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蠓虫飞过都有影】 释义:蠓虫:蠓科的昆虫,比蚊子小,能叮咬人、畜,传染疾病。比喻人经过某处或做什么事情,总会留下形迹。 例句:“蠓虫飞过都有影,何况是常常圣旨来到,能够瞒住谁?”
【第2句】:【行得端,走得正】 释义:行为光明正大(yipinjuzi.com)。 例句:“咱行得端,走得正,众人有眼哩!仇人不仇人小事,要叫我维持,向日本人低头,我是坚决不干!”
【第3句】:【骏马却驮痴汉走,巧妻常伴拙夫眠】 释义:比喻能干的女人嫁给无能的丈夫。 例句:王婆道:“便是这般苦事!自古道:‘骏马却驮痴汉走,巧妻常伴拙夫眠。’月下老偏生要是这般配合!”
【第4句】:【拉出的屎又坐回去】(惯)比喻说话不算数,答应的事情又反悔了。
【第5句】:【没了王屠,连毛吃猪】(谚)王屠:姓王的屠夫。指没了王屠夫,就得吃没煺毛的猪肉。比喻缺了某个紧要人物,事情就办不成。 也作没有张屠夫,就吃连毛猪。 死了王屠,连毛吃猪。
【第6句】:【久经大海难为水】 释义:见过大世面,小事情不放在眼里。此句是元稹诗句“曾经沧海难为水” 的变体。 例句:“我也不会让你们吓住!我马之悦是久经大海难为水的人,比你们厉害的人我经的多了!”
【第7句】:【谷锄八遍饿杀狗】 释义:八遍:形容遍数多。种谷多锄,颗粒就饱满,没有秕谷可喂狗。 例句:第一遍锄,未可全深。第二遍,惟深是求。第三遍,较浅于第二遍。第四遍,又浅于第三遍,盖谷秆大,则根浮故也。谚云:“谷锄八遍饿杀狗,为无糠也。”
【第8句】:【蛆枣先红,破蛋先臭】(谚)蛆枣:生了蛆虫的枣。生了蛆的枣先发红,有破缝的蛋先发臭。指物变坏从内部开始,人变坏从思想上开始。
【第9句】:【腊月生的,冻手冻脚】 释义:腊月天冷,冻手、脚。“冻”与“动”谐音。比喻人手脚不老实,好动。 例句:我对耿大田说:“你这个人,腊月生的,怎么老是冻(动)手冻(动)脚呢?”
【第10句】:【经一失,长一智】见“吃一堑,长一智”。
【第11句】:【大鱼奔深水】 释义:比喻有本事的人向往重要部门或大单位。 例句:“县上水就深,省里的更深。”朱升瑶瑶鞭杆,大鱼奔深水、古今一理。”
【第12句】:【把弦上得紧紧的】(惯)比喻做事情抓得很紧,毫不松懈。
【第13句】:【草活一秋,人活一世】(谚)草只活一季,人只活一世。人的生命实际上和草一样,短暂而脆弱。指人应该珍惜生命,不可虚度。 也作“人生一世,草长一秋”。
【第14句】:【观棋不语】观棋不语是看下棋时的一条纪律,它源于围棋。 围棋的黑白两色,象征着日月,表示阴阳二气;棋子的圆形模拟浑圆的天象穹苍;棋盘四角比喻地象的四方;纵横各19条线,交织成361个棋位,这是旧历一年的天数;棋盘中间有9个星点叫做势眼,表示九大行星;棋盘长1尺2寸,表示12个月;白子表示白昼,黑子表示黑夜;黑子先走,表示一天从半夜的子时开始;黑白相对,表示阴阳应对之气,阴阳对应时不得混入他物。因此,下围棋时不许旁观者插嘴。可见围棋的高深莫测,是世界棋类之冠。
【第15句】:【一分行情一分货】(谚)行(hang)情:市场上商品的时价。 指出钱多少决定货物的优劣。也泛指得多少好处办多大的事。 也作一分价钱一分货。 一分钱,一分货。 一分货色一分价。
【第16句】:【大栅栏】“大栅栏”是北京举世闻名的一条街。到了北京,不逛大栅栏是一种遗憾。那么,缘何叫它“大栅栏”呢? 据考证,“大栅栏”始建于明代永乐初年(1403年),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最初名叫“廊坊四条”。清乾隆年间,京城各街道为防贼盗,都在街口修建栅栏,晚间关闭,白天开启。廊坊四条由于店铺众多,实力雄厚,所建栅栏在京城也算最大最漂亮,因此“大栅栏”这个名称渐渐取代了廊坊四条。该地区的商业“发端于明,发展于清”,北京著名的老店如同仁堂、瑞蚨祥、内联升、马聚源等云集于此。当年,曾有“头戴马聚源、身穿瑞蚨祥、脚蹬内联升,腰缠四大恒(指当时大栅栏内的四大银号)”之说,其名声长盛不衰。
【第17句】:【告人死罪得死罪】(谚)诬告别人犯死罪的,自身就得判死刑。指平白无故诬陷别人,在法律上就要承担相应的罪名。 也作“告人徒得徒,告人死得死”。 徒:古代五刑之一,即徒刑。
【第18句】:【遇方便时行方便,得饶人处且饶人】 释义:要尽量帮助别人,原谅别人。 例句:三藏扯住道:“徒弟,常言说得好:遇方便时行方便,得饶人处且饶人。操心怎似存心好,争气何如忍气高!”
