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蚊子找蜘蛛——自投罗网
【第2句】:逮鱼的不带网——全凭手摸
【第3句】:【裹脚布围脖子——臭一圈儿】(歇)裹脚布:旧时女子缠足用的布条。臭:本指气味难闻,转指坏的(名声)。形容人名声不好,让周围一带的人都厌恶。
【第4句】:【幡杆灯笼——照远不照近】(歇)幡(fan):一种垂直悬挂的窄长旗子。本指照射远处,不照射近处;转指照顾关系疏远的人,不照顾关系亲近的人。
【第5句】:看乒乓球比赛——左顾右盼
【第6句】:蚂蟥见血——叮(盯)住不放
【第7句】:田鼠走亲戚——土来(里)土气
【第8句】:脚脖上系铃——走一路响(想)一路
【第9句】:白纸上落黑字——改不了;黑白分明
【第10句】:讨饭过年——吃的不多说的多
【第11句】:大水冲过的鹅卵石——没有了棱角
【第12句】:【险道神撞着寿星老儿——你也休说我的长,我也休嫌你的短】(歇)险道神:迷信称出殡时的开路神,身材细长。寿星老儿:民间传说中长寿的神,身材矮胖。指彼此都有缺点,不要互相嫌弃。
【第13句】:瓜熟蒂落——时机到了
【第14句】:放马后炮——有啥用
【第15句】:【行李】“行李”指出门时所携带的包裹、箱子等物品。如火车设有行李车。但它最初指称的对象是人不是物,指的是外交官。“行李”一词,源出《左传·僖公三十年》“行李之往来,共(供)其乏困。”杜预注:“行李使人也。““使人”即外交使节。古代的外交官为什么叫“行李”呢?清代郝懿行在《证俗文》卷六中说:“古者行人谓之‘行李’,本当做‘行理’,理,治也。作‘李者’古字假借通用。”这段话的意思是:“李”和“理”是通假字,“行李”即“行理”,就是行走于国外以办理国家事务的人。这种说法是有根据的。《左传》中“行李”有时就作“行理”。如昭公十三年:“行理之命,无月不至。”到了汉代,“行李”的意义,由“行人”引申为“行旅”。蔡琰《胡笳十八拍》有云:“追思往日行李难。”从唐代开始,“行李”的词义有了显著变化,它由“行旅”引申为“行装”。白居易题赠李卢中丞诗云:“闻君每来去,砣砣事行李。”这里的“行李”就是出门时带的东西。从此以后,“行李”的含义,便逐渐由指人过渡到指物了。至宋代,“行李”指物的用法已很广泛。苏轼《与程德孺运使书》云:“约程四月末间到真州,当遣儿子迈往宜兴取行李。”宋代张邦基《墨庄漫录》:“早晚即行,试遣人往求之,时行李已出房。”此两处“行李”,分明都是指行装。至明代,继续沿袭“行李”即行装的用法。如明曲有“半夜三更路儿又跷蹊,东倒西欹顾不得行李”之句。由此可见,“行李”词义演变的脉络是很清晰的:行人——行旅——行装。化成顺口溜就是:使节要出行,艰辛伴旅程。随身携物品,饥寒有保证。
【第16句】:窗口插桂花——里外都香
【第17句】:【老虎不吃人——只是坏了名色】(歇)名色:名称,名声。指名称或名声不好已是客观存在。也作“是个老虎不吃人——坏了名色在那里”。
【第18句】:【扛起竹竿进城——不晓得转弯】(歇)比喻人不知道变通。
【第19句】:雪地里的松毛虫——没几天活头啦
【第20句】:老天爷不下雨——靠自浇(觉)
【第21句】:【关大王卖豆腐——人硬货不硬】(歇)关大王:即关羽,也称关王、关老爷、关夫子等。硬:前字指强硬;后字本指坚硬,转指强硬、过硬。指人外表强硬,但本事不过硬。常含讥讽意味。也作关王卖豆腐——人硬货不硬。关老爷磨豆腐——人硬货不硬。
【第22句】:【雪狮子向火——酥了半边】(歇)酥:本指融化,转形容肢体软弱无力。多形容感情冲动,不能自持。也作雪狮子向火——软瘫了半边。雪狮子向火——酥了一半。
【第23句】:【狗咬尿泡——空欢喜】(歇)尿泡:膀胱。指白高兴一场,什么好处也没有捞到。常含讥讽意味。也作狗咬尿泡——虚欢喜。狗扑尿泡——空喜欢。
【第24句】:扁担无扎——两头失塌;两头滑脱;两头耍滑
【第25句】:古董店里的老鼠——碰不得
【第26句】:耍大刀的唱小生——改行了
【第27句】:瓶口封蜡——滴水不漏
【第28句】:小猫洗脸——马马虎虎;一划拉
【第29句】:饿狗见了吃饭的——摇头摆尾
