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词中借花抒发的自我意识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文坛著名女性作家,其词号为“易安体”。词集名为《漱玉词》,存词约六十余首。清照词描绘了一个温婉娇媚,清秀多情的女性世界。生活闲适的前期,词作热情明朗天真;国破家亡、流浪生活后期,词风缠绵凄苦伤感。
清照作了大量咏花词,用自己的笔描绘了一个独特的女性眼中的百花王国。花是她少女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是她少妇情肠,深情相思的寄托,花是她晚年孤苦,历尽创伤心灵的外化,花更是她女性意识和独立人格的真实写照。本文试以李清照的咏花词为线索,追寻“花”意象背后蕴涵的女性意识。
【第1句】:清照咏花词举隅
百花中被清照采集于笔的往往是格高韵远如红梅、黄菊、雨荷者,清新淡雅。例如:翻咏梅有“红酥肯放琼苞碎,探着南枝开遍未。”(《玉楼春》)“莫根香消玉减,须倍道,扫迹情留。难言处,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满庭芳》)“此花不与群花比。”(《渔家傲》)“不知蕴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玉楼春》)“夜来沉醉缺妆迟。”(《诉衷情》)“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清平乐》
咏菊有“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醉花阴》)“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鹧鸪天》)“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声声慢》)“纵爱惜,不知从此,留得几多时。”(《多丽》)
咏梨花有“秋千苍陌人静,皎月初斜,浸梨花。”(《怨王孙》)“欲谢恐难禁。”(《浣溪沙》)
咏桂有:“暗淡清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鹧鸪天》)。
咏荷有“兴尽晚回舟,深入藕花深处”(《如梦令》),
还有:“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花。”(《蝶恋花》)“待得群花过后,一番风露晓妆新,妖饶艳态,妒风笑胃,长殒东君。”(《庆清朝慢》)“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鹧鸪天》)
上例可管窥清照咏花词之一斑。
【第2句】:李清照咏花词中的女性意识
女性意识,相对男性意识而言。文学作品中,主要表现为女性作家以自己独特审美视角对社会人生以及女性绚丽多彩的生活和内心世界的独特把握和感受,是女性作家自我意识的流露和表现。“几千年来订定了种种规矩,压抑束缚,蔽塞聪躜,使女子永无教育,永无能力,成为驯服的牛马和玩物。”相应地在文学上,女性“讴歌的天才和能力,不容许表现出来,简直可以说,她们的能力是受礼教的催残而葬送了。”嘲清照出现以前,文学几乎是男性的一统天下。清照以一部《漱玉词》跻身于群星璀璨的宋代词坛,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道靓丽的风景。把李清照置于整个中国古代文学史审视发现,她具有极强的女性意识,她以鲜明的女性视角观察记录自己周围的世界,应说正是这种独特的女性视角使李清照的词“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赢得世人高度赞誉。
(一)情景交融凸显浓烈的自我意识
王国维说:“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文学作品成功的重要因素是作者应有真实情感,真切感受与自然表现。作家反映生活时,应据其内心爱憎,将自身感情溶人客观事物,托物言志,求情景皆真的意境。李清照的咏花词就是通过情与景的交融达到心灵的抒发。咏花词中,词人通过色彩的渲染来达到意境的深邃幽远抒发人生理念,词中突出完全自我的意识。
如《孤雁儿》:“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沉香断继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在情意。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萧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作者将梅推至伴我的位置,梅成为我的抒情附庸和寄情之物。梅即“我”,梅心惊破即我心惊破,词中借花自喻,抒发国破家亡后孤清、冷戚的心绪。
