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的山水诗名人名句
王维唐朝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王维的山水诗名人名句,我们来看看下文的介绍。
【第1句】:几日同携手,一朝先拂衣。出自于唐朝著名诗人王维
【第2句】:禁里疏钟官舍晚,省中啼鸟吏人稀。出自于唐朝著名诗人王维
【第3句】:独坐幽笙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出自于唐朝著名诗人王维
【第4句】:渭水自萦秦塞曲,黄山旧绕汉宫斜。出自于唐朝著名诗人王维
【第5句】:为乘阳气行时令,不是宸游玩物华。出自于唐朝著名诗人王维
【第6句】: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出自于唐朝著名诗人王维
【第7句】: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出自于唐朝著名诗人王维
【第8句】: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出自于唐朝著名诗人王维
【第9句】:昔时飞箭无全目,今日垂杨生左肘。出自于唐朝著名诗人王维
【第10句】: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出自于唐朝著名诗人王维
【第11句】: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出自于唐朝著名诗人王维
【第12句】: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出自于唐朝著名诗人王维
【第13句】: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出自于唐朝著名诗人王维
【第14句】: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出自于唐朝著名诗人王维
【第15句】: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出自于唐朝著名诗人王维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出自于唐朝著名诗人王维
【第16句】: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第17句】: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出自于唐朝著名诗人王维
【第18句】: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出自于唐朝著名诗人王维
【第19句】:绛帻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出自于唐朝著名诗人王维
【第20句】: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出自于唐朝著名诗人王维
【第21句】:郭门临渡头。出自于唐朝著名诗人王维村树连溪口。出自于唐朝著名诗人王维
【第22句】: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出自于唐朝著名诗人王维
【第23句】:汉兵奋迅如霹雳,虏骑崩腾畏蒺藜。出自于唐朝著名诗人王维
【第24句】:农月无闲人。出自于唐朝著名诗人王维倾家事南亩。出自于唐朝著名诗人王维
【第25句】:请留磐石上,垂钩将已矣。出自于唐朝著名诗人王维
【第26句】:观君更进一杯酒,西山阳关无故人。出自于唐朝著名诗人王维
【第27句】: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出自于唐朝著名诗人王维
【第28句】:东山有茅屋,幸为扫荆扉。出自于唐朝著名诗人王维
【第29句】: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出自于唐朝著名诗人王维
【第30句】: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出自于唐朝著名诗人王维
【第31句】: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出自于唐朝著名诗人王维
【第32句】: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出自于唐朝著名诗人王维
【第33句】:置酒长安道,同心与我违。出自于唐朝著名诗人王维
【第34句】:雉麦苗秀,蚕眠桑叶稀。出自于唐朝著名诗人王维
【第35句】: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出自于唐朝著名诗人王维
【第36句】: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出自于唐朝著名诗人王维
【第37句】: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出自于唐朝著名诗人王维
【第38句】:秋色有佳兴,况君池上闲。出自于唐朝著名诗人王维
【第39句】: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出自于唐朝著名诗人王维
【第40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出自于唐朝著名诗人王维
【第41句】: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出自于唐朝著名诗人王维
【第42句】: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出自于唐朝著名诗人王维
【第43句】: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出自于唐朝著名诗人王维
【第44句】: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出自于唐朝著名诗人王维
【第45句】:新晴原野旷。出自于唐朝著名诗人王维极目无氛垢。出自于唐朝著名诗人王维
【第46句】: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出自于唐朝著名诗人王维
【第47句】: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出自于唐朝著名诗人王维
【第48句】: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出自于唐朝著名诗人王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出自于唐朝著名诗人王维
【第49句】: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转黄鹏。出自于唐朝著名诗人王维
【第50句】: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
王维山水诗名句
人是社会的产物,诗人也是。他总要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时期,这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道德意识、社会时尚都会在诗人的内心打下深深的烙印,影响着诗人的性格及其作品。下面请欣赏王维他的诗句吧!
