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散文集文学网!

让我们荡起双桨读后感言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让我们荡起双桨的读后感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每当我唱起这首歌,就好像自己真的在碧波荡漾的湖面上泛舟一样,读《让我们荡起双桨》有感。

“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

”是我们伟大的党,是我们亲爱的祖国。

在党的阳光照耀下,我们无忧无虑,快乐成长

让我们荡起双桨的听后感3000字

《让我们荡起双桨》是1955年拍摄的少儿电影《祖国的花朵》主题曲。

这首由刘炽先生作曲,乔羽先生作词,旋律优美、节奏轻快的歌曲,创作于上世纪50年代,横跨半个世纪,影响了足足三代少先队员。

并于2002年在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课本上被选为课文。

《让我们荡起双桨》作为新中国第一部儿童电影的主题曲,为新中国最受儿童喜爱的歌曲之一。

这首歌在五十年代可谓是红遍华夏大地,可以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并深受喜爱。

它实际上是电影故事片《祖国的花朵》中的主题曲。

这部电影是长春电影制片厂1955年摄制完成的,是新中国的第一部儿童影片。

就创作而言,这首歌是为《祖国的花朵》专门定制的,它必须依附于这部电影故事的本身,才更有价值和意义。

1955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正式决定投拍《祖国的花朵》,这也是新中国成立后,首部以少年儿童为题材的电影,导演严恭请刘炽为影片作曲,他爽快地答应了。

1955年7月的一天,天气晴朗,北海公园的蓝天碧波、绿树红墙格外明媚。

导演严恭、苏里带领影片摄制组的全体成员和一大群十二三岁的孩子(电影中的小演员和群众)来体验生活,作曲者刘炽也跟着一起来了,孩子们和刘炽一块儿在北海公园内,上了岸后,刘炽对孩子们说:“你们划你们的,继续去玩,我现在就写,歌儿写出来第一个给你们听。

你们喜欢,就用它;你们不喜欢,我再写

”就在这“犀牛望月”小小的半岛上,坐在一块大石头上,刘炽以腿为桌开始了他的写作,回忆起刚才和小朋友们泛舟,将《让我们荡起双桨》的独唱部分和童声二部合唱部分完成,哼起了刚写完的歌曲,一遍,两遍……仔细地品味着,检查着,有几处不大好,便立即进行修改,又用了十几分钟,用孩子们的口气和心理,在心中默唱着,揣摩着,将歌曲逐渐完善。

刘炽让导演把孩子们召集起来,把刚写好的曲子唱给大家听,孩子们反应强烈,拍着手说:“真好,唱出了我们刚才在船上的心情。

”乐曲真切的表现了孩子们的心情,趣味和欢乐与幸福,刘炽这才感到满意。

《让我们荡起双桨》是抒情的二部曲式合唱,表现作曲家对现实生活的感受。

描绘了新中国的花朵们在洒满阳光湖面上,划着小船尽情游玩、愉快唱歌的欢乐景象。

歌曲的第二部分开始两个小乐曲,用了宽紧相间的节奏,形象地描绘了孩子们用力划桨,奋勇前进的情景。

最后,全曲在变化再现的乐声中结束。

歌曲首尾呼应,层次分明。

歌曲题目《让我们荡起双桨》,既是对生活在新中国的少年儿童幸福生活的真实描绘,同时也是对少年儿童未来更美好的生活的憧憬,描述了少年儿童泛舟北海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的情景,抒发了少年儿童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祖国的真挚感情。

诗由少年儿童荡起双桨泛舟北海写起,先写北海的迷人美景,然后写荡舟湖上的喜悦心情,最后以“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的生活”一个问题将诗歌立意进一步拓展升华。

第一小节描述少年儿童泛舟北海欣赏美丽宜人的自然风光。

清澈的湖水,美丽的白塔,绿树红墙,色彩鲜艳和谐,令人陶醉。

第二小节抒发少年儿童荡舟北海的喜悦心情。

置身北海公园,“我们愉快歌唱”,尽情欢乐,引来水中的鱼儿望着我们泛舟,听我们歌唱。

歌词用拟人的手法,表达出少年儿童对幸福生活感到无比愉悦的真切感受,同时又充满童趣。

第三小节则由尽情欢乐中的少年儿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表达了少先队员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真挚的感激之情。

“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在诗歌三个小节的末尾重复出现,丰富了诗歌意境,读来亲切感人,这也是歌曲结构上的一个特色。

人们喜爱、欢迎,得以流传是必然的。

《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曲反映了一个时代背景下人们的心态或者集体的心态的状态。

21世纪和20世纪50年代时期相比,社会的人文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是《让我们荡起双桨》这种风格、内容、表现手法的歌曲,不大容易产生了。

