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散文集文学网!

整本书阅读探讨口号集合50条

文心雕龙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拓展阅读视野;

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和方法;

提升鉴赏研究的能力和思维;

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

促进生命感悟和精神成长。

阅读准备:

(一)阅读版本选择

《红楼梦》版本较多,高中生进行“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并不在于版本考证或甄别,而是为了学习前人的阅读经验,习得整本书阅读的方法,从而读懂文本,把握文本丰富的内涵和精髓,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为此,可以根据学生的阅读特点和需求,推荐学生准备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红楼梦》。其前八十回以曹雪芹创作的《石头记》庚辰本为底本,后四十回则认为是无名氏续写,由程伟元和高鹗整理。这个版本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校勘,聘请了吴世昌、吴组缃、周汝昌、启功等老红学家作为顾问,凝聚了冯其庸和众多工作人员的心血,已刊行36年;而且书页对疑难字词及文化常识都有详细注释,对学生读懂《红楼梦》,感受其丰厚的艺术魅力,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和意义。

(二)阅读时间安排

引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与研讨”,首先老师得读起来,才能有设计阅读活动的视野和格局,才能有阅读经验和方式的发现和积累。

其次,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主体终归是学生,要让学生读起来。要充分尊重学生对《红楼梦》进行原生态阅读的自由和权利,让学生在与文本的亲密接触与对话中探寻长篇章回体小说的阅读方法,围绕小说的主线梳理情节,了解复杂的人物形象,在贾府尤其是大观园这富有典型意义的环境中,感受其日常生活的细节中蕴含的人性、人情和社会内涵。

在高一学年第二学期开展《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可以充分利用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方式,将每周的1-2课时的阅读课留给学生静心阅读,每周周末让学生阅读四至六个章回,通过写作读书心得、在公众号展示优秀笔记、填写阅读清单等方式,带动和督促学生阅读。在日常课间鼓励学生就自己的阅读困惑和老师交流探讨,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阅读方法指导

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接触的多是单篇文章,缺乏长篇小说、学术著作的学习方法,也就难以准确把握《红楼梦》的写作特点和阅读方法。多元的教学方法虽可显著提高学生对《红楼梦》的学习兴趣,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是整本书阅读的执行者,有效的阅读方法才能帮助学生更清晰完整地理解《红楼梦》的内涵。

【第1句】:有计划地开展阅读

《红楼梦》对于高中生来说趣味性不强,缺乏教师正确的引导,学生难以选择此类型的书进行整本书阅读。语文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整本书阅读更需要学生持之以恒。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制定切实可行且具体细化到每天的阅读计划。阅读时间可充分利用午饭、晚饭后等休息时间,而不需要占用大量的主体时间段。语文课中可采用上述多元现代化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有效帮助学生理解《红楼梦》。

【第2句】:精读与略读相结合

精读节奏缓慢,与大脑处理信息的节奏不匹配,虽易于理解所读信息但不利于记忆。而略读是利用人脑的图像超强记忆能力摄入文字,能在短时间摄取大量文字信息,长期坚持,可锻炼优良超宽的视觉感知能力。基于《红楼梦》容量大的特点,可采用略读的方式进行快速阅读。快速阅读前要求学生先阅读有关专家点评、内容梗概,从而抓住重点再进行整本书阅读。而后,可从诗词的角度理解章回的主要内容。而精读,是针对教材中的重要篇章部分,进行全面、深入、精细地理解,掌握篇章结构、情节含义,将宏观的略读与微观的精读有效结合从而提高阅读效率。

【第3句】:质疑阅读

质疑状态下的学生通过思考、查阅资料,学习兴趣及效率更高,善于提出不同的见解从而加深对作品的理解程度。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让学生懂得如何提问,这也是使学生终身受益的能力。教师要纠正教育观念,营造出让学生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敢于提问的能力。在鼓励学生质疑时,更要培养学生如何去提出质疑,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在该提出问题的地方提出问题”。在阅读《红楼梦》作品时,应引导学生带着批判的眼光去阅读,并将遇到的疑问拿到阅读课中分小组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对《红楼梦》的理解更加深入。如在阅读课文《林黛玉进贾府》时,学生若是顺着课文思路阅读会发现林黛玉的处境一直是寄人篱下的。但若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课文,有些学生可能会提出疑问,林黛玉的父亲好歹是地方官,林黛玉为何会身无分文、落魄至此?

(四)阅读参考资料推荐

高中生阅读《红楼梦》,会随着阅读的深入逐渐产生不满足的感觉,老师要及时给学生推荐阅读书目,让学生进行反复、深入地阅读。以下书目可以建议学有余力的学生自主阅读:作者传记类,如周汝昌著的《泣血红楼》,樊志斌著的《曹雪芹传》;《红楼梦》其他版本类,如周汝昌先生校订的《石头记》,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文本细读类,如周汝昌著的《红楼梦小引》,王蒙著的《红楼梦启示录》,白先勇著的《细读红楼梦》,欧丽娟著的《大观红楼》,蒋勋著的《蒋勋说红楼梦》,蒋和森著的《红楼梦论稿》,北京大学通识教材《红楼梦十五讲》。参读资料旨在了解时代背景,借鉴名家观点,最终要鼓励学生读出自我。

阅读任务:

任务一:初读理解:在要点导读下通读全书

鉴于《红楼梦》篇幅较长,通读可以放在假期完成,也可以贯穿在一个或半个学期之中,利用课上及课下时间。初读《红楼梦》,学生会遇到各种有形无形的困难,教师在初读课上主要起激趣、引领、疏通和监督的作用。

一方面,教师按章回考查学生对关键情节和人物的记忆与感知,如通过填写阅读清单或在网络平台上设置每天阅读后的任务。任务以考查识记和读取能力为主,检测学生对情节和人物等内容的关注,并鼓励学生整理自己的阅读感受和疑惑。阅读任务的检测要注意覆盖不同层次学生的学情。当然,也可以进行一些趣味活动,如《红楼梦》知识竞赛。(竞赛题附在文件夹)

另一方面,教师应在学生通读前和通读中穿插必要的导读课,清除知识背景、阅读心态和内容难点上的障碍。要点导读主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背景导读。介绍作者“生于繁华,终于沦落”的人生际遇和创作动机。

