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散文集文学网!

旅游中国生日感言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感谢和朋友一起去旅行,感言

我也是在大学四年的游行中结识了很多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我们都有着不同的人生,不同的境遇,当下不同的人生,我们能一起经历便是缘分。

当年我第一次独自旅行是去的中国最北 漠河,零下三十多度,我和一群驴友打雪仗,吃东北杀猪菜,从那以后我便喜欢上了旅行,并且一发不可收拾。

我想你也是和朋友在旅途中有过难忘的经历才有感而发。

这都让我们从此爱上履行,爱上那些和自己一起经历美好的人。

父母和孩子一起旅游后的感受

父母和孩子一起旅游后,可以促进孩子和父母关系更加融洽,家庭更加和睦。

一方面可以分享快乐。

另一方面可以增加孩子见识,提高孩子的兴趣。

中国传统节日的看法

几乎的传统节日,都不可避免地陷名存实亡的困这是必然的吗

多年来人们就一直在感慨节日的味道越来越淡,而当“节日”的概念被“假日”所置换以后,节日经济以及由此被挑起的民众度假消费狂潮便成为最为壮阔的时代景观。

节日观上的“政治正确”常常把我们的思维引向民族救亡法庭上了无新意的正义判词,似乎本土节日的式微都是外来洋节搞的鬼,于是,有了2005年圣诞节前后冒出来的“保卫春节”一类的盛世危言。

关于本土民族文化价值应该如何保护的问题,人们已经争论了至少100年,而且还将继续在同一个层面延续下去,这遮蔽了问题的要害。

事实上,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欧洲,几乎所有的重要传统节日都面临着很大危机。

作为文化身份认同仪式的节日,都打上了太多全球化时代的商业烙印。

上世纪90年代,包括法国、丹麦等在内的欧洲国家就对以美国为代表的全球化时代的消费文化的渗透伤透脑筋,并试图以弘扬本土文化价值来加以抵御——结果如大家所见,收效甚微。

从表面上看,当代中国西方节日的盛行的确有很大的“文化自我殖民”的嫌疑。

一个黄皮肤讲汉语的中国人在没有任何宗教原由的情况下热衷于过圣诞节的确让人觉得匪夷所思,但是,正如我们大量采访所显示的,对于大多数漠视本土节日而推崇洋节的年轻人来说,他们完全不知所以然的圣诞节也和诸如好莱坞大片、、LV和NBA等一样,其实只是一件来自西方的时髦的消费品。

西方文化符号本身所具有的特定意义,已经被消费主义的欲望搅和得面目全非了。

我们变得越来越不知道为什么要过节了。

我们知道并期待的可能只是一次减压的好睡眠或假期,只是一次疯狂购物或消费的好理由,只是一次彻夜狂欢的借口或者甚至只是一种用来表明自己时尚态度的符号,当然不用说,节日更是一次商业促销的良机或一个拉动内需的杠杆......所有这些,已经使我们节日的文化气息变得非常稀薄,而节日在强化人的文化认同意识方面的仪式功能正日渐丧失。

所以,如果说,以春节为代表的中国传统节日需要保护和捍卫的话,那么其假想敌不是圣诞节这样的舶来节日,而是全球化时代所有那些令传统价值遭受致命打击的东西。

好好过节吧,认真做一回我们自己。

18位意见领袖的节日观 回溯传统,中国人的本土节日意味着纪念活动,或团圆、或庆祝、或祭祀,春节之后的“土节”依次有元宵节、龙抬头、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腊八节、小年等,阳历节日一般是纪念日,如植树节、劳动节、儿童节、建军节、教师节、国庆节、元旦等,此外,中国人近年来还热衷过“洋节”,大致有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父亲节、母亲节、感恩节、复活节、万圣节等。

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的一份调查显示,

【第53句】:6%的年轻人过“洋节”是为了“找个快乐的理由”;对于“洋节与中国传统节日有何区别”,

【第57句】:1%的男性认为“中国传统节日停留在吃、穿等物质享受层面上,而洋节更注重精神的交流”,

【第60句】:7%的女性认为“洋节轻松自在,中国传统节日过得累”。

今日中国,平均每月便有两个节日,人们是怎么对待这些节日的呢

本次调查涉及儒学学者、宗教学教授、私塾先生、前驻德大使、媒体评论员、在华留学机构教授、青年导演、音乐家、外企高管、美女作家、国际名模、杂志主编、在华老外、派对搞手、职业牧师、登山迷、海外华人学者、现代艺术家等。

