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马克思有什么感想和认识800字
马克思主义无疑是迄今为止最科学、最严整、最有生命力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使人类真正从蒙昧中睁开眼睛,推动人类意识实现了大觉醒,引导人类社会发生了大变革.马克思的名字始终和工人阶级的事业紧紧相连,马克思主义始终是共产党人的伟大旗帜. 马克思主义的晨曦照在古老的东方,给黑暗的中国带来光明,使中国工人阶级由自在走向自为,中国人民的精神从被动转为主动.它一经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便诞生了中国共产党.日出东方,开天辟地,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马克思主义的耀眼光辉和巨大威力,使越来越多的人崇敬马克思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由此也就产生了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主要有两种态度:一种是马克思主义的,一种是教条主义的.态度不同,结果大不同. 马克思是怎样对待自己创立的理论的呢?他在自己理论活动的初期就申明:“我们不想教条式地预料未来,而只是希望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他十分厌恶对他的理论的“奴隶式的盲目崇拜”和“简单模仿”.他终生站在工人阶级争取解放的最前线,但从不对自己不熟悉的斗争指手划脚.在巴黎公社存在的日子里,尽管他对公社的事业十分关注,倾注了最大的热情,但他始终认为,身居伦敦,对巴黎事件的直接参加者发号施令是根本不行的.他终生注视着世界历史发展的新情况,根据科学和实践的发展不断补充和完善自己的理论.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马克思最先树起了反对教条主义的旗帜. 马克思主义的另一位创立者恩格斯,同样是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典范.他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 《共产党宣言》发表24年后,马克思、恩格斯在为《宣言》德文版序言中说:由于时代的变迁和实践的发展,《宣言》中的一些观点、一些论述“是不完全的”,有的“已经过时了”;如果可以重写,“许多方面都会有不同写法”. 恩格斯撰写的《反社林论》——这部被马克思誉为他和恩格斯理论的“百科全书”——发表八年后,恩格斯在新版序言中说,本书有许多地方是应该修改的,例如“关于理论自然科学的那部分,这里叙述得极其笨拙,有些地方现在本来可以表达得更清楚些.更明确些.……我理应在这里作自我批评.” 恩格斯满怀信心寄希望于未来的马克思主义者:“因为很可能我们还差不多处在人类历史的开端,而将来去纠正我们的错误的后代,大概比我们有可能经常以十分轻蔑的态度纠正其认识错误的前代要多得多.” 列宁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也许可以用列宁的两句话做出概括:“我们决不把马克思的理论看作某种一成不变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马克思主义者必须考虑生动的实际生活,必须考虑现实的确切事实,而不应当抱住昨天的理论不放”.
马克思主义学习心得
马克思主义是世界无产阶级的指导思想,其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及科学社会主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就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门课,我慢慢地了解到: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它不应只建立在我们感性理解的基础上。
通过系统的学习,我们必须把它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基础角度。
第一、马克思主义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真理性指导原则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所揭示的人类认识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学说,为人类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指明了现实的道路,为工人阶级及其政党奠定了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
第二、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成果,发现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
马克思主义哲学为认识历史和时代问题提供了一种崭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原则。
第三、马克思主义提高了我们认识人类社会以及在社会上生存的能力 马克思主义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提出的阶级分析法,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等等都为人们认识人类社会提供了理论指导。
第四、马克思主义为人类进入文明社会规划了理想化方向 共产主义社会本身也不会是一种没有任何矛盾的社会,不会是一种不需要也不能够进一步改善和发展的静止状态。
我们深信,共产主义社会将是一个在更高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前进的社会。
所以,共产主义社会不是人类历史的终结,而是人类自由自觉历史的开端。
纵观历史,横看世界,不论有多少纷纭繁杂的学说理论,马克思主义无疑是迄今为止最科学、最严整、最有生命力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使人类真正从蒙昧中睁开眼睛,推动人类意识实现了大觉醒,引导人类社会发生了大变革。
马克思的名字始终和工人阶级的事业紧紧相连,马克思主义始终是共产党人的伟大旗帜。
我认为应该从以下方面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一、学习马克思主义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党在几十年革命和建设的斗争实践中形成的三大作风之一,也是学习马克思主义所必须坚持的一个好的学风,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只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才能克服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两种偏向,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提倡多读一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和继承者的著作。
这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方法。
因为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中包含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
学习原著有助于我们完整准确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同时也有助于更好地学习和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我们制定政策的理论依据,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一定条件下的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如果不能认真学习原著,完整准确地掌握基本理论,也就难以深刻理解和真正贯彻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三、学习马克思主义要刻苦钻研、持之以恒。
马克思主义是随着实践而不断发展的科学,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内容。
要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必须刻苦钻研、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应当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坚持不懈学习马克思主义精神,刻苦读书,持之以恒,不断提高自己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质。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担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
我们应努力学习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这也是大学生个人成长和长远发展的客观需要,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运用到无限的社会实践中去。
马克思经典著作读后感10000字怎么写
读马克思经典著作之感想读过马克思原著的人和没有读过马克思原著的人,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是迥然不同的,读过马克思著作的人,他所感受到的是马克思著作里的鲜活的思想和充满激情的文字,不至于象马列主义教程一样令人恹恹欲睡,马克思恩格斯原著使人能够深入理解和领悟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而不读原著的人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了解充其量是走马观花、管中一窥而已,所以,不读马克思原著的人对马克思主义误解居多,读过马克思原著的人大都转变为马克思主义的坚定捍卫者!