语言导读。介绍小说口语与古典书面语结合的语言特点,描写不避琐细的写实主义特点。

内容结构导读。可以导读通常被视为小说总纲的前四回,也可以概述性地介绍红楼故事的主要内容线索,作好阅读铺垫。

手法导读。介绍小说呼应设伏、谐音象征、不写之写等重要的艺术构思与手法。

心态导读。告诉学生回到《红楼梦》所处的封建贵族世家的传统中,去揣摩体认人物的心理、思想和言行,进而更合理地理解人物的行为和命运。

具体而言,初读导读重在交流阅读经验,探索阅读方法。比如,读回目,理清结构及主线。《红楼梦》是章回体作品,其回目犹如小说的“眼睛”,简练工整,精要地概括了各回的主要内容。在整本书阅读之前,可以引导学生掌握初读回目以梳理整本书内容及主线的方法。可以分别选择了含有贾府环境及运势变化和含有众女儿称呼及命运走向的回目,让学生品读关键词,从而把握小说的网状结构,理清其主线:一是家道中落的'纵向主线,小说以贾府为中心,叙述了四大家族由鼎盛走向衰败的过程;二是人物聚散的横向主线,小说以宝黛爱情悲剧为中心,叙述了众多女性的不幸命运。这样引导,避免了老师的强行灌输,既让他们掌握了阅读章回体作品的方法,也让学生在紧咬文本的过程中自己去发现、获取信息。高一学生初读《红楼梦》,会有人产生读不下去的感觉,老师要适当地在尊重学生原生态阅读的自由上,“变着法儿地”带着学生读。“通读”,形象地说,即学生“连滚带爬”地读。《红楼梦》篇幅之长,章回之多,情节之密,人物之众,常常让初读者摸不着头绪,老师可带着学生编写章回提纲,以初知小说内容,梳理故事情节,感知书中人物。

任务二:赏读体验:精心设计活动,丰富阅读体验

《红楼梦》艺术地位独步古今,文化内涵博大丰厚,如何引导高中生在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中,感受其艺术之美、文化之丰?这需要老师精心布置阅读任务,设计活动,既能整合《红楼梦》的内容和艺术,又能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欲望。

比如可以设计以下系列阅读任务和活动:

【第1句】:哭红悲艳处——《红楼梦》人物赏析

(1)活动一:我有我喜欢

小组合作,每一组自主讨论确定本组展示的最喜爱人物。可下载视频,可分享原文,可引证资料,可综述观点,可制作PPT……充分展示“我”心目中最喜爱的红楼人物。此活动旨在利用学生娴熟的多媒体技术,让学生在甄别、取舍的过程中关注原著、赏读原文,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锻炼、展示自己,自然提升学生学习信心和参与热情。

(2)活动二:世界是个大观园

要求每位学生根据自己对周围同学、朋友、亲人等的观察了解,为其在大观园中找到最相对应的人物,并说明理由。例如:才情突出者,冠之黛玉;通古博今者,赞之宝钗;勤勉上进者,比之香菱;活跃能辩者,评之湘云;乖巧懂事者,谓之袭人……

此活动旨在通过趣味活动,引领学生重新审读文本、审视自我,实现对原著文本的二次探究解读目标。

(3)活动三:猜猜我是谁

学生每人准备一两段关于《红楼梦》人物描写的文字。文字可以是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也可以是人物的诗歌作品。将准备文字统一书写于小纸条上,纸条统一放置于指定的纸盒内。学生依次随机抽取,现场打开纸条进行答题,猜猜所写人物是谁。

要猜出人物,除了熟悉作品外,更要对人物的性格、心理等有所分析。所以,“猜”是回忆、联想、推断等多种思维活动的综合过程。

【第2句】:一场盛大的对话——《红楼梦》语言艺术赏析

(1)活动一:表演——笑骂皆是情

学生选择数个经典片段,进行角色扮演,体验文学语言背后的意蕴。

其中有说话巧妙的正面例子。如①指桑骂槐:探宝钗黛玉半含酸(《红楼梦》第八回)。②语意双关:宝钗借扇机带双敲(《红楼梦》第三十回)。③言必有据:秋爽斋偶结海棠社(《红楼梦》第三十七回)。

有说话出错的反面例子。如①错由情生:宝钗偶失误(《红楼梦》第二十五回)。②急不择言:鸳鸯骂嫂误伤人(《红楼梦》第四十六回)。学生在熟悉对白、模拟练习中,逐步体会《红楼梦》人物的说话艺术,感悟说话是一门艺术,出错也是人之常情。

活动结束后,可布置学生再次观看87版和20xx版电视剧《红楼梦》相关片段,对照同学表演,结合原著文字,文案谁的表演最得我心、最得作者心。

(2)活动二:研读——冰山露一角

语言即心理。在“《红楼梦》人物赏析”活动三及“《红楼梦》语言艺术赏析”活动一基础上,教师可适当引导学生对《红楼梦》人物话语心理做一定的探究。

——袭人进言王夫人,袭人知道什么时候说事半功倍;

——贾芸求职王熙凤,贾芸知道什么方式说目标达成;

——探春劝说贾母,探春知道什么身份说更有效果。

不论是袭人的聪明、贾芸的乖巧,还是探春的懂事,他们都擅于抓住对方的心理罢了。

让学生试着以点评的方式写写,对话表现人物什么样的心理,课上分享后整理成文。

任务三:研读分析:整合取舍内容,借助资料专题研读

高中阶段开展整本书阅读比初中更进一层的地方在于,应基于审辩思维对人物、情节及主题进行理性分析。阅读不能全靠混沌模糊的感性理解,每一个是非判断或价值判断,都需要理性的、有理有据的分析论证。

《红楼梦》研读课就是通过通读之后的阅读学情调查,师生共同提出一系列不同层次的问题,使学生在细读研读中增进对作品的理解,在对丰富多彩的红楼人物的感知中,提升形象思维,培养科学分析、解读小说的理性思维。

专题研读的基本思路是从单篇精读到多篇整读。《红楼梦》呈网状交织的结构,但很多章回段落单独拿出来也能自成一个完整独立的艺术天地。如林黛玉进贾府、王熙凤协理宁国府、晴雯撕扇、黛玉葬花、龄官画蔷、刘姥姥进大观园等。故可先立足重要单篇,了解典型情节中的主要典型形象,再以多个相关单篇构成一组人物阅读专题,形成多篇整合的阅读模式,在更广阔的故事发展情节线上动态立体地理解主要人物形象。

事实上,学生可以也应该寻找最使自己感动的故事、人物、场景进行赏读。鉴于《红楼梦》篇幅太长,把握有难度,教师需要为其提供一个分析的切口和抓手。《红楼梦》作为一部体量巨大、意蕴丰赡的书,具有无穷尽的解读可能,可深可浅。那么,中学生应该读到什么层次?朝哪个方向读呢?这是需要考虑清楚的。也就是说,我们的专题研读设计首先必须基于我们对这部作品的意义定位。

