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即政党的成员,是赞同某党的纲领和政策、遵守党章、自愿加入该党的成员。党员是构成政党的基石和细胞。党员的数量决定政党的规模和群众基础,党员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政党的水平。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党员干部在全力东融、干事创业的劲头上存在不足的思考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精选4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 党员干部在全力东融、干事创业的劲头上存在不足的思考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严三实” 的讲话, 既是广大党员干部正心修身的思想守则,也是干事创业的行动准则。 贯彻落实“三严三实” ,我们应当以作风建设为保障,进一步明确方向、 理清思路、 完善举措,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确保讲话精神落到实处。
践行“三严三实之干事创业” , 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公仆意识。党员干部来自于群众, 服务于群众, 必须牢固树立公仆意识。
首先, 公仆意识要扎根于思想深处。 党员干部如果头脑中忘掉了公仆意识, 滋生了官本位思想, “四风” 问题就会潜滋暗长。 党员干部必须牢固树立公仆意识,时刻不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其次, 公仆意识要落实于工作载体。 加强党的思想建设, 改进干部的工作作风, 必须创新性地搭建行之有效的工作载体。 近年来, 肥东县在全县党员中扎实开展了 “万名党员行、 真情暖民心” 、 “党员群众 1+1 结亲” 、 “一改进三服务” 、 “为民服务村企一体” 等工作载体, 增强干部的服务意识, 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第三, 公仆意识要立足于廉洁从政。 为政清廉是共产党人必须始终保持的政治本色。 党员干部只有坚持严以修身,才能坚定理想信念,坚守精神家园;只有坚持严以用权, 才能自觉接受监督, 杜绝以权谋私, 防范贪污腐化;只有坚持严以律己, 才能始终保持清醒头脑, 真正做到自重自省。 在正在开展的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我们将针对“四风” 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手抓整改落实一手抓建章立制,织密制度笼子,扎紧制度篱笆,将公仆意识固化为制度要求。 践行“三严三实之干事创业” , 党员干部要切实增强骨干意识。“三实” 是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行动准则。 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 干部真心为群众办事, 党的威信就高, 凝聚力就强, 人民群众就打心眼里拥护党。
增强骨干意识, 第一要作示范。 “做人要实” 要求党员干部对党和人民忠诚老实, 襟怀坦白, 公道正派, 讲实话、 办实事;还要求党员干部的自身素质、 能力本领要过硬,既要学深悟透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又要深入学习经济管理、 财政税收、 规划建设、 社会治理、农业农村等业务知识, 善用群众语言, 善做群众工作。
第二要勤琢磨。 “谋事要实” 要求我们广大党员干部从实际出发谋划工作, 使推出的政策措施符合实际情况、 符合客观规律、 符合人民意愿。 县域干部必须要结合实际、 深入思考、 勤于琢磨, 大到城市建设项目, 小到村组公益事业, 都要谋定后动、 深思力行, 实干实效、 创新创效。
第三要拼命干。 “创业要实” 要求党员干部脚踏实地, 真抓实干, 敢于担当责任, 勇于直面矛盾, 善于解决问题。 党的干部既然是党的先进分子,就要具有有苦先吃、 有难先当、 有险先上的先锋精神。从我县而言, 不论是农村环境整治、 旧城改造, 还是土地整理、 为民服务村企一体等事务, 没有哪一项不是难事、 苦事, 党员干部唯有苦干实干, 才会以干部的受苦叫累换来群众的受益叫好, 以干部的辛苦指数换来人民的幸福指数。
践行“三严三实之干事创业” , 最终体现于干事创业的实际行动和实际效果上。 践行 “三严三实” , 不能仅仅停留在思想认识上,必须通过干事创业的实际行动和实际效果来体现。 一方面, 我们要在全面深化各项改革中深入践行“三严三实” 。 肥东县在土地整治、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新农村建设、 社会管理创新、 公立医院改革等方面创造了不少新鲜经验, 我们将在充分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的基础上, 把深化改革作为强大动力, 先行先试、 敢闯敢干。 当前, 我们正在研究制定《关于全面贯彻中央、 省市委部署全面深化改革的实施意见》 ,深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 行政体制改革、 文化体制改革、 社会体制改革等 9 大类 17 项改革, 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 另一方面,我们要在全面保障和改善民生中深入践行“三严三实” 。 前些年, 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农村“养老难” 问题, 我们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抢抓机遇、 积极争取, 成功挤入全国首批新农保试点县, 解决了百万农民的后顾之忧。 下一步, 我们将着力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 努力向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公共服务, 在基础设施、 城乡建设、 美好乡村、 教育医疗、 社会保障、 生态环保等事关民生的各领域、 各环节切实加大工作力度, 努力让肥东人民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第二篇: 党员干部在全力东融、干事创业的劲头上存在不足的思考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
存在不足:
1、业务学习方面:学习劲头不够足。自己习惯用什么学什么,今天学点这、明天学点那,结果什么都懂点,什么也不精,学到的知识不系统、不透彻。对学习的重要性和自觉性落实不到行动上。对学一行、精一行的恒心和毅力不够。
2、工作方面:对待工作不够主动、积极,只满足于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在工作中遇到难题,不善于思考,动脑筋,常常等待领导的指示,说一步走一步。缺乏一种敬业精神,认为自己已有的一些业务知识可以适应目前的工作了,虽然感到有潜在的压力和紧迫感,但缺乏自信心,缺乏向上攀登的勇气和刻苦钻研、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和态度。
3、工作作风方面:工作作风不够扎实。工作时间久了,没有新鲜事物出现,会有一种厌倦的情绪产生,对待工作有时抱有应付了事的态度,没有做到脚踏实地。做事情只安于表面,处理方法比较简单,有没有创新精神,有时除了自己必需完成的以外,可以不做的就不做,省得惹祸上身。有时还会把工作作为负担,却没有注意到工作方法的完善会给自己的工作带来动力。
4、执行能力方面:对所做工作的执行能力存在欠缺,特别是在工作中遇到繁琐、复杂的事情,抱有能拖就拖的心态,今天不行,就等明天再说,对问题采取逃避的方法,不是自己力求寻找对策,而是等待办法自己出现。
整改措施
加强学习,解放思想,牢固树立宗旨观念。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不断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立足本职,老老实实、本本分分为群众做实实在在的事情;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增强做好本职工作的本领。加强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自我改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树立起良好的道德风范,为身边同志做出表率,切实做好本职工作。