(统筹\\\/董薇) 张杨:“不知道端午节是哪天。

” “第六代导演”,当代最真诚的青年电影艺术家之一。

他最近面临两件大事,心情极可能处在一种微妙之中:一是去年10月份自己的影片在西班牙获得两个大奖,二是新片在国内上映,票房惨淡。

对于有关节日的话题,张杨表现得相当淡然。

“节日往往意味着人们获得一段自由和快乐的时间,而我们搞电影的,时间上较一般人自由。

对我来说,节日就是高兴的一天。

” 张杨认为真正的节日主要是春节、元旦、五一、国庆。

圣诞更像是年轻朋友聚会的日子,而在春节,很多人都要回家。

大年初二、初三,张杨常去云南,在大理等地和朋友们聚一聚。

张杨基本不过“情人节”,他认为这是20岁以前的年轻人在意的节日。

张杨认为,节日和人的成长经历有关,情人节、圣诞节是1980年代以后才出现的,80年代以后出生的人对这些“洋节”更有记忆。

张杨知道清明、中秋分别是哪一天,但不知道端午节是哪天。

张杨不认为“洋节”是“文化侵略”,“事实上,它只是让中国人找了个可以狂欢的理由,它的功能就是提供一个机会,并没有改变人的观念。

以后也不会出现只过圣诞不过春节的情况,因为人有一个历史传承。

”(采访\\\/吴炜) 棉棉:“情人节多假多形式化啊

” 联系到名噪一时的美女作家棉棉的时候她正和朋友吃饭,话筒中传来的喧闹铺陈了一个生动的背景——好像棉棉就应该是这样,身边总有一大群朋友,永远是众人的焦点。

这样的派对动物对过节想必是兴趣满满,她的每一个节日,都应该是Colorful Days吧—— 棉棉竟然说平安夜她本打算待在家里,可是号称女版许巍的唱将姜昕约她出去吃饭,于是一起去了“幸福花园”,后来又去向北京音乐台的著名DJ有待Say Hello,出来路过“BABYFACE”的时候棉棉又听从了自己的预感进去找到了很少现身的老板,又开了两瓶香槟......就这样,本打算安安静静在家的棉棉过了一个喧闹的平安夜。

她说她对圣诞节没什么感觉,倒是小女儿对圣诞激情澎湃,因为每年的圣诞她都会去国外和爸爸一起过,就像标准的外国小孩儿一样。

说到这里提到了情人节礼物,没想到棉棉的回答竟然是“从来没有

”她说如果要取消一个节日,那就是情人节,“有什么意义呢

多假多形式化啊

不觉得无聊么

” 刚刚过去的一年里印象最深的节日,棉棉想了半天,认真地说应该是春节吧,“因为可以和家人在一起”,即将到来的春节打算也是“陪陪爸爸妈妈”。

至于自己过得最开心的节日,棉棉说一个是两年前自己在长城上面办的世界顶级DJ Party,另一个就是不久前在荷兰的摇滚音乐节。

对于大众的节日,棉棉既说不出什么洋节的来历典故,也想不起有什么印象深刻的传统节日庆典,“我是一个对过节特别没有感觉的人”。

(采访\\\/韩峰) 王达三:“我们的圣诞应该是孔圣人的诞辰。

” 各大论坛上以一篇而引来板砖无数的王达三,就是人大哲学博士王甬。

所谓达三者,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此儒家三达德也。

王甬说,这就是他的目标和理想,“我欲为此三者,故名。

”学者之气扑面而来。

王甬坚持用“耶诞”来称呼“圣诞”,他说:“圣,是基督教徒的圣,不是我们的,所以不是‘圣诞节",而是‘耶诞节"。

”他称“圣经”为“耶经”或“新约”、“旧约”,语气自然决断。

女儿的幼儿园里有耶诞节的联欢活动,他很不满园里这样的安排,于是没有让女儿参加,还特意给幼儿园方面递交了一份意见书,但是石沉大海,他挺无奈。

“为什么要过人家的节日呢

我们有我们的圣人孔子,圣诞应该是孔圣人的诞辰;我们有我们的牛郎织女,情人节也不应该是2月的瓦伦丁纪念日吧。

”他说起以前七夕还和爱人互送礼物,害羞地笑笑。

作为一个儒家学派的捍卫者,他对于其他宗教也还是抱着宽容的态度。

在过去,一个庙里中间供着孔子,左边供着老子,右边还有释迦牟尼,谁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妥。

“多一个耶教徒,并不会少一个中国人,”他说,“儒家思想是一种渗透进中国人骨子里、血液里的精神和思想,不是另一种文化十几二十年就冲得垮的。

”这样说着,他还是流露出忧心忡忡的警觉,“这是一种全民无意识,全民无意识啊。

”在风俗习惯的背后,是对文化的认同感和民族的归属感。

“知识分子要大声疾呼啊。

”他说,并做出身先士卒状。

即将到来的春节,王甬准备以最中国的方式来度过:挤火车,回老家,给父母磕头,一家人吃团圆饭,还要去给祖先上坟。

他的家乡在并不太遥远的山东,那里也是孔子的家乡。

(采访\\\/于亚男) 金宜久:“如果把圣诞节变成了中国人每年要狂欢的日子,那是不是应该把我们的中秋节也推出国门呢

” 在麦当劳刚刚过了来到中国的第15个生日的时候,的金宜久教授站出来说:“一味支持麦当劳,这个民族就要完蛋

”还没生日快乐完的麦当劳,就这样作为舶来文化的代表被推上了审判台。

提到这句引起很大轰动的推论,金宜久教授呵呵一笑:“这句话可不是我的原创,是我身边一位老教师的话,只不过我比他名气大一点点,所以我提出来了,得到的重视和反响也就更多一点。

