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课,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思想政治课的收获【3篇】,欢迎品鉴!
第一篇: 思想政治课的收获
党史不仅是党员干部的一门必修课,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内容。党史学习教育贯穿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把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理论和逻辑相统一、国内和国际相贯通,主动回应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紧迫问题,推动党史学习教育不断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
突出理论思维,力透纸背说服人。“理论解决本质问题”,只有清晰的理论分析才能在错综复杂的事实中指明正确的道路。党史学习教育贯穿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在理论思维上下功夫,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讲清楚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带领中国人民在浴血奋战中顽强斗争,在筚路蓝缕中艰辛探索,在封闭僵化中勇毅破局,在严峻考验中闯关夺隘,在伟大斗争中攻坚克难,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伟大变革和成就。以理服人,既讲力透纸背的观点,又讲犀利管用的方法,用逻辑的力量、思维的力量直达事物本质,把彻底的理论讲彻底,把鲜活的思想讲鲜活,提出有见地、创造性的概括和提炼,对时代问题作出有说服力的回答。
注重问题意识,有的放矢引导人。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只有聆听时代的声音,回应时代的呼唤,认真研究解决重大而紧迫的问题,才能真正把握历史脉络、找到发展规律、推动理论创新。党史学习教育贯穿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在问题意识上下功夫,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把准痛点难点焦点,以问破题、对症下药。根据学生的认知状况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具象化,围绕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认识开展教学,主动回应其问题诉求,既告诉怎么看,又告诉怎么办;既解开思想扣子,又指出下一步行动的路子,推动学生对各种理论和现实问题作出回答,增强其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获得感。
贯穿历史纵深,以古知今镜鉴人。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是建立在以往的历史文化基础上,无时无刻不受其影响和浸染。党史学习教育贯穿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在历史纵深上下功夫,把百年党史放到5000多年中华文明史、500多年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180多年中国近现代史中,并结合世界文明史、世界现代化史来认识,把握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选择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增强历史自觉,认清历史大势,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体主线、主流本质,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党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把苦难辉煌的过去、日新月异的现在、光明宏大的未来贯通起来,知古鉴今、古为今用,帮助学生培养“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历史文化素养,让其在历史的厚重感中增强对党史的理解和体悟。
放开国际视野,以他山之石启迪人。一部世界文明史,就是在不断变化中向前推进的历史。党史学习教育贯穿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在国际视野上下功夫,以视通万里的世界眼光在浩浩荡荡的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找准时代新坐标、把握前进大趋势,在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的辩证统一中,挖掘社会主义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历史意蕴,研究中华文明史与社会主义存在的深层历史关联,发现中国历史传统经过怎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嵌入或融合于社会主义在中国的追求、实现、创新与发展过程中,不仅要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种模式到多种模式的历史进程中看社会主义发展史和中共党史,还要在世界文明发展史、文明与制度的多样性演进与比较中看新中国史和改革开放史。
秉持新闻视角,栩栩如生感染人。党史学习教育贯穿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在新闻视角上下功夫,抓住有典型意义的事件,捕捉有新闻价值的讯息,以小切口谈受益之无穷,从细微处见历史之厚重。全媒体时代,在文化激荡、思想交锋、价值碰撞的当下,帮助学生在新的舆论生态下明辨是非,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更需要以敏锐的视角切中现实热点的议题,选取最全面的数据,引用最典型的事例,解读最新鲜的政策,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将细微关照与宏大视野结合起来,问题意识与社会担当兼顾并立,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丰富表现形式,融会贯通涵育人。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党史宣传教育,创新党史宣传教育的形式和方法,增强说服力、吸引力、感染力。党史学习教育贯穿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在表现形式上下功夫,把课上课下、线上线下、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增强立德树人的显著成效。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是党和国家红色基因库,蕴藏着大量丰富生动鲜活的党史故事。这些红色基因库可以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专题教学、实践教学、现场教学的有效载体,结合阅读文献、观看影像、实地参观、社会实践等形式,讲好党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受到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