第三篇: 党员干部在全力东融、干事创业的劲头上存在不足的思考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发展成为在近14亿人口国家长期执政的世界第一大党,就在于始终把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并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实践证明,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完全正确的,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是完全正确的,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完全正确的。
政治上的坚定、党性上的坚定都离不开理论上的坚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论学习有收获,重点是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原有学习的基础上取得新进步,加深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大政方针的理解,学深悟透、融会贯通,增强贯彻落实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提高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能力。”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用这一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前提。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系统学、及时跟进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深刻理解把握这一重要思想的时代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世界意义,深刻理解把握其科学体系、精神实质、实践要求,深刻理解把握其深邃理论源泉、深厚文化底蕴、丰富实践基础,努力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
从一定意义上说,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度,决定着政治敏感的程度、思维视野的广度、思想境界的高度。面对十分复杂的国内外环境,肩负艰巨繁重的执政使命,如果缺乏理论思维,就难以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坚定,也难以战胜各种风险挑战。因此,党员干部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只有把学习理论当作一种神圣职责、一种精神境界、一种终身追求,深入认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熟练掌握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党员干部才能善于作为,把理论的力量转化为改变世界的力量,走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长征。
扎扎实实办好陕西的事情
站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我们必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我们要确保主题教育不虚不空不偏,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保持“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的顽强意志,努力奔跑、勇于追梦,扎扎实实办好陕西的事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力量。
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守初心,以真挚的人民情怀滋养初心,以牢固的公仆意识践行初心,不断增强三秦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自觉把陕西发展放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谋划推进,紧扣追赶超越定位和“五个扎实”要求,不断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前进。向老英雄张富清、老红军刘宝斋等先进典型学习,发扬延安整风精神,找准找实不足,不断修枝剪叶、砥砺提高。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成果转化为推动全省发展和党的建设的具体措施,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推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陕西落地生根、见到实效。
在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重要讲话和对我省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上持续用力,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把开展主题教育同树立正确用人导向结合起来,形成优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政治生态。针对本地区本部门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群众反映强烈的难点问题,深入细致开展调查研究,察实情、求真知,使我们的各项决策和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把主题教育与推进高质量发展结合起来,将主题教育焕发出的工作热情转化为打好三大攻坚战、发展“三个经济”的强大动力,以新气象新担当奋力谱写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
第四篇: 党员干部在全力东融、干事创业的劲头上存在不足的思考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
全党同志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其中,党史学习教育的最终落脚点在于“学史力行”,明理、增信、崇德都要落实到“力行”上。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精神的力量凝聚着党心民心,激荡着团结奋进的伟力。新时代的广大党员干部,要接续共产党人的精神长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迈步厉行党的新征程。
“善行者究其难。”领导干部的力行,首先表现为一种正视困难、身先士卒、迎难而上、模范带头的态度。要有“舍我其谁”的担当。“为官避事平生耻”,对领导干部来说,干是天职,不干是失职。要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为人民之所为,常念人民之托,常思责任之重,直面问题矛盾,勇于求真碰硬,立足岗位,尽职尽力,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折不扣抓落实。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这是党中央对全体党员干部的一贯要求,也是我们干事创业应有的态度。
要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既要做让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要做为后人做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既要做显绩,也要做潜绩,真正经得起人民、实践和历史的检验。要有“从我做起”的自觉。行胜于言,对领导干部来说,从我做起,既是基本要求,也是领导方法。要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发挥好示范带头作用,用实际行动感召身边人和广大群众。
知行合一,在思想觉悟上率先垂范。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而行动则是思想的落实,两者是辩证的统一。“力行是马克思实践性的集中体现,力行是我们党与生俱来的政治品格,力行是贯穿百年党史的鲜明主题,力行是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必然要求。”就这个维度而言,力行首先是要在思想觉悟上的率先垂范,方能转化成行动实践。基于此,广大党员干部要通过学史力行,在牢记初心使命上抓落实、见行动,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增强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坚定性。