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散文集文学网!

赵云跟貂蝉的台词汇总100条

文心雕龙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三字经教案20课时

自从学习了经典名着《三字经》之后,有了很大的收获,明白了不少做人的道理。

【第1句】:授课目标

【第1句】:在熟练朗读《三字经》原文的基础上达到背诵的程度

【第2句】:初步了解我国历史发展的脉络和历代的主要人物及事件

【第3句】:知晓一些历史文化知识,从而开拓学生们的视野。

【第2句】:教学难点及重点

【第1句】:教学重点:在理顺历史发展头绪的基础上,把“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历史发展趋势通过朝代的更迭阐述出来,从而让学生们知道民族的分裂和融合促进了当时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第2句】:教学难点:怎样才能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把“分久必合,和久必分”的历史发展趋势传达给学生。

【第3句】:授课基本内容

【第1句】:《三字经》的新文案:“魏蜀吴”至“失统绪”。

【第2句】:根据文案,讲解朝代的更易,理解“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历史规律

【第3句】:介绍一些历史文化知识及个朝代相关的历史人物及事件。

【第4句】:授课提纲

【第1句】:发给学生课件让学生了解一下要讲解的内容

【第2句】:沿袭上几堂课的作法,找一位同学作班长(选一个不太活跃的同学,调动一下他的学习积极性)。提醒同学不要忘记课尾小擂台的游戏。(1’)

【第3句】:导入(2’)

选择题:有谁知道我们现在的社会是什么社会?

A资本主义社会B封建社会

C社会主义社会D奴隶社会

(答案:社会主义社会)——扩展四种社会基本形态:原始社会【人类形成的初期上古神话、三皇五帝一直到夏,不属于基本社会形态】奴隶社会【我国的奴隶社会是从夏到上堂课讲的春秋末期结束也就是公元前476年,大约1600多年的时间。】封建社会【战国时期我国正式进入了封建社会一直到辛亥革命才结束君主专制制度,经历了2000多年的历史。】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那么我们就接着上堂课的内容,继续领大家穿越时空隧道,到封建社会的历史长河中遨游一番吧!

【第4句】:诵读新文案(3')

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

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兴高齐。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

【读2遍:第1遍,老师领读,让学生们读准字音。第2遍,找一个学生上台读一遍,看看学生们是否读准了字音并加深对文案的印象。】

【第5句】:讲解文案,阐释概念,扩展知识(25-30’)

A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10-13’)

提问:谁知道我国的四大名著是什么?【找一个学生作答】

答案:《红楼梦》曹雪芹《水浒传》施耐庵

《西游记》吴承恩《三国演义》罗贯中

今天就和同学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其中一部名著《三国演义》里到底说得是哪三国吧。

板书用三个圆形标示出魏蜀吴,让学生猜一猜这三个图形可以组成什么图案,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

刘备:(161—223),字玄德,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为三国蜀国君王。东汉灵帝末年,与关羽、张飞一道讨黄巾军有功,遂为安喜寨县尉。密诛曹操不成,潜逃。三顾茅庐始得诸葛亮辅佐。后帮助孙权大胜曹操于赤壁,入侵夺取益州与南中,自立为西蜀国王。二二一年,于成都即位自称汉皇帝,年号章武。伐东吴兵败,损失惨重,退回白帝城,因病崩逝,享年六十三,谥号昭烈帝,史称为刘先主。

【第1句】:髀肉复生:后以此形容人长久安逸,壮志销磨,无所作为。

【第2句】:求田问舍【说解】求田问舍,原是刘备说许汜为国士,处纷乱之世,而无效主之志,只知道买田置屋,为个人利益打算,没有远大志向。后以求田问舍形容专营私利而胸无大志之士。

【第3句】:三顾茅庐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第4句】:如鱼得水【解释】好象鱼得到水一样。比喻有所凭借。也比喻得到跟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很合适的环境。“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有关刘备的歇后语】

【第1句】:刘备摔阿斗——收买人心

【第2句】:刘备访贤——三顾茅庐

【第3句】:刘备招亲——弄假成真

【第4句】: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关羽:字云长,东汉末年刘备麾下著名将领,与刘备,张飞桃园结义。在《三国演义》中被描述为蜀汉五虎上将之首,死后受民间推崇,又经历代朝廷褒封,佛教称为“伽蓝菩萨”,尊称为“关公”。被后来的统治者崇为“武圣”,与“文圣”孔子齐名。最后被封为“盖天古佛”。《三国演义》中,有“千里走单骑”“单刀赴宴”“温酒斩华雄”等佳话。

张飞:五虎大将之一,少时即与关羽共事刘备。在长坂坡当阳桥头上一声吼,吓退曹操五千精骑,公元221年为夺回荆州,同刘备起兵攻伐东吴。临行前,被部将范强(《三国演义》中误写作范疆)、张达刺杀,死时大约五十六岁。

⒈张飞吃豆腐——小菜一碟

⒉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⒊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

【第5句】:张飞的妈妈——无事生非(吴氏生飞)

6张飞吃称陀——铁了心了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琅邪阳都诸葛亮的八卦衣,鹅毛扇。

证明其才得两个实例:

神机妙算救后代

相传,诸葛亮在临死前对后代说:“我死后,你们中的一个将来会遇到杀身大祸。到那时,你们把房拆了,在墙里面有一个纸包,有补救的办法。”

诸葛亮死后,司马炎打下天下当了皇帝。他得知:朝廷中的一员将军是诸葛亮的后代,便想治治他。有一天,司马炎找了个借口,把这个将军定了死罪。在金殿上,司马炎问:“你祖父临死前说了些什么?”这个将军就一五一十地把诸葛亮的话说给他听。司马炎听后,使命令上兵们把房子拆了,取出纸包。只见纸包里面有封信,上面写着“遇皇而开”。土兵们把信递给炎,炎打开信,只见里面写道:“访问后返三步。”0立即站起身退后三步。他刚站稳,只听“咔嚓嚓”一声响,炎龙案上面正对的房顶上,一根玉掉下来。把桌椅砸得粉碎。炎吓得出了一身冷汗。反过来再看信后面写道,“我救你一命,请你留我后代一命。”看完这封信,暗暗佩服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后来.他把那个将军官复原职。

草船借箭

周瑜十分妒忌诸葛亮的才干。一天周瑜在商议军事时提出让诸葛亮赶制10万枝箭。诸葛亮答应三天造好,立下了军令状。诸葛亮事后请鲁肃帮他借船、军士和草把子。第三天,诸葛亮请鲁肃一起去取箭。这天,大雾漫天,对面看不清人。天还不亮,诸葛亮下令开船,并让军士擂鼓呐喊。曹操只叫gong弩手朝来船射箭。船两边都插满了箭。诸葛亮下令回师,这时曹操想追也来不及了。10万支箭“借”到了手。周瑜得知借箭的经过后长叹一声:我真不如他!

曹操:即魏武帝,字孟德,小名阿瞒。

华佗之死:(“麻沸散”是世界史最早的麻醉剂。创立了著名的五禽戏被后世尊之为“外科鼻祖”)

原来,曹操早年得了一种头风病,每次发作均头痛难忍。请了很多医生治疗,都不见效。听说华佗医术高明,曹操就请他医治。华佗只给他扎了一针,头痛立止。曹操怕自己的病再发,就强要华佗留在许昌做自己的侍医,供他个人使唤。华佗禀性清高,不慕功利,不愿做这种形同仆役的侍医。曹操几次写信要他回来,又派地方官吏去催。华佗又推说妻子病得厉害,不肯回来。曹操为此大发雷霆,不久,华佗被抓到许昌,为曹操治病。华佗诊断之后,说:“丞相的病已经很严重,不是针灸可以奏效的了。我想还是给你服麻沸散,然后剖开头颅,施行手术,这才能除去病根。”曹操一听,勃然大怒,认为华佗要谋害他,就把这位在中国医学上有杰出贡献的医生杀害了。

曹冲称象(13岁就死了)

有一次,东吴的孙权送给曹操一只大象,曹操十分高兴。大象运到许昌那天,曹操带领文武百官和小儿子曹冲,一同去看。

曹操的人都没有见过大象。这大象又高又大,光说腿就有大殿的柱子那么粗,人走近去比一比,还够不到它的肚子。

曹操对大家说:“这只大象真是大,可是到底有多重呢?你们哪个有办法称它一称?”嘿!这么大个家伙,可怎么称呢!大臣们纷纷议论开了。

一个说:“只有造一杆顶大顶大的秤来称。”

另一个说:“这可要造多大的一杆秤呀!再说,大象是活的,也没办法称呀!我看只有把它宰了,切成块儿称。”

他的话刚说完,所有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大家说:“你这个办法呀,真叫笨极啦!为了称称重量,就把大象活活地宰了,不可惜吗?”

大臣们想了许多办法,一个个都行不通。真叫人为难了。

这时,从人群里走出一个小孩,对曹操说:“爸爸,我有个法儿,可以称大象。”

曹操一看,正是他最心爱的儿子曹冲,就笑着说:“你小小年纪,有什么法子?你倒文案,看有没有道理。”

曹冲把办法说了。曹操一听连连叫好,吩咐左右立刻准备称象,然后对大臣们说:“走!咱们到河边看称象去!”

