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闲来置,忙来用】(谚)平时有空不妨置办下些器物,到急用时就可从容使用。指凡事预为之备,就不会事到临头慌手慌脚。 也作闲了置,忙了用。 闲时准备忙时用。
【第2句】:【专咬硌牙的铁核桃】(惯)比喻专门整治态度强硬或难对付的。
【第3句】:【茅厕跌倒——屁也没得放】(歇)指没有什么话可说。
【第4句】:【坐红椅子】(惯)旧时科举考试发的榜最后要用红笔勾一下,末一名刚好在红勾之内。比喻成绩排在最后一名。
【第5句】:【精明一世,糊涂一时】见“聪明一世,懵懂一时”。
【第6句】:脚踏十字稳,不怕棒槌滚。
【第7句】:【森罗殿】指主管地狱的阎罗王所处的宝殿,又名森罗宝殿。《历代神仙通鉴》卷十五称十殿阎王为“十殿森罗慈王”。如《古今小说·闹阴司司马貌断狱》:“玉帝准奏,即差金星奉旨,到阴司森罗殿,命阎君即勾司马貌到来,权借王位与坐。”又如《儒林外史》第二八回:“阎王要盖‘森罗宝殿’,这四个字的匾,少不的是请我写,至少也得送我一万两银子。”(李明权)
【第8句】:自谦则人愈服,自夸则人必疑
【第9句】:【湖区出好谷,山区出好屋】(谚)湖区浇灌方便,稻谷就长得好;山区木材丰富,房屋就盖得好。指哪方面的资源厚实,哪方面就得天独厚。
【第10句】:又如老舍《茶馆》第二幕:“可是呀,这兵荒马乱的年月,能有个事儿作,也就得念佛!”
【第11句】:【过桥米线】“过桥米线”是云南著名的地方小吃,现在,它已落户全国各地。它源自一个传说的两个“版本”。 从前有一个读书人,家里穷,没地方读书,便每天到三里以外的一个凉亭里去看书。书生的妻子特别贤惠,每天给他送饭,但每次送到那里饭菜都凉了。于是她想了一个好办法,在连饭带菜的米线上,浇了一层热油汤,利用它来保温,这样送去的饭菜就不凉了。因送饭途中必须经过一座桥,人们便把这浇过热汤油的米线叫做“过桥米线”。 另一版本,是同人同事,不同的是以前吃米线是就着菜吃,像吃米饭一样。一次,妻子提着送饭篮子过桥时,不小心脚下拌了一下,将菜汤撒到米线中。送到后书生干脆把剩下的半碗菜汤也倒进米线中,不料吃起来味道更好了。从此,米线的吃法变成了在米线上浇上做好的菜卤,连米线带汤一块吃,十分好吃。因此法得于桥上,故称“过桥米线”。
【第12句】:【贼咬一口,入骨三分】(谚)指受到恶人诬陷的人,往往含冤受屈,难以洗清。
【第13句】:供养多有一定的仪轨。也指供养“三宝”的供具。如晋《法显传》:“阿育王出世,欲破此塔,龙便现身,持王入其宫巾,观诸供养具。”供具主要有香、花、灯、果、缨珞、幢幡等。后亦用供养泛指供奉神灵、亡灵等。如《水浒传》第一回:“前迎后引,接至三清殿上,请将诏书,居中供养着。”又如《水浒传》第六十回:“把那枝誓箭,就供养在灵前。”又指供给生活用度,如《京本通俗小说·菩萨蛮》:“先前他许供养你一家,有甚表记为证!”