王维山水诗名句
《竹里馆》
年代:唐作者:王维他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注解】:
1、幽篁:幽是深的意思,篁是竹林。
2、长啸:长声呼啸。
【韵译】:
月夜,独坐幽静的竹林子里,
间或弹弹琴,间或吹吹口哨。
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知晓,
却有明月陪伴,殷勤来相照。
【评析】:
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的诗。诗的用字造语、写景(幽篁、深林、明月),写人(独坐、弹琴、长啸)都极平淡无奇。然而它的妙处也就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融情景为一体,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千古佳品。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去其实却是匠心独运,妙手回天的大手笔。
这首小诗总共四句。拆开来看,既无动人的景语,也无动人的情语;既找不到哪个字是诗眼,也很难说哪一句是警策。
诗中写到景物,只用六个字组成三个词,就是:“幽篁”、“深林”、“明月”。对普照大地的月亮,用一个“明”字来形容其皎洁,并无新意巧思可言,是人人惯用的陈词。至于第一句的“篁”与第三句的“林”,其实是一回事,是重复写诗人置身其间的竹林,而在竹林前加“幽”、“深”两字,不过说明其既非庾信《小园赋》所说的“三竿两竿之竹”,也非柳宗无《青水驿丛竹》诗所说的“檐下疏篁十二茎”,而是一片既幽且深的茂密的竹林。这里,象是随意写出了眼前景物,没有费什么气力去刻画和涂饰。
诗中写人物活动,也只用六个字组成三个词,就是:“独坐”、“弹琴”、“长啸”。对人物,既没有描绘其弹奏舒啸之状,也没有表达其喜怒哀乐之情;对琴音与啸声,更没有花任何笔墨写出其音调与声情。
表面看来,四句诗的用字造语都是平平无奇的。但四句诗合起来,却妙谛自成,境界自出,蕴含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作者王维他《辋川集》中的一首名作,它的妙处在于其所显示的是那样一个令人自然而然为之吸引的意境。它不以字句取胜,而从整体见美。它的美在神不在貌,领略和欣赏它的美,也应当遗貌取神,而其神是包孕在意境之中的。就意境而言,它不仅如施补华所说,给人以“清幽绝俗”(《岘傭说诗》)的感受,而且使人感到,这一月夜幽林之景是如此空明澄净,在其间弹琴长啸之人是如此安闲自得,尘虑皆空,外景与内情是抿合无间、融为一体的。而在语言上则从自然中见至味、从平淡中见高韵。它的以自然、平淡为特征的风格美又与它的意境美起了相辅相成的作用。
可以想见,诗人是在意兴清幽、心灵澄净的状态下与竹林、明月本身所具有的清幽澄净的属性悠然相会,而命笔成篇的。诗的意境的形成,全赖人物心性和所写景物的内在素质相一致,而不必借助于外在的色相。因此,诗人在我与物会、情与景合之际,就可以如司空图《诗品·自然篇》中所说,“俯拾即是,不取诸邻,俱道适往,著手成春”,进入“薄言情悟,悠悠天钧”的艺术天地。当然,这里说“俯拾即是”,并不是说诗人在取材上就一无选择,信手拈来;这里说“著手成春”,也不是说诗人在握管时就一无安排,信笔所之。诗中描写周围景色,选择了竹林与明月,是取其与所要显示的那一清幽澄净的环境原本一致;诗中抒写自我情怀,选择了弹琴与长啸,则取其与所要表现的那一清幽澄净的心境互为表里。这既是即景即事,而其所以写此景,写此事,自有其酝酿成熟的诗思。更从全诗的组合看,诗人在写月夜幽林的同时,又写了弹琴、长啸,则是以声响托出静境。至于诗的末句写到月来照,不仅与上句的“人不知”有对照之妙,也起了点破暗夜的作用。这些音响与寂静以及光影明暗的衬映,在安排上既是妙手天成,又是有匠心运用其间的。
《归嵩山作》
年代:唐作者:王维他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注解】:
1、闲闲:从容貌。
2、迢递:远貌。
3、且闭关:有闭门谢客意。
【韵译】:
清沏溪流两岸林木枝茂叶繁,
我乘着车马安闲地归隐嵩山。
流水有意与我同去永不回返,
暮鸟有心跟我一起倦飞知还。
荒凉的城郭紧挨着古老渡口,
夕阳的余辉映着经秋的重山。
远远地来到嵩山下安家落户,
决心归隐谢绝来客把门闭关。
【评析】:
这首诗是写辞官归隐途中所见的景色和心情。首联写归隐出发时的情景。颔联写水写鸟,其实乃托物寄情,写自己归山悠然自得之情,如流水归隐之心不改,如禽鸟至暮知还。颈联写荒城古渡,落日秋山,是寓情于景,反映诗人感情上的波折变化。末联写山之高,点明归隐之高洁和与世隔绝,不问世事的宗旨。写景写情并举,于写景中寄寓深情。层次整齐,景象萧瑟。
【简析】:
写归隐后的闲居生活,王维他是唐代第一等高手。他擅长写景,更善于写情,写恬静的闲适之情。诗中只“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两句,就把这种境界写得淋漓尽致。