教师应在充分尊重学生自主阅读和欣赏的基础上,划定他们可以达到和应该达到的欣赏解读边界。整本书阅读首先要考虑小说的“母题”,阅读不能漫无目的,没有方向的思维不可能走向确定;不能宽泛无边,没有边界的思维难以走向清晰;也不能没有焦点,没有聚焦的思维难以走向精确。

比如说将研读《红楼梦》的意义定位为:了解社会世情、感悟真善美爱。了解社会世情,即将《红楼梦》视为一部一定程度上反映或再现封建贵族世态人情、历史政治、文化民俗的作品,以社会的、历史的、文化的眼光去读这部小说。小说呈现的人间百态、众生群像,是我们走进、了解这部作品一个基础性、背景性的内容。感悟真善美爱,即将《红楼梦》的价值重心放在小说传递的真、善、美、爱之上。品评作者在宝黛爱情以及永恒的真善美的大观园中寄托的人格理想、社会理想、审美理想。根据这两点价值定位,可以确定三个专题研读方向及相关精读单篇:

专题【第1句】:宝黛钗故事:还泪神话、宝黛初见、黛玉半含酸、静日玉生香、宝玉论亲疏、比戏子事件、共读西厢、黛玉葬花、怒摔通灵、宝钗双敲、诉肺腑、互剖金兰语、黛玉之死

专题【第2句】:荣宁府大事:演说荣国府、林黛玉进贾府、王熙凤理家、元妃省亲、宝玉挨打、刘姥姥进大观园、荣国府元宵开夜宴、贾敬之死、王熙凤大闹宁国府、抄检大观园

专题【第3句】:大观园琐事:小红遗帕、晴雯撕扇、龄官画蔷、海棠结社、香菱学诗、芦雪广联诗、探春理家、紫鹃试玉、平儿行权、湘云醉卧、香菱学诗、绣春囊风波、晴雯之死

学生至少选择一个专题,重新细读相关章回,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理解性、探究性阅读。教师的任务则是通过提供进阶式任务,在关键处设问,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阶梯1:单篇故事概述,增进对情节和细节的把握。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简述每一单篇的情节概要,进一步厘清人物关系和事件发展的脉络,熟悉并加强对重要细节的记忆,为进一步探究问题做好准备。

阶梯2:模仿红学评点派,根据自己的体会进行批注式细读。教师展示脂砚斋以及晚清名家评点《红楼梦》的案例,要求学生从言行、心理、文法、语言、个性化感悟等角度对某几回进行点评式阅读。

阶梯3:在篇章关键细节处设问,激发学生思考。例如,在人物细微的心理活动处设问。再如,在理解人物的关键点处设问。

阶梯4:设置探究性和开放性话题,在多篇整读、统观阅读下分析人物和情节。例如,在前后比较对照中分析人物。读“黛玉半含酸”和“静日玉生香”两片段。可设问:比较这两个片段中宝黛钗的故事,文案宝玉与黛、钗不同的相处方式,以及黛钗在这两个片段中表现出的不同的性格特点。再如,整体把握人物的宏观探究题,我们可以设置这样一些开放性问题:

【第1句】:黛玉爱哭泣流泪,请梳理黛玉主要有过几次流泪?黛玉是因为什么而流泪?结合专题1相关情节片段分析。

【第2句】:以时间点为横坐标,以大概的情感温度值为纵坐标,给宝黛爱情发展画走势图。

【第3句】:王熙凤的笑与林黛玉的哭,都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试从专题2中王熙凤的几处“笑”来分析其人物形象。

【第4句】:专题3涉及贾府贵族生活中衣食住行、省亲、丧葬、迎客、庆生、宴饮等诸多活动,以某一个或某几个片段为例,分析小说是如何表现贾府生活的。

【第5句】:结合专题3相关章回,探究为什么贾宝玉那么喜欢和女孩儿“厮混”在一起。

【第6句】:贾宝玉有哪些绰号(外号/别称),这些绰号分别反映了他怎样的特点?

以上任务要求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定一两个问题进行深入阅读探究,形成结论,并在研讨课上分享。

任务四:精读深思,提交综合性读写成果

《红楼梦》中可供开发的活动元素很多,但一定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目的应是以活动的形式激励和培养学生文本分析、文献阅读、问题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高中阶段的整本书阅读评价应注重培养学生用成文的书面表达对整本书进行鉴赏与评价的能力。《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课程的完结也应以每个学生提交一份综合性读写成果为宜。同样,这一点离不开教师的选题指引。可以提供了五大类写作方向供学生参考:

【第1句】:章回鉴赏类

赏析某一个经典章回,如《我看“黛玉葬花”》

《我读“香菱学诗”》《细读“王熙凤协理宁国府”》。

【第2句】:人物赏析类

全面地或选定某个具体角度来评价人物,如

《我看黛玉的“小性儿”》《大观园中的少女诗人——我看黛玉之才》《我把宝钗比花》《浅谈晴雯》

《我看凤姐之“辣”》。

【第3句】:问题探究类

把对小说中具体细节问题的探究整理成文,如

《贾宝玉为什么赠送给林黛玉旧帕子?》《为什么黛玉视宝玉为“知己”?》。

【第4句】:想象创作类

基于小说情节之上的想象类文学再创作,如

《假如我和××生活一天》《我给××当丫鬟/小厮》

(××为《红楼梦》中的人物)。

【第5句】:跨文体媒介类

根据自身的兴趣或才能,学生可以将《红楼梦》某一章节改成话剧,或者将某一情节拍摄成微电影等。

综合读写成果是学生终结性评价的主要依据,教师在活动课中同样需要做好指导工作。学生读写完成后,教师应鼓励学生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总结《红楼梦》的阅读经验,并公开展示优秀作品并及积集成册。

特别说明:

【第1句】:注意经验的总结和迁移。比如:【第1句】:师生应注意将阅读、探究过程中的所感所思重新整理成文字,小组同学相互评分,推举论文魁首。然后小组魁首参与班级论文魁首评比。教师作为特别嘉宾,友情加入推举活动,其文章可作为特别文章,供每位学生阅读。【第2句】:阅读经典的文学作品时,重要的文字需要反复读、简单的文字可以复杂读、单一的文字能够多元读。越是经典的作品越是需要反复阅读,这是此次《红楼梦》阅读活动所得的可迁移的阅读经验。