【第14句】:没钱时挨饿,有钱时耀阔。
【第15句】:【好货不怕行家瞧】(谚)行家是最识货的。只要货好,就不怕行家反复验看。指优质货物不会在行家眼中降低了品位。
【第16句】:【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谚)指只有经过相互比较,才能看出优劣,找出差距。
【第17句】:【忍辱】梵语ksanti,音译“羼提”,意即“忍辱”。是大乘菩萨所修“六度”之一。所谓“六度”(又名六波罗密),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和智慧。这在佛经中是屡见不鲜的。如《维摩诘经·佛国品》说:“忍辱是菩萨净土。”《法华经·序品》说:“见佛子住忍辱力,增上慢人恶骂捶打,皆悉能忍,以求佛道。”这就是说,修忍辱的人,能够忍受外来的一切侮辱和恼害而不生嗔恚之心,真正能做到像《大集经》中所说的“忍辱如大地”,能承受一切。俗话说:“逆来顺受”(语见《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张协状元》十二),也就是这个意思。对出家修行者来说,不论是大乘还是小乘,修“忍辱”是极其重要的。因为大小乘修持者的目的是了生死,成佛果。要达到此目的,就必须断烦恼。如果修行者对于外来逆境不能忍受,就必然产生烦恼。这就没有了生死、成佛果的希望。所以忍辱,关系到他一生修持的成败。今引申为有事业心的人,若遇到意外挫折、打击和困难而不能忍受,则将一事无成。孔子曾曰:“小不忍则乱大谋“(见《论语·卫灵公》)。忍辱一词在《三国志·吴志·陆逊传》中引申为“忍辱负重”,形容一个人忍受屈辱并承担重任。(无名氏)
【第18句】:【红花虽好,也仗绿叶衬映】(谚)红艳艳的花朵再好,离开绿叶从旁衬映,也显不出它的光彩。比喻一个主要人物有大作为,总离不开得力人才相帮。 也作红花要有绿叶配。 好花需绿叶扶持。
【第19句】:【竹篮打水一场空】 释义:比喻愿望落空,一无所获。“打水”又作“提水”。 例句:这主席团落在好人手里,人们分房分地,有好日子过了。要是落在坏人手里,竹篮打水一场空啊!
【第20句】:【一人拼命,万夫难当】(谚)一个人舍命地冲杀,再多的人也难以抵挡。指人要是拼命战斗,就会产生无穷的威力。 也作一人敢死,万夫难敌。 一人不怕死,万夫莫近身。
【第21句】:【家无生活计,不怕斗量金】(谚)生活计:谋生的打算和门路。斗量金:用斗来量金银,极言金银之多。 指家存的钱财再多,也比不上有个长远可靠的谋生之计妊。 也作“家无营活计,不怕斗量金”。
【第22句】:指东话西亦作“指东画西”。禅宗谓说话东拉西扯,不能一言道破。《五灯会元·黄龙南禅师法嗣·隆庆庆闲禅师》:“不用指东画西,实地道将一句来。”《联灯会要·道闲禅师》:“莫只这边那边遵得些语句,到处插语,指东画西,举古举今。”后世常用来形容说话不着边际,不落实处。明代徐渭《渔阳三弄》:“狂生,我教你打鼓,你怎么指东话西,将人比畜。”《醒世恒言·大树坡义虎送亲》:“张梢指东话西,只望单氏倦而思返,岂知他定要丈夫的骨肉,方才指实。”
【第23句】:【心地】以大地来比喻心,谓心如大地,能产生世间、出世间和善恶等法。《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八:“三界之中以心为主,能观心者,究竟解脱;不能观者,究竟沉沦。众生之心犹如大地,五谷五果从大地生,如是心法生世出世,善恶五趣,有学无学,独觉、菩萨及于如来,以此因缘,三界唯心,心名为地。”又《大日经疏》卷三:“如世人举趾动足皆依于地,菩萨亦如是依心起行,故名此心为地。”总之,心地有三义:一是心万法之本,能生诸法。二是修行者依心而修行。三是身口意三业中,心业最胜。后宋儒也指心性存养为心地,《朱子语类辑略·持守》:“自古圣贤皆以心地为本。”今用以表示多种意义:一、指人的用心、存心或居心,如“心地善良”、“心地坦白”、“心地单纯”等。二、指心胸、器量,如“心地狭窄”、“心地宽阔”等。“心田”与“心地”相类似。如《五灯会元·沩山灵佑禅师》:“今时人但直下体取不会底,正是汝心,正是汝佛。若向外得一知一解,将为禅道,且没交涉。名运粪入,不名运粪出,污汝心田,所以道‘不是道’。”又如南朝梁·简文帝《上大法颂表》:“泽雨无偏,心田受润。”后见于诗文中运用,如唐·白居易《狂吟》:“性海澄渟平少浪,心田洒扫净无尘。”(禹振声)
【第24句】:【穷嫌富不爱】(惯)形容东西没有价值,谁都不喜欢。 也作“穷嫌富不要”。