这首诗写作者辞官归隐途中所见的景色和心情。嵩山,古称“中岳”,在今河南登封县北。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首联描写归隐出发时的情景,扣题目中的`“归”字。清澈的河川环绕着一片长长的草木丛生的草泽地,离归的车马缓缓前进,显得那样从容不迫。这里所写望中景色和车马动态,都反映出诗人归山出发时一种安详闲适的心境。
中间四句进一步描摹归隐路途中的景色。第三句“流水如有意”承“清川”,第四句“暮禽相与还”承“长薄”,这两句又由“车马去闲闲”直接发展而来。这里移情及物,把“流水”和“暮禽”都拟人化了,仿佛它们也富有人的感情:河川的清水在汩汩流淌,傍晚的鸟儿飞回林木茂盛的长薄中去栖息,它们好像在和诗人结伴而归。两句表面上是写“水”和“鸟”有情,其实还是写作者自己有情:一是体现诗人归山开始时悠然自得的心情,二是寓有作者的寄托。“流水”句比喻一去不返的意思,表示自己归隐的坚决态度;“暮禽”句包含“鸟倦飞而知还”之意,流露出自己退隐的原因是对现实政治的失望厌倦。所以此联也不是泛泛的写景,而是景中有情,言外有意的。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这一联运用的还是寓情于景的手法。两句十个字,写了四种景物:荒城、古渡、落日、秋山,构成了一幅具有季节、时间、地点特征而又色彩鲜明的图画:荒凉的城池临靠着古老的渡口,落日的余晖洒满了萧飒的秋山。这是傍晚野外的秋景图,是诗人在归隐途中所看到的充满黯淡凄凉色彩的景物,对此加以渲染,正反映了诗人感情上的波折变化,衬托出作者越接近归隐地就越发感到凄清的心境。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迢递”是形容山高远的样子,对山势作了简练而又形象的描写。“嵩高”,即嵩山。前句交待归隐的地点,点出题目中的“嵩山”二字。“归来”,写明归山过程的终结,点出题目中的“归”字。“闭关”,不仅指关门的动作,而且含有闭门谢客的意思。后句写归隐后的心情,表示要与世隔绝,不再过问社会人事,最终点明辞官归隐的宗旨,这时感情又趋向冲淡平和。
整首诗写得很有层次。随着诗人的笔端,既可领略归山途中的景色移换,也可隐约触摸到作者感情的细微变化:由安详从容,到凄清悲苦,再到恬静澹泊。说明作者对辞官归隐既有闲适自得,积极向往的一面,也有愤激不平,无可奈何而求之的一面。诗人随意写来,不加雕琢,可是写得真切生动,含蓄隽永,不见斧凿的痕迹,却又有精巧蕴藉之妙。沈德潜说:“写人情物性,每在有意无意间。”方回说:“不求工而未尝不工。”正道出了这首诗不工而工,恬淡清新的特点。
《汉江临眺》
年代:唐作者:王维他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注释】:
本诗又题作《汉江临泛》。汉江:即汉水。发源于陕西省宁强县番家冢山,流经湖北省襄阳,至汉口入长江。三湘:湘水合漓水称漓湘,合蒸水称蒸湘,合潇水称潇湘,故称三湘。襄阳:在今湖北襄樊市。山翁:指晋代山简,竹林七贤山涛之子,曾镇守襄阳。
【简析】:
全诗描绘了山川美景,特别是“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出语绝妙。
这首《汉江临泛》可谓王维他融画法入诗的力作。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语工形肖,一笔勾勒出汉江雄浑壮阔的景色,作为画幅的背景。泛舟江上,纵目远望,只见莽莽古楚之地和从湖南方面奔涌而来的“三湘”之水相连接,汹涌汉江入荆江而与长江九派汇聚合流。诗虽未点明汉江,但足已使人想象到汉江横卧楚塞而接“三湘”、通“九派”的浩渺水势。诗人将不可目击之景,予以概写总述,收漠漠平野于纸端,纳浩浩江流于画边,为整个画面渲染了气氛。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以山光水色作为画幅的远景。汉江滔滔远去,好象一直涌流到天地之外去了,两岸重重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若有若无。前句写出江水的流长邈远,后句又以苍茫山色烘托出江势的浩瀚空阔。诗人着墨极淡,却给人以伟丽新奇之感,其效果远胜于重彩浓抹的油画和色调浓丽的水彩。而其“胜”,就在于画面的气韵生动。难怪王世贞说:“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是诗家俊语,却入画三昧。”说得很中肯。首联写众水交流,密不间发,此联开阔空白,疏可走马,画面上疏密相间,错综有致。