【第2句】:注意任务清单和评价量表的编制及使用指导。计划合理,指令清晰,评价指标科学明确对对于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整本书阅读非常重要。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进行编制。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下)

学习目标:

拓展阅读视野;

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和方法;

提升鉴赏研究的能力和思维;

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

促进生命感悟和精神成长。

阅读准备:

(一)阅读版本选择

《红楼梦》版本较多,高中生进行“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并不在于版本考证或甄别,而是为了学习前人的阅读经验,习得整本书阅读的方法,从而读懂文本,把握文本丰富的内涵和精髓,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为此,可以根据学生的阅读特点和需求,推荐学生准备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红楼梦》。其前八十回以曹雪芹创作的《石头记》庚辰本为底本,后四十回则认为是无名氏续写,由程伟元和高鹗整理。这个版本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校勘,聘请了吴世昌、吴组缃、周汝昌、启功等老红学家作为顾问,凝聚了冯其庸和众多工作人员的心血,已刊行36年;而且书页对疑难字词及文化常识都有详细注释,对学生读懂《红楼梦》,感受其丰厚的艺术魅力,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和意义。

(二)阅读时间安排

引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与研讨”,首先老师得读起来,才能有设计阅读活动的视野和格局,才能有阅读经验和方式的发现和积累。

其次,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主体终归是学生,要让学生读起来。要充分尊重学生对《红楼梦》进行原生态阅读的自由和权利,让学生在与文本的亲密接触与对话中探寻长篇章回体小说的阅读方法,围绕小说的主线梳理情节,了解复杂的人物形象,在贾府尤其是大观园这富有典型意义的环境中,感受其日常生活的细节中蕴含的人性、人情和社会内涵。

在高一学年第二学期开展《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可以充分利用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方式,将每周的1-2课时的阅读课留给学生静心阅读,每周周末让学生阅读四至六个章回,通过写作读书心得、在公众号展示优秀笔记、填写阅读清单等方式,带动和督促学生阅读。在日常课间鼓励学生就自己的阅读困惑和老师交流探讨,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阅读方法指导

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接触的多是单篇文章,缺乏长篇小说、学术著作的学习方法,也就难以准确把握《红楼梦》的写作特点和阅读方法。多元的教学方法虽可显著提高学生对《红楼梦》的学习兴趣,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是整本书阅读的执行者,有效的阅读方法才能帮助学生更清晰完整地理解《红楼梦》的内涵。

【第1句】:有计划地开展阅读

《红楼梦》对于高中生来说趣味性不强,缺乏教师正确的引导,学生难以选择此类型的书进行整本书阅读。语文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整本书阅读更需要学生持之以恒。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制定切实可行且具体细化到每天的阅读计划。阅读时间可充分利用午饭、晚饭后等休息时间,而不需要占用大量的主体时间段。语文课中可采用上述多元现代化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有效帮助学生理解《红楼梦》。

【第2句】:精读与略读相结合

精读节奏缓慢,与大脑处理信息的节奏不匹配,虽易于理解所读信息但不利于记忆。而略读是利用人脑的图像超强记忆能力摄入文字,能在短时间摄取大量文字信息,长期坚持,可锻炼优良超宽的视觉感知能力。基于《红楼梦》容量大的特点,可采用略读的方式进行快速阅读。快速阅读前要求学生先阅读有关专家点评、内容梗概,从而抓住重点再进行整本书阅读。而后,可从诗词的角度理解章回的主要内容。而精读,是针对教材中的重要篇章部分,进行全面、深入、精细地理解,掌握篇章结构、情节含义,将宏观的略读与微观的精读有效结合从而提高阅读效率。

【第3句】:质疑阅读

质疑状态下的学生通过思考、查阅资料,学习兴趣及效率更高,善于提出不同的见解从而加深对作品的理解程度。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让学生懂得如何提问,这也是使学生终身受益的能力。教师要纠正教育观念,营造出让学生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敢于提问的能力。在鼓励学生质疑时,更要培养学生如何去提出质疑,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在该提出问题的地方提出问题”。在阅读《红楼梦》作品时,应引导学生带着批判的眼光去阅读,并将遇到的疑问拿到阅读课中分小组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对《红楼梦》的理解更加深入。如在阅读课文《林黛玉进贾府》时,学生若是顺着课文思路阅读会发现林黛玉的处境一直是寄人篱下的。但若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课文,有些学生可能会提出疑问,林黛玉的父亲好歹是地方官,林黛玉为何会身无分文、落魄至此?

(四)阅读参考资料推荐

高中生阅读《红楼梦》,会随着阅读的深入逐渐产生不满足的感觉,老师要及时给学生推荐阅读书目,让学生进行反复、深入地阅读。以下书目可以建议学有余力的学生自主阅读:作者传记类,如周汝昌著的《泣血红楼》,樊志斌著的《曹雪芹传》;《红楼梦》其他版本类,如周汝昌先生校订的《石头记》,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文本细读类,如周汝昌著的《红楼梦小引》,王蒙著的《红楼梦启示录》,白先勇著的《细读红楼梦》,欧丽娟著的《大观红楼》,蒋勋著的《蒋勋说红楼梦》,蒋和森著的《红楼梦论稿》,北京大学通识教材《红楼梦十五讲》。参读资料旨在了解时代背景,借鉴名家观点,最终要鼓励学生读出自我。

阅读任务:

任务一:初读理解:在要点导读下通读全书

鉴于《红楼梦》篇幅较长,通读可以放在假期完成,也可以贯穿在一个或半个学期之中,利用课上及课下时间。初读《红楼梦》,学生会遇到各种有形无形的困难,教师在初读课上主要起激趣、引领、疏通和监督的作用。

一方面,教师按章回考查学生对关键情节和人物的记忆与感知,如通过填写阅读清单或在网络平台上设置每天阅读后的任务。任务以考查识记和读取能力为主,检测学生对情节和人物等内容的关注,并鼓励学生整理自己的阅读感受和疑惑。阅读任务的检测要注意覆盖不同层次学生的学情。当然,也可以进行一些趣味活动,如《红楼梦》知识竞赛。(竞赛题附在文件夹)

另一方面,教师应在学生通读前和通读中穿插必要的导读课,清除知识背景、阅读心态和内容难点上的障碍。要点导读主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背景导读。介绍作者“生于繁华,终于沦落”的人生际遇和创作动机。