《诉衷情•夜来沉醉卸妆迟》将“残枝梅萼”的凄凉与自己漂泊思归苦楚结合起来。“夜来沉醉卸妆迟,梅萼插残枝,酒醒熏破春睡,梦远不成归。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更残蕊,更捻余香,更的些时。”这是南渡后的作品,流亡者孤寂缠绕内心。词中“我”熔铸其中,重在表现自己的苦闷和惆怅,表达对人生理想的追求。
如《玉楼春•酥肯放琼苞碎》:“红酥肯放琼苞碎,探着南技开遍未,不知酝籍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上阙重咏花,对梅花的色与态重点描绘,渲染一幅色泽鲜艳,情调热烈的梅花图。下阙重抒惰,与奔放的梅花形成鲜明对比,“词人面对生机盎然的梅花图时,心存感伤,如此娇艳欲滴的红梅,能娇艳、妩媚多久?明天风起,就要全部凋零了吗?词人触景生情,感花伤时的心态跃然纸上。”“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清照运用此法,以美丽梅景来衬托自己孤单愁苦和憔悴的心态,增强艺术效果。以我入词,以我为主,宣泄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词中达到词我完美结合,词中抒情主人公“我”即词人本身。花的遭遇、形态及情感就是清照的感情世界,具有强烈的自我色彩。
在《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强调“明月玲珑地”意境下梅花的独特个性,显现出与众不同的自我。“此花不与群花比”表达出词人的人格特征,不随波逐流,刚强自立。在《鹧鸪天•咏桂》词中,作者赞美桂花为“花中第一流”,来表现自己的卓越才华和高尚品质。词中抒写的那种傲视一切,不可一世的`孤高性格和开阔胸怀,正是女词人自视不凡、气概豪迈的体现。“何虚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以桂花来抒发个人怀抱,淡黄桂花居处僻远,鲜为人知,独秀高山,自成桂林。桂自有持久淡雅之风和芳香之气。她以桂花为百花之冠显然是移情于桂。
李清照通过咏物造成比喻象征性形象。《鹧鸪天•暗淡轻黄体性柔》、《摊破浣溪沙•揉破黄金万点轻》这两首词通过咏桂花来写作者本身;《多丽•小楼寒》写的正是词人自己的高格雅韵,突出自己独特的人格意识,菊花的芳洁高雅,倔强不屈是词人借以抒怀的对象。《漱玉词》中常以花的遭际来象征人的命运,特别是词人本身的遭遇。有海棠遭风吹雨打想到“绿肥红瘦”,有饮黄菊酒想到“人比黄花瘦”。“恨潇潇无情风雨,夜来揉琼肌。”(《多丽》)“朗月清风,浓烟暗雨,天教憔悴芳姿”。从早年的“奴面花面”,“教郎比并看”到晚年的“风住尘香花已尽”,这一系列象征性形象展示了李清照的命运和性格。
(二)女性视角彰显女性意识
【第1句】:自我美好形象的自信和欣赏
当女性从沉重的男权社会中觉醒,以自己的视角观察人生时,她发现的第一个美好的形象就是她自己。女性作家往往通过对自己优美形象的描绘显示对自我性别的认可和对自我形象的欣赏。李清照的词在某程度上就是她心路历程的记录,带自传性质,对自我形象的描写是其重要内容,如“绣面芙蓉一笑开”“素约小腰身”等。如《庆清朝慢》:“容华淡伫,绰约俱见天真。待得群花过后;一番风露晓妆新。娇娆艳态,妒风笑月,长歹带东君。”对菊花的颜色、形态和品质的赞美,表现词人对自我超群绝伦芳资艳质的欣赏。如《醉花阴》:“人比黄花瘦。”西风中,满含愁苦、无力摇摆的菊花,正是被思念煎熬得骨瘦肌削的女词人。她象菊花虽不能摆脱万千愁苦,却仍满含期冀在枝头凄楚地美丽着。《减字木兰花》“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词下片“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如果不是对自己的容貌足够自信和珍爱,谁敢“云鬓斜簪”,让郎“比并看”呢?词人烘云托月,足见对自己美貌的自矜和自赏。
【第2句】:青春和爱情的热情歌咏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无人识。”青春易逝、韶华易老的伤感在女性身上表现得更敏感、深刻。李清照亦然。这具代表性的属《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鲜活的海棠,美好的春光,总难禁风雨的无情摧残。女词人对花的怜惜,对青春的眷恋,从那无限凄婉的叹息:“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春花的香消玉殒,零落成泥是怎样深切地触动了女词人心底的生命之弦!