接着,诗人的笔墨从“天地外”收拢,写出眼前波澜壮阔之景:“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这里,诗人笔法飘逸流动。明明是所乘之舟上下波动,却说是前面的城郭在水面上浮动;明明是波涛汹涌,浪拍云天,却说成天空也为之摇荡起来。诗人故意用这种动与静的错觉,进一步渲染了磅礴水势。“浮”、“动”两个动词下得极妙,使诗人笔下之景都动起来了。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山翁,即山简,晋人。《晋书·山简传》说他曾任征南将军,镇守襄阳。当地习氏的园林,风景很好,山简常到习家池上大醉而归。诗人要与山简共谋一醉,流露出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此情也融合在前面的景色描绘之中,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情绪。
这首诗给我们展现了一幅色彩素雅、格调清新、意境优美的水墨山水画。画面布局,远近相映,疏密相间,加之以简驭繁,以形写意,轻笔淡墨,又融情于景,情绪乐观,这就给人以美的享受。王维他同时代的殷璠在《河岳英灵集》中说:“维诗词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为珠,着壁成绘。”此诗很能体现这一特色。
《鸟鸣涧》
年代:唐作者:王维他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注释】:
关于这首诗中的桂花,颇有些分歧意见。一种解释是桂花有春花、秋花、四季花等不同种类,此处所写的当是春日开花的一种。另一种意见认为文艺创作不一定要照搬生活,传说王维他画的《袁安卧雪图》,在雪中还有碧绿的芭蕉,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同时出现的事物,在文艺创作中是允许的。不过,这首诗是王维他题友人所居的《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之一。五首诗每一首写一处风景,接近于风景写生,而不同于一般的写意画,因此,以解释为山中此时实有的春桂为妥。
桂树枝叶繁茂,而花瓣细小。花落,尤其是在夜间,并不容易觉察。因此,开头“人闲”二字不能轻易看过。“人闲”说明周围没有人事的烦扰,说明诗人内心的闲静。有此作为前提,细微的桂花从枝上落下,才被觉察到了。诗人能发现这种“落”,或仅凭花落在衣襟上所引起的触觉,或凭声响,或凭花瓣飘坠时所发出的一丝丝芬芳。总之,“落”所能影响于人的因素是很细微的。而当这种细微的因素,竟能被从周围世界中明显地感觉出来的时候,诗人则又不禁要为这夜晚的静谧和由静谧格外显示出来的空寂而惊叹了。这里,诗人的心境和春山的环境气氛,是互相契合而又互相作用的。
在这春山中,万籁都陶醉在那种夜的色调、夜的宁静里了。因此,当月亮升起,给这夜幕笼罩的空谷,带来皎洁银辉的时候,竟使山鸟惊觉起来。鸟惊,当然是由于它们已习惯于山谷的静默,似乎连月出也带有新的刺激。但月光之明亮,使幽谷前后景象顿时发生变化,亦可想见。所谓“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曹操《短歌行》)是可以供我们联想的。但王维他所处的是盛唐时期,不同于建安时代的兵荒马乱,连鸟兽也不免惶惶之感。王维他的“月出惊山鸟”,大背景是安定统一的盛唐社会,鸟虽惊,但决不是“绕树三匝,无枝可依”。它们并不飞离春涧,甚至根本没有起飞,只是在林木间偶而发出叫声。“时鸣春涧中”,它们与其说是“惊”,不如说是对月出感到新鲜。因而,如果对照曹操的《短歌行》,我们在王维他这首诗中,倒不仅可以看到春山由明月、落花、鸟鸣所点缀的那样一种迷人的环境,而且还能感受到盛唐时代和平安定的社会气氛。
王维他在他的山水诗里,喜欢创造静谧的意境,这首诗也是这样。但诗中所写的却是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的景物,既使诗显得富有生机而不枯寂,同时又通过动,更加突出地显示了春涧的幽静。动的景物反而能取得静的效果,这是因为事物矛盾着的双方,总是互相依存的。在一定条件下,动之所以能够发生,或者能够为人们所注意,正是以静为前提的。“鸟鸣山更幽”,这里面是包含着艺术辩证法的。
《青溪》
年代:唐作者:王维他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注释】:
言:发语词,无意义。黄花川:今陕西凤县东北黄花镇附近。青溪:今陕西沔县之东。趣:通:“趋”。
【简析】:
这首诗自然、清淡、素雅,看似不着力,读来却韵味隽永醇厚,平淡而有思致。
诗题一曰《过青溪水作》,大约是王维他初隐蓝田南山时所作。写了一条不甚知名的溪水,却很难体现王维他山水诗的特色。
我看来王维他曾不止一次地循青溪入黄花川游历。这一段路程虽长不及百里,但溪水随着山势盘曲蛇行,千回万转,颇为蜿蜓多姿。王维他另有一首《自大散以往深林密竹蹬道盘曲四五十里至黄牛岭见黄花川》,也说那里的山路“危径几万转”,可与此诗的“随山将万转”对看。