【第25句】:其他宗教教义也多包含利他的内容。近代西方伦理学家孔德创“利他主义”,认为道德的原则就是使利己的冲动从属于利他。
【第26句】:【没病揽伤寒】(惯)揽:拉到自己身上来。伤寒: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指没病找病。比喻没事找事,自讨苦吃。
【第27句】:流通《最胜王经》卷三:“安稳丰乐,正法流通。”比喻佛法的传播畅通无阻。《十地义记》卷一:“传布名流,无壅日通。”多指传布教法,使其流畅而无阻塞。佛经巾最后一部分称“流通分”,寺院中出售佛教用品的处所称“法物流通处”。俗语中亦以指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社会再生产过程的一个环节。
【第28句】:【狐狸尾巴露出来了】(惯)民间故事说,狐狸修炼成精后,能变为人形,但尾巴却变不了,常常会露出来。比喻露出了本来面目或暴露了事情真相。
【第29句】:勤奋和智慧是双胞胎,懒惰和愚蠢是亲兄弟
【第30句】:【好马不吃回头草】(谚)比喻有志气的人一旦认定了方向,便一意向前,绝不中途反悔,走回头路。 也作好马不吃回头草,好汉不买后悔药。 好汉不走回头路,好马不吃回头草。
【第31句】:【官不差病人】(谚)差:差遣。官府不派有病的人做事。指病人理当得到照顾。
【第32句】:谛听谓一心听取,思维义理。真实不虚谓之“谛”,佛教有“真谛”、“俗谛”、“空谛”、“假谛”、“二谛”、“四谛”诸说。佛菩萨说法时,常对听众说:“谛听谛听,善思惟之。”如《楞严经》卷二:“汝应谛听,今当示汝。”俗语中用此间,谓仔细聆听。如唐代白居易《霓裳羽衣歌和微之》诗:“当时乍见惊心目,凝视谛听殊未足。”又如曹禺《日出》第一幕:“这大客厅里听见陈奶妈迈步进来,放声说话,思懿连忙谛听。”《西游记》第五八回中,提到地藏菩萨有个神兽,名唤“谛听”。谛听“若伏在地下,一霎时,将四大部洲、山川社稷、洞天福地之间,赢虫,鳞虫、毛虫、羽虫、昆虫、天仙、地仙、神仙、人仙、鬼仙,可以照鉴善恶、察听贤愚”。
【第33句】:【酒怕牛肉饭怕鱼】(谚)指最好的下酒菜是牛肉,最好的就饭菜是鱼肉。
【第34句】:【一人一把土,堆起万丈山】(谚)一个人掬起一把土,就能堆起一座高山。指积零就能成整,积少就能成多。也指一项大事业,要靠众人协力才能成功。
【第35句】:打问讯“问讯”义称“打问讯”,是佛教徒相见时的礼仪。其法:正身,弯腰,当胸合十,向对方问安。宋代道诚《释氏要览》引《善见律》:“比丘到佛所问讯云:少病少恼,安乐行否?”戒律巾规定,相见致敬时应问安,“不得如哑羊”,一言不发,故称“问讯”。例如《水浒传》第三回:“智真长老打了问讯,说道:‘施主远出不易。”’打坐原是僧道修行坐禅的一种方法。即将双腿按一定姿势坐好,而双手结印,放在一定的位置上。参见“趺坐”。宋代文天祥《遣兴》诗之二:“莫笑道人空打坐,英雄收剑便神仙。”元杨暹《西游记·语饯西行》:“京师大旱,结坛场祈雨,玄奘打坐片时,大雨三日。”近代文学作品也有引用此词,如李广田《山之子》:“且随处是小桥流水……鸡鸣犬吠,人语相闻,山家妇女多做着针织,在杨树下打坐。”
【第36句】:【吐了舍不得,咽了怕撑着】(惯)比喻做事迟疑,拿不定主意。
【第37句】:【吃药不瞒郎中】(谚)郎中:医生。指求医治病,必须诉以真情,不得隐瞒病情。比喻请求别人办事,必须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清楚,不可造假。
【第38句】:【阎王催命不催食】(谚)即使是阎王来讨命,也得让人把饭吃饱。指吃饭是人生的头号大事,任何事都不能阻止人吃饭。 也作“阎王催命不催粮”。
【第39句】:聚沙成塔把细沙聚成宝塔,也作“积沙成塔”。语本《法华经·方便品》:“乃至童子戏,聚沙为佛塔。如是诸人等,皆已成佛道。”这段偈子的意思是:甚至于小孩子做游戏,也能聚沙为佛塔。像这样的各种与佛结下善缘的人都已注定将来成就佛果。后比喻积少成多,常与“集腋成裘”合用。例:要懂得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的道理,注意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滴油。
【第40句】:书是昨天的记载,今天的镜子,明天的见证
