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散文集文学网!

苏轼 《鹧鸪天》

1028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苏轼 《鹧鸪天》

  导语:《鹧鸪天》这首词在表现失意心境和形象刻画方面,有独到的艺术特色,是词人苏轼因为乌台诗案被贬的时候所创作的。

  《鹧鸪天》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注释】

  1.林断山明:树林断绝处,山峰显现出来。

  2.乱蝉:形容蝉声嘈杂。.

  3.衰草:枯萎的野草。

  4.翻空:在空中翻飞,飞翔在空中。

  5.蕖:荷花的别名。

  6.古城:当指黄州古城。

  7.杖藜:拄着藜杖。杜甫《漫兴九首》其五:“杖藜徐步立芳洲”。

  8.殷勤:形容雨能体贴人意,下得及时。

  9.浮生:出自《庄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谓人生在世,虚浮无定。后来相沿称人生为“浮生”。李涉《题鹤林寺僧舍》:“偶经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

  【译文】

  茂林的尽头露出秀丽的青山,扶疏的竹影遮住了围墙,蝉声嘈杂衰草长满小小的池塘,翻腾翱翔在空中的鸥鸟时隐时见,映照在水面的粉红荷花散发着微微的清香。

  在乡村的'野外,古老的城旁,我拄着藜杖慢步徘徊转瞬已是夕阳。昨夜三更的时候,殷殷勤勤地下过一阵霖雨,今天又能使漂泊不定的人享受一日的清凉。

  【赏析】

  此词为东坡贬谪黄州时所作,是他当时乡间幽居生活的写照。词中所表现的,是作者雨后游赏的欢快、闲适心境。

  上片写景,写的是夏末秋初雨后村舍周围的景色。

  开头两句,由远而近,描绘自己身处的具体环境:远处郁郁葱葱的树林尽头,有高山耸入云端,清晰可见。近处,丛生的翠竹,像绿色的屏障,围护一所墙院周围。这所墙院,正是词人的居所。靠近院落,有一个池塘,池边长满枯萎的衰草。蝉声四起,叫声乱成一团。这两句词中,既有远景,又有近景;既有动景,又有静景;意象开阔,层次分明。作者运用拟人、拟物手法,传神地运用“断”、“隐”、“明”这三个主观色彩极强的形容词,把景物写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三四两句,含意更深邃。宏廓的天空,不时地能看到白鸟飞上飞下,自由翱翔。满池荷花,映照绿水,散发出柔和的芳香。意境如此清新淡雅,似乎颇有些诗情画意;并且词句对仗,工整严密。芙蕖是荷花的别名。“细细香”,描写得颇为细腻,是说荷花散出的香味,不是扑鼻的浓烈香气,而是宜人的淡淡芳香。这两句写景有色有香,有动有静,空中与地上两组景象相得益彰,组成一幅相映成趣的美丽图卷。

  过片写作者太阳西下时手拄藜杖缓步游赏,表现他自得其乐的隐逸生活。这三句似人物素描画,通过外部形象显示其内心世界,也是高明的手法。

311237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