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课文复习文案题目
《兰亭集序》复习学案
韩长洲
姓名:班级:
【学习目标】
【第1句】:掌握实词“修、期、致、临、次”的意义。
【第2句】:背诵默写全文
【学习过程】
自学自导
【第1句】:有感情地朗诵课文一遍,认真查看课下重点字词的释义,然后请用8分钟时间做“基础扫描”。
【第2句】:讨论5分钟,解决“基础扫描”遗留的问题;再尝试着用10分钟时间独立完成“基础检测”。
【第1句】:基础扫描
(一)、识记关于序
序是一种文体,有两种。一是赠序,也叫文序,一是书序。后者一般写在书或文集的前面,内容多是介绍书的内容和特色、成书经过,写书目的等。有的近似论说文,有的近似记叙文,有的则如说明文,还有的写法上同散文笔调,这一类的多是为诗歌唱和的集子而作。《兰亭集序》就是。本文是一篇书序,介绍兰亭集会,并为诗集作序。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崇山峻岭()清流激湍()流觞曲水()
游目骋怀()癸丑()会稽()修禊()
放浪形骸()趣舍()若合一契()嗟悼()
(三)、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修禊事也——清流激湍——
映带左右——流觞曲水——
列坐其次——
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
幽情——俯察品类之盛——
所?ahref='/wenxue/zawen/'target='_blank'>杂文砍一场?信可乐也——
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不能喻之于怀——
(四)、通假字
悟言一室之内()趣舍万殊()
(五)、词类活用
极视听之娱()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六)、一词多义
【第1句】:
若合一契()其致一也()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一殇一咏
【第2句】:基础检测
【第1句】: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①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它的旁边,指水边)②所以游目骋怀(用来)
B.①虽无丝竹管弦之盛(借指音乐)②曾不知老之将至(乃,竟)
C.①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交往)②或取诸怀抱(从……中取得)
D.①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导致)②未尝不临文嗟悼(面对)
【第2句】:下列文案中“一”作数词用的一项是()
A.①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②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B.①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②悟言一室之内
C.①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②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
D.①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②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3.下面“其”字的用法,与其他句不同的一项是()
A.吾其还也B.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C.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D.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已,快然自足
【第4句】:指出下面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每览昔人兴感之由B.未尝不临文嗟悼
C.齐彭殇为妄作D.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
【第5句】:下面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既是散文佳作,又是名帖,流传久远。
B.序是古代文体的一种,大多用以题赠,或作著作的前言,《兰亭集序》是朋友之间互相唱和的赠言。
C.魏晋时期在中国抒发艺术的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王羲之书写的《乐毅论》《黄庭坚》等楷书作品被称为“书之圣”,行草《兰亭集序》被后世书法家誉为“行书第一”。
D.书法艺术是我国特有的艺术,在我国书法史上,涌现出许许多多的书法大家,有并称“二王”的王羲之.王信之,有“颜筋柳骨”之称的颜真卿.柳公权等。
【第6句】: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文案。
①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②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③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④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第3句】:提升训练
1.下列加粗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癸丑(kuǐ)会稽(kuài)修禊(xì)巳日(sì)
B.峻岭(lǐn)激湍(tuān)流觞(shānɡ)骋怀(chěnɡ)
C.娱乐(yú)会晤(wù)形骸(hái)国殇(shānɡ)
D.虚诞(xián)酣畅(hān)玄理(xián)清冽(liè)
2.下列句中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毕:全部B.仰观宇宙之大。之:指示代词,这样
C.曾不知老之将至曾:曾经D.俯仰之间,以为陈迹陈:陈旧
3.下列文案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B.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
C.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D.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4.下列文案中加粗字的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A.群贤毕至,少长咸集。B.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C.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D.一觞一咏,亦足以畅抒幽情。
5.下列文案中,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清流激湍,映带左右——清澈而浪花四溅的急流,像带子一样在左右流淌
B.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和风舒畅
C.不能喻之于怀——不能明白于心
D.足以极视听之娱——足可用来享受尽视和听的乐趣
【第4句】:复习小结
《兰亭集序》复习学案【教师版】
【学习目标】
掌握实词“修、期、致、临、次”的意义。
【学习过程】
自学自导
【第1句】:有感情地朗诵课文一遍,认真查看课下重点字词的释义,然后请用8分钟时间做“基础扫描”。
【第2句】:讨论5分钟,解决“基础扫描”遗留的问题;再尝试着用10分钟时间独立完成“基础检测”。
【第1句】:基础扫描
答案
(二)、注音
崇山峻岭(chóng)清流激湍(tūn)流觞曲水(shāng)
游目骋怀(chěng)癸丑(guǐ)会稽(kuàijī)修禊(xì)
放浪形骸(hái)趣舍(qǔ)若合一契(qì)嗟悼(jié)
(三)、解释加点字
修禊事也——一种风俗祭祀
清流激湍——激荡回旋的水流
映带左右——景物相互关联衬托
流觞曲水——觞,酒杯,两侧各有一耳
列坐其次——地方
无丝竹管弦之盛——热闹
一觞一咏——饮酒
幽情——幽雅的情怀
俯察品类之盛——繁盛
所以游目骋怀——放眼四望、舒展胸怀
信可乐也——实在
感慨系之矣——随着
向之所欣——过去;高兴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长短;
不能喻之于怀——明白
(四)、通假字
悟,同“晤”
趣,同“取”
(五)、词类活用
极视听之娱:形作动,尽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一:数作动,看作一样;齐:形作动,把。。。。。。看作一样
(六)、一词多义
一
若合一契:一起
其致一也:一样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看作一样,动词
一殇一咏:一点
【第1句】: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①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它的旁边,指水边)②所以游目骋怀(用来)
B.①虽无丝竹管弦之盛(借指音乐)②曾不知老之将至(乃,竟)
C.①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交往)②或取诸怀抱(从……中取得)
D.①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导致)②未尝不临文嗟悼(面对)
【第2句】:下列文案中“一”作数词用的一项是()
A.①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②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B.①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②悟言一室之内