众大臣跟随曹操来到河边。河里停着一只大船,曹冲叫人把象牵到船上,等船身稳定了,在船舷上齐水面的地方,刻了一条道道。再叫人把象牵到岸上来,把大大小小的石头,一块一块地往船上装,船身就一点儿一点儿往下沉。等船身沉到刚才刻的那条道道和水面一样齐了,曹冲就叫人停止装石头。

大臣们睁大了眼睛,起先还摸不清是怎么回事,看到这里不由得连声称赞:“好办法!好办法!”现在谁都明白,只要把船里的石头都称一下,把重量加起来,就知道象有多重了。

曹操自然更加高兴了。他眯起眼睛看着儿子,又得意洋洋地望望大臣们,好像心里在说:“你们还不如我的这个小儿子聪明呢!”

孙权::“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二人辅佐。建安十三年(208年),孙权起兵西进,收服甘宁,围剿灭了黄祖。同年七月,汉丞相曹操南下,豫州牧刘备大败,曹操占了荆襄后给孙权写信,直意要取下东吴。东吴内部分为主战和主和两派,主战以鲁肃为首,主和以张昭为首。张昭在当时是很有说服力的,但孙权却有意一战。此时,鲁肃从江夏带来刘备军师诸葛亮,表明刘备联吴抗曹的决心。周瑜及时返回,说明投降曹操的种种弊端,说明战有望获胜。孙权果断决定,以周瑜为主帅,出兵三江口,与曹操决战,大破曹操。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战。

在同学猜想的答案基础上,用这三个圆简单的勾勒出一个鼎的图案,让同学们看手里的课件世纪宝鼎的图片。解释“鼎”的涵义。

世纪宝鼎

魏蜀吴象鼎的三足,那么在地图上三国是怎么分布的呢,他们的统治者都是谁呢。接下来,我们来依次看一下吧,板书结合三国的简单地图,介绍三国的方位与领导者。

这回同学们一定对三国不再陌生了,那么接下来就让大家放松一下,老师来给同学们讲几个《三国演义》里的故事吧。

首先给同学们讲的是一个关于朋友之间友情的故事。同学们请看手里的课件桃园三结义图片。

桃园三结义

桃园三结义的传说

涿县城里有一条大街叫忠义庙街。相传,张飞在这条街上开了个肉铺卖肉。他把肉系在门前一口井里,用千斤石板盖上,井旁竖起一块牌子,上面写着“谁能举起石,割肉白吃。”

有一天,关羽赶着小毛驴粜绿豆走到张飞肉铺门口,见了那牌子上写的字,心想:“好大的口气呀!”他上前用手轻轻地一掀,没费吹灰之力就掀起了千斤石,从井里拎出半片猪肉来搭在小毛驴上,一声没言语就“得儿驾”赶着小毛驴走了。等张飞回来,他老婆一五一十对他一学,他一听就火了,立刻追到集上要找人家算帐。

张飞是个粗中有细的人。他想自己有言在先,牌子上写得明白,这回儿又和人家争扯占不住理;又一想,这次要不声不响,以后他总来白吃肉那还得了吗!于是他想了另外一条办法来报复。他来到关羽的粮食摊上问:

“你这绿豆干不干?”

关羽说:“干!干得很!”

“我用手碾碾试试行吗?”

“行!那还不行!”张飞抓起一把绿豆来,用大拇指一碾,绿豆成面了。他又抓起一把绿豆来一碾,绿豆又成面了。他碾了一把又一把,不大的工夫,把关羽的半口袋绿豆给碾碎了【第7句】:八升。关羽认得他是张飞,知道他是不服气故意来找茬儿,就说:“老乡!你要买绿豆,买回去再碾成面儿好不好?在这里你都给我碾成面,我还怎么卖!”

“你不是让碾吗?”

“谁让你都给碾了?”两人说崩了,挽起袖子,拳打脚踢扭在一块。开始人们上前去拉,谁也拉不开。这时候,恰巧刘备赶集卖草鞋走到这里,他见两条大汉大打出手,却不见一个人敢上前去拉架,就想上去劝解。别人见他弱不禁风的样儿,劝他不要去。刘备不听这一套,上去两手往两处一拨拉,就把他俩给分开了。一手支住一个,关羽、张飞两人干跺脚,谁也摸不着谁。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一龙分二虎”。张飞和关羽经过一番撕打,互相都佩服对方的力气,又经过刘备从中一调停,两人又成了好朋友,于是在桃园三人拜盟结义。刘、关、张三人在桃园拜盟结义完了,下来就是排行次了。一般的拜盟兄弟当然是按年龄徘行次,可是张飞年龄最小却不同意。他说:“咱们排行次应比力气,谁力气大谁是大哥。”关羽说:“刘备一下把咱俩分开了,数他力气大,应该是大哥,咱俩不相上下,谁做老二老三都行,还比什么?”张飞不吭声。刘备说:“这样不行,就斗智吧!”张飞连声说:“好,好!”刘备说:“咱们比比看谁能把鸡毛扔到房上去,谁一扔就上去了谁就是大哥,好不好?”三人都同意,张飞性急,抓来一只鸡,拔下根鸡毛就使劲往房上扔,连扔几次都没扔上去。关羽也拔了根鸡毛使着劲地往上扔,也没扔上去。轮到刘备了,他不紧不慢地拎起那只鸡,轻径一抡就把整个鸡连同鸡毛扔到房顶上去了。”张飞说:“你扔鸡不算!”刘备说:“我总算把鸡毛扔上去了!”

张飞光哼哼无言以对,只好认愉。

刘备当了大哥,那么谁是老二老三呢?刘备说:“张飞扔得最早,扔得次数最多,可是都没成功,按道理应该排老三,关羽排二。”张飞无词,哈哈笑着说:“我认输,认输。”次日,于桃园中,备下乌牛白马祭礼等项,三人焚香再拜而说誓曰:“念刘备、关羽、张飞,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

这个故事告诉大家一定要珍惜朋友之间的友谊,只要这样你才能获得真正的友谊。

第二个故事美人计

在讲故事之前,我先提问一个问题,同学们喜不喜欢美女呀,有谁知道我国古代的四大美女是谁?

答案:西施(沉鱼)王昭君(落雁)貂蝉(闭月)杨玉环(羞花)——“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

【1。西施是大脚,发明了遮脚裙。

【第2句】:貂蝉是一眼大一眼小但貂蝉的估计是挺明显的。

【第3句】:王昭君是溜肩,故发明了垫肩。汉元帝匈奴青冢

【第4句】:杨贵妃倒还好,表面上都挺正常,很符合唐朝审美观,那就是胖,身高只有1米5,但是我想大家都不知道的是,杨贵妃有狐臭,所以她特别的喜欢沐浴。】

俗话说:英雄难过美人关,因此,有人使用美人计而除掉了害国害民的逆贼;也有人使用美人计却”赔了夫人又折兵”。《三国演义》中既有使用美人计成功的事例,也有使用美人计失败的事例。下面就是这样两个不同的事例。

【1:王司徒使连环美人计的故事】

司徒王充见诸候讨伐董卓的行动不了了之,董卓的气焰越来越嚣张,虽然心急如焚,却无计可施。

一天深夜,貂蝉见王充两眉愁锁,便主动对王充说:“倘有用妾之处,万死不辞。”五充见貂蝉不但貌美,而且如此大义,十分感动,便同貂蝉一起设下“连环计”。

王充先将貂蝉许配给吕布,又借故将貂蝉送到董卓府中。貂蝉凭着自己的胆识和机智,巧妙地离间了吕布与董卓之间的关系,使吕布产生了欲报夺妻之恨的念头。于是,王充便得用吕布之手,将董卓除掉了。

歇后语:吕布见貂蝉——一见钟情吕布戏貂蝉——英雄难过美人关

董卓戏貂蝉——死在花下董卓进京——来者不善

吕布再有一个极大的缺点,便是一朝得志就目中无人,和同僚关系搞的很糟糕。

持方天画戟,骑赤兔马,头戴金冠吕布是三国时期的一大英雄人物,人称“马中赤兔,人中吕布”。被曹操杀死在白门楼.

貂蝉是东汉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国色天香,有倾国倾城之貌,见东汉王朝被奸臣董卓所操纵,於月下焚香祷告上天,愿为主人担忧。王允眼看董卓将篡夺东汉王朝,设下连环计。王允先把貂蝉暗地里许给吕布,再明把貂蝉献给董卓。吕布英雄年少,董卓老奸巨猾。为了拉拢吕布,董卓收吕布为义子。二人都是好色之人。从此以後,貂蝉周旋于此二人之间,送吕布於秋波,报董卓于妩媚。

吕布自董卓收貂蝉入府为姬之後,心怀不满。一日,吕布乘董卓上朝时,入董卓府探貂蝉,并邀凤仪亭相会,貂蝉见吕布,假意哭诉被董卓霸占之苦,吕布愤怒。这时董卓回府撞见,怒而抢过吕布的方天画戟,直刺吕布,吕布飞身逃走,从此两人互相猜忌,王允便说服吕布,铲除了董卓。

貂蝉是这部以男性为人物主体的《三国志》之中,出场的少数几位女子中最为光彩夺目的女性形象。可以这样说,正是由于貂蝉的出现,才有了王司徒巧施连环计的佳话,才有了吕奉先大闹凤仪亭的风波,才有了凶横无忌权倾一时的董卓宫门前的被戮,才有了儿女情长武功盖世吕布的门楼上的殒命。貂蝉形象存在的意义就在于,在这个清一色男人争霸的世界里,成功地显示出了一个绝色女子的胆量与智慧,正是这种非凡胆量的展示与高度智慧的运用,加速了汉末军阀战乱时代的结束,促成了一代雄才曹操、刘备、孙权等人的崛起,从而使已经风雨飘摇的汉室江山得以继续延续。