”他的温和,和许多70岁上下的老教授并没有哪里不一样。

因为经常在世界各地飞来飞去,金宜久感觉节日的样子很模糊。

土节

洋节

都是不过的节。

即使是将要到来的春节,在金教授看来,也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日子。

在国外研究和学习的时候赶上圣诞,他也只是应邀去朋友家里吃个便饭。

在金宜久的观念里,所谓节日,总是要和家人一起过的,远离家乡上海这么多年,在他心中早已没有了节日的概念。

惟有说到小时候的春节,他才略略兴奋起来,说起年幼时一家人穿着长袍在年三十去亲戚家里辞岁,还有中秋节家人做月饼,放什么样的馅,说起来仿佛近在眼前。

“其实我们中国这些传统节日都是很好的,它有它自己的文化在里面,可是现在的人们不懂得珍惜啊。

”一声长叹。

金教授用“文化渗透”来代替“文化侵略”,他宽宏大量地理解了年轻人对洋节的好奇心理。

作为一个不大过节的人,他并不是很在意什么样的节日在时下最受欢迎,他只是希望不该被遗忘的没有被遗忘。

在他的论文中提到:“人类社会是在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融中不断发展和前进的。

” 在金教授看来,如果把圣诞节变成了中国人每年要狂欢的日子,那我们是不是应该把我们的中秋节也推出国门呢

“融合是互相的嘛。

” (采访\\\/于亚男) 蔡佳禾:“不管是端午节,还是万圣节,我们都会搞活动庆祝。

” 与美国合作创建的“中美文化研究中心”每年招收中国学生、美国学生各50名:其中中国(含大陆及台港澳)学生由招收,美国学生(含少数其他国际学生)由招收。

学生在中英双语环境中受到跨学科和跨文化的教育和训练。

“不管是端午节,还是万圣节,我们都会搞活动庆祝。

”“中美文化研究中心”的主管学术副主任蔡佳禾教授介绍说,“这样的环境里,过节是学生之间情感交流的一种主要方式。

” 忙着筹备晚宴的蔡教授自称是一位很开明的新派人士,对于在中国盛行的洋节他很是热心,“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这些西方的宗教节日,如圣诞节和复活节等,已经没有太多宗教的涵义,只是作为一种文化交流和情感沟通的机会。

真正的宗教信仰者,自然还是有跟大众不一样的过节方式,比如去教堂。

” “中美中心”每年秋季入学的第一个传统节日是中秋节晚会,蔡教授称举办庆祝活动是为了让西方学生更多地了解中国,融入当地习俗。

刚刚过去的圣诞节也是“中美中心”热烈庆祝的一个节日,中心特地组织了圣诞晚宴、派对、圣诞专场电影等活动,而蔡教授都一一参加了庆祝活动,“因为我也很喜欢看到年轻学生们热情洋溢的样子”。

说到不远的春节,蔡教授很肯定地说还是以最传统的方式度过:走亲访友,吃团圆饭等,“当然还要放鞭炮。

”他笑着补充。

(采访\\\/殷贝贝) 包一峰:“节日一多,最高兴的是商家。

” 上海的霖杰时尚总经理包一峰是一位资深Party策划者,他是个“航空士”,飞来飞去,去完美国迈阿密的一个艺术展后,又去参加北京的一个Dior品牌的发布会,刚刚赶回上海不久,就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

圣诞节小包没刻意设计,是在家里过的,最开始叫了十几位朋友过来喝酒,吃饭,后来又来了10多个人,也就像了一个Party。

小包怀念小时候在上海的小弄堂里过的那些“土节日”,“咱们中国人,首先要把自己的传统继承好了。

”他提到香港人在传统节日,比如冬至、清明、端午,会给市民放假,很人性化,内地却没有。

传统节日中,小包最重视春节,因为是尽孝心的时候。

大年初一初二,小包会去串亲戚,拜访长辈,初三初四后可能去国外旅游,到比较暖和的地方去度假。

“由于节日惰性,一般中国人要到正月十五才会恢复工作的状态,如果整个春节假期全在家,可能受不了。

” 情人节那天是胡兵的生日,小包他们往往给胡兵过生日。

小包留意到,“洋”节日的蓬勃其实也受到商家的触动,“他们巴不得全国人民都过节日,这样他们可以多做生意”,小包说了上海的例子,“12月25号那天,希尔顿饭店据说有800人用餐,基本上都是中国人(外国人很多回国过圣诞了),销售额有100多万,破了纪录。

其他五星级的西餐厅据说也全部爆满。

大家去那里,估计是觉得可以吃到正宗的西餐。

” 现在节日奇多,听说还有个秘书节。

“节日一多,最高兴的是商家”,小包说中国 移动每当节日都会在短信收入上大赚一笔,运营商的一个手法是会聘请一些短信写手,写一些比较好玩的短信祝福语,然后让这些祝福语在手机用户之间互相传播,这样,信息费也就滚滚进入了他们的腰包。

(采访\\\/吴炜) 陈擎:“中国节日在国外也有很多人过。

” 这位广州交响乐团的首席双簧管演奏家是个大帅哥,经常满世界地演出。

双簧管大师 Maurice Bourgue (前巴黎管弦乐团首席)、 Hansjorg Schellenberger (首席)、Anthony Camden(前伦敦交响乐团双簧管首席)都是他的授业恩师。

和往年一样,陈擎的平安夜又在演出中度过。

作为职业演奏家,陈擎一年之中大多数节日都站在舞台上,他说:“春节是我最期待的节日。

今年春节,我们会回太太的家乡大连。

” 陈擎身边的朋友和他一样没有太多时间过节,但都很看重传统的中国节日,西洋节日在他们看来只是大家在一起凑热闹,是个仪式。

2005年圣诞,也在户外搞了个酒会,他说:“音乐厅本身就是个西化的地方。

” 陈擎也有忙里偷闲的时候,2005年“五一”,他跟太太去了菲律宾旅行。

过节只是一个借口,能跟家人待在一起或者出去旅行都是不错的选择。

在外留过学的陈擎说:“中国节日在国外也有很多人过。

有一年,我跟太太在日本过春节,当时唐人街很热闹,日本人对这个外民族的节日也特别感兴趣,中国餐馆生意好得不得了,中国的工艺品、食品卖得特别好。

” “最感人的节日故事,”陈擎不假思索地说,“是中秋节的故事,嫦娥奔月充满了温馨和诗意,也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