C.①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②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
D.①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②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3.下面“其”字的用法,与其他句不同的一项是()
A.吾其还也B.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C.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D.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已,快然自足
【第4句】:指出下面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每览昔人兴感之由B.未尝不临文嗟悼
C.齐彭殇为妄作D.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
【第5句】:下面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既是散文佳作,又是名帖,流传久远。
B.序是古代文体的一种,大多用以题赠,或作著作的前言,《兰亭集序》是朋友之间互相唱和的赠言。
C.魏晋时期在中国抒发艺术的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王羲之书写的《乐毅论》《黄庭坚》等楷书作品被称为“书之圣”,行草《兰亭集序》被后世书法家誉为“行书第一”。
D.书法艺术是我国特有的艺术,在我国书法史上,涌现出许许多多的书法大家,有并称“二王”的王羲之.王信之,有“颜筋柳骨”之称的颜真卿.柳公权等。
附答案:
【第1句】:D.思想情趣。【第2句】:A.B.C两项中①的“一”是相同.同等的意思,D项中的①“一”是副词,相当于“很”。【第3句】:A.语气副词,表婉商,其它三项作代词。【第4句】:D.“由”通“犹”。
【第5句】:B.《兰亭集序》是诗集的序言,不是赠序。
【第3句】:提升训练
1.下列加粗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癸丑(kuǐ)会稽(kuài)修禊(xì)巳日(sì)
B.峻岭(lǐn)激湍(tuān)流觞(shānɡ)骋怀(chěnɡ)
C.娱乐(yú)会晤(wù)形骸(hái)国殇(shānɡ)
D.虚诞(xián)酣畅(hān)玄理(xián)清冽(liè)
2.下列句中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毕:全部B.仰观宇宙之大。之:指示代词,这样
C.曾不知老之将至曾:曾经D.俯仰之间,以为陈迹陈:陈旧
3.下列文案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B.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
C.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D.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4.下列文案中加粗字的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A.群贤毕至,少长咸集。B.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C.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D.一觞一咏,亦足以畅抒幽情。
5.下列文案中,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清流激湍,映带左右——清澈而浪花四溅的急流,像带子一样在左右流淌
B.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和风舒畅
C.不能喻之于怀——不能明白于心
D.足以极视听之娱——足可用来享受尽视和听的乐趣
答案详解:1.解析:A.癸:ɡuǐ;B.岭:lǐnɡ;D.诞:dàn,玄:xuán。答案:C2.解析:曾:竟然。C3.A.“由”通“犹”,如、像;B.“趣”通“取”,往、取;C.“倍”通“背”,背叛答案:D4.解析:B与例句均为名词作状语;A.形容词作名词;C.使动用法;D.名词作动词答案:B5.解析:像带子一样环绕在亭子的四周。答案:A
【第4句】:复习小结
王羲之《兰亭集序》阅读练习及答案
兰亭集序
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14.下列文案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感慨系之矣系:附着,随着B.虽趣舍万殊趣:同“取”
C.终期于尽期:注定D.虽无丝竹管弦之盛盛:盛大
15.对下列文案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引以为流觞曲水②亦足以畅叙幽情
③及其所之既倦④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A.两个“以”相同,两个”之”字相同
B.两个“以”相同,两个”之”字不同
C.两个“以”不同,两个”之”字不同
D.两个“以”不同,两个”之”字相同
【第16句】:翻译文中划线的文案。(4分)
(1)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2分)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2分)
答案:
【第14句】:D盛:热闹
【第15句】:C
16.(1)借以放眼纵观,舒展胸怀,足以尽享视和听的乐趣,实在是快乐啊。(2分,“极”和“信”各1分)
(2)我一向认为把生和死看作一样是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同等看待也是虚妄的。(2分,“一”和“齐”各1分)
《兰亭集序》基础知识复习
【第1句】: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修禊事也:(古代习俗,实际上这是古人的一种游春活动)
(2)引以为流觞曲水:(把……作为)(3)所以游目骋怀:(用来……的……)
(4)修短随化:(长)(自然)(5)不能喻之于怀:(明白)(6)虽趣舍万殊(“趣”通“趋”,“趣舍”同“取舍”)(7)信可乐也(的确,实在)
(8)固知一死生为虚诞(本来)(虚妄荒诞)(9)终期于尽(至,及)
(10)向之所欣(以前,过去)(11)列坐其次(旁边)(12)因寄所托(依,随着)(所爱好的事物)
(13)以之兴怀(因,发生,引起)(14)感慨系之(附着)
【第2句】:解释成语
①崇山峻岭:崇:高;峻:山高而陡。高大陡峻的山岭
②茂林修竹:修:长。茂密高大的树林竹林。
③天朗气清:朗:明朗。形容天空晴朗,空气清新。
④放浪形骸:行为放纵不羁,形体不受世俗礼法所拘束
⑤情随事迁:思想感情随着情况的变迁而发生变化。
⑥感慨系之:感:感触;慨:慨叹;系:联结。有所感触,慨叹不已。
【第3句】: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义
(1)列坐其次古义这个地方今义次一等的。(2)俯察品类之盛古义:万物。今义:物品的种类。
(3)或取诸怀抱古义:思想抱负今义:怀里抱着
(5)所以游目骋怀古义用来……的……今义:连词,表示因果关系。
(4)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夫人”古义:“夫”用在段首引发议论,是发语词,可不译。“人”,人们今义对已婚女子的尊称“俯仰”古义:形容时间短暂今义低头抬头
(6)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古义这篇文章今义:文雅;文化或文人
【第4句】:指出下列文案的句式特点
(1)修禊事也:判断句(2)死生亦大矣:判断句(3)其致一也:判断句
(4)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状语后置(5)当其欣于所遇:状语后置(6)不能喻之于怀:状语后置
(7)亦将有感于斯文:状语后置(8)虽无丝竹管弦之盛:定语后置
【第5句】:说明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1)一觞一咏足名词作动词,喝酒(2)以极视听之娱形容词作动词,穷尽(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意动用法,把……看做一样(4)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形容词作名词,贤才;年少的人和年长的人(5)映带左右。名词作动词,像带子一样环绕
(6)引以为流觞曲水(7)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发生,引起(8)所以游目骋怀使……游,使……骋,动词作使
【第6句】:解释下面一词多词。
(1)之:
A暮春之初的B及其所之既倦到、到达C不知老之将至助词,取消文案的独立性
D以之兴怀代词
E向之所欣的F不能喻之于怀代词,悲伤的缘由G兴感之由的H夫人之相与取独
I悟言一室之内的J仰观宇宙之大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K后之览者的
(2)一
一觞一咏一点,少量俯仰一世数词悟言一室之内一间所以兴怀,其致一也相同,一样固知一死生为虚诞意动用法,把……看做一样
(3)致
家贫,无从致书一观获得,得到所以兴怀,其致一也情致,情趣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达到
(4)修茂林修竹高高的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长乃重修岳阳楼修建修守战之具整治
【第5句】:把下面的文案译成现代汉语
(1)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尝不临文磋悼,不能喻之于怀。
我每看到前人发生感慨兴叹的原因,发现都像符契那样相同相合,我曾对前人的文章嗟叹伤情,但往往不能明白为什么会如此。
(2)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何况人的寿命随着自然造化而有长有短,但最终都要完结!