诗开头四句对青溪作总的介绍后,接着采用“移步换形”的写法,顺流而下,描绘了溪水一幅幅各具特色的画面。你看,当它在山间乱石中穿过时,水势湍急,潺潺的溪流声忽然变成了一片喧哗。“喧”字造成了强烈的声感,给人以如闻其声的感受。当它流经松林中的平地时,这同一条青溪却又显得那么娴静、安谧,几乎没有一点声息。澄碧的溪水与两岸郁郁葱葱的松色相映,融成一片,色调特别幽美、和谐。这一联中一动一静,以动衬静,声色相通,极富于意境美。再看,当青溪缓缓流出松林,进入开阔地带后,又是另一番景象:水面上浮泛着菱叶、荇菜等水生植物,一片葱绿,水流过处,微波荡漾,摇曳生姿;再向前走去,水面又似明镜般的清澈碧透,岸边浅水中的芦花、苇叶,倒映如画,天然生色。这一联,“漾漾”绘水动貌,“澄澄”状水静貌,也是一动一静,极为传神。诗人笔下的青溪,既喧闹,又沉静,既活泼,又安详,既幽深,又素净,从不断的流动变化中,表现出了鲜明个性和盎然生意。读后令人油然而生爱悦之情。
其实,青溪其实并没有什么奇景,它那素淡的景致,为什么在诗人的眼中、笔下,会具有如此的魅力呢?诚如王国维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人间词话删稿》)王维他也正是从青溪素淡的天然景致中,发现了与他那恬淡的心境、闲逸的情趣高度和谐一致的境界。“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诗人正是有意借青溪来为自己写照,以清川的淡泊来印证自己的素愿,心境、物境在这里已融合为一了。最后,诗人暗用了东汉严子陵垂钓富春江的典故,也想以隐居青溪来作为自己的归宿了。这固然说明诗人对青溪的喜爱,更反映了他在仕途失意后自甘淡泊的心情。这一点,写来含而不露,耐人寻味。
这首诗,自然、清淡、素雅,写景抒情均不刻意为之,表面上看似不着力,而读来韵味隽永醇厚,平淡而有思致。前人评“王右丞如秋水芙蕖,倚风自笑”,是最恰当不过的。
〔注〕①言:发语词,无意义。②黄花川:在今陕西凤县东北黄花镇附近。③青溪:在今陕西沔县之东。④趣:通“趋”。
《山居秋暝》
年代:唐作者:王维他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注解】:
1、螟:夜色。
2、浣女:洗衣服的女子。
3、春芳:春草。
4、歇:干枯。
【韵译】:
一场新雨过后,青山特别清朗,
秋天的傍晚,天气格外的凉爽。
明月透过松林撒落斑驳的静影,
清泉轻轻地在大石上叮咚流淌。
竹林传出归家洗衣女的谈笑声,
莲蓬移动了,渔舟正下水撒网。
任凭春天的芳菲随时令消逝吧,
游子在秋色中,自可留连徜徉。
【评析】:
这是一首写山水的名诗,于诗情画意中寄托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的追求。首联写山居秋日薄暮之景,山雨初霁,幽静闲适,清新宜人。颔联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流于石上,清幽明净的自然美景。颈联写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分披,发现了浣女、渔舟。末联写此景美好,是洁身自好的所在。全诗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实乃千古佳句。
【简析】:
这首诗将山中的黄昏描绘得令人迷恋。王孙指诗人自己,是反用了《楚辞·招隐士》“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的诗意,说山居的景色特别留人。
这首山水名篇,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在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诗中明明写有浣女渔舟,诗人怎下笔说是“空山”呢?原来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啊!又由于这里人迹罕到,“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桃源行》),一般人自然不知山中有人了。“空山”二字点出此处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见。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天色已暝,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山泉清洌,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条洁白无瑕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多么幽清明净的自然美啊!王维他的《济上四贤咏》曾经称赞两位贤隐士的高尚情操,谓其“息阴无恶木,饮水必清源”。诗人自己也是这种心志高洁的人,他曾说:“宁栖野树林,宁饮涧水流,不用坐梁肉,崎岖见王侯。”(《献始兴公》)这月下青松和石上清泉,不正是他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吗?这两句写景如画,随意挥洒,毫不着力。象这样又动人又自然的写景,达到了艺术上炉火纯青的地步,非一般人所能学到。