语言导读。介绍小说口语与古典书面语结合的语言特点,描写不避琐细的写实主义特点。

内容结构导读。可以导读通常被视为小说总纲的前四回,也可以概述性地介绍红楼故事的主要内容线索,作好阅读铺垫。

手法导读。介绍小说呼应设伏、谐音象征、不写之写等重要的艺术构思与手法。

心态导读。告诉学生回到《红楼梦》所处的封建贵族世家的传统中,去揣摩体认人物的心理、思想和言行,进而更合理地理解人物的行为和命运。

具体而言,初读导读重在交流阅读经验,探索阅读方法。比如,读回目,理清结构及主线。《红楼梦》是章回体作品,其回目犹如小说的“眼睛”,简练工整,精要地概括了各回的主要内容。在整本书阅读之前,可以引导学生掌握初读回目以梳理整本书内容及主线的方法。可以分别选择了含有贾府环境及运势变化和含有众女儿称呼及命运走向的回目,让学生品读关键词,从而把握小说的网状结构,理清其主线:一是家道中落的纵向主线,小说以贾府为中心,叙述了四大家族由鼎盛走向衰败的过程;二是人物聚散的横向主线,小说以宝黛爱情悲剧为中心,叙述了众多女性的不幸命运。这样引导,避免了老师的强行灌输,既让他们掌握了阅读章回体作品的方法,也让学生在紧咬文本的过程中自己去发现、获取信息。高一学生初读《红楼梦》,会有人产生读不下去的感觉,老师要适当地在尊重学生原生态阅读的自由上,“变着法儿地”带着学生读。“通读”,形象地说,即学生“连滚带爬”地读。《红楼梦》篇幅之长,章回之多,情节之密,人物之众,常常让初读者摸不着头绪,老师可带着学生编写章回提纲,以初知小说内容,梳理故事情节,感知书中人物。

任务二:赏读体验:精心设计活动,丰富阅读体验

《红楼梦》艺术地位独步古今,文化内涵博大丰厚,如何引导高中生在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中,感受其艺术之美、文化之丰?这需要老师精心布置阅读任务,设计活动,既能整合《红楼梦》的内容和艺术,又能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欲望。

比如可以设计以下系列阅读任务和活动:

【第1句】:哭红悲艳处——《红楼梦》人物赏析

(1)活动一:我有我喜欢

小组合作,每一组自主讨论确定本组展示的最喜爱人物。可下载视频,可分享原文,可引证资料,可综述观点,可制作PPT……充分展示“我”心目中最喜爱的红楼人物。此活动旨在利用学生娴熟的多媒体技术,让学生在甄别、取舍的过程中关注原著、赏读原文,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锻炼、展示自己,自然提升学生学习信心和参与热情。

(2)活动二:世界是个大观园

要求每位学生根据自己对周围同学、朋友、亲人等的观察了解,为其在大观园中找到最相对应的人物,并说明理由。例如:才情突出者,冠之黛玉;通古博今者,赞之宝钗;勤勉上进者,比之香菱;活跃能辩者,评之湘云;乖巧懂事者,谓之袭人……

此活动旨在通过趣味活动,引领学生重新审读文本、审视自我,实现对原著文本的二次探究解读目标。

(3)活动三:猜猜我是谁

学生每人准备一两段关于《红楼梦》人物描写的文字。文字可以是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也可以是人物的诗歌作品。将准备文字统一书写于小纸条上,纸条统一放置于指定的纸盒内。学生依次随机抽取,现场打开纸条进行答题,猜猜所写人物是谁。

要猜出人物,除了熟悉作品外,更要对人物的性格、心理等有所分析。所以,“猜”是回忆、联想、推断等多种思维活动的综合过程。

【第2句】:一场盛大的对话——《红楼梦》语言艺术赏析

(1)活动一:表演——笑骂皆是情

学生选择数个经典片段,进行角色扮演,体验文学语言背后的意蕴。

其中有说话巧妙的正面例子。如①指桑骂槐:探宝钗黛玉半含酸(《红楼梦》第八回)。②语意双关:宝钗借扇机带双敲(《红楼梦》第三十回)。③言必有据:秋爽斋偶结海棠社(《红楼梦》第三十七回)。

有说话出错的反面例子。如①错由情生:宝钗偶失误(《红楼梦》第二十五回)。②急不择言:鸳鸯骂嫂误伤人(《红楼梦》第四十六回)。学生在熟悉对白、模拟练习中,逐步体会《红楼梦》人物的说话艺术,感悟说话是一门艺术,出错也是人之常情。

活动结束后,可布置学生再次观看87版和20xx版电视剧《红楼梦》相关片段,对照同学表演,结合原著文字,文案谁的表演最得我心、最得作者心。

(2)活动二:研读——冰山露一角

语言即心理。在“《红楼梦》人物赏析”活动三及“《红楼梦》语言艺术赏析”活动一基础上,教师可适当引导学生对《红楼梦》人物话语心理做一定的探究。

——袭人进言王夫人,袭人知道什么时候说事半功倍;

——贾芸求职王熙凤,贾芸知道什么方式说目标达成;

——探春劝说贾母,探春知道什么身份说更有效果。

不论是袭人的聪明、贾芸的乖巧,还是探春的懂事,他们都擅于抓住对方的心理罢了。

让学生试着以点评的方式写写,对话表现人物什么样的心理,课上分享后整理成文。

任务三:研读分析:整合取舍内容,借助资料专题研读

高中阶段开展整本书阅读比初中更进一层的地方在于,应基于审辩思维对人物、情节及主题进行理性分析。阅读不能全靠混沌模糊的感性理解,每一个是非判断或价值判断,都需要理性的、有理有据的分析论证。

《红楼梦》研读课就是通过通读之后的阅读学情调查,师生共同提出一系列不同层次的问题,使学生在细读研读中增进对作品的理解,在对丰富多彩的`红楼人物的感知中,提升形象思维,培养科学分析、解读小说的理性思维。

专题研读的基本思路是从单篇精读到多篇整读。《红楼梦》呈网状交织的结构,但很多章回段落单独拿出来也能自成一个完整独立的艺术天地。如林黛玉进贾府、王熙凤协理宁国府、晴雯撕扇、黛玉葬花、龄官画蔷、刘姥姥进大观园等。故可先立足重要单篇,了解典型情节中的主要典型形象,再以多个相关单篇构成一组人物阅读专题,形成多篇整合的阅读模式,在更广阔的故事发展情节线上动态立体地理解主要人物形象。