《兰亭集序》说课稿4(鲁教版必修三)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兰亭集序》:
【第1句】:说教材地位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是鲁人版必修三第四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一单元的单元主题是文明的踪迹,这篇序言代表了曾经辉煌一时的灿烂的古代文明,我们应该重温并永恒铭记。它不仅是书法艺术的瑰宝;而且在思想、语言上也具有独特的价值。两者相得益彰共同确立了它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
【第2句】:说学生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习这类课文要通过阅读和鉴赏体会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此文入选教材更体现了这样的一个理念。另外,学生是在高一下半学期接触到这一课,他们虽有一定的基础但仍很薄弱,【第3句】: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理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第1句】:了解序文的特点,体会文章精练优美、自然清新的语言。
【第2句】:借助注释疏通文意,理清文章的思路结构,归纳积累文言字词;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背诵课文。
【第3句】:理解作者在文中由喜到悲的感情变化,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含的积极情绪。
【第4句】:说教学重难点
【第1句】:教学重点
(1)学习课文中的文言现象,归纳文言实词虚词的义项;(2)背诵课文
【第2句】: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在文中由喜到悲的感情变化和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含的积极情绪。
【第4句】:说教法学法
【第1句】:教法:
结合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采用诵读法、点拨法、讨论法进行教学。
【第2句】:学法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重视师生的语言交际和心灵沟通。”据此我确定了以下学法:
【第1句】:圈点、勾画、批注的方法,疏通文意。
【第2句】:讨论质疑法,通过讨论交流疏通词句及设计的问题,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又可以解决疑难。
【第3句】:归纳展示法,学生在小组讨论时,小组内要及时归纳讨论成果并积极展示。
【第5句】:说教学过程
导入:
以课件展示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和《兰亭集序》的图片导入
这样导入可以让学生初步领略王羲之书法的“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古文兴趣。
【第1句】:目标展示
目的使学生了解本课的学习任务,学习重点。便于检验学习效果。
【第2句】:简介作者并介绍“序”
让学生读导学案上有关作者简介和“序”的相关内容,让学生简要了解一下“序”的内容、分类。
【第3句】:学生自由朗读全文,标划重点字词。
4、教师范读
通过老师的范读,可以提醒学生注意字音和语调、语气,注意一些字词的读音,比如“禊”、“觞”、“怏”等;常考名句中易写错的`字词,比如“禊”、“激”、“觞”“幽”等。同时,再让学生齐声朗读一遍,使学生初步感受《兰亭集序》的精练优美、自然清新语言之美。教师相机有针对性的做朗读指导。
【第5句】:小组合作探究,逐段交流疏通预习时存在问题的词句。
基于这是一篇文言文,所以要先解决阅读理解上字词的障碍,因此我设置了小组合作探究,逐段交流疏通预习时存在问题的词句的环节。
由学生四个人组成学习小组共同合作,这个环节我们可以让学生把重点的多义实词,如:“毕”、“咸”、“修”、“引”、“次”等,重点的虚词,如“之”、“以”、“其”等,词类活用和句式,归纳整理在导学案上,讨论总结并分组在黑板上展示,讨论不能解决的难句,教师加以讲解,教师重在点拨,学生积极参与。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做好词句疏通工作。
【第6句】:再读课文。
在疏通文字之后学生再次朗读课文,为理解课文做准备,接着分析课文理解思路,由学生找出作者感情变化的文案和字词。这一环节既可以让学生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调、情感思路,又可以让学生理清文章思路。在明确文意的情况下,学生应该能总结出作者的感情是体现在“乐、痛、悲”这三个字上。但是,由于学生生活阅历上的局限,他们很难理解作者在游乐的时候为什么会生出“悲痛”之感,这也是学生理解文意的难点。根据这个情况,就可以设计问题,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来讨论探究,激发学生的思维。
问题一:作者的乐由何来?(要求学生结合文本思考,回答)
问题二:作者为什么而“痛”?
问题三:“痛”与“悲”是一样的情感吗?作者因何而悲?(质疑法)
问题一是对文本的分析比较容易解决。问题二需要老师结合着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过的文章、名句加以引导去感受作者对美好易逝、时光飞逝、人生短暂的感慨。如:“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苏轼的“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庄周的“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这样学生就能顺畅的理解文中作者由“乐”到“痛”的情感转变了。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死和生都是大事,作者为何而痛?是学生理解的一个难点,这部分也是本课的难点,我准备这样来突破:让学生回顾当学案上的时代背景,东晋士大夫们深受老庄思想影响,玄学、清谈之风盛行。而王羲之的人生观是反对清谈,颇想有所作为,联想到当时的社会风气和自己的处境及在有生之年无法实现的人生理想之痛,怎不令他“感慨系之”!“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的真正含义,也在于此。
设置问题三,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交流讨论领悟:俯仰古今,人们对死生问题都会发出同样的感叹,这里的悲不同于一般的痛,由一己之痛想到天下人之悲,是千古同悲。
【第7句】:能力拓展
根据《兰亭集序》中的有关描写,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王羲之与文人墨客在兰亭集会的盛况,100字左右。
设置这一环节既可以加深学生对词句的理解,又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8句】: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归纳整理文言词语
(3)利用网络资源搜集并欣赏王羲之的其他书法作品,相互交流。
附板书设计:兰亭集序
“乐”
“痛”死生亦大
“悲”深化中心
《兰亭集序》教案
高中语文优秀教学设计参赛作品
苏教版必修五《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滕州一中西校高二、三部语文组李慧敏
课题
兰亭集序
课型
文言文新授课
课时
第【第1句】:【第2句】:【第3句】:4课时
教具
多媒体
教学目标
知识点
文言知识
能力点
结合课文注释及工具书读通全文,增加文言积累
教育点
了解由这次集会而引起的人生无常的感慨,理清作者思想感情的脉络。
重难点
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含的积极情绪。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1句】:激趣导入,检查预习
素有“书圣”美誉的王羲之不仅擅长书法,也擅长诗文。书法作品《兰亭集序》被后世评论者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出示临摹图),只可惜我们看到的是临摹本,据说其真迹已随唐太宗葬入昭陵。但是,作为散文佳作的《兰亭集序》脍炙人口,流传至今,《兰亭集序》可谓“文质双绝”。【第2句】:目标导航,自主阅读
【第1句】:初步感知课文
【第2句】:学生听课文录音,注意读音和断句:
【第3句】:学生自读课文,解决相关存在的疑难问题(字词)。
【第4句】:选三个学生读,随时正音,纠正错误,学生初步理解内容即学生谈本段讲了什么。
【第5句】:学生再读课文,看图说话。(等于翻译课文)明确:
【第6句】:读全文,提醒学生思考:
提问:(1)《兰亭集序》与通常的序文有什么不同?
(2)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是怎样的?
第二课时
【第3句】:合作学习,交流探究
【第1句】:自由朗读第一部分。
①提问:本文记叙了一次兰亭集会盛况,这是一次怎样的集会?何以见得?最好用原文回答。
明确:良辰—美景—佳处—乐事,“信可乐也”。
师生共同研习如下:
良辰:“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即东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结合“癸丑”,简介古代干支纪年及相关知识。
佳处:“会稽山阴”即浙江绍兴,兰亭在绍兴兰渚山,据说勾践曾经在那里种过兰花。
乐事:“修禊事也”。古人规定三月上旬的巳日为修禊日,但三国魏以后用三月三日,不再用“巳日”。(提问:春天在古代分几个阶段?明确:孟—仲—暮。)
人物:“群贤毕至,少长咸集”。重点落实“咸”字。
美景:“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带左右”。解释词语并板书,重点落实研习“修竹”“清流”。
明确:作者用简洁雅净、铿锵有致的语言,写出了宴集之地优美的自然风光。崇山峻岭,气势高峻;茂林修竹,幽深静谧;清澈溪流,洁净明朗;湍急的流水,飞花溅玉。这些景物清澈明朗而又生机盎然。
归纳一下,可乐者几个?
名士济济,聚首兰亭一可乐也
山环水绕,境界清幽二可乐也
饮酒赋诗,畅叙幽情三可乐也此矣”。
天朗气清,日暖风和四可乐也
仰观俯察,游目骋怀五可乐也
良辰,美景,赏心,佳事,四美齐臻——信可乐也
【第2句】:朗读第二部分:
①提问:接下来一段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找出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一个字。
明确:“痛”。那么是痛心、痛惜还是悲痛?先不忙回答,看看作者因何而痛?