学习马克思主义心得体会
上了几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课,在老师深入浅出、绘声绘色的讲解下,马克思主义这个既神圣又有些抽象的名词渐渐在我的脑海里清晰起来,对马克思主义也有了更深一层的体会。
\ 纵观历史,横看世界,不论有多少纷纭繁杂的学说理论,马克思主义无疑是迄今为止最科学、最严整、最有生命力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使人类真正从蒙昧中睁开眼睛,推动人类意识实现了大觉醒,引导人类社会发生了大变革。
马克思的名字始终和工人阶级的事业紧紧相连,马克思主义始终是共产党人的伟大旗帜。
\ 马克思主义的晨曦照在古老的东方,给黑暗的中国带来光明,使中国工人阶级由自在走向自为,中国人民的精神从被动转为主动。
它一经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便诞生了中国共产党。
日出东方,开天辟地,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马克思主义的耀眼光辉和巨大威力,使越来越多的人崇敬马克思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
由此也就产生了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主要有两种态度:一种是马克思主义的,一种是教条主义的。
态度不同,结果大不同。
\ 马克思是怎样对待自己创立的理论的呢
他在自己理论活动的初期就申明:“我们不想教条式地预料未来,而只是希望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
”他十分厌恶对他的理论的“奴隶式的盲目崇拜”和“简单模仿”。
他终生站在工人阶级争取解放的最前线,但从不对自己不熟悉的斗争指手划脚。
在巴黎公社存在的日子里,尽管他对公社的事业十分关注,倾注了最大的热情,但他始终认为,身居伦敦,对巴黎事件的直接参加者发号施令是根本不行的。
他终生注视着世界历史发展的新情况,根据科学和实践的发展不断补充和完善自己的理论。
\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马克思最先树起了反对教条主义的旗帜。
\ 马克思主义的另一位创立者恩格斯,同样是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典范。
他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
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
”\ 发表24年后,马克思、恩格斯在为德文版序言中说:由于时代的变迁和实践的发展,中的一些观点、一些论述“是不完全的”,有的“已经过时了”;如果可以重写,“许多方面都会有不同写法”。
\ 恩格斯撰写的——这部被马克思誉为他和恩格斯理论的“百科全书”——发表八年后,恩格斯在新版序言中说,本书有许多地方是应该修改的,例如“关于理论自然科学的那部分,这里叙述得极其笨拙,有些地方现在本来可以表达得更清楚些。
更明确些。
……我理应在这里作自我批评。
”\ 恩格斯满怀信心寄希望于未来的马克思主义者:“因为很可能我们还差不多处在人类历史的开端,而将来去纠正我们的错误的后代,大概比我们有可能经常以十分轻蔑的态度纠正其认识错误的前代要多得多。
”\ 列宁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也许可以用列宁的两句话做出概括:“我们决不把马克思的理论看作某种一成不变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马克思主义者必须考虑生动的实际生活,必须考虑现实的确切事实,而不应当抱住昨天的理论不放”。
从这种态度出发,列宁提出了政治发展不平衡的规律,发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只能同时在几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取得胜利的理论已经不适合“帝国主义战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新的历史条件,从而得出在单独一个国家内可能首先取得胜利的结论,并成功领导,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从这种态度出发,列宁领导和苏维埃政府实现了从“”向“”的关键性转变,实现了的理论创新。
\ 毛泽东同志是中国共产党人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杰出代表。
毛泽东的理论和实践活动,表明了我们党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一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二是必须把基本原理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
正是毛泽东同志领导全党同曾在党内占统治地位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进行了坚决斗争,在危难中挽救了革命挽救了党。
正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成功地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并在我们这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成功地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 在这种坚持和结合中形成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蕴含着极其生动、极其丰富的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反对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的宝贵精神财富。