”虽然节日这么多,陈擎认为一个都不应该取消,“每一个节日都有它存在的合理性。

只要是节,只要放假,我都爱过。

” (采访\\\/孙琳琳) 十一郎:“重阳节一定要过。

” 他喜欢登山,差点儿把爱好变成了职业,好在明白得早,现就职于某慈善教育基金会,从而释放了部分蓬勃的爱心。

个人最满意的名头:2003年珠峰攀登队总指挥助理兼队员。

能者多劳,他同时还是中国登山协会户外运动委员会委员,深圳登山协会副会长。

十一郎在北京工作,家在深圳。

他的朋友很多,2005年圣诞就是和一大帮熟识的网友在一起,游泳、打桌球,吃饭、打牌、唱歌。

闲不住的他,年三十却一定要回家。

他很看重中国节,春节要守家,中秋也要一家团聚,他回忆说:“小时候过元宵、过端午,现在很少了。

倒是重阳节一定要过,九月底、十月初是登山的黄金时间,跟一帮登山的朋友找个一两千米的山玩一下。

春节前后可能会选择一些周边的地方玩四五天,攀冰或者滑雪。

” 热热闹闹地过了这么多节,十一郎印象最深的是2003年的母亲节。

当时他正在登珠峰,出发前一天在珠峰大本营写了一张明信片给妈妈,这个母亲节对他来说特别有意义。

“春节是一个很好的时机,假期比较长,让人们有时间修整,同时更好地计划下一年。

本来过节就是找个借口给大家的生活增添点变化,很多节日故事都是胡说八道,但是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有一种热闹的气氛。

过节不能越过越浮躁,要过得踏实、愉快、舒服。

” 此外,十一郎说:“圣诞节和元旦完全可以合并,因为离得太近了。

” (采访\\\/孙琳琳) 中西节日文化内涵被抽空 消费大潮冲淡节日温情 无论是中国传统节日,还是外来的各种洋节,其文化内涵都被抽空了。

我们离不开节日,不忍心看到所有节日都沦为购物节、吃饭节,我们需要在传统之中找回彼此交流的底气。

文\\\/王建 我们的传统节日大都与古代的农业生产紧密相连,当我们告别农耕社会奔赴工业社会之后,传统节日在工业大生产时代功能开始式微,西学东进,西节也迅速在这片土地上枝叶繁茂起来,甚至有喧宾夺主之势头

圣诞节、情人节、复活节、万圣节、感恩节似乎已经成了光辉的“中国节”,商家的精明造势加上年轻一代的盲目追随则推波助澜——传统节日渐行渐远,西方节日大行其道。

西方节日来势凶猛,但硬要说它们像当年的坚船利炮那么可怕或许有点夸大其词。

西方世界的节庆文化虽然在基督教诞生之前就开始萌芽,其真正壮大则是在基督教君临天下之后。

自利玛窦于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利用儒学经典在中国传播圣经算起,基督教来中国已经四个多世纪了。

相比之下,中国传统节日却没有得到有力保护。

1949年以后,大多数节日都被视为封建残余而废除,幸存下来的也只有春节、端午和中秋,其中只有春节被列入了法定节假日。

1949年以来我们的全民放假日只有7天,直至1999年国务院发布《全国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才增至10天。

这样的水平与中国宋代的69天、 日本的15天、 韩国的16天、澳门的22天和美国的23天相比,明显过于低下。

传统节日的被贬与洋人节日的嚣张构成了这个时代最戏剧化的景象。

出生在20多年之前的人还依稀记得每天翻页的老皇历上详细标注着的时令和节日的日期。

翻开当下的很多日历,传统节日只剩下了春节。

中秋、元宵花灯、清明祭祖、端午悼念、七夕乞巧、重阳敬老、上巳(三月三日)、夏至、中元、冬至、腊八、祭灶等重要的节日都从日历上消逝了。

同时消逝的是农业祭祀、祖先崇拜、神灵崇拜、驱邪禳灾等特殊仪式。

那些有着上千年辉煌和浪漫的仪式,后人难道只能在古籍中体验

不能否认传统节日如今确实存在水土不服的成分,但如若将之视为敝屣立刻投入洋节的怀抱无异于挥刀自宫。

节日不仅仅是日常生活的调剂,更是维持民族认同感的纽带。

有趣但也让人不爽的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教师节、美国的教师节、中国台湾和香港的教师节,都是定在孔子诞辰日,即9月28日,我们自己却有意回避这一天。

为什么洋节大行其道而传统节日冷冷清清

学者们认为这是文化自轻和自我殖民。

近代历史留给国人的不止是无尽怨怒,还有根深蒂固的自卑。

落后与挨打成了人们对近代历史的习惯性总结,麻木自卑甚至憎恨因此成了大多数人对待自身文化的态度。

人类本身只是进化树枝上一个偶然分杈,人类历史背后的如铁规律不过是人类中心论调支配下的一种癖好,现代化进程也不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无法避免的归宿,更不可能成为解救人类的“上帝之城”,相反现代化进程所具有的侵略性对人类“文化生态”的打击却可能是毁灭性的。