【2:周瑜赔了夫人又折兵的故事】

歇后语:  孙权嫁妹——赔了夫人又折兵

三国时,荆州地处西川与东吴之间,是重要的兵家必争之地。当初,刘备窘迫时,向东吴“借”荆州以栖身,休养势力。后稍有恢复,东吴便再三索要荆州,刘备当然不会把自己的惟一立足之地放弃掉,也便以各种理由再三推拖。东吴的大都督周瑜十分气恼,便想用计取回荆州。周瑜想用美人计,将刘备骗到东吴后杀害,不想刘备与孙尚香真的成亲。于是周瑜又设玩物丧气之计,刘备果然被声色所迷,全不想回荆州。眼见到了年终,赵云来见刘备,诈称曹兵杀奔荆州,请刘备即刻返回。刘备说“必顺与夫人商议。”赵云说:若和夫人商议,必不肯教主公回。不如休说,今晚便好起程。”

刘备对孙夫人说,已到年关,想要拜祀祖宗。孙夫人说:休得瞒我,我已听知了也!方才赵子龙报说荆州危急,你欲还乡,故推此意。刘备见此情景,只得以实相告。孙夫人说:妾已事君,任君所之,妾当相随。刘备又说:夫人之心,虽则如此,争柰国太与吴候安肯容夫人去?于是孙夫人便以江边拜祖为名,望荆州逃去。

孙权得知刘备逃走,派兵追赶。危急之时,刘备便将周瑜以孙尚香为诱饵谋害自己实情说出。孙夫人听后对哥哥如此做十分不满。于是,上前怒斥前来追赶的吴将。帮助刘备逃到江边。乘上诸葛亮早已准备下的战船,终于回到荆州。

于是,周瑜为刘备娶亲,偷鸡不成丢把米,就成了流传至今的'讽刺故事了

这就是我们说的三国里的两个使用“美人计”的故事,故事听完了,我们来看回顾一下这就话的意思吧。

总结这句话的意思:东汉末年,魏国、蜀国、吴国争夺天下,形成三国相争的局面。后来魏灭了蜀国和吴国,但被司马懿篡夺了帝位,建立了晋朝,晋又分为东晋和西晋两个时期。

(提问时间:同学可以根据不懂的地方进行相关提问)

过渡:三国里有太多的东西需要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慢慢了解。建议学生可以看一下简译本的《三国演义》《三十六计》等书。

B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兴高齐。(5-7’)

提问:我们前面讲到了战国七雄谁知道是那个七个诸侯国?(找一个学生作答)

答案:齐、楚、燕、韩、赵、魏、秦。

【战国七雄指历史上东周战国时期七个最强的诸侯国的统称。】

讲解:区分一下宋齐和前后提到的宋齐的差别。这句话的意思:晋朝王室南迁以后,不久就衰亡了,继之而起的是南北朝时代。南朝包括宋齐梁陈,国都建在金陵。北朝指的是元魏。元魏后来也分裂成东魏和西魏,西魏被宇文觉篡了位,建立了北周;东魏被高洋篡了位,建立了北齐。

扩展:讲解时穿插六朝古都的相关知识重点讲一下洛阳(班里的学生大部分都是河南人,让他们了解一下家乡的历史)

【中国四大古都西安、北京、洛阳、南京】

洛阳:洛阳市位于河南省西部,横跨黄河中游两岸,“居天下之中,”素有“九州腹地”之称。洛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国古代伏羲、女娲、黄帝、唐尧、虞舜、夏禹等神话,多传于此。中华民族最早的历史文献“河图洛书”就出自洛阳,被奉为“人文之祖”的伏羲氏,根据河图和洛书画成了八卦和九畴。从公元前二十一世纪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建立起,先后有夏、商、西周、东周、东汉、三国时期魏等13个朝代在此建都,有“九朝古都”之称。自古以来,这里墨客骚人云集,因此有“诗都”之称,牡丹香气四溢,又有“花都”的美誉。洛阳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以“河图洛书”为代表的河洛文化是华夏文明的源头。

(提问时间:同学可以根据不懂的地方进行相关提问)

过渡:建议同学回到家乡时可以去感受一下洛阳的历史气息和文化氛围。

C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3-5’)

讲解:这句话的意思,等到杨坚建立了隋朝,才结束南北朝,统一天下(中国),即为隋文帝。文帝深知民间疾苦,一生勤俭爱民,只可惜识人不明,因改立次子杨广为太子,种下祸因;杨广即隋炀帝,荒淫无道,刚愎自用又好大喜功,连年征讨的结果,天下大乱民不聊生,引起各方声讨,只传了一代,才三十八年隋朝就灭亡了。

扩展:穿插隋朝的历史文化重点介绍一下隋唐大运河。

【以首都洛阳为中心,以通济渠、永济渠为“人”字状两大撇捺延伸,并通过邗沟和江南河,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河流。北通涿郡(今北京),南达余杭(今杭州),主航道全长2700公里,沟通中国南北和东部、中部的水运大动脉已经形成。】

【第5句】:扩展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知识(3-5’)

诗歌:三曹七子曹操、曹植、曹丕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曹操的名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

【年老的千里马伏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一日驰骋千里。有远大志向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

陶渊明南北朝民歌

《敕勒川》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木兰诗》

书法:王羲之: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其中,王羲之书写的《兰亭集序》为书家所敬仰,被称作“天下第一行书”。

【王羲之书换白鹅】

他认为养鹅不仅可以陶冶情操,还能从鹅的某些体态姿势上领悟到书法执笔,运笔的道理。有一天清早,王羲之和儿子王献之乘一叶扁舟游历绍兴山水风光,船到县禳村

附近,只见岸边有一群白鹅,摇摇摆摆的模样,甚是可爱,于是便生爱慕之情。

王羲之询问附近的道士,希望道士能把这群鹅卖给他。道士说:「倘若右军大人想要,就请代我书写一部道家养生修炼的《黄庭经》吧!」王羲之求鹅心切,欣然答应了道士提出的条件。这就是「王羲之书换白鹅」的故事。

【东床择婿】

二十岁时,有个太尉郗鉴派人到王导家去选女婿。当时,人们讲究门第等级,门当户对。王导的儿子和侄儿听说太尉家将要来提亲,纷纷乔装打扮,希望被选中。只有王羲之,好像什么也没听到似的,躺在东边的竹榻上一手吃烧饼,一手笔划着衣服。来人回去后,把看到的情况禀报给郗太尉。当他知道东榻上还靠着一个不动声色的王羲之时,不禁拍手赞叹道:这正是我所要的女婿啊!于是郗鉴便把女儿郗浚嫁给了王羲之。这故事便成了「东床」和「令坦」两个典故。【东床择婿】

【入木三分】

在他身上出现的成语还不只这些,据说有一次,他把字写在木板上,拿给刻字的人照着雕刻,这人用刀削木板,却发现他的笔迹印到木板里面有三分之深。这就是成语「入木三分」的由来。

【第6句】:总结(3')

从夏一直到隋,同学们有没有看到历史发展的一条规律,就是“分久必和,和久必分”,每一个朝代走到了一个阶段,都会被后一个朝代取代。就像我们经常听到的一句话“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一样,在分分和和之中历史的车轮才会向前滚动,所以同学们等你们长大以后应该会比老师们更上一层楼的。同时我们也应该了解到之所以每一个朝代都会被后一个朝代所取代,原因都是一样的就是失去民心,俗话说“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一定要多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多助人为乐这样才会赢得别人的真心相对,尤其是当班长的同学更应该如此。

【第5句】:背诵小擂台活动(10')(由助教协助维持秩序)

A朝代接龙游戏

B文案背诵

国学启蒙之《三字经》——第十三讲

【第1句】:授课目标

了解一些唐宋时期的历史知识,开拓一下知识面。

【第2句】:教学难点及重点

【第1句】:教学重点:领会理解这段的涵义,并对这一阶段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有一个了解。

【第2句】:教学难点:怎样有效的帮助同学们更快的背诵这段三字经

【第3句】:授课基本内容

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二十传,三百载。梁义之,国乃改。

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辽于金,皆称帝。

授课提纲

课前发课件给学生。

竞选班长,出一道上堂讲过的知识点谁回答对了谁就当班长。这样可以激励学生课下复习。

【第2句】:回顾上堂课讲过的内容,加深他们对以往知识的记忆。利用图表的形式演示历史的更替。

板书一

【第3句】:朗读上堂课讲过的三字经内容(读三遍:老师领读,学生领读,同学齐读),再此基础上给他们几分钟背诵,然后分成两组,进行背诵比赛。

【第4句】:导入新内容

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二十传,三百载。梁义之,国乃改。

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辽于金,皆称帝。

A熟读这段内容三遍,以便帮助同学读准字音,理清词句。(利用时间数轴的形式演示朝代的更替。)

板书二

B.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二十传,三百载。梁义之,国乃改。

讲解这句话的含义,穿插唐朝的历史文化知识。

历史:李渊是怎样当上皇帝的?他跟隋炀帝是什么关系?玄武门之变是怎么回事?唐人街的由来?