封建正统思想的束缚使古代女性心理和行为深受压抑,她们不敢展示自己的生命追求和青春激情。而李清照是一个特例,她不但与夫婿赵明诚情投意合,还率真大胆书写对爱情的热烈追求和情感生活的种种体验。她写少女对爱情的憧憬渴望:“和羞走,依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点绛唇》)她写初恋的矜持羞涩:“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浣溪沙》)她写新婚的幸福甜蜜;“理罢笙簧,却对菱花淡淡妆。笑语檀郎,今夜纱橱枕簟凉。”(《丑奴儿》)她写伉俪小别的相思离愁:“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她写爱侣早逝的悲凉凄绝:“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孤雁儿》)满纸真情,一部《漱玉词》可以说就是词人的情感自传。从其情路历程可知她那蓬勃的生命状态使她的女性意识得以自由伸长并在词中自由展现。
(三)女性创作主体突出女性意识
李清照的作品是真性情的流露,真生活的写照。其情感、生活与作品合为一体,具有浓烈的女性创作主体色彩。某些闺怨诗,如王昌龄的“闺中少妇不知愁”等多客观镜头,缺乏作者主观真实的情感,所谓闺怨,是男性创作主体的越俎代庖,难免有隔靴搔痒之憾,“终隔一层”。与清照真情作品之别不可以道里计。清照所写情词,写离别,寂寞,伤感,相思,都是真实的情感,女性成了抒情主体。李清照向整个社会敞开了自己的心扉,倾吐自己身为女性的喜怒哀乐。其情感是心灵的展示,真情的喷涌,是女性审美情趣的流露,表现出女性对生命意识和价值的内省和感悟。她作品摆脱了女性作为世俗玩物和被观者的遭遇,摆脱了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物化的倾向,女性成为有血有肉有自己内心情感世界的活生生的人。咏花词中自我女性意识鲜明,塑造了一个属于女性自己的灵魂。
李清照诗词中“花”的隐喻
宋词是继唐诗后又一独具特色的文体。李清照,以其独特的女性视角,敏锐的观察,灵动的语言,成为宋词婉约派的代表。
我国古代文论中对隐喻的常见性也多有论述。如《文则》所述:“《易》之有象,已尽其意;《诗》之有比,以达其情。文之作也,可无喻乎?”近代学者钱钟书先生也指出:“理绩义玄,说理陈义者取譬于近,假象于实,以为研几探微之津逮,释氏所谓权宜方便也。古今说理,比比皆然。”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是修辞手段,而且是思维和认知方式。认知语言学家强调人类思维的隐喻性,即人类认识和理解事物是对事物进行概念化、范畴化的过程。隐喻是人类进行概念化或范畴化的重要工具。诗词是民族文化的精华,也是隐喻的重要载体。研究诗词中的隐喻,有助于我们深度了解诗人,词人的精神世界,进而更好地鉴赏诗词,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女词人,婉约派的杰出代表。她感情细腻,刻画入微,擅长以“花”入诗,一生与“花”结下了不解之缘,“花”意象也成为她诗词中的重要意象,散发着不朽魅力。本文以李清照诗词中主要研究对象,分析李清照诗词中“花”的隐喻特点,探究“花“隐喻的语言和文化特征。
【第1句】:“花”与隐喻
【第1句】:1“花”的隐喻认知
各民族相近的进化过程,奋斗历程以及相似的认知对象,促使人们对相同的事物有相似的认知。以“花”为例,即使存在于植物生命的一段时间,“花”仍然是植物留下的最深刻印记,内涵丰富。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花”有十九个语义项:种子植物的有性繁殖器官;可供观赏的植物;形状像花朵的东西;烟花的一种;花纹;用花或花纹装饰的;颜色或种类错杂的;(眼睛)模糊迷乱;衣服磨损或要破没破的样子;用来迷惑人的,不真实或不真诚的;事业的精华;年轻漂亮的女子;指风尘女子或跟风尘女子有关的;指棉花;指某些小的颗粒、块、滴等;指某些幼小动物;作战时受的外伤;人的姓。词典还收录了众多词条,通过分析这些词条可以发现:花与人,物或情感有着千丝万缕的紧密联系。