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竹林里传来了一阵阵的歌声笑语,那是一些天真无邪的姑娘们洗罢衣服笑逐着归来了;亭亭玉立的荷叶纷纷向两旁披分,掀翻了无数珍珠般晶莹的水珠,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划破了荷塘月色的宁静。在这青松明月之下,在这翠竹青莲之中,生活着这样一群无忧无虑、勤劳善良的人们。这纯洁美好的生活图景,反映了诗人过安静纯朴生活的理想,同时也从反面衬托出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这两句写得很有技巧,而用笔不露痕迹,使人不觉其巧。诗人先写“竹喧”、“莲动”,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之中,渔舟被莲叶遮蔽,起初未见,等到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纷披,才发现浣女、莲舟。这样写更富有真情实感,更富有诗意。
在诗的中间两联同是写景,而各有侧重。颔联侧重写物,以物芳而明志洁;颈联侧重写人,以人和而望政通。同时,二者又互为补充,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都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都是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
既然诗人是那样地高洁,而他在那貌似“空山”之中又找到了一个称心的世外桃源,所以就情不自禁地说:“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本来,《楚辞·招隐士》说:“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诗人的体会恰好相反,他觉得“山中”比“朝中”好,洁净纯朴,可以远离官场而洁身自好,所以就决然归隐了。
这首诗一个重要的艺术手法,是以自然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之美。表面看来,这首诗只是用“赋”的方法模山范水,对景物作细致感人的刻画,实际上通篇都是比兴。诗人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王维的山水诗
《山居秋螟》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送钱少府还蓝田》
——王维
草色日向好,桃源人去稀。手持平子赋,目送老莱衣。
每候山樱发,时同海燕归。今年寒食酒,应是返柴扉。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山中》
——王维
溪清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书事》
——王维
轻阴阁小雨,深院昼慵开。
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
《送祢郎中》
——王维
东郊春草色,驱马去悠悠。况复乡山外,猿啼湘水流。
岛夷传露版,江馆候鸣驺。卉服为诸吏,珠官拜本州。
孤莺吟远墅,野杏发山邮。早晚方归奏,南中才忌秋。
《桃源行》
——王维
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
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忽值人。
山口潜行始隈隩,山开旷望旋平陆。
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
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
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
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山鸡犬喧。
惊闻俗客争来集,竞引还家问都邑。
平明闾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
初因避地去人间,及至成仙遂不还。
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
不疑灵境难闻见,尘心未尽思乡县。
山洞无论隔山水,辞家终拟长游衍。
自谓经过旧不迷,安知峰壑今来变。
当时只记入山深,青溪几度到云林。
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王维的山水诗配画
王维,人称诗佛,名字合之为维摩诘,维摩诘乃是佛教中一个在家的大乘佛教的居士,是著名的在家菩萨,意译以洁净、没有染污而著称的人。下面请欣赏带图画吧!