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新道路的邓小平同志,为全党树立了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光辉榜样。
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离开自己国家的实际空谈马克思主义没有意义。
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
如果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他以马克思主义的非凡勇气和政治胆略,领导和支持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冲破了个人崇拜和“两个凡是”的束缚,拨乱反正,全面改革。
使我们党和国家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
他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不懈探索,深入思考,将全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水平,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 马克思主义引导时代前进又随着时代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历史。
从这部历史中,我们可以获得这样的认识: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始终严格的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而社会生活总是在不断的变动中,这种变动的剧烈程度近一百多年来,达到了前人难以想象的程度。
因此,马克思主义必定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不可能一成不变。
孤立地、静止地研究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同生动的现实生活割裂开来、对立起来,就没有出路。
马克思主义是客观真理,它为认识和发展真理开辟了正确的道路,提供了科学的方法。
它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
它是一座思想高峰,同时又是我们向新的高峰攀登的阶梯。
\ 马克思主义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源泉是实践,发展的根据是实践,检验的标准也是实践。
正因为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实践,马克思主义才枝繁叶茂、大树参天。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放之四海而皆准”,但必须与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只有结合,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巨大威力才能得以发挥;只有结合,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才能真正坚持和巩固。
\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具体结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我们着重学习的是基本原理和方法,不是终极结论;掌握的是完整体系,不是只言片语;运用的是立场、观点、方法,不是个别观点。
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着的理论,是一个开放的体系。
它总是把握客观情况的变化,总结人民群众的新鲜经验,吸取当代科学文化的最新成果,不断丰富自己,发展自己。
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这是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的真正内涵。
一句话,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 用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核心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引导社会前进的强大动力,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一种思想方法,是一条认识路线,是一个历史过程,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内涵。
只要实践在发展,只要社会在进步,只要人类的历史还没有结束,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永无止境。
当前,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是要在党的基本理论的指导下,一切从实际出发,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 用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根本一条就是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