【第30句】:肚子里长草——闹饥荒
【第31句】:开云见日——迎光明
【第32句】:石头砌墙——好的一面在外头
【第33句】:此地无银三百两——不打自招
【第34句】:耗子陪伴猫睡觉——练练胆子
【第35句】:【两手提两篮——左也篮来右也篮】(歇)篮:谐“难”。指左右为难。
【第36句】:老大懒汉老二勤——不做,二不休
【第37句】:上了岸的鱼虾——干蹦干跳
【第38句】:【猫踏破油瓶盖——一场快活一场空】(歇)指白高兴一场。含讥讽意味。
【第39句】:【青蛙跳井——扑咚】见“蛤蟆跳井——扑通”。
【第40句】:新修的马路——没辙
【第41句】:吃了早饭,我坐着看动画片《小猫钓鱼》。爸爸叫我把碗收了,我呢,收了碗又坐下接着看。爸爸又叫我把桌子擦干净,我胡乱地擦了桌子又继续看。妈妈见了,在一旁说:“你真是碗里的鱼儿——拨拨动动。”(云南·鲁句)
【第42句】:十天跑完万里长城——一日千里
【第43句】:舅舅全家来我家做客。妈妈问舅舅:“你的两个宝贝儿子谁的成绩好些?”舅舅笑着说:“他们是老鼠骑水牛——大的没有小的能。”(湖南·沅江)
【第44句】:木偶做戏——受人牵连
【第45句】:【曹州兵备——管事宽】(歇)曹州:古代州、府名,唐时辖境相当于今山东东明、菏泽、成武、曹县和河南兰考、民权等市县地,唐末黄巢起义于此。兵备:即兵备道,明代设在各省重要地方负责整饬兵备的道员。本指曹州地广,兵备道管的面很宽,转讥人爱管闲事或管事过多。也作“曹州兵备——管得宽”。
【第46句】:【豆腐掉到灰窝里——吹不得,打不得】(歇)形容事情难办,轻不得,重不得。也作豆腐掉在灰窝——吹掸不得。豆腐掉进灰堆里——吹也吹不得,打也打不得。
【第47句】:棺材里打架——死对头
【第48句】:【三月里的桃花——红不了多久】(歇)本指桃花红不了多长时间,转指走红运的好日子不会长了。
【第49句】:天上的老鹰不吃脏东西——清高
【第50句】:捧着鲜花坐飞机——美上天了
【第51句】:石灰拌白糖——分不清
【第52句】:【骑马吃豆包——撒了馅儿】(歇)比喻泄露了机密。
【第53句】:肋条间透过太阳光——瘦得可怜
【第54句】:鲁智深倒拔杨柳——好大的力气;蛮劲十足
【第55句】:烂鱼开了膛———副坏心肠
【第56句】:近视眼捉蚂蚱——瞎扑打
【第57句】:【茅坑里的石头——屎硬】(歇)屎:谐“死”。指人呆板、生硬,顽固不化。常含责骂意。
【第58句】:天窗下谈天——说亮话
【第59句】:肚子里的寄生虫——知内情
【第60句】:捂着耳朵偷铃铛——自己骗自己
【第61句】:床头鸡叫——啼(提)醒
【第62句】:老母猪进玉米地——寻着棒子吃;自找挨打
【第63句】:顺坡推轱辘——滚得快
【第64句】:吃着碗里瞧着锅里——贪得无厌;贪心不足:下作
【第65句】:家雀变凤凰——越变越俏
【第66句】:【西瓜皮擦屁股——没有个完了】(歇)指事情越来越麻烦,没个了结的时候。也作西瓜皮擦屁股——没完。西瓜皮揩屁股——没完没了。揩:擦,抹。
【第67句】:【门口挂笊篱——小店】(歇)旧时北方有的地方小客店,常以笊篱代替招牌,悬挂在门口。指小客店。
【第68句】:核桃树旁种棉花——软硬兼施
【第69句】:芭蕉插在古树上——粗枝大叶
【第70句】:扁担开花——不可能的事;没人见过;没有的事
【第71句】:【拾着麦子打烧饼卖——净赚】(歇)指净赚利,一点本钱未花。也指不出力或不出钱便能得到某种好处。也作“拾上麦子打烧饼——纯利”。
【第72句】:六月里贴对子——还差得远
【第73句】:老鼠集合——愉粮大队
【第74句】:八月十五吃年糕——还早
【第75句】:【羊群里跑出骆驼来了——就只你大】(歇)骆驼在羊群里,只有它大。指对方的本事比其他人都大。常含讥讽或诙谐意。
【第76句】:小鼎锅想炖牛头——胃口太大
【第77句】:【嘴上抹石灰——白吃】(歇)白:本指白色,转指无代价。指吃喝后不付钱。