【第41句】:【口吐莲花】“莲花”是佛教的象征,吉祥和清净的标志。说法微妙,谓之“口吐莲花”,似出于唐·张瀛《赠琴棋僧歌》:“我尝听师说一法,波上莲花水中月。”然而,其源当上溯至南北朝时的佛图澄。《晋书·艺术传·佛图澄》记载:后赵国主石勒召佛图澄,试以道术。佛图澄便“取钵盛水,烧香呪之,须臾钵中生青莲花,光色曜日”。后用“口吐莲花”比喻口出妙语,说话有文采。如《醒世恒言·苏小妹三难新郎》:“少游又问讯云:‘愿小姐身如药树,百病不生’小妹一头走,一头答应:‘随道人中吐莲花,半文无舍。’”也作“口吐珠玑”。如明·谢谠《四喜记·花亭佳偶》:“身呈文彩,口吐珠玑,登云会上广寒梯,攀龙定涉承明陛。”(李明权)
【第42句】:【家中无鬼万年安】(谚)家里要是没有鬼怪作祟,就会长久地平安无事。指家庭出了邪佞,就会衰败。
【第43句】:有志者,自有千方百计;无志者,只有千难万难
【第44句】:【为人不当差,当差不自在】(谚)当差:旧时在衙门受人指使跑腿打杂的人。指做人不可当差,当差的人由人摆布,身不由己。 也作为人别当差,当差不自在。 为人莫当差,当差不自在。
【第45句】:【远观不如近睹】(谚)指远距离观望不如近处观察认识得更全面。
【第46句】:【青梅竹马,两小无猜】这一词语一般是指夫妻从小一起长大,恩爱有加。典出李白《长干行》。 大诗人李白喜游览,唐开宝十四年,28岁的李白第二次来到南京。一天,他同朋友在长干桥一带游览,突然听到一曲委婉幽怨的西曲歌,他被深深地感动了。一代诗仙,幽情迸发,挥笔而就《长干行》: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千里,两小无嫌猜……《长干行》是乐府诗,写的是一个居住在南京长干里的年轻女子,思念在远方做生意的丈夫的离愁别绪,情感真切,表达细腻。特别是诗的前六句描写的意境非常好,清纯无瑕的童年记忆,亲密无间的戏耍场景,仿佛就在眼前,让人回味悠长,妙不可言。青梅、竹马既是儿时的玩物,又是纯真童趣升华的媒介,为未来的爱情做好铺垫。 “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典出诗仙之手,既浪漫,又真切。
【第47句】:【人前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见“逢人且说三分话”。
【第48句】:石油里面有金子,人民里面有圣人。
【第49句】:【牙齿还有和舌头相碰的时候】(谚)比喻在一起生活的人,关系再亲密,也不免有时要发生冲突。 也作牙跟舌头还有不和的时候。 牙齿跟舌头那样亲,有时也会咬到。 牙齿有时也会嚼痛舌头。
【第50句】:【豆腐拌成了肉价钱】(惯)比喻由于某种原因,本来不值钱的东西成本提高,价格大幅提升。
【第51句】:【大家闺女小家妻】(谚)要想娶有教养、有见识的女子为妻,应选大家闺秀;要讲勤劳、讲俭朴,还数小户女子。指娶妻要讲究门当户对。
【第52句】: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
【第53句】:【江河横流凭鱼跃,天空地阔任鸟飞】 释义:比喻不受任何限制,到处都可以施展自己的本领,发挥自己的才能。 例句:你们现在走有去处,路有奔头儿,江河横流凭鱼跃,天空地阔任鸟飞,只要一步一步向前走,总可以做一点事情,好男儿志在四方嘛。
【第54句】:【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谚)山再高,总有人走的路;水再深,总有渡人的船。指上山有山路,渡水有水路,世上没有人走不通的路。
【第55句】:【明人不做暗事】(谚)明人:光明磊落的人。暗事:背地里做的见不得人的事。指明人做事正大光明,绝不鬼鬼祟祟,搞阴谋诡计。 也作明人无暗事。 明人不做暗事,好汉不使暗拳。
【第56句】:如宋代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范蠡霸越之后,脱屣富贵,扁舟五湖,可渭一尘不染矣。”又如《儿女英雄传》第九回:“听起来,老人家又是位一尘不染,两袖皆空的。”“尘”即“尘境”,包括眼所对的色、鼻所对的香、耳所对的声、舌所对的味等,即色、香、声、味、触、法,统称“六尘”。“六根”与“六尘”相对接触,会引发许多迷妄与烦恼,佛家称为“尘劳”。(参见“尘劳”条。)《普曜经·论降神品》云:“闻大法声,消除一切尘劳之难。”修道的人不被六尘所沾染,即为“一尘不染”。
