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散文集文学网!

潮人“唱”重阳为内容的黑板报

1047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潮人“唱”重阳为内容的黑板报

农历九月初九,俗称“重九”,由于九是阳数,所以又称“重阳”。重阳自古被视作佳节,现今是我国的老人节。

唐朝诗人王维名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中的“佳节”,指的就是此日。

古人对此佳节的纪念活动颇为隆重,最突出的是邀朋聚友登高赏景、吟诗唱和、佩插茱萸、观菊饮酒等。

九月金秋,天高气爽,菊黄枫红,风光如画。古代潮人在此重阳节日,登高吟诗唱和,蔚然成风。“枫风满袖觉身轻,蹑履登临逸兴生。夹路野花迎客笑,隔林幽鸟对人鸣。……百岁重阳逢有几,浩歌归去月华明。”(明嘉靖进士郭廷序《九日登韩山》)他们登临韩山玩至“月华明”,才唱着“浩歌归去”,是多么的赏心乐事 “……眼中秋色惊将老,世上年华愧无多。安得菊钱堪买酒,每从霜节一高歌。”(明正德饶平人陈廷对《九日金山纪兴》)每当此佳节,诗友们既“惊将老”, “年华愧无多”,又纵情饮酒、高歌,乐观处世,显示积极的人生态度。

晚清时官拜江苏、福建巡抚的丁日昌,在其《重九》诗中写到重阳节“是真吊古怀人节,谁称登高作赋才。”抒写登高赋诗唱和是次要的,更重要的是凭吊古人。潮人的不少重阳诗作就是“吊古怀人”的,如明嘉靖兵部尚书翁万达在《九日柬王雪樵总戎》中写道:“他乡九日独登台,幸有王弘送酒来。潦倒甘同陶令放,萧条不学杜陵哀……”清康熙进士翁廷资诗:“……登高落帽旧风流……况有开樽百尺楼。末出陶潜原爱酒,从来宋玉自悲秋……”康熙举人、海阳县山村人陈学典的《九日感怀》后两句是:“不关秋思悲摇落,断肠西风宋玉哀”……这最后指的是战国时爱国诗人屈原含冤遭放逐,其弟子宋玉悲愤哀怨地于重九前后作《九辨》一文为师鸣不平。

潮人于此日登临韩山、金山瞻仰韩愈、马发等文宗武魁的也为数不少,清末潮城贡生杨少山的《九日登高韩山谒昌黎伯庙有感》写到韩愈是“降诞人传北斗尊,我亦思公欣一谒……”杨少山也不忘前哲孟嘉,说他“风流吾与孟嘉异,破帽多情却恋头……”

潮人唱重阳的内容更多的是对宝贵友情的`赞颂和对功业的追求。清海阳太学生林大川诗:“邻翁初熟菊花酒,醉我重阳九日春……古令多少兴亡事,尽付花前酒满斟”。清海阳杨立高的“重阳佳日好,作客在孤舟……遥忆闺中友,何时共唱酬”,以及明代进士郭之奇的“此日高怀末陟高,千秋大业应图大”,正是表现了他们的这种志趣和情操。

重阳节来源

我国古代以“六”为阴数,“九”为阳数,九月初正好是两个阳数相重,所以人们把它叫做“重阳”,做“重九”。据三国时的曹丕在《九日与钟徭书》中载: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出题日月并应,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重阳节的起源,可以上朔至汉初。汉高祖刘邦的爱妃戚夫人被吕后惨害后,戚夫人身边—位姓贾的宫女也被逐出宫,嫁与贫民为妻。她对乡里人说,在皇宫中,每年九月初九,都要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百姓们听了纷纷仿效起来,自此,重阳节成为习俗,每年到了重阳节,都要开展几项活动。

218944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