“花”在隐喻形式上主要有形象隐喻和联想隐喻;形象隐喻是将“花”的.外貌,状态的感知透射到一切与“花”相似的事物上,如:烟花,棉花,甚至还有一些伤病。联想隐喻以“花”所带来的情感体验为基础,透射到相似抽象事物上。
【第1句】:2“花类”的隐喻与认知
人们不仅喜欢“花”这个上义词,而且也赋予其下义词如梅,菊,莲,兰等丰富的内涵。
梅,格调高雅,凌寒而开,历代为文人墨客所追捧,乃是百花之首。咏梅诗歌中,或咏其一支独胜,或咏其神形俱佳,或咏其秀雅凝重。梅花具有不惧寒冷,独立早春,俊逸清朗的高贵品格。诗人,词人常以梅花自比,彰显自己的人生追求。菊,凌霜绽放,硕大清香,品貌独特,乃花中四君子之一。暮秋时节,百花零落,唯菊一枝独秀,冷傲高洁。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文人墨客将“菊”的形象与人的感情形成映射,表达出其孤高与傲俗。莲,亦称:荷,芙蓉,藕花,灵草等,产自池塘,花盛于夏,出淤泥而花不染。中国自古钟爱莲花,在宗教和文化传说中,我们总是能寻觅到它的踪迹,在宗教文化中更是赋予它丰富的内涵,如:观音菩萨与莲花坐台。在文人墨客的眼中,莲与他们乃同病相怜,惺惺相惜,莲的生长环境可映射到他们的生活环境中,冰清玉洁,卓尔不群的莲花也是文人精神世界的映照。兰,即:兰草,清香浓郁,悠远绵长,乃花中四君子之一。古有诗云:“梓为百木之王,牡丹为百花之王,葵为百蔬之长,松为百木之长,桂为百药之章,而兰则为百草之长。”兰,香气雅而纯,独立于山谷之中,乃山中之“幽香”。它有君子之风,飘逸潇洒,姿态高雅,无意与百花争艳斗芳,文人以“兰”隐喻自己的品格。
【第2句】:李清照笔下的“花”与“花类”隐喻解读
【第2句】:1李清照诗词中“花”的隐喻探究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婉约词派代表,语言委婉,感情饱满,是宋词中熠熠夺目的存在。在她构建的为数不多的意象体系中,“花”意象体系占据重要位置。生动的语言,细腻的笔调,她在诗篇中倾注自己一腔感情,为我们描绘一幅“百花图”,我们眼前浮现出“误入藕花深处”的青春少女,“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相思美妇,以及“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的老年之殇。词人勾勒出“花”的容颜,神情,气质,并将其映射到“人物”上:人的外貌,悲欢离合,相思愁苦,忧喜迁移,反之亦然。李清照笔下的“花”是美的,是自然界的精灵,同时也是她一生凄苦悲凉的象征,是她情感的寄托。
1)减字木兰花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点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上阙买花。词人从卖花担上买来娇艳欲滴的鲜花,她手执鲜花,深情欣赏。“买得一枝春欲放”,“春”、可以指春色、春光、春意和春天,也可借指花儿。“泪点轻匀”写出了新折花儿的容态,它点点泪痕,忧愁满面。“泪”字,一般写人,描绘人的状态。词人却以“泪”写花,可见“人”为源域,而“花”为目标域。“人”的特征透过词人的心灵映射到花上,而又激起“人”的同情。“犹带彤霞晓露痕”,红色朝霞,晶莹露珠,落在花上,使得花儿色彩美艳,晶莹剔透,透露了词人爱花之情。
下阕为戴花。“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上阕以花喻人,下阕则以人比花,词人新婚燕尔,买花赏玩,花儿的美让她对自己的美丽产生了疑惑。“奴面”与“花面”照应,将个人的容貌美丽映射到花儿上。全篇通过买花、赏花、戴花、比花,生动地表现了年轻词人天真、爱美的心情和好胜的脾性。