人要真实地生活在现实里,总要与各种人打交道,这就是世俗生活。如何面对世俗生活,作者概括了两类不同的人生态度:其一是“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把自己的胸怀抱负,在室内畅谈。其二是“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约束,自由放纵地生活
②提问:这两种人生态度可取吗?能否有更积极的人生态度,譬如施展自己的才华,到社会上去实现自己的抱负?
明确:王羲之所处时代是“天下名士,少有全者”的时代,许多著名的文人都死在残酷的权力斗争中。因此,天下名士首要任务是保全性命。。因而,有的人谈玄悟道,有的人归隐山林。正如王羲之在文中写的:“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他们陶醉于一时的快乐,追求暂时的满足。可就在一时的满足和陶醉中,岁月流逝,青春已经不再,而功业无成,作者自然发出人生的感慨:“不知老之将至。
【第3句】:齐读第三部分:
前面两部分分别讲到了“乐”和“痛”,那么接下来作者的感情会有怎样的转变呢?
请一位学生朗诵,师生一起感受作者潜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
①理清这部分思路。
明确:首先,作者陈述读古人“兴感”之作时的体验,“若合一契”说明古人也有感于死生,然后转入对人生的深入抒写,这与当时的社会风气有关,随后作者发出“后之视今”的感叹,最后交代了作品的成因,总结全文。
第三课时
【第4句】:重点讲解,深度研习
学生讨论:弄清本文抒情为什么先乐后悲?
本文共三个自然段,可分为前后两部分。第1自然段是第一部分,叙述兰亭宴集的情况。写了宴集的时间、地点、相聚的缘由、参加人员、周围的环境、宴会的活动内容、当天天气等,是实写,以一“乐”字为基调。第2、3自然段是第二部分,主要写宴集后的感慨,是虚写,这部分则以一“悲”字为基调。
【第2句】:专家的看法:
这种先乐后悲的写法有其历史的和现实的两方面的原因。就其历史原因来说,这种描述聚会后转悲的作品并非始自《兰亭集序》。当年汉武帝行幸河东,途中与群臣欢饮,自作《秋风辞》:“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奈老何!”东汉《古诗十九首》之四云:“今日良宴会,欢乐难具陈……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魏文帝《与朝歌令吴质书》写宴游之欢后:“乐往哀来,怆然伤怀。余顾而言:‘斯乐难常。’足下之徒,咸以为然。”可见历史上因欢聚由乐生悲的感慨是屡见不鲜的,那么《兰亭集序》如此用笔就不足为奇了。就其现实原因说,这种写法符合人们的心理变化规律:大家难得一聚,是快事、乐事,但有聚就有散,“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这种聚散两依依的情景本来已使人感慨万端,再由此想到人生无常、生死相隔,怎不使人悲从中来。
第四课时
【第5句】:当堂达标,拓展提高
例1下面对句式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判断句)B.于是与亮情好日密(省略句)C.死生亦大矣(宾语前置句)D.欣于所遇(状语后置句)解析:C项应为判断句。答案:C
★例2下列各句在文中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抬头观览浩渺的宇宙,低头审视繁多的物类,凭借它们纵目浏览,舒展胸怀,足以尽情地享受着看和听的乐趣,确实很愉快啊。B.俯仰一世——很快地度过一生。C.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才知道一生一死都是虚假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D.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等到他对所向往的事情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转移,感慨就随之而产生了。解析:C项中对“一”的理解错误。“一”为动词,应为“把……看作一样”。答案:C?
★例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兰亭集序》是作者为他和名士们在山阴县兰亭举行聚会所写的诗而作的序,是一篇诗序。
B.首段点明聚会的时间、地点、人物、环境和事由,着重表现宴会的奢华和与会人的快乐。
C.【第2句】:三段由快乐转悲伤,抒发了作者由兰亭聚会引发的人生盛事不常而流年易逝的感慨。
D.本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写景、叙事、议论和抒情相结合,语言清新自然,简洁雅致。
答案:B.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4~7题。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已,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例4下面“其”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安陵君其许寡人B.其致一也C.录其所述D.当其欣于所遇解析:A项中的“其”是副词,可解释为“可要”。B、C、D三项中的“其”都是“代词”,可解释为“他们”或“他们的”。答案:A
★★例5下列各项与例句中“之”字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A.虽无丝竹管弦之盛B.犹不能不以之兴怀C.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D.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解析:例句与A、C、D三项中的“之”都作助词“的”讲,B项中的“之”用作代词。答案:B
★★例6下面各项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每览昔人兴感之由B.未尝不临文嗟悼C.齐彭殇为妄作D.悟言一室之内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对通假字的掌握情况。A、B、C三项中均没有通假现象。D项中的“悟”通“晤”,面对面。答案:D
★★例7下列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这一部分文字,王羲之着眼“死生”二字行文。
B.本段段首,承上文“乐”字而来,谈“欣”,谈“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然后急转,谈得意总有尽头,人生总有尽头,从而逼出本文正题“死生”二字。
C.转入“死生”这一正题后,作者否定了在当时的士大夫中很有市场的庄子的“一死生”“齐彭殇”的观点,很有积极意义。
D.文章结尾处,作者以旷达的话作结,有无穷逸趣。
答案、D
附:
板书设计:
乐——时、地、人、物、事
痛——生命短暂、人生易老
悲——亘古不变的规律
教后记: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作为书法作品,历来为人推崇,被尊为“墨皇”,亦有“天下第一行书”之誉。其实,作为入选教材,文章也是文辞优美,识见高远,至今脍炙人口,熠熠生辉。而作为一篇文言文来教学,如何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妥善处理好文言关系,打破传统机械的先“言”后“文”教学模式,却值得探讨研究。语文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更重要的是指导和组织学生自主地参与学习。也就是说,如何让每一个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学习,并取得最大化的学习效果,这才是备课最关键之处。并不是每个学生都一定会跟着教师的教学设计走,稍不注意,甚至会出现与教师意愿相反的情况。这种情况一旦出现,如果缺乏课堂的掌控和应变能力,将很难应对。所以,必须尽可能从多方面为学生设想,考虑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种种状况,力争保证教学过程的万无一失。对于文言知识这一板块的教学,采取了让学生在利用《丛书》结合注释自我口述课文的基础上,各组展示成果,同时提出译不通的地方,交予全班讨论解决,这一方案得到较好的落实。在课堂上,学生积极主动,敢于提出问题,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解决,学生无法做到的,老师首先引导,共同探讨解决,但绝不把结论直接告诉他们。以学生为主体,顺着学生的思路走,整个教学过程完整而流畅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25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石家庄一中马瑞华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第1句】:了解作者感情由乐转悲的原因以及作者的人生情趣。【第2句】:掌握重要实词“修、期、致、次”等。【第3句】:背诵全文。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作者在深沉的感叹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第1句】:了解由这次集会而引起的对人生的感慨,理清作者思想感情的脉络。
【第2句】: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
【第1句】: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含的积极情绪。
【第2句】:对文中多义词具体义项的确定,如“一”在“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数量词“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整个)“固知一死生为虚诞”(把……看作一样),“所以兴怀,其致一也”(一样、相同)等四个文案中的意义。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小组合作交流,八个小组分别完成八个问题。
一作者及文化知识二如何诵读
三整体感知四【第1句】:2段详析
五【第1句】:2段评析六【第3句】:4段详析
七【第3句】:4段评析八拓展延伸
第二课时
引入:前面我们学习了苏东坡物我皆无尽可共适清风明月的情怀,体悟了王安石尽吾志
可无悔的精神,今天让我们一道走近一代书圣,共赴兰亭盛会,分享王羲之对人生的感喟吧!板书兰亭集序王羲之
教学流程
【第1句】:展示教学目标
【第2句】:2组王逸凡诵读课文
2组同学点评和补充
老师补充: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夫/人/之/相与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第3句】:全体同学齐读
【第4句】:整体感知,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作者的情感有哪些变化?
