,5,1,让你算24,你能算出来吗

还有,如果4个数是3,3,7,7,或者4,4,7,7,或者3,3,8,8,你能算出来吗

也许,经过努力之后你仍然算不出来,于是你相信它们都是不可能算出的。

不过,如果你看见这样的答案:5 x (5 –1\\\/5) =24,就知道用5,5,5,1算24不是“不可能问题”,至多只能算是一个“难题”。

其实,这个难题也不太难。

只要你解除思想束缚,不要求中间每一步的计算结果都是整数,而允许出现分数,就能自己凑出答案来。

不过,这样“凑出来”的答案让人感到是偶然的巧合。

能不能有一个更自然的思考方法呢? 先用 5,5,1算出24:5 x 5 – 1 =24。

还剩下一个5没有用上。

我们对 5 x 5 –1 进行恒等变形,利用乘法对于加法的分配律将两项的公因子5提到括号外: 24 = 5 x 5 – 1 = 5 x (5 – 1\\\/5) 这样

天津第一商业学校听说挺乱、

其实我就是里面的学生,里面根本没有那么那么乱,学生素质都挺好的,就是比高中松点,每天都得上文化课,也有技术课,晚上还有晚自习,环境也挺好的,饭食也不错。

求一篇关于中国航天发展的心得和体会 800字左右

中国,本是在这个世界上最先发明了火箭的国家,但由于长期的闭关锁国加上苦不堪言的百年挨打史,最终却落个火箭几乎为零的下场。

多少人在着急

多少人在渴盼:火箭,你何时才能重返故乡

终于,1960年,中国的火箭将士们,忍着饥饿的肚子,开始了从仿制苏联导弹到自己设计导弹的艰难跋涉,当中国宣布导弹核武器发射成功的消息时,全世界都被震动了。

从此,中国航天在艰难中步向辉煌

1992年,我国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计划进行研制,这项工程后来被定名为“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

仅仅7年后,北京时间1999年11月21日凌晨3时41分,我国发射的第一艘试验飞船“神舟”号在完成了空间飞行试验后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成功着陆。

作为我国航天史上的又一里程碑,神舟一号试验飞船的成功发射与回收,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技术获得了新的重大突破。

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内蒙古主着陆场成功着陆,实际着陆点与理论着陆点相差

【第4句】:8公里。

返回舱完好无损。

航天英雄杨利伟自主出舱。

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

全世界震动了

中国的航天事业在蒸蒸日上,在中国航天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取得了辉煌业绩,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在长期奋斗中,我国航天工作者不仅创造了非凡的业绩,而且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

载人航天精神是“两弹一星”精神在新时期的发扬光大,是我们伟大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永远值我们学习。

看到我国的航天事业,这么突飞猛进,做为一个二十一世纪的小主人,我们更应该好好学习,长大了为祖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如何评价中国诗词大会的陈更

毫无疑问,陈更是让人触碰得到的喜欢。

她有一点才华,有一点自信,有一点不甘,有一点野心,有时候倒霉,有时候幸运。

陈更和张淼淼不同,张淼淼有些恃才傲物,有种舍我其谁的优越感,但想想张淼淼的这种自信却说得通,她就像小学班上的尖子生,有些人不喜欢她,但没人否认她的知识储备和才华,因为事实摆在那,所以她就算答错题就算输了,也那么骄傲地离场。

陈更不会,陈更的喜怒哀乐都在脸上。

陈更和李宜幸不同,李宜幸作为一个一直接受英语教育的人,她对古诗词的热爱之于我们,是一份意外之喜,但放在陈更身上,就变成了理所当然,李宜幸没有压力,她为了心中的中华文化回到中国潜心学习,这举动就已让我们动容,她赢了是惊喜,输了不丢人。

陈更不是,作为北大女博士,观众老师一致看好,赢了有掌声,输了确是遗憾。

陈更和武亦姝不同,武亦姝是别人家的孩子,骨骼惊奇这一点不说,她还真的无欲无求,比起攻擂,她更喜欢站在百人团里,她本就不是来比赛的,所以真的无所谓成败,所以能够做到真正的淡然,但这份气质,离我们凡人太远了,我们武亦姝,是带着点仰望的意思。

陈更不同,她是想赢的。

这人设有没有似曾相识,陈更是不是像极了随便一本武侠小说里面的主人公,在闯荡江湖的路上会遇见有点实力但刁蛮任性的贵族公主,会结识师出无名但功力深厚的洒脱侠客,会时常和名声在外但闲云野鹤的武功天才进行切磋,时输时赢。