2)蝶恋花
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
随意杯盘虽草草。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人似春将老。
这是词人南渡后,历经国恨家仇后的忧郁之作。上阕“永夜恹恹欢意少”开门见山,奠定了全词沉郁苍凉的基调,长夜漫漫,词人心情不佳,辗转反侧。“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词人一生钟爱花,但此时她却无意赏花,看到花儿,以往美好的青春记忆便会在眼前浮现。词人是不忍回忆过去,不愿看花,“花”象征着词人曾经快乐的生活。“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人似春将老”,“笑”字,一般是人开心时的心情传达,词人以人写花,将花进行拟人化的处理,赋予“花”人的感情,写出了深深的感伤之情。
【第2句】:2李清照诗词中“花类”的隐喻分析
李清诗词中,“花”意象众多,如:梅花,菊花,海棠,荷花,桂花,丁香等。这些不同的“花”倾诉着她的心声,代表着她的人生态度和人生追求,也诉说着她不平凡的人生经历。
1)梅花。梅花是词人“花”意象系统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花,其词中出现梅花意象的多达十几首,约占全部作品的十分之三。词人在梅花中寄寓她的欢笑愁绪,营造一幅意境高远的梅花礼赞。而且不同时期,词人对梅花的感受也不尽相同。青春时期,她的活力,对生活的热爱,通过“青梅”展现在世人面前;已婚的她,沉浸在爱情之中,“一枝春欲放”勾勒了她的妩媚多情。而随着北宋的灭亡,丈夫的离世,她眼中的“梅”成为了凄凉悲苦的写照。梅,这一诗歌意象,实则成为了词人的化身,是词人抒怀达意的工具,是“人”这一始源域的最佳目标域。然后,无论生活几经辗转,有多少坎坷,词人都如梅花般独立于世,孤傲坚韧。如:
《渔家傲》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这是一首格调轻快的咏梅词。梅花,独自绽放于寒雪之中,素艳娇美,正是才华横溢豆蔻年华的词人。梅花不惧寒雪、独立坚强的个性,是词人美好人格的隐喻所在。词中不具体刻画梅花的形态,而是重点勾勒梅花的品格,这是词人不重外在,而看重内心的体现。“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将梅花不畏霜雪、点缀琼枝、预告春天品性传了出来。“此花不与群花比”更是词人独立不凡、卓然超群人格写照。
2)海棠。海棠,花姿潇洒,花开似锦,素有“花中神仙”、“花贵妃”之称,象征着美丽,快乐,代表着妙龄女子。而词人眼中,海棠多处于风雨飘摇时期,寓意匆匆易逝的青春时光。如: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词人因醉酒沉睡,醒来时却最关注海棠命运,是否“依旧”。从认知隐喻的角度解读,海棠就是词人,是词人的容颜,海棠落花,春将尽,其实是词人在诉说容颜易老,青春流逝,应惜春惜花惜人。
3)菊花。菊花是我国古典文化作品中的常用意象,同众多文人墨客一样,李清照也独爱以菊如诗。但不同于陶渊明的隐逸之菊,周敦颐的雅洁之菊,在李清照的词中,菊花不仅是隐逸高洁的君子,她还赋予菊女性的特质,纤细,清瘦,柔美,憔悴,凄苦,在一首首菊花词里中,词人依然分不清何为菊,何为己,菊花和词人相互映射,彼此交融。在人生的风风雨雨中,词人低诉着“人比黄花瘦”的相思,“满地黄花堆积”的凄凉。如: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声声慢》是李清照南渡之后具有转折性的作品。金兵南侵,俘虏了北宋皇帝,北宋灭亡,词人经历了亡国之痛,而不久之后,她的丈夫因病离世,词人不得不饱尝流离颠沛之苦。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头,无法排遣,她和着血泪写下了千古绝唱的《声声慢》。菊花盛开在秋意正浓时,本就含着肃杀之气。词人曾也是爱菊之人,但此时也只能无意摘花,任由它枯萎凋落,这里菊花堆积,照应着词人憔悴,衬托她心内的悲苦。
