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传统糕点制作
点心虽然不是广东人发明,但把点心发扬光大的必定是广东人,更把它传遍世界各地。
“点心”这个词语,原意是 饿时略为进食,后来演变为“略进食物”的意思。
早於二千五百年前的楚辞中已有记载,从一些诗歌或历代生活纪录中得知,今日的点心,大部份是古时的小吃渐渐演变,不断改进而来;不过当时所用的名称并不是现代人所熟悉的一套。
点心的蓬勃时期则於本世纪廿年代初才真正开始,原因是当时“满清”后人不用工作,无事可做之馀终日流连饮食场所,以致酒楼茶室数目激增,在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各大茶室及酒楼均各自推出不同点心、糕点,令本来已是种类繁多的点心、糕点更见多变。
那时坊间更出现有“标准点心馅料分配”说法,就以“虾饺”为例,标准的馅料应是“八成生虾肉,两成熟虾肉,配合两成半肥猪肉粒,两成半荀丝”」,配以薄皮包裹,当然还要“即蒸即食”才能称得上是上品。
另一款大路点心“山竹牛肉”,则要用“一斤碎牛肉配二两碎肥猪肉,加入陈皮丝、生姜茸、胡椒粉,荸荠粉”,搓成牛肉球来做,要蒸熟时无汁、陈皮味浓又爽口才为佳品。
不过现代人甚麽都要吃好的,材料更要看得到,所以虾饺早已改用原只鲜虾,再不切碎。
“点心”由来 相传东晋时期一大将军,见到战士们日夜血战沙场,英勇杀敌,屡建战功,甚为感动,随即传令烘制民间喜爱的美味糕饼,派人送往前线,慰劳将士,以表“点点心意”。
自此以后,“点心”的名字便传开了,并一直延用至今。
考证“点心” 清顾张思的《土风录》卷六,“点心”条下云:小食曰点心,见《吴曾漫录》。
唐郑傪为江淮留后,家人备夫人晨馔,夫人谓其弟曰“治妆未毕,我未及餐,尔且可点心。
”由文中可知点心古时亦指晨馔。
同书又引周辉《北辕录》云:“洗漱冠柿毕,点心已至。
”后文说明点心为馒头、馄饨、包子等,在唐朝已有此名了。
而茶食一名,据《土风录》云:“干点心曰茶食,见宇文懋《昭金志》:‘婿先期拜门,以酒撰往,酒三行,进大软脂小软脂,如中国寒具,又进蜜糕,人各一盘,曰茶食。
’” 从文献上看来,点心与茶食两者原有区别,性质也就不同,但是后来早已混同了。
南北“点心” 据我的考察,北方的点心历史古,南方的历史新,古者可能还有唐宋遗制,新的只是明朝中叶吧。
点心铺招牌上有常用的两句话,我想借来用在这里,似乎也还适当,北方可以称为“官礼茶食”,南方则是“嘉湖细点”。
古代糕点如何制作
碧粳粥、糖蒸酥酪、桂花糖蒸栗粉糕、如意糕、合欢汤、吉祥果、珍珠翡翠汤圆、莲叶羹、梅花香饼、香薷饮、玫瑰酥、七巧点心、花开富贵翡翠芹香虾饺皇 、招积鲍鱼盏、水晶冬瓜饺糕点很多我举两个制作方法的例子 水晶的特色:此糕味道鲜美,清凉爽口。
水晶的制作材料:主料:300克 辅料:25克, 调料:500克 水晶的做法:
【第1句】:将大米淘洗干净、洗净,切成细粒。
【第2句】:将大米、加入水,磨成细浆。
【第3句】:将锅内倒入水烧沸,放入,搅拌均匀,煮熟后倒入木制模子内,晾凉收干,淋少许水,以免硬皮。
【第4句】:将糖放入碗内,倒入水化开,备用。
【第5句】:将凉糕切成薄片,放入碗内,倒入糖水,即可食用。
的特色:补脑润发,甜香鲜嫩。
的制作材料:主料:150克 辅料:糯米50克,鸽蛋200克, 调料:50克 的做法:
【第1句】: 用开水泡片刻捞出,用油炸脆;
【第2句】: 用温水泡好糯米,粉碎成泥状,倒入碗中;
【第3句】: 干净员放入清水1000毫升,烧开后加白糖和搅拌好的,搅成稀糊状;
【第4句】: 分10个小碗,或装在一个罐子内;
【第5句】: 碗盛清水打入鸽蛋,另烧开一锅水,推起漩涡后离开;
【第6句】: 将鸽蛋轻轻滑入锅中,放上,减小火力不使大开,慢慢浸熟后捞在盛的小碗内即可。
原料配方
【第6句】:1公斤 白糖
【第2句】:4公斤 黄油3公斤 鸡蛋2公斤 苏打20克 辅料:, 和面→制作成型→烘烤 制作方法 (1)和面:。
首先把面摊开,把鸡蛋和糖放入拌匀再加油,拌匀后再和面,和好即可。
在和面中注意两点:①放料要按顺序;②和面要快,不宜时间过长,时间长了面容易出现“走油”的现象,影响质量。
(2)制作成型:把面擀开约0.7厘米厚,用圆模子刻成型,面上粘一半。
古代人怎样做蛋糕
中国古代糕点的方法有多种,主、油煎、、烘烤等四种.蒸,即用蒸笼,如馒头、包子、年糕等;油煎,用平底锅加油,如各种煎饼类;油炸,面粉、米粉加水揉和,均可油炸,如油条,麻团之类;烘烤,用吊锅烘烤。
各式精细点心,如月饼之类均用吊锅烘烤。
古代糕点的名字
当然是蒸的和油炸的啊,而且,古时候也是有烤炉的,不然的话像烤鸭这种名菜也做不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