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嘲的诗句
【第1句】:曲终人散方罢手,傻傻守侯满筐愁,自知失去不再拥有,还苦苦奢求覆水能收!自嘲小诗
【第2句】:爷人处处伴花行,自此江湖盛爷名。爷名千古必留香,不唱怨歌雨霖铃。自嘲小诗
【第3句】:憧憧满眼事何稠,落落论心思独幽。去国未能身一叶,怀人但觉日三秋。池塘春草方同梦,江汉归舟更别愁。安得萧韶仪两凤,不妨燕雀自嘲啁。陈傅良《和刘进之韵兼简吴阜之》
【第4句】:蓍草晨占大易爻,松肪夜借隐书抄。饥时每就猿分果,宿处时从鹤寄巢。旋卖荆薪持取醉,偶逢野叟即论交。颓然坐阅人间事,耐辱禁愁却自嘲。陆游《野兴》
【第5句】:身闲宜晚食,岁晏忌晨兴。人自嘲便腹,吾方乐曲肱。睡蛇虽不去,梦虺已无凭。寄语中林客,思禅病未能。王安石《身闲》
【第6句】:何须把酒问青天?我本凡尘快乐仙。一诗写尽世间事,道我疯癫不疯癫?自嘲小诗
咏自嘲的诗句集锦
(一)
行路摇摇似醉人,脑壳摆摆自残身。
十七年里无成就,常惹讥讽无自尊。
纵有千般难言苦,装欢咽泪面如春。
爱装高雅充李杜,偶弄诗篇狂妄浑。
(二)
兴谋事业走他乡,历尽风波苦断肠。
赖有名头空惹眼,端无美誉受非常。
疏通哲理偏高论,灌溉思维费激扬。
憎我千翻亏力气,平添里外一身伤!
(三)
踽踽行来渐废颓,红尘已倦任莺催。
居山空有雄心在,临水难排赤子哀。
傲骨堪夸称雅士,流言可恨落空杯。
东风待把豪情佐,犹抱江山醉一回。
(四)
每结愁情暗自伤,百般滋味耐人尝。
空捞日月心疲惫,势转乾坤力主张。
若渴醍醐来灌顶,恳求智慧助空囊。
我因击碎前翻景,风雨兼程找路藏。
(五)
玉宇琼楼三万里,扶摇直上九重天。
应邀月府看丹桂,又赴天庭赏管弦。
兜率殿中求圣药,五莲池里采荷莲。
鸡鸣吵醒神仙梦,素面充饥用票钱。
(六)
跌宕蜿蜒路太长,遭逢每遇事空忙。
悬棺作业难实现,流水功劳未计量。
怒放激情谋策略,铺开砥砺做文章。
如今未了华胥梦,何日才能显一方?
(七)
讷言愚昧性颇柔,破帽粗衣未入流。
自叹街头猴被耍,若逢孱弱我存忧。
心慈只善唯艰苦,脸薄无能不苟求。
贫贱由来知命蹇,一杯浊酒任春秋。
(八)
天高羽翼露锋芒,展翅来回受冷枪。
原是低贫行径路,偶随华贵背行囊。
无知惹得粘灾祸,乞巧捶成碎液浆。
四十年来飘未定,不知何处是吾乡。
(九)
浮生百味总难堪,倦暮残阳酒尚酣
守拙懒寻兴旺计,痴情偏是现尤昙。
杯中岁月三千觉,梦里姻缘一线参。
回首前尘何处望,东风消息尽空谈。
(十)
拱手连连送流年,扶摇直上九重天。
紫气迎面东风送,鸿运临门青鸟衔。
黄粱一梦聊自娱,弄玉吹箫凤凰台。
物华天宝乐天命,知止留余天地宽。
(十一)
平生疏淡远浮喧,陋室清宁自比仙。
一盏灯晖床畔侧,几行书页枕头边。
时而兴至寻乡野,间或思亲访故园。
晚趁夕阳无限好,菩提树下愿心添。
(十二)
蓬窗不掩易多风,燕噪莺喧入户中。
人有情怀须各异,文关见地岂相同。
树高未必花枝秀,山小反而路径通。
错把诗才拼胜负,原来智者属痴聋。
自嘲诗歌
我本是一颗小小的石头,
就应该被深埋在泥土之中。
可是,一不小心,
遇到了采石工人,
让我露出了自己真容。
我本是一朵弱弱的野花,
静静地生长在山谷之中。
可是有一个牧童,
不经意间看到了我的身影,
他把我插入花瓶,
世人就知道了我的行踪。
我本生性寒冷,
没有多少热情,
可是,我被人投入了熔炉,
从而变得浑身通红。
所以,
偶尔也会灼伤靠近我的人们。
我本弱不禁风,
可是,却被置于荒山野岭,
于是我只能在逆境中生存。
假若我能终其一生不见天日,
哪该是何等的幸运!
就不会转世人间,饱受苦辛。
可是,
不幸的'是我托生了人间,
就得倍受许多的苦痛。
假若我能一世不出山谷,
就能保持固有的清纯,
看不见尘世的浑浊,
何处沾染许多的埃尘?