【第19句】:【豆腐里挑出骨头来】(惯)形容检查得十分仔细、严格。也比喻过分挑剔。 也作“豆腐里寻骨头”。
【第20句】:【一回见面二回熟】(谚)头次见面是陌生人,二次相见就是熟人了。 指人们的社会交往,由生到熟,很容易交上朋友。 也作一次相交,二次相熟。 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四回成朋友。
【第21句】:【一富败三村】(谚)一家升官发财或暴富,周围村庄人家都会因为受到剥削而贫穷衰败。指旧时富人的发家是建筑在穷人破产的基础之上。
【第22句】:【拆壁脚】(惯)比喻耍手段破坏,使他人受损或使事情不能顺利进行。
【第23句】:【土里刨食吃】(惯)比喻以种田为生。 也作“土里刨食儿”。
【第24句】:【随风倒】(惯)形容没有自己的主见,哪边势力大就倒向哪边。
【第25句】:【药不投方,哪怕用船装;药投了方,只要一碗汤】(谚)方:药方。 下药要是不对症,服上一船药也没用;下药要是能对症,只一碗汤药就可把病治好。指药贵对症,不在量多。
【第26句】:【房檐上的冰凌柱——根子在上边】(歇)冰凌柱:雪化后房檐滴水遇冷凝成的柱形的冰。比喻事情的根源在上层领导。 也作“房檐上的冰槌——根子在上面”。
【第27句】:【东家种竹,西家治地】(谚)东边的人家种了竹子,西边的人家只要整好地,竹子就会长出来。指竹子爱向西南方向滋长,只要东边种竹,西边自然长出。
【第28句】:【黄山归来不看山】(谚)黄山:在今安徽黄山市内,景色秀丽,奇观甚多,囊括了众山的特色。指黄山游览过后,其他的山就不值一看了。 也作“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第29句】:【树高不能撑着天】 释义:比喻本领再大也有个限度。 例句:俗话说得好,树高不能撑着天。孙悟空本事大,跳不出如来佛的手掌。
【第30句】:【贼吃贼,越吃越肥】(谚)指贼偷贼,比偷盗其他人得到的更多。
【第31句】:【急急如丧家之犬,忙忙似漏网之鱼】(惯)丧家之犬:无家可归的狗。形容惊慌失措、狼狈逃跑的样子。 也作急急如漏网鱼,忙忙似丧家狗。 急急如丧家之狗,忙忙似漏网之鱼。
【第32句】:【墙上画的饼——好看不中吃】(歇)指空有好看的外表而无实际作用。
【第33句】:【一匹马配两个鞍子】(惯)鞍子:放于牲口背上驮运东西或供人骑坐的器具。比喻做两手准备。
【第34句】:【好鸟占高枝,能人找福地】 释义:比喻哪里好到哪里去。 例句:高富才神秘地说:“好鸟占高枝,能人找福地,人往高处走,咱朝山里搬。”
【第35句】:【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释义:对有难的人,人人都有同情心。 例句:刘翁道:“‘恻隐之心,人皆有之。’你肯在我船上相帮,管教你饱暖过日。”
【第36句】:【大满贯】“大满贯”现在多指在某项体育比赛中,在不同的赛事中连得几个冠军,称之为“大满贯”。如乒乓球比赛,有世界杯(一年一次)、世锦赛(二年一次)、奥运会(四年一次)三大赛事,在三大赛事中如果都得了冠军,就是乒乓球大满贯得主。中国荣膺这一称号的有邓亚萍、王楠、张怡宁、刘国良、孔令辉、马琳,还有今年的伦敦奥运会金牌得主张继科。所以,大满贯是很高的荣誉。追究大满贯的词源,出自战国末期韩非子的《韩非子·说林下》:“有与悍者邻,欲卖宅而避之。人日:‘是其贯将满矣,子姑侍之’。答日:‘吾恐其以我满贯也。”’满贯就是钱多的意思。此词原本是绳子穿铜钱达到全绳用到尽头,也就是铜钱贯满全绳之意。如果家有万贯,岂不就是个财主?引申义对于造孽最深、作恶最多者,也称之为满贯,成语所谓之恶贯满盈的就是,却绝不用作形容做善事。打小牌有习惯用大满贯小满贯的说法,也是绳子贯满铜钱引申而来。这种赌博游戏,非善事也。古代传统思维方式视钱多并非完全的好事,所谓满溢损是也。满贯容易惹是非,所以多引申为非善事。转义为荣誉,是近年的事。