结语:
李清照是我国著名的婉约派词人,她在自己的诗词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花”与“花类”意象,这些意象又不仅仅局限于本身,它们衬托出词人的人生追求和价值取向。从认知隐喻角度解读其诗词,有助于深层次挖掘词人的内心世界,了解这么伟大的女词人的精神世界,为诗词翻译研究做出贡献,为宋词在认知领域的研究提供一种可靠参考和借鉴。
李清照诗词中的“花”意象
作为一个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女子,李清照多将爱花之情付诸笔下,对花的欣赏、喜爱,是她少女闺阁生活的重要内容,而借花寄托相思,咏花标致情操,又是她词作中经常出现的主题。
李清照现存词作四十六首,以南渡为分期,词风变化明显,但词人在创作中爱用“花”意象却没有改变。在李清照的词作中,除了八首没有提到“花”之外,其余,或单独吟咏,或泛指鲜花,总是离不开花的影子,如“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等,在李清照的词作中用花表达出了极为饱满的人生内容和丰富的精神世界。
【第1句】:“花”意象凸显其美好诗意的生活
花,一直都是美好的象征,李清照笔下常通过对花的描写烘托意境,显现出她对美的追求与向往,对生活方式的一种诗意表达。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首词描写了一幅简单的生活片段,似一帧剪影般记录下了一幅动人的画面。夜晚伴着紧密的风声,淅淅沥沥地下着疏朗的小雨,次日香闺中,沉睡一晚的女子,慵懒地醒来,酒意未退,晨妆未梳就开始关心园中海棠。“试问卷帘人”一个“试”字道出多少急切和犹豫,是心底已经猜晓结果而又担心结果成真的揣测心态,而卷帘人漠然回答“却道海棠依旧”更让女主人黯然叹息,“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绿”借代绿叶,“红”借代红花,含蓄精炼,色彩对比鲜明。“肥”形容雨后的叶子因水份充足而茂盛肥大,“瘦”形容雨后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谢稀少,拟人手法使这两种状态的对比显得生动别致,形象逼真。本来平平常常的四个字,经词人的搭配组合,便使涵义得到丰富和扩大。由这四个字生发联想,那“红瘦”不正表明春天的渐渐消逝,而“绿肥”象征着绿叶成荫的盛夏即将来临,这种极富概括性的语言,实在令人叹为观止。胡仔《苕溪渔隐丛话》称:“此语甚新”,《草堂诗余别录》评:“结句尤为委曲精工,含蓄无穷意焉。”这首作品词采清澈,画面明丽,描写了一个优美如画的生活场景,作者生活在其中,显示出一种生活的诗意和优雅的情致。
【第2句】:花是作者抒发情感的意象载体
词人用鲜花的易逝表达对美好事物易逝的痛惜之情,女子的韶华易逝,夫妻幸福时光的易逝,这些都是痛苦的,作者借笔下的惜花之情,正是表达了惜春之情和自惜自怜之情。作者笔下的“花”意象,除了描绘出了花的美好之外,更多的是光阴逝去后的憔悴和颓残,这是词人感慨时间流逝,无奈生命易逝的表露。如“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梨花欲谢恐难禁”,“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这里的花并非特定的花,而是一种泛指,是我国传统文化模式的一种积淀,即流水落花的意象。这种意象总是和惜春、惜时、生命的哀叹相联系。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这首《武陵春》起句就是一幅已经风住花尽的凄清景象,“风住尘香”之后,可以想象出落红满地,花尽枝头的景象。