3组同学回答问题
内容:本文由宴游活动谈到生死观,借题发挥,论及人生的意义。
点叙宴集盛况——抒发人生感慨——交待作序目的
用原文回答作者情感变化:乐——痛——悲(板书)
5.作者为何而乐?
4组疏通【第1句】:2段,5组同学分析
师补充:游目骋怀理解
南朝山水诗人谢灵运:“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
本文可谓良辰美景俱得,赏心乐事兼有,且有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信可乐也!
6.全体试背【第1句】:2段
此时此刻此情此景,谁人不乐,谁人不爽?缘何而来“痛”与“悲”呢?
7.6组疏通【第3句】:4段、7组分析
师补充:
痛之因——俯仰间老之将至,已为陈迹————人生短暂
——俯仰间所之既倦,情随事迁————世事无常
——俯仰间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命运难测
而古人云:“死生亦大矣”————由此而痛
不同的天性,不同的人生,但一点是相同的,那便是盛会难在,好景难继。昔日的欢乐都如过眼云烟,随风而逝。欢快会成为过往,新恋会成为旧爱,美丽如生命中匆匆过客,不会为谁而停下达达的马蹄。而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心情陡然一落,“岂不痛哉”
悲之由——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古人
后之视今,犹今之视昔————今人、后人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一死生为虚妄,齐彭殇为妄作
直面死,认真活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
人生天地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庄子
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古诗十九首》
少壮几时奈老何————汉武帝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曹操
庄子说生便是死,死和生是一样的。而王羲之却表达出自己的看法,生就是生,
死就是死,死和生是两码事。“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作者大胆的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不迷信古人,揭示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他认为,有生之年应做点事,不应空谈玄理,表现出王羲之抗拒人生虚幻的执著努力。
消极者说:今朝有酒今朝醉。积极者说:我们虽不能增长生命的长度,但可拓展他
的宽度。智者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勇者说:在烈火中永生。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敢于正视人生之痛,不逃避,不苟同于已有之成见,大胆发表自己对宇宙的看法,表现出其真性情。
后人评价,有人说他消极,有人说他受局限,不一而足。然而这根本不损他的光芒,他只是提出一个话题,至于答案是后世之读者的事,你可以根据你的人生去阐发,去推想,去演绎。经典应有不同的演绎,时间的淘洗越发散发出他的芳香,神秘的意蕴和强大的生命力。你欣赏,我欣赏,你在思考,我在思考,世界在思考,美感在生长。
全体同学试背【第3句】:4段
8组同学总结,拓展延伸
教师补充
魏晋时期通常被认为是我国历史上人的自觉和文的自觉的时代。魏晋人对自身和外在于人的客观世界都有深广精微的体认和探求,这使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充溢着浓郁的人生意识和宇宙情调。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记下了与会者的千古风流。时至今日捧读,仍恻然动人。
作业布置
【第1句】:背诵全文
2.完成课后练习三。
《兰亭集序》导学案(苏教版必修五)
课标导航
(1)知识目标:了解序文的特点,掌握实词“修、期、致、临、次”等词的意义;背诵全文。
(2)能力目标:体会文章精练优美、自然清新的语言;借助注释疏通文意,理清文章的思路结构,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3)情感目标:理解作者在文中由喜到悲的感情变化,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含的积极情绪。
预习知新
1.字音填充
癸()丑会籍()()修禊()流觞()管弦()一觞()游目骋()怀放浪形骸()曾()不知临文嗟()悼()趣()舍万殊彭殇()虚诞()若合一契()
【第1句】:词语解释:
【第1句】:足以极视听之娱极:
【第2句】:是日也,天朗气清是:
【第3句】:所以兴怀,其致一也致:
【第4句】:少长咸集咸:
【第5句】:茂林修竹修:
【第6句】:及其所之既倦既:
【第7句】: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兴:
【第8句】:向之所欣向:
【第9句】:致:1、所以兴怀,其致一也致:
2、家贫,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致:
【第10句】:次:1、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次:
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陈涉世家》)次:
【第11句】:期:1、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期: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邹忌讽齐王纳谏)期:期年:
3、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陈太丘与友期)期:
【第12句】:修:1、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修:
2、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修:
3、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岳阳楼记》)修:
【第13句】:列坐其次其次:
【第14句】:亦将有感于斯文斯文:
【第15句】:引以为流觞曲水以为:
【第16句】:所以游目骋怀所以:
【第17句】:解释下列“之”字的用法:
①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之”:
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之”:
③仰观宇宙之大。“之”:
④放浪形骸之外。“之”:
⑤向之所欣。“之”:
⑥每览昔人兴感之由。“之”:
⑦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之”:
⑧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之”:
⑨暮春之初。“之”:
⑩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之”:
2.词类活用
【第1句】: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贤:少长:
【第2句】:死生亦大矣大:
【第3句】:足以极视听之娱极:
【第4句】:映带左右带:
【第5句】:一觞一咏觞:
【第6句】:引以为流觞曲水流:
【第7句】:所以游目骋怀游:骋:
【第8句】:齐彭殇为妄作齐:
【第9句】: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一:
4.通假归纳
【第1句】:悟言一室之内()通()
【第2句】:虽趣舍万殊()通()
5.句式判断
【第1句】:死生亦大矣句式特点:
【第2句】:(众人)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句式特点:
【第3句】: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句式特点:
6.名句必会(留空填充)
【第1句】:,。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亦足以畅叙幽情。
【第2句】:是日也,,。,,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第3句】:夫人之相与,。或取诸怀抱,;或,。
【第4句】:虽,,当其,暂得于己,,不知老之将至。
【第5句】:,齐彭殇为妄作。
7.常识应知
【第1句】:序,文体的一种,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性文字。其作用在于推荐介绍某人著作,说明写过程过、写作目的、主要内容或说明一些同书本有关的事情,帮助读者更好地去阅读或理解。如。后又有宴集序、赠序等。古人宴集时,常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序,为宴集序,如;后虽无聚会,也作文相赠,以表惜别、祝愿、劝勉之意,就是赠序。如王羲之《兰亭集序》,又名《兰亭序》、《临河序》、《禊序》、《禊贴》,为宴集序。