在这个看上去有点在劫难逃的境遇中,无论是中国传统节日,还是外来的各种洋节,其实都被抽空了,成为徒有其表的摆设而变了味道。

比如圣诞节到了我们这里也就是一个消费日,或者时尚标签,不至于对中国传统节日造成多大的威胁。

真正的危险反而来自我们自身,像中秋节这样温情的节日,却成为月饼商人炫技卖乖的秀场和无良政客们腐败和投机钻营的通道。

费孝通曾经提出作为一个世界大国和文明古国,中国应有这样的文化胸怀和文化志向:“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这样的理想同样可以用来表达我们对待节日的态度,不卑不亢。

在文化认同感严重缺乏的今天,不是变着法儿打着节的旗号来赚钱来消费,而是带着虔敬之心认认真真过好我们自己的传统节日,这或许才是我们的本分。

节日假面下的诸神狂欢 节日是文化的一部分,而且是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它规定着一个人的文化身份,并以仪式化的方法维系着人与传统的关系。

在全球化想象共同体下,人类的许多价值都在趋同,而节日可能是保持人们文化认同感的最后一道壁垒了。

维护传统节日,并不是要以一种简单的排他的文化保守主义的姿态,来抵御圣诞节等洋节的“入侵”,并御洋节于国门之外,而是要防止全球化浪潮所造成的民族文化价值的空壳化、商业化倾向。

文\\\/李国庆 即便我们早已丰衣足食,奔跑在小康的大道上,不再期待春节海吃胡喝一顿,甚至可以随时去亲吻欧洲的空气,东京的潮流,纽约的时尚,香港的迪士尼,但我们对于节日的渴求仍然处于某种饥渴状态——圣诞,元旦,情人节,元宵节,万圣节,中秋节,春节,愚人节,重阳节......时下节日之多堪用洪水猛兽这个词来形容,但人们对于节日的钟情并没有因为进入“娱乐至死”的诸神狂欢年代而有所消解。

我们仍然有着绝对超全球化的姿态,对于传统的、舶来的、自定义的节日都乐此不疲,兼收并蓄。

让社会学家们不安的是,至少从表面上看,传统节日已呈末路狂花之势,而舶来的节日却甚嚣尘上,如此的此消彼长,自然会引发知道分子们振聋发聩的“保卫春节”宣言

过中国节 “所谓节日,就是大家在这一天放下手中的工作,放下心中的烦恼,高高兴兴地欢聚一堂。

唱唱歌,跳跳舞,更少不了吃点喝点。

当然,对于我这种不爱凑热闹的人来说,过节更是一个读书的好日子。

”沈宏非写过一篇《过节》,文章开宗明义地谈论节日的精神意义。

这样的解读有些平淡如水,歌舞升平,有华丽的精神意义,惟独缺失正面临着欲望消费冲击的物质意义,难以穿刺节日在中国的内核,对于喜新厌旧的中国人来说,节日的意义并非一成不变,也伴随着全民超女或周杰伦口齿不清的歌声在与时俱进。

改革开放前的节日意义与今日之意义绝对不可同日而语。

随便找一个六十岁以上的老人,他都会告诉你春节的意义是可以穿新衣,吃大鱼大肉。

问问六七十年代生人,他们会告诉你春节的意义是放鞭炮,春节联欢晚会,回家过年。

再问问80年代后,他们会告诉你春节的意义是relax,旅游,打机,收压岁钱。

当全球都戴上一顶滑稽的圣诞老人帽子时,也隐喻着中国节正处于日益式微之势。

我在Google上搜索到的中国重要传统节日有20个,包括中和节(二月二)、上巳节(三月三)、天贶节(六月六)、夏至节、七夕节、冬至节等,我相信很多人对这些节日的名字都鲜有所闻,更不用说参与其中,逢节必乐。

所以,专家们很焦虑,觉得现代人已经遗失了传统。

因为这些节日与我辈中华传人、龙子龙孙们都有着传承的渊源,例如与日月时令交会有关的春节、立春、元宵节、中和节、上巳节、清明节、天贶节、夏至节、七夕节、中秋节......而正月初七的“人胜节”、四月初八的“浴佛节(释迦牟尼生日)”、七月十五的“中元节(鬼节)”和十月十五的“下元节(水官大帝诞辰)”则来源于中国的传说、神话和宗教。

由此从根源上分析,中国传统节日的产生乃至传承发展,都植根于千年的农耕文明,亦符合专家们慷慨陈辞的三大特征:服务于农业生产的中国农历历法为其刻画出具体的时令节点;中国人至为推崇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排除了这些时令节点之于古人的外在性和偶然性.

中国岁时节日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中国岁时节日民俗的产生及重要性   中国岁时节日民俗的产生由来已久,因其特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民族个性,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百花园中一朵璀璨的奇葩。

  (一)传统岁时节日民俗的产生发展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岁时节日民俗是一种内容宽泛、涵盖面较广的社会文化现象,指的是在一年之中的某个相对阶段或特定的日子,在人们的生活中形成了具有纪念意义或民俗意义的社会性活动,并有由此所传承下来的各种民俗事象。

大体说来经历了五个发展时期:先秦发生期。

就节日风俗而言,许多节日元素早在远古时代已经出现了萌芽;汉代定型期。

汉代,中国主要节日如除夕、元旦、元宵、上已、寒食、端午、七夕、重阳等都已基本定型;魏晋南北朝融合期。

这个时期的民族大迁徙、大融合,推动了民族文化的大交流,促进了节日文化的融合与发展;唐宋高峰期。

唐宋社会经济、文化的繁荣,促进了节日文化的发展;明清稳定期。

唐宋以后,节日的发展比较平缓,辽、金、元时期,融入了一些少数民族习俗。

岁时节日形成体系之后,它逐渐调节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节奏,协调着复杂的社会人际关系,调适着人们的精神意绪,成为民众年度时间生活的重要段落标志,也成为民众时间生活的社会依据。