不能用本本去支配实践,而要用实践去发展本本。
\ 用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尊重广大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面向和服务于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成就科学理论的根本道路。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一定要尊重广大民群众的首创精神,着眼于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 马克思主义是最讲科学精神、创新精神的,坚持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创新精神。
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就在于实践中的不断创新。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每一次重大突破,社会主义实践的每一次历史性飞跃,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进行理论创新的结果。
\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先进性,不仅表现在其时代性上,而且表现在其人民性上。
马克思指出:“人民最精致、最珍贵和看不见的精髓都集中在哲学思想里”。
与有史以来的任何哲学不同,马克思主义哲学把改变社会和人民的解放作为自己的任务和目的。
忘掉或者抽掉人民、人民的利益,就会抛弃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
人民的利益不是一个标签,不是一个抽象的问题,而是最现实、最生动、最感性的东西。
学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的感想
长久以来,我对“非专业”的学习知识抱有很大的兴趣与热情。
我终究还是个自由散漫的人,正襟危坐式的学习很难使我持久而高效的吸收知识﹑提高技能。
当然哲学一科对我来说也是如此。
前几天看到一句话: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可以作哲学性的思考。
我认为这一表述是恰当的,同时也反映出这一学科﹑这种思维方式对于人的重要性——虽然许多人未意识到这一点或不以为然。
对于非专业人士,学习哲学﹑了解哲学不应把重点放在获得专业知识上,而应在于掌握一种看世界的方式,从而使自己活得明白﹑不迷惑。
或者说,最低限度也应是获得这样一条信念:要多思考。
自从初中偶然接触一些思想,到高中刻意读些东西,再到大学谨慎地“啃”少量专著,我在这条路上不断前进着:缓慢,且清闲。
以一种欣赏风景﹑闲庭信步的姿态前进,是很美好的。
我并不想说这状态流于肤浅,因为主观上并不十分想深入。
当然我也得到了许多启发。
当我产生一些想法,并傲慢地认为能引出新体系的时候,就不出意料地发现这是被某位大师做过的了。
于是,就会有一种对自己的追问:我究竟能想到什么地步呢
当然这也是我在这条路上不断前进的动力之一。
书归正传,还是谈谈马克思主义和这门课程吧。
曾经有人做过比较,数学是建立在前人地基上的大厦,而哲学是不断破旧立新﹑否定前人而崎岖前进的。
这个说法中,“否定”就应当是唯物辩证法中的“否定”,是“扬弃”﹑是批判继承。
这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给我的最大启示:一种科学的质疑,一种批判的精神。
同为“千年思想家”的尼采,同样具有坚决的批判精神。
然而马克思是讲科学的,尼采是讲生命的; 马克思是讲政治﹑经济的,尼采是讲美学的; 马克思是讲人民群众的,尼采是讲个人的。
在学马克思主义时,我已有的基调是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哲学。
这种不免导出虚无主义的思想使我对以后接触的一切思想﹑理论都更加审视。
然而,马克思主义确实是一种让我心里比较踏实的思想。
对于许多问题的分析,套用我仅有的马克思主义知识未免生硬,但都使我获得一种信服的感觉。
而这种感觉,又有别于那种“正在接触什么就用什么”而带来的浅薄的“信服”。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
我在自己有限的视野内,做了一番分析。
首先是两个前提:第一,规律普遍存在;第二,永恒运动。
这两点已然是抛开意识形态﹑知识构成影响的共识了。
基于这两点下的本体论,是合乎人的经验的,于是在心理层面上会令人感到亲切﹑踏实。
接下来就是理性分析。
合乎上述两个前提的思想,如果能够比较“正确地”反映出事物运动规律,那么它就能“合理”解释问题。
这里的“正确”与“合理”,当然也只是建立在人类的认知与逻辑的基础之上。
这也就牵扯到认识论和价值论,当然还有可知论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和辩证法还是相当完备的。
仅就我目前遇到的问题,还都是用得通的。
然而,当涉及一些超验的问题时,以我的浅薄,就无法用马克思主义给出圆满的结论了。
在认识论的相关问题上就更是如此。
与本体论不同,认识论与其它具体科学,尤其是心理学关系密切。
不可否认,人类对于自身的认识还很有限。
在对非理性﹑意志等问题的论述上,马克思主义给出的答卷分数不会很高。
简单地说,马克思主义终究是讲科学的,于是对于具体科学尚未解释到一定水平的问题,它自然也不会予以过多论述。
所以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构建在理性意识这一背景下的。
然而,近代以来外部环境的复杂化却使人对于自身的认识方向,越来越多地转向非理性的范畴。
我们看到了心理学上的弗洛伊德﹑荣格,哲学上的叔本华﹑尼采﹑存在主义。
这种对人自身的深入探索的努力,是具有伟大意义的。