【第2句】:古代纪年方法:年号纪年和干支纪年。所谓"天干"就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这十个字;"地支"则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这十二个字。纪年的方法,从"天干"中的"甲"开始,配"地支"中的"子"依次搭配,得出: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等等六十个组合,俗称作"六十花甲"。这种"天干地支"纪年法,六十年为一周期。如:2001年是庚辰年;2002年是辛巳年;……
【第3句】:修禊:中国古代民间的一种风俗,古人视季春三月是万物萌生的时节,早在周代,人们在三月的第一个巳日到河边以香草浸水沐浴,祛病除邪,《诗经》、《周礼》中都有记载。孔子的得意门生曾点将春禊视为其志,得到孔子的赞赏。"莫(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论语·先进》)三国魏以后春禊定在三月三,活动内容也改为在水边宴饮、赋诗等。
【第4句】:东晋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和谢安、孙绰等42位文人学士、社会名流,在浙江山阴的兰亭作"修禊"之会。各人分坐于曲水之旁,借着宛转的溪水,以觞盛酒,置于水上。他们一边喝酒一边作诗,也发表一些议论。大家即兴写下了许多诗篇,推举王羲之写一篇序。王羲之遂乘兴作《兰亭集序》,文采灿烂,隽妙雅迪,书法更是遒媚劲健,气势飘逸,被后世推为“天下第一行书”。
文本探究
1.整体感知
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友人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会聚兰亭,赋诗饮酒。王羲之将诸人名爵及所赋诗作编成一集,并作《兰亭集序》,记述流觞曲水一事,并抒写由此而引发的内心感慨。
文章首先记述了集会的时间、地点及与会人物,言简意赅。接着描绘兰亭所处的自然环境和周围景物,语言简洁而层次井然。描写景物,从大处落笔,由远及近,转而由近及远,推向无限。先写崇山峻岭,渐写清流激湍,再顺流而下转写人物活动及其情态,动静结合。然后再补写自然物色,由晴朗的碧空和轻扬的春风,自然地推向寥廓的宇宙及大千世界中的万物。意境清丽淡雅,情调欢快畅达。但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有聚合必有别离,所谓“兴尽悲来”当是人们常有的心绪,尽管人们取舍不同,性情各异。刚刚对自己所向往且终于获致的东西感到无比欢欣时,但刹那之间,已为陈迹。人的生命也无例外,每当想到人的寿命不论长短,最终归于寂灭时,更加使人感到无比凄凉和悲哀。作者在前段叙事写景的基础上,加以议论和抒情。在表现人生苦短、生命不居的感叹中,流露着一腔对生命的向往和执着的热情。王羲之与魏晋时期一般谈玄文人不同,在此序中明确地指斥“一死生”、“齐彭殇”是一种虚妄的人生观,这就明确地肯定了生命的价值。
这篇文章具有清新朴实、不事雕饰的风格。语言流畅,清丽动人,句式整齐而富于变化,以短句为主,在散句中参以偶句,韵律和谐,乐耳动听。
2.要点探究
【第1句】:《兰亭集序》中兰亭的景色突出了什么特征?与作者的情有何关系?
【第2句】:《兰亭集序》中表达的思想和老庄思想一致吗?
成功体验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1—4题。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永和九年,岁在癸丑岁:时间
B、足以极视听之娱极:穷尽
C、晤言一室之内晤言:对面谈话
D、终期于尽期:期望
2.句中“之”字用作代词的一句是()
A、暮春之初B、不知老之将至
C、及其所之既倦D、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3.翻译横线上的的文案
(1)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2)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4.下列对语段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从时间、地点、缘由、人物、环境,以及人物的心情等方面较具体地写了兰亭集会的盛况。本段以写盛会始,以抒感慨终;以做“修禊”为名,以行快乐为实。
B、第二段写了两种人:一个是喜欢“静”的人,一个是喜欢“躁”的人。两者性格乃至行为上有很大的不同,人世观上没有相通之处。
C、探索人生哲理,发表对人生忧乐和生死问题的看法,亦即所谓“畅叙幽情”。
D、文章借快乐年华的易逝的感叹,借生命长短存灭,不是主观所能左右的感叹,借古人“死生亦大矣”的感慨,引出作者对人生的痛惜,充分肯定了“死生之大”的观点。
阅读下面三篇序文,回答文后的问题:
有别庐在河南县界金谷涧中,或高或下,有清泉茂林,众果松柏、药草之属,莫不必备。又有水碓、鱼池、土窟,其为娱目欢心之物备矣。时征西大将军祭酒王诩当还长安,余与众贤共送往涧中,昼夜游宴,屡迁其坐。或登高临下,或列坐水滨。时琴瑟笙筑,合载车中,道路并作。及住,令与鼓吹递奏。遂各赋诗,以叙中怀。或不能者,罚酒三斗。感性命之不永,惧凋落之无期。
故具列时人官号、姓名、年纪,又写诗著后。后之好事者,其览之哉……(石崇《金谷诗序》)
辛酉正月五日,天气澄和,风物闲美。与二三邻曲,同游斜川。临长流,望曾城,鲂鲤跃鳞于将夕,水鸥乘和以翻飞。彼南阜者,名实旧矣,不复乃为嗟叹。若夫曾城,傍无依接,独秀中皋,遥想灵山,有爱嘉名。欣对不足,率共赋诗。悲日月之遂往,悼吾年之不留。各疏年记乡里,以记其时日。(陶渊明《游斜川诗序》)
夫天逝者万物之逆旅①,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②假我以文章。会桃李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群季俊秀,皆为惠连③。吾人咏歌,独惭康乐④。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作,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李白《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
[注]①逆旅:客舍②大块:大自然③惠连:南朝谢惠连,与族兄谢灵运并称“大小谢”④即谢灵运
5.下列文案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①其为娱目欢心之物备矣(齐备)②道路并作(写作)③以叙中怀(内心情怀)④又写诗著后(显著)⑤鲂鲤跃鳞于将夕(跃起露出鳞片)⑥各疏年记乡里(分条陈述)⑦良有以也(诚、确实)⑧序天伦之乐事(排列)⑨群季俊秀(即群弟)⑩何伸雅怀(抒发)
A、②④⑧B、①③⑥
C、⑤⑦⑩D、④⑦⑨
6.下列文案中加点的虚词的意义用法不同的的一项是()
A、悲日月之遂往
B、序天伦之乐事
C、众果松柏、药草之属
D、后之好事者
7.不属于介词“于”的省略的文案是()
A、昼夜游宴B、合载车中
C、独秀中皋D、独惭康乐
8.找出《金谷诗序》《游斜川诗序》中有与《兰亭集序》“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同怀的的语句。
(1)《金谷诗序》
(2)《游斜川诗序》
9.翻译:
(1)或登高临下,或列坐水滨
(2)吾人咏歌,独惭康乐。幽赏未已,高谈转清
10.对上面三序的比较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从《金谷诗序》到《兰亭集序》《游斜川诗序》,处处可见对时光易逝的敏感、对人世无常的哀伤、对生命短暂的无奈,韶光易逝,岁月难留。不难看出,感时伤怀在魏晋文学表达中已占了相当大的分量。
B、石崇、王羲之、陶潜文中所以着列同游诗作及年里、名号,为的是留记当日那一段欢悦时光,据以抵免凋落遂往的悲慨。重在抓执今朝、是日之“乐”,而有意忽忘明日甚或一世、千载之“忧”。
C、写阳春,而称“召我以烟景”;叙大块,而曰“假我以文章”,用夸张手法,拉近物我,融和天人。“开琼筵以坐花”,扣紧题目“桃”字;“飞羽觞而醉月”,又切中题目“宴”字。
D、与同类作品相比,《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确实是别开生面。同样写游宴,却完全摆脱了“即喜而复悲”的陈套,给人以乐观情绪的感染,表现一种旷达的情怀。
参考译文
永和九年,岁星在癸丑,三月初三日,我们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集会,举行祓禊活动。许多著名人士统统来了,年轻的和年长的都聚集在一起。这专访有高峻的山岭主,茂盛的树林,外长的竹子。还有澄清的急流,在左右映衬环绕,引来作为流觞的曲水。大家依次坐在水边,虽然没有琴、瑟、箫、笛演奏的盛况,但边喝酒边赋诗,也足够畅叙衷情。这一天,天色晴朗,空气清新,和风温暖。抬头看到天空的广阔,低头看到万物的众多,藉此放眼观赏,开畅胸怀,可以尽情享受耳目的乐趣,确实是欢乐的。
人与人的相处,时间很短暂。有的把自己的抱负倾吐出来,和朋友在一间房屋里谈论;有的凭借爱好的事物寄托志趣,过着放纵性情的生活。虽然各人谋求的和抛弃的千差万别,性格的安静和浮躁也不一样,可是当他们对接触到的事物感到高兴,被自己暂取得,就愉快地自满起来,不知道衰老即将来到。等到他们对谋求或者取得的事物已经厌倦了,尽情就随着事物的改变而改变,感慨也随之而来了。从前所喜欢的,在极短的时间内已经变为陈旧的事物,还不能不因此而产生感慨。何况寿命长短,跟着自然界变化,终究要走向结束。古人说:“死生也是一件大事啊。”难道不令人悲痛吗!