【第57句】:【一寸光阴一寸金】(谚)光阴:时光。光阴逝去一寸,就像耗去一寸黄金一样可惜。指时光非常宝贵,必须格外珍惜。 也作“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第58句】:【树高干丈,叶落归根】 释义:比喻人最终总希望回到故乡;也比喻事情终究要归结到某处。“千丈” 又作“干尺”。“叶落”又作“落叶”。 例句:兀术道:“古人有言:‘树高干丈,叶落归根。’卿家若然思念家乡,某家差人送你回国。”
【第59句】:【爱叫的麻雀不长肉】(谚)比喻轻浮而不务实的人,不会有什么作为。
【第60句】:【半天云中跑马——露了马脚】(歇)本指露出马的脚,转指暴露出破绽,或泄露了机密。
【第61句】:【白昼老鼠,不敢见人】 释义:比喻胆小怕人。 例句:金枝嘲弄地说:“当乡长那阵子倒顶威风,胆子也大,如今却成了白昼老鼠,不敢见人,连徐文盛都比不上。”
【第62句】:金钱造不出好汉
【第63句】:【晴天打伞——有备无患】(歇)指事先做好准备以防祸患。
【第64句】:得别人信任凭忠诚,攻自己错误凭诚实
【第65句】:好事没人夸也香,坏事没有人咒也臭
【第66句】:小人记仇,君子感恩。
【第67句】:【十耕萝卜九耕麻】(谚)指农历十月宜耕萝卜地,九月宜耕麻地。
【第68句】:神通广大“神通”就是变化莫测、自在无碍的作用。隋代慧远《大乘义章》卷二十解释道:“神通者,就名彰名。所为神异,目之为神;作用无壅,谓之为通。”通力或从宿业而来,称为业通;或从后天修得,称为修通。佛家主张从禅定和智慧中开发神通之力。《大庄严经·成正觉品》说:“如来于菩提树下,初成正果,现佛神通,游戏自在。”《大智度论》卷九四谓:“若菩萨离神通,不能饶益众生。”可以说,神通的唯一正当目的,就是“饶益众生”,否则,就是邪因,将受恶果。如提婆达多为求供养之利而学神通,继而我慢贡高,破坏僧团,毒害佛陀,受到地狱报应,便是一例。佛教把神通分为六种。前五种是:身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和宿命通。“五通”是凡夫可以修得的,不出轮回。佛教最重视第六“漏尽通”,即断尽烦恼,脱离生死的通力。必须“六通”具足,才算完美,才能普度众生。后因以“神通广大”泛指法力无边、本领超越。如《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五回:“我总不明白,他为甚么这么神通广大,怎样知道是我看的卷?”
【第69句】:【树高千丈,叶落归根】(谚)纵然树长到千百丈高,树叶总还是要落到树根下。比喻人不可忘记根本。 多指久居外地的游子,到年老时总想回归故里。 也作树高千百丈,叶落要归根。 树高干丈叶归根。 叶落归根,人老还乡。
【第70句】:【二一添作五——平分】(歇)二一添作五:珠算口诀,即用二去除十位上的一,得五。指二人平分,各占一半。 也作“二一添作五——一半”。
【第71句】:【跟着龙王吃贺雨】(惯)贺雨:指旧时人们向龙王求雨时摆上的供品。比喻跟着有权有势的人沾光得好处。
【第72句】:【不会种田看上垄】(谚)垄:田地分界的稍稍高起的小路。不会种田的,看看人家上垄田地如何种,学着样种就行。泛指自己不会的,就照着别人的样子做。
【第73句】:看人挑担不吃力,自己挑担步步歇。
【第74句】: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第75句】:【管丈母娘叫大嫂子——没话找话】(歇)指本来无话可说,硬要找些话来说。常含讥讽意味。 也作“见了丈母娘叫大嫂子——没话搭拉话”。搭拉:方言,闲谈,闲扯。
【第76句】:圆满天台宗称为“圆教”,立有圆融、圆满二义。依天台宗所说,十界j千一切法,条然具足,称为“网满”。《辅行记》卷二之一说:“圆名圆融圆满义,又圆者全也。”《四教仪》卷一说:“圆以不偏为义。”《华严经》卷五五说:“尔时,如来知诸众生应受化者,而为演说圆满因缘修多罗。”又说:“显现自在力,演说圆满经。”此外,一次佛事、法会顺利结束,也称为“圆满”。后多用以形容事情完满无缺,十分美满。隋炀帝《与释智频书》:“功德圆满,使致荆巫。”《南史·梁武帝纪》:“有神光,圆满坛上,朱黄白杂色。”《宋史·天竺困传》:“福寿圆满,寿命延长。”
【第77句】:墙靠基础坚,身强靠锻炼。
【第78句】:如唐代白居易《醉后重赠晦叔》诗:“岂是今投分,多疑宿结缘。”又宋代陆游《湖上》诗:“桃李已忘畴昔分,禽鱼犹结后来缘。”
【第79句】:菜没盐无味,话没理无力.