当所有的行为,
都不是自己的主观愿望,
该是怎样的一种不幸?
自嘲鲁迅
引导语:鲁迅诗近代文学的伟人,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自嘲》原文,译文及赏析。
自嘲(1932年)
运交华盖欲何求①?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②。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③。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注释】
①鲁迅《华盖集·题记》:“这运(指华盖运),在和尚是好运:顶有华盖,自然是成佛作祖之兆,但俗人可不行,华盖在上,就要给罩住了,只好碰钉子。”
②《吴子·治兵》:“如坐漏船之中。”《晋书·华卓传》,华卓说:“得酒满数百斛船,……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
③《左传》哀公六年:“鲍子曰:‘汝忘君(齐景公)之为孺子牛而折其齿乎?’”洪亮吉《北江诗话》卷一引钱季重作的柱帖:“酒酣或化庄生蝶,饭饱甘为孺子牛。”“孺子”,鲁迅说,本意是指的自己的儿子——子婴,后来借指劳动人民了。
【译文】
交了倒霉运怎还会想有顺心事,躺在床上连身都不敢翻一下倒把头给碰到墙上。因此,上大街低低压下破帽遮住脸,唯恐被人看见,招来不测的横祸,我就像酒装在漏船里,在江心激流中打转,随时有被江水吞没的危险,逃不脱的晦气啊!我这人不招人喜欢,许多人指斥我,骂我,诅咒我,本该没病也死掉,但我偏偏横着眉毛一动也不动地既不悲也不怒地照常活着,真够不知羞的;自己也知道自己既无大志也没什么能耐,而甘心在家扮老牛让孩子牵着跑,逗孩子玩,也实在是个窝囊废。然而,咒骂任人咒骂,窝囊我自窝囊,只要自己还有能够安身的小楼,躲进小楼成为一统天下,楼外任什么我才不管它呢。
《鲁迅日记》1932年10月12日:“午后,为柳亚子书一条幅云:(略)。达夫赏饭,闲人打油,偷得半联,添成一律以请之。”按,10月5日郁达夫在聚丰园宴请兄郁华,请鲁迅作陪。诗中“破”作“旧”,“漏”作“破”。后来鲁迅为日本杉本勇乘题此诗于扇面,“对”作“看”。
①鲁迅《华盖集·题记》:“这运(指华盖运),在和尚是好运:顶有华盖,自然是成佛作祖之兆,但俗人可不行,华盖在上,就要给罩住了,只好碰钉子。”②《吴子·治兵》:“如坐漏船之中。”《晋书·华卓传》,华卓说:“得酒满数百斛船,„„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
③《左传》哀公六年:“鲍子曰:‘汝忘君(齐景公)之为儒子牛而折其齿乎?’”洪亮吉《北江诗话》卷一引钱季重作的柱帖:“酒酣或化庄生蝶,饭饱甘为儒牛。”
这首诗,特别是其中“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一联,可谓家喻户晓。但多年以来论者无一例外肯定、赞赏“横眉冷对”一联,不但撇开诗题“自嘲”不顾,将自嘲释为自誉,更进一步认为鲁迅对此也持首肯、赞赏态度,其实鲁迅何尝如此。
此诗作于1932年10月,这时,左联已成立两年,左联柔石等五烈士已牺牲一年多,而距离鲁迅逝世只有四年,鲁迅已成为成熟的马克思主义者。众所周知,鲁迅一直是“解剖自己并不比解剖别人留情面”(《而已集·答有恒先生》),鲁迅在掌握了马克思主义以后,不仅用它来抨击、揭露形形色色的反动派及假马克思主义者,而且用它来解剖自己。“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更无情地解剖我自己。”(《坟·写在坟的后面》)《自嘲》正是一篇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对自己过去人生观、战斗姿态的自我解剖。
作诗的时候鲁迅的处境怎样呢?他说:
上海曾大热,近已稍凉,而文禁如毛,缇骑遍地,则今昔不异,久而见惯,故旅舍或人家被捕去一少年,已不如捕去一鸡之耸人耳目矣。我亦颇麻木,绝无作品,真所谓食菽而已。(鲁迅1932年8月15日《致台静农》)
前面所说的正是“华盖”的具体内容;最后一句“我亦颇麻木„„”说的是迫害已到了难以动弹的地步,正是“未敢翻身已碰头”的注脚,是全部自嘲的出发点。
“破帽”一联是对自己过去处世态度的第一重回顾。上句原为“旧帽”,言不改故装;下句原为“破船”,言不识艰险。这是自嘲的第一方面:客观形势是“未敢翻身已碰头”,主观上却依然故我,不识艰险,不作相应策略之改变。