【第37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释义:鞠躬:指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尽瘁:竭尽劳苦。已:停止。就就业业,尽心竭力工作,直到死为止。 例句:他的一生,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对于刘备忠贞不贰,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称颂。
【第38句】:【爱花花结果,爱柳柳成荫】(谚)关爱花,花就会结出果实;关爱柳,柳就会长出绿荫。比喻在哪方面花心思较多,就会在哪方面得到回报。
【第39句】:【独头蒜——没瓣】(歇)独头蒜:指没分成瓣状的蒜头。瓣:谐“伴”。指未成家,单身。
【第40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释义:年轻时不努力上进,到了年老时悲伤后悔也来不及了。 例句:“你要趁着年青多学,多学点知识,争取在事业上有点成就‘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年轻时寸候不努力,将来后悔就晚了。”
【第41句】:【好兄弟高打墙,亲戚朋友远离乡】(谚)兄弟之间关系再好,分居后也应筑起高墙,节制往来;亲戚朋友相处再好,也应离得远些,不多接触。指和人相处关系宜淡,过热难得长久。
【第42句】:【已超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见“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第43句】:【绿豆皮儿——青退】(歇)青:青色,绿豆皮的颜色,谐“请”。退:本指脱去(皮),转指退还。指请求退还。
【第44句】:【有法儿开台,无法儿收场】(惯)开台:戏曲开演。比喻有办法挑起事端,却没本事控制局面。
【第45句】:【草拔了根,活不长远】 释义:比喻失掉了根子,无所依托,活不下去。 例句:庄稼人没地,好比草拔了根,活不长远。
【第46句】:【鬼子】中国人为什么把侵略我国的日本兵叫做“日本鬼子”,把侵略朝鲜的美国兵叫“美国鬼子”,把“八国联军”进北京的外国军队称作“洋鬼子”。有人说“鬼”在我国是丑恶的形象,当年的外国人在中国土地上作恶多端且面目丑陋,故被称为“鬼子”。此说可以理解,因为侵略确实可恨。但为什么不用“魔”、“妖”、“怪”来形容侵略者呢?因为魔、妖、怪这些词代替不了“鬼”的原意。 分析起来,“子”字是各种称呼之后的词尾,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如“靶子”、“炉子”甚至“驴子”等,它不同于敬辞的“子”。关键是对于“鬼”字的理解。许多古代文献资料都记载,“鬼”,多指“远国蛮夷”或“异族外国”之人。陆德明《经典释文》引《仓颉篇》日:“鬼,远也。”毛传日:“鬼方,远方也。”朱熹集注:“鬼方.远夷之国也。”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鬼方本远方之通称,故凡西方、北方之远国可通称鬼方。”张铣注:“鬼方,蛮夷远国也。”古人泛称远方之国为“鬼方”,称远方之国的人为“鬼子”,自然为题中之意。汉语常以“洋”字表示外来事物,如“洋火”、“洋枪”、“洋油”、“洋钉”等等,“洋”与“鬼”连用,当为同义复用,所以“洋鬼子”即“鬼子”。 这样解释“鬼子”,太便宜了侵略者,有伤国人感情,既然“鬼子”干尽坏事,确实恶魔,中国人恨之,视侵略者为“魔鬼”,恰如其分。 所以,以上两种理解合起来才更全面、更贴切,远方的“鬼”与魔鬼的“鬼”同音同字,“鬼子”是来自远方的魔鬼。
