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散文集文学网!

税务绩效微感言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企业税收感言

结合自身岗位工作职责,讲出了作为人社部门党员干部职工如何将“两学一做”精神践行到日常工作中,与人社服务精神结合在一起,在本职岗位上做出的卓越成绩

绩效评估对国税部门有何意义

(一)领导重视使绩效考核事半功倍。

领导重视,以身作则,敢抓敢管是抓好绩效考核工作的前提。

建立“党组统一领导、班子齐抓共管、纪检组织协调、科室各负其责、干部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抓龙头与龙头抓”的有效协调运转,做到一级抓一级,促进层层抓落实,为国税绩效考核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和领导保证。

  (二)全员参与使绩效考核有效推进。

首先要统一全体税务干部的思想,明白绩效考核对国税工作的推动作用和重大意义;其次要充分调动全员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人人知晓考核办法,人人参与考核过程,人人评判考核结果;再次要引导干部职工合理竞争,形成人人争先,人人创优的良好氛围,以促进国税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创新载体使绩效考核公平公正。

只有考核公平、公正、公开,才能真正起到调动干部工作积极性,聚合队伍合力方向性,推动国税发展科学性的有益作用,所以在考核载体上要选择多元性。

既要有人工考核,也要有电子考核;既要有内部考核,也要有外部评价;既要有资料考核,也要有现场考核;既要有年终考核,也要有过程考核。

  (四)三个结合使绩效考核重点突出。

从制定考核办法到明确工作目标,从开展工作到绩效考核,都要紧紧与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相结合,与科学组织国税收入相结合,与国税发展的远景目标相结合,这样才能使考核突出重点,才能使工作围绕中心。

  (五)三个有利于使绩效考核方向明确。

绩效考核工作要以是否有利于提升国税干部素质和激发国税队伍活力,是否有利于提升纳税服务、优化国税形象、建立和谐征纳关系,是否有利于加强征管,提高质量,确保税收任务的圆满完成为出发点,使工作有思路,行动有指针,考核有方向。

  (六)岗责明晰使绩效考核有理有据。

健全部门岗责体系,完善岗位目标责任制是实施绩效考核的基础。

要合理确定出每个科室或单位所需设置的岗位数,岗位确定后再确定每个岗位的工作质量、工作数量及工作必须要达到的要求,通过定岗、定责、定权、定利等措施,将责任体现在岗位上,考核体现在岗责上,个人利益体现在考核结果上,真正实现全员平等、公平竞争的目标。

通过完善岗位目标责任制,促使税务干部保质保量地做好每一项工作,形成制度管人管事的良性机制。

好的入党感言

1,工作一般就是每月去客户那里整理客户公司的发票,银行单,工资表,之类的,拿回公司帮客户公司会计做账2,每月去帮客户申报税款,缴纳税款3,帮客户去做税务变更4,帮客户去税局做公司注销5,帮客户去税局申请各种优惠政策,6,应对税局人员的各种检查工作7,等等等等税务局的各种疑难杂症财务公司的税务外勤工作,你不是在客户公司拿资料做资料,就是在税局递交资料。

就是处理客户需要在税务局的各种事情,你就是相当于客户公司的兼职财务人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法》的具体内容

我国实行以流转税居于主导地位的地方税制体系。

新中国成立以来,为了适应不同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条件的发展变化,税收制度经历了多次重大改革,但税制结构中流转税居于主导地位的特点始终没有改变。

中国税制结构的发展演变具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建国初期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

在这一阶段,我国税制实行以流转税为主体的多种税、多次征的税制模式,当时流转税收入占整个税收收入的 80%以上。

在国有企业占绝对比重、利润上缴形式为主的计划经济背景下,这种税制结构虽然可以基本满足政府的财政需要,但是却排斥了税收发挥调节经济的作用。

第二阶段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到1994年税制改革以前。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使国有经济一枝独秀的局面逐步有所改变,为适应税源格局的变化,我国政府于1983年和1984年分两步进行了利改税的改革,首次对国营企业开征了所得税,并改革了原工商税制。

利改税 以后,我国所得税占工商税收收入的比重迅速上升。

1985年,所得税比重达到

【第34句】:3%,基本形成了一套以流转税为主体、所得税次之、其他税种相互配合的复合税制体系。

第三阶段是1994年税制改革后形成的现行税制结构。

我国现行税制是在1994年工商税制改革的基础上形成的,此次改革侧重于税制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在普遍开征增值税的基础上,建立了以增值税为主体,消费税、营业税彼此配合的流转税体系;颁布并实施了统一的内资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的法律、法规。

1994年税制改革后,我国的税种由32个减少到18个,税制结构得到了简化,并趋于合理。

41464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