简述

玄武门之变发生于唐高祖武德九年(626年)。当时的秦王李世民在长安城宫城北门玄武门杀死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随后,李渊诏立世民为皇太子,下令军国庶事无论大小悉听皇太子处置。不久之后李世民即位,年号贞观。

起因

617年,李渊在李世民支持下在太原起兵反隋并很快占领长安。618年,隋炀帝被杀之后,李渊建立唐朝,并立世子李建成为太子。据说太原起兵是李世民的谋略,李渊曾答应他事成之后立他为太子。但天下平定后,李世民功名日盛,李渊却犹豫不决。李建成随即联合李元吉,排挤李世民。李渊的优柔寡断,也使朝中政令相互冲突,加速了诸子的兵戎相见。

是年,李建成向李渊建议由李元吉做统帅出征突厥,借此要把握住秦王的兵马,然后趁机除掉李世民。李世民在危急时刻决定背水一战,先发制人。

经过

武德九年六月四日(626年7月2日),李渊决定次日询问二人。李建成得知情况,决定先入皇宫,和李世民对质。在宫城北门玄武门执行禁卫总领常何本是太子亲信,却被李世民策反。六月四日(庚申),秦王亲自带100多人埋伏在玄武门内。李建成和李元吉一同入朝,待走到临湖殿,发觉不对头,急忙拔马往回跑。李世民带领伏兵从后面喊杀而来。李元吉情急之下向李世民连射三箭,无一射中。李世民一箭就射死李建成,尉迟恭也射死李元吉。东宫的部将得到消息前来报仇,和秦王的部队在玄武门外发生激烈战斗,尉迟敬德将二人的头割下示众,李建成的兵马才不得已散去。之后,尉迟敬德身披铠甲“保护”唐高祖李渊,将事情经过上奏。3天后(癸亥),李世民被立为皇太子,诏曰:“自今军国庶事,无大小悉委太子处决,然后闻奏”。2个月后(八月...癸亥,诏传位于太子。太子固辞,不许。武德九年6月,太宗即皇帝位于东宫显德殿,赦天下;关内及蒲、芮、虞、泰、陕、鼎六州免租调二年,自馀给复一年。),李渊退位,李世民登基。

传说:武门神的由来?

1?《西游记》载:

长安附近的泾河老龙与一个算命先生打赌,犯了天条,玉帝派魏征在午时三刻监斩老龙。老龙于前一天恳求唐太宗为他说情,唐太宗满口答应。第二天,唐太宗宣魏征入朝,并把魏征留下来,同他下围棋。不料正值午时三刻,魏征打起了瞌睡,梦斩老龙。老龙怨恨唐太宗言而无信,阴魂不散,天天到宫里来闹,闹得唐太宗六神不安。魏征知道皇上受惊,就派了秦琼、尉迟恭这两员大将,守在宫门保驾,果然,老龙就不敢来闹了。唐太宗体念他们夜晚守门辛苦,就叫画家画了两人之像贴在宫门口,结果照样管用。于是,此举也开始在民间流传,秦琼与尉迟恭便成了门神。

诗歌:李白杜甫

天文:僧一行在世界上首次测量了子午线的长度以及简介黄道游仪、水运浑天仪等大型天文观测仪器和演示仪器。

C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辽于金,皆称帝。

穿插历史知识讲解这句话的意思。

历史:烛灯斧声的由来,赵匡胤之死为什么说是千古奇迷?

文化:四大发明的完成及应用,沈括的《梦溪笔谈》

【第5句】:总结

【第6句】:朗读并背诵这段三字经,分组比赛,争取在课堂上就能完成背诵,加大同学们的记忆力度。

补充知识:

【五脏六腑】“脏”是指实心有机构的脏器,有心、肝、脾、肺、肾五脏,“腑”是指空心的容器,有小肠、胆、胃、大肠、膀胱等分别和五个脏相对应的五个腑,另外将人体的胸腔和腹腔分为上焦、中焦、下焦为三焦,是第六个腑。

国学启蒙之《三字经》——第十四讲

【第1句】:教学目标:

介绍三字经明清部分内容

【第2句】:授课基本内容

太祖兴国大明号洪武都金陵迨成祖迁燕京十六世至崇祯

权阉肆寇如林至李闯神器焚清太祖膺景命靖四方克大定

廿四史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读史者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

明清史和全部朝代回顾

介绍科举制度,郑和下西洋等

【第3句】:授课提纲

太祖兴,国大明。号洪武,都金陵。

【译文】元朝末年,明太祖朱元璋起义,最后推翻元朝统治,统一全国,建立大明,他自己当上了皇帝,号洪武,定都在金陵。迨成祖,迁燕京。十六世,至崇祯。

迨(dài)成祖,迁燕京。十六世,至崇祯。

【译文】到明成祖即位后,把国都由金陵迁到北方的燕京。明朝共传了十六个皇帝,直到崇祯皇帝为止,明朝就灭亡了。

权阉肆,寇如林。李闯出,神器焚。

【译文】明朝末年,宦官专权,天下大乱,老百姓纷纷起义,以闯王李自成为首的起义军攻破北京,迫使崇祯皇帝自杀,明朝最后灭亡。

清世祖,膺(yīng)景命。靖四方,克大定。

【译文】清军入关后,清世祖顺治皇帝在北京登上帝座,平定了各地的混乱局面,使得老百姓可以重新安定地生活。

启示】:清朝初年虽然存在着高压政策,如为了控制汉族人民的思想,大兴文字狱,但到嘉庆皇帝为止,人民生活也比较安定。

廿(niàn)一史全在兹(zī)载治乱知兴衰

【译文】上自伏羲以至大明,共有二十一史(24史加清25)。凡帝王世系宗谱名姓、始末根由,全在此史记上载得详细清自。君之圣愚,巨之贤奸,一治一乱,一兴一衰,善恶邪正,无不一见可知矣()

读史者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

【译文】凡读史记书者,须要考究历代君臣之实录,通达古往今来之事迹,犹如亲眼所见一般,则微词奥义可得而明,彼短此长可得而见也。

太祖兴国大明号洪武都金陵

【启示】:朱元璋是安徽凤阳人,出身贫苦,幼时曾入皇觉寺为僧。是中国历史上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物,但他当上皇帝后曾在肆诛杀功臣,他在位期间,进行了三次大屠杀,被杀者达数万之多。

【译文】元朝末年,明太祖朱元璋起义,最后推翻元朝统治,统一全国,建立大明,他自己当上了皇帝,号洪武,定都在金陵。

迨成祖迁燕京十六世至崇祯

【启示】:明成祖迁都燕京对于防御蒙古和经营东北,也就是巩固边防和维护统一有着重要的意义。

【译文】到明成祖即位后,把国都由金陵迁到北方的燕京。明朝共传了十六个皇帝,直到崇祯皇帝为止,明朝就灭亡了。

权阉肆寇如林李闯出神器焚

【启示】:明末宦官专权,带来了政治的腐朽和贪腐成风,这样,不仅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同时,也给少数民族上层分子入内地骚扰带来了可乘之机。

【译文】明朝末年,宦官专权,天下大乱,老百姓纷纷起义,以闯王李自成为首的起义军攻破北京,迫使崇祯皇帝自杀,明朝最后灭亡。

清世祖膺景(yīngjǐng)命靖四方克大定

【启示】:清朝初年虽然存在着高压政策,如为了控制汉族人民的思想,大兴文字狱,但到嘉庆皇帝为止,人民生活也比较安定。

【译文】清军入关后,清世祖顺治皇帝在北京登上帝座,平定了各地的混乱局面,使得老百姓可以重新安定地生活。

明朝:1368-1644北京明太祖朱元璋

清朝:1616-1911北京清世祖福临

1616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建国1636年清太宗皇太极改国号为清1644年清世祖福临入关(顺治)

入关前的两帝,努尔哈赤,皇太极;入关后10帝: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慈禧虽非皇帝,却独断朝纲,也被列入

中华民国:1911-1949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北京

(1)明太祖朱元璋(洪武1368-1398)(2)明惠帝朱允炆wén(建文1399-1402)

(3)明成祖朱棣(永乐1403-1424)(4)明仁宗朱高炽chì(洪熙1425)

(5)明宣宗朱瞻基(宣德1426-1435)(6)明英宗朱祁镇()

(7)明景帝朱祁钰(景泰1450-1456)(8)明宪宗朱见深(成化1465-1487)

(9)明孝宗朱佑樘(弘治1488-1505)(10)明武宗朱厚照(正德1506-1521)

(11)明世宗朱厚熜cōng(嘉靖1522-1566)(12)明穆宗朱栽垢(隆庆1567-1572)

(13)明神宗朱翊钧(万历1573-1620)(14)明光宗朱常洛(泰昌1620)

(15)明熹宗朱由校(天启1621-1627)(16)明思宗朱由检(崇祯1628-1644)

明: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宋应星的《天工开物》、1405-1431年郑和率大型远洋船队到达西洋三十余国

,明朝的科学文化发展比较迅速,中国小说史上的四大名著中的《西游记》、《水浒》、《三国演义》三本就是出于明朝。《金瓶梅》亦是此时作品。汤显祖的戏剧《牡丹亭》至今仍在演出。

三国演义(元末明初)罗贯中水浒传:(元末明初)施耐庵西游记明)吴承恩红楼梦:(清)曹雪芹

徐光启、宋应星、李时珍及徐霞客等科学家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当时,还出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类书——《永乐大典》。

明:耕地面积世界第一:人口世界第一:国土面积世界最大;矿产量世界第一:白银占有量世界第一:

船只总吨位世界最大:在明初郑和下西洋的时候,明朝最大的宝船长150米,宽30多米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宝船高大如楼,底尖上阔,可容千人),除了宝船外,郑和的船队还有二百多艘平均长度达七,八十米的大帆船。1405年7月11日﹙明永乐三年﹚明成祖朱棣命郑和率领庞大的二百四十多艘海船、二万七千四百名船员组成的船队远航,加深了中国同东南亚、东非的友好关系。