若是非要用一句话形容一下陈更,我觉得她活得挺接地气的。

碰到会的题,那王者风范舍我其谁的架势,是我们每一个人。

碰到不会的题,猜。

猜对了,会庆幸,是我们每一个人;猜错了,会懊恼,也是我们每一个人。

在她身上,没有神力加持的主角光环,我们能看到急躁,看到紧张,看到运气不佳。

但同时,也能看到她第一季到第二季的明显进步,看到努力、苦学和热爱所带来的正能量。

她让人觉得诗词是凡人的东西,离我们近的很。

在武侠的世界里,成为武林盟主是目标,是信念,但是偶然遇见的各色行人,不时听闻的各种故事,是这些东西构成了结局之前的万千章节。

机械专业概论课的感想,老师主要是讲了中国机械近况以及火电机械和风电机械两个专题,我该写什么呢

第一部分 机械设计

【第1句】: 什么是机械设计,机械设计与其它专业方向的关系

【第2句】: 机械产品设计的基本步骤

【第3句】: 机械设计技术的发展

【第4句】: 机械设计专业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和课程学习内容第二部分 机械制造

【第1句】:什么是机械制造

机械制造的作用及其发展,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使命。

【第2句】:正确认识“中国已成为世界制造中心”观点,实现这一目标的策略与措施。

【第3句】:先进制造技术的提出背景及其基本内涵。

【第4句】:“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及上海优先发展先进制造技术行动方案。

【第5句】:在上述内容介绍中,将涉及并介绍与制造直接相关课程及其实践环节的关联,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志向,准确定位并有所作为。

第三部分 机电一体化

【第1句】: 什么是机电一体化技术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机械产品中的作用

【第2句】: 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趋势以及国内外机电一体化在行业应用领域中的最新成果

【第3句】: 机电一体化产品设计的基本要求与步骤

【第4句】: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人才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和课程学习的内容

地球环境现状 数据

地球是太阳系从内到外的第三颗行星,也是太阳系中直径、质量和密度最大的类地行星。

它也经常被称作世界。

地球已有44~46亿岁,有一颗天然卫星月球围绕着地球以30天的周期旋转,而地球以近24小时的周期自转并且以一年的周期绕太阳公转。

轨道资料远日点距离 152,097,701 km(

【第1句】:016 710 333 5 AU) 近日点距离 147,098,074 km(0.983 289 891 2 AU) 轨道半长轴 149,597,8

【第87句】:5 km(

【第1句】:000 000 112 4 AU) 轨道半短轴 149,576,9

【第99句】:826 km(0.999 860 486 9 AU) 轨道周长 924,375,700 km(

【第6句】:179 069 900 7 AU) 轨道离心率 0.016 710 219 平均公转速度

【第29句】:783 km\\\/s(107,218 km\\\/h) 最大公转速度

【第30句】:287 km\\\/s(109,033 km\\\/h) 最小公转速度

【第29句】:291 km\\\/s(105,448 km\\\/h) 轨道倾角 0(

【第7句】:25°至太阳赤道) 升交点赤经 3

【第48句】:739 36° 近日点辐角 1

【第14句】:207 83° 卫星 1个(月球) 物理特征椭圆率 0.003 352 9 平均半径 6,3

【第72句】:797 km 赤道半径 6,3

【第78句】:137 km 两极半径 6,3

【第56句】:752 km 纵横比 0.996 647 1 赤道圆周长 40,0

【第75句】:02 km 子午圈圆周长 40,00

【第7句】:86 km 平均圆周长 40,0

【第41句】:47 km 表面积 510,065,600 km^2 陆地面积 148,939,100 km^2(

【第29句】:2 %) 水域面积 361,126,400 km^2(

【第70句】:8 %) 体积

【第1句】:083 207 3×10^12 km^3 质量

【第5句】:9742×10^24 kg 平均密度 5,5

【第15句】:3 kg\\\/m^3 赤道表面重力加速度

【第9句】:780 1 m\\\/s^2(0.997 32 g) 宇宙速度

【第11句】:186 km\\\/s(39,600 km\\\/h) 恒星日 0.997 258 d(

【第23句】:934 h) 赤道旋转速率 4

【第65句】:11 m\\\/s 轴倾斜

【第23句】:439 281° 北极赤经 未定义 赤纬 +90° 反照率 0.367 平均表面温度 287 K(14 ℃) 最大表面温度 331 K(

【第57句】:7 ℃) 最小表面温度 184 K(-

【第89句】:2 ℃) 大气表面压力 10

【第1句】:3 kPa(海平面) 氮

【第78句】:084% 氧

【第20句】:946% 氩 0.934% 二氧化碳 0.0381% 以上是2010年的。

下面是地球环境面临的现况:全球气候变化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1900-2000年),全球表面平均温度上升了0.3至0.6摄氏度,海平面上升了10至25厘米。