【第47句】:【坟墓】“坟墓”是埋葬死人的穴和上面的封土堆。坟墓源自战国以后,中国最大的坟墓当属秦始皇陵。为什么坟墓源自战国以后?原来,“不封不树”是春秋时期的墓葬制度,也就是说当时丧葬只有埋在地下的墓,而没有出现高出地面的坟,也不在墓前种树。这是为什么呢? 这种制度和当时的灵魂信仰有直接的关系。春秋时期,当时的中原人认为人死后其灵魂不是在墓中,而是附在尸上。这个尸不是尸体的意思,其本意是指死去的祖先或者神灵。人死后,灵魂直奔祖先。人们祭拜“尸”,就相当于祭拜祖先。唐代杜佑《通典》卷四十八《礼八·沿革八·吉礼七》记载:“尸,神像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中释“尸”为“祭祀之尸,本象神而陈之,而祭者因主之。”即用一块木牌即神主牌来象征灵位,象征死去的祖先。正因为有尸祭民俗的存在,所以,不封不树就成了当时墓葬的主流,即有墓无坟头。因为祖先的灵魂不在墓中,就没有必要再封土为坟,并种树以示标志了。战国以后,逐渐兴起了封树之风,而且越封越大,到秦始皇陵墓达到了顶峰。而后,封土植树成为丧葬的风俗,延续至今。
【第48句】:【推出午门斩首】在戏剧舞台上,朝廷断案或朝议时有大臣触犯龙颜,常听到皇上“推出午门斩首”的台词。那么,真的是在午门前处决人犯吗? “午门”是明清两代皇宫——紫禁城的正门,是很庄严神圣的地方,许多重要的礼仪都在这是举行。 明清两代处斩过不少将军、大臣、亲王等人,而历史记载,明代是“被斩于市曹”。清代晚期“辛酉政变”处斩辅政八大臣中的肃顺等人,“戊戌变法”处斩谭嗣同等六君子,是在北京外城菜市口执行的。在当时封建的观念下,杀人被认为是凶事,在一般情况下,皇帝是不会让这种不吉利的杀人之地靠近自己的宫室的。所以,自古以来,处斩人的地方不仅不在皇宫大内的门口,而且一般都要在都城之外。所以,“推出午门斩首”的说法是错误的。 那这戏词就一点根据也没有吗? 不过,在明代,如果官员因奏事或进谏触犯了皇帝,往往会被拿出午门外施以“廷杖”,廷杖就是当廷杖责。廷杖之下,被打致死是常有的事。据明史记载:“正德十四年,以谏止南巡,廷杖舒芬、黄巩等百四十六人,死者十一人;嘉靖三年,群臣争大礼,廷杖丰熙等百三十四人,死者十六人。”总之在明朝一代先后在南京及北京的午门外,廷杖大臣达五百多人次,死者众多。 这大概就是“推出午门斩首”说法的流言吧。戏剧有艺术夸张的成分,看戏需要分析,分清虚构或真实。
【第49句】:【不遇盘根,谁别利器】(谚)盘根:树根盘绕。指不遇到盘根错节,谁能识别出斧子的锋利。比喻不遇到棘手难办的事,就显现不出英杰之材。
【第50句】:【翻老账】(惯)老账:过去的账。 比喻重提已经过去,让人厌恶的事情。 也作“翻旧账”。
【第51句】:【红日西升,高山起浪】(惯)比喻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第52句】:【老鸦落在猪身上——只看见别人黑,看不见自己黑】(歇)老鸦:乌鸦。指只看见别人长得黑,看不见自己长得黑。也指只看到别人的坏或不好,看不见自己的坏或不好。
【第53句】:【卖空头人情】(惯)卖人情:故意给人好处,以使人感谢自己。比喻答应给人好处,却又不兑现,让人白白感激自己。
【第54句】:【伤风的鼻涕——甩啦】(歇)指扔了,抛弃了。