事实上,学生可以也应该寻找最使自己感动的故事、人物、场景进行赏读。鉴于《红楼梦》篇幅太长,把握有难度,教师需要为其提供一个分析的切口和抓手。《红楼梦》作为一部体量巨大、意蕴丰赡的书,具有无穷尽的解读可能,可深可浅。那么,中学生应该读到什么层次?朝哪个方向读呢?这是需要考虑清楚的。也就是说,我们的专题研读设计首先必须基于我们对这部作品的意义定位。

教师应在充分尊重学生自主阅读和欣赏的基础上,划定他们可以达到和应该达到的欣赏解读边界。整本书阅读首先要考虑小说的“母题”,阅读不能漫无目的,没有方向的思维不可能走向确定;不能宽泛无边,没有边界的思维难以走向清晰;也不能没有焦点,没有聚焦的思维难以走向精确。

比如说将研读《红楼梦》的意义定位为:了解社会世情、感悟真善美爱。了解社会世情,即将《红楼梦》视为一部一定程度上反映或再现封建贵族世态人情、历史政治、文化民俗的作品,以社会的、历史的、文化的眼光去读这部小说。小说呈现的人间百态、众生群像,是我们走进、了解这部作品一个基础性、背景性的内容。感悟真善美爱,即将《红楼梦》的价值重心放在小说传递的真、善、美、爱之上。品评作者在宝黛爱情以及永恒的真善美的大观园中寄托的人格理想、社会理想、审美理想。根据这两点价值定位,可以确定三个专题研读方向及相关精读单篇:

专题【第1句】:宝黛钗故事:还泪神话、宝黛初见、黛玉半含酸、静日玉生香、宝玉论亲疏、比戏子事件、共读西厢、黛玉葬花、怒摔通灵、宝钗双敲、诉肺腑、互剖金兰语、黛玉之死

专题【第2句】:荣宁府大事:演说荣国府、林黛玉进贾府、王熙凤理家、元妃省亲、宝玉挨打、刘姥姥进大观园、荣国府元宵开夜宴、贾敬之死、王熙凤大闹宁国府、抄检大观园

专题【第3句】:大观园琐事:小红遗帕、晴雯撕扇、龄官画蔷、海棠结社、香菱学诗、芦雪广联诗、探春理家、紫鹃试玉、平儿行权、湘云醉卧、香菱学诗、绣春囊风波、晴雯之死

学生至少选择一个专题,重新细读相关章回,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理解性、探究性阅读。教师的任务则是通过提供进阶式任务,在关键处设问,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阶梯1:单篇故事概述,增进对情节和细节的把握。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简述每一单篇的情节概要,进一步厘清人物关系和事件发展的脉络,熟悉并加强对重要细节的记忆,为进一步探究问题做好准备。

阶梯2:模仿红学评点派,根据自己的体会进行批注式细读。教师展示脂砚斋以及晚清名家评点《红楼梦》的案例,要求学生从言行、心理、文法、语言、个性化感悟等角度对某几回进行点评式阅读。

阶梯3:在篇章关键细节处设问,激发学生思考。例如,在人物细微的心理活动处设问。再如,在理解人物的关键点处设问。

阶梯4:设置探究性和开放性话题,在多篇整读、统观阅读下分析人物和情节。例如,在前后比较对照中分析人物。读“黛玉半含酸”和“静日玉生香”两片段。可设问:比较这两个片段中宝黛钗的故事,文案宝玉与黛、钗不同的相处方式,以及黛钗在这两个片段中表现出的不同的性格特点。再如,整体把握人物的宏观探究题,我们可以设置这样一些开放性问题:【第1句】:黛玉爱哭泣流泪,请梳理黛玉主要有过几次流泪?黛玉是因为什么而流泪?结合专题1相关情节片段分析。【第2句】:以时间点为横坐标,以大概的情感温度值为纵坐标,给宝黛爱情发展画走势图。【第3句】:王熙凤的笑与林黛玉的哭,都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试从专题2中王熙凤的几处“笑”来分析其人物形象。【第4句】:专题3涉及贾府贵族生活中衣食住行、省亲、丧葬、迎客、庆生、宴饮等诸多活动,以某一个或某几个片段为例,分析小说是如何表现贾府生活的。【第5句】:结合专题3相关章回,探究为什么贾宝玉那么喜欢和女孩儿“厮混”在一起。【第6句】:贾宝玉有哪些绰号(外号/别称),这些绰号分别反映了他怎样的特点?

以上任务要求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定一两个问题进行深入阅读探究,形成结论,并在研讨课上分享。

任务四:精读深思,提交综合性读写成果

《红楼梦》中可供开发的活动元素很多,但一定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目的应是以活动的形式激励和培养学生文本分析、文献阅读、问题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高中阶段的整本书阅读评价应注重培养学生用成文的书面表达对整本书进行鉴赏与评价的能力。《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课程的完结也应以每个学生提交一份综合性读写成果为宜。同样,这一点离不开教师的选题指引。可以提供了五大类写作方向供学生参考:

【第1句】:章回鉴赏类

赏析某一个经典章回,如《我看“黛玉葬花”》

《我读“香菱学诗”》《细读“王熙凤协理宁国府”》。

【第2句】:人物赏析类

全面地或选定某个具体角度来评价人物,如

《我看黛玉的“小性儿”》《大观园中的少女诗人——我看黛玉之才》《我把宝钗比花》《浅谈晴雯》

《我看凤姐之“辣”》。

【第3句】:问题探究类

把对小说中具体细节问题的探究整理成文,如

《贾宝玉为什么赠送给林黛玉旧帕子?》《为什么黛玉视宝玉为“知己”?》。

【第4句】:想象创作类

基于小说情节之上的想象类文学再创作,如

《假如我和××生活一天》《我给××当丫鬟/小厮》

(××为《红楼梦》中的人物)。

【第5句】:跨文体媒介类

根据自身的兴趣或才能,学生可以将《红楼梦》某一章节改成话剧,或者将某一情节拍摄成微电影等。

综合读写成果是学生终结性评价的主要依据,教师在活动课中同样需要做好指导工作。学生读写完成后,教师应鼓励学生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总结《红楼梦》的阅读经验,并公开展示优秀作品并及积集成册。

特别说明:

【第1句】:注意经验的总结和迁移。比如:【第1句】:师生应注意将阅读、探究过程中的所感所思重新整理成文字,小组同学相互评分,推举论文魁首。然后小组魁首参与班级论文魁首评比。教师作为特别嘉宾,友情加入推举活动,其文章可作为特别文章,供每位学生阅读。【第2句】:阅读经典的文学作品时,重要的文字需要反复读、简单的文字可以复杂读、单一的文字能够多元读。越是经典的作品越是需要反复阅读,这是此次《红楼梦》阅读活动所得的可迁移的阅读经验。