【第80句】:【豇豆一行,绿豆一行】(惯)比喻说话、办事清楚,有条理。
【第81句】:【乳老鸦笑话猪儿足——原来灯台不照自】(歇)乳老鸦:小老鸦。 本指小老鸦笑话小猪的足黑,转指人只看别人的短处,看不见自己的短处。常含讥讽意味。
【第82句】:【哈巴狗带咕冬铃,充大牲口】 释义:讽刺人本事不大,却装作有很大本事的样子。 例句:说你是哈巴狗带咕冬铃,充大牲口,你说这是咒你哩。看,八字没一撇,就哼呀嗨呀,你给谁夸功哩!
【第83句】:【老龟煮不烂,贻祸于枯桑】(惯)南朝宋·刘敬叔《异苑》载:三国时有人献大龟给孙权,用了一万车柴也没煮烂,诸葛恪建议砍下老桑树来煮,结果一煮就煮烂了。比喻出了事,祸及无辜的人。 也作老龟烹不烂,移祸于枯桑。 老龟烹不烂,移祸在枯桑。
【第84句】:一人修路,万人安步。
【第85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释义:比喻好景不长。常用来说明某些事物虽然暂时还繁荣、兴旺、强大,但很快就要衰弱没落下去。 例句:电影《蓝色的海湾》中一位老工程师感慨地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第86句】:【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惯)指争执双方各说各的理,谁也不服谁。
【第87句】:净财指来路正当、用于供养佛、法、僧这三宝的钱财。如修寺、建殿、造像、印经、斋僧等:举两个例子,唐白居易《绣两方帧赞序》:“(弘农郡君)舍净财,绣西方阿弥陀佛像及本国土眷属一部,奉为故李氏长姊杨夫人灭宿殃,追冥佑也、”此系为造像而舍净财。又如龚自珍《助刊(圆觉经略疏)愿文》:“佛弟子仁和龚白珍同妻山阴何氏敬舍净财,助刊《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疏》成。”此系为印经而舍净财。佛教徒为供养三宝而施舍净财,是修习布施的重要内容之一,属于“功德行”。然而,正信的佛教徒不可白恃功德而希冀“人天福报”,而应将此功德回向一切众生,回向“两方极乐世界”。
【第88句】:【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见“烦恼皆因强出头”。
【第89句】:【屙屎的死在粪坑里——臭鬼】(歇)臭:谐“丑”。指相貌丑陋的人。
【第90句】:【锣齐鼓不齐】(惯)形容行动不一致。
【第91句】:时间好比河中水,只能流去不流回
【第92句】:小人记仇,君子长志.
【第93句】:【楚人沐猴而冠】 释义:沐猴:猕猴。冠:戴上帽子。楚国人给猕猴戴上帽子,使其装成人样。 比喻人虚有仪表或地位,并没有本领。 例句:韩生趋出,顾语他人道:“我闻里谚有言:楚人沐猴而冠,今日果然相验,才知此言不虚了。”
【第94句】:送亲的路短,还乡的路长
【第95句】:钓鱼要忍,拿鱼要狠。
【第96句】:【豹死留皮,雁过留声】 释义:人应该留下好名声或留下姓名。 例句:俗话说,豹死留皮,雁过留声,人一辈子,能像鲁班爷那样,在世上留下几座悬空寺、赵州桥,为后代景仰,被同行推崇,也算没白到人世上走一遭。
【第97句】:【有今天没明天】(惯)1指人年老或病重,将不久于人世。2指生活贫困,今天有吃的,明天的还没有。 也作“有今日没明日”。
【第98句】:【言者无心,听者有意】(惯)指说话的人不是有意的,听话的人却动了心。
【第99句】:【恨不得爷娘多生两只脚】(惯)形容恨自己跑得太慢。 也作“恨爹娘少生了两条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