【第55句】:【有钱能使鬼推磨】这一俗语意思是说金钱万能,只要有钱,什么事都能办到。这一俗语源出东汉。 东汉时,蔡伦发明了造纸,解决了写字难题,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从此,造纸生意兴隆起来,蔡伦更富有了。传说蔡伦的嫂子慧娘看了眼红,急忙叫丈夫蔡莫去跟小叔子学造纸。蔡莫急于赚钱,不等学完就匆忙回家办纸坊。由于纸的质量太差,卖不出去。蔡莫望着满屋的纸,一筹莫展。 还是慧娘有办法,她跟丈夫叽咕了-番,就装死过去,让丈夫用棺材把她收殓起来。待街坊邻居赶来看时,蔡莫便一边烧纸一边哭。忽听慧娘在棺材里大叫:“快把门开开,我回来了!”众人吓了一跳,壮着胆子把棺材打开,只见慧娘一下子坐起来了,油腔滑调地唱道:“阴间钱能行四海,纸在阴间做买卖;不是丈夫把钱烧,谁肯放我阳间来。”接着,她又说道:“刚才我足鬼,现在我是人,我到了阴间,阎E叫我推磨受苦。丈夫给我送来了钱,小鬼们为得到几个钱,都争着替我推磨,这真是有钱能使鬼推磨呀!我把丈夫送给我的钱都交给了阎王,阎王就放我回来了。” 乡亲们听了慧娘的话,信以为真,纷纷拿钱向蔡莫买纸钱,为死去的亲人赎罪。于是,蔡莫的纸很快卖完了。从此,“有钱能使鬼推磨”成了人们形容金钱万能的一句俗语。
【第56句】:【说着葫芦忘了瓢】(惯)形容记性差,丢三落四。
【第57句】:【车多碍辙,船多擦边】 释义:比喻人多手杂,不利于办事。 例句:“我没有什么说的!反正‘车多碍辙,船多擦边’!”
【第58句】:【茶不思,饭不想】(惯)不想喝茶,也不想吃饭。形容十分忧虑、思念或悲伤。
【第59句】:【执法如山】对刚直不阿、秉公执法的法官,人们赞誉他们“执法如山”。 这个说法是从何而来呢? 唐中宗神龙二年(公元706年)冬十一月,太平公主赴雍州游玩,相中了当地寺院里的一盘水磨,未经寺院和尚同意,即吩咐随从运往京城,归为已有。 寺院和尚迫于太平公主的权势,不敢当面阻拦,立即告到雍州司户李元绒那里。司户是个比七品芝麻官还要小的小吏。但李元绒不畏权势,公正刚直,当即受理此案。经查,该水磨确系寺院合法财产,太平公主无权霸占。 随即将水磨判归寺院;这一判决,吓坏了李元绒的顶头上司,一向趋附权贵的雍州刺史窦怀贞。 他即刻命令李元绒将水磨改判给太平公主。李元绒对这种恃强凌弱、媚上斯下的行径无比愤慨。二话不说,当即挥笔在原判决书的空白之处写“南山可移,此判无动”八个大字,坚决维持了原判。后世将这八个字逐渐浓缩成“执法如山”四个字。
【第60句】:【从来好事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谚)指自古以来都是这样:好事不会长久,就像彩云一闪就过,也像琉璃容易破碎一样。
【第61句】:【大海无风三尺浪】(谚)大海即使无风,海面也有三尺浪。指大海的浪涛在任何时候都不会平息。 也作“海上无风三尺浪”。
【第62句】:【卸包袱】(惯)比喻解除思想或经济上的负担。
【第63句】:【拿着金碗银筷子,就是吃不成饭】 释义:比喻好条件未能利用,得不到好处,仍旧受穷。 例句:弄得现在,咱合作社搞副业这样好的条件,要人有人,要牲口有牲口,要本钱有本钱,结果呢,却拿着金碗银筷子,就是吃不成饭。
【第64句】:【吃虱子留后腿】(惯)虱子:昆虫名,腹大,椭圆状,寄生于动物身上吸食血液。吃虱子还要留下后腿,下次再吃。形容人非常吝啬、小气。
【第65句】:【土居三十载,无有不亲人】(谚)在同一块土地上居住了几十年的人,没有不亲密的。指共同的劳动生活容易使人们亲近和睦。
【第66句】:【近水解近渴】 释义:比喻应付眼前急需,现得利。 例句:马之悦听了这话,马上把心放下了:他最怕马同峰回来跟萧长春拧成一股劲儿,又拍着腿说:“好,好,这才是近水解近渴嘛!”