【第2句】:注意任务清单和评价量表的编制及使用指导。计划合理,指令清晰,评价指标科学明确对对于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整本书阅读非常重要。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进行编制。

《红楼梦》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感受人物形象。

2、体会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等描写的作用,学习表现人物某一方面特点的写作方法。

3、认识课文中的14个生字,摘录课文中描写人物的精彩句段。

【学习重难点】

学习通过语言、外貌、动作的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红楼梦》的信息,注意搜集有关贾母、王熙凤的资料。

2、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的生词。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第1句】:激趣导入

1、曹雪芹的《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全书以男女主角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塑造几百位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通过贾家荣宁两府的兴衰败落,表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被喻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篇文章,就是节选自这本古典文学名著。

2、交流课前搜集的信息。

3、教师补充:

《红楼梦》写的是一个大家族。这个家族的祖先曾随皇帝出过兵,兄弟二人都受封国公爵位。哥哥贾演封宁国公,弟弟贾源封荣国公,两家府第相连,就叫了宁国府和荣国府。到《红楼梦》开篇时,第一代人贾演、贾源,第二代人贾代化、贾代善都已过世,只有贾代善的妻子贾母还在。如今虽年事已高,把家政交给二儿媳王夫人和孙媳妇王熙凤主持,自己只带着孙儿辈寻开心,享清福,但在宁荣二府中仍握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贾府的老祖宗贾母有两个儿子名贾赦、贾政,一个女儿名贾敏。贾敏嫁林如海,只有一个独生女林黛玉。林黛玉母亲因病去世,外祖母想到黛玉年纪小没有人照顾,就派人把黛玉接进贾府。本文介绍的就是林黛玉初进贾府,王熙凤与其见面的情景。

【第2句】: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这篇课文的生字,相信同学们一定能读准字音:

⑴读书要细心,读不通的地方要多读几遍,要求读得准确、流利。

⑵遇到不理解的生词可通过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实在不理解的画下来留作讨论。

⑶不动笔墨不读书,将感受深刻的'文案或不理解的地方画下来。

2、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指名接力读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准读顺。师生随机纠错,并适当解答同学们的有关疑问。

3、再读课文,思考:

王熙凤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4、小组讨论,选代表发言。

【第3句】:深入读文,探究性格

导语:

王熙凤,是贾母的大儿子贾赦的儿子贾琏的妻子,贾母二儿子贾政的妻子王夫人的内侄女。长着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她精明强干,深得贾母和王夫人的信任,成为贾府的实际大管家。那么,王熙凤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呢?请同学们,再认真读课文,画出描写语言、外貌、动作的文案,仔细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以下教学分三块,分别从语言、外貌、动作三方面去分析人物形象。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学生的回答变序进行。在每一块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回答适时引出同类描写,进行分析比较,体会描写方法的作用,以便掌握描写方法。

1、外貌描写──美丽:

⑴同学们先读读外貌描写的文字,再看图,找出谁是王熙凤。

⑵为什么要描写王熙凤的外貌?

(因为这个人打扮与姑娘们不同,作者抓住了人物的牲进行描写。指导学生在描写人物外貌时要抓住特征写。)

⑶指导学生朗读。

2、语言描写──放纵,逢迎:

在《红楼梦》中,王熙凤有语言学家之称,下面我们就来领略一下她的说话艺术。

⑴我来迟了,没得迎接远客!

①这儿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王熙凤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②王熙凤又给林黛玉留下了什么印象?

(放诞无礼)

③出示这些人个个放诞无礼?敛声屏气什么意思?个个敛声屏气说明当时的气氛怎样。

④这样的气氛下,王熙凤竟文案笑笑地进场,足见其性格放纵,不拘小节。难怪贾母称他为凤辣子。

出示:

贾母笑道:你不认得叫他凤辣子就是了。

⑵天下真有这样标致人儿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呢!

①真去掉有什么不同?

(说明之前曾怀疑过,流露出对黛玉美貌的惊叹。)

②从才字你体会到了什么?

(有相见恨晚之意。)

③你能明白凤辣子说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象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嫡亲的孙女儿似的,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嘴里心里放不下。这句话的意思吗?

(她讲话时,周围人物除了林黛玉,还有和林黛玉同辈的迎春、探春、惜春众姐妹,还有众姐妹的母亲邢、王二夫人。如果她竭力赞美林黛玉,把黛玉捧上了天,那岂不冷落了贾府众人?而她这样表达,既高度赞美了林黛玉,又把三春摆在恰当的位置上,而不至于扬此失彼。看来她还是个心理学家,人际关系专家!她深谙如何掌握住人际关系的平衡。她的良苦心机,她的八面玲珑,由此可见一斑。)

④最后凤辣子为什么又要转喜为悲?说只可怜我这妹妹这么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呢!

(因为这个心理学家知道,姑妈去世不久,贾母痛失爱女,心里必定悲痛万分。她估计几句高兴的见面话之后,贾母该开始悲伤了,自己可不能只顾高兴,于是就抢在前头,转喜为悲。)

⑶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该打,该打!

①过渡:

凤辣子因为来迟了,并不知道在此之前贾母已一次大哭,一次呜咽,此时方略略止住。因而贾母听了此话,不是哭道,而是笑道:我才好了,倒来招我。还要她快再休提前话。这可要让这位心理学家难堪了。可她并不慌张,并没有露出马脚,而是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真是一个天才的表演家!

②凤辣子是真的忘了老祖宗了吗?引导学生联系贾母的地位想想。

(当然不是,恰恰相反,她一心都在老祖宗身上,唯老祖宗是从呢。其虚伪和机变逢迎的性格暴露得淋漓尽致。)

⑷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也只管告诉我。

①如果你是林黛玉,听了这话,你觉得王熙凤是个怎样的人物?