多年来,人们的生产、祭祀、纪念、社交、娱乐等诸项活动大都依傍着岁时节日开展。

  (二)传统岁时节日民俗的重要性   岁时节日民俗是中华民族特有的自然环境、经济方式、社会结构、政治制度等因素制约下孕育、发生并传承的,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更具有独特的民族个性。

它洋溢着浓厚的东方文化色彩,不仅调节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节奏,整合着复杂的社会人际关系,调适着人们的精神意绪,而且更承载了丰富的民族情感,是我国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体现。

这也是侨居海外的炎黄子孙“每逢佳节倍思亲”的一个重要原因。

如今,传统节日不仅成为民众情感的寄托和释放点,而且对于民族文化精神的普及、延续和发展,对于培养民族心理认同和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加强并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中国传统岁时节日民俗的现状   当今,随着全球化的浪潮风起云涌,改革开放和对外交流的日益加深,中国传统岁时节日民俗呈现了让人担忧的状况。

  (一)传统岁时节日民俗呈现逐渐被淡化的趋势   首先,全球化的浪潮正在席卷着华夏大地,它的影响不只是停留在经济和国际交往上,如今,文化全球化问题也日益突出。

毋庸置疑,面对这股汹涌澎湃的全球化浪潮,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国传统岁时节日民俗文化也必将被这股浪潮所影响。

从某种意义上讲,文化全球化进程加速了中国传统岁时节日民俗的淡化。

  其次,中国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人们已经告别了饥寒贫穷、解决了温饱,并逐步向全面小康化迈进。

而中国的传统岁时节日多围绕饮食、娱乐、团聚等功能展开,随着国民的生活水准和文化素养的提高,传统节日的这些功能趋向淡化,势必会引起人们观念和意识的淡化,也使传统节日渐渐的失去了原有的强大诱惑力和影响力。

具体表现在如今中国传统岁时节日,大如春节、中秋节,小如清明节、重阳节等,人们表现为不再热衷,而在悄然淡化。

  (二)西方节日的冲击加剧传统岁时节日的淡化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中西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国人有了更多的接触西方文化的机会。

西方节日如圣诞节、情人节等节日趁机叩开了中国文化的大门,并得到了极力的推崇,不仅在中国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大有超越春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之势。

尤其是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国人,尤其是年轻人特别热衷那特有的狂欢和浪漫气氛的洋节,洋节逐渐呈现火爆的局面。

面对洋节日的大势围攻,传统岁时节日不得不处于尴尬境地。

譬如2010年,春节恰与情人节是同一日,中西传统节日展开了激烈的较量。

商家围绕春节和情人节展开促销之战,在这场竞争之中,春节不得不让出一部分地盘,代表爱情的玫瑰花和巧克力更是随处可见。

大年初一本是亲人团聚的时刻,但大街上、商店里到处都是一对对情侣。

由此可见,面对春节、情人节,国人特别是年轻人的心中有了一定的撼动,显示传统节日正面临着西方传统节日的冲击,在这种冲击下,势必分流中国人,特别是年轻人对传统节日的热情,更加剧国人对传统节日的淡化趋势。

  三、传承中国岁时节日民俗的对策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是中华民族文化不断发展与繁荣的根基。

面对中国岁时节日民俗令人担忧的现状,我们必须承担起传承与发展中国传统节日民俗的   责任。

  (一)了解中国传统岁时节日民俗的文化内涵   冯骥才先生深有感慨地说:“当前有不少公众特别是年轻人不了解传统节日民俗的文化内涵。

久而久之,传统节日便退化为普通的假日,失去了原有的意义”。

所以,了解岁时节日民俗文化的内涵,对于传承传统节日民俗文化意义十分重大。

  

【第1句】:追求天人和谐,向往风调雨顺   中国传统节日民俗根植于中国古代的农业社会文明。

几乎每个节日都是一个节气,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中不断总结大自然的运行规律而逐渐产生的。

在节日的选择上体现了人顺应大自然的理念,让民众依照自然节奏、适应气候周期的规律进行农业生产,而对节日的庆祝上则体现了人们祈盼农业生产的风调雨顺。

这一点很好地阐释了中国传统节日中的天人合一思想。

另外,在节日中,人们非常注重人与自然的亲近。

如:清明踏青,中秋赏月,重阳登高,端午赛龙舟等。

尤其是清明节,它虽然是一个追思先人的传统节日,但其民俗文化内涵并非只此一项。

今天,每到传统佳节来临之时,人们就会沉浸在普天同庆、万民同乐的气氛之中,而心中的郊游四方的喜悦之情也会如期而至。

现在有许多对都市生活产生审美或者视觉疲劳的人们,常常借节日放假之机外出旅游观光,在恬静自然的山水间寻找一种好心情,尽管每到节日,旅途奔波劳顿,交通非常拥堵,但许多人仍心甘情愿、乐此不疲地花钱买罪受。

这是因为在游山玩水的过程中,他们可以体验到传统节日固有的乐趣,体会到融入自然、天人合一的美好,体会到安定祥和、风调雨顺的重要,这些对于今天全社会进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也有重要意义。

  

【第2句】:崇尚团圆和谐,向往安定美满   贵和尚美作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在传统岁时节日民俗中常有流露,也是人们期盼和谐思想的具体体现。