【第67句】:【不听老人言,祸患在眼前】 释义:不听老年人的话,横祸就会到来。因为年老人阅历广,生活经验丰富,他们的话是经验之谈。 例句:这可好,闹出毛病来没有?不听老人言,祸患在眼前!这简直把祁家的脸丢透了。
【第68句】:【杀人不过头点地】(谚)即使被杀死,也不过是脑袋滚在地上罢了。 指充其量不过是个死,没有什么了不起。
【第69句】:【半个秀才】“半个秀才”指有一定的文化,但属于低层次的。在使用上根据文章语言环境,有时用于褒奖,有时用于嘲讽。如通过参加扫盲班,王大叔也能顶半个秀才了。再如,《孔乙己》里有句嘲讽孔乙己的话:“你怎得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那么科举考试真有“半个秀才”的称谓吗? “半个秀才”源自民间。按清朝科举考试制度,童生方有资格参加秀才考试。先经县考初试,再府考复试;复试通过者,可参加由学政主持的院考;院考选上的称为生员,生员亦即秀才。而那些没有考取秀才的童生,也还是有出路的,经学政择优录为佾生。佾生即朝廷和孔庙中任佾舞的歌生、舞生。 这样看来,佾生只是童生到秀才的“一半”。所以民间把佾生俗称为“半个秀才”。
【第70句】:【一会儿风,一会儿雨】 (一会儿阴,一会儿阳)释义:比喻情况或人的态度变化无常,无法捉摸。 例句:你们爷俩一会儿风,一会儿雨,把我弄得五迷转向,也摸不准你们准脉窝了。 他这个人真是猜不透:一会儿阴,一会儿阳,多可怕呀,千万得小心他一点儿…——
【第71句】:【水从源流树从根】(谚)水流总有它的源头,树木总有它的根柢,世上不会有无源之水,无根之树。比喻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有它的起因。
【第72句】:天不生无用之人,地不长无名之草。
【第73句】:【立秋的石榴——满脑袋的点子】(歇)立秋: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8月7日、8日或9日。石榴:果:树名,果实圆形,内多种子,立秋前后成熟。点子:本指石榴的种子,转指主意、办法。指主意、办法多。
【第74句】:【人忙神不忙】(惯)指当事人着急,被求助的人却不着急。
【第75句】:【处贫贱易,耐富责难】(谚)贫贱与富贵相比较,安心于贫贱生活比较容易,在富贵中能不骄奢淫逸则很难。指身处富贵而保持廉正的品质是难能可贵的。
【第76句】:【冻不死的葱,饿不死的僧】(谚)僧:和尚。指葱耐冻,再冷的天气也冻不死;和尚可以四处化斋,当然不会饿死。
【第77句】:【城头上跑马——远兜远转】(歇)城头:城墙的顶部。本指沿着城头兜圈子,转喻人说话拐弯抹角或办事不干脆利索。
【第78句】:【白狗偷吃,黑狗遭殃】 释义:比喻惩罚错了对象,冤枉了好人。 例句:警卫员不高兴地瞧了小伙子一眼:“白狗偷吃,黑狗遭殃,碰上你算倒霉透了。”
【第79句】:【家庭合不合,看看儿媳和公婆】(谚)一个家庭是否和睦,只要看看儿媳妇和公婆的关系如何即可。 指家庭和谐不和谐,媳妇和公婆的相处是关键。
【第80句】:【丁是丁,卯是卯】(惯)丁:天干的第四位。卯:地支的第四位。丁卯不能混为一谈。一说丁卯谐工艺制作中的“钉铆”。钉,榫头;铆,铆眼儿。钉和铆的尺寸错了,器物便安装不成。形容对事认真,一丝不苟,毫不含糊。 也作“钉是钉,铆是铆”。
【第81句】:【放野马】(惯)比喻不受管束,自由行动。
【第82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释义:一个人把守关口,一万个人也攻不开。形容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万夫莫开”又作“万人难敌”。 例句:这个岩洞地形险要,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即使敌人发现了白大姐藏在洞内,她有短枪,敌人也是干瞪眼没得办法。
【第83句】:【泰山压顶不弯腰】 释义:比喻在极大困难面前顶得住。 例句: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严峻地考验了泰山压顶不弯腰的人民公社社员!