王维的山水诗配画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诗文解释】
清晨,渭城细雨霏霏,湿润了路上的尘埃,旅店旁的棵棵绿柳,被雨水冲洗得更加翠滴。朋友,请再喝尽这杯酒吧,等你西行出了阳关之后,就再也没有一个交情深厚的老友了。
【词语解释】
渭城:秦时咸阳城,汉武帝时称渭城。
浥:沾湿。
客舍:旅馆。
阳关:古关名,在今甘肃敦煌西南。
【诗文赏析】
这首诗所描写的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离别。它没有特殊的背景,有的是至深的惜别之情,所以,它适合大多数别筵离席颂唱,后来纳入乐府,成为流行,久唱不衰的歌曲。
诗人剪裁下这临行送别时的一瞬,使其成为了永恒。老友即将远行,将赴满地黄沙的边疆绝域。此时一别,不知何日才能再见,千言万语无从说起,能说出口的只有一句:喝下这杯离别的酒吧!依依惜别之情、所有的关怀与祝福早已融进了这一杯酒中。
酬张少府
王维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诗文解释】
晚年特别喜好安静,对什么事情都漠不关心。自己觉得没有什么高明的主见,只知道返回旧时的山林。解开衣带让松林的风吹过来,在山间明月的照耀下弹琴。你问我穷通的道理,就听江水深处渔夫唱的歌吧。
【词语解释】
自顾:自念。
空:徒然。
穷通:困厄与发达。
浦:宽阔的近岸水面。
【诗文赏析】
王维早年,也曾有过政治抱负,对现实也曾充满希望。然而,张九龄罢相贬官,朝政大权落到李林甫手中后,很多忠正之士被打击、遭排斥,政治局面日趋黑暗,王维的理想随之破灭。虽然在这期间,王维没有遭排斥,反而得到了升迁,但他内心仍很矛盾,“自顾无良策”,只好跳出是非圈子,归隐山林。
这是一首酬和的诗,诗人在诗中自述志趣,表明心迹,说明自己决意归隐,从诗面上看,诗人乐观通达,生活得悠然自得,但细细品味,字里行间还是流露出消极无奈的情绪,耐人寻味,发人深思。
春中田园作
王维
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
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
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
临觞忽不御,惆怅思远客。
【诗文解释】
屋上有一只喜鸠在鸣叫,村边开着大片的白色杏花。手持斧子去整理桑树那长长的枝条,扛起锄头去察看泉水的通路。去年的燕子飞回来了,好像认识它的旧巢。屋里的旧主人在翻看新年的日历。举杯欲饮,又停了下来,想到离开家园作客在外的人,不由惆怅惋惜。
【词语解释】
觇:侦察。
觞:古代人喝酒用的酒杯。
【诗文赏析】
「诗中画」是王维山水田园诗的一个重要特色,即诗中有画,画中有情,因此具有极高的艺术性。
这首田园作正是一幅取景、构图都颇具匠心的田园画卷,画的是一首春天的颂歌,鸟儿叫了,杏花白了,农夫们也拉开了农事的序幕。诗中充满了春天的气息,但是作者并没有渲染春天的姹紫嫣红,而是用淡淡的文笔加以描述。这淡淡的文字却成功地向我们传达了春天的到来。诗人通过敏锐的感觉,捕捉到了早春的景象,诗中的景物都充满了生机,而人们也在春天的熏陶之下,对未来满怀着憧憬。诗人在赞美这大好春光的同时,又为那些远在他乡无法享受和领略这美好的生活的游子们感到惆怅和惋惜。
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
王维
渭水自萦秦塞曲,黄山旧绕汉宫斜。
銮舆迥出千门柳,阁道回看上苑花。
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
为乘阳气行时令,不是宸游玩物华。
【诗文解释】
渭水径自曲折地环绕着秦地,黄山斜绕在汉宫脚下。皇帝的车架从重重官门间的垂柳夹道中远处,在阁道上回头看看宫苑里的花木。云雾中耸立着双凤阁好像要飞起来,细雨中种着春树,散落着万户人家。皇帝出游是为了乘着阳气顺应时令,不是为了游玩欣赏景色。
【词语解释】