(一是热情,在贾母面前向林黛玉大献殷勤;二是炫耀身份,与林黛玉虽属同辈,口气却极像一个主人在对一个怯生生的孩子说话。)

②练习朗读王熙凤的所有语言,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3、动作描写──圆滑:

⑴让学生找出有关王熙凤的动作描写。

⑵从携、送、拭泪、拉这些动作的描写中,王熙凤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⑶把这些动作加进刚才的对话中再读一读。

⑷小组练习后再表演。

【第4句】:布置作业

有条件的同学,课外阅读《红楼梦》有关章节。

《红楼梦选读》教学设计

【第1句】:导入

【第2句】:比较阅读

(一)宝玉挨打的根本原因

这次贾政打宝玉显得极不寻常:一是打得格外狠毒,打得宝玉已经不能动弹了还要打,甚至想用绳子勒死宝玉;二是打的时候,不听人劝,直到王夫人来了说“快拿绳子来先勒死我”这样的话才住手。贾政这样毒打宝玉,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开始,贾政问宝玉“你那些还不足,还不自在”,原本无气,及至宝玉“惶悚”之态,“应对不似往日”,这才“生了三分气”,但并无打的意思。接着,宝玉结交名伶事发,贾政“气的目瞪口歪”,但也只是命宝玉“不许动!回来有话问你”,大概也没有打的意思。待到听了贾环的诬告,得悉宝玉有“yin辱母婢”之行为,“气的面如金纸”,终于大发雷霆,大喝一声:“快拿宝玉来!”一场毒打开始了。

在贾府,世家子弟放荡成习。贾政对于稍有“越轨”迹象的宝玉,为什么连事情的真相如何也不过问,便是一顿毒打?看看贾政是怎样说的:“你们问问他于的勾当可饶不可饶!素日皆是你们这些人把他酿坏了,到这步田地还来解劝。明日酿到弑君杀父,你们才不劝不成!”“弑君杀父”,一语道破天机。原来责政对宝玉的叛逆思想早有察觉,他担心宝玉终有一天会成为封建社会的叛逆者,才下了毒打的决心的。

(二)《抄检大观园》的写法特点

1.《抄检大观园》不像《宝玉挨打》那样使矛盾突然爆发,而是“引而不发”。

“抄检大观园”的大波澜是由一个小小的绣春囊引起的。绣春囊到了邢夫人手里后成了她打击王夫人、王熙凤的一张王牌。因为王夫人和王熙凤掌管着贾府的权力,出了绣春囊的丑事,自然是管家太太奶奶的罪过。王夫人拿着绣春囊到凤姐这里来的时候,“气色更变”“泪如雨下”,是因为这里包藏着她和邢夫人的矛盾斗争,这也是王夫人完全采纳邢夫人心腹王善保家的建议、决定抄检大观园的原因。

2.《抄检大观园》采取“分镜头”的艺术手法,随着时间的推移,把一处处被抄的情景逐次突现出来,在对比中形成波澜起伏的动人情节。

王熙凤怀着复杂的目的,带领王善保家的、周瑞家的等一群打手,深更半夜在大观园中抄检了七个地方。整个抄检过程,形成了两组对立的双方:一个是抄检与被抄检的对立双方,另一个是在抄检的一方中又有对立的双方。由于这些错综复杂的矛盾,再加上被抄检的七个地方的人物性格各不相同,因此整个抄检过程就形成了复杂纷坛、生动感人的情节。

对抄检这一重大事件,作者抓住了每个人物的性格特点,通过人物的行动来推动情节的发展。这样写使“抄检”这个很可能是雷同的事件,出现了变化莫测、惊心动魄的不同场面,按检的七个地方形成了一个个既有联系又独具特色的“分镜头”,强烈地突出了七处抄检的特色,使整个情节波澜起伏,千姿万态,花絮纷繁,引人入胜。

(三)“宝玉挨打”和“抄检大观园”是《红楼梦》描写的两大事件。从构思和表现手法方面比较异同

-

1.相同之处:①以人物的性格特点为出发点,通过人物的活动推动情节的发展;而人物性格的特点又在情节发展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②都写出了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等几个过程,每一个过程又是精心构思、巧妙安排而成的。

2.不同之处:①“宝玉挨打”采取的是使矛盾急剧激化、迅速暴发的手法;“抄检大观园”采用引而不发的方法。②“宝玉挨打”把各种矛盾集中在一个“舞台”上,情节紧凑;“抄检大观园”运用“分镜头”的`手段,在强烈的对比中,使每一个镜头都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

【第3句】:美文赏析

香菱跟黛玉学做诗,第一首写得不好,第二首还是不能令人满意;她不肯罢休,日夜苦吟,梦里也在做诗,第三首终于得到了众人的好评。

品读香菱写的第三首诗。

吟月

精华欲掩料应难,

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

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

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娥应借问,

何缘不使永团圆?

赏析:香菱在学诗实践中,经过几次挫折,找到了门径,第三首面目就大不一样。首句起得很有势头,恰似一轮皓月,破云而出;精华难掩,将自己才华终难埋没、学诗必能成功的自信心含蓄地传出。因知道寄情于景,第二句就像是自我身世的写照:顾影自怜,吐露了自己精神上的寂寞。颔联用修辞手法,抒发内心幽怨。颈联拓展境界,情景并出。至此,为末联作好了层层铺垫。结句的感唱,本是作诗人自己的,偏推给处境同样寂寞的嫦娥,诗意曲折,又紧扣咏月诗题;“团圆”两字,将月与人合咏,自然双关,余韵悠长。所以,众人看了都说:“这首诗不但好,而且新巧有意趣。”

【第4句】:拓展训练

《诉肺腑》

①“诉肺腑”是宝玉和黛王恋爱转入成熟的标志。你怎样评价宝黛的爱情。

②阅读《语文读本》所选的《红楼梦》章节,思考:为什么说林黛玉和贾宝玉的恋爱注定是一个悲剧。

《宝玉挨打》

“宝玉挨打”是《红楼梦》中最精彩的段落,也是情节发展的一个高潮。其写法,充分体现出戏剧艺术的特点、比如,全部的矛盾冲突都集中在贾政会客的大厅,人物先后出场。戏剧冲突的高潮是贾母登场……可以《宝玉挨打》为题,把小说改写成剧本。写成后也可以组织排练。

《香菱学诗》

从关系上来说,香菱学诗应由宝钗指点,但宝钗却一直反对。一向多愁善感、羸弱多病、孤傲尖刻的林黛玉则耐心地指导,这是值得深思的。请就此写一篇读书笔记。

《抄检大观园》

①王夫人突然来到王熙凤处,而且“气色更变”“一语不发,走至里间坐下”“含着泪”拿出那个绣春囊,继而“泪如雨下”。一向安祥端庄、心慈面善的王夫人,何以为了绣春囊而如此激动不安呢?讨论后,整理成一篇短文。

②在大观园众多女子中,探春是一位个性鲜明的人物。结合课文及《语文读本》相关章节的描写来评价她的言行,并思考:探春的悲剧意义是什么?

43764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