目前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已由工业革命(1750年)之前的280ppm增加到了近360ppm。

1996年政府间气候变化小组发表的评估报告表明:如果世界能源消费的格局不发生根本性变化,到21世纪中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将达到560ppm,全球平均温度可能上升

【第1句】:5至4摄氏度。

臭氧层破坏和损耗  自1985年南极上空出现臭氧层空洞以来,地球上空臭氧层被损耗的现象一直有增无减。

到1994年,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破坏面积已达2400万平方公里。

现在在美国、加拿大、西欧、前苏联、中国、日本等国的上空,臭氧层都开始变薄。

在对消耗臭氧层物质(ODS)实行控制之前(1996年以前),全世界向大气排放的ODS已达到了2000万吨。

由于ODS相当稳定,可以存在50-100年,所以被排放的大部分ODS目前仍留在大气层中。

在它们陆续升向平流层时,就会与那里的臭氧层发生反应,分解臭氧分子。

因此,即使全世界完全停止排放ODS,也要再过20年,人类才能看到臭氧层恢复的迹象。

酸雨污染  现在酸雨一词已用来泛指酸性物质以湿沉降(雨、雪)或干沉降(酸性颗粒物)的形式从大气转移到地面上。

酸雨中绝大部分是硫酸和硝酸,主要来源于人类广泛使用煤炭和石油作为能源,它们燃烧后向大气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

欧洲是世界上一大酸雨区,美国和加拿大东部也是一大酸雨区。

亚洲的酸雨主要集中在东亚,其中中国南方是酸雨最严重的地区,成为世界上又一大酸雨区。

由于欧洲地区土壤缓冲酸性物质的能力弱,酸雨使欧洲30%的林区因酸雨的影响而退化。

在北欧,由于土壤自然酸度高,水体和土壤酸化都特别严重,有些湖泊的酸化导致鱼类灭绝。

美国国家地表水调查数据显示,酸雨造成了75%的湖泊和大约一半的河流酸化。

加拿大政府估计,加拿大43%的土地(主要在东部)对酸雨高度敏感,有14000个湖泊是酸性的。

水体酸化会改变水生生态,而土壤酸化会使土壤贫瘠化,导致陆地生态系统的退化。

土地荒漠化  荒漠化是当今世界最严重的环境与社会经济问题。

1991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对全球荒漠化状况的评估是:全球荒漠化面积已近36亿公顷,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1\\\/4,已影响到全世界1\\\/6的人口(约9亿人),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而且,荒漠化扩展的速度是,全球每年有600万公顷的土地变为荒漠,其中320万公顷是牧场,250万公顷是旱地,

【第12句】:5万公顷是水浇地,另外还有2100万公顷土地因退化而不能生长谷物。

亚洲是世界上受荒漠化影响的人口分布最集中的地区,其中,遭受荒漠化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依次是中国、阿富汗、蒙古、巴基斯坦和印度。

水资源危机 世界上许多地区面临着严重的水资源危机。

根据国际经验,每人每年1000立方米可重复使用的淡水资源是一个基本指标,低于这个指标的国家可能会遭受阻碍发展和损害健康的长期性水荒。

然而,目前世界上约有20个国家已低于这一指标,它们主要位于西亚和非洲,总人口数已过亿。

另一方面,由生活废水、工业废水、农业污水、固体废物渗漏、大气污染物等引起的水体污染,使全球可供淡水的资源量大大减少了。

世界银行的报告估计,由于水污染和缺少供水设施,全世界有10亿多人口无法得到安全的饮用水。

森林植被破坏 由于推测的难度,全世界的森林面积尚无准确数值。

但据推算,地球上的森林面积约为30-60亿公顷,约占陆地面积的20%-40%,其中约一半是热带林(包括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雨林),另一半以亚寒带针叶林为主。