每次我看到从前人产生感慨的原因,同我们好像契约一样相合,没有不对着前人的文章悲伤感叹,可是心里又不明白会这样。本来就知道把死和生看作一样是虚妄的,把长寿和短命看成等同是荒诞的。后来的人看现在,也象现在的人看从前一样,这是多么可悲啊!所以我把与会的人一个一个地记下来,并且把他们所作的诗抄录下来。虽然时代不同,事情也两样,但是人们产生感慨的原因,那情景还是一样的。后代阅读的人,也会对这些诗文有所感慨吧。
《兰亭集序》课文
永和(1)九年,岁在癸丑,暮春(2)之初,会于会(kuài)稽(3)山阴之兰亭,修禊(xì)(4)事也。群贤(5)毕至(6),少长(zhǎng)(7)咸(8)集。此地有崇山峻岭(9),茂林修竹(10),又有清流激湍(11),映带(12)左右,引以为流觞(shāng)曲水(13),列坐其次(14)。虽无丝竹管弦之盛(15),一觞一咏(16),亦足以畅叙幽情(17)。
是日也(18),天朗气清,惠风(19)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20),所以(21)游目骋(22)怀,足以极(23)视听之娱,信(24)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25)。或取诸(26)怀抱,悟言(27)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28)。虽趣舍万殊(29),静躁(30)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31)自足,不知老之将至(32);及其所之既倦(33),情随事迁(34),感慨系之(35)矣。向(36)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37),犹不能不以之兴怀(38),况修短随化(39),终期(40)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41),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42),未尝不临文嗟悼(jiēdào)(43),不能喻(44)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shāng)为妄作(45)。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46),录其所述(47),虽世殊事异(48),所以兴怀,其致一也(49)。后之览者(50),亦将有感于斯文(51)。
注释
【第1句】:永和:晋穆帝年号,345—356年,上已节,王羲之与谢安,孙绰,支遁等名士共四十一人在兰亭集会,举行禊礼,饮酒赋诗,事后将作品结为一集,由王羲之写了这篇序总述其事。
【第2句】:暮春:春季的末一个月。
【第3句】:会(kuài)稽:郡名,包括今浙江西部、江苏东南部一带地方。山阴:今浙江绍兴。
【第4句】:修禊(xì):这次聚会是为了举行禊礼。古代习俗,于阴历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后定为三月三日),人们群聚于水滨嬉戏洗濯,以祓除不祥和求福。实际上这是古人的一种游春活动。
【第5句】:群贤:指谢安等三十二位社会的名流。贤:形容词做名词。
【第6句】:毕至:全到。
【第7句】:少长:指不同年龄的社会名流。如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王徽之是少;谢安、王羲之是长。少长:形容词做名词。
【第8句】:咸:都。
【第9句】:崇山峻岭:高峻的山岭。
【第10句】:修竹:高高的竹子。
【第11句】:激湍:流势很急的水。
【第12句】:映带:映衬、围绕。
【第13句】:流觞曲水:用漆制的酒杯盛酒,放入弯曲的水道中任其飘流,杯停在某人面前,某人就引杯饮酒。这是古人一种劝酒取乐的方式。流:使动用法。
【第14句】:列坐其次:列坐在曲水之旁。列坐,排列而坐。次,旁边,水边。
【第15句】:丝竹管弦之盛:演奏音乐的盛况。盛,盛大。
【第16句】:一觞一咏:喝点酒,作点诗。
【第17句】:幽情:幽深内藏的感情。
【第18句】:是日也:这一天。
【第19句】:惠风:和风
【第20句】:品类之盛:万物的繁多。品类,指自然界的万物。
【第21句】:所以:用来。
【第22句】:骋:奔驰。
【第23句】:极:穷尽。
【第24句】:信:实在。
【第25句】: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人与人相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夫,引起下文的助词。想与,相处、相交往。俯仰,一俯一仰之间,表示时间的短暂。
【第26句】:取诸:从……中取得。
【第27句】:悟言:坦诚交谈。《晋书·王羲之传》、《全晋文》均作“悟言”(“悟”通“晤”),指心领神会的妙悟之言。亦通。一说,对面交谈。
【第28句】: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约束,放纵无羁的生活。因,依、随着。寄,寄托。所托,所爱好的事物。放浪,放纵、无拘束。形骸,身体、形体。
【第29句】:趣舍万殊:各有各的爱好。趣,通“取”。舍,舍弃。万殊,千差万别。
【第30句】:静躁:安静与躁动。
【第31句】:快然:感到高兴和满足。
【第32句】:不知老之将至: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语出《论语·述而》:“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第33句】:所之既倦:(对于)所喜爱或得到的事物已经厌倦。之,往、到达。
【第34句】:情随事迁: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
【第35句】:感慨系之:感慨随着产生。系,附着。
【第36句】:向:过去、以前。
【第37句】:陈迹:旧迹。
【第38句】:以之兴怀:因它而引起心中的感触。以,因。之,指“向之所欣……以为陈迹”。兴,发生、引起。
【第39句】:修短随化:寿命长短听凭造化。化,自然。
【第40句】:期:至、及。
【第41句】:死生亦大矣: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语出《庄子·德充符》。判断句。
【第42句】:契:符契,古代的一种信物。在符契上刻上字,剖而为二,各执一半,作为凭证。【第43句】:临文嗟悼:读古人文章时叹息哀伤。临,面对。
【第44句】:喻:明白。
【第45句】: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shāng)为妄作: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固,本来、当然。一,把……看作一样;齐,把……看作相等,都用作动词。虚诞,虚妄荒诞的话。殇,未成年死去的人。妄作,妄造、胡说。一生死,齐彭殇,都是庄子的看法。
【第46句】:列叙时人: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
【第47句】:录其所述:录下他们作的诗。
【第48句】:虽世殊事异:纵使时代变了,事情不同了。虽,纵使。
【第49句】:其致一也:人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
【第50句】:后之览者:后世的读者。
【第51句】:斯文:这次集会的诗文。
【古今异义】
其次
古义:其,代词,指曲水。次,旁边、水边。如:列坐其次。
今义:① 次第较后;第二。
② 次要的地位。
斯文
古义:这次集会的诗文。如:亦将有感于斯文。
今义:文雅;文化或文人。
怀抱
古义:胸怀抱负。如:或取诸怀抱
今义:①抱在怀里;②胸前;③心里存着;④打算。
以为
古义:把……作为。如: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
今义:认为。
所以
古义:①表凭借,用来。如:所?ahref='/wenxue/zawen/'target='_blank'>杂文砍一?