因为当时很自然写出来的,这个歌的亲切自然流畅上口,这是这首歌的好处,没有什么刻意的东西,这不是坐在那苦思冥想,硬憋出来的东西。

而艺术有这种使命,是主导积极和光明,具有有鼓舞人、教育人的作用。

最终希望积极的,乐观的,向上的精神和内容成为整个中国社会的主流。

在《让我们荡起双桨》之前,旧中国传统的儿童歌曲,实际上都只是来源于一些顺口溜和方言民谣,诸如南方的“摇啊摇,摇到外婆桥”,以及北方的“小胖墩儿,坐门墩儿”等等。

可以说,一直以来儿童歌曲在中国传统音乐的世界里,都是属于自生自灭的状态,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民的音乐素质,使得中国的民间音乐一直得不到像西方音乐那样不断地发展。

从《让我们荡起双桨》开始,随着新中国的建立,人民生活的逐步安定,少年儿童的生活得到进一步的关爱,儿童歌曲也因此有了蓬勃的发展。

一代又一代的少年儿童,也正是通过这些或优美或欢快的旋律,不仅幸福的度过了童年,更因这些作品打下了一个健康人生观的基础。

电影公映后,这首优美轻快的儿童歌曲就传遍了全国。

不久,便流传到国外,后来又编入中小学音乐教材,并获得了各种奖励。

这首歌曲一直流传至今,一些四五十岁的人,当唱起《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时候,就回忆起美好的童年时代。

《让我们荡起双桨》之所以能够经久传唱,是因为它优美的旋律和意境。

作曲家刘炽在歌曲里虽然融入了许多民族音乐的元素,但同样适时的加入少年儿童这个年龄特有的活泼和朝气。

而乔羽顺着刘炽的旋律意境而填上的“推开波浪”和“阳光洒在海面上”,更让意境因之具象化,跃然纸上、近在眼前。

与此同时,歌词中更是设置了“谁给我们安排幸福的生活”这样的“悬念”,又将现实生活的平静安宁,以及小朋友的欢乐幸福,与英雄先烈的付出得以联系在一起,寓教于乐又乐以载道。

并因此呈现出一幅新中国各年龄段人们团结一致、互为联系的美好图景。

这首歌表达了少先队员对党和祖国的感激之情,也抒发了我对祖国母亲的感激,因为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都是它们给予的、安排的。

没有祖国,我们不可能在欢乐中学习,没有祖国,我们就不会在歌声中玩要,总之,没有祖国,就没有我们的快乐

所以,这首歌就献给祖国妈妈吧

让我们荡起双桨从诗中我感受到了什么

让我们荡起双桨“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这首《让我们荡起双桨》是我最喜欢的歌曲,它那优美的旋律时常令我如痴如醉。

打开收音机,那熟悉的音乐一次次再耳边响起,我仔细听着,在怕听错一个字,一个音符。

听着听着,在怕听错一个字,一个音符。

听着听着,我仿佛已经站在幽静的草地上,面对着微波粼粼的湖面,鱼儿正在湖中快活的游来游去,湖中,几只小船正在碧绿的湖面上荡漾,一切显得格外幽静,几个少先队员嬉戏着登上了小船,摇动着船桨,在湖面上留下一圈圈波纹。

湖面的白塔.绿树.红墙倒影在水中,远远看去好像,好似一幅秀丽的风景画。

音乐继续进行着,旋律忽然低沉,平缓了许多。

湖面仍是那么平静,虽然没有黄河的汹涌澎湃,长河的奔腾怒号,却有独特的韵味。

微风吹拂着湖面,十分幽静,只听见柳叶飘动的沙沙声,一切都美丽极了。

这意境似乎十分安静,又似乎非常欢乐。

歌曲放完了,但那美丽的幻想却不断地在我脑海中浮现,我喜欢这首歌,不光是因为它优美的旋律,动听的歌词,最重要的是它带给我的无限美好的遐想

让我们荡起双桨主要讲

主要讲孩子们在党的关怀下努力学习.孩子们有说有笑.这是多么愉快的场景.

58422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

阅读并接受《用户协议》
注:各登录账户无关联!请仅用一种方式登录。


用户注册协议

一、 本网站运用开源的网站程序平台,通过国际互联网络等手段为会员或游客提供程序代码或者文章信息等服务。本网站有权在必要时修改服务条款,服务条款一旦发生变动,将会在重要页面上提示修改内容或通过其他形式告知会员。如果会员不同意所改动的内容,可以主动取消获得的网络服务。如果会员继续享用网络服务,则视为接受服务条款的变动。网站保留随时修改或中断服务而不需知照会员的权利。本站行使修改或中断服务的权利,不需对会员或第三方负责。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