郑和时代的中国,则是真正承担了一个文明大国的责任:强大却不称霸,播仁爱于友邦,宣昭颁赏,厚往薄来

郑和下西洋的条件和前提:

【第1句】:唐宋以来领先世界的先进的航海技术和发达的造船技术;

【第2句】:明帝国雄厚的经济实力支持和强大的军事力量保障;

【第3句】:有永乐帝朱棣这样雄才大略的统治者,和郑和这样出色的航海家,外交家。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

【第1句】:宣扬明朝国威(政治目的);

【第2句】:扩展海外贸易(经济目的);

【第3句】:还有一说法是,明成祖为了寻找可能流亡海外的建文帝。

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第1句】:展示了明朝前期中国国力的强盛,中国的海军纵横西洋,万国朝贡,盛世追迹汉唐;

【第2句】:加强了中国明朝政府与海外各国的联系,给南洋,西洋各国带来了经济实惠;

【第3句】: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后一件世界性的盛举,从此,郑和之后,再无郑和。

【第4句】:由于郑和下西洋的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全部的开支都依赖明朝强大的国力来支撑,没有对中国带来什么经济实惠,于是,明朝全盛时期过后,再也没有雄厚的经济实力来支持这项庞大的工程了,下西洋随之停止。

《永乐大典》是我国古代编纂的一部大型类书,收录入《永乐大典》的图书均未删未改,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百科全书。

《永乐大典》残本星散于世界各地公私藏家之手,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永乐大典》加起来,不到原书的百分之四!

科举是中国古代读书人的所参加的人才选拔考试。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为改变这种弊端,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来选举人才。隋炀帝时期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科举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科举制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

明朝——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鼎盛时期

明代正式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

乡试每三年一次(地方考试),考期在秋季八月,考试的试场称为贡院,乡试考中的称举人,俗称孝廉,第一名称解元(jièyuán)

会试是由礼部主持的全国考试,于乡试的第二年举行,全国举人在京师会试,考期在春季二月,会试也分三场

考中的称贡士,俗称出贡,别称明经,第一名称会元

殿试在会师后当年举行,三月十五.应试者为贡士。贡士在殿试中均不落榜,只是由皇帝重新安排名次。殿试由皇帝新自主持.殿试毕,次日读卷,又次日放榜。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一名称状元、鼎元,二名榜眼,三名探花,合称三鼎甲。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第1句】:【第2句】:三甲通称进士。进士榜称甲榜,用黄纸书写,故叫黄甲,也称金榜,中进士称金榜题名。

乡试第一名叫解元,会试第一名叫会元,加上殿试一甲第一名的状元,合称三元。连中三元,是科举场中的佳话。明代连中三元者仅洪武年间的黄观和正统年间的商辂二人而已。历史上连中三元的至少有十六人

清朝——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灭亡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自此完。

国学启蒙之《三字经》——第十五讲、第十六讲

【第1句】:授课目标

三字经的劝学篇,强调学习要勤奋刻苦、孜孜不倦,只有从小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长大才能有所作为。希望孩子们了解先人勤学的故事后能见贤思齐,刻苦学习。

【第2句】:授课基本内容

口而诵心而维朝于斯夕于斯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

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

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

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奋读书籍

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

彼既成众称异

【第3句】:授课提纲

1简单复习上节课内容。(历史部分)

提问:大家对那段历史印象最深刻?回答唐朝、清朝的比较多。

2板书,读第一堂课需要讲解的内容。朗读口而诵---犹苦卓,生僻字纠正读音。

3提问:问他们的上课作息时间,是不是从早到晚的学习。

引入:口而诵心而维朝于斯夕于斯

告诉孩子们学习要坚持,贵在持之以恒。

4讲叙: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

给孩子们讲孔子从师项橐的故事。

5讲叙: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

6讲叙: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

总结:没有学习用品的情况下也能学习。

7提问:你们学习的时候是不是需要老师、家长的督促。

讲叙头悬梁、锥刺股的故事

孩子们听了有些怕怕,告诉他们精神可嘉、但危险动作请勿模仿。

8讲凿壁偷光、映雪借光的故事,告诉孩子们条件艰苦的环境下也可以学习。

第一堂课结束,简单复习第一堂课的内容,给孩子们补充些小知识,讲讲古人三上读书的事

9讲叙: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

讲朱买臣休妻,覆水难收的故事;结果孩子们对这个很感兴趣

10提问,有没有人知道苏轼,或者听说过他的诗词。

引入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奋读书籍

讲三苏的故事。苏爸爸27岁才开始读书,孩子们羡慕不已。

11讲叙: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彼既成众称异

总结这次课所学的内容,总结在种种不利于学习的艰苦条件下,刻苦学习学有所成的案例,目的想告诉他们在现在这么好的条件下,还有阳光志愿者教授的情况下,哪怕能有一点点的刻苦学习。

留10分钟时间开始当堂背诵,能背几句是几句,能背多少是多少,后来最多的能背三句。

最后5分钟,让孩子们从今天所学的课程中挑一句自己最喜欢的,并说明原因,为什么,每个人都要回答(尤其是一直不说话不举手发言的小朋友),鼓励他们发言。

最后统计下来孩子们喜欢最多的是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奋读书籍两句。

国学启蒙之《三字经》——第十七讲、第十八讲

【第1句】:授课目标

【第1句】:教育学生向古人学习,热爱读书。

【第2句】:扩展知识,丰富课堂内容。

【第3句】:教是为了不教,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

【第2句】:授课内容

【第1句】:基本教学内容:莹八岁,能咏诗——戒之哉,宜勉力。

【第2句】:每一段内容配合不同的背诵形式对学生加以引导,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背诵文章。

【第3句】:教学重点及难点

利用各种背诵方式加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

如何将道理讲得生动有趣,让学生在有限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

【第4句】:教学提纲

(发放学生课件)

第一课时

朗读第一节课的全部内容(板书准备),教师强调在朗读过程中注意生字、注音的记忆。

讲授第一部分: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

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

请学生根据字面意思来解释此四句三字经的含义。

祖莹八岁咏诗,李泌七岁赋棋。他们的聪明伶俐,人们都觉得是非神奇。你们这些孩子从小学习就应该像祖莹和李泌学习。

此处讲述祖莹藏火的故事。

配合演示课件让学生理解记忆教学内容。结合以往课程,让学生举出一些如祖莹和李泌一样幼年勤学苦练的古人,引导学生像古人学习。

看图说话背诵法:此段落采用看图说话背诵法,即学生可根据教师出示的相关课件进行联想记忆。

讲授第二部分: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

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

请学生根据字面意思来解释此四句三字经的含义。

蔡文姬,能够辨别琴音。谢道韫,能够吟咏诗词。女子都如此聪敏好学,你们这些男孩子,更应该自我警醒,努力学习。

此处讲解蔡文姬聪明的故事。

配合演示课件让学生理解记忆教学内容。

接力赛背诵法:学生每人背三个字,上递下接,八名同学共同完成这一段落的背诵。

讲授第三部分: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

彼虽幼,身已仕。尔幼学,勉而致。有为者,亦若是。

请学生根据字面意思来解释此五句三字经的含义。

唐朝的刘晏,七岁的时候就非常有智慧了,皇帝赏识他的才能,就封他为校正文字的官员。虽然他年纪小,但是却已经当了官。你们阳光在幼年的时候努力学习,勉励自己。古代有作为的人,都是如此。

配合演示课件让学生理解记忆教学内容。

填字记忆法(板书配合):结合上两部分内容,将三部分内容中的比较生僻的字或重点意义的字擦掉。让学生来上台填写。加强学生记忆与行动能力。

第二课时

朗读第二节课的全部内容(板书准备),教师强调在朗读过程中注意生字、注音的记忆。

讲授第一部分: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

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

请学生根据字面意思来解释此四句三字经的含义。

狗为主人守夜,鸡每天清晨鸣叫,如果不学习的话,我们怎么能称为人呢?蚕吐丝为人类提供丝绸衣物,蜜蜂辛勤地采蜜,这些动物尚且知道自己的职责,人如果不学习,就连这些动物都不如了。

配合演示课件让学生理解记忆教学内容。(以下为扩展内容)

此处讲解鸡为什么清晨鸣叫,鸡在什么情况下会鸣叫?