为了对人类最基本的问题,即“我们从何而来,到何处去”和“如何生存”的解答与求索,搞清楚人最得意的意识的相关问题,当然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的一环。
唯意志论的发展与存在主义的出现,为“理性至上”的马克思主义解决了很多问题,更有意义的是又引出了很多问题。
终究哲学的发展在于提问。
有些问题,限于人类自身的属性,恐怕永远也找不到那个梦寐以求的“真相”。
马克思主义在历史观上是存在问题的。
它基本上解释了人民群众的地位与作用。
但由于这一思想所代表的政治立场﹑及在世界范围内实践所得的经验,马克思主义对于历史人物的论述,尤其是对其地位的肯定,还是不够的。
这应当是辩证法中的量变质变原理,也可以用数学中的“微分”的观点来理解。
人民群众就是微分中的“微元”,它的作用就是历史发展中的“量变”,而“质变”或达到关节点,却多是历史人物的作用。
在历史观中坚持辩证法,才能够“公正地”解释这个问题。
其实,这其中也暗合了马克思主义对“非理性”问题的认识不足,于是把个人合成人民群众来研究,就可以说整体上的先进性与革命性了。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观点与现今社会学的一些研究相悖。
在人生哲学上,马克思主义好像只给出了一条条抽象的方法论。
我一向认为,人生哲学是最虚妄的学问,再多的高深理论也无法真正教会人生活。
而生活确也是需要一些原则的。
从哲学的高度给出一些原则,也就是方法论了。
表述越抽象,人作为主体,其发挥的空间也就越大,这未必不是好事。
但还是那个问题,马克思主义对人的非理性因素照顾得不够,以至于完全施用马克思主义指导生活是相当困难的,会带来困惑。
其实谈了马克思主义的方方面面,我对于马克思主义还是肯定有加的。
在复杂的现代社会,本着科学的精神,兼有批判的精神,才是个人活得明白﹑不迷惑的保证。
笃信一种思想,不如学会思考,这正应了那句古语: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走近马克思 读后感
捧着一本书,要先看看它的封面,看看它的字眼,然后才或挑灯夜战或废寝忘食地细细品味。
有的书有五彩的画面,有亮眼的字眼,但未必有丰富的内容和思想,好比康师傅跟统一以及牛肉排骨方便面不管是袋装还是桶装,外面的包装使人一见就五味飘香,但其中的营养大部分是减肥的成分。
以前很少读马克思的原著,所以在谈《形态》的读后感时,我是带着漫谈读马克思的原著以及读马克思这个伟大的“大家”本人的意识流进行的。
以前读《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都是啃别人吃剩下的骨头,或者说就像老师说的那样“嚼别人嚼过的馍馍”。
而读原著的感觉就不一样,效果就非同一般,不是对那些“原理”、“方法论”枯燥乏味的生厌,而是有着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的那种探险的刺激和丰收的喜悦。
那里的观点不是来自遥远天堂的上帝和神灵,而是来自生活实际;那里的文字是多么的优美,不是法国人一贯失的高谈阔论,不是美国人经常使用的花言巧语,而是角度的全面、观点的新颖、论证的深刻。
所以马克思在告诫人们联系实际之前,他自己已经那样做了。
他对青年黑格尔派和费尔巴哈在这方面做得不够进行了严厉的批判,“这些哲学家没有一个想到要提出关于德国哲学和德国现实之间的联系问题”。
马克思不是在桃花源里作田园诗,他的处境是非常“糟糕”的。
反动政府要驱逐他,权力派要指责他,还有许多流派和哲学家对他指手画脚,但马克思正像恩格斯说的那样----把那些东西“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
他的生活条件也极端艰苦,如果没有恩格斯在经济方面的支持,他可能要用上倍多的时间来解决自己的生存问题,而这将占去他作理论研究的大量时间。
“人们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解决吃喝住穿的问题,然后才能从事政治、文化等其他方面的工作”,对于这句话,马克思他本人也是有着切身感受的。
所以马克思一些伟大的经典的论点的原材料都来自生活本身。
马克思不是只看见地球绿色的草地和蓝色的海洋,不是只看见汽车马达的启动和车轮的运转,他看到了它们背后隐藏着的规律。
他的眼光是明亮的,不是孩子似的的天真无邪,也不是月下情人的暗送秋波,而是犀利的、能穿透现实迷雾 和未来时空的火眼金睛。
在他的世界观里,这种眼光给人们以无比的震撼力,他的唯物史观就是一个例子。
“物质资料的生产在社会生活中的决定作用”,“生产力的发展决定分工的发展,而分工发展的各个阶段,同时也就是所有制的各种形式”,“分工的每一阶段还决定个人与劳动材料、劳动工具和劳动产品有关的相互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些晶莹剔透、好不含糊的见解成了人们重大的思想理论武器,过去的一切神灵之身、神灵之音所造成的迷惑世界在这里都烟消云散了。
当人类进入工业社会后,马克思并不是高兴得忘乎所以,因为马克思活着不是为自己,不是为少数人,他关心的是全人类。
他的胸怀如此豁达,他的生活如此激情,是因为他的整个心都装着全人类,他的血液里流的是全人类的灵魂。
所以他不是一时半响的地懒洋洋地哼着“人类赞歌”,而是用他毕生的心血为人类谋福利。
当资本主义工业资本把全球闹得天翻地覆之时,把工业文明“哺下”到世界每个角落之时,马克思没有随着资产阶级一起 庆祝干杯,他噙着泪水的眼睛看着贫困潦倒的底层人们----无产阶级,这些占世界大多数的无产阶级的处境让他不得不为人类设想一个更好的社会----共产主义社会。
如果说“一个人死去只是躯体的死去而灵魂仍活到世上”有几分道理的话,那么马克思的光辉思想是永远活在人们心中的,是永垂不朽的。
读马克思的著作不像读武侠小说,不像读《草样年华》或《大路朝天》,读他的著作需要一颗虔诚的心静下来读,这样思想将受到重大启发,灵魂会得到全新的洗礼,读一遍不行,要反复地读,其思想涵养、文字艺术才能被真正领悟到。
他的著作不能呆在“小屋子”里读,而要带到生活中、世界中去读,才能领悟到其中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