如:通过探访、团拜等民俗活动加深了与周围人的良好关系,也加强了亲朋好友之间的情感依赖和精神交流。

通过节日鞭炮的燃放、节日灯会等民俗活动的开展,释放了内心的情感和愿望,从而使人际关系更加和谐。

传统节日也表达了人们希望生活团团圆圆、和谐美好的愿望。

唐代诗人王维的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表达了思亲、盼望与亲人团聚的美好感情,在春节、正月十五等节日来临之际,人们就会如期去上坟祭奠,以示对亡故亲人的怀念,表现了中国人慎终追远的美好品质。

而对于那些浪迹天涯的游子,一轮明月则诉说了每个人的深深思念:“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还有元宵节吃汤圆,中秋节吃月饼,清明折柳,端午采艾叶,重阳插茱萸等民俗,这些驱恶辟邪的习俗如今也显露出崇尚和美的美好思想愿望。

  

【第3句】:追求内心和谐,强化责任意识   中国传统岁时节日民俗中都体现贵人伦、重亲情的特点,体现着中华民族传统伦理和礼俗,成为维系中国社会人际关系的重要情感纽带。

比如合家团圆是春节和中秋节最显著的特点。

另外,贵人伦还体现在对孝道的重视。

每个节日几乎都有对祖先的祭祀仪式习俗,表达对先人的怀念和孝顺之情。

重阳节又称“老人节”,注重敬老孝亲。

端午节又称“女儿节”,女儿回娘家,女婿看望岳父母等。

这些都体现了对长辈的关心和孝道。

重阳节作为传统岁时节日民俗,尽管夹杂着多种风俗于一体,但始终显示着自古以来追求吉祥和谐的美好愿望。

在民俗观念中,因为“九九”与“久久”同音,包含着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

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定位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这给传统的民俗节日赋予了建设和谐社会的新内涵。

  (二)对中国传统岁时节日民俗保持一种批判继承的态度   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所形成的岁时节日民俗文化,从总体上讲是积极的、进步的。

但它多与传统农业社会祭祀神灵有一定的关系,因此其中也不乏封建迷信和落后习俗。

如春节、元宵节等燃放鞭炮,清明上坟烧纸祭奠先人等行为活动,不仅不安全,还会造成环境污染。

又如,中元节为农历的七月十五,人称鬼节,应张灯结彩为鬼庆祝生日。

农历十月初一,称为“烧衣节”,在祭祀时把冥衣焚化给祖先。

这些内容不仅消极落后,存在着一定的封建迷信色彩。

同时,中国传统节日中大多以饮食为主题,每逢节日便要杀猪宰羊,饮宴作乐,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奢侈浪费现象,无形之中也滋长了奢靡之风。

  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一切优秀的人民文化即多少带有民主性和革命性的东西”,就是我们要继承的“精华”,而所有“古代封建统治阶级的一切腐朽的东西”就是我们应当抛弃的“糟粕”。

岁时节日也不例外。

我们必须去粗取精,批判地继承。

尤其是面对日益弥漫的西方节日文化,一方面我们要保持中国传统文化节日的优秀资源,同时,更要积极深刻地去挖掘中华传统节日中良好有益的文化要素,参考、充实、提升其内在的精神内涵,并适时地注入现代文化因素,从而不断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中国岁时节日民俗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历经千年延续至今,可以说已经进入民众的血液之中。

我们应承担起传承与发展中国传统节日民俗的责任,与时俱进弘扬传统文化,并激发民族文化创造力,共同地把这笔财富留给我们的后代。

相信传统岁时节日民俗一定会在今天的社会中找到其应有的位置,展示出其独特的迷人魅力。

20年校庆感言

亲爱的的儿子:  今天是你18岁的生日,也是你正式成为一个成年人的庄严时刻:从今天起,你不再是一个孩子了,你已经成为一个在法律上具备与责任能力的社会公民了。

在此,爸爸妈妈向你表示衷心的祝贺

看到你健康、幸福地你长大成人,爸爸妈妈从内心里感到无比的欣慰

  首先,爸爸妈妈要感谢你:因为你的到来,我们才有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完整的家;因为你的到来,我们在18年里享受到了更多的快乐与愉悦;因为你的到来,我们对未来有了更多的希望与憧憬。

  尽管爸爸妈妈平日里也有过对你不少的责备与批评,但在内心深处,我们为你感到无比的骄傲与自豪

我们为你从小就能够而骄傲。

因为爸妈两地分居的原因,仅仅二岁半,你就在幼儿园寄托,小学也在学校里寄读,尽管如此,你还是得到了老师的赞扬,捧回无数象征荣誉的奖状;初中和高中也都是凭你自己的实力考上省重点中学,并且进入高中试验班。

可以说你今天取得的成绩,都是靠你自己努力打拼得来的。

我们也为你诚实守信而骄傲。

你从不说谎话,能信守对父母、老师、同学、朋友的承诺,对这一点,你的班主任肖老师多次提起,也让我们对你最为放心。

我们还为你富有同情心和爱心而骄傲。

你主动把放假时没出处的同学带回家;你把自己节省下来的零用钱给行乞的残疾人;你把相当于你一个星期的生活费捐给地震灾区。

对这些,爸妈都看在眼里,打心里高兴。

  从今天起,你成年了,长大了。

这意味着你有了选择的权力,有了说“不”的权力,有了不听从我们善意的但是可能是多余的安排的权力;但请你不要忘记,你的肩上也必须承担更多的责任与义务,你必须独自承担你言行所带来的一切后果。