【第84句】:【哪边炕热往哪边挤】(惯)指人钻营取巧,哪儿有好处就往哪儿钻。
【第85句】:【冷锅里爆出了热栗子】(惯)比喻在意想不到的地方或时候出了问题,或听到了从未听说过的事。
【第86句】:【女大十八变】谓女孩子从小到大变化多,且有“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之说。 “女大十八变”这个俗语,本谓龙女神通广大,善于变化。语出《景德传灯录·幽州谭空和尚》:“有尼欲开堂说法,师日:‘尼家不用开堂。’尼日:‘龙女八岁成佛,又作么生?’师日:‘龙女有十八变,汝与老僧试一变看”’。 后转义到民间指女子从小到大容貌、心理等变化很大。
【第87句】:【驼子跌跟斗——两头不着实】(歇)驼子:驼背的人。跟斗:跟头。两头:本指头和脚,转指两方面。不着实:本指没有落在实处,转指事情落空。指两方面都落空。
【第88句】:【人有一技之长,不愁家里无粮】(谚)一技之长:在技艺方面有一种是擅长的。指人只要擅长一种技艺,就能维持生计,不用担心养活不了一家人。
【第89句】:【老鼠儿见了猫】(惯)比喻弱者见到了惧怕的人。 也作“耗子见了猫”。
【第90句】:【无巧不成书】俗语“无巧不成书”用来比喻事情非常凑巧。 相传,这句话来源于施耐庵。施耐庵在创作《水浒传》时,写到“景阳冈武松打虎”这一段时,文思阻塞,怎么写都觉得太过生硬,没有灵性。正当为此伤透脑筋的时候,房外传来一阵喧哗声,他停笔走到门口一看,原来是邻居阿巧喝完了酒,和一条恶狗缠斗在一起。这场人狗相斗的场景,像极了人虎相搏的场面,施耐庵观看完整个过程,立刻文如泉涌,写出了精彩绝伦的武松打虎。他把这件事告诉了妻子,妻子说:“真是无巧(阿巧)不成书啊!”以后,这句话逐渐流传开来。
【第91句】:【四两能拨千斤重】(谚)指轻兵器运用得巧妙,可以胜过重兵器。也比喻凡事把握要领,小可敌大,弱可胜强。 也作“四两拨千斤”。
【第92句】:【打在儿身,疼在娘心】(谚)指母子心连心,本是天性。也借指下人受到了惩处,主子心中不安。
【第93句】:【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谚)到运用知识时才恨书读得太少,事情不经过实践就不知道艰难。指书要在平时勤学苦读,事要在实践中自觉磨炼。
【第94句】:【天有不测风云】此语比喻人有难以预料的灾祸。它典出《元曲选,无名氏(合同文字)第四折》:“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那小厮恰才无病,怎生下在牢里便有病。”好像现在的“躲猫猫”。没过多久,罗贯中在《三国演义》里便引用了此语。 《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周瑜与曹操大战于三江口。诸葛亮和周瑜英雄所见略同,采用火攻。一切准备就绪,但冬季少有东南风,周瑜发愁病倒。 诸葛亮去探望他,他又不想说实话,只说:“人有旦夕祸福,谁又能保证不生病呢?”而诸葛亮却故意神秘地说:“天有不测风云,人又怎么能料得定呢?” 周瑜觉得诸葛亮言外有意,便连忙问有何药方可治他的病,诸葛亮写了十六个字递给周瑜。这十六个字是“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看了,眼前一亮,病竞好了。这才引出好戏“借东风”。 看来,到明代“天有不测风云”一语已经比较流行。
【第95句】:【老树枝,转不过弯来】 释义:比喻执迷不悟。 例句:咱老孙头是老树枝,转不过弯来,还跟高国权挨肩儿打唧唧。傻狗不识臭,不晓得陷腿到哪一天哩。
【第96句】:【到哪条河边,喝哪条河的水】 释义:处在什么情况,采取什么样的办法。 例句:马国彪只好打断她的哭声,嬉皮笑脸地说:“翠花,到哪条河边,喝哪条河的水。”
【第97句】:【看火候】(惯)叱喻观察时机是否成熟。 也作看火色。 看风色火候。
【第98句】:【风吹连檐瓦,雨打出头椽】 释义:比喻突出、冒尖的人容易受到打击。 例句:有个中年汉子紧攥着一双手,叹息着说:“唉,风吹连檐瓦,雨打出头椽,像高二佬这样干个里难选一个的人,死得好苦!”
【第99句】:【高一脚,低一脚】(惯)形容道路不平,行走时身体不稳。 也作一脚高,一脚低。 一步高,一步低。
上一篇:谚语俗语文案经典文案摘抄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