第二篇: 思想政治课的收获
按照四川省教育厅的安排,我们作为四川省第二批省级骨干高中政治教师参加了为期三年三次集中的省级培训,培训单位是四川师范大学政治教育学院。
三年的培训学习,我们非常感谢四川省教育厅师范教育处,非常感谢四川师范大学政治学院的领导和老师,非常感谢四川师范大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中心。3年来,政治学院的领导和指导老师为我们精心设计与安排了一系列很有价值的培训课程,这些课程比较全面的覆盖了当前中学思想政治课程的理论与实践。这些课程主要有:教育改革与素质构建,教师的理想与理想的教育,中学政治课教学的问题及解决策略,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比较研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实践,压力与情绪管理,高中思想政治课改革实践中必须解决的若干问题探究,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与理论依据,中学教师如何做科研与写作,思想政治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与发展,两位老师的示范课,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开发的教学思考,政治课教师教学的专业化特征分析,政治课新课改教学建议,关于高中新课程思想政治课教学问题的思考。等等。另外,每次集中学习都安排了学员之间、学员与指导老师之间的讨论和探讨,效果很好。同时,安排教育发达地区的优秀学员为我们展示优秀示范课,打开大家的思维和视野。为我们授课的老师,除了政治学院的专家教授外,还从新课程改革已经先行一步的福建等地请来客座专家学者。总之,政治学院领导和老师的良苦用心,让我们享受了一顿丰富的培训大餐。
三年的培训一晃之间就过去了,回想起来收获多于辛苦,成功大于付出。平时我们这些老师大多忙于工作和生活,难得有时间坐下来读书、反思,更难得有机会聆听到专家学者的讲课。所以我们全班骨干老师学的都非常认真和专心,每个人都记录了大量的听课笔记,都写了不少读书心得体会。我作为来自凉山州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第一线的一名学员,也和大家一起刻苦学习,珍惜着来之不易的机会。在所有集中培训期间,从未缺课,认真参加所有活动,并保质保量完成指导老师布置的作业。学习结束,我有以下诸方面的收获。
一、聆听指导老师——专家教授们的精彩讲课和报告,再次丰富了我的中学教育教学理论素养。理论先于行动,观念决定实践。培训教师,首先必须培训先进的理念。好几年前我曾经有幸参加了教育部举办的国家级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那次培训大大开阔了我的视野,提升了我的理论知识和教育科研能力,使我思考问题常常站在了较高的角度。这次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又使我感觉回到了从前。那些专家、那些教授、那些大师,从他们口里面讲出来的最新课改理念、最前沿的理论信息、最精彩的论断,最新颖的课程展示,来自新课程改革地区名师的实践经验教训,常常使我激动,常常使我感慨,常常使我浮想联翩。我大段大段的记录,大口大口的吸收。我这个来自偏远地区教学第一线的老师,深深陶醉在培训收获里面。
二、这次培训使我学到了许多新课程改革的东西。我国的新课程改革是从20xx年开始的。四川省的新课程改革是从义务教育阶段开始的,时间是20xx年。高中阶段的新课程改革按照国家教育部的要求,四川省决定从20xx年秋季开始。我们这次培训就是在新课程改革这个大背景下进行的。因此政治学院的领导和老师为我们准备了相当部分的新课程改革专题讲座与报告。如谢吉新老师作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实践》,四川教育科学研究所卢志老师作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比较研究》,四川师范大学李方建教授作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改革实践中必须解决的若干问题探究》,四川师范大学李松林教授作的《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与理论依据》,福建福州中学特级教师陈杰生作的《政治课新课改教学建议》,福建省教育研究所刘文川教授作的《关于高中新课程思想政治课教学问题的思考》,等等。这些专家学者关于新课程改革的研究报告和讲座,让我们集中享受了一场高品质的高中新课程改革盛宴,使我们领悟到了新课程改革的目标、理念、内容、方式方法、手段、使命等,大大开阔了我们的新课程改革视野,加深了我们对新课程改革的感性认识,这对于我们今后投身到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中去具有非常大的帮助和指导意义。
三、这次培训政治学院的领导还专门安排了四川省教育发达地区的三位特级老师为我们展示了新课程的教法。仁寿一中的唐树林老师上了《价值规律的作用》,成都树德中学的吴金全老师上了《主观必须符合客观》,成都实验外国语学校郭开全老师上了《商品的价值量》。三位老师都是用新课程改革的方法上了旧教材,课本为载体,师生互动,课题活跃,学生积极参与,知识是生成而不是预设和灌输。行家里手的这三节课让我们开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学到了教学经验,树立了新课程改革的信心。
四、来自新课程改革地区专家学者面对面的传授经验和教训让我们受益匪浅。这次培训政治学院领导还邀请到了新课程改革先行地区福建省的专家学者为我们传经送宝。福建省教育研究所刘文川教授作的《关于高中新课程思想政治课教学问题的思考》,阐述了新课程改革中遇到的问题与困惑,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去积极解决这些困难与矛盾的思考。福建福州中学特级教师陈杰生作的《政治课新课改教学建议》,从课程改革的概况、福建省课改现状、高中课改的深层次矛盾、教学建议、新课程教学模式的特点、新课程教学模式的衡量标准、师生互动要注意的问题、新课改复习备考建议等8个方面详细阐述了新课程改革教学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其实践经验之谈,打开了我们的视野,使我们大大受益,对许多问题有了较为明晰的认识。