讲解动物界对人类有益的动物,引导学生联想,开拓学生思维。(演示)

讲解动物界像蜜蜂一样具有高超建筑能力的动物。让学生们产生兴趣。(演示)

由上述内容延伸出人学习的重要性。

关键词联想记忆法:总结出此段内容的关键词,让学生根据关键词记忆背诵整段内容。

讲授第二部分:

幼儿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

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

人遗子,金满盈。我教子,惟一经。

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

请学生根据字面意思来解释此八句三字经的含义。

小时候勤奋学习,长大了才能够独立,上能辅佐君王,下能够恩泽百姓。名声远扬,能够让父母骄傲,让祖先光耀,也为后世子孙做了榜样。别人留给孩子的,是成箱的金银珠宝,而我教育我的孩子,只用这一本《三字经》。勤奋学习就会有所成就,玩耍则毫无益处。要戒除不好的习惯,经常勉励自己才好。

由上述内容延伸出人学习的重要性。

抽签背诵法(此处内容较多,并难于理解,不要求当堂背会):每个同学在教师事件准备好的纸条中选择一个来背诵,每张纸条上有以上段落的其中一句。看谁背得又快又好。

写作小练习:根据学生的领悟能力,请学生用三字经的形式叙述一件小事,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

通告下节课的学习内容(整体回顾与背诵),让学生将以前发的三字经全文下节课带来。

国学启蒙之《三字经》——第十九讲、第二十讲

【第1句】:授课目标

【第1句】:复习三字经整体教学内容。

【第2句】:让学生回忆并背诵下来三字经的内容和相关故事

【第2句】:授课基本内容

【第1句】:基本教学内容:三字经全篇

【第2句】:带领学生回忆以前的授课内容,回顾三字经故事

【第3句】:运用即兴表演、趣味背诵等形式来引导学生记忆故事和三字经内容。

【第3句】:教学重点及难点

利用各种背诵方式加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

如何将道理讲得生动有趣,让学生在有限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

【第4句】:授课提纲

(学生课件为之前发过的三字经全篇)

第一课时

朗读三字经全篇(利用FLASH课件领读)

配合演示课件让学生分段回忆教学内容。让学生一一举出此段内容中的故事。

并邀请两到三名同学对某些故事进行表演。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记忆。

复习过程中继续穿插上节课效果良好的众多趣味背诵法。让学生在整体上对三字经有一个记忆。

趣味背诵法如下:

看图说话背诵法:此段落采用看图说话背诵法,即学生可根据教师出示的相关课件进行联想记忆。

接力赛背诵法:学生每人背三个字,上递下接,八名同学共同完成这一段落的背诵。

填字记忆法(板书配合):结合上两部分内容,将三部分内容中的比较生僻的字或重点意义的字擦掉。让学生来上台填写。加强学生记忆与行动能力。

关键词联想记忆法:总结出此段内容的关键词,让学生根据关键词记忆背诵整段内容。

抽签背诵法(此处内容较多,并难于理解,不要求当堂背会):每个同学在教师事件准备好的纸条中选择一个来背诵,每张纸条上有以上段落的其中一句。看谁背得又快又好。

第二课时

继续上节课的内容,将全部三字经内容复习完毕。结束之后可进行写作小练习让学生放松一下。

写作小练习:根据学生的领悟能力,请学生用三字经的形式叙述一件小事,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

三字经教案1-10课时

教学内容:介绍《三字经》

教学目标:交流《三字经》的诵读与理解,激发学生爱诵读三字经,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教学过程:

【第1句】:引入、介绍《三字经》

《三字经》自南宋以来,已有七百多年历史,是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儿童启蒙读物,共一千多字,可谓家喻户晓。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

《三字经》的内容分为六个部份,每一部份有一个中心。从“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学,不知义”,讲述的是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后天教育及时,方法正确,可以使儿童成为有用之材;从“为人学,方少时”至“首孝悌,次见闻”强调儿童要懂礼仪、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并举了黄香和孔融的例子;从“知某数,识某文”到“此十义,人所同”介绍的是生活中的'一些名物常识,有数字、三才、三光、三纲、四时、四方、五行、五常、六谷、六畜、七情、八音、九族、十义,方方面面,一应俱全,而且简单明了。

《三字经》内容的排列顺序极有章法,体现了作者的教育思想。作者认为教育儿童要重在礼仪孝悌,端正孩子们的思想,知识的传授则在其次,即“首孝悌,次见闻”。训导儿童要先从小学入手,即先识字,然后读经、子两类的典籍。经部子部书读过后,再学习史书,书中说:“经子通,读诸史”。

【第2句】:小结

同学们,听了老师的介绍,你知道了什么呢?能给大家文案吗?

三字经里的故事20则

三字经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的缩影,其内容涵盖量非常丰富、全面。

【第1句】:《黄帝制历》

中国的历法是全世界最早的,既科学又实用,是在黄帝时期发明的。黄帝手下有两个大臣,叫羲和及常仪,他俩对天象都感兴趣,黄帝叫羲和研究太阳运行规律,叫常仪研究月亮和星辰的变化规律。经过努力他俩终于研究出这套历法,并一直沿用到现在。这就是“黄历”。

【第2句】:《黄香温席》

“香九龄,能温席”的故事,说的是汉朝时候,有一个叫黄香的孩子。在他九岁的时候,就已经很懂事了。每当炎炎夏日到来的时候,就给父母搭蚊帐,让枕头和席子清凉爽快,把蚊子赶走,让父母睡个好觉;到了寒冷的冬天,他就先钻井被窝里,把被子暖热,让父母睡得温暖。黄香的故事流传到了京城,京城人都说:“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第3句】:《囊萤映雪》

“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这是两个关于勤学的故事。

晋代的一个名叫车胤的孩子,他家中贫苦,没钱买灯油,又想晚上读书,于是在夏天的晚上,抓一把萤火虫装在白布袋子里面,靠着微弱的灯光读书;映雪是晋代的孙康,在冬天的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书。这两个人都是历史上有名的好学之人。

【第4句】:《孟母断机》

孟母姓仉氏,孟子之母。夫死,狭子以居,三迁为教。及孟子稍长,就学而归,母方织,问曰:“学何所至矣?”对曰:“自若也。”母愤因以刀断机,曰:“子之废学,犹吾之断斯机也。”孟子惧,旦夕勤学,遂成亚圣。

【第5句】:《五子登科》

《宋史·窦仪传》记载:宋代窦禹钧的`五个儿子仪、俨、侃、偁、僖相继及第,故称“五子登科”。

五代后周时期,燕山府(今北京一带)有个叫窦禹钧的人,记取祖训,教导儿子们仰慕圣贤,刻苦学习,为人处世,不愧不怍。结果,他的五个儿子都品学兼优,先后登科及第:

窦禹钧本人也享受八十二岁高寿,无疾而终。当朝太师冯道还特地写了首诗:“燕山窦十郎,教子有义方;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技芳。”

《三字经》也以“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的文案,歌颂此事;又逐渐演化为“五子登科”的吉祥图案,寄托了一般人家期望子弟都能像窦家五子那样连袂获取功名。

【第6句】:《孔融让梨》

孔融的父亲拿一些梨给孩子们吃,让孔融先挑,孔融却挑了一个最小的。父亲问他为什么拿最小的,孔融回答,自己最小,所以应该吃小的,大的给哥哥吃。这故事被用作儿童教育的好教材,成为千古美谈,它美就美在孔融小小年纪便有如此谦让风格。

孔融(153——208),东汉文学家。字文举。鲁国(今山东曲阜)人。灵帝时,辟司徒杨赐府。中平初(185),举高第,为侍御史。后辟司空府为僚属,拜中军候,迁虎贲中郎将。后因忤董卓,转为议郎,出至黄巾军最盛的青州北海郡为相。兴平二年(195)领青州刺史。曹操迁献帝都许昌,征孔融为将作大匠,迁少府。因不满曹操雄诈,被奏免官。后复拜太中大夫,退居闲职,好士待客,座上客满,奖掖推荐,声望甚高。终为曹操所忌,下狱弃市。

孔融着有,《隋书·经籍志》载《孔融集》9卷,已散佚。通行本有《汉魏六朝百三家集·孔少府集》1卷。孔融文又见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后汉文》,其诗又见丁福保《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全汉诗》。

【第7句】:《苏洵二十七方才学习》

苏洵(1009——1066),字明允,自号老泉,北宋眉山人,北宋著名散文家。在妻子程氏的劝告下,27岁才开始发奋读书,经过十多年的闭门苦读,学业大进。嘉佑元年,携子苏轼、苏辙到汴京,以22篇文章谒见欧阳修,受其赏识,由此名声大振。后人因其二子苏轼、苏辙均以文学闻名,故称他为“老苏”,将他们父子三人合称为“三苏”,均列入唐宋八大家。苏洵为文见解精辟,语言锋利,纵横捭阖,很有战国纵横家的风度。着有《嘉佑集》十五卷。

【第8句】:《母子同刑》

三国时期,魏国王经在征讨篡位的司马昭时被捕,司马昭要王投降,并抓来他的母亲相威胁。王说:“为国尽忠,死而无怨。”司脑羞成怒,决定处死王母子。临刑前,王苦着对母亲说,是自己连累了她。母亲却笑着说,自己为有这样的儿子而自豪。王在忠与孝矛盾时选择了忠,实际上是真正的孝。千百年来受到人们的敬仰。

【第9句】:《孙敬悬发》

“头悬梁”的是晋朝人孙敬。孙敬,字文质,汉代信都(今河北冀州)人。好学,后入洛阳,在太学附近一小屋安顿母亲然后入学。他曾采杨柳为简,加以编联,用来写经,这是历史上“辑柳”的典故。《太平御览》上记载:孙敬“好学,晨夕不休”,常年闭门谢客,攻读诗书,人称“闭户先生”。他苦读诗书,常常通宵达旦,困倦得眼皮都睁不开了,就弄根绳子把头发绑起来吊在房梁上。打盹垂头的时候,揪一下头发就惊醒了,继续读下去。

【第10句】:《苏秦刺股》

古时候,有一个学者叫苏秦。苏秦自幼家境贫寒,连书都读不起。为了维持生计和读书,他不得不时常卖自己的头发或者帮别人打短工,后来又离乡背景到了齐国拜师学艺。

经过一年的学习,苏秦认为自己已经把老师的本领都学到了,便迫不急待告别老师和同学,去闯荡天下。但是一年后不仅一无所获,连钱也用完了。他只能穿着破衣草鞋踏上了回家之路。

到家时,苏秦已骨瘦如柴,全身破烂肮脏不堪,满脸尘土。妻子见他这个样子,摇头叹息,继续织布;嫂子见他这副样子扭头就走,不愿做饭;父母,兄弟,妹妹不但不理他,还暗暗笑他活该!