②……的原因。如:所以兴怀。
今义:①表因果关系的连词;②实在的`情由或适宜的举动(限用于固定词组中做宾语)。
俯仰
古义:形容时间短暂。如:俯仰一世
今义:低头抬头
品类
古义:物品,物类。指天地万物。如:俯察品类之盛
今义:物品的种类
【句式】
古汉语句式:
a)判断句:死生亦大矣。
b)倒装句:当其欣于所遇(介词结构后置,即状语后置)
c)倒装句: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不能喻之于怀(状语后置);当其欣于所遇(状语后置);虽无丝竹管弦之盛(定语后置);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定语后置)
d)省略句:引(之)以为流觞曲水
【词类活用】
①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少,年龄轻的人,长,年龄大的人。均是形容词作名词。贤,贤德之人,形容词作名词。
②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一,名词作动词,等同,把……看作一样。
③齐彭殇为妄作。“齐”字形容词作动词,把……看作相等。
【一词多义】
(一)之
(1)动词,往,到达。例:所之既倦。
(2)代词,回指上文中的事。例:以之兴怀。
(3)结助,取消文案独立性。例:夫人之相与。
(4)结助,定语标志。例:极视听之娱。
(5)音节助词,衬足四个音节。例:暮春之初。
(二)一
(1)一起。例:若合一契
(2)一样。例:其致一也
(3)看作一样。例: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4)一边……一边……。例:一觞一咏
【通假字】
趣舍万殊“趣”通“取”
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
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由"通"犹",像
【涉及成语】
群贤毕至、崇山峻岭、放浪形骸、情随事迁、感慨系之、游目骋怀
译文
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为了做禊事。众多贤才都汇聚到这里,年龄大的小的都聚集在这里。兰亭这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的树林,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如同青罗带一般)环绕在亭子的四周,引(溪水)作为流觞的曲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喝点酒作点诗,也足够来畅快叙述幽深内藏的感情了。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和风温暖,仰首观览到宇宙的浩大,俯看观察大地上万物的繁多,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
人与人的交往,很快就度过了一生,有的人在室内长谈自己的抱负胸怀;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约束,放纵无羁地生活。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安静与躁动各不相同,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满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等到对得到或喜爱的东西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过去所喜欢的东西,转瞬间,已经成为旧迹,尚且不能不因为它引发心中的感触,况且寿命长短,听从造化,最终必然都要消亡!古人说:“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怎么能不让人悲痛呢?
每当看到前人所发感慨的原因,其缘由像一张符契那样相和,总难免要在读前人文章时叹息哀伤,不能明白于心。本来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可悲呀。所以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纵使时代变了,事情不同了,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他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
兰亭集序课文翻译
导语:《兰亭集序》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兰亭集序》全文书法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成为人们争相模仿的书法。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兰亭集序课文的翻译,欢迎阅读!
兰亭集序课文翻译:
永和九年,正值癸丑,暮春三月上旬的巳日,我们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集会,举行禊饮之事。此地德高望重者无不到会,老少济济一堂。兰亭这地方有崇山峻岭环抱,林木繁茂,竹篁幽密。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如同青罗带一般映衬在左右,引溪水为曲水流觞,列坐其侧,即使没有管弦合奏的盛况,只是饮酒赋诗,也足以令人畅叙胸怀。这一天,晴明爽朗,和风习习,仰首可以观览浩大的宇宙,俯身可以考察众多的物类,纵目游赏,胸襟大开,极尽耳目视听的欢娱,真可以说是人生的一大乐事。
人们彼此亲近交往,俯仰之间便度过了一生。有的人喜欢反躬内省,满足于一室之内的晤谈;有的人则寄托于外物,生活狂放不羁。虽然他们或内或外的取舍千差万别,好静好动的性格各不相同,但当他们遇到可喜的事情,得意于一时,感到欣然自足时,竟然都会忘记衰老即将要到来之事。等到对已获取的东西发生厌倦,情事变迁,又不免会引发无限的感慨。以往所得到的欢欣,很快就成为历史的陈迹,人们对此尚且不能不为之感念伤怀,更何况人的一生长短取决于造化,而终究要归结于穷尽呢!古人说:“死生是件大事。”这怎么能不让人痛心啊!
每当看到前人所发的感慨,其缘由竟像一张符契那样一致,总难免要在前人的文章面前嗟叹一番,不过心里却弄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我当然知道把死和生混为一谈是虚诞的,把长寿与夭亡等量齐观是荒谬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这正是事情的可悲之处。所以我要列出到会者的姓名,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尽管时代有别,行事各异,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动因,无疑会是相通的。后人阅读这些诗篇,恐怕也会由此引发同样的感慨吧。
兰亭集序课文全文: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ahref='/wenxue/zawen/'target='_blank'>杂文砍一常阋约犹椋趴衫忠病?/p>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知识扩展:《兰亭集序》究竟在谁的墓里?
《兰亭》是著名的书法,当然受到历史上很多名人的喜欢。它一直在绍兴平水云门寺珍藏了几百年直到传到王羲之七世孙智永的徒弟辩才和尚才被唐太宗派人到云门寺来骗走了真迹兰亭集序。云门寺当时是绍兴最有名的寺院了。
唐朝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特别喜欢这个东西,他下令重金买下这个东西,但是《兰亭》是王羲之的精品,王家把他当宝贝,绝不传人。就在唐太宗这时候,王羲之的七世玄孙当了和尚,就是智永和尚,也是著名的.书法家,他坚决不肯把这个东西给人,后来他死了,在死前就把这个《兰亭》给了他的徒弟辩才和尚。唐太宗没有办法,只好让人行骗。
唐太宗派大臣萧翼去辩才和尚那里,因为和辩才和尚下棋,后来,辩才和萧翼因为下棋,成了好朋友,这时候,萧翼看见辩才的这个《兰亭》,在趁辩才和尚不注意的情况下,将《兰亭》偷走了。
从此,《兰亭》在世界上消失了,据说《兰亭》跟李世民一起葬到了他的陵墓——昭陵里了。
但是,到了五代十国时候,一个叫温韬的耀州刺史把唐太宗的昭陵打开了,当他打开时候,下令将昭陵里的所有东西都罗列在一本书上,但是如何找也找不到《兰亭》。
今天《兰亭》真的就消失了吗?不,有的学者说了,这个《兰亭》不在别处,就在陕西著名的名胜古迹——历史上唯一一个没有被盗过的夫妻皇帝合葬陵墓——乾陵(武则天和唐高宗李治的陵墓)里面,很有可能,《兰亭》就枕在武则天的脑袋下面。
但是,作为一国之君(指唐太宗),决不会如常人所想,随随便便把一件自己认为是珍品的书法艺术品藏于暗无天日的地下。后人找不到可能是其收藏极其隐蔽。毕竟太珍贵了。
上一篇:天下无双王菲台词汇总三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