【第78句】:【午时三三刻问斩】在戏曲或古典小说里常有“午时三刻问斩”的情节。古人真的是在午时三刻执行死刑的吗?其实,古代并没有午时三刻执行死刑的硬性规定。那么,为什么偏偏是午时三刻颇受“垂青”呢?这与午时三刻之特殊有关。午时三刻此时太阳行至中天,是一天之中阳气最盛的时刻。古人认为杀人是“阴事”,无论处死的人是否有罪,他的鬼魂都可能会回来纠缠行刑的相关人员,因此,在阳气最盛的时候行刑,可以驱赶阴气,避免被鬼魂纠缠。同样,古代刑场选择在闹市,也有借助众人的阳气来驱鬼的意味。古人将鬼魂报应看得很重,因此,行刑的相关人员也各有各的办法避邪。如法官在死刑执行命令上签字的时候,由书房书吏将写有死囚犯的“犯由牌”倒置呈上,长官提朱笔不动,由书吏顺势一拖,死囚姓名勾到红笔痕,这签发死刑令的名头就算在朱笔上了,与法官无关,而这支朱笔也就此丢弃不用。监斩官为了避邪,则在监斩时穿上全套公服,外罩一件大红斗篷,行刑结束之后,还要到城隍庙烧香,求城隍老爷保佑。刽子手作为亲自行刑者,更是要在行刑之后披红挂彩,到热闹的地方转转,驱散阴气。这都和午时三刻问斩同源——以阳制阴。
【第79句】:生虫的拐棍——靠不住
【第80句】:属王八的——缩头缩脑
【第81句】:立足摘星——眼高手低
【第82句】:【清水下杂面——你吃我看见】(歇)杂面:用绿豆、小豆等磨成的粉制成的面条,下在锅里,水是水,面是面,看得很清楚。指对方想做什么事情,安的什么心,自己看得非常清楚。
【第83句】:三人喝一杯酒——轮流来
【第84句】:【属长生果的——表是一把柴,瓤是一包油】(歇)长生果:即落花生,外表是壳,可当柴火烧,花生仁可以榨油。比喻人外表不起眼,实际上很优秀。
【第85句】:米筛子挡太阳——难遮盖
【第86句】:木偶不叫木偶——傀儡
【第87句】:人皮包骨头——心里脏
【第88句】:沤烂的花生——不是好仁(人);没有好仁(人)
【第89句】:老鹰吃小鸡——囫囵吞
【第90句】:【狗不理】一提“狗不理”,人人都知道是天津那个“狗不理”包子铺。清咸丰年间,河北武清县杨村(现天津市武清区)有个名叫高贵友的年轻人,其父四十得子,由于期望他无病无灾,健康成人,好养活,故取了乳名“狗子”。高贵友十四岁到天津学艺,在南运河边上的刘家蒸吃铺里做小工,练就一手好活。三年师满后,他精通了做包子的各种手艺,于是就自立门户,开了一家专营包子的小吃铺——“德聚号”。由于高贵友手艺好,制作的包子色香味美,加上做事又十分认真,从不掺假,引得十村百里的人都慕名而来,生意十分兴隆。由于来吃包子的人越来越多,高贵友忙得不可开交。后来高贵友急中生智,想出了一个新的经营点子。顾客们想买包子,他要求先把零钱放进碗内,然后他按价给相应的包子。顾客们吃完包子,放下碗筷离店时,高贵友常常忙得顾不上跟他们说话。于是街坊邻里都取笑他说…狗子’卖包子不理人”,…狗子’卖包子,一概不理睬”。后来,好事者干脆把他的包子店改名“狗不理”,把他制作的包子叫“狗不理包子”,而高贵友对此也一笑而已,并不介意。此名一经传开,原店铺字号却渐渐被人们淡忘了。“狗不理包子”以其味道鲜美而名扬中外,关键在于用料精细,制作讲究。在做工上,它有明确的规格标准,每个包子褶花疏密一致,宛如白菊花形,都是十五个褶。刚出屉的包子,大小整齐,色白面柔,咬一口油水汪汪,香而不腻,所以一直深得大众百姓和各国友人的青睐。据说袁世凯在天津编练新军时,曾把“狗不理包子”作为贡品进献给慈禧太后。慈禧太后品尝后大悦,道:“山中走兽云中雁,陆地牛羊海底鲜,不及狗不理香矣,食之长寿也。”这个一百多年老店至今生意兴隆,为保住名声,慎设分店。但头脑活络的商人却打起了擦边球,“天津包子”却在全国遍地开花。
【第91句】:鳄鱼吊孝——假慈悲,真凶狠
【第92句】:坟头儿不叫坟头儿——土包子
【第93句】:【担雪填井——没个满的日子】(歇)本指填不满水井,转指人的欲望永无满足的时候。
【第94句】:古庙里的石像——老石人(老实人)
【第95句】:人生舞台上扮演摇篮角色的人——老师
【第96句】:剥了皮的青蛙,烂了根的葱——眼不闭心不死
【第97句】:头上站鸭子——顶呱呱
【第98句】:【热汤泼老鼠——一窝儿都完蛋】见“滚汤泼老鼠——一窝都是死”。
【第99句】:戴红缨帽上树——红到顶
上一篇:谚语俗语-俗语俗话大全网网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