一个“尽”字,道出春光的彻底流逝,再无所留的空白感,所以“风住尘香”四字,不但含蓄,而且由于含蓄,反而扩大了容量,使人从中体会到更为丰富的感情。而日色已高,头犹未梳,虽与《凤凰台上忆吹箫》中“起来慵自梳头”语意全同,但那是生离之愁,只是情绪上的慵懒和娇憨,而这是死别之恨,万念俱灰,梳洗了无意义,情感表达深浅自别。【第3句】:四两句,由含蓄而转为纵笔直写,点明一切悲苦,由来都是“物是人非”,而这种“物是人非”,又决不是个人感情上的伤春之情,而是一种剧烈的、带有广泛层面上的无穷无尽的痛苦,这是国破家亡,种种愁绪郁结其中的痛苦,此中之事,只能以“事事休”概括,言未出,而泪先流。下阙写词人想要改换心情,泛舟出游,而由“闻说”到“也拟”,又到“只恐”,最终作罢这一系列活动,笔触跌宕起伏,有开有合,层层推进,最终落脚在“载不动许多愁”上。此词中起句的花尽,就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是美好事物的消逝和物是人非的痛苦与烦愁。这首词是作者避难浙江金华时所作,当时她已处于国破家亡之中,相亲相爱的丈夫死了,珍藏的文物大半散失,自己流离异乡,无依无靠,所以词情极其悲苦。
【第3句】:自我价值的肯定,以花喻志,风格凛然
词人爱花,咏花,并常以花自喻。词人歌咏的是质幽而不华艳的菊花,是“情疏迹远只香留”的秋桂,是“此花不与群花比”的.梅花,这是女词人最爱吟咏的三类花,并在她们身上寄托了深厚的感情。这些花或朴素淡雅而芳香持久,或在秋风萧瑟中幽然傲霜,或与冰天雪地中盈盈怒放,她们都如同花中君子般以高尚的德行情操,赢得世人的敬佩。
《点绛唇•蹴罢秋千》中,活泼可爱的少女倚门回首,含羞间又透露着好奇和大胆,此时,配合她心情和身份的正是一束青梅,含涩朦胧而又清爽可人。
而《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中这样描写梅花,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
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
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此词起句就点明了是寒冬雪里的时令,但一个“春”字,为下文打开了一幅让人期待的画面。“琼枝腻”、“娇旖旎”的寒梅,在月夜之下当庭绽放,清丽如洗。用浴后新妆的美人,比喻月辉下晶莹剔透的寒梅,清新而逼真,给人如同看到画面一般的愉悦感。下阙用周边环境和种种事物衬托梅花绽蕊这幅画面,玲珑月、绿蚁尊,当此佳境,谁人能不畅饮酩酊呢?寒梅既有娇俏旖旎的韵致,又有冰清玉洁的气度,对酒欣赏,凛冽清冷间,动人心魄。这是造化对寒梅的呵护疼爱,更是词人心中对梅花的喜爱。词人欣赏寒梅的独特气质,也是自身情操高标的流露。词人对寒梅的赞扬,也是自己对这种迎寒而放,不与众花相比格调的欣赏。清人朱彝尊说过:“咏物诗最难工,而梅尤不易。”而李清照就用了最明净、典雅的字句,把寒梅夜绽的美景刻画得淋漓尽致,梅花婉转风流之姿跃然纸上,栩栩如生。
李清照笔下的“花”意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和积淀,是词人热爱生活,观察生活,以花自喻,寄托情感的载体。中国古典文化中,高雅而有气节的花,莫不被中国文人们赋予了人文道德的精神和人格品性的价值。李清照在她的词中,把自己的真性情和超然群外的才情,都用高洁自守、卓尔不群的“花”意象表现了出来。吟咏花草,是把花的形态美、神态美与人的心灵情感、品格德操融为一体。于是花的盛开、飘零、枯萎都蕴含着李清照生命流程的展现,在“花”意象中词人寄托和表达了自己的审美理想和人生追求。
上一篇:动漫中中二病台词汇编90句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