苏秦看到家人这样对待他,十分伤心。他关起房门,不愿意见人,对自己作了深刻的反省:“妻子不理丈夫,嫂子不认小叔子,父母不认儿子,都是因为我不争气,没有好好学习。”

他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又重新振作精神,搬出所有的书本,发愤读书。他每天读书到深夜,有时候不知不觉伏在书案上就睡着了。第二天醒来,都后悔不已,但又没有什么办法不让自己睡着。有一天,读着读着实在困了,不由自主便扑倒在书案上,但他猛然惊醒——手臂被什么东西刺了一下。一看是书案上放着一把锥子,他马上想出了制止打瞌睡的办法:锥刺股(大腿)!以后每当要打瞌睡时,就用锥子扎自己的大腿一下,让自己突然“痛醒”。他的大腿因此常常是鲜血淋淋,目不忍赌。

家人见到这样,有些不忍心,劝他说:“你一定要成功的决心和心情我们可以理解,但不一定非要这样虐待自己啊!”

苏秦回答说:“不这样,就会忘记过去的耻辱!”

经过“血淋淋”的一年,苏秦已经很有学问了。他又开始出去闯荡天下,这一次终于事业有成,很有心得,开创了自己辉煌的政治生涯。

【第11句】:《铁棒磨成针》

古时候,有一位姓李名白的小男童,他天资聪明,看到不懂得事情,总喜欢问为什么?李白每天去学堂上学,因为他天资聪明,教书先生不但很喜欢他,还常常夸奖他。渐渐地李白骄傲了。曾有一段时间,他时常逃学。

有一天,他逃学在外面,一边走一边玩。突然,他看到前边有一位老婆婆蹲在一块大石头旁,在石头上正磨一根铁棒。李白非常好奇,就走上前问老婆婆在做什么?老婆婆的脸上带着慈祥的笑容,温和的告诉他:“我正在磨一根绣花针。”李白惊讶的问:“这么粗的一根铁棒,怎么可能磨成很细的绣花针呢?”老婆婆又和蔼地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你专心致志,铁棒必能磨成针。”并以此教育李白,只要持之以恒,必会成功的道理。李白听后很受启发。

从此以后,李白刻苦用功的学习,终于,成为著名的诗人,一代大师,留名万古。

【第12句】:《杀妻求将》

战国军事家吴起,其妻子是齐国宗室的女儿,他们住在鲁国。不久齐国发兵攻打鲁国,有人推荐吴起率兵抵抗,鲁穆公因吴妻是齐国人,怕他有私不敢任用,吴知道后,为了功名,居然杀了妻子取得信任,最后打败了齐军。吴虽成名,但千百年来一直为世人所鄙视。

【第13句】:《大禹治水》

上古时期,洪水泛滥,百姓深受其苦。舜帝派大禹的父亲鲧去治水,由于方法不当,洪水越来越大,鲧因此被杀。大禹后来接替父亲,继续治水,并吸取父亲的教训,采取疏导法终于制服了洪水。其间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其公而忘私的精神,受到历代人的称赞。

【第14句】:《卧薪尝胆》

春秋时期,一次吴国将越王勾践包围,勾践只好求和,但发誓要报仇雪恨。为了不忘耻辱,他床上铺刺人的柴草,并悬挂一个苦胆,每天睡柴草尝苦胆,以此激励自己,使越国实力不断增强,最终灭了吴国。

【第15句】:《孙康映雪》

孙康是晋朝时期的大学学问家,小时家里很穷,连灯油也买不起,但他还是想尽办法读书,一个雪夜,他拿着书在月光下读,由于看不清两眼发麻,他又干脆趴到雪地上,大雪象一面镜子,把书上的字照得很清晰,他惊喜万分直到这次读完。长大后凭着苦读学到的知识,成了一名大学问家。

【第16句】:《苏洵发愤》

宋朝著名文学家苏洵,小时不喜欢读书,到了27岁仍一事无成。看到许多同龄人都考中了秀才。举人,才猛然醒悟,下决心迎头赶上。他以一改往日习惯,抓紧一切时间刻苦学习,学问大展,并带动儿子都刻苦读书。后来他同儿子苏轼。苏辙一起进京赶考,相继金榜题名,声震京城。

【第17句】:《李密挂角》

隋朝李密,生性好学,走到哪里都把书带在身边,有一次上街把“汉书”挂在牛角上,被宰相杨素看到,杨素见他如此好学,顿生好感。通过交流,杨素发现他有举一反三的独到见解,就叫儿子杨玄向他学习,隋朝末年,杨玄起兵反隋,他做军师。后来为推翻隋炀帝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第18句】:《梁灏夺魁》

五代时期的有名才子梁灏,从小喜欢读书,长大后又博览群书。他35岁那年,参加了朝廷考试,不料名落孙山,他没有因此气馁,更加发愤学习。谁知命运偏偏与他作对,政权换了几代还是没考中。宋朝建立后,82岁的他考中了头等状元。他的好学不倦,坚忍不拔精神一直被后人传诵。

【第19句】:《鸿门宴》

秦末,刘邦攻下秦都咸阳,其手下告诉项羽说,刘邦有野心,项羽听后很害怕欲杀刘邦,即在鸿门设宴招待刘邦,席间指使项庄舞剑要杀刘邦,多亏项伯保护幸免于难,后来在刘邦护卫的斥责下,项羽才放弃杀刘邦的念头。

【第20句】:《韦编三绝》

孔子勤奋好学,知识渊博,一生都没有松懈过。那时候还没有纸,书都是用竹简作成的,再用牛皮绳编连起来的。孔子为了研究“周易”,每天不停地翻阅竹简,结实的牛皮绳居然因磨断而换了三次。可见没有刻苦精神,就不能成为有学问的人。

三字经小故事20个

《三字经》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它短小精悍、朗朗上口,千百年来,家喻户晓。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字经小故事20个,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第1句】:《孟母三迁》

《三字经》中说:“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段机杼。”说的就是孟母三迁的故事。

孟子是战国时期的大学问家,他最先是住在墓地旁边,常和小伙伴玩办理丧事的游戏,学大人跪拜、哭叫的样子。孟母觉得那个地方不适合给孩子居住,于是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旁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家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样子。一会儿鞠躬欢迎客人,一会儿和客人讨价还价。孟母还是觉得这样不好,于是又搬到了学校附近。孟子这才开始喜欢读书,变得守秩序、懂礼貌。这时候,孟母满意地说:“这才是孩子适合居住的地方!”

有一回,孟子偷懒不学习,孟母就当着他的面划断了正在织的一匹布,说:“学到一半就停下,和这块织了一半就断开的布有什么区别,还有什么用!”孟子听后,再也不偷懒了。

【第2句】:《黄香温席》

“香九龄,能温席”的故事,说的是汉朝时候,有一个叫黄香的孩子。在他九岁的时候,就已经很懂事了。每当炎炎夏日到来的时候,就给父母搭蚊帐,让枕头和席子清凉爽快,把蚊子赶走,让父母睡个好觉;到了寒冷的冬天,他就先钻井被窝里,把被子暖热,让父母睡得温暖。黄香的故事流传到了京城,京城人都说:“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第3句】:《囊萤映雪》

“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这是两个关于勤学的故事。

晋代的一个名叫车胤的孩子,他家中贫苦,没钱买灯油,又想晚上读书,于是在夏天的晚上,抓一把萤火虫装在白布袋子里面,靠着微弱的灯光读书;映雪是晋代的孙康,在冬天的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书。这两个人都是历史上有名的好学之人。

【第4句】:《孟母断机》

孟母姓仉氏,孟子之母。夫死,狭子以居,三迁为教。及孟子稍长,就学而归,母方织,问曰:“学何所至矣?”对曰:“自若也。”母愤因以刀断机,曰:“子之废学,犹吾之断斯机也。”孟子惧,旦夕勤学,遂成亚圣。

【第5句】:《五子登科》

《宋史·窦仪传》记载:宋代窦禹钧的五个儿子仪、俨、侃、偁、僖相继及第,故称“五子登科”。

五代后周时期,燕山府(今北京一带)有个叫窦禹钧的人,记取祖训,教导儿子们仰慕圣贤,刻苦学习,为人处世,不愧不怍。结果,他的五个儿子都品学兼优,先后登科及第:

窦禹钧本人也享受八十二岁高寿,无疾而终。当朝太师冯道还特地写了首诗:“燕山窦十郎,教子有义方;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技芳。”

《三字经》也以“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的文案,歌颂此事;又逐渐演化为“五子登科”的吉祥图案,寄托了一般人家期望子弟都能像窦家五子那样连袂获取功名。

【第6句】:《孔融让梨》

孔融的父亲拿一些梨给孩子们吃,让孔融先挑,孔融却挑了一个最小的。父亲问他为什么拿最小的,孔融回答,自己最小,所以应该吃小的,大的给哥哥吃。这故事被用作儿童教育的好教材,成为千古美谈,它美就美在孔融小小年纪便有如此谦让风格。