渭水:渭河,黄河最大的支流。
黄山:指黄丽山,在长安西北。
阳气:指春气。
物华:美好的景物。
【诗文赏析】
这首诗题中的`蓬莱宫,即唐大明宫。唐代宫城在长安东北,而大明宫又在宫城东北。兴庆宫在宫城东南角。开元二十三年,从大明宫经兴庆宫,一直到城东南的风景区曲江,筑阁道相通。帝王后妃可由阁道直达曲江。王维的这首七律,就是唐玄宗由阁道出游时在雨中春望赋诗的一首和作。所谓“应制”,指应皇帝之命而作。当时以同样题目写诗的还有其他人。可以说是由唐玄宗发起的一次比较热闹的赛诗会。诗人描写了美好的阳春景色,充满了生机,突出了安宁幸福的生活景象,颇令人神往。这首诗工整畅达,技巧纯熟。
观猎
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诗文解释】
角弓上的箭和着强劲的寒风呼啸射出,英武的将军飞驰在渭城的郊野狩猎。枯草茫茫,挡不住猎鹰敏锐的双眼,积雪融尽,疾驰的马蹄越发轻快。转眼之间,马队穿过新丰市,回到细柳营中。再回首,遥望那挽弓射雕的地方,只见笼罩着大地的暮云却一片平静。
【词语解释】
角弓:装饰着兽角的硬弓。
渭城:古时的咸阳。
新丰市:故址在今陕西临潼东北。
细柳营:在今陕西长安。
暮云平:傍晚的云层与大地连成一片。
【诗文赏析】
诗人用激情洋溢、豪兴湍飞的语言描绘了一次普通的狩猎活动,笔力遒劲、气势恢弘。综观全诗,半写出猎,半写猎归,起得突兀,结得意远。出猎时英姿飒爽,归猎时踌躇满志。景中寓情,于景的变化中见情的消长。颔联体物精细,对仗精妙。诗中隐藏着三个地名,却使人浑然不觉,运用典故而无雕琢痕迹。所有这些手法都表达了诗中人生气远出的意态与豪情。
归嵩山作
王维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诗文解释】
清澈的河川水环绕一片草木,车马悠闲自得地在路上行进。流水好像有情谊,傍晚的归鸟与我一起回来。荒凉的城池靠着古老的渡口,落日的余辉洒满秋天的山峦。在那遥远的嵩山下面,回去关上门谢绝人事。
【词语解释】
清川:清流。
相与:互相作伴。
关:门。
【诗文赏析】
这首诗写作者辞官归隐途中所见的景色和心情。嵩山,在今河南登封县北。
在归隐的途中,诗人面对一片秋景,写诗抒怀,显示出诗人归隐的闲适,也表现了他归隐的决心。虽然秋色也使他感到了凄清,但很快他就调适过来,趋于淡薄恬静。全诗没有任何修饰,随意写来,情真意切,平淡自然,不着痕迹。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诗文解释】
不知香积寺在哪里,走了好几里才进入白云缭绕的山峰。古木参天没有人行的小路,深山里不知何处传来阵阵钟声。流泉遇到岩石发出幽咽的响声,日光照在幽深的松林上生出寒意。暮色降临宁静潭水弯曲之处,安然修禅制服各种欲望。
【词语解释】
无人径:不见人影的径路。
冷青松:为青松所冷。
曲:水边。
安禅:安然入禅境。
【诗文赏析】
诗人晚年的诗文中常带有一种恬静的意境。这首诗,就是以他沉湎于佛学的恬淡心境,描写山林古寺的幽邃环境,从而造成一种清高幽僻的意境。这首诗的前六句写的都是景色,然而无处不透露诗人的心情。
诗人进入茫茫山林中寻访香积寺,见景生情,由远到近,描绘了访问途中见到的景色,透露恬淡宁静的气氛。全诗由景写情,构思巧妙,自然天成。
汉江临眺
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诗文解释】
楚国的地界与三湘连接,在荆门与九条支流相通。地势开阔,江水好像一直滔滔流到天外,远处山色若隐若现,时有时无。城市就似在水面上浮动,波涛汹涌好像使远处的天空摇动起来。襄阳正是风和日丽,一片好风光,留下来与山翁共醉。
【词语解释】
三湘:湘水总称。
九派:长江九条支流。
江流:汉江水。
浮:浮于。
风日:风光。
【诗文赏析】
这首《汉江临眺》可谓王维融画法入诗的力作。诗人泛舟汉江,以淡雅的笔墨为我们描绘了汉江周围壮丽的景色。笔法飘逸,错落有致,优美素雅,意境壮阔,就像一幅山水画,给人以美的享受。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