从森林植物的干重测定值来看,热带林是亚寒带针叶林的两倍,所以,热带林占陆地总生物量的很大部分。

但在工业化过程中,欧洲、北美等地的温带森林有1\\\/3被砍伐掉了,所以近三十年来,发达国家对全球的热带林进行了大规模地开发。

欧洲国家进入非洲,美国进入中南美洲,日本进入东南亚,大量砍伐热带林,他们进口的热带木材增长了十几倍。

森林大面积被毁引起了多种环境后果,主要有:降雨分布变化,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气候异常,水土流失,洪涝频发,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生物多样性锐减  科学家估计地球上约有1400万种物种,但当前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损失的速度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快,比如鸟类和哺乳动物现在的灭绝速度可能是它们在未受干扰的自然界中的100倍至1000倍。

主要原因是七种人类活动造成的:

【第1句】:大面积对森林、草地、湿地等生境的破坏;

【第2句】:过度捕猎和利用野生物种资源;

【第3句】:城市地域和工业区的大量发展;

【第4句】:外来物种的引入或侵入毁掉了原有的生态系统;

【第5句】:无控制旅游;

【第6句】:土壤、水和大气受到污染;

【第7句】:全球气候变化。

这些活动在累加的情况下,会对生物物种的灭绝产生成倍加快的作用。

20世纪90年代初,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首次评估生物多样性的结论是:在可以预见的未来,5%-20%的动植物种群可能受到灭绝的威胁。

海洋资源破坏和污染  据估计,全世界有

【第9句】:5亿人把鱼作为蛋白质的主要来源。

但近几十年来,人类对海洋生物资源的过度利用和对海洋日趋严重的污染,有可能使全球范围内的海洋生产力和海洋环境质量出现明显退化。

1993年,在全世界捕捞的

【第1句】:01亿吨鱼中,有

【第77句】:7%来自海洋。

当年,联合国粮农组织估计,2\\\/3以上的海洋鱼类已被最大限度或过度捕捞,特别是有数据资料的25%的鱼类,由于过度捕捞,已经灭绝或濒临灭绝,另有44%的鱼类的捕捞已达到生物极限。

而另一方面,人类活动产生的大部分废物和污染物最终都进入了海洋。

全球每年有数十亿吨的淤泥、污水、工业垃圾和化工废物等被直接排入了海洋,河流每年也将近百亿吨的淤泥和废水、废物带入沿海水域,引起沿海生境改变,使动物的栖息和繁殖地遭到破坏。

海洋污染的主要来源和比例约是:城市污水和农业径流排放占44%,空气污染占33%,船舶占12%,倾倒垃圾占10%,海上油、气生产占1%。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污染  全世界已有约一千一百万己知化学物,同时,每年还有约一千种新的化学物进入市场。

化学物是当今许多大规模生产所必须的原料,但这些化学物在制造、储存、运输、使用和废弃过程中常常危害环境和生态。

现在,全世界每年产生的有毒有害化学废物达3亿到4亿吨,其中对生态危害很大、并在地球上扩散最广的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最具代表性的是多氯联苯和滴滴涕。

这类化学污染物从人类的工业和农业活动中释放,已广泛进入了空气、土地、河流和海洋。

由于这类污染物能被海洋中微小的浮游生物吸收并积累,从而将其浓缩上百万倍。

海中的鱼吃下这些浮游生物,又能将其浓缩,于是浓度增大到上千万倍。

当大型海洋动物吞食了这些鱼之后,会使污染毒素的浓缩系数增加到上亿倍。

这是因为污染毒素聚集在动物的脂肪里而很难通过躯体排出体外。

通过食物链,这些毒素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了强烈的干扰,比如:多氯联苯的作用之一就是损害生殖系统。

有人认为,多氯联苯是导致波罗的海海豹出生率下降60%至80%的罪魁祸首。

这些毒素也引起人健康方面的严重问题。

几年前科学家们发现,生活在北极地区的因纽特人的母乳里含有高浓度的多氯联苯,而鲸、海豹等海生动物正是因纽特人主要的蛋白质来源。

当这些动物现在携带了很高的污染毒素时,因纽特人的生活不再安全。

按同样的原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对陆地生态系统也有很大的干扰和危害,因而成为目前全世界关注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

可以不给悬赏分,不立为最佳答案(注意,没说不可以 嘿嘿),但是,请大家明白,只有一个地球啊,我们要珍惜……

81539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