孔融(153——208),东汉文学家。字文举。鲁国(今山东曲阜)人。灵帝时,辟司徒杨赐府。中平初(185),举高第,为侍御史。后辟司空府为僚属,拜中军候,迁虎贲中郎将。后因忤董卓,转为议郎,出至黄巾军最盛的青州北海郡为相。兴平二年(195)领青州刺史。曹操迁献帝都许昌,征孔融为将作大匠,迁少府。因不满曹操雄诈,被奏免官。后复拜太中大夫,退居闲职,好士待客,座上客满,奖掖推荐,声望甚高。终为曹操所忌,下狱弃市。

孔融着有,《隋书·经籍志》载《孔融集》9卷,已散佚。通行本有《汉魏六朝百三家集·孔少府集》1卷。孔融文又见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后汉文》,其诗又见丁福保《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全汉诗》。

【第7句】:《苏洵二十七方才学习》

苏洵(1009——1066),字明允,自号老泉,北宋眉山人,北宋著名散文家。在妻子程氏的劝告下,27岁才开始发奋读书,经过十多年的闭门苦读,学业大进。嘉佑元年,携子苏轼、苏辙到汴京,以22篇文章谒见欧阳修,受其赏识,由此名声大振。后人因其二子苏轼、苏辙均以文学闻名,故称他为“老苏”,将他们父子三人合称为“三苏”,均列入唐宋八大家。苏洵为文见解精辟,语言锋利,纵横捭阖,很有战国纵横家的风度。着有《嘉佑集》十五卷。

【第8句】:《母子同刑》

三国时期,魏国王经在征讨篡位的司马昭时被捕,司马昭要王投降,并抓来他的母亲相威胁。王说:“为国尽忠,死而无怨。”司脑羞成怒,决定处死王母子。临刑前,王苦着对母亲说,是自己连累了她。母亲却笑着说,自己为有这样的儿子而自豪。王在忠与孝矛盾时选择了忠,实际上是真正的孝。千百年来受到人们的敬仰。

【第9句】:《孙敬悬发》

“头悬梁”的是晋朝人孙敬。孙敬,字文质,汉代信都(今河北冀州)人。好学,后入洛阳,在太学附近一小屋安顿母亲然后入学。他曾采杨柳为简,加以编联,用来写经,这是历史上“辑柳”的典故。《太平御览》上记载:孙敬“好学,晨夕不休”,常年闭门谢客,攻读诗书,人称“闭户先生”。他苦读诗书,常常通宵达旦,困倦得眼皮都睁不开了,就弄根绳子把头发绑起来吊在房梁上。打盹垂头的时候,揪一下头发就惊醒了,继续读下去。

【第10句】:《苏秦刺股》

古时候,有一个学者叫苏秦。苏秦自幼家境贫寒,连书都读不起。为了维持生计和读书,他不得不时常卖自己的头发或者帮别人打短工,后来又离乡背景到了齐国拜师学艺。

经过一年的学习,苏秦认为自己已经把老师的本领都学到了,便迫不急待告别老师和同学,去闯荡天下。但是一年后不仅一无所获,连钱也用完了。他只能穿着破衣草鞋踏上了回家之路。

到家时,苏秦已骨瘦如柴,全身破烂肮脏不堪,满脸尘土。妻子见他这个样子,摇头叹息,继续织布;嫂子见他这副样子扭头就走,不愿做饭;父母,兄弟,妹妹不但不理他,还暗暗笑他活该!

苏秦看到家人这样对待他,十分伤心。他关起房门,不愿意见人,对自己作了深刻的反省:“妻子不理丈夫,嫂子不认小叔子,父母不认儿子,都是因为我不争气,没有好好学习。”

他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又重新振作精神,搬出所有的书本,发愤读书。他每天读书到深夜,有时候不知不觉伏在书案上就睡着了。第二天醒来,都后悔不已,但又没有什么办法不让自己睡着。有一天,读着读着实在困了,不由自主便扑倒在书案上,但他猛然惊醒——手臂被什么东西刺了一下。一看是书案上放着一把锥子,他马上想出了制止打瞌睡的办法:锥刺股(大腿)!以后每当要打瞌睡时,就用锥子扎自己的大腿一下,让自己突然“痛醒”。他的大腿因此常常是鲜血淋淋,目不忍赌。

家人见到这样,有些不忍心,劝他说:“你一定要成功的决心和心情我们可以理解,但不一定非要这样虐待自己啊!”

苏秦回答说:“不这样,就会忘记过去的耻辱!”

经过“血淋淋”的一年,苏秦已经很有学问了。他又开始出去闯荡天下,这一次终于事业有成,很有心得,开创了自己辉煌的政治生涯。

【第11句】:《铁棒磨成针》

古时候,有一位姓李名白的小男童,他天资聪明,看到不懂得事情,总喜欢问为什么?李白每天去学堂上学,因为他天资聪明,教书先生不但很喜欢他,还常常夸奖他。渐渐地李白骄傲了。曾有一段时间,他时常逃学。

有一天,他逃学在外面,一边走一边玩。突然,他看到前边有一位老婆婆蹲在一块大石头旁,在石头上正磨一根铁棒。李白非常好奇,就走上前问老婆婆在做什么?老婆婆的.脸上带着慈祥的笑容,温和的告诉他:“我正在磨一根绣花针。”李白惊讶的问:“这么粗的一根铁棒,怎么可能磨成很细的绣花针呢?”老婆婆又和蔼地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你专心致志,铁棒必能磨成针。”并以此教育李白,只要持之以恒,必会成功的道理。李白听后很受启发。

从此以后,李白刻苦用功的学习,终于,成为著名的诗人,一代大师,留名万古。

【第12句】:《杀妻求将》

战国军事家吴起,其妻子是齐国宗室的女儿,他们住在鲁国。不久齐国发兵攻打鲁国,有人推荐吴起率兵抵抗,鲁穆公因吴妻是齐国人,怕他有私不敢任用,吴知道后,为了功名,居然杀了妻子取得信任,最后打败了齐军。吴虽成名,但千百年来一直为世人所鄙视。

【第13句】:《大禹治水》

上古时期,洪水泛滥,百姓深受其苦。舜帝派大禹的父亲鲧去治水,由于方法不当,洪水越来越大,鲧因此被杀。大禹后来接替父亲,继续治水,并吸取父亲的教训,采取疏导法终于制服了洪水。其间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其公而忘私的精神,受到历代人的称赞。

【第14句】:《卧薪尝胆》

春秋时期,一次吴国将越王勾践包围,勾践只好求和,但发誓要报仇雪恨。为了不忘耻辱,他床上铺刺人的柴草,并悬挂一个苦胆,每天睡柴草尝苦胆,以此激励自己,使越国实力不断增强,最终灭了吴国。

【第15句】:《孙康映雪》

孙康是晋朝时期的大学学问家,小时家里很穷,连灯油也买不起,但他还是想尽办法读书,一个雪夜,他拿着书在月光下读,由于看不清两眼发麻,他又干脆趴到雪地上,大雪象一面镜子,把书上的字照得很清晰,他惊喜万分直到这次读完。长大后凭着苦读学到的知识,成了一名大学问家。

【第16句】:《苏洵发愤》

宋朝著名文学家苏洵,小时不喜欢读书,到了27岁仍一事无成。看到许多同龄人都考中了秀才。举人,才猛然醒悟,下决心迎头赶上。他以一改往日习惯,抓紧一切时间刻苦学习,学问大展,并带动儿子都刻苦读书。后来他同儿子苏轼。苏辙一起进京赶考,相继金榜题名,声震京城。

【第17句】:《李密挂角》

隋朝李密,生性好学,走到哪里都把书带在身边,有一次上街把“汉书”挂在牛角上,被宰相杨素看到,杨素见他如此好学,顿生好感。通过交流,杨素发现他有举一反三的独到见解,就叫儿子杨玄向他学习,隋朝末年,杨玄起兵反隋,他做军师。后来为推翻隋炀帝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第18句】:《梁灏夺魁》

五代时期的有名才子梁灏,从小喜欢读书,长大后又博览群书。他35岁那年,参加了朝廷考试,不料名落孙山,他没有因此气馁,更加发愤学习。谁知命运偏偏与他作对,政权换了几代还是没考中。宋朝建立后,82岁的他考中了头等状元。他的好学不倦,坚忍不拔精神一直被后人传诵。

【第19句】:《鸿门宴》

秦末,刘邦攻下秦都咸阳,其手下告诉项羽说,刘邦有野心,项羽听后很害怕欲杀刘邦,即在鸿门设宴招待刘邦,席间指使项庄舞剑要杀刘邦,多亏项伯保护幸免于难,后来在刘邦护卫的斥责下,项羽才放弃杀刘邦的念头。

【第20句】:《韦编三绝》

孔子勤奋好学,知识渊博,一生都没有松懈过。那时候还没有纸,书都是用竹简作成的,再用牛皮绳编连起来的。孔子为了研究“周易”,每天不停地翻阅竹简,结实的牛皮绳居然因磨断而换了三次。可见没有刻苦精神,就不能成为有学问的人。

87169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

阅读并接受《用户协议》
注:各登录账户无关联!请仅用一种方式登录。


用户注册协议

一、 本网站运用开源的网站程序平台,通过国际互联网络等手段为会员或游客提供程序代码或者文章信息等服务。本网站有权在必要时修改服务条款,服务条款一旦发生变动,将会在重要页面上提示修改内容或通过其他形式告知会员。如果会员不同意所改动的内容,可以主动取消获得的网络服务。如果会员继续享用网络服务,则视为接受服务条款的变动。网站保留随时修改或中断服务而不需知照会员的权利。本站行使修改或中断服务的权利,不需对会员或第三方负责。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