虽然在中国,你还不能像西方发达国家孩子那样自食其力,爸妈也会按照中国的游戏规则一直支持你完成你可能接受到的所有学业,但这并不意味着爸妈就有这个义务。

你今后要走的路还很长,还将独自面对很多挑战,而爸妈不可能陪你一辈子,应对这些挑战最终还得靠自己的自信、能力与勇气。

  如何应对未来的挑战

这是我们在你成年之日最想对你说的,希望你不要嫌我们唠叨。

我们就像朋友一样谈谈这个话题吧。

  总的说来,我们觉得应对未来挑战的最好方法无非是二条:学会做人和学会学习。

这二点看似简单,可要真正做好可不容易,需要一辈子用心去学习、去体会、去实践。

  先说做人。

人之于世有成功者和失败者之分,但凡二者的差别不在于个人的智力与能力,而在于品德和为人。

大人物如此,小人物也是如此。

我们不期望你成为大人物,但希望你能成为一个一辈子幸福安康的、受人尊敬的人。

要做到这点,学会做人是最重要的。

  怎样学会做人呢

第一,保持率直和真诚。

这一点你过去一直做得很好,希望你能保持,不要因为环境的变化而动摇。

一颗纯朴率真的心很重要,是为人之基。

不幸的是这颗心在以后会在纷纭的红尘中受到蒙蔽和摔打,但它真如明珠,年岁越久,光亮愈甚;她值得你一生保留。

第二,思想独立,相信真理。

思想独立,就是要有自己的主见和信仰;相信真理就是要尊重科学和常识,在纭纭众解中独节不阿。

在这一点上,你也做得很不错,但我们还是要特别提醒你,对人对事,千万不要占牛角尖,要给自己的思想留一片自由自翱翔的空间。

第三,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并树立实现目标的坚定的信心、勇气和执行力。

我们知道,你曾经有过自己的目标,但又不得不痛心地放弃,其实在我们帮助你做出这样的决定时也像你一样感到痛心。

可你想过没有,为什么会这样呢

其实无非是确立的目标是否符合自己的实际和怎么执行二个方面出了差错才会产生这样的结果。

希望你从这样的一次挫折中吸取应有的教训:树立合乎自身实际的目标、坚定实现目标的信心与勇气、坚韧不拔地执行,我们相信这是实现人生目标与理想的不二法门。

对这一点,我们不得不对你说的是:要加强自己的执行力

第四,对待困难与挫折,要有勇气去克服,而不是放弃。

我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在你三岁的时候,在让你爬一个草坡,而你怎么也爬不上来的情景,真后悔不该让你妈妈把你抱上来,应在那时候就让你知道:困难只能靠自己努力去克服,泪水和哀求无济于事。

15年前就应该让你明白的道理,留在现在送给你,就当作是送给你成年的礼物吧,希望你能愉快地收下。

为人处事是一门大学问,在这里我们就说这些,还有更多的道理希望你自己去学习和体会。

  再说学习。

你也许会感到不解:在班上或年级里智力相当的人,学习成绩却有惊人的差距。

这里面的原因无非是由于学习的态度与学习方法的差别罢了。

这种差别是怎么产生的呢

这就是如何学会学习的问题了。

会学习的人事倍功半,不会学习的人事半功倍。

  怎样学会学习呢

第一,要有正确的。

态度决定成败,对于学习也是适应的。

好的首先表现在学习的主动性上。

要知道自己到底是为什么学习、怎么学习和学习什么,而不是以家长和老师的要求作为这些问题的答案。

就是要在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之外,主动地安排自己的,把自己平时没有学好的补上来,把学好了的家以巩固。

如果能像田野那样为了成为未来华尔街的精英主动学习就更好了。

好的还表现在学习是否勤奋上。

天才在于勤奋,勤奋创造天才。

其实你也能看到,在班上、在年级里,大凡成绩好的同学,都是勤奋、刻苦学习的。

说实话,尽管你学习已经很努力了,但我们对你在学习态度上还不是很满意,特别是学习的主动性方面还值得大大的加强。

第二,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好的方法可以事倍功半,可以大大地提高学习的效率。

我想正确的学习方法最主要的是:要有计划地学习,合理地分配学习时间,养成认真听课和做笔记的习惯,学会总结与归纳,坚持预习和复习等等。

这些我们平时也没少和你交流,但总觉得你听进去的不多,是不是你有更好的方法呢

如果没有的话,你还是不防去试一试,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呢。

  再过244天,你将迎来高考,这将是你人生面临的第一个重大挑战,爸爸妈妈相信你一定能勇敢地面对。

随着倒计时的临近,希望你能惜时如金,奋力拚搏,以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高考的到来,为实现自己人生的目标交出一份最满意的答卷。

  我们在你庆祝成人节的日子里对你说这些不是为了给你压力,更多的是要给你一种动力和鼓励,是为你今后的人生喝彩和加油

亲爱的儿子,努力吧,你永远是我们的希望和骄傲

    爱你的爸爸妈妈

急急急

十一假期感言怎么写(回答者重赏)

【第99句】:9%是和你有关的,很可能想给你看,也可能是他自己感慨

关于文明礼仪的知识

文明礼仪的内容涵盖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第1句】:从内容上看有仪容、举止、表情、服饰、谈吐、待人接物等。

【第2句】:从对象上看有个人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待客与做客礼仪、餐桌礼仪、馈赠礼仪、文明交往等。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行为规范称为礼节,礼仪在言语动作上的表现称为礼貌。

因此,要加强道德实践应注意礼仪,使人们在“敬人、自律、适度、真诚”的原则上进行人际交往,告别不文明的言行。

63680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