“横眉”句谈自己对敌斗争的'态度,“俯首”句谈自己对亲人的态度。从诗的结构承继关系说,是对自己处世态度进一层具体剖析。为人处世最要紧的当然是对敌与亲的憎和爱。这一联是自剖-自嘲的第二方面。鲁迅在二重“围剿”中成为空前的民族英雄,对敌人是最坚决、最勇敢的战士,但他非常讲究策略,最善随机应变,他是一个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斗争艺术家,无产阶级文化营垒的主帅。1932年前后他曾多次批评不讲策略的蛮干:时危人贱,任何人在何地皆可死„„忆前此来函,颇多感愤之言,而鄙意颇以为不必,„„因一时之刺激,释武器而奋空拳,于人于己,两无益也。(1932年3月20日《致李秉中》)
郑君(振铎)锋芒太露而昧于中国社会情形,蹉跌自所难免。(1932年6月5日《致台静农》)
乔峰事蒙如此郑重保证,不胜感荷。其实此君虽颇经艰辛,而仍不更事,例如与同事谈,时作愤慨之语,而听者遂掩其本身不平之语,但掇彼语以上闻,借作取媚之资矣。顷已施以忠告,冀其一心于馁,三缄厥口,此后庶免于咎戾也。(1932年8月1日《致许寿裳》)
这些信中所批评的“释武器而奋空拳”、“锋芒太露”、“时作愤慨之语”正是与“横眉冷对”一样不策略的“于人于己,两无益也”的表现。由此可见鲁迅不是提倡“横眉冷对”,而是批评“横眉冷对”。
在1932年7月8日致黎烈文的信中,鲁迅更全面地阐述了他的斗争策略和采取这策略的现实依据:
我与中国新文人相周旋者十余年,颇觉以古怪者为多,而漂聚于上海者,实尤为古怪,造谣生事、害人卖友,几乎视若当然,而最可怕的是动辄要你生命。但倘遇此辈,第一切戒愤怒,不必与之针锋相对,只须对之一笑,徐徐扑之。
从这里可以见出,鲁迅提倡的不是“横眉冷对”,而是“横眉巧对”。
同时,鲁迅对“俯首甘为孺子牛”也持有发展的认识。
生今之世,而多孩子,诚为累坠之事,然生产之费,问题尚轻,大者乃在将来之教育,国无常经,个人更无所措手,我本以绝后顾之忧为目的,而偶失注意,遂有婴儿,念其将来,亦常惆怅,然而事已如此,亦无奈何,长吉诗云:己生须己养,荷担出门去。只得加倍服劳,为孺子牛耳,尚何言哉。(1931年4月《致李秉中》)
从“只得”与“无可奈何”可以看出鲁迅是不甘作“孺子牛”的,或者说是不赞赏“甘为孺子牛”的。他因忧国忧民,不愿有子,而又极富人伦之情。肖红说鲁迅曾承认自己对待下一代的感情是“母性”之情。(《新文学史料》1981年3期69页)他一方面说“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不丈夫”甚至取笔名、刻印章为“孺牛”、“孺子牛”,对膝下眼前的下一代倾注了远超于父爱之情;一方面理性上又觉得“遂有婴儿,念其将来,亦常惆怅”,表达了“不甘”如此之意,视为可笑之举,列为自嘲的内容。
这里的“孺子”主要是亲属子女,推而广之,也指年青一代,鲁迅同样也由持“俯首”的姿态转为否定“俯首”的分析态度:
我一向是相信进化论的,总以为将来必胜于过去,青年必胜于老人,„„后来我明白我倒是错了。我在广东,就目睹了同是青年,而分成两大阵营,或则投书告密,或则助官捕人的事实!我的思想因此轰毁,后来便时常用了怀疑的眼光去看青年,不再无条件的敬畏了。
(《三闲集·序言》)
“躲进小楼”两句是全诗总结。在检讨、回顾、剖析了自己过去的人生观、战斗姿态后表示对目前情况的自剖、自嘲。鲁迅一方面是终身在与敌人作韧性的战斗,晚年显示出更为坚定,更为清醒的特点;另一方面,在禁锢得比罐头还严实的上海,“文禁如毛,缇骑遍地”,二重“围剿”,四伏危机;进不能行寸步,席地避难长达数月;退而从北京的老虎尾巴逼退到上海且介亭。革命者何时有扬眉吐气之时,如此人生,如此中国,可悲而又可笑!这是自嘲的最后一点。比前不同的是带有被逼退的文化战士的悲哀,失去战场、远离硝烟的寂寞。
同时,他深居孤岛,独战小楼,常常深感“吟罢低眉无写处”,并没有尽自己所能,说尽自己所想说的话,做尽自己想做的事。
我为旅沪以来,谨慎备至,几乎谢绝人世,结舌无言。(1932年2月4日《致李秉中》)
我亦颇麻木,绝无作品。(1932年8月15日《致台静农》)
左联战士柔石等走向政治斗争,“只要学起来”的铿锵哲言时刻在冲击着他,而他内心更有积蓄已久的因献身民族解放不得不放弃个人志趣的苦闷,“这显然由于他的艺术的天才在要求发展而又未能尽量发展的缘故。”(冯雪峰《回忆鲁迅》)“躲进小楼”中有一种“千古文章未尽才”自觉的伤痛。
当然,这些自嘲中的矛盾、悲哀和伤痛绝不说明鲁迅畏怯或偷懒,也不说明鲁迅后期作品稀少或不伟大,这些却也包含一位伟大人物严于审视自己的自谦、自叹,绝非自誉则可以确信。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