五、我们这次参加省级高中政治骨干教师培训的老师都是来自全省各地、各校的精英和骨干,大家同行坐在一起听课、交流、探讨,不可避免的要碰撞出许多的思想火花与心得。每次集中培训四川师范大学政治学院都安排了学员分小组进行座谈,交流教育教学心得,探讨教学问题,切磋教学技艺,这是一种非常有意义的培训方式。大家坐在一起把平时工作中的困惑、矛盾、感想都拿到培训会上来交流,求得答案,求得,在互动中进步,在探讨中前进。我在整个培训期间写出的好几篇教育心得的博客,其灵感就来自于小组讨论和听专家学者的研究报告。
六、我把培训中的收获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提高了我的教育教学能力,拓展了我的教育研究空间,先后参加了我们凉山州教育系统的一系列教育科研活动,取得了不少成绩。
培训很快就要结束了,但愿我们在培训中结下的同学情、师生谊永存!但愿我们在培训中学到的知识、理念、观点、经验、技艺能为我们的事业插上腾飞的翅膀。遗憾的是,这样的培训时间太少了,机会太少了,特别是集中学习的时间安排少了,外出教育参观考察安排也不够满意。同时,我多么希望教育部门能够把这样的培训普及开去,惠及每一个老师,并把这样的培训常态化,让我和我的同伴们都能够隔三岔五的来接受这样的培训啊。
第三篇: 思想政治课的收获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提出“树立正确党史观”的重要论述,为党史教育融入新时代思政课提供了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根本遵循。实现党史教育与思政课互动融合,需要进一步强化时代站位,以现实为问题出发点和落脚点,逆向思考、顺向叙事,正确处理三个关系。
一、正确处理“故事与理论”的关系
马克思指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思政课教学内容以理论知识为载体,理论知识越充实越深厚,思政课教学内容就越丰富越有深度。因此,讲好思政课,理论性是关键。实现党史教育与思政课互动融合,思政课教师在授课时需要把握好党史故事与党史理论的关系,在系统和全面地阐述中国共产党历史事实的同时,侧重于用具体的党史故事、生动的党史人物阐明百年党史的经验启示和历史规律,注重从学理上解析党的历史发展脉络,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讲透彻,把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之下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与人民群众的奋斗史、建设史和发展史讲清楚。教育青年学生树立正确党史观,掌握丰富的党史理论知识。引导青年学生站在人民群众立场上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达到以史明理的教育效果。
二、正确处理“价值与知识”的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这表明了思政课具有鲜明的价值性和深刻的知识性,知识性和价值性共同存在于课程教学过程,两者相统一是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实现党史教育与思政课互动融合,要把握好“价值与知识”的辩证关系。中共党史理论通过政治学学科的系统化、体系化、专门化,形成了具有整体性和专门知识的学科体系、教学体系和话语体系,为思政课教学发展提供了深厚的学科支撑,提升了思政课思想性、理论性和知识性。同时,思政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其价值目标在于通过塑造青年学生的价值观而培养出一代又一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党史教育与思政课互动融合发展中,将会存在多重教育规律的叠加效应。因此,思政课教师既要遵循一般教育教学规律,向青年学生传授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共党史理论,还要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规律,引导青年学生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培育高尚道德情操、增强“四个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强化使命担当。
三、正确处理“主导与主体”的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强化本领意识。思政课教师对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内容进行深层次、跨领域、多视角的认识和理解,将教学内容挖深吃透。要准确把握教学进度和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主动担当、敢为有为,有意识、有原则、有技巧地讲授知识理论。应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准确引导学生的思想。鼓励思政课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还要充分调动青年学生以主体身份参与教学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思政课教学离不开教师的主导,同时要加强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的研究,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青年学生是具有思维能力的学习主体,思政课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升思政课堂参与度、体验感和获得感。要激活学生思维的主体性,让课堂上的他们“身体”和“思维”同时“在场”,使他们的思维神经得以触动、思考能力得到培养、思想境界得以升华,真正形成教师用心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教师主导功能的发挥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彰显要相互结合,而不能偏废其一,实现师生思想的交流互动、碰撞升华,以达到教学相长、相得益彰的以史育人效果。
上一篇:守正创新奋勇向前演讲稿【二篇】
下一篇:寒假社会实践心得收获【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